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田开拓方式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修改2)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修改2)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为了开采地下的煤炭资源,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通道进入煤层,这些通道统称为井巷。
由地表进入煤层时,为建立矿井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而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根据进入煤层的井硐形式不同,井田的开拓方式分为: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井巷施工顺序,以及井下运输、通风等生产系统总称为井田开拓系统。
第一节斜井开拓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较广,半数以上的矿井是斜井开拓。
随着技术和设备水平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应用,使斜井开拓方式的应用更加广泛。
按井田内划分和阶段内的布置方式不同,斜井开拓可以分为多种方式。
这里只介绍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及斜井盘区式开拓。
一、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方式如图2-1所示。
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个采区沿倾向划分为若干个区段。
井巷开掘顺序:在井田走向中部,开掘一对斜井,主井1安装带式输送机提升煤炭,副井2用作辅助提升。
两斜井相距30~40 m。
当主副井筒掘至煤层底板岩石预定位置时,开掘井底车场3,并向两翼掘进水平运输大巷4和副巷5运输大巷在岩石中掘进,距煤层底板垂直距离20 m,副巷沿煤层掘进。
当掘到采区中部位置时,开掘采区下部车场通入煤层,并沿煤层掘进采区运输上山6和轨道上山7。
为加快矿井建设速度,在开掘主、副井的同时,可以在井田上部边界开掘回风井12。
当风井掘至回风水平后,即向两翼开掘阶段回风大巷11,并在采区上部掘进采区上部车场,贯通采区上山。
然后就可以在区段内掘进区段运输平巷8,区段回风平巷9及采煤工作面开切眼,并在开切眼内安装采煤设备。
待一切准备好后就可进行回采工作。
为了保证矿井的连续生产,上一区段采煤工作面产量递减之前,就要把接替区段回采巷道掘进完毕,将工作面准备好,以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
煤矿开拓方式和特点研究

煤矿开拓方式和特点研究煤矿是我国能源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拓方式和特点对煤矿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煤矿开拓的方式和特点,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煤矿开拓方式可以分为传统开采方式和现代开拓方式。
传统开采方式包括露天采矿和井下采矿。
露天采矿通过对煤矿露天部分进行开挖和爆破,将煤炭矿床暴露在地表,然后使用大型装载机进行采矿。
井下采矿则是通过在地下开掘矿井,进入矿井进行煤炭采掘。
这两种传统开采方式具有高产能、生产周期短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露天采矿会破坏地表植被,形成大量的矿石堆放场,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井下采矿则存在瓦斯爆炸、顶板塌陷等安全隐患,对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现代开拓方式包括煤矿瓦斯抽采和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
煤矿瓦斯抽采是利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进行回收利用,既能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又能获取可再生能源。
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是利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进行再利用,可以生产煤矸石砖、煤矸石水泥、煤矸石骨料等。
这两种现代开发方式具有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但由于技术和设备投入较大,生产周期较长,产能较低,因此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传统开采方式。
煤矿开拓方式的特点主要包括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开采成本较低、能源效益高等。
煤矿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大,可以满足我国能源需求。
煤矿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广泛,可以实现本地化生产,减少运输成本。
与其他能源相比,煤矿的开采成本相对较低,能源效益也较高,能够为我国的工业和生活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煤矿开拓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和挑战。
煤矿是一种非可再生能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矿井涌水、瓦斯爆炸等安全隐患,对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粉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传统煤矿开采方式的产能和效益逐渐下降,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消耗逐渐增加,不利于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推进煤矿开采的科技创新,提高开发方式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矿井开拓方式及其特点论述

矿井开拓方式及其特点论述摘要:开拓方式比选是矿井采掘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矿井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的开拓方式决定了煤矿未来开采过程中运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合理的开拓方式更有利于矿井通风,同样有利于技术管理与生产运营。
本文分析了矿井开拓方式及其特点。
关键词:矿井;开拓方式;特点某矿井井田范围:西以杜窑沟断层为界、北以横断层为界、南以高速公路为界,东以柳断层为界。
井田南北长11.5~12.0km,东西宽1.9~3.5km,面积约36.0766km2。
1 开采技术条件1.1 地质构造。
该井田内褶曲有四条,断层较多。
共查明及推断断层64条,其中正断层17条,47条逆断层;断距为5~1000m不等。
1.2 煤层顶、底板条件。
主要可采煤层二煤、三煤、四煤伪顶为泥岩,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八煤和十八煤顶板为粉砂岩,其稳定性偏差。
2 井田的主要特点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由于本井田煤层倾角较大,煤层平距不是很大,设计采用采用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大巷布置方式,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布置服务于所有煤(层)组的集中大巷,用分区石门贯穿各煤(层)组,并以煤(层)组为单元建立各采区上山,具有生产环节少,工程量省,巷道维护量小的优点。
在矿井投产生产多年后,更准确地掌握了煤层地质条件,原设计中考虑的延深方案,往往不再适应最新发展的需要,在矿井开拓时,还要重新研究确定开拓方案,进行新水平开拓延深设计。
井口位置的选择是井田开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井口位置与开拓方式要相互协调,既要考虑地面条件,又要使井下的开拓、开采合理,还要有利于井上、下煤炭运输及井下辅助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系统的合理布置。
该井田地形较为平坦,两个场地均可供矿井工业场地选址考虑。
根据井田煤层赋存条件,设计结合井田的开拓方案进一步进行了方案进行比较。
另外,在井田浅部开凿副斜井比开凿副立井方便,井筒施工速度较快,提高矿井建设速度,减少初期基建投资。
3 开拓方式的选择井田开拓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生产技术面貌和长远发展,直接影响基本建设时的建设工程量、工期、投资、质量和矿井投入生产后能否尽快达产、高产高效及安全生产等。
矿井开拓方式井田开拓

F5
J1
F3 F1
J2
F2 F4
J3 带区式划分
近水平煤层,井田 沿倾斜方向高差很 小。通常沿煤层延 展方向布置大巷, 在巷两段划分为具 有独立生产系统的 块段,这样的块段 称为盘区或带区。
盘区内巷道布置 及生产系统及采 区基本相同;带 区则与阶段内带 区布置基本相同。
P4
P2
P3
P1
井田直接划分为盘区
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 的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如下图,井田沿倾向划分为3个 阶段,每个阶段又沿走向划分为4个采区。 在采区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个长条部分, 每一块长条部分称为区段。
在阶段范围内沿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 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每个分段沿倾斜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一矿
二矿 1
2
三矿
3
1-垂直划分;2-水平划分;3-以断层为界
井田边界划分方法
(二)按煤 组划分
1、2—浅部分组建斜井;3—深部集中建立井
(1)阶段概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
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
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
一个阶段。
1. 阶 段 划 (2)
注:煤层需表示钻孔中见煤的底板标高和煤层厚度。
矿井储量:指井田内可采煤层的全部储量 (一)煤炭储量的分级分类
1.
按可 行性 评价 阶段 划分
1 (1)概略研究储量 2 (2)预可行性研究储量 3 (3)可行性研究储量
(1)经济的储量 2.
按
(2)边际经济的储量
经
济 意
(3)次边际经济的储量
浅析矿井开拓方式及生产系统

浅析矿井开拓方式及生产系统一、矿井的开拓方式1、平硐开拓采用平硐开拓时,一般以一条主平硐开拓井田,负责运煤、出矸、运料、通风、排水、敷设管缆及行人等任务,而在井田上部回风水平设回风平硐。
当地形条件允许和生产建设需要,且不增加过多的工程质量时,可以在主平硐、回风平硐之外,加掘排水、排矸等专用平硐。
平硐开拓的优点是:井下出煤不需提升转载即可由平硐直接外运,因而运输环节和运输设备少,系统简单,费用低;平硐的地面工业建筑较简单,不需结构复杂的井架和绞车房;一般不需设硐口车场,更不需在乎平硐内设水泵房、水仓等硐室,减少许多井巷氏程量,平硐施工条件较好,掘进速度较快,可加快矿井建设;平硐无需排水设备,对预防井下水灾也较用利。
采用平硐开拓时,应注意平硐的硐口要地势平缓,有足够的面积布置工业场地,且硐口位置不受洪水、滑坡、雪崩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硐口到主要交通干线要便于铺设铁路或尽可能利用其他机械化运输设备。
另外,平硐开拓的上山部分应有足够的可采储量。
2、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是我国矿井广泛采用的一种开拓方式,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按井田内的划分方式,可分为集中斜井(有的地方也称阶段斜井)和片盘斜井,一般以一对斜井进行开拓。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井筒倾角大不不同,井筒装备也不一样。
对生产能力小的小型斜井,可能只装备一个井筒,采用单钩串车提升;对中小型斜井,可以装备两个井筒,主井用双钩串车提升,副井用单钩串车提升,井筒倾角很缓时,可用无极绳提升;对中型斜井,主井有条件时,可采用带式输送机,副井则采用串车提升;大型斜井的主井宜装备带式输送机,在其一侧应设检修用的轨道,副井可采用双钩串车提升;对生产能力很大的特大型斜井。
主井应用强力带式输送机或钢绳带式输送机,为减少通风阻力和解决辅助提升的不足,可以多打1-2个斜井。
装备两个副井。
采用斜井开拓时,根据煤层埋藏条件,地面地形以及井筒子提升方式,斜井井筒可以分别沿煤、岩层或穿越煤层的顶、底板布置。
煤矿开采学2之第十七章井田开拓方式

2016/12/9
第二节 斜井开拓
二、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 片盘斜井开拓是最简单的开拓方式。典型的片盘斜井如下图所示, 其井下部分有一个下山采区。井田沿煤层倾向按标高划分为数个 分段,每段相当于采区的一个区段,习惯上称为片盘,适于布置一个 采煤工作面。 1.井巷掘进顺序自地面向下沿煤层开一对斜井,直至第一片盘下 20-30m,在第一片盘上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第一片盘回风巷,在第一 片盘下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片盘运输巷,然后,经平或斜石门掘进上 煤层的超前平巷及开切眼,即可开始第一片盘的回采。
个集中出煤斜井。
18
2016/12/9
第七节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N
No 1
No 2
No 4
2
4
No 3
1000m
No 5
1
3
8
5
7
6
小结 1.平硐开拓类型及特点。 2. 立井、斜井、平硐开拓个方式优缺点。 3.综合开拓的类型及适应条件。 4.分区域开拓有何特征及其适应条件。
作业:P288,2,3,4
第五节 综合开拓
一、 综合开拓的类型 综合开拓: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以上井硐形
式开拓的方式 (一) 斜井-立井综合开拓 主斜井(强力带式输送机)副立井的开拓方式适合于大型
矿井。
14
2016/12/9
第五节 综合开拓
主斜井、副立井开拓
1 第一水平 - 47 第二水平 - 112 第三水平 - 262
将井田沿走向分成两部分,具有双翼井田开拓特点。
三、阶梯平硐 当地形高差较大,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层垂高过大时,可将主平硐水平
以上煤层划分为数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布置平硐的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一)按井筒(硐)形式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 1 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 个及2 个以上开采水平)(三)按开采准备方式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 )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四) 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1) 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2) 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 各煤层联系;(3) 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根据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其分类可见图 3—14所示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 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 下山相结合的方式。
如图 3—15所示。
图3 —15立井开拓方式图了一14开拓方式分冀.(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式混合式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煤矿开采学第三篇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采设计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式( 开一 拓)
立 井 单 水 平 带 区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开( 拓二
) 立 井 多 水 平 采 区 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采用立井开拓时,一般以一对立井进 行开拓,装备两个井筒,井筒断面根据提 升容器尺寸、井筒内装备及通风要求。
《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箕斗提升井兼做 进回风井的要求与斜井时相同。
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 斜井开拓 第二节 立井开拓 第三节 平硐开拓 第四节 井筒(硐)形式分析及选择 第五节 综合开拓 第六节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斜井开拓
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较广,半数以上的 矿井是斜井开拓。按井田内划分和阶段内的布置方 式不同,斜井开拓可以有许多种方式。这里只介绍 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即片盘斜井开拓)和斜井多 水平采区式开拓。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 一 ) 片 盘 斜 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开( 拓二
) 斜 井 多 水 平 采 区 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斜井的提升方式
采用斜井开拓时,一般以一对斜井进行开拓。 小型斜井,可以只装备一个井筒,采用单钩串车提升; 中小型斜井,可装备两个井筒,主井用双钩串车提升,副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1—主斜井; 2—岩石运输大巷; 3—各分区水平运输大
巷; 4—分区煤层; 5—采煤工作面; 6—煤层露头; 7—分区境界; 8—井田边界; N01、N02、N03、 N04、N05—分区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井田开拓方式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一)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一个煤田的范围很大,面积由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煤的蕴藏量由几亿到几百亿吨。
通常由几个或几十个矿开采。
划给一个矿井来开采的那部分煤田,叫做井田(或矿田)。
井田的边界多是以自然条件(大断层等)来划分。
井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矿井的储量和开采条件,是建设矿井的基本根据。
矿井储量可分为远景储量和工业储量两类,是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矿井的工业储量减去设计和开采损失,就是矿井的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占工业储量的百分比叫做采出率(也称“回采率” ),矿井采出率应大于 75 %以上采出率太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减少矿井的服务年限。
矿井可采储量与工业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Zk=(Zc-P)CZk=A TK式中 Zk ——可采储量,万 t;Zc ——工业储量,万 t ;C ――采区设计回采率,薄煤层(煤厚w 1.3m )为0.85 ,中厚煤层(煤厚1.3〜3.5m )为0.80 , 厚煤层(煤厚> 3.5m )为0.75 ;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 ;T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a;K ――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1.2〜1.4。
矿井生产能力,一般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按设计的生产能力大小矿井分为大、中、小三种井型:大型: 1.2、1.5、1.8、2.4、3.0、4.0、5.0、6.0Mt/a 及以上;中型: 0.45 、0.6 、0.9Mt/a ;小型: 0.3 Mt/a 及以下。
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使它们之间保持一个技术、经济上都比较合理的关系。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2005 年版),对 45 万 t/a 及以上矿井,按不同井型,对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型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40 年, 1.2〜2.4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50 年,3.0〜5.0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60 年, 6.0 Mt/a 及以上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70 年。
(二)井田内的再划分煤田划分为井田后,每一个井田的面积仍然比较大,再这样大范围内进行采煤,还必须将井田再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段,以便有计划的按一定顺序进行开采。
井田划分为阶段。
开采缓斜(倾角w 25°)、倾斜(倾角 25°〜45°)和急斜(倾角 45°〜90°)煤层时,通常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个平行走向方向的长条形部分,每一个长条部分称为阶段,阶段的大小一般用阶段斜长或阶段垂高来表示。
它的走向长度等于井田走向长度。
阶段与阶段之间以水平分界。
水平是自井筒再一定标高开掘的水平巷道及其相近标高的开采巷道的总称。
布置有主要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并担负该水平开采范围内的主要运输和提升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水平常用该处标高、开采顺序和用途来表示。
阶段内的布置又分连续式、分区式和分带式三种。
近水平煤层井田划分为盘区或分带。
在开采煤层倾角很小的近水平煤层时,井田煤层走向不明显或变化不大,很难划分阶段。
这是,一般沿煤层主要延伸方向布置2〜3 条水平大巷,作主要运输和进回风用。
在大巷两侧或划分若干采掘区或直接布置条带,前者即是盘区(类似于采区),后者就是条带。
(三)巷道的分类井筒到达预定地点后,就可以在井下开凿为生产服务的各种巷道。
矿井巷道按照它的作用和服务范围,可以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类。
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水平服务的巷道,如井筒、井底车场、石门、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风井等;准备巷道——为一个开采区域服务的巷道,如采区上山、下山、盘区集中巷等;回采巷道——直接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如回采工作面进风顺槽、回风顺槽、开切眼。
二、矿井开拓方式的选择由于井田内煤层赋存状态以及地质、地形等条件的不同,所以在开发矿体时,所采用的进入矿体的方式也就不同。
根据进入矿体井峒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可分为平峒开拓、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和综合开拓等四种开拓方式。
在确定井田开拓方式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本着布局合理、生产集中、系统简单、环节畅通的原则,为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创造有利条件。
2.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3.尽量减少工程量和投资,使建井期短,出煤快,以降低成本。
一)平硐开拓(一)什么是平峒开拓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利用水平巷道(即平峒)由地面进入煤层进行开拓和采煤的开拓方式,即主、副均为平峒的开拓方式称为平峒开拓。
根据地形条件与煤层赋存状态,平峒的方向可以和煤层走向方向一致,称走向平峒;也可以和煤层走向方向垂直或斜交,称垂直走向平峒。
另外,按同一井田内平峒在不同标高的数目,可分为单平峒(单水平平峒)和阶梯平峒(多水平平峒)两种。
(二)平峒开拓的优点当煤层赋存具有平硐开拓条件时,应首先考虑采用平硐开拓。
当平硐以上煤层垂高或斜长过大时,可采用阶梯平硐开拓。
当受地形限制,必须沿走向开拓平硐时,可采用走向平硐开拓,但应注意单翼生产的特点,恰当地确定井型。
平硐开拓有很多突出优点:1.没有井筒和井底车场,平硐本身相当于运输大巷,煤炭直接运出地面,环节少,能力大,投资省,出煤快。
2.依靠平硐的自然坡度排水,直接流出硐口,排水能力大,安全可靠:不用排水设备,不开凿硐室、水仓、更无需长期维护清扫。
3.平硐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简单,进度快,成本低。
4.硐口无井架、绞车房、通风机房等建筑,生产系统简单,占地少,便于管理。
5.平硐进入煤层后,可按需要变更方位,灵活性大。
6.可采用小风井或小平硐回风,通风工程量小,且安全条件好。
(三)平峒开拓的适用条件平峒开拓的选择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只适于山岭起伏的地区,因为只有这样的地区才由可能使煤层埋藏高于平峒水平。
因此,平峒开拓的适用条件:1 .山区,在平峒标高以上有足够的煤炭储量; 2.有布置平峒口工业场地的位置; 3.能修筑公路或铁路和外界联系方便。
二)斜井开拓(一)什么是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是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也就是主、副井皆为斜井的开拓方式。
斜井开拓分为片盘斜井和分区式斜井开拓两大类。
(二)斜井开拓的适用条件凡是煤层赋存较浅,垂深在 200m 以内,最大不超过 500m ,都要首先考虑斜井开拓的可能性与合理性。
对于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简单,井筒不需要特殊方法施工的缓倾斜及倾斜煤层,不论井型大小,均可采用斜井开拓。
1.片盘斜井开拓小型矿井,条件适宜时,可以采用片盘斜井开拓。
通常一个片盘生产,一个片盘准备,提升方式宜采用单钩串车一段提升。
片盘斜井开拓的适用条件:( 1 )井田范围较小,煤层埋藏较浅;(2)表土层厚度不大,且不含水和无流沙层;(3)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和褶曲;(4)以开采缓倾斜的薄及中厚煤层为主。
2.斜井单、多水平开拓当井田范围较大和矿井生产能力很大时,就不能用片盘斜井开拓,而要将井田划分为单水平或多水平开拓,在阶段内分区式或分带式准备。
(三)斜井开拓的优点斜井与立井相比有以下优点:1.井筒施工简单、速度快、投资少。
2.地面建筑物和井筒装备少,不用大型提升设备,钢材消耗量小,如用胶带输送机提升,提升能力大,增产能力也大。
3.改、扩建比较方便,容易实现多水平生产,并能较少井下主石门的长度。
(四)斜井井筒位置用斜井开拓时,斜井井筒可以沿煤层开掘,但在使用期间要经常维护,而且煤层倾角有变化时,井筒的坡度也要随着变化,对提升工作不利。
所以,斜井井筒多沿岩层开掘,称为岩石斜井。
沿岩层开掘的岩石斜井掘凿费用较高,但容易维护,井筒的坡度不受煤层倾角变化的影响,可以根据提升设备的技术要求来开掘。
岩石斜井开掘在煤层下面,叫做底板斜井;开拓在煤层上面,叫做顶板斜井。
在一般情况下,井筒坡度最好与煤层的倾角相同。
斜井选用的提升设备与井筒的倾角有关。
用带式输送机提升时,斜井井筒的角度一般不得大于17 0,但随着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在倾角不大于250的斜井井筒中,也可以装备带式输送机;用箕斗提升时,不大于35 0;小型斜井用串车提升时,斜井倾角不大于25 0;用无极绳提升时,斜井坡度不大于 10 0,但此种提升方式已明令淘汰。
三)立井开拓(一)立井开拓的定义立井开拓是用垂直井筒由地面进入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即:主、副均为立井。
根据井田内水平的设置,可分为立井单水平开拓和立井多水平开拓两种。
(二)立井开拓的优点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限制。
技术上也比较可靠。
当地质条件不利于平硐开拓或斜井开拓时,均可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其优点如下:1.能够通过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井筒为圆形断面,结构合理,维护费用低。
2.提升能力大,机械化程度高,易于搞自动化。
3.有效断面积大,通风条件好:管线短,人员升降速度快。
(三)立井开拓的适用条件采用立井开拓的条件一般为:1.煤层埋藏较深或冲击层较厚。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筒需要用特殊方法施工。
3.多水平开采的急倾斜煤层。
四)综合开拓(一)综合开拓的形式井田地面、井下条件复杂,若采用单一的开拓方式,会在技术上产生困难、经济上也不合理,因而,实际生产中往往出现主、副井采用不同井筒形式的开拓方式,称为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一般有:平峒立井开拓、平峒斜井开拓、斜井立井开拓和平峒斜井立井开拓等四种形式。
(二)综合开拓方式的适用条件按井田特点,结合地面布置,采用单一开拓方式不能满足通风、安全、提升等不同需要或技术经济不合理时,可以采用综合开拓方式。
对各种井硐形式的分析表明:在地面水平以上煤炭储量较多的山岭地区,应该首先考虑平硐开拓。
赋存较浅的缓倾斜煤层,一般可以开掘沿煤层斜井或穿岩斜井。
没有平硐或斜井开拓条件的,才采用立井开拓。
(三)综合开拓方式的特点以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为例介绍综合开拓方式的特点。
1.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的优越性:( 1)主斜井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简单,掘进速度快;(2)副立井断面大,通风阻力小,通风能力强,辅助提升能力强,管线用量少;(3)主斜井延伸方式简单、方便,对生产干扰少;(4)主斜井强力胶带输送机生产能力大,其应用扩大了斜井应用的范围。
2.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存在的缺陷:(1)主斜井比立井长的多;(2)主斜井井筒维护费用高;(3)主斜井井筒通过流沙层困难;(4)主斜井、副立井井口若在一起,则井底位置分散,不便于联系;主斜井、副立井井底若在一起,则井口位置分散,需建两个工业广场留两个保护煤柱,煤柱损失大。
3.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的适用条件:大型或特大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主斜井井筒不需要特殊施工法的缓斜和倾斜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