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合集下载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2分)A.交卸.(xiè)奔丧.(sāng)狼藉.(jié)密匝.匝(zā)B.鲜腴.(yú) 倘.若(tǎnɡ) 松懈.(xiè) 惦.记故乡(diàn)C.遏.制(è) 点缀.(zhuì) 瓦砾.(lì) 精神颓.唐(tuí)D.迂.腐(yū) 琐屑.(xiè) 欺凌.(línɡ) 濒.临倒闭(bīn)【解析】“藉”应读“jí”。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B)(2分)A.差使避邪蹬堂入室祸不单行B.星辰谋面连绵不断夷为平地C.遵循露出触目伤怀张目接舌D.渴望稳定一事无成深受讫害【解析】A.蹬—登;C.接—结;D.吃—其。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2分)A.我感激那个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B.被老师批评,同桌情郁于中....,撕坏了我的作业本,还冲着我大吼。

C.这个才被发现的溶洞,目前还没探明通向何处,真是深不可测....。

D.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情趣....。

【解析】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用在此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分)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 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解析】B.语序不对;C.缺主语;D.两面对一面。

5.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2分)A.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B.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提升检测卷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提升检测卷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提升检测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dài(______)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xiù(______)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yāo(______)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pīng pāng(________)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chì(______)红的火炭!二、句子默写2.古诗文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3)金陵城上西楼,__________。

__________。

(朱敦儒《相见欢》)(4)晏殊的《浣溪沙》中表现出词人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流露出感慨与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以疾.也______(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3)盖.竹柏影也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八年级语文】2018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2018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2018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5
单元评价检测(六)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5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2)水尤清冽( )
(3)佁然不动(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5)相与步于中庭( )
答案(1)向西 (2)寒冷 (3)愣住的样子 (4)互相交错 (5)一同,共同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乃记之而去
B忽啼求之
c若脱笼之鹄
D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解析】选c。

c项为结构助词“的”,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答案(1)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康慨激昂 浓艳绮丽 磕磕绊绊 深沉冷俊
婉约清秀 莫名奇妙 淳厚质朴 博识瑞智
错别字
改 正
三、综合性学习
5.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学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
C.《人民的名义》扣住了时代的脉动,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出反腐倡廉、惩恶扬善的价值取向。
D.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但是我们不能高山仰止。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白鹭》的作者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形态特征,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②。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踌躇.(chú)潜.滋暗长(qiǎn)琐屑妙手偶得B.倔.强(jué) 恹.恹欲睡(yàn) 僻邪张目结舌C.鲜腴.(yú) 不折不挠.(ráo) 秀颀旁逸斜出D.婆娑.(suō) 坦荡如砥.(dǐ) 消逝触目伤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B.女子的父亲患癌,她的丈夫又遭遇了车祸,这个家庭真是祸不单行....。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考试接连失利,又与好友闹了别扭,我心里极度难受,情郁于中....,便选择了独自出门走走。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善良是火种,只有不停止传递,就能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将“只有”改为“只要”)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删去“主要”)C.我读到此处,晶莹的泪光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将“晶莹的泪光”改为“在晶莹的泪光中,”)D.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将“支持”和“理解”互换位置)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B.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C.我为什么而活着?是因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D.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人教部编版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教师用卷)

人教部编版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教师用卷)

绝密★启用前人教部编版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琐屑.(xiè) 栅.栏(zhà) 黝.黑(yòu) 触.目伤怀(chù)B . 妥帖.(tiē) 晕.倒(yūn) 哮喘.病(chuǎn) 举箸.提笔(zhuō)C . 踌躇.(chú) 颓.唐(tū) 密匝.匝(zā) 情郁.于中(yù)D . 簌.簌(sù) 弥.合(mí) 嫉妒.(dù) 满院狼藉.(jí)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A 项“黝”读“yǒu”;B 项“箸”读“zhù”;C 项“颓”读“tuí”。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苔痕 神密 侯车亭 不能自已B . 落慕 欺凌 巨无霸 不可恶制C . 陷阱 怅惘 预选赛 连绵不断D . 焦燥 疾驰 蟹腿肉 乱七八糟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卷第2页,总14页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 项“神密”应写作“神秘”,“侯车亭”应写作“候车亭”;B 项“落慕”应写作“落幕”,“不可恶制”应写作“不可遏制”;D 项“焦燥”应写作“焦躁”。

3.(题文)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贵阳市正式开通..全国首条青少年禁毒教育热线..。

2018年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2018年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4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①北雁南飞,活跃在四问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 )迹。

②鱼类、两栖.( )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③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zhě( )皱变形。

④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翩然归来流逝追溯啸聚山林B.哀草连天蟾蜍归咎物竞天择C.周而复始劫难滨临束手无策D.草长莺飞骨胳尘埃天衣无缝3.从括号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4分①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______(生长、发育、孕育)果实的时期。

②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______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束手无策 )。

③更多的学者认为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______ (厄运、威胁、灾难)。

④美国政府正在______(制定、酝酿、实施 )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4.按序号把下列句子排成正确的顺序:2分①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③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④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⑤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落下来。

⑦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⑧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句的话题一致,句式、修辞手法相同:4分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学常识填空:6分①竺可桢,_______家,地理学家。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第四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第四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3分)A.颓唐(tuí) 交卸 遏制(è) 虬枝B.俯瞰(kàn) 漫延 游逛(guàng) 蹒跚C.踌躇(chú) 怅惘 琐屑(xuè) 繁植D.濒临(bīng) 狼籍 黝黑(yǒu) 倦怠(解析:B.“漫”应写作“蔓”;C项“屑”应读作“xiè”,“植”应写作“殖”;D项“濒”应读作“bīn”,“籍”应写作“藉”。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3分)A.马思远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战争与和平》,真是妙手偶得啊!B.有一个道理不用讲,军人就该上战场。

打仗这根弦松了,当“和平兵”的思想就会潜滋暗长。

C.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半功倍,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D.梅雨季,雨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连绵不断,感觉整个人都要发霉了。

(解析:A.“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不符合语境;C.“事半功倍”指效率高,不符合语境;D.“连绵不断”意思是连续不间断,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3.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昆虫记》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D)(3分)A.《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B.《昆虫记》严密而自成系统,但绝不是呆板冷酷的,这部作品的成功为法布尔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

C.在荒石园中,他几十年如一日,真实地记录下了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获得了很多新发现,填补了很多当时昆虫学的空白。

D.法布尔赞成达尔文的变形论和适应论,强调本能与直觉,他最著名的“本能就是天才”的观点,就是最好的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测试卷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差.使(cāi)俯瞰佝偻.(lǒu)踌躇.(chú)B.飓.风(jù)狼籍濒.临(pín)惬.意(qiè)C.刽.子手(guì)蹒跚荫.庇(yìn)虬.须(qiú)D.鸡枞.(cóng)遏制倒坍.(tān)紊.乱(wěn)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在天兵天将大举进攻花果山的时候,孙悟空没有引颈受戮....,而是奋起反击。

B.家乡建设得真好,道路平坦宽阔,周道如砥....,.高楼林立。

C.天晴朗得很,星临万户....,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

D.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们在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B.学校近来发生了多种不文明现象,政教处认真思考并调查了其中的原因,并及时对违纪人员做出了教育和处罚。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县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空想。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A.⑤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③⑤② D.⑤②④③①5.下面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A.原句:不管你信不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谁都承认牛奶是美肤佳品。

改句:不管你信不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谁都不能否认牛奶是美肤佳品。

B.原句:赣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

改句:难道赣州不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吗?C.原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时时刻刻牵挂着家乡。

改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无时无刻牵挂着家乡。

D.原句: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改句:欧洲的知识分子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小题。

(4分)临江仙 (宋) 苏轼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②。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

夜阑④风静縠纹⑤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②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③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④夜阑:夜尽。

⑤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

6.下面对本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B.“归来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酒后清醒归来的情态。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出词人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7.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以静衬动,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B.词中上片写词人的醉酒,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做好了铺垫。

C.下片抒情的方式既有直抒胸臆,又有融情于景,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D.全词风格清旷,飘逸,豪放,抒发了词人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小题。

(12分)国朝尚书刘南垣①公,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③之。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④,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食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人名。

②直指使:官名,唐以后朝廷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

③开谕:启发,使明白。

④盈:满。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以饮食/苛求属吏B. 家常饭/能对食乎C.可见饮食/原无精细 D.后/不敢以盘飨责人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比()(2)然()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2)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直指使的前后变化。

(2分)12.请说说直指使是个怎样的人。

(2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①,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④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⑤,力耕不吾欺。

(陶渊明《移居(其二)》)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陶弘景《与谢中书书》)三、现代文阅读。

(3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18小题。

(16分)六平方米的幸福耿艳菊①喧嚷的街上多了一家修鞋铺。

我每天都去那条街上买菜,却仍旧不知修鞋铺何时来的。

明明是卖大饼的,饼香还在鼻翼间缭绕,再去看到的却是一家修鞋铺。

门口挂着牌子,蓝色工整字体:补鞋,换拉链,配钥匙。

②这家修鞋铺很小,不过几平方米,既是工作地,又是生活区。

它对着街,里面的陈设一览无余。

以前做大饼被熏黑的墙壁,现在粉刷一新,变成了亮亮的白色。

靠墙放着一张大床,占据了大半位置。

墙壁上用木板做了很多格子,置放着锅碗瓢盆以及各样生活用品。

屋子狭小,而各样陈设却有序整洁。

③修鞋铺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

男人整天坐在门口,低着头做活,身边放着做活用的工具,还有一些活计。

没见男人站起来过,来回走动的就是他的妻子,那个走起路来有点向左倾斜的瘦高的女人。

有时候见她在做饭,有时见她给男人打打下手,有时见她给男人端茶递水,有时见她坐在床边极其认真地绣十字绣。

很少见他们说话,可是他们的默契和安然,一点不觉得可怜,反而觉得这种平淡相守的美好,与地位与身份都无关。

④修鞋铺的门口常常能看到一个穿着校服的小男孩,独自玩得欢。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小的修鞋铺也沐浴在阳光里。

路过时,见他们正围在一张折叠的桌子旁吃饭。

那个穿校服的小男孩也在,男人拣了一块肉,要往他碗里放,小男孩急忙躲开了。

这小男孩原来是他们的孩子。

⑤要配钥匙的时候,自然想起了修鞋铺。

那天我走近这家铺子,这才看清一直坐着干活的男人,他的腿有残疾。

我把钥匙递给他,他看了半天,对我说,这钥匙不好配,他尽力试试。

⑥等待的过程,无事可做,见女人坐在床边低头绣十字绣,于是笑着问她,绣的什么呀?女人笑盈盈抬起头,招手让我进去看。

我看这狭小的放满物品的屋子,有几分犹豫,还是趔趄着身子进去了。

女人竟有些歉疚地说,这屋小,只有六平方米,出门在外,只望有一个容身之所。

不过,我喜欢六,吉祥。

⑦女人说着,已展开了手中的十字绣。

已经快绣完了,这绣品我见过,是司空见惯的发财树,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一听我说是发财树,女人笑了,纠正我,说那是幸福树啊。

我看看干活的男人,又看看她知足幸福的表情,也笑了,连忙跟着她说是幸福树,心里悄悄地感叹这个生活在攘攘街头女人的不俗心。

⑧男人把钥匙做好了,他只收了我一半的钱,让我回去试试,不行再拿过来修,行了,再付另一半钱。

⑨回去一试,还行。

第二天给他们送另一半钱的时候,那幅幸福树已经挂在了墙上,没有用镜框裱,只是简单地用钉子钉在了墙上,不过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美,反而觉得这小屋子里处处流溢着春天的清新气息。

⑩幸福,有时六平方米就够了。

14.文中的女人为六平方米的家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15.文章第②段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16.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小的修鞋铺也沐浴..在阳光里。

(2)心里悄悄地感叹这个生活在攘攘..街头女人的不俗心。

17.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3分)有时候见她在做饭,有时见她给男人打打下手,有时见她给男人端茶递水,有时见她坐在床边极其认真地绣十字绣。

18.本文为什么以“六平方米的幸福”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2题。

(14分)枣庄青檀李木生①如果可以以树为友的话,那我选择枣庄青檀。

②戌寅孟夏,在枣庄市峄城西四公里处的青檀山上,我和青檀一见如故。

山阳揽一脉幽谷,有石径相盘。

循径登高,便见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青檀树,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杂生于山石间。

③青檀山,唐代时还叫云峰山,山有云峰寺,谷称云峰谷。

许是辈辈百姓见江山嬗变,世事沧桑,只有青檀模样不变、习性不改,才约定俗成,易名为青檀山的吧?于是谷也呼为青檀谷,寺也喊成青檀寺了。

④山,以树为名,这在世上是少见的。

⑤不过枣庄青檀长得并不排场,或许还有点儿丑。

不高大,不挺拔,不舒展,连枝干都是疙疙瘩瘩。

丑也罢了,还不大中用,不要说做大厦栋梁,就是桌椅板凳也难成材料。

⑥尽管如此,它还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禁不住让它的枝握我的手,让它的叶抚我的脸,让它的疙瘩敲我的骨。

离开一些日子了,我还在想它,想得活灵活现,那枝还在握我的手,那叶还在抚我的脸,那疙瘩还在敲着我的骨。

而且我还将永远清晰地记住,最让我动心的,是它的根!⑦这是怎样的根啊──在无土的地方,在岩石密不透风的专制之中,它那比树干还要粗壮的根,蜿蜒不屈,勃郁而伸,臂膀般紧摽着岩石,镇静地泛着岩石一般的青白色,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

在大山的深处,根与石,该有着怎样不为人知但却惊心动魄的对峙与相搏?百年,千年,只见裸昭于光天化日之的根与石,不动声色的相摽着。

相摽着,渴饮昼夜,饥餐寒暑,直摽得岩石苍老变脆,一层层风化成粉尘,直摽得青檀根干强健,一棵棵举着青春的华盖。

或在峭壁间横空临世,或于巨石下腾躯昂首,青檀之根,真有着龙的神韵呢!看似强大的岩石,肯定蛮横地无视过它,对于青檀生的权力和生命的萌动,冷酷地压制着,无情地封杀着。

没有土壤,甚至连空气、阳光都封锁殆尽,青檀的根一定遭遇过千万次窒息枯死的灾难吧?也许青檀树稍稍随和一点儿,别说媚骨,哪怕只带点儿媚态,其生活境遇也会大大改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