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窑煤矿井田开拓方案优化设计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8”一般机电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联合调查组目录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1)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 (8)三、事故现场勘察及技术分析 (11)四、事故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 (16)五、事故原因和性质 (16)六、事故责任认定与处理建议 (17)七、防范措施及建议 (22)附件 (24)2018年2月8日3时25分左右,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综采04队22#煤层82204综采工作面发生一起机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8.67万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2018年2月8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大同监察分局组织左云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公安局、总工会等单位共同组成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8”机电事故联合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邀请左云县监察委员会参加,对该起事故进行了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技术鉴定及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以及防范和整改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一)晋能集团有限公司概况晋能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是由原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合并重组,集煤炭、电力、清洁能源、贸易物流、装备制造、房地产、文化旅游等产业于一体的省属国有大型综合能源集团,资产总额2300亿元。
集团现有矿井165座,地质保有储量110亿吨,总产能1.3亿吨,其中生产建设矿井117座,停建缓建矿井48座。
(二)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大同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大同有限公司是原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前身为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大同分公司,于1984年2月成立,2007年重组改制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大同有限公司。
李家窑滑模施工方案剖析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李家窑煤矿资源整合矿井洗末煤产品仓液压滑模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山西大川建设有限公司2010年5月10日洗末煤产品仓液压滑模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李家窑煤矿洗末煤产品仓工程,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李家窑村。
三个产品仓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筏板基础,筒仓内径为18m,壁厚300mm,砼强度等级为C30。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筒壁为截面不变圆形筒壁结构,故采用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滑模总高度为30.2m。
二、目标控制:1、质量目标:质量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达到合格要求。
2、安全目标:无伤亡事故、重大火灾事故和其它意外事故,轻伤率控制在3‰以内。
三、施工部署1、施工部署:本工程基础及仓内结构采用常规方法施工,仓壁及附壁柱采用钢滑动模板施工,在滑模施工完成后施工漏斗及相关上部顶部结构。
三个仓同时并行施工,24小时不间断施工。
基础施工→滑模机具组装→浇筑第一层筒仓砼→第一次顶升滑模→顶升至环梁顶面,预留漏斗钢筋→第二次滑模至筒仓顶部→随顶升浇筑砼→拆除滑模机具→屋面施工→装饰施工。
2、施工机具布置:现场布置塔式起重机QTZ5010一台,作为材料、工器具、模具水平和垂直运输工具;上人斜梯一部,供施工人员上下通行,覆盖双层安全防护棚;设置两台PLD800型砼搅拌站,每小时正常出料量为20m3;搅拌站后台上料采用ZL50型装载机上料,电子计量,保证砼配料的准确性,两台JS500型强制式搅拌机拌料。
前台采用HBT80-1813S型输送泵Ф110泵管的地泵输送砼。
现场在塔吊覆盖范围内布置钢筋加工场和堆放场。
搅拌站、水泥库房、砂石料场和后期架料等堆场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4、机具准备:塔吊提前做好塔基,并做好埋件,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砌抹好砖水池(20-30M3)、水泥库搭建、钢筋加工棚搭建,以及场区平整等相关准备。
采区优化方案设计

采区优化方案设计1 采区概况1.1采区位置及范围西二二区位于杏花煤矿井田范围的西部,为城F60、DF19、F108断层所夹地块。
西二二区北部为西二中部层,由F108断层所隔。
东部为西二三区,由DF19断层所隔。
西为城山煤矿,以城F60断层为界。
西二二区平均走向长在675米,平均倾斜长在1300米。
西二二区范围内共有8个钻孔,有4个钻孔将煤层全部揭露。
通过钻孔资料来看,该采区内可采煤层有36#、37#、39#、48#、54#共计5层,地质储量 411.7万吨,可采储量349.9万吨。
上部层23#煤层已开采完毕,采区正在回采28#、30#煤层。
地表标高在246米-200米。
1.2地质构造状况从开采23#、28#煤层来看,采区内地质构造状况较简约。
在采区中上部发育FA、FB两条断层,该断层均为实见断层。
在实际揭露中,断层均无淋水和瓦斯突涌现象。
断层面较完整。
2 采区设计方案依据西二二区〔36#、37#、39#、48#、52#、54#〕采区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特点及现有生产系统等,采区三条道布置在DF19断层右侧,单翼开采。
拟定三套设计方案〔详见图1〕,其设计方案如下:2.1方案Ⅰ:由二区主运巷施工反倾斜穿层下山绞车道找36#、37#、38#、39#、48#、52#、54#煤层;由二区30#层皮带到最低点施工下山皮带道,反倾斜穿层找36#、37#、38#、39#、48#煤,利用30#层皮带道及二区煤仓,反倾斜皮带道见煤后沿煤布置采区三条道〔绞车道、皮带道、风道〕,36#、37#、38#、39#中部煤层组联合布置〔36#、37#、38#、39#中部煤层组采用联合布置,48#、52#、54#煤下部煤层组采用单层布置〕。
2.2方案Ⅱ:由二区主运巷施工反倾斜穿层下山绞车道找36#、37#、38#、39#、48#、52#、54#煤层;重新施工采区装车站及采区煤仓,由采区煤仓上口施工下山皮带道找36#、37#、38#、39#、48#煤,见煤后沿煤布置采区三条道〔绞车道、皮带道、风道〕〔36#、37#、38#、39#中部煤层组采用联合布置,48#、52#、54#煤下部煤层组采用单层布置〕。
前和煤业资源整合矿井开拓方案优化设计分析

由于其埋藏较浅 , 在井 田东部 出露为风氧化带 。该 煤层 为全 井 田稳定 大 部可采 煤 层 , 含 0~ 2层 泥岩 及 岩 质 泥岩 夹 矸 , 结 构 简单 一 较 简单 , 煤层顶 、 底 岩 。
工 业 场地 现 有 3个 井筒 。 主立 井 、 副立 井 、 回风
9号 煤 层 : 位 于 太 原 组 中上 部 , 上 距 3号 煤 层
鉴于 现 已有井 田北 部 原前 和煤 业 主立 井 、 副 立 井、 回风立 井工业 场地 , 场 地 位 于何 李 村 的北 部 , 现 有 场地 可满 足 1 2 0万 t / a的生 产 要 求 , 工业 场 地 内 的现 已有井 简 、 地 面施 工 工 程 和设 备 安装 工 程 均 可 利用 , 另外 , 该 场地具 有 较好 的交 通运输 条 件 。综 合
合工作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 [ 2 0 0 9 ] 4 J 4 号文件 , 《 关 于 晋城市 高 平 市 煤 矿 企 业 兼 并 重 组 整 合 方 案 的 批
复》 , 批 准成 立 山西科 兴 能源 发展 ( 集团) 有 限公 司 , 以 山西 高平前 和煤 业 有 限公 司为 主 体 矿 井 , 整 合 山 西 省高平 市 丰源 煤业 有 限责 任 公 司 、 山西 高 平 秦 城 煤业 有 限公 司 、 山西 高平北 山煤业 有 限公 司 、 山西 高 平何 李煤 业 有 限公 司 . 整 合后 的矿 山名 称 为 山西 高 平科 兴前 和 煤业 有 限公 司 , 简 称 科 兴 前 和煤 业 。 山 西省 国 土 资 源 厅 2 0 0 9年 1 1 月 颁 发 的 证 号 为
1 矿 井 概 况
根据 2 0 0 9年 9月 山西 省 煤 矿 企 业 兼 并 重 组 整
李家窑煤矿井田开拓方案优化设计

全文共计2422字
李家窑煤矿井田开拓方案优化设计
一、概况李家窑煤矿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大同市左云县南东26km,小京庄乡李家窑村南,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在井田西南部,有一宽缓的背斜构造,轴向近东西;井田东南部较陡,倾角最大可达25°,西、北部平缓,倾角一般3°左右。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
主要可采煤层有山4、2、5-1、5、8-1号煤层,而批采的山4-2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不可采。
其中山4、8-1号层大部可采,5号层全区可采,2、5-1号层局部可采。
二、原方案简述主副井工业场地基本位于地面F167断层(大致呈东西向穿越井田的一条沟)中部以北呈南北向一冲沟内(即1408钻孔所在的小支沟)。
风井位于羊圈头村正南800m处,大约在井田南北向的中部。
山4号层和2号层集中布置,分层开采。
即副斜井在山4号和2号煤层分设甩车场,分层布置盘区大巷,山4号煤通过溜煤眼进入主煤仓,2号煤直接进入主煤仓,集中运出地面。
山4号层和2号层可采部分采用三巷布置,即(盘区)皮带大巷、(盘区)辅运大巷、(盘区)回风大巷,均沿煤层底板布置。
依据井田内断层分布,将井田内山4号层划为四个盘区开采,分别为:北盘区、南一盘区、南二盘区、西盘区。
F167断层以北为北盘区,从主煤仓上口南北方向布置北盘区皮带大巷,在其两侧平行布置北盘区辅运大巷和回风大巷,三条盘区大巷北至井田北界,南至F167断层;以过F167断层盘区巷为界,与F167断层和F89断层相夹煤量的大约1/2以东为南一盘区;F89断层以南为南二盘区;沿F167断层向
1。
李家壕矿井选煤厂原煤仓预应力施工方案

神华集团包头矿业李家壕矿井选煤厂产品仓预应力施工方案编制:审核:目录一、预应力工程概况 (3)二、工程项目管理机构 (3)三、施工准备工作 (4)1、技术准备 (4)2、劳动组织及劳动力计划 (4)3、材料准备及材料计划 (5)4、主要施工机械准备及需用量计划 (5)四、质量保证体系 (7)1、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7)2、质量保证措施 (7)3、预应力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点 (8)4、质量评定与质量回访 (9)五、工期保证体系 (9)1、工期保证体系构成 (9)2、工程进度计划 (9)3、工期保证措施 (9)六、预应力施工方法 (10)七、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 (16)1、环境保护 (16)2、安全管理 (16)八、预应力施工验收和技术资料 (17)1、预应力专项工程施工及质量检查验收依据 (17)2、预应力施工技术资料 (17)一、预应力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内蒙古东胜万利矿区,为神华集团包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李家壕矿井选煤厂的产品仓,此工程共有产品仓四座,每座筒仓内径均为φ25m,混凝土高度为36.707m,仓壁厚为370mm,都采用C4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仓顶盖为C40钢筋混凝土正截锥壳。
锚具封锚采用膨胀性C40混凝土。
筒仓仓壁混凝土结构采用滑模的施工工艺。
产品仓的仓壁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预应力筋采用1860级φj15.2 低松弛成品无粘结钢绞线,张拉端锚具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VM15-7夹片式锚具,及配套的熟铁锚垫板(钢号Q235)尺寸为200mm×200mm×20mm和配套螺旋筋(七孔锚垫板大样图见图一)。
图一:七孔锚垫板大样图每座产品仓都设4个扶壁柱,每一周圈由2段无粘结预应力筋组成。
无粘结预应力筋为180°包角,相邻两圈无粘结筋的张拉端交错90°布置,分别锚固在2个扶壁柱上,扶壁柱宽3.0m。
无粘结预应力筋环绕半径为12.72m,每座原煤仓仓壁预应力筋按环向布置,从绝对标高▽+3.307m~▽+36.707m共设置了63圈7-φj15.2无粘结预应力筋。
芦家窑煤矿开拓布局优化与实践

芦家窑煤矿开拓布局优化与实践王志刚【摘要】Lujiayao coal mine pillar mining changed to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 methods on syste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ull use of existing roadway, the optimal design, a redistribu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each wellbore to determine the roadway of the panel location,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 to achieve reasonable focus on the production target,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high yield safe and efficient mine.%芦家窑煤矿由柱式开采方式改为综采开采方式,在充分利用原有巷道的基础上,对开拓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重新分配了各井筒的功能,确定了盘区大巷的位置,建立和完善了各生产系统,实现了合理集中生产的目标,为建设安全高产高效矿井奠定了基础。
【期刊名称】《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9)003【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开拓布局;优化布局;实践;高产高效【作者】王志刚【作者单位】山西茂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山西朔州0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3.1芦家窑煤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境内,井田南北长3.3km,东西宽3.6 km,面积8.5827 m2,保有储量3.8亿吨,开采煤种为长焰煤,均为自燃煤层,矿井瓦斯涌出量较低。
矿井原设计能力45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设有两个井筒,主斜井担负原煤提升,副斜井担负下料和人员提升,兼做回风井。
矿井开拓开采规划方案MicrosoftWord文档

广安市思源矿业集团高顶山煤矿矿井开拓开采规划方案二00九年四月一、矿井简况:高顶山煤矿位于华蓥市双河街道办事处老拱桥村,始建于58年,原为广安市地方国有煤矿,2001年改制后,隶属于广安市思源矿业集团,矿井“六证”齐全合法有效,核定矿井生产能力15万吨/年,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二迭系乐平统龙潭组K1煤层,煤层平均倾角49度,平均厚度2.0M。
1、井田境界: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矿区开采范围由17个拐点圈闭,矿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走向长度4500M,开采标高+314--+110M,允许开采K1煤层。
+446M以上企业改制以前已采完,现由招勋三煤矿开采,开采标高与招勋三矿有重叠现象(+55)--1100M招勋三矿开采。
2、储量: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提交的《广安市思源矿业集团高顶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2008年底,矿山累计查明资源4490Kt,其中动用资源储量3128Kt,矿山保有资源储量1362Kt,矿井可采储量1000Kt。
3、安全煤柱留设方式: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开采情况,留设煤柱情况如下:(1)、边界煤柱:矿井南翼与李家沟接壤,靠近F24断层,预留20M边界煤柱,矿井北翼与矾厂湾煤矿接壤,预留50M煤柱。
(2)、三下煤柱:矿井开采范围内无受影响的地面建筑物,只有在314南五石门至六石门间留设350M杨家河河床煤柱。
(3)、断层煤柱:矿井井筒处F22断层带留设250M断层煤层,(314南一石门至北一石门)。
(4)、井巷煤柱:+446水平回风巷下留设20M水平护巷煤柱,采区+380m巷道(一巷两用)留设5-8M采区护巷煤柱。
4、回采率,矿井为中厚煤层,设计矿井采区回采率85%,工作面回采率97%。
二、矿井现有生产能力服务年限1、矿井工作制度,矿井工作制度为年工作日330天,掘进、回采工作面为“三八”制作业组织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家窑煤矿井田开拓方案优化设计
一、概况李家窑煤矿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大同市左云县南东26km,小京庄乡李家窑村南,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在井田西南部,有一宽缓的背斜构造,轴向近东西;井田东南部较陡,倾角最大可达25°,西、北部平缓,倾角一般3°左右。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
主要可采煤层有山4、2、5-1、5、8-1号煤层,而批采的山4-2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不可采。
其中山4、8-1号层大部可采,5号层全区可采,2、5-1号层局部可采。
二、原方案简述主副井工业场地基本位于地面F167断层(大致呈东西向穿越井田的一条沟)中部以北呈南北向一冲沟内(即1408钻孔所在的小支沟)。
风井位于羊圈头村正南800m处,大约在井田南北向的中部。
山4号层和2号层集中布置,分层开采。
即副斜井在山4号和2号煤层分设甩车场,分层布置盘区大巷,山4号煤通过溜煤眼进入主煤仓,2号煤直接进入主煤仓,集中运出地面。
山4号层和2号层可采部分采用三巷布置,即(盘区)皮带大巷、(盘区)辅运大巷、(盘区)回风大巷,均沿煤层底板布置。
依据井田内断层分布,将井田内山4号层划为四个盘区开采,分别为:北盘区、南一盘区、南二盘区、西盘区。
F167断层以北为北盘区,从主煤仓上口南北方向布置北盘区皮带大巷,在其两侧平行布置北盘区辅运大巷和回风大巷,三条盘区大巷北至井田北界,南至F167断层;以过F167断层盘区巷为界,与F167断层和F89断层相夹煤量的大约1/2以东为南一盘区;F89断层以南为南二盘区;沿F167断层向西东西向布置两条1600m大巷,折向南南北向布置三条盘区大巷至边界为西盘区。
三、优化原因及优化原则
1. 优化原因原整合设计工业场地布置仅利用冲沟北部1408钻孔所在的支沟,场地布置较狭窄,不适合矿井选煤厂联建;井筒落底点位置较低,井筒掘进工程量较大,不符合早见煤、早投产、早见效的高效建设模式;井筒落底点偏离井田储量中心,不利于井田的整体开发;井下开拓大巷布置方式巷道工程量较大,煤炭折返运输量较大,不利于成本节约。
2. 优化原则(1)通过精心设计使矿井地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场地利用系数较高,建设地面整洁、环保、现代化、智能化的高效矿井。
(2)通过对井筒倾角、方位、落底点位置的精确计算及井下开拓巷道布置的优化,使井下开拓巷道布置布局更加合理。
(3)采用先进的采煤方法,依托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对整个矿井的开拓方式和开拓巷道布置进一步优化。
四、井田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选择的优化
1. 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设计从井田两翼资源/储量平衡、开拓布置、井下运输距离、矿井通风、生产规模等因素进行了综合比较。
经现场踏勘,适合布置矿井工业场地的位置为位于井田中部F167断层南部的一条近东西向的自然冲沟,该冲沟内1408钻孔所在的小支沟相对较为开阔(可利用面积约12ha),且位于井田的中央,适合做为矿井工业场地。
故工
业场地选择利用1408钻孔所在的小支沟和与支沟相对的冲沟南部开阔地带共同做为矿井工业场地和选煤厂场地。
2.井田开拓方式的优化根据选定的矿井工业场地,设计在冲沟南部缓坡的开阔地带选择主斜井工业场地和选煤厂场地,并掘砌主斜井;在冲沟北部1408钻孔所在的支沟内布置副斜井工业场地和行政福利场地,并掘砌副斜井;在冲沟的北部距ZK2101钻孔316米处(距工业场地约500m)布置风井场地,开凿回风立井。
设计采用由浅入深“分层大扒皮”开采方式,各煤层分煤层分别布置井底煤仓和开拓巷道,各煤层生产系统相对独立,系统布置简单、实用,十分有利于采掘作业。
各煤层辅助提升分别以甩车场形式与副斜井相联系,副井最终落底至5号煤层底板,水平标高+1220m水平。
主要可采山4号煤层甩车场水平标高为山4号+1300m(2号煤层与山4号煤层联合布置,暗斜井相联)。
每组煤设三组大巷,通过主斜井井底煤仓垂直于F103断层布置一组南翼大巷;该大巷延伸至井田边界后折而向西布置一组南翼边界大巷;另通过主斜井井底煤仓向北沿南北方向布置一组北翼大巷。
每组大巷均设胶带、轨道、回风三条巷道,相互平行,间距30m。
胶带、轨道巷沿煤层底板布置,回风巷沿煤层顶板布置。
井底煤仓采用上抬式布置,井底撒煤利用主斜井井底清理撒煤平巷清理,与煤仓相连的两条胶带大巷以16°坡岩石斜巷爬至井底煤仓上口。
全井田共划分为4个采区,即F89断层以南为南一采区;F89断层和F167断层之间为南二采区;井田南部的一小部分资源和前坪村西部的资源为西三采区;F167断层以北部分为北四采区。
各采区采用走向长壁或倾斜长壁开采,首采区为井底车场附近的南二采区。
五、方案优化比较选择
地面布置比较:优化方案主、辅生产区分场地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场地布置开阔,矿井选煤厂联建,适合井型1.20Mt/a乃至1.50Mt/a的大型矿井设计布置,对矿井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而原方案地面布置仅利用1408钻孔所在的北部支沟,地面布置较狭窄,仅局限于井型0.60Mt/a的矿井建设。
井筒倾角、长度、落底点位置比较:原方案井筒倾角主井25°,副井26°;井筒落底至5号煤层斜长主井625m,副井524m。
优化方案井筒倾角主井25°,副井23°;井筒落底至5号煤层斜长分别为主井525m,副井509m。
上述数字表明,优化方案井筒倾角、工程量均较小。
井下开拓巷道布置方式比较:优化方案井下开拓方案简单实用,开拓巷道工程量最短,工作面推进长度较长,尤其南翼采区推进长度较长,十分有利于综合机械化开采矿井的工作面布置,减少了工作面搬家次数,为矿井的高效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原方案工作面搬家倒面次数多,开拓、回采巷道工程量均较大,不利于高产高效机械化矿井的建设。
结论:优化方案无论从地面布置和场地利用,还是从井筒倾角和落底点位置以及井下开拓巷道布置均优于原方案。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吴同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