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理解本文的主旨和情感。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为真理、为正义而敢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演讲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增强感染力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理解其献身精神的内涵。

(2)模仿本文的语言风格,进行简单的演讲创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呢?比如说在班会上发言,或者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非常著名的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来感受闻一多先生在特殊时刻的慷慨激昂和正义凛然。

(二)背景介绍在进入文本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演讲的背景。

那是 1946 年 7 月 11 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

7 月 15 日,闻一多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参加了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讲。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也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这篇演讲,真的成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讲演。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先生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学生朗读后,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这篇演讲主要是闻一多先生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表达了对李公朴先生的深切哀悼和对反动派的愤怒谴责,同时也呼唤广大人民群众起来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咱们再来细细品味一下文中的语言。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讲解,如“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通过“无耻”与“光荣”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和李公朴先生的英勇正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教师可设计模拟讲演、小组辩论等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教师可提供补充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情况?”(如参加演讲比赛、班级讨论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讲演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讲演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领悟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讲演中运用修辞手法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组织讲演内容和表达个人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通过有序的组织和有力的论证,向听众传达观点和情感。它是沟通、表达和影响他人观点的重要手段。

《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义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该做出何种选择呢?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

今天,我来学习闻一多先生即兴做的《最后一次讲演》,看看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面对敌人的枪口,做出了什么选择。

【学习目标】1、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2、体会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为了真理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huá],湖北浠水人。

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

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入中国诗坛。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

这本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现实极端的恨。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这是他的代表作,面对苦难的祖国,严峻的现实,他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炽烈,而虚幻的唯美主义的成分减少了。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背景链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

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

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文体知识】演讲词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用于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上,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论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及结构。

o学习并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斗争精神。

o体会文章中强烈爱憎情感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演讲技巧。

o小组合作,探讨演讲词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o借助影视资料,还原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情感。

o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o领会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技巧及语言表达特点。

o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包括针对性、鲜明性、通俗性和鼓动性。

•难点:o理解演讲词中情感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o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具有感染力的演讲词。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o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资料。

o相关历史背景图片及文字资料。

o幻灯片演示文稿。

•预习任务:o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o查找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入语:o播放《七子之歌》片段,引出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

o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对,是闻一多先生。

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学者,还是一位勇敢的民主战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演讲——《最后一次讲演》。

2.背景介绍:o简述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o介绍李公朴先生及他被暗杀的事件。

o指出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演讲的历史背景。

二、检查预习(10分钟)1.字词注音:o展示加点字的注音,让学生上黑板完成。

o卑劣(bēiliè)、诬蔑(miè)、卑鄙(bǐ)、离间(jiàn)、蛮横(mánhèng)、赋予(yǔ)。

2.词语解释:o卑劣:卑鄙恶劣。

o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o挑拨离间: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三、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课文:o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演讲的激情和力量。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篇一】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会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记住词语写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2.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3.本文的体裁以及特点?4.本文语言的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其表现如下:(1)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对应语句。

二、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7.文章第一段中“这成什么话?”第二段中“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篇二】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原文及其意义,学习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

2. 了解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及歌词中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
2. 歌曲《最后一次讲演》背景故事及歌词中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新学知:呈现一组图片,其中一张是《最后一次讲演》的封面照片,另外两张是生活场景的图片,通过图片呈现“珍
惜时间”的主题。

B. 感性理解:播放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MV,学生跟读歌词,听取赵雷的对白。

C. 探究问题:教师出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并解
释其意义,引出当前社会中时间都被物质所左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让学生参与交流,分享他们的时间
管理方法和看法。

D. 分析歌曲:分析歌曲的背景故事《最后一次讲演》和歌词,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

教师解释一些重难点的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含义。

E. 独立思考:学生就“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这一主题进行独立思考,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写一篇文章,分享他们的时间管理之法,表达对生命的珍惜及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悟。

F. 总结课堂:回顾全堂课,总结学会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展
示自己写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
主题:珍惜时间
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歌曲:《最后一次讲演》
背景:意外去世的讲师
主题:人生短暂,珍惜时间
五、教学资料
1.《最后一次讲演》MV
2. 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歌词
3.相关课件、图片展示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3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文本研读】这是一篇即兴演说词,充满了爱国热忱,战斗的激情。

闻一多先生用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揭露了反动派的无耻恶行,歌颂了李公朴,歌颂了人民的力量。

部编本八下语文第四单元是关于演讲的活动探究单元。

分为三个任务单。

本节课是专门针对任务一来设计的。

单元导读部分特别强调“学习演讲词”。

演讲与议论文不一样,目的是使听众了解自己的观点,很少进行复杂的论证,思路容易辨识,严密性要求不像一般议论文那么高,重视现场感,交际属性较突出。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文本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教学重点)2.通过比较诵读掌握即兴演讲的特点(教学重点)3.通过揣摩演讲者的语言,能说出言语形式及技巧(教学难点)4.感受并体验演讲者浓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学习目标】语言目标:通过品析语言,掌握演讲词的特点。

思维目标:明确作者的演讲思路,画出演讲者演讲的思维导图,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价值目标:在了解作者和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学前准备(屏显):演讲:讲,是说话。

演,是需要有肢体语言和表情来配合的。

演讲,就是在公开场合下向听众讲解知识或者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思想观点的口头表达形式。

演讲词特点:1.针对性,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要明确听众,文稿要针对自己的听众。

2.鲜明性,演讲稿是发表作者观点的讲话文稿,因此作者的观点一定要鲜明,要让听众清楚的理解到作者的观点。

3.条理性,表达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明白,有逻辑。

4.情感性,演讲目的是为了鼓动群众,让听众认同演讲者的观点。

一、背景导入【播放视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追悼会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痛斥反动派!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附板书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附板书及反思)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重难点)2.体会语言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自主预习1.作家作品。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黄冈浠水县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读准字音。

卑劣(liè) 诬蔑(miè) 卑鄙(bǐ)离间(jiàn) 蛮横(hèng) 赋予(fù)3.理解词义。

卑劣:卑鄙恶劣。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制造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卑劣( )诬蔑( )卑鄙( )离间( )蛮横( )赋予( )
2、解释下列词语:
(1)卑劣:
(2)挑拨离间:
(3)诬蔑:
(4)蛮横:
3、文学常识。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湖北省浠水县人。
参考答案:1.liè miè bǐ jiàn mán fù2.(1)卑鄙恶劣。(2)搬弄是非,破坏团结。(4)(态度)粗暴而不讲理。3.民主战士。
(4)在讲演中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
示例:(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讨论提示:1)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2)文章中我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
问题设计:
(1)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
(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汉句、设问句和反问句,谈谈与陈述句的表达有何不同的效果?
(3)本文语言的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的?
1.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小组讨论,回答,全班交流,明确作者感情。
2.再次有感情诵读课文。
3.分组讨论,提名回答问题,进一步理解作者感情。
教师注意问题的出示的时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赏读课文,品析语言
通过两次朗读课文,大家对这篇演讲词一定深有体会,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课题
《最后一次讲演》
课时
1
时间
2018.7.13
课标要求及学情
根据“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的课标要求和本单元要求,所以设置了相关的教学情景训练和语言的品味,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同时学以致用,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明得体的演讲活动。当然,让学生适当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பைடு நூலகம்将更能帮助学生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从而受到感染。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少学生不善表达自己的思想,要通过文本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情达意。
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对我们学习本课来说,须注意以下两点:
1.学生做学案练习,完成后根据课件展示纠错。
2.读出本节课学习目标,了解学习任务。
活动一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背景介绍。1946年7月11日晚,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的经过。之前,已有人多次警告闻一多,反动派要暗杀的第二个人就是他,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准时参加了大会。那天的大会,只有一个教授参加,这就是闻一多,可见当时形势的严峻。李夫人发言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闻一多气得脸都白了。本来,为了防止出事,事前说好不请他演讲,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说,即“最后一次讲演”。 当天下午5时,闻一多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被害事件记者招待会”回家的路上即遭暗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讲演词,是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一课。本文为演讲的范文,学习此文后,要求学生能演讲,会演讲。同时这也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演讲词的特点并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目标
1.能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研讨活动
导入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就是七年级时我们学过的闻一多先生!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闻一多先生,聆听他的“最后一次讲演”,再次感受他带给我们的震撼!
回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补充内容。了解学习目标。。
2.品味作者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感染力的语言。能进行即兴简短的讲演。
3.学习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品味作者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感染力的语言。能进行即兴简短的讲演。
难点:品味作者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感染力的语言。
1.学生了解识记文章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3.完成以上两个环节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
要有具体的活动要求。



再读课文,理解感情
问题设计:1.这篇演讲稿分别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爱国民主运动和对国民党特务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①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②注意语言环境,即听众,来确定演讲内容。
3.演讲词的主要内容: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2.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决心: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