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10章浮力知识点

1.浮力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托力。
2.浮力的方向:或3.浮力的施力物体:体(体)4.称重法测浮力:F浮=*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2)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3)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知识点2:浮力产生的原因1.(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 ;将瓶口堵住,乒乓球。
这是因为液体内部存在着,前后左右所处四面压力相互抵消,而上下表面的压强是下表面压强比上表面压强 ,作用在两个表面上产生压力,其中上表面受的压力F向下比下表面受的压力F向上要 ,故两表面受到的合力是 ,这个合力的方向是 .而这个合力就是。
(2)把一块石蜡的底部磨平后置于烧杯底部,使它们之间密合(如图所示),用手按住石蜡将水缓缓倒入烧杯中,直到水面淹没石蜡块后放手,则石蜡,因为。
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体积为80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浮力。
(填“受”或“不受”)知识点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法)人在水中会下沉,但是在含盐量很高的死海中却能漂浮在水面。
我猜想浮力可能与有关;人慢慢走向水中,人在水中越深处就感觉所受的浮力越大。
我猜想浮力可能与有关;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但是铁块在水中会下沉。
我猜想浮力可能与有关。
总结以上猜想,我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浮力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 .探究的方法是:探究的实验器材有:探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后深度的关系(1)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2)把物体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物体的重力G/N物体上表面浸入液体的深度h/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N实验结论:。
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的关系(1)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2)让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逐渐变大,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浮力》知识点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初二下册物理浮力

初二下册物理浮力
初二下册物理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起的力。
一般来说,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因素。
以下是初二下册物理浮力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起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由于流体受到重力作用,会产生向上的压力,当物体进入流体中时,会受到流体向上托起的压力,这就是浮力。
3.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gV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ρ表示流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排表示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
4.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因素有关。
5. 沉没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沉在水底的物体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6. 物体在受到浮力作用时,也会对流体产生一个向下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被称为下沉力。
7. 在实际应用中,浮力可以被用来减轻物体的重量,例如船只可以在水中漂浮。
同时,浮力也可以被用来推动物体前进,例如游泳时通过划动手臂产生向上的力量,从而推动身体前进。
总的来说,初二下册物理浮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初二物理浮力的知识点

初二物理浮力的知识点什么是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使物体能够浮在液体或气体中。
浮力是由于物体所受到的液体或气体的压强不均匀而产生的。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除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的公式和计算方法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浮力 = 体积 x 密度 x 重力加速度其中,体积表示物体所排除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密度表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表示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
浮力的特点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垂直向上的,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运动方向无关。
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排除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3.浮力的大小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成正比,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漂浮和潜水浮力是使得物体能够漂浮在液体表面的力量。
例如,在游泳中,我们可以利用浮力来保持在水面上。
而在潜水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体积或利用潜水装置来调整浮力,使自己下沉或浮出水面。
2. 气球和飞艇气球和飞艇利用浮力原理来升空。
气球中充满了轻气体,它的密度比周围的空气要小,从而产生了向上的浮力。
同样地,飞艇利用内部充满氢气或氦气的大型气囊来产生浮力,从而能够在空中飞行。
3. 船只和潜艇船只和潜艇利用浮力来保持浮在水面上或潜入水中。
船只的形状和体积使得其所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从而浮在水面上。
而潜艇可以通过改变潜艇内部的空气和水的体积来调整浮力,从而在水中下沉或浮出水面。
4. 水下航行器和潜水设备水下航行器和潜水设备利用浮力来进行水下工作。
例如,潜水艇通过控制浮力和重力的平衡来在水下进行各种任务。
潜水设备如救生衣和潜水服则利用充气和泄气的方式来控制浮力,使潜水员在水下保持稳定。
总结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使物体能够浮在液体或气体中。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排除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浮力的应用广泛,包括漂浮和潜水、气球和飞艇、船只和潜艇、水下航行器和潜水设备等方面。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施力物体:液体。
4.产生原因:由于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
5.液体中浮力的计算方法:(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做液体中的重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减去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见识试点2)6.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采用控制变量法)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
2.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4.结论: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知识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1.2.浮力的应用实例:(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浮。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盐水选种。
(5)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方法:(复习知识点1.5)(1)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漂浮悬浮法:F浮=G物(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小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八年级物理 浮力 全章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含答案)

浮力一、考点、热点回顾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总要受到液体对它各个面的压力(前后,左右两侧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的物体的浮力。
即 向下向上浮F F F -=。
压力差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即向上浮F F =。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悬浮上浮 漂浮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 浮 = G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V 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 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 排=G3-G2。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浮力(F浮)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3、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液体密度与物质密度(物体平均密度)上浮? ? ?F浮>G;? ?ρ物< ρ液漂浮? ? ?F浮=G;? ?ρ物< ρ液悬浮? ? ?F浮=G;? ?ρ物= ρ液下沉? ? ?F浮<G;? ?ρ物> ρ液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决定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
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和物体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3、浮力的计算: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称量法:F浮=G物-F拉漂浮悬浮法:F浮=G物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
(word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文档.docx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 - 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GGGG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 浮 <G 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 ρ分析:F= G 则:ρ V排g =ρVgG浮液物ρ物=( V 排/V )·ρ液= 23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 浮 = G不同:悬浮ρ液 =ρ物;V 排=V 物漂浮ρ液 >ρ物;V 排<V 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 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 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 F 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 V 排 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3、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比较液体密度与物质密度(物体平均密度)
上浮 F浮>G;ρ物< ρ液
漂浮 F浮=G;ρ物< ρ液
悬浮 F浮=G;ρ物= ρ液
下沉 F浮<G;ρ物> ρ液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决定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
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和物体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3、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