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田开拓方式.doc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修改2)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修改2)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为了开采地下的煤炭资源,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通道进入煤层,这些通道统称为井巷。
由地表进入煤层时,为建立矿井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而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根据进入煤层的井硐形式不同,井田的开拓方式分为: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井巷施工顺序,以及井下运输、通风等生产系统总称为井田开拓系统。
第一节斜井开拓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较广,半数以上的矿井是斜井开拓。
随着技术和设备水平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应用,使斜井开拓方式的应用更加广泛。
按井田内划分和阶段内的布置方式不同,斜井开拓可以分为多种方式。
这里只介绍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及斜井盘区式开拓。
一、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方式如图2-1所示。
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个采区沿倾向划分为若干个区段。
井巷开掘顺序:在井田走向中部,开掘一对斜井,主井1安装带式输送机提升煤炭,副井2用作辅助提升。
两斜井相距30~40 m。
当主副井筒掘至煤层底板岩石预定位置时,开掘井底车场3,并向两翼掘进水平运输大巷4和副巷5运输大巷在岩石中掘进,距煤层底板垂直距离20 m,副巷沿煤层掘进。
当掘到采区中部位置时,开掘采区下部车场通入煤层,并沿煤层掘进采区运输上山6和轨道上山7。
为加快矿井建设速度,在开掘主、副井的同时,可以在井田上部边界开掘回风井12。
当风井掘至回风水平后,即向两翼开掘阶段回风大巷11,并在采区上部掘进采区上部车场,贯通采区上山。
然后就可以在区段内掘进区段运输平巷8,区段回风平巷9及采煤工作面开切眼,并在开切眼内安装采煤设备。
待一切准备好后就可进行回采工作。
为了保证矿井的连续生产,上一区段采煤工作面产量递减之前,就要把接替区段回采巷道掘进完毕,将工作面准备好,以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
第二章 井田开拓

第二章井田开拓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一、井田境界赵家梁煤矿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乌兰木伦河东岸,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北纬39°04′06.80″~39°08′32.51″;东经110°21′58.87″~110°26′30.20″。
根据神府经济开发区赵家梁煤矿2010年换领的采矿许可证(登记证号C6100002010061120067662),赵家梁煤矿井田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井田东西宽约4.5km,南北长6.7km,面积27.523km2。
井田拐点坐标(54坐标系)见表2-1-1所示,矿业权设置范围见图2-1-1。
表2-1-1 井田拐点坐标表二、矿井资源/储量1. 矿井地质资源量2006年4月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编制了《陕西省神府经济开发区赵家梁煤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
2007年3月15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储备〔2007〕78号文批准了该《检测说明书》。
经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赵家梁煤矿查明资源量为126.55Mt。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6.20M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8.61Mt,探明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0.56Mt,图2-1-1 赵家梁煤矿矿权设置示意图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2.02Mt,探明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0.13Mt,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1.41M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23.68M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56.20Mt[含原划暂不能利用的最高洪水位保护煤柱压覆资源量3.52Mt(包括了与海湾煤矿矿权重叠部分的0.16Mt)]。
储量汇总及类型划分详见表2-1-2。
表2-1-2 储量汇总及类型划分表上述资源量计算截止日期为2004年2月,扣除采动量17.74Mt,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为108.81Mt,其中3-1煤保有量为13.43Mt,4-2上煤保有量为34.32Mt,5-2煤保有量为61.06Mt。
煤矿井田开拓方式设计

矿井设计一、井田概况某井田含有两层煤,煤层厚度分别为1M 6m,2M 8m,走向长度8km ,倾斜长度1860m ,煤层间距10m ,煤层倾角34°,煤层露头深度为72m ,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t/a 。
瓦斯等级属于低瓦斯矿井。
地表较为平坦,水文地质简单,煤层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砂岩。
初步设计矿井开拓方式,并初步分析大巷布置方式,同时设计井底车场。
二、井田开拓一、储量计算1、矿井地质资源量计算t 2604025.1)86(18608000万=⨯+⨯⨯=Z Z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计算按下式计算:k Z Z Z Z Z Z M M b b g 333222112122111++++=g Z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b Z 111——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b Z 122——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112M Z ——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22M Z ——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333Z ——推断的资源量;k ——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取0.7。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地质,在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t Z b 万8.10936%70%6026040111=⨯⨯=t Z b 万4.5468%70%3026040122=⨯⨯=t Z M 万2.4687%30%6026040112=⨯⨯=t Z M 万6.2343%30%3026040222=⨯⨯=因为地质条件简单,k 取0.9,则t k Z 万6.23439.0%1026040333=⨯⨯= 则g Z =10936.8+5468.4+4687.2+2343.6+2343.6=25778.8万t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可按下式计算)(1P Z Z g S -=式中S Z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1P ——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露头煤柱、水平面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
井田开拓方式图

采掘工程设计图是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以地质报告和经批准的上阶段设计为依据所绘制的图件。
在矿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矿井初步设计和矿井施工图设计阶段,矿井建设阶段,矿井生产以及延伸阶段,都离不开采掘工程设计图。
采掘工程设计图是矿井投资、建设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任务一井田开拓方式图
一、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
井田开拓方式图是将井田内的地质情况、设计的开拓巷道布置系统,采用正投影原理,按一定比例绘制出的图件。
井田的开拓巷道包括: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运输石门、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回风石门、回风井等。
在井田开拓方式图上,可以了解井田内煤层产状和主要地质情况,还可以了解矿井开拓的总体部署和生产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井生产条件和技术面貌,是矿井建设生产、矿井延伸、改造、采区设计的依据,是矿井设计、建设、生产中的基础图件。
常用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
二、井田开拓方式图的种类
井田开拓方式图种类较多,按下列方法划分:
1.按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1)按井筒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综合开拓。
(2)按水平的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
图5-1 矿井开拓方式分类
(3)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可分为分层煤大巷、集中大巷和分组集中大巷。
(4)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
煤矿开采技术——井田开拓方式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第一节井田开拓的概念第二节斜井开拓目的要求:1、了解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分类和原则2、掌握斜井开拓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重点、难点和突破的方法:重点:斜井开拓难点:斜井开拓的使用条件突破方法:1、详细讲解2、边看模型边讲解教学内容和步骤(附后)第一节井田开拓概念一、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二、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1.按井筒形式(1)立井(2)斜井(3)平硐(4)综合2.按阶段内布置方式(1)采区式(2)分段式(3)带区式3.井筒形式+开采水平+阶段内布置方式三、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1.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
2.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
3.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
基本原则:(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集中,简单。
(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
(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
(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
(5)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
(6)考虑煤质、煤种区别。
第二节斜井开拓主、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斜井开拓。
一、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片盘斜井开拓是最简单的开拓方式。
典型的片盘斜井如下图所示,其井下部分有一个下山采区。
井田沿煤层倾向按标高划分为若干个分段,每段相当于采区的一个区段,倾斜长度适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习惯上称为片盘)1.井巷掘进顺序自地面向下沿煤层开一对斜井,直至第一片盘下20〜30m,在第一片盘上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第一片盘回风巷,在第一片盘下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片盘运输巷,然后,经平或斜石门掘进上煤层的超前平巷及开切眼,即可开始第一片盘的回采。
+400+350+3002.生产系统:采煤系统、运矸系统、通风系统。
矿井井田开拓方式技术

试论矿井井田开拓方式技术摘要:井田开拓是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媒体,建立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共赢等生产系统。
文章对用于开拓井下巷道的可行性方式进行了技术比较。
关键词:矿井;井田开拓;设计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煤层埋藏较深,除正在生产的立式煤矿外,区内无小窑开采。
影响采区布置和煤层开采的主要构造因素是断层,其次是褶曲。
除边界断层外,区内主要断层方向呈北东向,采区布置应与主要断层平行,但在采掘时还应综合分析物探资料,注意近东西和北西向断距较小的断层。
断层附近岩层不完整,岩石破碎,易冒顶,片帮,开掘时应加强支护以保安全,另外还应防止断层导水。
在向斜轴部和转折端,因局部应力集中,节理发育,造成煤层顶底板的岩体的破坏,使其稳定性变差,因此采掘时亦应加强支护,主要岩巷亦应避开这些部位布置,以减少支护的困难。
另外在天仓向斜轴一线瓦斯含量集中,采掘时应防止瓦斯突出。
陷落柱周围的煤、岩层,因柱体向下塌陷,周围产生大量节理,煤层产状也发生变化,甚至伴有小断层出现,因此采掘中应注意顶板支护。
在采掘时还应防止导水,以防万一。
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井口形式、数目和位置的选择新建矿井根据井田内水文地质、井田边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等综合因素,一般开拓主井(专用提升煤)、副井(用于提升矸石通风运输材料和上下人员)以及回风井(与副井一起通风回风)。
井筒形式的选择请参阅表井筒选择表井筒选择表井筒形式优点缺点适应条件平硐开拓井下煤炭运输不需转载即可由平硐直接外运,工业设施简单,井巷工程量小,利于排水,掘进速度快,不留或少留工业场地煤柱,煤柱损失少。
受地形即埋藏条件限制。
适合煤层赋存较高的山岭、丘陵,或沟谷地区。
立井开拓立井的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1.施工复杂,设备多技术要求高;2.施工困难掘进速度慢;3.不能躲开煤层顶底板含水层。
1.煤层埋藏较深,或冲击层厚;2.水文条件复杂,围岩不稳定需特殊施工;3.倾斜长度大,用立井开采兼顾小开采。
采煤概论第四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 斜井开拓
2.矿井生产系统(图4-1) .矿井生产系统(
工作面7 工作面7采出的煤,由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送至阶段 运输副巷5,并经联络巷运至阶段运输巷4 运输副巷5,并经联络巷运至阶段运输巷4装入矿 车。矿车由电机车牵引至第一阶段下部车场3 车。矿车由电机车牵引至第一阶段下部车场3并由 主斜井1 主斜井1提至地面。 生产所需材料、设备和人员一般由主斜井1 生产所需材料、设备和人员一般由主斜井1下放到 阶段上部车场,由阶段回风平巷6 阶段上部车场,由阶段回风平巷6送到工作面上口, 然后供工作面使用。副斜井只有在矿井产量大, 辅助提升任务重时才作辅助提升。
第一节 斜井开拓
三、斜井形式选择
1、斜井倾角主要依据其装备的提升设备确定。
串车提升 α≯25° 箕斗提升,α=20°~35° 25° 箕斗提升,α=20° 35° 胶带输送机提升α 17° 胶带输送机提升α≯17°
2、斜井采用串车和箕斗提升时,其提升能力受井筒斜长影 响较大。近年来,随着胶带输送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3、煤层斜井 斜井沿煤层开掘,施工容易、速度快、投资 少。但当煤层较厚、煤层松软、构造复杂及煤层有自燃倾 向时,不宜沿煤层布置。 4、底板斜井 将井筒布置在煤层底板中。但当煤层倾角小 于井筒倾角时,水平石门工程量太大。优点是井筒易维护, 不需保护煤柱。 5、穿层斜井 当煤层倾角小于井筒倾角时,为了减少水平 石门工程量或免受地面因素影响,斜井可穿越煤层布置。
矿井开拓程序在井田中央从地面开凿主井在井田中央从地面开凿主井11和副井和副井22当掘至开采水平标高后开掘井底车场当掘至开采水平标高后开掘井底车场33主要运输大巷主要运输大巷44回风石门回风石门55回风大巷回风大巷66当阶段运输大巷向两翼开掘一定距离后当阶段运输大巷向两翼开掘一定距离后即可由大巷掘行人进风斜巷即可由大巷掘行人进风斜巷1212运料斜巷巷1111进人煤层并沿煤层掘分带运输巷进人煤层并沿煤层掘分带运输巷77煤仓煤仓1010分带回风巷分带回风巷88
煤矿开采学第三篇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采设计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式( 开一 拓)
立 井 单 水 平 带 区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开( 拓二
) 立 井 多 水 平 采 区 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采用立井开拓时,一般以一对立井进 行开拓,装备两个井筒,井筒断面根据提 升容器尺寸、井筒内装备及通风要求。
《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箕斗提升井兼做 进回风井的要求与斜井时相同。
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 斜井开拓 第二节 立井开拓 第三节 平硐开拓 第四节 井筒(硐)形式分析及选择 第五节 综合开拓 第六节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斜井开拓
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较广,半数以上的 矿井是斜井开拓。按井田内划分和阶段内的布置方 式不同,斜井开拓可以有许多种方式。这里只介绍 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即片盘斜井开拓)和斜井多 水平采区式开拓。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 一 ) 片 盘 斜 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开( 拓二
) 斜 井 多 水 平 采 区 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斜井的提升方式
采用斜井开拓时,一般以一对斜井进行开拓。 小型斜井,可以只装备一个井筒,采用单钩串车提升; 中小型斜井,可装备两个井筒,主井用双钩串车提升,副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1—主斜井; 2—岩石运输大巷; 3—各分区水平运输大
巷; 4—分区煤层; 5—采煤工作面; 6—煤层露头; 7—分区境界; 8—井田边界; N01、N02、N03、 N04、N05—分区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井田开拓方式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一)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一个煤田的范围很大,面积由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煤的蕴藏量由几亿到几百亿吨。
通常由几个或几十个矿开采。
划给一个矿井来开采的那部分煤田,叫做井田(或矿田)。
井田的边界多是以自然条件(大断层等)来划分。
井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矿井的储量和开采条件,是建设矿井的基本根据。
矿井储量可分为远景储量和工业储量两类,是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矿井的工业储量减去设计和开采损失,就是矿井的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占工业储量的百分比叫做采出率(也称“回采率”),矿井采出率应大于75%以上。
采出率太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减少矿井的服务年限。
矿井可采储量与工业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Zk=(Zc-P)CZk=A·T·K式中Zk——可采储量,万t;Zc——工业储量,万t;C ——采区设计回采率,薄煤层(煤厚≤1.3m)为0.85,中厚煤层(煤厚1.3~3.5m)为0.80,厚煤层(煤厚>3.5m)为0.75;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T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a;K ——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2~1.4。
矿井生产能力,一般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按设计的生产能力大小矿井分为大、中、小三种井型:大型:1.2、1.5、1.8、2.4、3.0、4.0、5.0、6.0Mt/a 及以上;中型:0.45、0.6、0.9Mt/a;小型:0.3 Mt/a及以下。
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使它们之间保持一个技术、经济上都比较合理的关系。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2005年版),对45万t/a及以上矿井,按不同井型,对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型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40年,1.2~2.4 Mt/a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50年,3.0~5.0 Mt/a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60年,6.0 Mt/a及以上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70年。
(二)井田内的再划分煤田划分为井田后,每一个井田的面积仍然比较大,再这样大范围内进行采煤,还必须将井田再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段,以便有计划的按一定顺序进行开采。
井田划分为阶段。
开采缓斜(倾角≤250)、倾斜(倾角250~450)和急斜(倾角450~900)煤层时,通常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个平行走向方向的长条形部分,每一个长条部分称为阶段,阶段的大小一般用阶段斜长或阶段垂高来表示。
它的走向长度等于井田走向长度。
阶段与阶段之间以水平分界。
水平是自井筒再一定标高开掘的水平巷道及其相近标高的开采巷道的总称。
布置有主要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并担负该水平开采范围内的主要运输和提升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水平常用该处标高、开采顺序和用途来表示。
阶段内的布置又分连续式、分区式和分带式三种。
近水平煤层井田划分为盘区或分带。
在开采煤层倾角很小的近水平煤层时,井田煤层走向不明显或变化不大,很难划分阶段。
这是,一般沿煤层主要延伸方向布置2~3条水平大巷,作主要运输和进回风用。
在大巷两侧或划分若干采掘区或直接布置条带,前者即是盘区(类似于采区),后者就是条带。
(三)巷道的分类井筒到达预定地点后,就可以在井下开凿为生产服务的各种巷道。
矿井巷道按照它的作用和服务范围,可以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类。
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水平服务的巷道,如井筒、井底车场、石门、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风井等;准备巷道——为一个开采区域服务的巷道,如采区上山、下山、盘区集中巷等;回采巷道——直接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如回采工作面进风顺槽、回风顺槽、开切眼。
二、矿井开拓方式的选择由于井田内煤层赋存状态以及地质、地形等条件的不同,所以在开发矿体时,所采用的进入矿体的方式也就不同。
根据进入矿体井峒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可分为平峒开拓、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和综合开拓等四种开拓方式。
在确定井田开拓方式时,应考虑下列原则:1.本着布局合理、生产集中、系统简单、环节畅通的原则,为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创造有利条件。
2.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3.尽量减少工程量和投资,使建井期短,出煤快,以降低成本。
一)平硐开拓(一)什么是平峒开拓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利用水平巷道(即平峒)由地面进入煤层进行开拓和采煤的开拓方式,即主、副均为平峒的开拓方式称为平峒开拓。
根据地形条件与煤层赋存状态,平峒的方向可以和煤层走向方向一致,称走向平峒;也可以和煤层走向方向垂直或斜交,称垂直走向平峒。
另外,按同一井田内平峒在不同标高的数目,可分为单平峒(单水平平峒)和阶梯平峒(多水平平峒)两种。
(二)平峒开拓的优点当煤层赋存具有平硐开拓条件时,应首先考虑采用平硐开拓。
当平硐以上煤层垂高或斜长过大时,可采用阶梯平硐开拓。
当受地形限制,必须沿走向开拓平硐时,可采用走向平硐开拓,但应注意单翼生产的特点,恰当地确定井型。
平硐开拓有很多突出优点:1.没有井筒和井底车场,平硐本身相当于运输大巷,煤炭直接运出地面,环节少,能力大,投资省,出煤快。
2.依靠平硐的自然坡度排水,直接流出硐口,排水能力大,安全可靠:不用排水设备,不开凿硐室、水仓、更无需长期维护清扫。
3.平硐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简单,进度快,成本低。
4.硐口无井架、绞车房、通风机房等建筑,生产系统简单,占地少,便于管理。
5.平硐进入煤层后,可按需要变更方位,灵活性大。
6.可采用小风井或小平硐回风,通风工程量小,且安全条件好。
(三)平峒开拓的适用条件平峒开拓的选择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只适于山岭起伏的地区,因为只有这样的地区才由可能使煤层埋藏高于平峒水平。
因此,平峒开拓的适用条件:1.山区,在平峒标高以上有足够的煤炭储量;2.有布置平峒口工业场地的位置;3.能修筑公路或铁路和外界联系方便。
二)斜井开拓(一)什么是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是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也就是主、副井皆为斜井的开拓方式。
斜井开拓分为片盘斜井和分区式斜井开拓两大类。
(二)斜井开拓的适用条件凡是煤层赋存较浅,垂深在200m以内,最大不超过500m,都要首先考虑斜井开拓的可能性与合理性。
对于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简单,井筒不需要特殊方法施工的缓倾斜及倾斜煤层,不论井型大小,均可采用斜井开拓。
1.片盘斜井开拓小型矿井,条件适宜时,可以采用片盘斜井开拓。
通常一个片盘生产,一个片盘准备,提升方式宜采用单钩串车一段提升。
片盘斜井开拓的适用条件:(1)井田范围较小,煤层埋藏较浅;(2)表土层厚度不大,且不含水和无流沙层;(3)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和褶曲;(4)以开采缓倾斜的薄及中厚煤层为主。
2.斜井单、多水平开拓当井田范围较大和矿井生产能力很大时,就不能用片盘斜井开拓,而要将井田划分为单水平或多水平开拓,在阶段内分区式或分带式准备。
(三)斜井开拓的优点斜井与立井相比有以下优点:1.井筒施工简单、速度快、投资少。
2.地面建筑物和井筒装备少,不用大型提升设备,钢材消耗量小,如用胶带输送机提升,提升能力大,增产能力也大。
3.改、扩建比较方便,容易实现多水平生产,并能较少井下主石门的长度。
(四)斜井井筒位置用斜井开拓时,斜井井筒可以沿煤层开掘,但在使用期间要经常维护,而且煤层倾角有变化时,井筒的坡度也要随着变化,对提升工作不利。
所以,斜井井筒多沿岩层开掘,称为岩石斜井。
沿岩层开掘的岩石斜井掘凿费用较高,但容易维护,井筒的坡度不受煤层倾角变化的影响,可以根据提升设备的技术要求来开掘。
岩石斜井开掘在煤层下面,叫做底板斜井;开拓在煤层上面,叫做顶板斜井。
在一般情况下,井筒坡度最好与煤层的倾角相同。
斜井选用的提升设备与井筒的倾角有关。
用带式输送机提升时,斜井井筒的角度一般不得大于170,但随着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在倾角不大于250的斜井井筒中,也可以装备带式输送机;用箕斗提升时,不大于350;小型斜井用串车提升时,斜井倾角不大于250;用无极绳提升时,斜井坡度不大于100,但此种提升方式已明令淘汰。
三)立井开拓(一)立井开拓的定义立井开拓是用垂直井筒由地面进入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即:主、副均为立井。
根据井田内水平的设置,可分为立井单水平开拓和立井多水平开拓两种。
(二)立井开拓的优点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限制。
技术上也比较可靠。
当地质条件不利于平硐开拓或斜井开拓时,均可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其优点如下:1.能够通过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井筒为圆形断面,结构合理,维护费用低。
2.提升能力大,机械化程度高,易于搞自动化。
3.有效断面积大,通风条件好:管线短,人员升降速度快。
(三)立井开拓的适用条件采用立井开拓的条件一般为:1.煤层埋藏较深或冲击层较厚。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筒需要用特殊方法施工。
3.多水平开采的急倾斜煤层。
四)综合开拓(一)综合开拓的形式井田地面、井下条件复杂,若采用单一的开拓方式,会在技术上产生困难、经济上也不合理,因而,实际生产中往往出现主、副井采用不同井筒形式的开拓方式,称为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一般有:平峒立井开拓、平峒斜井开拓、斜井立井开拓和平峒斜井立井开拓等四种形式。
(二)综合开拓方式的适用条件按井田特点,结合地面布置,采用单一开拓方式不能满足通风、安全、提升等不同需要或技术经济不合理时,可以采用综合开拓方式。
对各种井硐形式的分析表明:在地面水平以上煤炭储量较多的山岭地区,应该首先考虑平硐开拓。
赋存较浅的缓倾斜煤层,一般可以开掘沿煤层斜井或穿岩斜井。
没有平硐或斜井开拓条件的,才采用立井开拓。
(三)综合开拓方式的特点以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为例介绍综合开拓方式的特点。
1.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的优越性:(1)主斜井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简单,掘进速度快;(2)副立井断面大,通风阻力小,通风能力强,辅助提升能力强,管线用量少;(3)主斜井延伸方式简单、方便,对生产干扰少;(4)主斜井强力胶带输送机生产能力大,其应用扩大了斜井应用的范围。
2.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存在的缺陷:(1)主斜井比立井长的多;(2)主斜井井筒维护费用高;(3)主斜井井筒通过流沙层困难;(4)主斜井、副立井井口若在一起,则井底位置分散,不便于联系;主斜井、副立井井底若在一起,则井口位置分散,需建两个工业广场留两个保护煤柱,煤柱损失大。
3.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的适用条件:大型或特大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主斜井井筒不需要特殊施工法的缓斜和倾斜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