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20生物初中会考必背知识点

2020生物初中会考必背知识点

左:简单初中生(jd100cz) 中:简单好家长(jd100jz) 右:扫码领取名师视频课2020 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一、生物的七大特征★★★(口诀:需呼吸,需营养,还能繁殖与生长,代谢废物要排出,细胞单位病毒殊,遗传变异普遍性,遇到刺激能反应)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有机物。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为排尿、出汗、呼出气体等,植物以落叶、枯枝的形式带走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惊弓之鸟”、“望梅止渴”、“飞蛾补火”等,对于植物来说,如向日葵的向光性、“红杏出墙”、植物根的向地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孔雀开屏。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生物,能繁殖后代,但不具有细胞结构。

二、调查★1.调查时,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当调查范围较大时可采用抽样调查。

2.调查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路线——调查——归类——整理。

三、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四、探究实验★★★1.六个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例如,在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据此设计两种不同的环境:干燥和潮湿(形成对照),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例如光设置为鼠妇喜欢的阴暗环境。

附加:1.要保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探究的因素(变量)引起的,就要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

2.鼠妇的数目不能太少,目的是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2023年新课标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2023年新课标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返回目录
4.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吃__与__被__吃__(_或__捕__食__)__的关系而形 成的链状结构,叫作食物链。
18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模块一 认识生命
中考一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名师点拨 ①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可写入食物链。食物链必须
9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模块一 认识生命
中考一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4.(2015·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
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C )
A.
B.
C.
D.
10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模块一 认识生命
中考一轮复习指南·生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为自身和动物提供营养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将动植物尸体分解成简单的 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 境条件
15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模块一 认识生命
中考一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种类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特点
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 物及自养型微生物,如硝 化细菌等化能自养菌及光 合细菌等)
20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模块一 认识生命
中考一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食__物__链__和__食__物__网___流动的。 (4)生物富集作用: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些难以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 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增加而__增__加___,如:在食物 链中“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中,通过富集作用,处于最高 营养级的“大鱼”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实验六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

实验六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生05 边晔 2010030026周四班同组成员:徐竞实验时间 2012年11月22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2.了解紫外线诱变原理,并初步掌握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

3.练习单菌落划线分离微生物。

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不同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不同的生理状态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有的环境因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条件,有的表现为抑制作用,有的表现为杀菌作用。

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为其最适生长温度,但它并不等于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粘质沙雷氏菌能产生红色或紫红色色素,菌落表面颜色随着色素量的增加呈现出由橙黄到深红色逐渐加深的变化趋势。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重金属及其盐类、有机溶剂(酚、醇、醛等)、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

根据是杀死还是抑制微生物,可分为致死剂和抑制剂。

常用的3个指标:最低抑制浓度(MIC)、半致死剂量和最低致死剂量。

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特殊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

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某些抗生素只对少数细菌有抗菌作用。

产黄青霉分泌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主要抗G+细菌。

链霉素作用于核糖核酸30S亚基,所以链霉素只作用原核生物。

链霉素以抗G-细菌为主。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诱导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来破坏DNA的结构,使其不能正常行使功能。

另外,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臭氧(O3),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226-256nm部分。

紫外线透过物质能力很差,所以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它距离照射物以不超过1.2米为宜。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基因表达调控
微生物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调控 基因的表达,从而适应不同的生 长条件。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01
02
03
共生关系
微生物与环境中的其他生 物建立共生关系,利用彼 此的资源,共同生存。
竞争策略
微生物通过竞争营养物质 、空间等资源,以获得生 存优势。
耐受性策略
微生物通过耐受不利环境 条件,如高盐、高温、高 酸等,以适应极端环境。
202X-12-22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 生长的影响
汇报人:
目录
• 微生物的生长 •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实例研究 •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性
01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周期
01
迟缓期
又称适应期。在该期,细菌数 量一般变化不大,但细菌适应 环境后,开始合成代谢所需的 酶系统,准备大量分裂增殖。 迟缓期长短不一,一般2~10h ,有时可长达数月。
感谢观看
湿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湿度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01
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细胞形态,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导致细胞
变形或破裂。
湿度对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影响
02
湿度会影响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影
响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代谢过程。
湿度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03
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气体交换,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影响细胞
0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实例研 究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实例研究
嗜热细菌
在高温环境中,嗜热细菌如热隐 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能够生长繁殖,这种细 菌在70℃的高温下仍能存活。

兽医基础 模块3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 项目1微生物学基础

兽医基础 模块3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 项目1微生物学基础

模块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项目一微生物学基础任务一细菌知识点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

不同的细菌大小也不相同,细菌的大小常受菌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知识点二: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根据细菌的这三种基本形态相应地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

知识点三:细菌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无色透明,有坚韧的弹性。

它具有维持菌体形态,保护菌体耐受低渗环境,参与细菌的物质交换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染色特性有关。

2.细胞膜:一层半透性生物薄膜。

它具有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提供鞭毛的着生点,参与能量代谢等功能。

3.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内的无色、透明、黏稠的胶体状物质。

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4.拟核:分布于细胞质的中心或边缘区。

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荚膜具有保护菌体的功能,还具有贮留水分,抗干燥的作用;荚膜与细菌的毒力有关;荚膜具有抗原性。

2.鞭毛:鞭毛具有抗原性,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的主要功能是传递遗传物质。

4.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孢。

一个芽孢经过萌发后也只能形成一个菌体,故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杀死芽孢的可靠方法是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评价消毒剂的效果一般以能否杀灭芽孢为标准。

知识点四: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呼吸类型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所有细菌的生长繁殖都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等。

2.适宜的温度:病原菌在15—45_℃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37_℃左右。

3.合适的酸碱度(pH):大多数细菌在pH4.0—9.0的范围内可以生长,多数病原菌的适宜pH为7.2—7.6。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报告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报告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报告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营养物质等。

本实验旨在研究这些外界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实验方法: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细菌株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成多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中均加入适量的培养基。

然后,我们对不同组的培养皿施加不同的外界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营养物质。

在一定时间内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1. 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我们将细菌培养皿分为高温组、中温组和低温组。

结果显示,高温组的细菌生长速度最快,中温组次之,低温组最慢。

这是因为高温能够促进细菌代谢活动,加快细胞分裂和繁殖。

而低温则会抑制细菌的生长,使其代谢减缓。

2. 湿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我们将细菌培养皿分为高湿度组、中湿度组和低湿度组。

实验结果显示,高湿度组的细菌生长速度最快,中湿度组次之,低湿度组最慢。

这是因为湿度足够高时,细菌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促进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长。

3. 氧气浓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我们将细菌培养皿分为高氧组、中氧组和低氧组。

结果显示,中氧组的细菌生长速度最快,高氧组次之,低氧组最慢。

这是因为细菌需要氧气参与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

但过高或过低的氧气浓度都会对细菌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4. 营养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我们将细菌培养皿分为富营养组、中营养组和贫营养组。

结果显示,富营养组的细菌生长速度最快,中营养组次之,贫营养组最慢。

这是因为富营养环境能够提供细菌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营养物质都是影响细菌生长的重要外界因素。

2. 不同的外界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但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以及富含营养物质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第三章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冷冻保存 冻存微生物种时,必须迅速降低温 度,起用时也迅速融化。应尽力避免反复冷冻 与融化。 为减少细菌在冷冻时的死亡,可于菌液内 加入10%左右的甘油、蔗糖或牛奶作为保护剂。 冷冻真空干燥(冻干)法 是保存菌毒种、疫
苗、补体、血清等的良好方法,可保存微生物
及生物制剂数月至数年不失活。
2. 高温
(2)湿热灭菌法
有煮沸灭菌、巴氏消毒、流通蒸汽灭菌、高压
蒸汽灭菌几种。
煮沸灭菌 煮沸10-20min可杀死所有细菌
繁殖体,芽抱常需煮沸1-2h才被杀死。手术器
械、注射器、针头及食具等可用此法。
巴氏消毒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国巴斯德1863年发明,以较低温度杀灭液
态食品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尽量保持其营 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主要用于葡萄酒、 啤酒、果酒及牛乳等食品的消毒。
2.阳光 直射日光有强烈杀菌作用,是天然杀菌因 素,紫外线是日光杀菌作用的主要因素。许多微 生物在直射日光下,半小时到数小时即可死亡。 芽抱的抵抗力强,经20h才死亡。 阳光暴晒消毒 在实践中,日光对被污染的土壤、 牧场、畜舍垫料及用具等的消毒均具有重要意义。
⑴光感作用(Photosensitization) 将某些荧光染料如美蓝、伊红、汞溴红、沙 黄等加入培养基中,能增强可见光线的杀菌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光感作用。 ⑵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 细菌受致死量的紫外线照射后,3h以内若 再用可见光照射,则部分细菌又能恢复其活力, 这种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波长为510nm的可见 光对细菌的光复活作用最有效。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作用,常用于消毒和灭菌。
高温对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
导致细菌死亡。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81(含半周集中实习)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是畜牧、兽医、兽药生产与营销、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多种贴近生产实践的技能,能够达到技能熟练、知识丰富、解决问题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相应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

而且,由于我们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课堂、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了“欲做事,先做人”的思想,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强、技术性强、应用性强三大特点。

课程中训练的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免疫学技术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技能,是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学生毕业生产实习与顶岗训练的重要准备和演练,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兽医化验室、兽医技术服务、养殖场生物安全等生产环节;训练内容为职业技能鉴定中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工、兽医化验员等工种的鉴定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以下工作任务: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诊断细菌病、病毒病等传染性疾病;能正确消毒与灭菌;能利用生物制品进行免疫预防和治疗。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等畜禽疫病防治人员、动物检疫检验人员、兽药生产与营销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所必需的动物微生物检验和免疫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目标1.掌握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2.掌握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3.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4.掌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

5.掌握免疫诊断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6.掌握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Array实验名称: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 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作用
2.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在血平板上的培养特性
3.熟悉血浆凝固酶试验
4.了解脓汁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大肠杆菌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分别含各种抗生素的直径0.6cm的圆形纸片(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尖头镊子、无菌毛细吸管、接种环、酒精灯、培养物
三、操作方法
1.学生实验
(1)抗生素的抗菌试验(4人一组)
1)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1号、2号
2)以灭菌接种环挑取菌液,在培养基表面作密集划线接种
3)将镊子火焰灭菌,待冷后再取各药物纸片,分别牢贴于种有细菌的平板培养基表面相应
位置,每次贴片后镊子均应经火焰烧灼灭菌。

每张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纸片中心距
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并分别作好标记。

4)置37℃培养18~24小时,观察各种抗生素的抑菌情况。

(2)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试验
玻片法:
1)取载玻片一张,用蜡笔分成三等份。

三格均加一滴生理盐水。

2)于第一、二格内滴加入兔血浆各1滴,于第三格内滴加生理盐水1滴。

3)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培养物少许,分别混悬于第三格及第一格内,取白色葡萄球菌混
悬于第二格内,分别研磨混匀。

静置10分钟。

2.示教
(1)观察病原性球菌形态与染色性
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2)观察病原性球菌培养特性
四、实验结果
1.抗生素的抗菌试验
表1 抗生素对细菌的影响
2.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试验
第三格和第二格中细菌呈出均匀混浊,而第一格中细菌呈现块装或颗粒状凝固现象,即判定为血浆凝固酶阳性。

3.观察病原性球菌形态与染色性
(1)链球菌(革兰染色标本):革兰染色阳性,圆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

(2)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涂片,美兰染色):革兰阴性球菌,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菌体
呈浅兰色,多位于中性粒细胞浆内,胞浆外也有少数散在分布。

(3)淋球菌
在细胞中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4.观察病原性球菌培养特性
(1)葡萄球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的生长表现:菌落为圆形,中等大小,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不
透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现金黄色,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菌落呈白色或柠檬
色(如菌落色素不易区别时,用白纸片沾菌落少许有助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周围
多有透明溶血环,而其它葡萄球菌一般无溶血环。

血平板菌落呈金黄色,也有时呈白色,大
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环。

在普通平板上为圆形、光滑凸起、湿润、
直径2~3mm,颜色呈灰色到黑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

用接种针接触菌落似有奶油树胶的硬度。

偶然会遇到非脂肪溶解的类似菌落;但无混浊带及
透明圈。

长期保存的冷冻或干燥食品中所分离的菌落比典型菌落所产生的黑色较淡些,外观
可能粗糙并干燥。

(2)链球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的生长表现:除丙型链球菌外,菌落均较微小,如针尖大,圆形,
灰色,半透明。

根据溶血性将链球菌分为三类。

甲型链球菌的菌落周围有小的草绿色溶血环,
乙型链球菌有较大的透明溶血环,丙型链球菌不溶血。

五、结果分析
1.抑菌程度的判定是依照滤纸片周围细菌的生长与抑菌环直径大小来判定。

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抑菌环直径(mm)
不敏感无抑菌环
轻度敏感<10
中度敏感10~15
高度敏感>15
青霉素能干扰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对G+效果明显。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干扰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但对人体核糖体无害。

庆大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

氯霉素类抗生素可作用于细菌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基,而阻挠蛋白质的合成。

有实验结果可知,除了青霉素对大肠杆菌效果有一个未出现抑菌圈外,其他都不同程度存在抑菌现象。

故不同抗生素对同种细菌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同,不同菌种对同种抗生素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2.血浆凝固酶试验是区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非致病性葡萄球菌的最重要指标。

致病性葡萄球能产生
血浆凝固酶,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此酶。

此酶的作用类似凝血酶原,在血浆中激活剂的作用下,可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从而导致血浆凝固(呈现块状或颗粒状)。

非致病性葡萄球菌不产生此酶,因而不能凝固血浆。

结合型凝固酶结合于细菌细胞壁,又称凝聚因子,可直接作用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与菌体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交联,使葡萄球菌凝
集成块。

结合于细胞壁上血浆凝固酶,采用玻片法检测。

六、讨论心得
1.在贴抗生素纸片时候,各种抗生素纸片不宜离得太近,这样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抑菌圈连成
一片的现象,所以在实验中,尽量使各抑菌抗生素纸片贴在培养皿半径外三分之一处。

2.用玻片法检测血浆凝固酶中,细菌培养物在生理盐水或血浆中一定要混均匀,否则影响结果观察。

3.所用待测菌不纯,延长培养时间后,污染菌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所以在每次取菌的时候切记要消
毒接种环!为后面的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