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杨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合集下载

2021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深晓寒①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

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穿过很多东西,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

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毫无缓冲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着腰劳作的农人。

②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我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私密。

③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不断入侵我内心的怀想,但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我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

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④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并不见得我那时如何喜欢草木。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村庄的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

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丫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

我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略大把的汗水。

⑤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没有任何征兆,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

2022届杨浦区高考语文一模

2022届杨浦区高考语文一模

杨浦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__________》)(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之道》)(3)《赤壁赋》中的客以比喻的手法感慨自身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中国是学习的高手。

某种程度上,_________。

技术水平并不决定经济的成功。

实际上,_________,而不是相反。

_________,事实恰恰相反,_________。

①没有一个初创者是为了拥有新技术而选择创业②技术创新是企业家驱动的经济发展的结果③创业的成功为开创新的技术应用场景提供了前提和可能④学习能力的快速积累确实揭示了中国经济成功的秘诀A.④①②③B.④②①③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2)下面是某校校报记者为校艺术节文艺汇演草拟的简讯。

下列修改建议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五月的鲜花开遍校园,甜美的笑容洋溢着青春的色彩。

今天下午,我校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在大会堂隆重举行。

合唱《中国梦》、小品《中国人》、相声《我的青春我做主》、舞蹈《青春街舞》等节目轮番上场。

教师自编自演的三句半《同学,我要对你说》,在轻松诙谐的语言中流露出老师对我们的殷殷期望。

文艺汇演持续了两个小时,台下观众笑声不断,汇演反映出全校师生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营造出活泼、和谐的校园氛围。

A.需要添加一个标题。

B.需要添加具体时间。

C.需要概括汇演特征。

D.需要描写节目细节。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什么是批评张定浩①什么是批评?一种深入人心且广为流布的观点,认为批评就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据说来自鲁迅。

上海市各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上海市各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上海市各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上海市各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主题1.宝山区第三,写70分26.智者说,如果你想实现某种追求,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心中的追求而竭尽全力,孜孜以求,无暇顾及如何让自己配得上它。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崇明区三、写作(70分)26.生活中,许多人并非因为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他人或社会的影响而做出决定。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三、写作(70分)(70分)评分标准一级卷(63-70分)基准分67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级卷(52-62分)基准分57分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级卷(39-51分)基准分:45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级卷(21-38分)基准分:29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少于20分)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为五类:(1)脱离问题的含义。

(2)这没有道理。

(3)全文不足400字。

解释:(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3.虹口第三,写70分25.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在某些宗教的教义里,懒,甚至是一种罪恶。

但仍有不少一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最新】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两种美(有删节)朱光潜①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

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

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可以象征一切美。

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

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

②我说“骏马秋风冀北”时,你会想到“雄浑”,“劲健”,我说“杏花春雨江南”时,你会想到“秀丽”,“纤浓”;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

在同一种艺术之中也有刚柔之别。

如音乐,贝多芬的第三合奏曲和《热情曲》固然像狂风暴雨,极沉雄悲壮之致,而《月光曲》和第六合奏曲则温柔委婉,如悲如诉。

③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创作家往往因性格的偏向,而作品也因而刚或柔。

米开朗琪罗在性格上和艺术上都是刚性美的极端的代表。

你看他的《摩西》!火焰有比他的目光更烈的么?钢铁有比他的须髯更硬的么?你看他的《大卫》!他那副脑里怕藏着比亚力山大的更惊心动魄的雄图吧?他那只庞大的右臂迟一会儿怕要拔起喜马拉雅山去撞碎哪一个星球吧?亚当是上帝首创的人,可是要结识世界第一个理想的伟男子,你须得到罗马西斯丁教寺的顶壁上去物色,这一幅大气磅礴的创世纪记,没有一个面孔不露着超人的意志,没有一条筋肉不鼓出海格立斯的气力。

④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

《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艺术家们已摸索了不知几许年代,到达·芬奇才算寻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成功!米开朗琪罗画“夏娃”‘和“圣母”,像他画“亚当”一样,都是用他雕“大卫”和“摩西”的那一副手腕,始终脱不去那种峥嵘巍峨的气象。

2021年杨浦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年杨浦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年杨浦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登快阁》)(2)淮左名都,竹西佳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扬州慢》)(3)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他对“学”与“思”关系的思考。

2.按要求选择。

(5分)(1)杜老师善用古诗句评价学生的作文。

一位学生的习作堆砌材料、事例冗长,杜老师的评语选用哪一句最合适?()(2分)A.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

B.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C.玉经雕琢方成器,字要丰腴句要安。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宇宙间万事万物乃是一个无限联系的网络整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万有一体相通”现象②这就表明我们对当前的有限事物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③科学如果能把未显现的无限事物与已显现的有限事物综合为一个整体④任何一个当前显现出来的感性事物,都以其背后隐藏的其他事物为来源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④②③①D.④①③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工智能文学应有怎样的写作伦理?宋时磊①在人工智能时代,小说创作者、读者和批评者或将彻底改变。

能够建立崭新文学艺术形式的,不再仅仅是人类,而是能够从事文学创作的机器人,或者是人机合一的创作体。

2016年日本古屋大学研发的机器人所创作的小说《机器人写小说的那一天》参加“新星一奖”比赛,能够通过初审;2018年作家陈楸帆刊登在《小说界》的作品《出神状态》,有两段是人工智能模仿其写作风格的成果。

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最为复杂的小说创作领域。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1.现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跟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是()A.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D.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2.填入下面一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典诗文的审美通常停留于农耕时代的意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气、运、镜、味等均是中国人独特情绪的表现。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经验,以“诗评、文评”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只能做出相当有限的反应。

A. 精美的意象,隽永的意境仍能酣畅淋漓的表达B. 古典诗文的朦胧、雅致倒是十分贴切C. 精致的古典诗文,已显得力不从心D. 再精美的诗文都已经失去言说的能力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根据提示填空(1)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______,万方多难起登临。

(杜甫《______》)。

(3)人类的物质文明无论多么奢华兼顾,都逃不过时间的淘洗,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联“______,______”对此发出感慨。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念奴娇①黄庭坚(北宋)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③?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④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

②金荷:金质莲花杯③醽醁(línglù):酒名。

2021届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老丑爷铁凝①先前,老三股分家时,只有两处没分:一处亩大的苇坑,一处亩大的枣树行。

②老三股指的是我父辈的父辈。

老三股兄弟三人,老丑爷便是老大德惟的儿子。

③老三股像是作为问题,又像是作为团结和睦的象征,把苇坑和枣树行遗留了下来。

④三股们对于枣树行都是重视的,收获的仪式是隆重的,分配时也不马虎,总是先有用斗排出属于三家的大数,再用升分配零星。

那分配的执法者便是老丑爷。

⑤老丑爷行使职权时,其余两股的男人女人,都表现出了对他必要的尊敬。

他们和气地接受着老丑爷的斗、升,和气地将分配所得背回家中。

小三股们却总是从老丑爷的力量和才干中看出些破绽。

他们走近属于老丑爷的枣堆旁,互相捅捅说:“看,大荷包。

”⑥“大荷包”是枣树行中的上品,体态、分量如青核桃,核儿才如寸冬大。

打枣时大荷包落在大荷包树下,属于老丑爷的那堆,大都是从这里撮起来的。

⑦除却枣树行里的大荷包树,老丑爷家还有一棵大荷包树。

枣枝已扑散过房,秋天沉重的果实压弯树枝,扫着泥皮屋顶。

⑧尽管小三股们不断发现老丑爷在分配时的手脚,但老丑爷还是掌握着分配大权。

他们的忿忿然终敌不过老三股遗传给中三股那一切从团结愿望出发的气度。

他们便在老丑爷身上另打起主意,合伙去计算老丑爷家里那棵大荷包。

他们的动作再轻,老丑爷十有八九还是能被惊醒。

这时老丑爷便在屋内大喝一声:“谁!”那声音立刻隔窗纸传出窗外,再升至空中。

喊完,爷和奶奶就一一出现在树下。

老丑爷那两块多肉的颧骨涨得通红;老丑奶奶拿把蒲扇,一面拍打着身上什么地方,一面不停叫骂。

但那骂声里并无脏话,只是些:⑨“你家里没有啊,专来糟践俺家的。

”⑩“看我不上去!上辈子还在一个锅里抡马勺哩!”⑪……⑫她一边说,一边推搡老丑爷:“你上去,看看那是谁。

上呀!”⑬老丑爷不上,也不再喊“谁”,两块颧骨涨得更红。

上海市2021年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2021年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1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乡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暮霭沉沉楚天阔 (2).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五月渔郎相忆否(4). 小楫轻舟 (5). 梦入芙蓉浦【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霭”“受”“否”“浦”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本题还涉及诗词标题等,需要注意。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名句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王新婚周年庆典,有朋友夸赞新娘貌美,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B.小李学习取得一定成绩,有骄微自满情绪,妈妈鞭策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小梅十岁生日,叔叔希望她长大不要忘父母的恩情,说:“一朝花臂秀,十年父母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浦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答案做在答题卡上)(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20年12月2.按要求选择。

(5分)(1)杜老师善用古诗句评价学生的作文。

一位学生的习作堆砌材料、事例冗长,杜老师的评语选用哪一句最合适?()(2分)A.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

B.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C. 玉经雕琢方成器,字要丰腴句要安。

D.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宇宙间万事万物乃是一个无限联系的网络整体,,。

因此,,。

①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万有一体相通”现象②这就表明我们对当前的有限事物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③科学如果能把未显现的无限事物与已显现的有限事物综合为一个整体④任何一个当前显现出来的感性事物,都以其背后隐藏的其他事物为来源A. ①②③④B. ③①④②C. ④②③①D. ④①③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工智能文学应有怎样的写作伦理?宋时磊①在人工智能时代,小说创作者、读者和批评者或将彻底改变。

能够建立崭新文学艺术形式的,不再仅仅是人类,而是能够从事文学创作的机器人,或者是人机合一的创作体。

2016年日本古屋大学研发的机器人所创作的小说《机器人写小说的那一天》参加“新星一奖”比赛,能够通过初审;2018年作家陈楸帆刊登在《小说界》的作品《出神状态》,有两段是人工智能模仿其写作风格的成果。

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最为复杂的小说创作领域。

在文学发展史上,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的下一阶段,或将会是人机主义、人工智能本位主义的新时代。

②我们想问的是人机主义、人工智能本位主义时代降临之时,人类文学是否存在?从人工智能最先引起震荡的围棋界观之,谷歌公布“阿尔法狗”源代码后,出现了强悍的围棋人工智能,人类顶尖的围棋高手在人工智能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但人工智能并没有把人类驱逐出围棋界,而是引发了一场围棋革命,棋手依靠人工智能给出的胜率推算棋路,颠覆自身的思维定式,人类的棋艺有了实质性提升。

以此类推,人工智能文学的最终成熟,将会引起人类文学的一场颠覆式变革。

③也许有人会反驳,围棋人工智能尚是弱人工智能,同样,当前的人工智能文学作品,无论是偶然灵光乍现的金句,还是拙劣粗糙甚至是粗鄙的句意组合,都是基于人类已有的文学成果与范式,采用特定程序和算法不断学习和优化的结果。

还有一些作品实际上是借助提取和优化语料库的辅助写作工具完成,甚至不过是一些基于语义分析的统计曲线和可视化呈现而已。

④是的,我们必须承认现有人工智能文学的有限、幼稚乃至荒唐可笑。

庄子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两百年前的人们仍在研究应有怎样的翅膀,才能飞上天空;两百年后,如果有人再绑上一对翅膀,那不再是试验,而是以身犯险。

在未来,也许就是一两百年的时光,强人工智能或许已成为现实,它具有主体性,是人类的复刻版,甚至可以把人类的能力和智力集成在一起,具有超出一般人的非凡洞见力。

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从事小说创作不再有争议,就像我们今日对飞机习以为常一样。

更进一步言之,那时人工智能创作的不再是小说、诗歌、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而是一种全新的、与新的文明阶段相适应的文学形式和内容。

⑤我始终相信,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不会带来文学的式微与消逝。

文学是以0/1为基础逻辑的硅基文明中最为温暖的风景,它可以有效弥合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的差异,呈现出生命存在的鲜活力量。

文学作为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应坚持一定的伦理准则。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伦理,不是指那些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构成要素和组成基因,如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而是文学作品对人与人、人与机、机与机等之间道德关系的调适和相应的准则。

在前人工智能时代,屈原、曹雪芹、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等伟大的作家丰富了我们的日常语言,用文学语言创造和贡献了一批意象和典型形象,开掘了人类精神的深度和意蕴,人工智能文学首先要坚持的伦理。

第二,人工智能文学应秉持的伦理。

应摒弃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无痕迹模仿或超级融梗等,以规避抄袭的法律风险;在人机交互创作过程中,人类不应压榨和侵夺机器成果,将其作为写作的奴仆,机器也不应对人类的原创性进行压制和刻意贬低,相反应以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人类的无限潜能为己任。

第三,人工智能文学要陶冶人类的情操,升华向美的心灵,抚慰人类的内心,起到教诲的功能,不能让人类在舒适区低吟浅唱,更不能用“数据茧房”迎合人类生物本能和低下趣味。

最后,人工智能文学应促进族群以及人类之间的文化认同,而不是通过壁垒强化偏见,用群体压制个体,用强势群体压制弱势群体。

这些文学伦理适用于当前的人类文学创作,同样也适用于从事人工智能写作的机器人,乃至与当前人类面貌全然不同的“新人类”。

(有删改)3. 第④段画线句的语境义是。

(2分)4. 你认为第②段的论证是否有说服力?请阐述理由。

(4分)5. 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2分)A.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将不能独立地进行小说创作与批评。

B. 弱人工智能时期,人工智能文学没有突破人类的思维范式。

C. 强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将失去非凡的文学洞见力与表现力。

D. 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能消除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差异。

6. 填入第⑤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A. 文学创新避免抄袭B. 深度开掘无痕融合C. 语言创造双向原创D. 共同创造激发想象7.本文以“人工智能文学应有怎样的写作伦理”为标题是否合理?请结合行文思路进行分析。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大湖蒋冬梅○1鱼把头站在冰面上,一千年前也这样站,一百年前也这样站。

他是查干湖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

○2有人看见夏季湖面曾搅起的巨浪,传说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和鱼叉对峙过。

○3人人都在期盼着大鱼,可今年冬捕①的重头戏,师傅决意不来了。

○4刚入冬,师傅就带着另一队人马,跑内蒙了。

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鱼把头说:“查干,就交给你啦!”这让把头想起,大鸟把小鸟喂养大,就离开了那片树林。

○5寒冷把天地和大湖冻在了一起,策马狂奔的队伍像刀剑割开北风,车马从切口里闯了进去,马的影子跑在冰里。

马匹背对着光亮,把头也背对着光亮,哈气升腾起来,像窜出的火苗。

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人马齐备、大战在即。

马嘶,狗吠,号角声里,把头像一个将,统领着一切。

○6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

“鱼知水性,人知鱼性! 你喘气儿鱼也喘气儿!”鱼把头想起了很多年前,师傅趴在冰面上,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

寒冷冻不僵男人的血性,师傅的脸冻得皴裂流血了,他让把头朝他脸上喷一口烧酒,再使劲朝大湖喊一嗓子,就又朝冰面趴下了。

○7今年的冰层从未有过的奇异,鱼呼吸的气泡都被冰层深深地锁住了,透过冰面看到的尽是形状怪异的花纹。

这些异象让人们对大鱼的出现,更加想入非非。

○8供桌,敖包,鼓声,铃音,口口相传的经文在叩问,一千年前这样叩问,一百年前也这样叩问。

○9风吹得非常烈,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10师父带着把头上冰很多年了,每当冬捕遇到情况时,有师傅在,把头的心就落了底。

“公家把这个事儿交给咱,咱就得担得起!”年年冬捕,师傅都说这句话。

○11冬捕前的那些天,师傅天天带着把头到冰面上探冰。

查干湖渔场多少口子人呢,一半的日子要指靠着冬捕。

一场冬捕在哪儿凿开冰洞,就像打井找水眼一样重要。

他记得冬捕前的很多天,嗜酒的师傅从来滴酒不沾,直等到选定冰眼,凿出湖水的那一刻,师傅才拿出酒壶,狠狠地灌起来,他抓着酒壶的手,都在剧烈地抖动。

○12这一刻,把头的手也在抖动着。

○13冰面上是有山丘和低谷的。

把头辨识着那些矮小的山丘,一脉水波拱起一座山丘,山丘下将喷发鱼的讯息。

从前他拿不准水眼的位置时,师傅总是说:“你一定得信自己,一半经验,一半信,才能找到鱼!”把头终于选定了一处冰层,坚定地砸下鱼铲,在冰花的绽放里,叩问大湖的安静,钻木取火般凿开一眼泉,黑色的湖水涌出,像新鲜的血。

○14凿出的冰洞一字排开,四匹马拉着铰盘,拖动大网向湖中布阵。

水冻成透明的玉,数尺之下能看见网在游,把头跟着网,像追着一只鸟。

大鸟张开翅膀,自由舒放,仿佛要揽过整个大湖。

网入大湖纵横成田,鱼像秧苗布立其间,每个网眼只有四寸大,拦住大湖也放过大湖。

○15人,马匹,狗在冰上踢踏,纷乱着破晓的早晨。

几十号人在冰封的大湖上耕耘,索取在夏秋肥美起来的大鱼。

太阳照在人头顶的时候,该起网了,鱼儿带着热气,被网裹挟着出水。

把头抱着第一条出水的鱼,在镜头面前笑着。

人们欢呼雀跃,将把头抬起,抛向空中。

但把头知道,更多的人在翘首等待传说中的大鱼。

○16把头拎着一瓶烧锅酒钻进帐篷,像师傅那样,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狠狠地灌了下去。

刚才在镜头前的笑容,渐渐褪去,他没有把握捕到那条大鱼。

○17外面的锣鼓声,人声,歌舞声,一浪盖过一浪。

把头知道,那些热闹不是自己的。

他寂寞地坐在师傅坐过的位置,咧开嘴,用牙齿又咬开一瓶酒的盖子。

○18他想起有一次,同样没有像人们盼望的那样,捕到更多的大鱼。

那时把头还年轻,有些垂头丧气的,师傅递过来的酒他也没心思喝。

○19师傅独自喝了几口,突然给他讲起了从前的事:“十六岁那年,听人说黑龙江有大鱼,我们就从白洋淀往那奔。

没想到半道上,火车让洪水拦下了,我们就在查干湖下了车。

谁曾想,一下车就在这停了一辈子! 人都说一场洪水把我拦下了,其实是大湖把我拦下了。

”○20把头叹了口气:“人人都稀罕大鱼,你捕了一辈子鱼,可谁知道大鱼在哪呢!”○21“你记着,人,活不过湖! 大鱼,一直都在湖里!”○22那一刻,两人站立在查干湖的湖心,像大鱼游曳在无边的湖水。

注: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或称渔猎),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习俗),极富民族特色,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小说第⑤段的场面描写。

(4分)9. 结合文本,分析“鱼把头”这一群像的特征。

(3分)10. 小说的结尾没有交代是否能捕到大鱼,这样结尾有什么妙处?(4分)11. 结合全文,分析第①段、第⑧段画线部分的作用。

(4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清)张惠言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朅来①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注:①朅来:去来。

12. 本作品的词牌名是()。

(1分)A. 《八声甘州》B.《水调歌头》C.《江城子》D.《水龙吟》13. 对于上阕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