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 话语分析实例
符合不礼貌原则的例子语用学

符合不礼貌原则的例子语用学在语用学中,不礼貌行为是指违反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和规范的言论或行为。
下面是一些符合不礼貌原则的例子,以及它们在语用学中的解释。
1.骂人:人们在情绪激动、愤怒或不满的时候常常会使用粗鲁、冒犯性的语言去攻击对方。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是不礼貌的,还可能引发冲突和敌对情绪。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言辞攻击。
例句:你是个蠢货,一无是处!2.嘲讽:嘲讽是以讽刺或嘲笑的方式嘲弄他人,通常是在讽刺对方的智商、外貌、能力或行为。
这种行为是一种言语侮辱,违背了交际中的言谈礼仪。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嘲讽性语言。
例句:你的智商真是太高了,怪不得你能干出这种蠢事。
3.打断别人的发言:当人正在讲话时,打断对方的发言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它破坏了对方的话语权和听众的专注度。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打断。
例句:A:我昨天去看了一场很棒的电影。
B:别人已经看了更好的电影了,你的来迟了。
4.说话时不看对方:当与他人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而是分心看其他事物,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这表明不尊重对方,而且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视或漠不关心。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缺乏目光接触。
例句:A:昨天我去了一个很好的餐厅。
B:(不看A,玩手机)是吗?那说明相当不错。
5.使用冒犯性的语言或称呼:使用冒犯性的语言或称呼,例如种族歧视、性别偏见或侮辱性的称呼,是一种严重的不礼貌行为。
这样的言辞可能引发敌对情绪和争端,并造成伤害。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冒犯性言论。
例句:A:你们这些女人总是太敏感了。
B:这种性别歧视是不可接受的。
6.谈论不相关的话题:在对话中突然转到别的话题,而不给对方足够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完成说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这表明不尊重对方的权益和思想。
在语用学中,这被称为话题转移。
例句:A: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这个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B:你知道吗,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总结:不礼貌行为在言语交际中是不可取的,它会破坏社会和睦、减少交际效果。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在研究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意图、语言环境和语言行为都是需要考虑的要素。
在语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语言行为,即使用语言表达意思的行为。
语言行为包括言语行为、言外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三种类型,其中言语行为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指通过语言传达信息、表达意图和达成目的的行为。
言语行为可以直接表达言外意图,也可以通过语言环境和说话者的应用背景来推断出来。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语言运用1.描写人物性格《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们的语言行为也各不相同,通过这些语言行为,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达西先生的语言行为显现出他的傲慢和高傲,他在面对伊丽莎白时,总是用不屑的口吻发表自己的看法。
达西先生在对伊丽莎白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她不太漂亮,也没有高雅的修养”,然而,他并不害羞地展示了他的看法:“她比其他人还要缺乏谨慎、通情达理和敏感”。
与此相反,在伊丽莎白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的语言行为有着自信、幽默和智慧。
例如,在达西先生作出贬低她的评价时,她并不介意,反而用幽默来动气氛:“这个男人的嘴巴太坏了!真是个无情的家伙,太“美”了!”2.刻画情感在《傲慢与偏见》中,语言成了人物展现情感的载体,人物用语言表达爱情、愤怒、悲伤等情感变化,也透露出情感背后的心理变化。
例如,在范·德·伯格夫人的言语行为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对女儿们婚配的热忱,但这种热忱常常带有无可奈何和焦虑的情感。
当她向柯林斯先生介绍伊嘉莲时,她非常兴奋,但又充满了不安:“嘉莲有所有的美德和优点,但需要一位合适的绅士,我们特别欢迎您发掘她的价值的。
”另一个例子是,达西先生一开始对伊丽莎白有偏见,认为她没有教养,与他贵族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差距,在对话中不时显露出明显的傲慢和无人性格。
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和爱情的发展,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逐渐增加,他的语言行为也变得越来越亲切、温暖,充满了对伊丽莎白的深情厚爱。
语用学会话含义的案例分析

本稿以保镖托尼和钢琴家唐的会话为例,从语用学视角,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对该影片进行 分析。试图通过分析片中两个主要人物在会话过程中对合作原则的违背,对其人物形象、性格 特征进行推导并探究该片引发广泛争议的深层原因。
0 4
分析
(一)违背质的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 1)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质的准则要求说话人必须说正确且有充分依据的话,那么如果说话人言辞 虚假或者缺乏充分依据,他就违背了质的准则。 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隐喻(metaphor)、反讽(irony)等都是说话者 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效果,使得说话语气强烈犀利或讽刺幽默。
THANKS
0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稿通过对影片《绿皮书》中两个主要人物简短的会话分析中可 以看到:爵士钢琴家唐是一名受过良好教育却因肤色受到上层社会歧视的黑人, 保镖托尼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却精明善于打交道、受其他白人歧视的意大利人, 因为他们与往日黑人电影题材中反差巨大的形象,以及共同与种族歧视作斗争并 最终实现自我认同的故事引发了大众争议,吸引了大量观众。电影《绿皮书》对 人物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的描写刻画是其斩获奥斯卡多项大奖的重要原因。
0 3
语料介绍
会话不仅常见于现实日常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于影视作品中。众所周知,“人如对话,言 如其人”, 通过分析影视人物在会话过程中如何违背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的方法,有助 于我们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推导其人物形象。
语用学第二章(指示语)

p. 59 对售票员和出租车司机也是可以的: (96)a. Would you mind selling me a tick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b. Would you take me to the airport?
表示感谢: 汉语,“谢谢”,“多谢”。 英语 答谢: Thank you. 回答可以吃/喝……时:Yes, please. No,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回应对方对馈赠、辛苦的感谢。 回应对方对赞扬的感谢。
2.4.3 时间指示副词 已经:完成、结果 曾经:经验 (44)a. 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别买了。 b. 这本书我曾经买到过。后来丢了。 c. I have bought the book. Don’t buy anymore. d. I once bought the book. But I lost it.
指示语的定义: 在语境中才能确定其所指对象或信息的词语, 特别是代词类的词语。
外交部发言人面对德国记者提问:“在德国, 德国公民能了解德国总理的子女及其财产状况, 在中国能吗?”发言人面对恶意刁难,沉着冷 静,机智地回答:“当然能,中国公民也能了 解德国总理的子女和财产情况”全场为发言人 的机智抱以热烈掌声。 (猫眼看人2012年3月6 日)
2.5 地点指示 话语涉及语境的空间信息。 这儿,这里,那里 墙上,河对岸,城西边。 2.5.1 象征/手势手法 一边用手指,一边用地点指示语。 “小王你坐这儿。小张你坐这儿。”
2.5.2 视角标准 从说话人或听话人的视角来表示空间信息。 (64)树前边有一只小猫。 前排左起第一人为三毛。
且河对岸两岔镇依山而筑,势如屏风,不漏 不泄,大涵真元,活该干部在这村子聚了窝了! 但是,仙游川有十个姓氏,同是一村风水,偏 偏只荫福了田家、巩家? (《浮躁》) No wonder the corps of cadres settled in Crossroads Township, which had arisen across the river to serve as a huge screen to protect the village and infuse it with the proper spirit. But since the people of Stream of Wandering Spirits are divided among ten surnames, all sharing in the auspiciousness of the location, why did only the Tian and Gong clans prosper?
《士兵突击》选段的语用学分析

《士兵突击》选段的语用学分析本文以《士兵突击》这部电影的一段剧情为例,结合中文语言学理论,对其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士兵突击》是一部关于一支军队从死亡边缘拯救自己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当代。
这部电影里,有一段剧情是这样的:士兵正在死亡边缘岌岌可危,其他士兵从后方来救援,朝着敌人射击,打出一条路从路过将士拯救出去。
士兵们激动地高呼“Let’s go!”,然后大家一起拉着彼此的手,一起往前冲刺。
在这段剧情里,电影里的士兵们采用的语言都显示出强烈的情感。
他们高呼“Let’s go!”,利用口语中的反复重复性和反复重复的动词词组,表达出强烈的内心动态,这是中文语言中的情感修辞。
同时,还用到了中文修辞中的比喻、拟人和比拟等修辞手法,显示出士兵们的紧张情绪,以及孤军深入敌后拯救自己的意志感。
从语言现象上看,电影中士兵们同时采用了口语、书面语等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出不同性质的内心情感,这也体现出双语现象。
同时,电影中使用的口语词汇和语法特征都显示出了中文口语的特点,这也体现出新近现象的语言。
同时,电影中的士兵们的行为表现也反映了中文的文化特征,比如他们拉着彼此的手彼此紧紧相连,象征团结一致的意义。
从语言特征上看,电影中士兵们使用的语言显示出了强烈的情感,重复性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呈现出中文文化的特色。
他们采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出不同性质的内心情感,表现出中文的文化特征,反映出新近现象的语言特征。
这段剧情的呈现,体现了中文语言文化的神韵,也把一种生动的活力带入到人们的生活里。
综上所述,在士兵突击的电影中采用的语言及其文化特征,充分表达出中文口语的种种特点,反映出新近现象的语言特征。
本文通过对上述段落中语言现象的分析,发现士兵们采用中文修辞中的情感修辞、口语特性等特点,表现出中文文化的特色,把一种生动的活力带入到人们的生活里,是中文语言文化在现代电影中得以体现的最佳例子之一。
语用学 话语分析实例 PPT

语用学 话语分析实例
1
Zellig Harris 于1952 年在Language 杂志上发表题为
“ 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迄今将近六十年。话 语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兴 盛阶段。
语用学 话语分析实例
2
萌芽阶段: 从 1952 年到20 世纪60 年代末结束,前后大约20 年时间。 50 年代值得一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从成分分布的角度研究话语结
三是国内培养的硕士和博士。
语用学 话语分析实例
8
推荐书目:
《廖秋忠文集》(1992) 廖秋忠去世后,由刘坚、卫志强、詹志芳、徐赳赳编辑而 成的,在廖秋忠去世一周年纪念会前出版。
《语篇分析概要》(黄国文1988) 国内最早系统地介绍话语分析理论的一本书。
语用学 话语分析实例
9话语分析者的研究方法有:源自语用学 话语分析实例3
起步阶段: 话语分析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从 20 世纪70 年代起步的,前后大约10
年时间。 人们在传统的语法分析中, 引入了语境、语域 、照应、指示、回指、
替代、衔接、连贯、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等问题的研究,从而使语言 研究大大超越了句子的范围。
语用学 话语分析实例
4
兴盛阶段: 从 20 世纪80 年代起,话语分析进入了它的兴盛阶段,取得了突破性
a.(妻子与乘客同座)丈夫对与妻子同座的乘客说“ 你别挤 她。”
→丈夫对与妻子同座的乘客说“ 你别挤人家妻。”
b.(丈夫与妻子同座)乘客对丈夫说“ 你别挤她。” →*乘客对丈夫说“ 你别挤人家妻。”
语用学 话语分析实例
11
四嫂:……今天咱们门口的暗沟完工, 也不是要开 什么大会,…… 您、我、娘子都得去;要不怎么我 换上新鞋新袜子呢…… 大妈:我可不去开会!人家说什么, 我老听不懂。 (老舍《龙须沟》)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左传》谈话艺术的表现形式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左传》谈话艺术的表现形式——以《齐晋鞌之战·成公二年》为例
虚词的使用——“姑”、“然”、“其”和“固”:
“然”、“其”、“固”和“姑”四个词在本文中使用为虚词,众所周知虚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充当句法成分,只起语法作用。
然而,虚词的使用为表达效果增色不少,如“姑”副词,暂且、姑且”义。
此句为开篇第一句话,齐侯自负的语言为后文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然”用在破折号之后,用作连词,表转折。
出现在郑丘缓分析当前诸侯国形势后,联想之前自身事件,认为邻克所说的“病”并不算什么伤痛。
“然”字的使用一方面表现郑丘缓对这种小伤痛的蔑视,另一方面将郑丘缓对邻克的鼓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用在张侯对邻克职位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再对邻克放弃战斗的情况进行假设,说明邻克的职位在整场战争中的重要性,进而对克进行言语鼓励。
“固”副词,意为本来用在分析战况时使用,既然已经“援甲执兵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固”字体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精神,进而对邻克进行鼓励。
综上所述,四个虚词的使用在此次谈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不影响话语的基本意义,但对说话人意图的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虚词的使用,包括语气词和副词,即使没有实际意义,但结合具体语境能更好地体现出说话人的意图,于无形中为交际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语用学举例

语用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 如何将语用学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 语用意识,增强语言的教学效果?
• 语用学的基本理论、 • 发展动态与研究热点, • 结合实例指导教师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 语用学并开展研究
Peter Grundy教授
• 语用学与话语意图、语义推断和词汇语用 学 • 语义学中著名的Grice’s maxims的内涵与发 展,指出语言的表达应该信息量适中、内 容准确、表述清晰,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 那么就需要听者进行分析和推断了
How real life and textbook compare
• S: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 S:Madam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 P:Sorry • S:Something to drink • P:Yes please I`d like coffee
妈妈,那是什么?
句子的字面意义: 说话人对妈妈的一个询问,询问妈妈 附近或者远处的某事物是什么东西。 话语的语境意义: ①儿子用手指着面包店卖的面包,明 知那是面包,却故意询问,此时她表 达的意思是“妈妈,我想吃面包” 或者“妈妈,我饿了”。 ②儿子在动物园里用手指着从未见过 的长颈鹿说此语,就仅是一种询问, 不可能是要表达“我想买长颈鹿”或 “我想吃长颈鹿”。
• • • • •
Peter bought a car. It was Peter who bought a car. It was a car that Peter bought. What peter bought was a car. 句法学:说明这些句子是同一深层经过不 同转换的结果 • 语义学:这些句子都是同义的。 • 语用学:这些句子都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时间。
人们在传统的语法分析中, 引入了语境、语域 、照应、指示、回指、
替代、衔接、连贯、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等问题的研究,从而使语言 研究大大超越了句子的范围。
兴盛阶段:
从 20 世纪80 年代起,话语分析进入了它的兴盛阶段,取得了突破性
的进展。
首先,话语分析的队伍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人员的分布也从原来的欧 美扩展到亚洲和澳洲。相比而言,美国的力量最强,接下来是西欧, 然后是澳洲、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亚洲和非洲力量较弱。
我国语言学界进入话语分析领域的主要有三类人:
一是归国学者, 如廖秋忠, 在《中国语文》上的“现代汉语
篇章中空间和时间的参考点”(1983)一文, 是我国第一篇
用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现代汉语的论文。
二是留学生, 如陈平, 1986年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 在《中国语文》上发表“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 组概念”(1987) 和“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1987)等 系列论文, 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张德禄《功能文体学》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朱永生主编《语言•语篇•语境》
在我国传统的语法研究中, 重点在字词句。“一般讲语法,
只讲到句子为止, 篇章段落的分析是作文法的范围”(吕叔
湘1979)。“过去我们是从词到句, 把句子看成是语法研究 的最高单位”(徐枢1993) 。70年代末, 有人介绍了“话语 分析”; 80年代末, 有关话语分析的译文、介绍性文章、研 究文章开始在国内各种语言学杂志上出现; 到了90年代, 论 文集、专著开始不断出现。现在已有一批学者专门从事话 语篇章的研究。
三是国内培养的硕士和博士。
推荐书目:
《廖秋忠文集》(1992) 廖秋忠去世后,由刘坚、卫志强、詹志芳、徐赳赳编辑
而成的,在廖秋忠去世一周年纪念会前出版。
《语篇分析概要》(黄国文1988) 国内最早系统地介绍话语分析理论的一本书。
话语分析者的研究方法有:
1. 定量分析法。话语分析者很少说某个句子“能说不能 说”, 而是观察这个句子“有多少人说”, 从而看出人们 使用语言时的趋向。 2. 语境替换法。同样一句话“我很冷”, 在不同的语境 中会有不同的理解。
3. 层次表现法。整个篇章, 是由一个个小句组成的, 在 组成篇章的小句之间, 既有线性的特性, 也有层次的表现。
4. 动态描写法。人们在交际和写作阅读时, 都是从一个 小句开始, 然后, 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往上加。这种篇章的 扩展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因此, 话语分析者重视主位、述 位的描写, 重视信息结构的描写, 力求在动态描写中, 找 出人们组织篇章的规律。
讨论四:
(1)我的妈呀,你怎么才来呀? (2)我的天哪,就这么一个通知,就断送了一个杰出政治 家的政治生命了。 这两句当中的“我的妈呀”和“我的天哪”可以互换, 互换后所表达的意思没有太大差别。只有在少数情况下, “我的妈呀”和“我的天哪”不宜互换,如: (3)“哟,我的妈呀,你踩着我脚啦!”凤娇一声尖叫, 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乍的。 (4)天哪,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觉传遍全身,世界上还 有这么美妙的东西!
例(1)“老实说”是一个动词性短语,在句中充当谓语, 意思是说实话。说话人想要听话人,说出实情,不要隐满
事实。例(2)从表层结构来看,“老实说”仍然是一个
动词性短语,充当句子谓语,但是从语用角度来看,“我 老实说”相当于副词“其实”,有轻微的转折义。例(3) “老实说”相当于一个副词,在句中作插入语,“说”不 表示言说义,“老实说”也不再是老老实实地讲真话,而 只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真实性的主观态度、感受和评价。
讨论三:请比较
(1)明天下雨,我不来上课。
(2)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我就不来上课。
(3)如果要是明天下雨, (那么)我就不来上课。
(4)如果明天要是下雨, (那么)我就不来上课。
(5)如果明天下雨的话, (那么)我就不来上课。 (6)如果要是明天下雨的话, (那么)我就不来上课。 (7)如果明天要是下雨的话, (那么)我就不来上课。 (8)你要是如果明天不来(的话), (那么)我就开除你。
60 年代,对超句研究感兴趣的人数超过了50 年代。比较活跃的有对
言语交际形式尤其是讲话方式进行探索的D. Hymes,有重视句子主位 结构的M.A.K. Halliday,还有一批从功能角度研究话语的捷克斯洛伐 克学者。
起步阶段:
话语分析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从 20 世纪70 年代起步的,前后大约10
实例讨论:
语境:丈夫、妻子与一个陌生人一起坐火车, 其中两个人坐 在同一张椅子上。
a.(妻子与乘客同座)丈夫对与妻子同座的乘客说“ 你别挤
她。”
→丈夫对与妻子同座的乘客说“ 你别挤人家妻。”
b.(丈夫与妻子同座)乘客对丈夫说“ 你别挤她。” →*乘客对丈夫说“ 你别挤人家妻。”
四嫂:……今天咱们门口的暗沟完工, 也不是要开
什么大会,…… 您、我、娘子都得去;要不怎么我
换上新鞋新袜子呢……
大妈:我可不去开会!人家说什么, 我老听不懂。
(老舍《龙须沟》)
在现代汉语中回指前面提到过的人通常是用“ 他” , 在少 数情况下才用“ 人家” 。
讨论二: 现代汉语中,“老实说”有三种存在形式:
(1)今天没有外人,请你老实说,我有哪些毛病要改? (高阳 《红顶商人胡雪岩》) (2)要是卖番薯或者菱角的,还有一只竹篮里放着秤;叫 卖的人便是在船头上划桨的人……我老实说,那时所要看 的不是这些,是比这些更要好看的英姑娘。(川岛 《桥 上》 (3)老实说,我也常常觉得那样不顾前后冒险冲锋,有点 不对。(茅盾《子夜》)
话语分析
Zell为
“ 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迄今将近六十年。话语 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兴盛 阶段。
萌芽阶段: 从 1952 年到20 世纪60 年代末结束,前后大约20 年时间。 50 年代值得一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从成分分布的角度研究话语 结构的Z. Harris,另一个是结合语境研究买卖对话特点的F. Mitchell。
中国学者:廖秋忠、陈平、胡壮麟、沈家煊、顾曰国、任绍曾、申丹、
黄国文、张德禄、朱永生等。
其次,话语分析自 1981 年创办了自己的学术刊物即由van Dijk 担 任主编的TEXT。
第三,话语分析的专著和论文集层出不穷。国内影响较大的专著有: 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 秦秀白《文体学概论》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论》 程雨民《英语语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