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失效原因

防腐蚀非金属衬里有橡胶衬里、砖板衬里、玻璃钢衬里等,今天我们来讨论常见的玻璃钢衬里,问题是:玻璃钢衬里层使用中局部起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玻璃钢(FRP)形式玻璃钢衬里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造粒塔防腐蚀衬里,但在多年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鼓泡、脱粘,甚至大面积脱落等损坏现象,使用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这是由玻璃钢自身的固有性质、基体材料的选择及施工工艺所决定的: 1、由于砼基体为多孔结构,在玻璃钢衬里施工中,会将大量的空气封闭在接触界面,形成空泡,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空泡中的空气会发生体积膨胀,使衬里与砼基体局部脱离,出现鼓泡、起壳等现象,在国内外的多年防腐蚀中,这个情况经常出现,所以一般情况不推荐玻璃钢(FRP)衬里的使用温度高于70℃,而在造粒塔内侧的高温区的温度一般为80-120℃; 2、玻璃钢在固化成型过程中,树脂所产生的固化收缩力会沿着玻璃纤维连续传导并叠加,应力方向和衬里与砼基体粘接力方向相反,此外,结晶产生的膨胀力与衬里的固化收缩应力作用方向相同,而均和衬里与基体间的粘接力相反。他们叠加后共同作用于表面,从而使界面的粘接强度降低,在圆筒形的造粒塔内壁上,这种负作用尤为明显。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大于粘接强度时,就会导致衬里鼓泡、脱粘,进而开裂、剥落,使介质直接对砼基体造成腐蚀。玻璃钢施工时胶液中含有较多的溶剂,在施工过程中,溶剂的挥发会在衬里层中形成气泡和针孔等缺陷,降低衬里的抗介质渗透性,腐蚀介质首先从缺陷处开始渗透,一旦到达砼基体的表面,不但会导致砼基体腐蚀,降低砼基体的强度,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而且会发生扩散性底蚀,造成衬里大面积脱粘、起壳,从而使防腐蚀衬里失效。


主要原因是施工时胶液配制不合理, 施工不当等。


1.玻璃钢胶料的配制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树脂、填料、辅料等。胶料的配制需有专人负责, 保证胶料混合均匀, 粘度及凝胶时间应适宜于操作。胶液太稠, 施工困难, 难以浸透玻璃布, 容易造成胶液在玻璃布孔眼上架空, 出现气泡; 胶液太稀, 特别是立面施工时, 容易造成流挂现象。现场施工多采用人工搅拌进行配料, 为此, 必须将料液搅匀, 搅拌时要沿一个方向搅, 尽可能减少在胶液中形成气泡。另外, 在胶液中加入适量消泡剂能有效减少气泡的形成。

玻璃布应剪边, 衬布前在贴衬玻璃布的部位先均匀涂刷一层和所衬玻璃布同宽的胶料, 随即衬上
一层玻璃布, 玻璃布应贴实, 不可太松或太紧, 赶走气泡, 再涂一层胶料,

初凝后, 再按上述衬布的程序贴衬以下各层玻璃布, 直到达到设计规定的层数和厚度。
z每贴一层均应检查其质量, 如有毛刺、流胶和气泡等缺陷, 应及时清除。特别是在树脂尚未硬化时, 一定要仔细检查, 将气泡消除, 因为此时消除气泡的工作量小, 对施工速度和质量影响不大。如在树脂已经硬化后发现气泡时, 消除气泡的方法是用小刀沿气泡边缘将气泡割开, 将起壳部分除去, 并将四周及底层用木锉或砂纸打毛, 然后进行修补, 小气泡可用腻子抹平, 大气泡可重新逐层铺贴玻璃布。
上下层布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 , 搭接应顺物料流动方向, 上下层的搭接必须互相错开, 其距离不应小于50mm , 贴衬接管的玻璃布与贴衬内壁的玻璃布应层层错开, 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 , 设备转角、接管处, 法兰平面及其他受力、受介质冲刷的部位均应增加1~ 2 层玻璃布, 翻边处应剪开贴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