方言和普通话语码转换之语用分析
校园文化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和社会意义——从话语分析角度分析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Vo 1 . 3 4 No . 2
普通话是校园交际的第一“ 通行证” , 几乎所有 的老师和学生, 包括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都会讲普
通话。 而他们 来 自祖 国各地 , 又都 有 自己的方 言 。 因 此, 在 日常言语 交 际中, 必然会 出现普 通话 与方 言 间 的语 码 转换 。实 际上 , 这 也 是在 校 园这 一 言语社 团
态。
的语码转换也 比较常见。 这种语码转换既包括普通 话 同英语间的转换, 也包括方言与英语间的转换 。
它多发 生在 师生 问 和同学 问 。
S1: He l l o
一
1 6 5—
S 2: Wh a t ’ S t he ma t t e r ?
仅起到“ 提醒” 听话人的作用, 还可以加强语气, 强化
交 际的效果 。
s 1 : 今 天周 末 , 去h a p p y一下 吧 !
S 2 : 不去 了 , 没有 m o n e y啊 , 怎么 h a p p y 啊 …
( 三) 日常话语 与校 园流行 语 间的语 码 转换
有时候, 同一信息用两种不同的语言陈述, 还可
以起 到解 释 和说 明 的作用 。因为 , 词 汇 的表 面意 思 是 死 的, 是没 有多 少人用 的, 只有 结合 上下 文学 习词 汇, 才会 学 到真正 的意思 , 交 际里使 用 的意思 。 ” 由于 语 言思 维 习惯 的差异 , 英汉 两 种语 言 中表达 类似 概 念 的词 往往 有着 不 同的 内涵 和外 延 。这种 情况 下 ,
方言和普通话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分析

方言和普通话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分析语码转换作为双语/双方言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已经成为多学科关注的课题,特别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立足宁波,放眼全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量化社会语言学的方法,结合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籍贯、职业等主要的社会变量,从社会语言学的路径考察分析了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的接触频率、对语码转换的态度、语码转换的主要动因等相关层面的问题。
标签:语码转换汉语方言普通话双语社会社会语言学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简称CS)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是双语/双方言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迄今为止其定义和相关术语虽尚无定论,但一般是指在一次会话过程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码。
这些语码可以是不同的语言或语言变体。
所以,语码转换可以指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可以指同一种语言中共同语和方言、方言和方言之间的转换,甚至可以指不同的语体、语域之间的转换。
这些转换的范围和层次不等,小到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之间,再到句子与句子之间,大到连续的话轮与话轮之间。
本文的调查对象以宁波市三所学校的学生为主线,让参加调查的学生把被调查对象大致按照三辈的年龄组,以问卷填写的形式调查6个人。
这样,在宁波的学生就把问卷的调查范围扩展到了全国——虽然宁波市的外来人口的来源省份比较集中,但还是可以管中窥豹的。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2份,男女比例均半,各年龄组和受教育程度的分组比例均等。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版本进行量化分析。
一、语码转换的接触频率作为东南沿海的开放城市,宁波以全方位的迅猛发展之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成为浙江省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
一方面,宁波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使宁波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普通话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另一方面,宁波经济和商业的繁荣,使“走出去”的宁波人和“走进来”的外地人之间的社会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宁波人使用普通话的机会日益增加,普通话的熟练程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大学校园内普通话与方言间语码转换的动因分析

析 得 出 如 表 1的 结 果 :
对象 大多集 中在 课 堂领域 , 针对 课堂 外学 生 E t 常交 际
言语 中语码 转换 现象 的研 究 较 少 , 英、 汉 两 种 语 言之
表 1 大 学 生 对 普 通 话 和 方 言 及 其 相 互 间 语 码 转 换 的 态 度
松岑, 1 9 9 9 ) 为 了 了 解 大 学 生 对 普 通 话 和 方 言 问 语 码
转换 的 态度 , 笔者 对 所在 高 校 的大 学 生进 行 了调 查 , 调查 对 象 涉及 到 广 电 、 会计 、 英语 、 中文 、 数学、 物理 、
使用 了 两 种 或 更 多 的 语 言 及 其 变 体 ( Gu mp e r z ,
间 的语 码转 换研 究较 多 , 普 通话 与方 言 问语码 转换 的
研 究较 少 。针对 此 现状 , 笔 者 以高校 大学 生 日常交 际
言语 为研究 对象 , 就 大学 生对普 通话 和方 言间语 码转
换 的态度 、 情境 及动 因进行 调 查 、 访谈 , 同 时 辅 之 以 观
说 方 言 时 的 感 情 2 来自 . 4 5 5 0 . 1 8 %
校学生会办公室小肖与小傅是山东老乡小肖是学生会主席本来他们开始是用方言在交谈但小傅在表明想利用小肖是学生会主席这一职位要他在下一届校学生会干部改选时帮忙推荐他为学生会副主席而小肖知道小傅的能力不能胜任该职位认为这件事不能帮就马上改用普通话与之交谈这其实就是以语言偏离为动大学校园内普通话与方言间语码转换的动因分析2015因的语码转换以此来拉远与老乡的情感距离
绪、 感情 上 的感 受 和反应 。表 现形 式有 自然 、 不 自然 、
网络聊天环境中语码转换语用学分析

网络聊天环境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学分析摘要网络聊天环境中语码转换的现象非常普遍。
本文通过对聊天语料的分析发现,网络聊天环境中的语码转换有轮换式语码转换、句间句内语码转换等。
聊天环境中的英汉语码转换具有虚拟面子与权威建立的意义,它的使用还有诸如强调作用、从众跟风、表现等目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因的顺应。
关键词:网络聊天语码转换语用学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对于语码转换,研究者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对该现象的认识给出了不同的概念:其一,主张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有区别;其二,语码转换和混用无区别;其三,语码转换指句子间的转换,而语码混用指句内转换。
总的来看,语码转换是两种或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交替使用,是语言接触或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涉及同种或不同种语言、方言、语体、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
因此,本文所指的语码转换既包含了句子间的语码转换,也涉及了句内语码混用。
这样一来,就可以兼顾语法限制、语码转换和混用两者的交际功能。
最近网络环境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已成为语言研究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英语和母语相互方向的语码转换在网络聊天环境上时有发生。
而且,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交流基本还是依靠言语交际来实现。
笔者以为,探讨网络人际传播的基本点应该是对虚拟环境中的交流双方的言语分析。
本文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网络言语交流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上,希望通过对网络言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学研究,更深入地揭示出网络交流中的人际心理以及网络语言的社会意涵。
在网络人际交流过程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现象十分普遍,网络言语交流中大量的中英文夹杂、文字与拼音夹杂或方言与普通话夹杂使用的情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思路: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这种语码转换与现实环境中的有何不同?它们是否能反映出网络受众独特的交流机理?二语料分析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材料均引自搜狐小纸条聊天室,笔者在收集了一定数量语料研究分析后发现,汉英语码转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麻辣校园和英语角两个聊天室。
《2024年《天天向上》节目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范文

《《天天向上》节目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篇一一、引言《天天向上》作为一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艺节目,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在节目的交流过程中,语码转换现象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交际现象。
本文将深入分析《天天向上》节目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二、语码转换现象概述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对话或交流过程中,说话者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进行交流的现象。
在《天天向上》节目中,语码转换现象主要表现为嘉宾与主持人之间、嘉宾与观众之间的语言交流中,频繁出现不同语种或方言的转换。
这种现象既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语言交流现状。
三、语码转换的原因分析1. 文化交流的需要:《天天向上》作为一档综合性娱乐节目,涵盖了众多领域,嘉宾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语码转换成为了一种必要的交流方式。
2. 地域差异和方言多样性:中国地域辽阔,方言种类繁多。
在节目中,嘉宾可能使用当地方言或普通话进行交流,以适应不同地域观众的收听习惯。
3. 节目效果的需要:语码转换可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为观众带来新鲜感。
同时,通过语码转换可以引导观众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和语言现象,提高节目的文化内涵。
四、语码转换的表现形式1. 跨语言交流:在《天天向上》节目中,嘉宾可能使用英语、粤语、方言等多种语言进行交流,实现跨语言的语码转换。
2. 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为了适应不同地域观众的收听习惯,节目中经常出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
3. 符号化语码转换:通过使用特定符号或表情包等方式进行语码转换,以表达特定情感或意义。
五、语码转换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1. 文化交流与传播:语码转换现象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2.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语码转换,可以传承和发展各地域的文化和语言,保护和弘扬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大学生日常会话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大学生日常会话语码转换现象分析曾静明(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43001)摘要: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变体,在大学校园里语码转换是日常交流的普遍现象。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言语社团,是大量信息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其交际方式和语言表达也日显多样化。
在大学校园里,不同语言变体、不同语言交汇在一起。
因此,语码转换成了大学生交际的策略,大学生通过语码转换达到交际的目的,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丰富有效。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校园里日常用语的语码转换的语料分析,分析大学生日常用语中使用的语码转换的类型,最后得出引起大学生语码转换的深层因素。
关键词:语码;语码转换;语言变体;方言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0)12-0119-02引言语码转换的现象早已存在,但在20世纪80年代才引起语言学家的注意。
语言学家发现说话者在不同的情景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或者变体,并且不同语言跟语言变体的转换具有社会意义。
此后,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领域如语法学、语言学、语用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种种理论和见解,其中著名的有Fishman的语域理论、Gumpez的会话策略理论、Giles和Trudgil的言语适应理论和Myer-Scotton提出的语言标记模式理论。
对于语码转换,西方学者主要通过对日常会话的分析探求表达的社会意义和功能。
相对而言,中国学者在语码转换方面的研究相对起步比较晚,但近几年来在语码转换领域的研究有长足的发展,如通过书面语,网络语,课堂用语,日常会话等语料进行分析,结合多种理论从多角度揭示语码转换的社会动因、心理机制、句法特点、语用功能等等。
Wardhough指出,语码是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词类(1998:86)。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
对于语码转换的定义,众说纷纭:Fraomkin(1998)的定义是将一个单词或词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话中,或在两种语言变体或语码间来回变换使用的现象。
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新发现

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新发现本文从文学作品、电话交谈及影视剧等语篇中提取语料,考察华人交际中涉及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在概述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现有语料中发掘出前人所忽视的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研究发现,汉语语码转换具有重述、间接表达、文字游戏、解释、确定特定受话人、协商人际关系等诸多功能;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并不总是单一的,有时候同一处语码还具有一符多音的功能。
标签:汉语语码转换语用功能发现一、引言语码转换指一个句子中或两个句子之间两种语言的交替使用,是说话者停止使用语言A而开始使用语言B的现象(Clyne,1992:161),或指在同一话语中用属于另一个不同语法系统或子系统的词汇或句子来替换原来语言中对应的部分(Gumperz,1982:59)。
语码转换的功能研究主要涉及语码转换在语言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语码转换的发生有的是出于心理需要,有的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功能的外在功利所需,也有的是由语言结构或语境因素而产生的。
交际的一方总是出于某种原因而使用语码转换,那么这些语码转换在交际中起什么作用?交际者如何应用语码转换来传达交际意图呢?这是语用学所意欲探讨的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本文以实例探讨汉语语码转换在文学作品、电话交谈、影视剧等语篇中的语用功能。
在概述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某些挖掘得不够深入的功能进行探讨,并尝试发掘出更多前人尚未发现的语用功能,以期拓宽汉语语码转换的功能研究视野。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汉语语码转换是指海内外华人交际中涉及汉语的语码转换现象。
研究的语言涉及远距离语言对“普通话和英语/法语”以及近距离语言对“普通话和闽南语/台语”。
另外,有必要说明的是,不同地区对汉语普通话有不同的说法,如新加坡称汉语为“华语”,而台湾则称汉语为“国语”,但本质上都是汉语普通话的变体,因而本文所称的汉语实际上涵盖了这些普通话变体。
二、相关研究概述自美国人类语言学家Blom和Gumperz(1972)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学界对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关注,语码转换的功能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方言和普通话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分析

的语言或语言变 体 。所 以,语码转换 可 以指不 同语 言之 间 源 省 份 比较 集 中 ,但 还 是 可 以管 中 窥 豹 的 。本 次调 查 回 收
的 转 换 ,也 可 以 指 同~ 种 语 言 中 共 同 语 和 方 言 、 方 言 和 方 有 效 问 卷 1 2 , 男 女 比例 均 半 ,各 年 龄 组 和 受 教 育 程 度 的 6份
作人 员 提 出更 高 的要 求 。 ( ) 新 闻 媒 体 应 起 到 榜 样 作 用 。 首 先 , 新 闻 媒 体 三
徐 州教育学院学报 . 0 , ( ). 2 6 0 4
在 公众 当 中 的 影 响 力 是 不 容 小觑 的 , 一旦 出 现 错 误 就 极 有
( 莹 张
江 苏徐 州 徐 州师 范 大 学文 学院
言 之 间 的转 换 ,甚 至 可 以指 不 同的 语 体 、语 域 之 间 的转 换 。 这 些 转 换 的 范 围和 层 次 不 等 , 小 到 词 与 词 、 短 语 与 短 语 之 间 ,再 到句 子 与句 子 之 间 ,大 到 连续 的话 轮 与话 轮 之 间 。
●
分组 比例 均 等 。 本 文采 用 统 计 分析 软 件 SS 1. 版 本 进 行量 化 分 析 。 PS10
语 言应用研 究
方言和普通话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分析
口阮 咏梅
摘 要 :语码转换作 为双语/ 双方言社会 中普遍存在 的语 言现 象, 已经成为多学科关注的课题 ,特别是社会
语 言学的重要研 究对 象。本文立足 宁波,放 眼全 国,在 问卷调 查的基础上 ,采用量化社会语 言学的方法 ,结合性 别 、年龄 、受教 育程度 籍贯 、职业等主要 的社会 变量,从社会语言学的路径考察分析 了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 会 语 言 学方 法 的语 用功 能分 析
根据甘柏 兹 (u p r ,1 8 )对语码 转换 的分类 , G m e z 92 因场景的变换而导致的语码转换称为 “ 景性转换 ” 场 ( i u t o a c d — w t h n ) , 因会 话 策 略 而 导 致 S ta in l o e s ic i g
可以说是动 态的语言选择 。本文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调查和统计分析 ,考察 了性别 、籍 贯、职业、受教育程度 等社 会变量在 汉语 方言和普通话 的语码转换与语言选择上所起 的不同程度 的作用 。此外 ,通过具体 的语用分析 实例 ,
阐明 了语 码 转换 的动 态性 。
关键 词 : 汉语 方 言
使 用普 通 话 的 过程 中 ,也 会 流 露 出方 言 用 口头禅 来 。
2 O O 0l . 2
言 应 用研 究
口头禅
1 0 2
为 了 增 加 威 严 感 和 权 威 性 , 5 . % 人 选 择 了 普 3 的 5 通 话 , 4 . % 人 选 择 了 方 言 , 体 现 了 普 通 话 作 为 民 族 47 的
务 员 、 学 生 、 警 察 / 人 、 教 师 和 职 员 ( 2 。职 业 、年 军 图 ) 龄 和 口头 禅 的显 著 相 关 性 与 口头 禅 的 来 源 有 直 接 的 关 系 。
口 头 禅 主 要 有 五 个 来 源 : 宗 教 用 语 、 职 业 行 话 、社 会 流 行 的 语 码 转 换 称 为 “ 义 性 转 换 ” ( e a h r c l o e 语 、 方 言 俚 俗 语 、外 来 语 等 惯 用 语 。 职 业 行 话 和 社 会 流 行 喻 m t p o i a c d - sicig w th n )。 实 际上 ,语 码 转 换 还 和 语 言态 度 引发 的语 言 语 在 语 码 转 换 的 社 会 变 量 的 体 现 上 主 要 是 职 业 和 年 龄 。 时 选 择 有 关 ,也 和 交 际 者 的双 语 熟 练 程 度 有 关 。本 文 主 要 从 尚 可 以说 是 年 龄 的晴 雨表 。年 轻 人 追 求 时 尚 的 心 理 ,使 那 口头 禅 、 生 气 或 高 兴 时 、 增 加 亲 近 或 疏 远 感 、 为 了 搞 笑 和 些 媒 体 流 行 、 大 众 流 行 的 时 尚语 在 他 们 口 中运 用 自如 。 由 幽 默 等 四个 颇 具 代 表 性 的语 用 场 景 , 在 动 态 的会 话 过 程 中 于 这 些 时 尚语 大 都 有 固定 的 语 言 表 现 形 式 ,或 语 音 的 , 或 考 察 语 码 转 换 的 不 同类 型 和 功 能 及 其 社 会 相 关 性 。 本 次 调 结 构 的 ,所 以 ,语码 转 换 也 就 应运 而 生 了 。 查 回 收有 效 问卷 12 ,男 女 各 半 ,各 年 龄 组 和 受 教 育 程 度 6份 的 分 组 比例 均 等 。 本 文 采 用 统 计 分 析 软 件 S S 1 . 版 本 对 P S 1O 调 查 结 果进 行 了分 析 。
语 言 应 用研 究
方言和普通话语码转换之语用分析
口阮 咏梅
摘
要 :会话 过程 的动态性决定 了语码转换不是静 态机械 的,特别是在 口头禅 的使用 、情绪激动时的语言选
择 ,以及为 了增加 亲近或疏远感 ,为 了制造搞 笑和 幽默的效果等语 用功能的表 达而进行的语码 转换 上,语码转换
1O O 60
f
80 {
共 同 语 和 官 方 语 言 的 权 威 地 位 。 就 汉 语 来 说 , 普 通 话
L 一 - - L
{
j ■ ■
语
~
4( 1
■ ■ ■ ■
■ ■
一
■ 一 一
是 有威 信 ( r t g O S p e i i U )的变体 ,方言 则是 无威 信 的 S
( ) 口头 禅 一
图1
在 口头禅 的表 达 上 ,普通 话 和 方 言的双 向转 换 中 ,
4 .% 7 1 的人选择 了普通 话,5 . % 2 9 的人 则选择 了方言 。 口头
禅 一 般 是 下 意 识 的语 言 流 露 ,它 是 衡 量 一 个 人 掌 握 一 种 语 言 的熟 练 程 度 的 重 要 标 志 。 一 般 来 说 ,对 于 很 少 使 用 普 通 话 的人 而 言 , 口头 禅 基 本 上 是 用 方 言 表 达 的 , 有 时 即 使 在
普通 话
语 码 转换
语 用 分析
国 内研 究 语 码 转 换 的不 少 论 文 ,虽 然 也 采 用 了 定 量 社
年 龄 和 职 业 与 口头 禅 的 语 言 选 择 有 显 著 的 相 关 性 。见
会 语 言 学 的方 法 , 但 几 乎 都 着 眼 于 静 态 的 语 言 选 择 的 调 查 表 1 : 与 分 析 。 这 些 语 言 选 择 只 是 由于 场 景 不 同而 产 生 ,场 景 、 语 域 和 语 码 之 间 的 关 系 是 静 态 的 、 单 一 的 。 事 实 上 ,会 话
过 程 的动 态 性 ,决 定 了 语 言 选 择 不 是 一 次 完 成 、 既 定 不 变
表1
的 。 随着 会 话 的层 层 推 进 ,语 码 转 换 可 以根 据 需 要 发 生 在
任 何 一个 过 程 中 。
一
在 年龄 上 ,呈 现 出 老 、 中 、 青 三 个 明 显 的 分 层 , 并 与 使 用 人 数 的 比例 成 反 比 ( 图 1 。 职 业 上 ,超 过 普 通 话 见 )
( o p e t g O S 的变 体 。 “ 威 信 ” 有两 种 形 式 , 一 nnr s iiU )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