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及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2税法的结构

2税法的结构


(二)结构完善与政策多元化
时期 自由资本 主义阶段 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
结构 以各种间接税 为主体的税收 法律体系 间接税和直接 税并存或以直 接税为主的当 代税收制度
政策 各国把税法的作 用限制在筹集财 政收入方面 税收的再分配功 能被各国所重视



二、我国税收立法的发展历程 我国税收立法经历了一个从建立到完善, 从完善到破坏,从破坏再到重建,从重建到更 加完善的发展历程。 主要包括以下发展阶段:1950年税法制度 的建立,1953年修正税法,1958年工商税法制 度的改革和农业税法制度的统一,1973年工商 税法制度的改革,1978年至1982年税法制度的 恢复与建立,1983年至1992年“利改税”与工 商税法的全面改革,现行税法的形成与改革。



(1)依据税收法律行为是否符合税收法律规范的规 定,能否发生行为主体预想的效果,可以分为合 法的税收法律行为与违法的税收法律行为。 (2)依据税收法律行为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 的税收法律行为、税收立法机关的税收法律行为 (税收立法行为)、税收征管机关的税收法律行 为(税收征管行为)、税收司法机关的税收法律 行为(税收司法行为)、纳税人的税收法律行为 (纳税人行为),以及其他主体的税收法律行为。 (3)依据税收法律行为所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还是 不特定的,可以把税收法律行为分为抽象税收法 律行为和具体税收法律行为。
返回

第三节 各国税收立法

一、主要国家税法的发展历程 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税法的特点是:① 主要由政府直接制定或者由国王制定,所谓税 法就是国王或君主的旨意,这种情况下的征税 多是君主对国民财产的肆意干涉;②就税种结 构来说,主要是以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为基础 的直接税;③纳税人以义务人的身份出现,纳 税人在法律上没有获得相应的主体地位,纳税 人权利没有保障。

税收法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税收法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税收法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税收法的概念是指调整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程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向社会组织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

税收法是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税收法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征税主体:主要是指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他们是国家权力的代表,负
责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2.纳税主体:主要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纳税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法
人和其他组织等。

3.征税对象:指纳税主体应当缴纳的税种和税额,是纳税主体与征税主体之间
的纽带和联系点。

4.税率: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反映了
征税的程度。

5.纳税环节:指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

6.纳税期限:指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

7.纳税地点:指缴纳税款的地方,一般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发
生地。

8.税收优惠:指税法对某些特定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纳税
义务的规定。

9.税收法律责任:指纳税主体违反税法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应当承担的法律后
果。

税收法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主要围绕着税收的征收和缴纳过程展开,其目的是
规范国家税收征收行为,保障纳税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财政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税法简答题

税法简答题

税法简答题一、简述税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税法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总称,一般包括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法律责任等项目。

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二、增值税的纳税人有哪些?答: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三、什么是消费税?简述消费税的特征有哪些?答:消费税是指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的环节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特征:1、税收范围和税率选择具有灵活性;2、征收简便(简便性);3、税源广泛,可以取得充足的财政收入;4、税收负担具有转嫁性。

四、在我国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有哪些?答:1、属禁于征(如:烟酒、鞭炮);2、向富人征税(如:珠宝首饰、化妆品、高尔夫球具、高档手表);3、耗能源、非环保产品(如石油类产品);4、体现一定财政意义(橡胶轮胎)。

五、在我国营业税的纳税人有哪些?答:1、提供应税劳务(不包括加工和修理修配业务);2、转让无形资产;3、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六、简述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居民企业所得税的概念?答:1、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2、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七、简述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居民纳税人?答: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八、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方式有哪几种?答:包括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

九、简述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情形有哪几种?答:1、年所得12万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税法的构成要素及分类

税法的构成要素及分类

7.燃料油
0.10元/升
七、汽车轮胎
3%
八、摩托车 1.气缸容量(排气量,下同)在250毫升(含250毫升)以下的
2.气缸容量在250毫升以上的
10%
九、小汽车 1.乘用车
(1)气缸容量(排气量,下同)在1.0升(含1.0升)以下1%
(2)气缸容量在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升以上至1.5升(含1.5升)的3%
(3)气缸容量在1.5升以上至2.0升(含2.0升)的5%
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15% 三.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35% 公式中的5%,15%,35%为速算扣除系数。
例:假设一个企业转让房产收入100万,扣除项目金额60万
○ 直接计算法 增值额:100-60=40万
增值率:40÷60=67%
• 按次
某企业在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112月每月按去年应纳税所得额(160万)的1 /12预缴企业所得税,年终结算应补缴多少税 款?
160×25%=40万
×1/12×12=40万
200 ×25%=50万
应补10万
机构所在 地
营业行为 所在地
集中纳税
财产所在 地
口岸纳税
减税
电信物品销售及其他电信业务。
• 五、文化体育业 3% 包括文化业、体育业

化业 包括表演、播映、其他文化业。经营游览场所的业
务,比照文化业征税。 体育业 包括举办体育比赛,
为体育比赛或活动提供场所。
• 六、娱乐业10%经营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
• 七、服务业 5% 代理业包括代购代销货物、代办进出口、介绍服务、

税法及其构成要素

税法及其构成要素

主要税种
• 一、增值税 • 概念:是一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 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 范围: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 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 • 分类: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允许当 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全部扣除) • 征收范围: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提供的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提供的应税服务。
扣缴义务人的计算应扣缴税额
• 应扣缴税额=接受方支付的价款除以(1+税 率运输业:陆运、水路(单程远洋运输的程租、 一定期间期租业)航空业、管道、 • 邮政业:邮政储蓄业务按照金融、保险业税目征 收营业税 • 部分现代服务业: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 务、文化创意服务(设计服务、商标和著作权转 让、知识、广告、会议展览服务)物流辅助服务、 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和有形动 产经营性租赁)、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 务。
征收范围的特殊规定
• 视同销售:1交付代销 2销售代销 3两个以 上机构统一核算移送 4非增值税 应税项目 5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6投资 7分配给股东 或投资者 8 无偿赠送 • 视同提供应税服务 1无偿提供 公益活动 • 混合销售 • 兼营非应税劳务 • 混合经营
增值税的纳税人
• 按经营规模的大小可分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 纳税人 • 不属于一般纳税人: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其他 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 为的企业 • 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从事货物产生或提供应 税劳务的纳税人,以两者为主,年应税销售额在 50万元以下、对上述规定以外的 年销售额80、 对提供应税服务的年应税服务额500、年应税额 超过小规模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非企业、不经 常发生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税法及其构成要素
• • • • • 一、税法的分类 按功能作用: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 管辖权不同:国内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 包括: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 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地点、减免税 和法律责任。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 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 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 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税法及构成要素

税法及构成要素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税法的概念: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 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法的调整对象: 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

3.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 经济基础范畴;税法是一种法律制 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二)税法的分类【注意】税收规章不作为税收司法的直接依据 ,只有参考性的效力。

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税务部门规章, 不属于税收规范性文件。

【例 9-单选】 根据规定,有权制定税收法律的是 (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 .国务院C .财政部D .国家税务总局要点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税种 包括税收管理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法、税务机关组织 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 理法》 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度 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 ,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 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收制度 全国人大: 《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企 业所得税》 国务院:《营业税暂行条例》、《个人所得税法实施 条例》类型 税收实体法 税收程序法 国内税法 国际税法 外国税法税收法律 标准功能作用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答案】 A【例 10-判断】外国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

( )【答案】错【例 11-多选】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进行划分,税法包括( )A. 国内税法B. 国际税法C.税收法律D.税收规章【答案】 AB(三)税法的构成要素1.征税人: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

2.纳税义务人: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区分】纳税人 VS 负税人 VS 代扣代缴义务人(1)负税人是指税收的实际负担者。

(2) 纳税人≠负税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就是负税人,而流转税的纳税人和负税人不同)(3)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其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应纳税额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个人(例如个税)3.征税对象(征税客体、课税对象) ——对什么征税作用: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是最基本的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
第一章 税法概述
学习目的及要求: 学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税收法 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理解并掌握税 法按照不同标准的分类和税法的基 本构成要素。 熟悉税收的概念及特征。了解 我国税法的制定机关及我国现行的 税收法律制度。
1
第三节 税法的构成要素
一、构成要素(8个)
税法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 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 地点、减免税、法律责任等要素。
二、最基本要素(3个)
纳税人 对谁征税
2
征税对象 对什么征税
税率 征多少Leabharlann (一)纳税人: 1、纳税人有别于扣缴义务人 2、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二)征税对象: 1、征税对象是各个税种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 2、征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消费税、营业税)。
3
(三)税率:
1、税率是税法的核心要素,是衡 量国家税收负担是否适当的主要标志。 2、税率的形式:比例税率、累进 税率、定额税率和其他形式。
4
(四)纳税环节 一次课征(消费税) 多次课征(增值税) (五)纳税期限 (六)纳税地点 (七)减免税: 税基式:起征点、免征额 税率式 税额式 (八)法律责任
5
谢谢
6

税法基本要素的含义

税法基本要素的含义

税法基本要素的含义
税法基本要素是指构成税法体系的核心概念和要求,包括税法的对象、税法的主体、税法的基础和税法的方式。

1. 税法的对象:指纳税人、纳税义务人以及与税收有关的财产、交易、行为等。

税法的对象是税法调控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组织等。

2. 税法的主体:指制定、实施、管理和执行税法的政府机关、税务机关以及其他有关部门。

税法的主体是税法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

3. 税法的基础:指税法所依据的理论、原则、规则和法律依据。

税法的基础包括宪法规定的税收权、法律法规、国际税收协定等。

4. 税法的方式:指税法实施和监管的手段、措施和程序。

税法的方式包括税收征收与管理的方式、税收征收的程序、征收主体的权力和义务等。

税法基本要素的含义是指这些要素是税法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税法体系的核心要素。

在税法的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和把握税法的对象、主体、基础和方式,以确保税法的正确适用和有效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税法及构成要素(★★)
【大纲要求】了解
(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例题·判断题】税法调整的是有关国家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形的税收关系。

()
(二)税法的分类
1.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
收程序法。

(1)税收实体法——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税收程序法——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
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出口关税条例》。

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
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

(1)国内税法是指一国在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国际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3)外国税法是指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收制度。

3.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
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1)税收法律(狭义的税法)——××法
(2)税收行政法规——××条例,××暂行条例
(3)税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由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制定
效力排序: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例题·多选题】根据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税法分为()。

A.税收行政法规
B.税收实体法
C.税收程序法
D.国际税法

【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税收实体法的有()。

A.《税收征管法》
B.《增值税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D.《进出口关税条例》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收法律的是()。

A.企业所得税法
B.税收征收管理法
C.个人所得税法
D.财政部发布有关税收的公告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11项)——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法律责任。

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要素。

1.征税人——“征税”主体
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

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

2.纳税义务人(纳税人)——“纳税”主体
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体经营者)、法人和其他组织。

区别于:负税人——税收的最终承担者
扣缴义务人——代缴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
纳税的客体,也就是对什么征税,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4.税目
是指税法中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税目的制定方法:
列举法——具体列举征税对象(消费税)
概括法——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设计税目(增值税)
5.税率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应了征税的深度,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量多少,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

①单一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所有纳税人都适用同
一比例税率。

②差别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适用不同
的比例征税。

a.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增值税)
b.行业差别比例税率(企业所得税)
c.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
③幅度比例税率,指税法只规定一个具有上下限的幅度税
率,具体税率授权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该幅度内予以确定。

(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指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说明】资源税自2016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比例税率。

(3)累进税率是根据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即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一般多在收益课税中使用,有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三种形式。

【注意】我国现行税法体系采用的累进税率形式只有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①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个等
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

代表税种: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

【举例】某纳税人本月应纳税所得额为8000元,其适用下表中所列的超额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元)税率(%)数
15000(含)以下10
25000~20000(含)20
320000以上30
②超率累进税率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代表税种:土地增值税
6.计税依据(计税标准)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7.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8.纳税期限
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包括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按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

9.纳税地点
纳税人具体缴纳税款的地点。

10.减免税
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减税和免税
①减税是对应纳税款少征一部分税款;
②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③类型:
长期减免税项目
一定期限的减免税措施
(2)起征点
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

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3)免征额
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注意】区分起征点和免征额,不达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交税,但是一旦达到起征点是全额征税,超过免征额是只对超过部分征税。

【举例】某税种,税率为10%,ABC三人的征税对象数额分别为A:999元、B:1000元、C:1001元假设:该税种起征点为1000元。

A应纳税=0(元)
B应纳税=1000×10%=100(元)(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全额纳税)
C应纳税=1001×10%=100.1(元)
假设上例中的1000为免征额,则
A应纳税=0(元)
B应纳税=0(元)(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纳税)
C应纳税=(1001-1000)×10%=0.1(元)
11.法律责任
对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

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法基本要素的有()。

A.征税人
B.纳税义务人
C.征税对象
D.计税依据

【例题·单选题】区别不同类型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税率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例题·单选题】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例题·单选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形式是()。

A.累进税率
B.定额税率
C.比例税率
D.其他税率

【例题·判断题】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应当征税的数额起点。

计税依据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则对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

【例题·判断题】如果税法规定某一税种的起征点是800元,那么,超过起征点的,只对超过800元的部分征税。

()
【本节内容回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