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GBT11944中空玻璃标准的主要差异

新旧GBT11944中空玻璃标准的主要差异
新旧GBT11944中空玻璃标准的主要差异

附件1

新旧GB/T11944中空玻璃标准的主要差异

GB/T11944-2012《中空玻璃》国家标准于2012年12月3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代替GB/T11944-2002《中空玻璃》标准。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部分要求,修改和增加了一些要求,在技术要求、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中空玻璃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GB/T11944-2012与GB/T11944-2002的要求差异

删除要求修改要求增加要求规格的规定胶层宽度叠差

密封性能外观质量水气密封耐久性

气候循环耐久性露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充气中空玻璃初始气体含量

高温高湿耐久性充气中空玻璃气体密封耐久性

U值

增加附录:中空玻璃失效原因及使用寿命的说明(附录A)、边部密封粘结性能的测试方法(附录B)、边部密封材料水气渗透率测试方法(附录C)、干燥剂水分含量测试方法(附录D)、中空玻璃光学现象及目视质量的说明(附录E)

1、新标准按中空腔内气体种类的不同,将产品分为普通中空玻璃和充气中空玻璃。并增加了充气中空玻璃的初始气体含量和气体密封耐久性能要求。

2、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中的密封性能,用水气密封耐久性能代替气候循环耐久性能和高温高湿耐久性能,试验条件和判定要求差异较大。新标准水气密封耐久性的试验条件更加苛刻,用水分渗透指数进

行定量判定,提高了产品性能要求。

旧标准:气候循环耐久性试验温度-15℃~52℃、320个循环(连续60天);高温高湿耐久性试验温度25℃~55℃、相对湿度>95%、224个循环(连续4周)。试验后测试露点温度进行定性判定。

新标准:水气密封耐久性高低温循环试验温度-18℃~53℃、56个循环(4周),恒温恒湿试验58℃、≥95%RH(7周),试验后测试水气渗透指数,进行定量判定。

3、新标准提高了对露点的要求,修改了露点试验的样品数量和试验方法。

内容GB/T11944-2002 GB/T11944-2012

要求≤-40℃<-40℃

样品数量20块15块

试验前放置时间放置一周以上至少24小时

4、修改了耐紫外线辐照性能的判定要求、试验样品数量、设备结构要求等。

内容GB/T11944-2002 GB/T11944-2012

要求试验后,试样内表面上均无结雾或污

染的痕迹、玻璃原片无明显错位和产

生胶条蠕变。

试验后,试样内表面应无结雾、水气凝结或

污染的痕迹且密封胶无明显变形

样品及数量4块(2块试验,2块备用)。取2块

试样进行试验,如果有1块或2块不

合格,另取2块备用试样重新试验

2块试样、两腔中空玻璃的试样为4块

试验设备光源为MLU型300W紫外灯,输出功

率不低于40W/m2

光源为功率300W、在315nm-380nm波长范

围内辐照强度≥40 W/m2的紫外灯

辐照后试样的检查取出放在(23±2)℃温度下放置一周,

距试样正面1m观察

取出后距试样600mm观察。如果观察到玻

璃内表面出现冷凝现象,将试样放在(23

±2)℃温度下存放一周擦净表面观察

5、增加了平面中空玻璃的最大允许叠差要求。

6、将原标准中的“胶层厚度”修改为“胶层宽度”,修改了外道密封胶宽度要求,增加了内道丁基胶层宽度要求。

7、提高了外观质量要求,从边部密封、玻璃、间隔材料、中空腔、玻璃内表面几方面进行规定。

8、对两腔中空玻璃产品的各项性能提出了试验方法和判定要求。

9、新标准增加了5个附录,其中附录A中规定了中空玻璃的预期使用寿命至少应为15年。中空玻璃腔体内有目视可见的水气产生,即为中空玻璃失效及使用寿命的终止。

新老标准的主要差异

GB3836.1-2010 6.5条 带有防护作用的衬垫应用胶粘剂粘附在配合面的一面上 8.11条 外壳材料增加对锆的要求 18.4条 内部带遥控电路的外壳必须增加机械联锁(只有快开门结构才能实现),不能用警告牌了19条 装有熔断器(保险管)的外壳必须增加机械联锁(只有快开门结构才能实现),不能用警告牌了(大多数直接引入的设备都要改为快开门结构) 21.1条 灯具的保护网尺寸由50×50改为2500mm2 23条 增加对电池的要求,电池只能串联 26.4.2条 冲击能量要求改为1kg落锤的下落高度要求 26.12条 增加接地连续性试验(非金属外壳) 29.3条 增加新的概念EPL即设备保护级别Ma(只有本安型Ia和浇封型ma能满足)、Mb(除前两种外的其他设备) 29.3条和29.12.1条 防爆标志标注形式变化 两种标注:一、ExdI Mb、ExdI Ma、Exd[ib]I Mb、Exd[ib]I Ma 二、ExdbI 、ExdaI、 标注字母顺序按GB2010.1-2010第1页的防爆型式顺序,不再是按什么防爆型式为主 例:本安兼浇封和浇封兼本安的标注方式都是Ex[ib]mI 附录A 引入装置冲击试验是在安装规定的最小电缆的引入装置上进行(见A.3.3) 每一种型式的电缆引入装置的防护试验应在电缆密封圈的不同如许尺寸下进行,至少IP54(见A.3.4) GB3836.2-2010 第5.1条 隔爆接合面可被电镀但不应超过0.008mm。 第5.2条 对于I类设备,应能直接或间接检查经常打开的门和盖得平面结合面的间隙。(2000版也有此条) 第5.2.5、5.2.6、5.2.7条 增加锥形、圆弧、锯齿接合面 第6.1条 如果被粘合的接合面没有粘接剂就不满足第5章(隔爆接合面)得要求时,则胶粘后的接合面应做耐热耐寒试验。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对比内容新课标旧课标第 一部分前言一、 课程性质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 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 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 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 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 断。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 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 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 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 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 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 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 课程基本理 念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 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 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 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与社 会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 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 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 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 重大的贡献。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 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 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 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 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 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 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 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 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第第二 部分 课程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4.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科学探究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一级主 题 二级主 题 科 学 探 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 学 探 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

新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变化

注:红色黑体是新增补的,划双删除线的是要删除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一部分总则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注意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确定课程理念、设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为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服务。 人文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以初中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的成长服务;从初中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发展,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的发育奠定基础。 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对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提炼和加工。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

新旧课标区别

小中大引用推荐编辑只看复制 新旧课标对比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分析研究 一、课程标准整体的一些修订与变化 1.对数学的概念进行了回归性定义 《数学课程标准(送审稿)》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和“实验稿”)都对“数学”进行了定义。 “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是过程 “送审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科学 2.基本理念由“三句话”改成那个了“两句话” “实验稿”: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送审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数学教育的起点和终点的公平性;数学学习过程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3.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理念将原标准的六条合并为五条。 “实验稿”:关于数学课程——关于数学学科——关于数学学习——关于数学教学——关于数学评价——关于信息技术 “送审稿”:关于数学课程——关于课程内容——关于教学活动——关于学习评价——关于信息技术 其中提法上做了新的阐述: 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评价——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原新课标变化对比表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原新课标变化对比表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有几点显著变化? 曾长春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有几点显著变化?我想围绕“显著变化”,做如下四个方面的列举: 一、彰显课程内涵和理念 1.课程目标具体、明晰 《(实验版)课标》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四点要求出发,指出语文教育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提出语文教育五个方面的改革和改革的原则,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语文课程努力的方向;这不便于教师把握和操作,在实践中容易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2011版)课标》从“语言文字”的作用、地位出发,提出了当今世界语言运用和文化选择能力的高新要求,特别强调

“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贴近语文本质,凸显学科特点,有了具体、明晰的课程目标。 2.课程内涵和作为 《(实验版)课标》在“课程的性质”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性质的共性是“综合性、实践性”,语文课程独特个性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具体明确地指出了课程内涵。课程内涵指明了教学所作所为:交流沟通——工具性、信息性;优秀文化——人文性;思想文化修养——思想性;精神成长——人格品质。 3.课程基本理念 ⑴强调语文学习“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增加“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一语;提出“通过优化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⑵人文内涵具体化、明晰化。由原来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具体化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⑶在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上,将原来的“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⑷在学习方式方面,将原来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改为“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增加了“语文学习应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等内容,使“问题意识”得到了凸显;同时还明确了学习方式中包含的更为具体的内容。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在教学中只顾让学生合作探究,而不顾合作探究的内容和价值,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目标的现象。 ⑸在建设语文课程方面,由原来的“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为“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在语文教育艰难曲折的道路之上,传统的语文教育对于今天的母语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重视课程目标和内容 1.三维目标的整合。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总目标增加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等内容,《(2011版)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和实践能力,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3.增加“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要求。 4.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这是适应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的新要求,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处理连续性文本材料的能力,而且应该具有处理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对比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 我从网上搜集到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以便大家共同学习! 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原课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

IATF16949-2016标准主要变化点及新旧标准条款差异分析

IATF16949-2016标准主要变化点及新旧;准条款差异分析;IATF16949:20 16新标准正式发布了!较;一、4.3.2顾客特殊要求必须对顾客特殊要求进行; 二、4.4.1.1产品和过程一致性组织有责任确产;三、4.4.1.1产品安全,组织应为产品安全相关;四、4.4.1.2IATF16949保留外包过程;五、5.1.1.1企业责任,组织应制定并实施 IATF 16949-2016标准主要变化点及新旧标 准条款差异分析 IATF16949:2016新标准正式发布了!较2009版标准有许多重大变化,如采用新的高级结构、引入风险管理的意识、强化业务持续性管理(BCM)等,IA TF16949:2016标准较ISO9001:2015版标准也有许多不同,如:保留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外包方的内容。以下就IATF16949:2016中增加的内容做简要介绍。 一、4.3.2 顾客特殊要求必须对顾客特殊要求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包含在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 二、4.4.1.1 产品和过程一致性组织有责任确产品和过程的一致性,包括服务件及其外包,确保达到所有的顾客、法律和监管要求(见第8.4.2.2); 三、4.4.1.1 产品安全,组织应为产品安全相关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的管理形成文件化的过程; 四、4.4.1.2 IATF16949 保留外包过程;

五、5.1.1.1 企业责任,组织应制定并实施员工行为规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提升方针(“whistle-blower policy“),目的是保证供应链的社会和环境绩效。六、5.3.2 产品要求符合性和纠正措施,质量的否决权; 七、6.1.2.1 风险分析组织应持续的进行风险分析,至少包括:潜在的和实际的反馈、现场返回及修理、投诉、报废以及任何返工。注:风险分析应根据对顾客的影响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 八、6.1.2.2应急计划(增加BCM业务连续性的内容);九、7.5.1.2 质量手册,可以是系列性文件; 十、7.5.3.2.1 记录的保存组织应确定、文件化和实施记录保存过程。记录的控制应符合法律、法规、组织和顾客的要求。生产零件批准、工装记录,产品先期质量策划(或同等)记录、采购订单等及其修改应保持的时间长度,即零件(或零件族)生产和服务的在用时间,再加上一个日历年,除非顾客或监管机构另行规定。 十一、8.3.2.2 设计和开发策划-培训组织应确定过程,以确定在报价阶段、项目开发阶段、生产阶段与顾客接触的人员的培训需求。适当时,应对人员进行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或同等)和相关顾客特殊要求(CSR)方面的培训。这种培训的记录应可以提供。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FMEA、制造过程控制和控制计划。在每一组织中能支持顾客的制造或设计中心场所的人员,应能通过顾客的门户平台访问并能力使用必要的可用的计算机软件。按照要求对组织的人员提供顾客特殊要求、纠正(或预防)措施、计算机应用软件有关的培训。十二、8.3.3.1 产品设计输入,嵌入性软件和菲利普斯曲线;

GB4943新旧标准版本差异培训

GB4943新旧版标准差异 (GB4943.1-2011与GB4943-2001) 俞毅敏 所长教授级高工 电子电器家用电器质量检验所(SQI_DZ)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SQI)

新版GB4943.1-2011要求GB 4943-2001要求 1.7.7.3标记 2.1.1.7电击 2.1.1.8电击 2.6. 3.4接地 直流电网电源供电的设备,电压容差应为+2 0%,-15%(除非制造厂商额外声明) 直流电网电源导线的端子-永久性连 接的极性标记-接地与供电共用,标2个直流电网电源供电的设备也需要进行放电试验 接到直流电网电源存在能量危险: -接到电网的电容:2s 内E = 0.5CU 2×10-6,E 不超过20J (>2V) -接到电网的电池:当电池输出240VA 持续60s (>2V)时,2s 后危险能力应去除 测量接地电阻时,对直流电网电源供电的设备的测试电流和测试时间做了规定: <=16A,2min, >16A 时间由工厂规定(2.6.3保护电流额定值是设备外提供的(例如,在建筑物配线中、在电源插头中或在设备机架中)对设备进行保护的过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值,最小为16A ) 由制造厂商规定容差 1.4.5 试验条件 无直流电网电源的 概念,因此没有相关要求 直流电网电源直流配电系统(是二次电路) --给直流设备供电-设备外部的-配或未配电池不包括: --通信网络远程供电的直流电源;--受限制电源,开路<=42.4VDC ;--直流电源,其<=60VDC ,输出功率<=240VA

新版GB4943.1-2011要求GB 4943-2001要求 3.2.5.2规定直流电网电源软线的要求: 应当适合于电压、电流和实际使用中可能 遇到的不合理使用。3.3.7外接端子不可拆卸的电源软线和永久性连接式设备 外部导线用的接线端子:应当相互就近固定3.4断开装置 直流电网电源断开装置的要求: -如依靠直流电网电源内的接地导体的标识 可使用单极断开装置 -如不可能依靠直流电网电源内的接地导体 无直流电网电源的概念因此没有相关要求 给出确定来自直流电网电源的瞬态电压的方法(在确定最小电气间隙要求值时使用),试验发生器产生1.2/50μs 的脉冲,——正极和负极电源连接点; ——所有电源连接端连在一起和保护地2.10.3G.2间 隙 3.2.1.2电网连接 规定直流电网电源连接的连接装置要求:-能与电源作永久性连接的接线端子;-能与电源作永久性连接的,或能利用插头与电源连接的不可拆卸的电源线;-能连接可拆卸电源软线的器具插座。直流电网电源直流配电系统(是二次电路) --给直流设备供电-设备外部的-配或未配电池不包括: --通信网络远程供电的直流电源;--受限制电源,开路<=42.4VDC ;--直流电源,其<=60VDC ,输出功率<=240VA

语文课程标准新旧对比版

语文课程标准(新旧对照版) (说明:其中删去的内容,用括号、蓝字表示;增加或改动的内容,用红色字表 示。)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 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 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 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 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 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 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一、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变化 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 (一)课程性质 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 (一)学科核心素养 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 (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 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

ETSI EN 301489-1 新旧标准差异分析

ETSI EN 301489-1新旧标准差异分析 关于无线通讯产品RED指令中的EMC 标准,最新版的ETSI EN 301489-1 V2.1.1与V1.9.2究竟有哪些差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 ETSI EN 301489-1 V2.1.1和V1.9.2变化差异 基本信息 RTTE 1995/5/EC修订为RED 2014/53/EU; Part 3频率范围扩展到246GHz; Part 4, Broadb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 stations被移除,不再列为此标准;Part 5, 原先的part 18针对TETRA被合并到本章节; Part 10,32,16被取消; Parts 7, 8, 10,23, 24, 25, 26 被合并到part 52; 增加part 35,50,51,52; 参考标准方面: EN 55022(2006) and A1 (2007)更新为EN 55032(2015);EN 61000-系列更新为最新版; 定义方面:将原来的telecommunications port更名为wired network port。 测试要求 1. 4.3 章节Exclusion band V1.9.2:只针对2.7G 一下operational band V2.1.1:需要根据EUT的类型来计算其豁免范围。 2. 8.2章节radiated emission V1.9.2:参考55022 V2.1.1:参考55032,可包含classA类产品 3. 9.2章节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V1.9.2:80-2700MHz,豁免段见4.3节 V2.1.1:80-6000MHz,豁免段见4.3节。该项目测试对dwell time要求必须大于产品的响应时间。 德普华检测服务优势 德普华检测在电磁兼容领域拥有完善的授权资质和多年的测试经验,同时拥有3m电波暗室、一套国际先进SAR(比吸收率)测试系统。可以为企业产品提供无线通讯产品的一站式检测认证(RED认证)服务,如想了解更多测试项目,欢迎联系我们!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五)比较、变化类 Word版含解析

(五)比较、变化类 (建议用时:40分钟) 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2.(2019·宿迁一模)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3.(2019·滨州二模)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 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4.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 A.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 B.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 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D.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 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 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 6.(2019·济宁二模)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

JB T 8735-2011与JB 8735-1998新旧标准差异

新旧标准差异 表1 JB/T 8735.1-2011与JB 8735.1-1998新旧标准差异 新版标准:JB/T 8735.1-201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旧版标准:JB 8735.1-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 标准章节名称旧标准要求内容新标准要求内容 4.2.1 绝缘材 料绝缘橡皮混合物: IE1……。 —— 5.2.1 ——绝缘应是IE4型乙丙胶混合物或其他相当的合成弹性体混合物。 4.2.5 绝缘线 芯识别 5芯及以下电缆用颜 色识别。 —— 5.2.5 ——5芯及以下电缆优先用颜色识别。 4.2. 5.1.1 一般要 求———— 5.2.5.1.1 ——任何多芯电缆均不应使用红色、灰色、白色。 表1 绝缘橡 皮的机 械物理 性能 1.3 氧弹老化后的 性能 —— 表1 硫化橡 皮绝缘 的非电 性性能 —— 1.3 空气弹老化后的性 能 3 耐臭氧试验

表2 通用橡套软电缆产品的新旧标准差异 新版标准:JB/T 8735.2-201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2部分:通用橡套软电缆》 旧版标准:JB 8735.2-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2部分:通用橡套软电缆》 标准 章节 名称旧标准要求内容新标准要求内容 6.2.1 绝缘绝缘应是代号为IE1 的橡皮混合物。 —— 6.4 ——包覆在每根导体上的绝缘应是IE4型橡皮混合物。 表2 规格———— 表2 ——YZ、YZW:“三大二小”、“四大一小”,1.5 mm2~6 mm2;YC:5芯等截面,35 mm2~150 mm2;“三大二小”、“四大一小”,2.5 mm2~150 mm2;YCW:5芯等截面,35 mm2~150 mm2;“三大二小”、“四大一小”,2.5 mm2~150 mm2;YC:1.0 mm2(1~5)芯等截面。 表6 450/750V YC 重型橡套软 电缆平均外径——下限、 上限: 四芯三大一小结构: 11.9~64.5 —— 表6 450/750V YC 重型橡套软 电缆—— 平均外径——下限、上限: 四芯(三大一小):11.7~ 68.0

新课标与老课标对比变化整理

修订后的英语课标与原文变化整理 一、具体修订内容改动摘要(加黑部分为核心变化) (一)前言部分 突出外语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国民素质教育,是国家开放的需要,是对外交流的需要,并强调其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性质 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三)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部分的修订以突出英语学科特点的思想为原则,修订原小标题及内容,使英语教育的特点一目了然,同时,在每一条理念中再次强调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以及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特点。(四)课程设计思路 明确指出了了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 (五)课程目标 本次修订将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与分目标进行表述。保留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描述英语课程目标。 1.总目标 将原课程性质部分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移至课程总目标部分,修改描述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个方面相辅相成。课程总目标还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发展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课程总目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的特征。 2.分目标

为了更好体现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和过度,本次修订对分目标中一至五级分级整体目标描述作了仔细的文字修改使之更为准确,以体现级别间的差异和进阶关系。 (六)内容标准 此次修订对各级别总体目标要求保持不变,只在具体要求上做适当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1.根据全国反馈意见与建议,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要求上进行调整,有的适当降低难度,有的修改文字以更好地体现表述的准确性,有的个别目标要求也略有提高。如: 1)一级语言技能的“听做”要求中,将让学生能“根据指令做手工”的要求改为:“做动作”;因为 各地教学资源和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根据指令做手工’不具有可操作性。(降) 2)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中,将“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改为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单的交际”。(降) 3)将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改为“能 表演简单的英语短剧”。(表述准确性) 4)在一级语言技能的“读写”要求中,增加“能模仿范例写句子”的要求;(升) 5)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降) 6)在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增加“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升) 7)将二级目标中“说”的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改为“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 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降) 8)将二级目标中“写”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 出简短的描述’。(升) 9)减少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中要求学生能唱的歌曲歌谣的数量,从原来的一级和二级能够分别会 唱15-20首和30-4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减为能够学唱10-15首和15-3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 (降) 10)将三级目标中“说”的要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改为“能在教

一、GB9706.1新旧标准主要差异

一、GB9706.1新旧标准主要差异 心电图机产品适用差异条款 序 号 章、节条款号新旧标准条款差异 1 6.1 设 备或设 备部件 上的外 部标记l) 分类增加:患者电缆对心脏除颤器放电效应的防护。 2 V)保护性包 装 增加:设备或附件的无菌包装应有无菌标志。 3 6.2 设 备或设 备内部 的标记d) 增加:对于不打算由操作者更换且仅在使用工具时才能 更换的电池,用一个在随机文件资料说明中提到的识别 标记就可以了。 4 6.3 控 制器件 和仪表 的标记f) 改为:操作者操作的控制器和指示器 5 g) 参数的数 值指示增加的新条款: 采用GB3100规定的平面角、时间、能量及血压等国际单位制。 6 6.8.2使 用说明 书a) 一般内容增加:---说明设备的功能和用途 ---提供存在于设备和其他装置间潜在的电磁干扰资料及避免这些干扰的建议

7 j)环境保护增加的新条款:使用说明书必须: --指明废物、残渣的处理及设备和附件在其使用寿 命末期的任何风险 --把这些风险降到最低的建议 8 6.8.2使 用说明 书f)一次性电池 的取出 在警告说明中增加: “除非不存在产生安全方面危险的风险” 9 6.8.3技 术说明 书a)概述第1段内容替换成: 技术说明书必须提供下列安全运行不可少的数据: --6.1条提到的数据 --设备的所有特性参数,包括范围、精度和显示值或能看 到的指示精度 10 6.8.3技 术说明 书d) 运输和贮 存的环境条 件 删除:“如果设备不能满足10.1条规定的条件,” 11 14.5内 部电源 设备a) 改为:不采用 12 b) 改为:当其与网电源相连时必须符合I类或II类设备的要 求;当其未与网电源相连时必须符合内部电源要求。 序 号 章、节条款号新旧标准条款差异

新旧标准对照表

新旧标准对照表

————————————————————————————————作者:————————————————————————————————日期: ?

YD/T 1173新旧标准对照表 条款2001版2010版 电缆基本型号(表1) 型式代号名称适用范围型式代号名称适用范围 ZA-RV ZA-RVV ZA-RVV22 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 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 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 架空、管 道、室内、 电缆沟、地 下走进直 埋 ZA-RV 6022 7IEC02(RV) ZA-RVV 60227IEC10 (BVV) ZA-RVV22 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 一般用途单芯软导体无护套阻燃电缆 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 轻型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缆 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 架空、管道、 室内、电缆沟、 设备安装、铠 装电缆可地下 走进直埋 WDNA-RY WDNA-RYY WDNA-RYY23 铜芯耐火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软电缆 铜芯耐火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软电缆 铜芯耐火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钢带铠装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软电缆 WDNA-RY WDNA-RYY WDNA-RYY23 铜芯耐火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软电缆 铜芯耐火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软电缆 铜芯耐火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钢带铠装无卤低烟聚烯烃护 套软电缆 电缆结构(表2) 主线芯第四、五芯主线芯第四、五芯主线芯第四、五芯主线芯第四、五芯主线芯第四、五芯主线芯第四、五芯主线芯第四、五芯主线芯第四、五芯 10 16 25 6 10 16 35 50 70 16 25 35 95 120 150 50 70 70 185 240 95 120 2.5 4 6 10 1.5 2.5 4 6 16 25 35 50 10 16 16 25 70 95 120 150 35 50 70 70 185 240 300 95 120 150 规格(表3) 型式代号额定电压V芯数标称截面mm2型式代号额定电压V 芯数标称截面mm2ZA-RV、WDNA-RY 450/750 1 1.5~500 ZA-RV、WDNA-RY 450/750 1 1.5~500 60227IEC02(RV)1.5~240 ZA-RVV、WDNA-R YY 600/1000 1.5~500ZA-RVV、WDNA-RYY 600/1000 1 4~500 2、3、3+1、4、4+1、 3+2 1.5~500 ZA-RVV、ZA-RVV22 WDNA-RYY、WDNA-R YY23 600/1000 2、3、3+1、4、4+1、 3+2 10~240 WDNA-RYY、WD NA-RYY23 10~300 60227IEC10(BVV)300/500 2、3、4、5 1.5~35 使用特性4.5.1电缆额定工作电压:450/750V、600/1000V。 4.5.3电缆敷设时环境温度应不低于0℃。 4.5.1电缆额定工作电压:300/500V、450/750V、600/1000V。 4.5.3电缆敷设时环境温度应不低于-20℃。 导体5.1.2导体中单线的最大直径应符合表4的规定。 5.1.3导体20℃时的直流电阻应不大于表4中规定的最大值。 5.1.2导体中单线的最大直径应符合表4的规定,60227IEC(RV)和60227IEC10(BVV)电缆应 符合GB/T 5023中的规定。 5.1.3导体20℃时的直流电阻应不大于表4中规定的最大值,60227IEC(RV)和60227IEC10(BV V)电缆应符合GB/T5023中的规定。 隔离层阻燃型电缆的导体表面应有非吸湿性材料的隔离层。阻燃型电缆的导体表面允许有非吸湿性材料的隔离层,60227IEC(RV)和60227IEC10(BVV)电缆不需要隔离层。 绝缘层 表5中序号5低温冲击试验:处理温度,阻燃聚氯乙烯:-15±2℃。 表5中序号6热稳定性试验时间: 180 min 表5中序号5低温冲击试验:处理温度,阻燃聚氯乙烯:-20±2℃。增加:低温拉伸试验:处理温度:-20±2℃,试验结果:≥20% 表5中序号6热稳定性试验时间:80 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