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新文化运动实用课件1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ppt67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 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次,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 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特点
1)各有侧重点 ①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兴 民权,设国会,走君主立宪道路; ②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西方民主 共和国方案。 ③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 西方的民主、科学。
2)各自实践方式和结果
①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依靠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 的政治改革,但君主立宪制问题在变法诏令中并末涉及 到,且由于不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 ②革命派通过暴力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制度, 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被 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国方案也末能真正实践,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末改变。 ③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革命,掀起新文化运动, 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并 掀起一般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条件。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字 仲甫。安徽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五 四时期的总司令。创办了《新青年》,主张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 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 主要活动:创办《新青年》 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发表《敬告青年》 《文学革命论》
胡适
•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参 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 绩溪人。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博士头衔众多,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任北大 文学院院长和北大第二十任校长。 • 新文化运动期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八 不主义”: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三、不用 典;四、不用套语烂调;五、不重对 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六、不做 不合文法的文字;七、不模仿古人; 八、不避俗话和俗字。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1)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中心: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2)李大钊猛烈抨击尊孔复古逆流和君主专制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2)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进步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1.图示法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内在联系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对传统文化持全面批判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否定。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伟大人物为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2.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3.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新文化运动,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针对新文化运动中的关键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探讨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明确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组织小组汇报、分享成果,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文化运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探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020版新学优高中历史同步人教必修3 教师课件: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性
深入人心
(3)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 (3)与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
教育和经历有关
历有关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 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
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 国传统文化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影响 (1)积极性: ①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 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②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 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 动的发生。 (2)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 定的倾向;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课前篇自主预习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迷信 (1)民主: ①政治民主: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 制衡等。 ②民主理念: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 博爱等理念。 (2)科学: ①含义: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 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 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 容。 ②影响: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探究点
课堂篇探究学习
提示:(1)作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 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
(2)地位:将中国近代化推进到思想变革的层面,为近代化向深层 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篇探究学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三专题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2.收集西方国家信息, 近代中国第 编译西方书报 3.主持编写《四洲 志》、《华事夷言》
林则徐(1775—1850)
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福建侯官人
魏源与《海国图志》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养兵练兵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 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海国图志〃序》
一个主题
两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加 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发展 和深化的过程,
主题是: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
两个方向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向苏俄学习
三个阶段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
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给英王的回信 以“天朝上国”自居 材料反映了中国君主的什么心态? “贵华夏”“贱夷狄”
•
有清一代,经世致用思潮曾两度兴盛,一是清初顾炎武等 人总结前朝覆灭的教训,为反对明末空疏的学风而倡导。„„ 进入19世纪,清朝全盛时期已过,官场的腐败,社会的破败, 又一次触动朝野有为之士的心弦,盛极一时的汉宋之学都无力 解决这些难题,经世致用思潮再度弥漫。 • ——袁伟时《晚清大变局》
1《海国图志》是一部什么书? 2 早期先进的中国人眼里的长技是什么?
3 该书主要思想是什么?有何主要特点?
4 反映出魏源等人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呢? 5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的呢?
魏源(1794—1857)
湖南邵阳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共68张PPT)

对内:政治上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经济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对外:大量举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致使阶级矛盾尖锐。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3: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 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土地革命
(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内容:① 武装斗争;② 土地革命;③ 根据地建设。
1、土地革命: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影响: 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 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 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 于色”。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国内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1: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 哭哭啼啼,真凄凄惨惨; 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 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材料2: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以 中国的银行、矿山、税收、国库券、期货等为担保。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2、概况:
① 时间: 1927年8月1日 ② 领导: 朱德来贺叶挺
③ 结果: 起义成功,后期北伐失 败,兵分两路。
3、影响:
①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一大已提出过)。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
3.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
(1)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4.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1 页共1 页。
浙江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名师课件岳麓版必修

(2)新文化运动宣扬科学与民主,为什么把矛头指向 儒家传统道德?
提示:历史上孔子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符号和灵魂; 辛亥革命后,实行专制者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新文 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必然要批判孔子及其代表的传统道 德。
要点二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传 统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抨击和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的解放。
基地 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德先生”与“赛先生”。 (1)提出: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民主: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 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 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3)科学。 ①含义: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 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 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 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②影响: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 会的主流思想。
要点一 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
1.含义。 (1)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个性解放、 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共和、宪政等,反对君 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2)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包括进 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迷信武断、愚昧盲从、 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
2.目的。 宣传民主与科学,旨在开启民智,扫除封建思想, 为国家富强创造条件。 3.评价。 (1)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及 人民的迫切需要,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 民主政治。
(5)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