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 说课讲稿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逝世前发表的演说,全文洋溢着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感召力,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同时,他们还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论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论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据,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划分课文结构。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据,概括课文的主要论点。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梳理课文思路,阐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5.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要观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短文。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著名的战士闻一多。
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家的危难和民族的命运,勇敢地站在讲台上,用他的智慧和激情唤起民众觉醒,为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风貌。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闻一多坚定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的精神,体会演讲稿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对演讲稿这一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训练。
同时,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运动的知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前进行必要的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闻一多和本文的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演讲稿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的爱国情怀和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闻一多和本文的背景知识,课文内容的理解,演讲稿的特点。
2.难点:对闻一多爱国情怀和精神的深入理解,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表演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闻一多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3.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展示:选取学生代表进行课文朗读和演讲,展示学习成果。
5.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精编】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家鲁迅先生在1930年的一次演讲,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课文内容主要围绕着当时的社会现状,批判了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三种势力,并呼吁人们起来改革,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课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词语,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对我国文学的贡献。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内容分析: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鲁迅先生的观点。
《最后次讲演》说课稿

《最后次讲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次讲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
这篇演讲词语言犀利,情感强烈,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它不仅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愤怒。
这篇文章被选入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单元以演讲词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不同类型的演讲词,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最后一次讲演》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为学生学习后续的演讲词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议论文和散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演讲词这种特殊的文体,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如何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如何把握演讲者的观点和意图,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社会现实和历史问题可能有一定的兴趣和关注,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因此,通过学习这篇演讲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理解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分析等方法,体会演讲词的语言魅力和情感力量。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次讲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活动·探究”,旨在通过学习演讲词,让学生掌握演讲的技巧,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的即兴演讲。
在演讲中,闻一多先生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表达了对李公朴先生的深切悼念和对民主和平的坚定追求。
这篇演讲言辞激烈,情感充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是一篇优秀的演讲词范例。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演讲词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演讲词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和演讲技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分析文本等方式,深入理解演讲词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分析文本,理解演讲词的结构和内容。
(3)学习演讲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 教学难点(1)掌握演讲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理解演讲词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锦集三篇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锦集三篇第1篇: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三)教学目标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四、重难点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1二、说教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1)本文是一场讲演.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三、学法本文语言感情充沛,表现在运用了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和反义词等,这些句式,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句式变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自己动口动手,置身其境,在实践中理解提高.以教师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会运用朗读,发问,讨论,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四、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3分钟)1、学生致欢迎辞导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2、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课题及学习目标(投影)(教学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二、新课学习1、这次讲演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请大家阅读预习提示,然后作简单回答.(以速读方式,让学生简明、扼要介绍作者与背景,听说训练兼顾阅读能力培养)2、谁能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讲演的场合对象(板书场合与对象)明确本文讲演的特定场合与对象3、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1)闻一多讲了哪些内容(2)表现了他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板书)(此问完成目标1)4、学生揣摩闻一多爱憎之情,模仿讲演语气,每人朗读一段文章,然后谈感受:你认为哪句话最有力量说课稿网站特邀请一线专家、名师、学者为广大新教师整理编辑了部分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让学生感知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在口语中的表达作用.讨论自由发言,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热情.5、教师小结,明确哪些句子有力量,为什么有量.(投影出示语言特点与表达上的作用)学生进行句式变换,比较.先让学生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朗读到讨论,由比较到归纳,也是对学法的指导.(完成目标2)6、教师小结过渡到口语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吓得敌人胆战心惊,听得人民群众精神振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闻一多先生讲演时注意了场合与对象,根据场合与对象来确定讲演的内容,增强了讲演的战斗力.(投影出示板书二) 三、分析语言实际运用中“得体”的要求教师举语言运用不注意场合与对象的例子,学生分析不当的原因,再让学生补充例子.这样设计是由现象到原因,再到现象,不是简单机械的循环,而是举一反三,是由理解到运用.(完成目标3)四、实践与拓展我们今天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学习所想到的》为题准备讨论准备三分钟,作一次讲演.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一是文道统一,二是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五、教师小结.结束全课讲演能力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我们今天只是一个开头,大家要勤学苦练,十年后,希望你们当中能有演讲家出现!第2篇: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教学目标】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最后一次演讲试讲稿【六篇】

最后一次演讲试讲稿【六篇】试讲,又称“模拟上课”、“无学生的上课”。
试讲是讲课老师模拟上课的情景,把课堂教学中的过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次演讲试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最后一次演讲试讲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 教学设想1、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理应进行的一项专门的基本训练。
本课在练习当中设了一道作旁注的题,是一种引导,以后每学一课都最好照此办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呢,先请同学们拿出一支笔,一张纸。
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个知识竞猜题。
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①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
16岁时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②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③ 他是广东新会人。
④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
那说起梁启超,想来同学们对他并不感到陌生。
初中时候历史书上见过他的名字,我们学《再别康桥》的时候也知道,徐志摩的“情敌”梁思成是他的儿子。
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梁启超有哪些事迹啊?(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演讲与辩论”,通过学习演讲稿,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本课时的《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这篇演讲词直面社会现实,揭露了国民反动派的罪行,坚定地表明了作者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的立场。
教材编写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演讲的特点,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巧,并从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演讲稿,对演讲稿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演讲稿、理解演讲者的观点以及运用演讲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演讲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先生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献身精神,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演讲语言,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演讲稿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4.品读赏析:挑选重点句子、段落进行品读赏析,体会演讲语言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说课环节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法与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演讲词,理解其观点,感受其风格,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都有涉及学习演讲的相关内容。
现在这个单元是将演讲本身作为学习对象,以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观看演讲视频,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朗读课文,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相对比七年级来说,已经有一年知识的积累,思维活跃且思考问题会更有深度,心智更加成熟,情感更加丰富,因此,文章中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会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文章的
背景知识,观看视频,学生自行朗读,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好的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2、学法
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预习学习法,探究合作学习法,朗读法来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自主预习,感受新知
(1)走进作者,了解演讲背景。
(2)听课文范读,标注段落,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设计意图:预习是深入学习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生字词。
作者和背景的介绍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创设情景
(1)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的影视片段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看视频,更直观的了解演讲的情景,感受演讲者的情绪,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3.自主探究,感知文本
(1)思考问题,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思考问题,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思考:“我们有力量”。
我们的力量在哪里?
(3)思考问题,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4)思考问题,这篇讲演稿表现了闻一多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观看视频,学生再次在文章中根据问题找到答案,在语文课堂中,体会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强烈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4、布置作业
利用课下时间写一个小练笔——“我心目中的闻一多先生”(200字)
5、板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归纳总结:闻一多先生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
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五、说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语言明白如话,学生在文字方面没有明显的,难以理解的地方。
主要在于通过朗读来体验讲演者的感情。
让学生在朗读演讲中,再现当时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创造一种近似于现场
的氛围, 能使学生通过这种参与,从中感悟讲演者的情感, 学习讲演者坚持
真理的大无畏精神。
我认为这是本堂课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