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教师可提供补充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情况?”(如参加演讲比赛、班级讨论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讲演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讲演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领悟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讲演中运用修辞手法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组织讲演内容和表达个人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通过有序的组织和有力的论证,向听众传达观点和情感。它是沟通、表达和影响他人观点的重要手段。
最后一次讲演-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的定义。
2.了解讲演的类型和特点。
3.掌握讲演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
4.学会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
5.培养学生行文逻辑、情感表达、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讲演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如讲演的构思、内容、语言表达等;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深度和情感表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先发问:“你们看过那些讲演吗?”引导学生介绍自己认为重要的讲演人,为什么认为他们的讲演受到广泛欣赏、影响深远。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类型的讲演,如情感讲演、信息阐述讲演、议论文讲演等。
二、概念提出引导学生理解讲演的概念:“讲演指的是通过言辞、声音和肢体语言等方式向观众传达一种思想和目的的活动形式。
”引导学生分析讲演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和要素,为什么是这样?三、技巧指导具体指导学生讲演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1.讲演的策划和构思:目的、主题、受众调查、语言和逻辑思考等。
2.讲演的内容和结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节奏鲜明、情感表达等。
3.讲演的语言和表达:准确、生动、有感染力和有情感。
4.讲演的调整和调整:通过增强语言表现力、加强形象化的言语表达来对讲演内容进行规划和修改。
四、实践演练讲解过程后,教师布置讲演任务,让学生自行策划、构思和实践。
任务要求:1.全班分为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根据分组或个人兴趣选择讲演主题,讲演类别可以自由选择。
2.在讲演前进行讲演小组的合作规划,共同决定如下:讲演主题的确定,讲演内容的筛选、编辑和编写讲稿,团队人员的分工合作,语言、声音、肢体语言的表达和讲演的形式创意等。
3.根据讲演形式和主题的要求,选择合适表现方式,如PPT、图表、音乐、视频、图片或其他可视化元素以及网上资料。
4.在讲演结束后,教师和同学互相给予评价和改进意见,并为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心得和方法。
五、疑点解答在任务实践过程中,及时查找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疑点,对于讲演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呈现出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共同欣赏和学习。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1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色彩鲜明的优秀散文,是散文中的佳品。
它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记叙,表达了奇伦皮特高中毕业生对世界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最后的确定性的深刻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教学本篇文章以及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
(2)理解散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熟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理解文章,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3)能够理解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由、寻求和平和幸福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方法,掌握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
(2)运用关键词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1)利用PPT进行教学,对散文的特点、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
(2)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如“自由”这个核心词汇。
2.互动式教学(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让学生读散文,并分析文章中的词汇,难点和复杂的句式。
(3)数学家板书,出示文本。
逐步指导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关闭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走廊上粘贴一些与自由有关的海报,如“自由平等”像南非,美国各州七头蛇标志,亚利桑那州孤儿院场景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等。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1学习目的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设想一、本文是一篇讲演词,可采取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讨论,课后练习,掌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文体特点。
二、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要让学生体会本文口语的特点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三、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四、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习时数b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重点解题;教师范读;课堂讨论。
学习内容与步骤一、1、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题注,回答。
2、本文的体裁以及特点?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教师范读。
提示:注意体味讲演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三、整体感知: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及结构。
o学习并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斗争精神。
o体会文章中强烈爱憎情感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演讲技巧。
o小组合作,探讨演讲词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o借助影视资料,还原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情感。
o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o领会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技巧及语言表达特点。
o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包括针对性、鲜明性、通俗性和鼓动性。
•难点:o理解演讲词中情感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o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具有感染力的演讲词。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o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资料。
o相关历史背景图片及文字资料。
o幻灯片演示文稿。
•预习任务:o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o查找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入语:o播放《七子之歌》片段,引出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
o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对,是闻一多先生。
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学者,还是一位勇敢的民主战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演讲——《最后一次讲演》。
2.背景介绍:o简述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o介绍李公朴先生及他被暗杀的事件。
o指出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演讲的历史背景。
二、检查预习(10分钟)1.字词注音:o展示加点字的注音,让学生上黑板完成。
o卑劣(bēiliè)、诬蔑(miè)、卑鄙(bǐ)、离间(jiàn)、蛮横(mánhèng)、赋予(yǔ)。
2.词语解释:o卑劣:卑鄙恶劣。
o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o挑拨离间: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三、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课文:o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演讲的激情和力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在讨论正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这表明他们已经能够将课文中的知识内化,并尝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仍是我需要在教学中继续探索的问题。
4.强化正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新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最后一次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以及正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正义和讲演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勇于为正义发声。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正义的呼声”。主要包括课文《最后一次讲演》的阅读与理解。
2.教学内容:
a.了解课文背景,把握讲演者的身份和情境。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讲演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了《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之后,我深感这一课的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这篇课文,我试图引导学生理解正义的呼声,感受讲演者的勇敢和坚定。在反思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篇一】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会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记住词语写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2.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3.本文的体裁以及特点?4.本文语言的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其表现如下:(1)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对应语句。
二、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7.文章第一段中“这成什么话?”第二段中“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篇二】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原文及其意义,学习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
2. 了解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及歌词中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
2. 歌曲《最后一次讲演》背景故事及歌词中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新学知:呈现一组图片,其中一张是《最后一次讲演》的封面照片,另外两张是生活场景的图片,通过图片呈现“珍
惜时间”的主题。
B. 感性理解:播放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MV,学生跟读歌词,听取赵雷的对白。
C. 探究问题:教师出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并解
释其意义,引出当前社会中时间都被物质所左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让学生参与交流,分享他们的时间
管理方法和看法。
D. 分析歌曲:分析歌曲的背景故事《最后一次讲演》和歌词,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
教师解释一些重难点的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含义。
E. 独立思考:学生就“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这一主题进行独立思考,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写一篇文章,分享他们的时间管理之法,表达对生命的珍惜及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悟。
F. 总结课堂:回顾全堂课,总结学会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展
示自己写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
主题:珍惜时间
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歌曲:《最后一次讲演》
背景:意外去世的讲师
主题:人生短暂,珍惜时间
五、教学资料
1.《最后一次讲演》MV
2. 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歌词
3.相关课件、图片展示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
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
“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
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
“……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
“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
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
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
“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蛇蝎心肠。
“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
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
请学生齐声朗读:“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三个部分贯串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
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
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情感
1.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
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备课笔记
【学法指导】
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
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带有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深层探究,感知语言特点
1.探讨本文的感情色彩。
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
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2.请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