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

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
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

2004年12月

目录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1)

(一)出现背景 (1)

(二)定义 (1)

(三)特点 (1)

(四)应用 (2)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 (5)

(一)技术要求 (5)

(二)技术路线 (5)

三、优选原材料 (6)

(一)水泥 (6)

(二)砂子 (6)

(三)石子 (6)

(四)外加剂 (6)

(五)矿物细掺料(掺合料) (7)

四、优选混凝土配合比 (11)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 (11)

(二)配合比设计方法 (12)

(三)配制的三大技术关键 (13)

五、精心施工 (14)

六、技术性能及其检测 (14)

(一)工作性 (14)

(二)强度 (18)

(三)耐久性 (19)

七、发展前景 (23)

青藏线高性能砼的技术要求 (25)

主要参考文献 (27)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一)出现背景

当代大跨、高层、海洋、军事工程结构的发展对混凝土提出的更高要求;

处在恶劣环境下既有建筑不断劣化、退化导致过早失效、退役甚至出现恶性事故造成巨大损失的严重恶果;

原材料生产、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砂石料枯竭、资源短缺严重影响进一步发展的严酷现实。

这就要求混凝土不断提高以耐久性为重点的各项性能,多使用天然材料及工业废渣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性能混凝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并逐步完善与发展的。现在全球砼消费量88亿吨/年,约1.5吨/人,其中我国24亿吨/年,房建3.5亿,三峡1600万M3今后若干年仍是热销的大宗材料。

(二)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写为HPC)一词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提出的,目前尚未统一认识,各国学者各有不同的看法,主要的有:

美、加学派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所谓特殊性能组合是指易于浇筑而不离析的工作性,好的长期力学性能、早强、韧性、体积稳定性以及严酷环境下的高耐久性等性能的组合;

欧洲学派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水胶比小于0.4的新型混凝土;

日本学派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高流态、自密实、免振的混凝土;

我国学者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是一种环保型、集约型的绿色混凝土。

从上可知,欧洲学派强调的是低水胶比条件下高强,高耐久性的特点,而日本学派强调的是良好的工作性能,我国学者则从发展的角度强调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化生产,各有所侧重而美、加学派阐述的比较全面,总之,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高强度、高耐久、高流动性等多方面优越性能的新型混凝土。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国学派的观点也会逐步统一起来。

(三)特点

从目前实际应用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情况来分析,归纳起来和传统的普通混凝土(简称OPC)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原材料上,除了常规的水泥、水、砂、石四种材料外,必需使用化学外加剂和矿物细掺料,一共是六种必不可少的材料,而且后两种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复合,这在选材上就要求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多种的外加剂之间(或细掺料之间)要求合理匹配,使具有黄金搭配,叠加效应的效果,增加了选材的复杂性;

2. 配比上,为了适应高耐久、高强的要求,使用的是低用水量(<180kg/m3),低水胶比(一般为0.28~0.40),控制胶结材总量≯550kg/m3;

3. 性能上,具有高耐久性(抗渗、抗冻、抗蚀、抗碳化、抗碱骨料反应,耐磨等);良好的施工性(大流动,可灌性、可泵性、均匀性等);良好的力学性能,早强后强均高;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合理的适用性与经济性等。总之,具有良好的综合技术性能,能满足各种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四)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适用于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海洋平台、宇宙航天、核能工程,军事防护,抗害防灾以及载重大处于恶劣环境下的特殊结构,世界各国都相继用于不同的工程结构中,最有代表性的见表1~表4。

表1 世界超高层混凝土建筑

表2 计划建造的摩天大楼

表3 国内高层建筑

表4 国内铁路工程

以上说明我国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数量日益增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可以设想今后我国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

(一)技术要求

配制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指标是和易性、强度、耐久性与经济四项基本要求,大家已熟悉,但对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除了上述四项基本要求外还要加上坍落度的经时损失,可泵性指标以及抗裂性指标等。

(二)技术路线

上述配制要求主要是通过优选原材料、优选配合比与精心施工三条途径来达到,具

图1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路线框图

三、优选原材料

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主编的“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以下简称高强指南)(HSCC-99)第二版中的有关规定,简介如下:(一)水泥

宜用525# 以上硅酸盐水泥或普硅水泥,选用时水泥的流变性比强度更重要,与减水剂相容性要好,因此C3A与含碱量要低,不宜用立窑水泥、早强水泥或其他掺混合材水泥;

(二)砂子

宜用地质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M x≮2.6,含泥量≯1.5%(强度>C70级的混凝土≯1.0%且不容许有泥块存在);

(三)石子

宜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碎石或碎卵石,母岩的立方抗压强度f g>1.2f ou以上,针、片状≯5%,不得混入软弱颗粒,一般最大粒径Dmax≯25mm,配制C80~C100级时,Dmax≯20mm,对超过C100级以上时,Dmax≯12mm,因为粒径小时,界面周长小,厚度也小,难以形成大缺陷,不仅有利于界面强度,也有利于抗渗性。含泥量≯1%,(配制C80级以上时,≯0.5%),吸水率<1%,石子的粒型、表面性质,石粉含量也很重要,应严格控制。

(四)外加剂

常用的有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膨胀剂等。

1. 高效减水剂

宜选用减水率高(>20%),与水泥相容性好,含碱低,坍落度经时损失小的品种,如接枝共聚物、聚羟基羧酸系、胺基磺酸盐类等,两种复合的效果比单一的好,掺量一般为胶结材总量的1.5~2.0%,掺量太多,超过饱和点后,不再提高减水率,并延缓凝结时间;

2. 缓凝剂

主要用于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硬化速度,以减少坍落度损失,降低放热量,防止早期开裂,对于C3A与含碱量低的水泥,缓凝效果较好,但掺量不宜过多,要严加控制;

3. 引气剂

掺入引气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离析、泌水,对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硬化后的耐久性很有利,但引气剂要降低强度,故不宜多加,一般以含气量=3~4%来控制其掺量;

4. 膨胀剂

主要是为了补偿水泥的干缩和自收缩,增加抗裂性并在约束条件下增长强度,我国膨胀剂产品主要是钙矾石类的如UEA、EA、明矾石膨胀剂等,有些复配的产品,其中掺有高效减水剂、缓凝剂甚至矿物细掺料等组合,选用时要注意,这类复配的膨胀剂对水泥也有相容性问题,使用前必须严格检验。另外还要检验掺膨胀剂混凝土,膨胀结束后的收缩量,如果和不掺膨胀剂时的相同,开裂仍然会产生,起不到减缩、防裂作用,因此应选用膨胀结束后收缩量比不掺的小的膨胀剂,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要均匀,养护要充分,约束条件要保证,否则,也起不到减缩防裂作用,有时反而开裂更甚。

高性能混凝土因水胶比低,早强高,一般不宜掺早强剂,由于防冻剂掺入后,会降低强度,故通常也不宜用。

京沪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对原材料的品质更有详细的规定,此处从略。

(五)矿物细掺料(掺合料)

常用的有粉煤灰,磨细矿渣、沸石粉、硅灰等活性矿物细掺料,现分别简单介绍如下:

1. 粉煤灰(F.A)

主要活性成分是Sio2,Al2O3,含量越多,活性越高。按CaO含量的多少分为两类,Cao>10%的为高钙灰(C级),具有轻微的自硬性,但因游离Cao高,易造成体积不安定使用时要慎重,故应用不广,Cao<10%的为低钙灰(F级)依其品质又分I、II、III三个级别,见表5。

表5 GB1596-91

说明:据初步调查,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细度不合格,烧失量太大,质量不稳定,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粉煤灰通常是I级灰,质量较好的II级灰也可用,《高强指南》

《送审稿》规定粉煤灰品质指标(表6)

其中有两项指标要引起注意,一是需水量比应<100%,因它影响流动性和早期收缩,二是烧失量最好<3%,因烧失量大意味着含碳量高,含碳量高吸水率就大,强度低且易风化。对高性能混凝土更加敏感,因此要严加控制,只要含碳量低,细度不必苛求,达不到要求时,可通过粉磨提高。

研究表明:掺入粉煤灰后,它对混凝土有以下四种功效。

(1)火山灰反应,强度效应(活性效应),粉煤灰中的活性成分与水泥水化生成的Ca(OH)2及含有的硫酸盐产生碱性激发与硫酸盐激发两种反应,即:

碱性:xSiO2+yCa(OH)2+zHzO→yCao·xSiO2·zH2O (CSH)

mAl2O3+nCa(OH)2+iH2O→nCao·mAl2O3·iH2O (CAH)

硫酸盐性:Al2O3+3Ca(OH)2+3(CaSO4·2H2O)+19H2O→3CaO·Al2O3·3CaSO4·31H2O(AFt) 并能改变CSH相的形貌,降低Ca/Si比,有利于后强的发挥与耐久性的改善。

(2)形态效应,减水作用,粉煤灰多是园珠型颗粒,表面光滑,微珠润滑,且有吸附分散作用对水泥浆起解絮增塑作用,若保持流动性不变即可起到减水作用。

(3)微集料效应,增密作用,研究表明粉煤灰粒度分布合理,总体粒度为0.5~300μm,其中玻璃微珠为0.5~100μm,大部分<45μm,其含量约占50~70%,是粉煤灰中的主体,还有一部分漂珠>45μm,及少量粗粒的海绵颗粒10~300μm,大部分>45μm,可见自身颗粒级配良好,其中比水泥颗粒细的粒子则可填充水泥空隙,增加密实度,细化孔径,改善均匀性。

(4)稳定效应,益化作用,通过上述的火山灰反应,大量消耗掉自由态的Ca(OH)2,使变成结合态,大大降低液相的碱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蚀性。另外还可减少放热、收缩和徐变,提高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有利于耐久性。但却降低了抗碳化的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充分说明,粉煤灰在混凝土中能发挥四大功效,起着不亚于水泥的胶凝作用,是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第六组分。问题是要选好、用好、控制好粉煤灰,充分发挥它在混凝土中的有利作用。其掺量通常采用超量取代水泥法(超量系数=1.2)进行配制。

2. 粒化高炉矿渣(P.S )

粒化高炉矿渣是炼铁高炉排渣时通过水淬(急冷)成粒后,再经磨细而得,主要化学成分有SiO 2,Al 2O 3,CaO 与MgO 等,通过水淬可以形成大量的玻璃体,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硅酸—钙或硅酸二钙结晶组分,因此碱性矿渣具有轻微的自硬性,矿渣的活性与碱度,玻璃体含量及细度等因素有关,

碱度2

3

2SiO O Al Mgo Cao b ++=

碱度b 越大,活性越高,我国的大多数矿渣b >1.8以上。

玻璃体含量可以用玻璃化率来表达,玻璃化率a 可通过x 射线衍射法测定结晶化率,再按下式计算。

玻璃化率a =(1-结晶化率)×100%

玻璃化率a 越大,活性越高,我国的矿渣多数都在98%以上。美国对掺入混凝土中矿渣的活性指标是,通过28天胶砂强度比来表示的

活性指标c

p f f =

f p ——在硅酸盐水泥 : 矿渣 : 标准砂=1:1:2.75配比下标养28天的抗压强度; f c ——在硅酸盐水泥 : 标准砂=1:2.75配比下标养28天的抗压强度。

用水量均按胶砂流动度为110±5%来决定,根据活性指标的大小把矿渣分为80级、100级与120级三个等级,指标越大,等级越高,表示活性越高。

研究表明,矿渣粒径>45μm 的颗粒很难参与水化反应,所以要磨细,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矿渣要磨细到比表面积超过4000cm 2/g ,才能充分发挥其活性,减小泌水性,细度越大,活性越高,但磨得太细,早期水化热大不利于降低混凝土的温升,而且混凝土早期的自身收缩也会随着磨细矿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况且粉磨矿渣要提高成本,所以不宜磨得太细,但磨细矿渣比普通矿渣优越,掺入混凝土中可以取代部分水泥,可提高流

动度,降低泌水性,早强相当,但后强高耐久性好,掺30%时,可提高强度22%左右,试验表明,磨细矿渣的最佳掺量是30~50%,最大掺量可到70%,此时水化热可降低,自身收缩也可减小。

《高强指南》规定,用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磨细矿渣,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比表面积>4000cm2/g

需水量比≯105%

烧失量≯5%

3. 沸石粉(F矿粉)

一种天然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常用的是斜发沸石与丝光沸石,经磨细而成。

主要成分有SiO2,Al2O3,Fe2O3,CaO等,是一种结晶矿物,其中含部分可溶性SiO2与Al2O3,参予火山灰反应。

构造上具有含水微晶质架状构造,开放性较大,有很多大小均匀的孔道和空腔的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离子交换和催化的特性,其化学活性很大。

其掺量:最佳15~20%,适宜25~30%,极限35~45%,超过45%强度开始下降。

4. 硅粉(S.F):是生产硅铁,电收尘所得废料。

主要成分是SiO2=86~95%,无定形物质,活性极高。

表观密度250~300kg/m3,密度2.2,空隙率高达90%以上,为细小球状颗粒d平=0.1~0.2 m,比表面积S=18~22m2/g,是水泥的20~30倍,需水量比高达134%,SF 取代水泥每增加1%(约5kg),需水量增加7kg,SF取代水泥每增加1%,减水剂增加0.05%。

品质标准可参照我国水工混凝土暂行标准执行

SiO2≥85%,W≤3%,烧失量≤6%

火山灰活性指数≥90%,细度45μm筛余≤10%,比表面积S>15m2/g

均匀性指标,密度与均值偏差≤5%,细度与均值偏差≤5%

掺量:以7~9%最佳,适宜量5~15%,极限量10~20%,超过20%不经济,作用不大。

研究表明:上述几种矿物细掺料的使用宜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效果更好。

即:超细粉磨,多种复合,开发势能作用,大掺量的应用,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1)超细粉磨:磨细至8000~10000cm2/g,d平=10~8μm.

特点:充分发挥潜在势能——比表面积大,促进火山灰反应,发挥其潜在活性。

显著提高“三大效应”——即提高“活性、粒形、微集料”三大效应,改善微级配密实化。

充分发挥粉体效应——降低泌水,增加粘稠性,减少坍落度损失改善界面结构。

(2)多种复合:将粗细不同的不同种类的掺合料复合,利用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各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

特点:改善微结构和微级配——调整相组成和微级配,结构更加密实和强化改善界面结构和孔结构——缩小过渡带,提高均匀性,减小孔径,充分发挥“三大效应”:

①强度效应——W/C<0.4,不能全部水化,若加入超细粉体,可吸收CH,捉进水泥水化,提高水化率。

②粒形效应——硅灰多为球状,掺量≤5%时,是高稀度悬浮体,能阻止水泥沉淀更易于流动,产生“滚珠效应”,可增大流动性,改善可泵性,减少坍落度损失,但掺量太多>5%,将因比表面积太大而增加需水量,使流动性降低,阻力增大,可泵性变差。

③微集料效应——从粒径分析,硅灰最细,磨细粉料次之,水泥最粗,三种材料组合,互相填充,可达到最密实,三者之间存在一个最佳配合可通过试验确定。

《高强指南》与《送审稿》都规定,为了防止产生碱骨料反应,所有原材料中的总含碱量1M3混凝土中不得超过3kg,为了防止钢筋锈蚀,所有原材料中的Cl离子总含量,对一般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0.2%·C

处于朝湿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0.1%·C

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0.06%·C

对上述所用的六项材料(包括水)初步选定后,需按国家标准或规范严格进行检验,品质合格后方能使用。

四、优选混凝土配合比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前述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路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是要确定能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各种材料用量,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仍然依据三大法则,但也有不同之处。 1. 水灰比(或灰水比)法则

水灰比法则是指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成正比,与水灰比成反比,具体可用强度公式表示如)62.0/(304.028+?=w c f f c 根据这一法则确定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对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将矿物细掺料当作胶结材的一部分因此计算的应该是水胶比(或胶水比)。 2. 最大密实度法则

该法则的基本思路是各项材料互相填充空隙,以达到混凝土密实度最大,换言之就是各项材料的密实体积总和等于1M 3绝对密实的混凝土,即:

V 水泥+V 掺合料+V 砂+V 石+V 水+V 气 = 1M 3的混凝土。

根据这一法则可确定配合比中的浆集比与砂率,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与经济性。 3. 最小单位用水量法则

根据这一法则,可在水胶比一定及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确定能满足混凝土工作性的最小用水量,这和普通混凝土中的恒用水量法则相似。

对高性能混凝土,由于骨料最大粒径和坍落度的波动范围很小,(分别是10~25mm 与18~22cm ),而且坍落度还可通过调整高效减水剂来控制,因此普通混凝土的恒用水量法则对高性能混凝土就不太适用,而改用最小单位用水量法则,但出发点两者是相同的。 根据上述三大法则,可以初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胶比、浆集比、砂率与最小单位用水量这四个最基本的参数,再通过一定的方法,根据经验和试配确定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用量。

(二)配合比设计方法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较多,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尚无统一的计算方法,各国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设计方法,而且都是经验试验法,虽然各国的设计方法各种各样,但都遵循上述三大法则,所以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述三大法则,这是基础,方法很多,下面只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供参考。

该法也是一个经验—试验法,具体思路是将混凝土按密实体积分为两大部分: 胶结材料浆体 = 水泥 + 水 + 外加剂 + 掺合料

骨料基体= 砂+ 石子

需要确定的参数为:水胶比、用水量、浆集比、砂率、外加剂掺量、掺合料掺量等6项。

具体可分三大步骤1. 先计算空白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2. 根据经验初步确定外加剂与细掺料的掺量,通过流动性的试验调整,和抗裂性的对比试验确定基准配合比,3. 再经过强度与耐久性试验调整,确定试验室理论配合比,最后通过含水率的换算确定施工配合比。

《送审稿》对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限值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三)配制的三大技术关键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两次试验调整是很重要的两个阶段,要解决好两次试验调整,必需掌握三大技术关键。

1. 合理使用各种外加剂的技术,包括外加剂的选用,各种外加剂间的复合,外加剂的最佳掺量,如何达到与水泥间的相容性良好,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的要求,可先确定不同的组合,通过与水泥的相容性对比试验,进行优选,因此相容性对比试验很关键。

2. 合理使用掺合料的技术,包括掺合料的选用,各种掺合料间的复合,掺合料的掺

量,可选确定不同的方案,通过流动性,抗裂性,强度与耐久性对比试验,进行优选,其中流动性与抗裂性对比试验最关键。

3. 卓有成效地控制混凝土开裂和防裂的技术,包括原材料选用,水化热控制,配合比参数(水胶比,用水量)的控制,施工中温度的控制,养护措施的保证等,也是先确定几种方案,通过抗裂性对比试验进行优选。

因此为了能配制出优良的高性能混凝土,必需热练掌握这三大技术关键。

五、精心施工

搅拌(上料顺序,裹砂石)——运输(保坍)浇注(可泵性指标)——养护(保湿,控温协调好)——拆模(防裂)

《送审稿》提出施工控制要点如下:

施工前——原材料、配合比检验

施工中——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的型式检验与日常检验。

施工后——控制裂缝,普通砼≯0.2mm,预应力砼≯0.1mm,结构实体——非破损测强,在位侧抗渗,钻芯测耐久,以及测保护层厚度等。

六、技术性能及其检测

(一)工作性

《送审稿》对此有明确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根据不同结构应满足相应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与温度的不同要求。

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是用坍落度来评价的,从流变学的观点看,坍落度表征的是拌合物的屈服值,只反映其流动能力的大小,而反映不出流动的快慢,这需要用塑性粘度的大小来反映,若坍落度相同,粘度大的流动慢,施工时填充模型的速度就慢,粘度过大就会增大施工难度,粘度小,流动快,施工方便,但粘度过小易产生离析与泌水使均匀性变坏,因此要控制好粘度的大小,对普通混凝土,由于用水量大,水胶比大,振捣施工,粘度的影响并不突出,用坍落度一项指标就够了,但对高性能混凝土来说,由于用水量少,水胶比低,掺有高效减水剂和矿物细掺料,使拌合物呈现出:坍落度大、粘度大、均匀性好(不离析、泌水少)的特点,而且多数是泵送施工,有的还是免振自流

平施工,粘度的影响就十分突出,因此单靠坍落度一项指标就不够了,这需要一项表征粘度大小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已提出了很多种测试工作性的新方法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有L形流动试验,O形(或V形)漏斗试验、充填性试验、钢筋通过性试验、砂浆流变试验等等。据反映,上述方法尚不理想,正在不断改进完善之中。

目前国内一般的作法是:

1. 坍落度试验

先按正规试验方法,测出坍落度S与扩展度D两个指标;再用倒置的坍落度筒,测定筒内拌合物自由下落的排空时间t s。这就是粘性指标。

《高强指南》要求,泵送混凝土坍落度S定为120~200mm,t s是粘度指标,当t s= 5~25s时,表示拌合物粘度良好,其扩展度D值宜>500mm,当t s<5s时说明粘度太小或>25s时,粘度又太大,都表示粘度不好工作性差,需再作调整。

2. 坍落度经时损失测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中的水分因不断水化和蒸发而被消耗,水泥浆由于不断水化而变稠,使拌合物的流动性不断降低,造成坍落度的经时损失,这是一个正常的物理化学过程,对用水量大,水胶比大的普通混凝土,影响并不很大,但对用水量小,水胶比小的高性能混凝土影响就很大,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减水剂的减水率越大,这种损失越大,温度越高,损失越快,水泥和减水剂的相容性越差,损失也越大,此外,还与减水剂的品种,掺量与掺入方式有关。因此,在作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应作坍落度经时损失的测定,一般分30min、60min、90min至120min四个档次的测定,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档次,要求在选定的档次时间内,损失不应大于1~2cm。

3. L形流动试验(详细测试方法参见《高强指南》第12章附录C)

试验仪简图如图2。测定时,将拌合物一次装入筒内,捣插15次,将表面抹平,快速抽出隔板,并掐表计时,测定拌合物坍落的高度l s,自筒内流出的长度l f及其所需时间t f。

l s—L坍落度(mm) l f—L流动度(mm),流动速度V f = l f/t f (mm/s)

图2 L 形流动仪简图

根据不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指标。

对免振自密实混凝土还要进行V 形(或O 形)漏斗试验,充填性试验及钢筋通过试验等,因这些试验尚未普遍使用,也不稳定,故暂不作介绍。 4. 可泵性指标的测定

对泵送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流动性大,粘聚性和保水性好,因此,除了需作上述三项试验外,尚需作压力泌水率的测定,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泵送过程中,由于管道中压力梯度过大,或管道过于弯曲,管道变径过大而出现的“脱水现象”,导致水分通过骨料空隙渗透使骨料聚结引起阻塞堵管的严重后果,压力泌水率是通过压力泌水率仪进行测定的,测定时,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筒内,开动千升顶,使拌合物在3.5MPa 的压力下产生泌水,分别经历10秒和140秒时测定泌水体积V 10与V 140,计算出两者的差值或比值。 即: ?V = V 140-V 10

%100140

10

1?=

V V S

或 %100140

2??=

V V

S

图3 压力泌水率差值与坍落度的关系

差值?V 越大,保水性越好,可泵性好,比值S 1越小,保水性、稳定性越好,可泵性也越好,比值S 2则越大,可泵性越好。对坍落度10~16cm 的拌合物,压力泌水率总量宜控制在40~70ml ,坍落度>16cm 的拌合物,压力泌水率总量宜控制在70~130ml 。其差值?V 宜控制≮50ml 。?V 与坍落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图中显示,OP 曲线是可泵区与不可泵区的分界线,其差值?V 与坍落度的关系一目了然,要使坍落度和?V 的交会点处在可泵区才行。

10 15 ?V

坍 落 度 (cm)

5

50

20 100 150

不可泵区

可泵区

P

5. 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

拌合物的流动性,普通混凝土主要靠加水量来调整,而高性能混凝土主要靠高效减水剂来调节,因此在低用水量,低水胶比条件下,高效减水剂与水泥间的相容性就十分重要,所谓相容性,就是以低掺量能获得高减水效果,产生大流动性并能保持较长时间而不损失。在选定水泥和高效减水剂品种时,就要考虑两者的相容性,并通过相容性的检测进行优选。

《高强指南》第12章附录B 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简单来讲,就是将不同品种的减水剂,用不同掺量掺入水泥净浆中,参照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87规定的净浆流动度试验方法试验,即用微形坍落度筒,见图4,测定净浆流出时间t f 与流动度D (mm)。

图4

然后,按加水后10min 、20min 、30min 和60min ,分别测定净浆流动度,并绘制流动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减水剂与水泥不同的组合,得出一系列相应的流动度~时间曲线,从中对比优选,以掺量最小流动度损失最小为最佳组合,此时相容性最好。如图5。图6表示的是掺量与流出时间t f 的关系,P 点是饱和点,表示是最合适的掺量,30min 与10min 两条曲线间的距离表示流动度的损失,距离越大,损失越大,图6中所示组合1的两条曲线间的距离比组合2的小,且P 1

100 150

时间(min)

10

D

(mm)

50

20

30 1

2

60

微形坍落度筒

净浆流动度

φ40mm 60m m

D mm · · · · · · · · · · 2

3 P 1

t f (s )

1

P 2

2

2

掺量%

1

30min

30min 10min 10min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析报告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石子)、细集料(砂)这4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4项基本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第一部分高性能砼试验检测与施工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一)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要求 一高性能混凝土 现行铁路工程各专业设计规范对于混凝土结构主要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而较少考虑环境作用引起的材料性能劣化对结构耐久性带来的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不足,不仅会增加使用过程中的修理费用,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而且会过早结束结构的使用年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为使混凝土结构设计能够适应铁路工程建设的需要,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明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具体内容

和方法,真正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结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编写此高性能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合理的结构构造、优质的原材料、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掺加适当的掺和物或外加剂增强砼抵抗环境侵蚀能力,可靠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定期养护、检测与维修是确保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是体现混凝土结构按设计使用年限设计的基本内容。 混凝土结构所处的侵蚀性环境往往不是单一的,提高混凝土抵抗各种典型侵蚀环境(如化学侵蚀、冻融)作用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是不相同的,进行耐久性设计时应分别加以考虑。当结构物处于硫酸盐腐蚀和冻融破坏环境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同时考虑采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掺加足量矿物掺和料和引气剂等技术措施。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结合我国铁路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情况,本暂行规定将环境类别分为:碳化环境、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冻融破坏环境、磨蚀环境。每种环境的作用等级分别为3~4级。 不同抗渗性混凝土的电通量值与砼水灰比值关系较大,当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时,电通量值就大;反之,电通量值相对就小,可见,电通量确实可以较好地用来相对比较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因而电通量是砼的耐久性主要指标之一。

100720客运专线铁路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_100720版_

客运专线铁路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 (初稿) 二○一○年七月

前 言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是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底座(混凝土支承层)上铺装预制轨道板,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调整,通过底座凹槽(凸台)进行限位,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无砟轨道结构型式。 本暂行技术条件对CRTS Ⅲ型板式砟轨道结构中预制混凝土轨道板及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存放、运输、装卸等进行了规定。 本暂行技术条件是在我国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技术再创新的科研成果以及成灌线工程实践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暂行技术条件中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暂行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暂行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王继军、江成、刘伟斌、王梦、谢永江、马林、赵勇、姜子清、尤瑞林、杜香刚、司道林 本暂行技术条件由铁道部XXX负责解释。

目 录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技术要求 (2) 4 试验方法 (10) 5 检验规则 (11) 6 标识与制造技术证明书 (14) 7 存放、运输和装卸 (15) 8 质保期 (15) 附录 A (16) 附录 B (21)

1适用范围 本暂行技术条件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用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以下简称轨道板)。 本暂行技术条件规定了轨道板用原材料及成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存放、运输、装卸和质保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暂行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暂行技术条件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暂行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暂行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暂行技术条件。 GB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4685-1993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223.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GB 11116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GB 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96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T 197 普通螺纹公差及配合

高速铁路桥梁高墩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和原则.................................................................. - 1 - 1.1.编制依据.................................................................. - 1 - 1.2.编制原则.................................................................. - 1 - 2.工程概况........................................................................ - 1 - 2.1.工程概况.................................................................. - 1 - 2.2.气象特征.................................................................. - 2 - 2.3.水文地质.................................................................. - 2 - 3.人员及机械部署.................................................................. - 2 - 4.施工进度计划.................................................................... - 3 - 5.高墩施工方案.................................................................... - 4 - 5.1.圆端形实体高墩施工........................................................ - 4 - 5.2.圆端形空心高墩施工....................................................... - 10 - 6.安全保证措施................................................................... - 16 - 6.1制度保证措施.............................................................. - 16 - 6.2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 18 - 6.3高空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 18 - 6.4桥梁施工安全基本要求...................................................... - 20 - 7.质量保证措施................................................................... - 20 - 7.1质量保证体系.............................................................. - 20 - 7.2 质量保证措施............................................................. - 23 - 7.3 冬季施工措施............................................................. - 28 - 7.4 夏季施工措施............................................................. - 31 - 8.环境保护措施................................................................... - 34 - 8.1 临时工程环保措施......................................................... - 34 - 8.2 废水、废渣处理措施....................................................... - 35 - 8.3防止空气污染和扬尘措施.................................................... - 35 - 8.4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 35 - 8.5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 36 - 9.文明施工措施................................................................... - 36 - 9.1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 36 - 9.2文明施工措施.............................................................. - 37 -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一、前言 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到目前混凝土材料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且混凝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自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其用量巨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种新型混凝土不断出现。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本身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等性能,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我国自从 1979年在湘桂铁路红水河斜拉桥的预应力箱梁中首次采用泵送 C60 混凝土以来,现代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已走过了30余年。现在,像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供应C80级别的预拌混凝土,C50~C60级高性能混凝土已在许多建筑和桥梁中得到应用,近年建成的大型桥梁的混凝土主体构件如主梁、刚架或索塔等,多数都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规定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级别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它采用高性能的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或者高性能引气剂、其它特种外加剂和掺入足够的超细活性混合材料,如:超细磨粉煤灰、磨细矿粉、优质粉煤灰等达到低水胶比,并具有耐久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性能的新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主要设计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性能予以保证。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1) 高强度。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高、弹模高,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大幅度的减少高层和超高建筑物纵向受力结构的截面尺寸,扩大建筑使用面积,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1. 1 坚固性 坚固性是指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因为混凝土的质量在目前是以抗压强度指标为主要依据的。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强度等级及水灰比、骨料种类及级配、施工条件等。 1) 水泥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大致代表了水泥的活性,即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选择水泥强度等级,如果对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没有选择的余地,那只能靠在配合比设计中调整比例,掺加外加剂等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 2) 水灰比: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所用水的重量和水泥的重量比被称为水灰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为此,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混凝土用水量越少越好,这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3) 骨料的种类及级配:砂子、石子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因此统称骨料。砂石由石材的品种、颗粒级配、含泥量、坚固性、有害物质等指标来表示它的质量。砂石质量越好,配制的混凝土质量越好。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中时,由于组成了密实骨架,可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 4) 施工条件:如果施工条件较好,并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时,可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反之,如现场施工条件较差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1. 2 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在一定施工条件下,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成分均匀,在成型过程中满足振动密实的混凝土性能。常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构件,对和易性的要求在施工验收规范中已有规定,但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一条就是用水量。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因此,采用使用减水剂的方法成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最经济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 1. 3 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它抵抗外来及内部被侵蚀破坏的能力,新疆(北疆) 地处严寒地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多雪,混凝土受大气的侵蚀很严重,所以,施工验收规范对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泥用量都作了规定,但是仅仅执行这些规定还不能完全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在配合比设计中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的选择,砂石级配和砂率的调整,但最主要的是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1. 4 经济性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工省料才是最经济的。水泥是混凝土中价值最高的材料,节约水泥用量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目标,但必须是采用合理的措施达到综合性的经济指标才是行之有效的。首先,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使用减水剂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掺加粉煤灰可以代替部分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其次,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最后,根据当地的砂石质量情况采用合理砂率和骨料级配。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2. 1 熟悉现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应该遵守国家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J GJ 5522000 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该标准规定了配合比设计应分三个步骤。 1) 配合比的设计计算;2) 试配;3)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该标准给出了许多全国性统一用的技术参数,如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公式、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混凝土砂率选用表等。此外,配合比设计还必须掌握GB 50204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 J1072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2. 2 原材料的准备和检验混凝土由四种材料组成: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目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 为规范和强化工程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美国政协会于1990年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并很快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现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投入很大力量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建设部、铁道部、建材总局也已决定对高性能政的研究进行联合资助,并正式将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列立为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高性能政目前已被认作是将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一代建筑材料。 1 高性能混凝土特点 高性能政是指采用普通原材料、常规施工工艺,通过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而成的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综合性能优良的政。具体是: 1.1 拌合料呈高塑或流态、可泵送、不离析,便于浇筑密实。 1.2 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和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水化热低,不产生微细裂缝,徐变小。 1.3 有很高的抗渗性。其中高工作性是高性能政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即高流动性、高抗分离性、高间隙通过性、高填充性、高密实性、高稳定性;并同时具备低成本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目前,高性能政在发达国家的工程实践中已较广泛采用,我国尚处于试验研究、推广试用的起步阶段。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尽管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彼此均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征是按耐久性进行设计,保证拌和物易于浇筑和密实成型,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由温度和收缩产生的裂缝,硬化后有足够的强度,内部孔隙结构合理而有低渗透性和高抗化学侵蚀。从我国目前的及优选并经过现场试拌后,检验砼坍落度的经时损失满足规范设计施工水平出发,强度等级达到或超过C50的混土被定义为要求,满足工程应用的高施工性要求,才能正式确定所选用的高强混凝土。而且随着工程建设的需要,高性能混凝土的使频率越来越高,对其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 2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原材料和设计配合比控制 2.1 熟悉施工图纸,认真领会设计意图。通过同设计人员交换意见,并经过现场实地勘察,收集水文、地质、气象等原始资料,对施工图设计混凝土应承担功能作全面了解,并做好相应技术信息的收集准备工作。 2.2 全面收集原材料信息,精选原材料。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2.2.1 指定专人定期检查、测定各种原材料和生产状态,特别是对原材料的进料、储存、计量应全方位监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例题 设计C20泵送混凝土,材料:水泥P.O42.5,中砂(筛余量25-0%),碎石(5-30mm)连续级配,减水剂YAN(参量0.8%,减水率1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或工作度——维勃稠度)指标进行。如果混凝土还有其他技术性能要求,除在计算和试配过程中予以考虑外,尚应增添相应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确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可参见表1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1 注:1.当采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混凝土拌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有较适宜的技术经济性。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 (2)选取每立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由此计算出每立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选取合理的砂率值,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以下依次列出计算公式: 1.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W/C) (1)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 cu,0≥f cu,k+1.645σ 式中f cu,0——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 f cu,k——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σ的取值,如施工单位具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的统计资料时,可按下式求得: 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强度值(MPa); μf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总组数,N≥25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时,如计算得到的σ<2.5MPa,取σ=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30时,如计算得到的σ<3.0MPa,取σ=3.0MPa。 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为一个月;对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 施工单位如无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取值。 σ取值表表2 查表取σ=5N/mm则f cuo≥20 N/mm+1.645×5 N/mm≈28 N/mm (2)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高速铁路桥梁综述

高速铁路桥梁综述 【摘要】高速铁路桥梁在高铁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建设发展迅速,与实际工程结合中也凸显其特色。本文全面介绍了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主要设计标准及主要结构型式,提出了在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梁;发展;特点;结构形式 前言 高速铁路桥梁可分为高架桥、谷架桥和跨越河流的一般桥梁。其中,高架桥用以穿越既有交通路网、人口稠密地区及地质不良地段,通常墩身不高,跨度较小,桥梁往往长达十余公里;谷架桥用以跨越山谷,跨度较大,墩身较高。由于桥梁建设投资规模大,列车高速运行时对桥上线路的平顺性要求高,特别是采用无渣轨道技术后,对桥梁的变形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速铁路桥梁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1 高速铁路桥梁的发展现状: 桥梁建设作为高速铁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为高速列车提供平顺、稳定的桥上线路,以确保运营的安全和旅客乘坐的舒适。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它经过的区域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总长达1060km,桥梁比重为80%。我国通过借鉴德国、日本等国高速铁路桥梁先进技术和成功建设经验,逐渐完善技术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 2 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 桥梁是高速铁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铁路桥梁相比,在数量、设计理念及方法、耐久性要求、养护维修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架桥所占比例大。主要原因是在平原、软土以及人口和建筑密集地区,通常采用高架桥通过。 (2)大量采用简支箱梁结构形式。根据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工期要求和技术特点,通过深入的技术比较,确定以32m简支箱梁作为标准跨度,整孔预制架设施工。 (3)大跨度桥多。据统计,在建与拟建客运专线中,100m以上跨度的高速桥梁至少在200座以上。其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最大跨度为128m,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的最大跨度为180m。

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及配比

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及配比 一、高强度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概念 对于高强商品混凝土,各国没有准确的定义,同时各国的区分标准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我国现场浇筑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大量低于C30,预制商品混凝土构件普遍低于C40:同时商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大部分是根据较低强度商品混凝土构件的试验数据得出,对于强度较高的C50或更高等级的商品混凝土明显不适用;另外从商品混凝土的制作技术来看,C50及更高等级的商品混凝土在施工时需要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较高的施工水平。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施工水平和质量管理制度现状,以C50作为划分高强商品混凝土的指标,强度等级达到或超过C50的商品混凝土为高强商品混凝土。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概念的提出至今也只有10多年的时间,它是伴随着高强商品混凝土而问世的。 高性能商品混凝土不仅满足工业化预拌生产和机械化泵送施工、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是一种耐久性优异的商品混凝土。与传统的商品混凝土相比,高性能商品混凝土在配合比上的特点是低用水量、较低的水泥用量,并以化学外加剂与粉煤灰作为水泥、砂石之外的基本组成成分。这些使硬化商品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少,具有致密的微观和细观结构,抗渗性能优良,因此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很好。高性能商品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体积稳定、水化热低、温升小,冷却时的温度收缩小,干燥收缩也小,所以硬化后不易产生宏观和微观裂缝。我国钢筋商品混凝土结构规范组1978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一般环境下有40%工业民用建筑结构的商品混凝土已碳化到钢筋表面,而在较潮湿的环境下90%构件已经锈蚀。因此在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受到普遍重视的今天,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无疑是解决结构耐久性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途径。 二、高强商品混凝土有三大优越性

高速铁路道岔板自密实混凝土

1 高速铁路 道岔板底座自密实混凝土施工 作业指导书 刘秀元 目录 1.适应范围 (3) 2.指导目的 (3)

2 3.作业准备 (3) 4.技术要求 (4) 5.施工工艺流程 (4) 6.施工要求 (5) 7.劳动组织 (8) 8.材料要求 (8) 9.主要设备机具配置 (11) 10.质量控制及检验 (11) 11.安全及环保要求 (12)

3 道岔板底座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应范围 适应于铁路客运专线板式无砟轨道道岔板底座自密实混凝土施工。 2.指导目的 在道岔板与垫层之间设计18cm厚底座板,用自密实混凝土对道岔板底座进行填充。道岔板底座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能够按照质量要求进行施工。 3.作业准备 3.1内业准备 施工前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及规范进行认真阅读、熟悉掌握底座板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制定施工作业方案、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技术质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上岗。 3.2外业准备 3.2.1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前须对精调完成的道岔板进行复测,复测时允许偏差:纵向3mm,横向1mm,竖向1.5mm。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自密实混凝土底座施工。 3.2.2正式施工前,在一块平整的场地进行试灌并揭板工艺性试验,并经专家评估通过。 3.2.3准备用于浇筑的溜槽(溜槽斜坡长度为150cm)及必备的可操作性强的中转料斗等小型机具;以及高压水枪、抹子、铁钎、锤

4 子;清理浮浆用的勺子、水桶等工具。特殊施工现场应配备3m3料斗。 3.2.4道岔区附近行车道处须整平好,便于运输混凝土。 3.2.5夜间施工,须提前准备好照明灯具及线缆。 4.技术要求 4.1底座板外形尺寸根据道岔板确定,底座板两侧边相应比道岔板边宽25cm,厚度为180mm,露出道岔板部分高出道岔板下缘15mm。 4.2底座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采用流动性好的自密实混凝土现场浇筑。混凝土每罐车在现场浇筑前检验1次,如不符合要求,必须在重新搅拌检测后再行灌注。 4.3底座混凝土除应具有C40混凝土的强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自密实性能,还应考虑轨道结构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5.施工工艺流程 5.1混凝土底座施工工艺流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规范)

6.1.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某配合比:水泥240kg,水180kg,砂630kg,石子1280kg,矿物掺合料160kg,该混凝土1m3总质量为2490kg; 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掺合料=1∶2.63∶5.33∶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基本要求 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基本要求: (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 (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 (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 (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水、砂和石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

系: (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表示; (2)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 (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f cu,o)。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 cu,o≥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报名须知《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等新标准、新技术师资培训班费用付款回执【模板】

附件2 报名须知 一、费用缴纳 《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等新标准、新技术 备注:请在转账汇款缴纳技术培训费用后填写付款回执。如同时缴纳多人的培训费,请注明全部参训人员姓名。汇款凭证可用截图或拍照形式,提供电子版。学员代表参加培训的发票由会议承办方提供,培训期间可在报到处领取发票。

二、住宿预订和用餐安排 可预订住宿房间类型:普通标间(400元/天,含早餐)。因酒店房间有限,会务组将根据预定时间先后顺序协助安排住宿预订。酒店退房时间为下午14:00。住宿发票由酒店出具。 本次培训班用餐请自理,酒店自助餐 100 元/位。需在酒店用餐的代表,请报名时注明,用餐发票由会议承办方提供。 《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等新标准、新技术 师资培训班住宿预订回执 了10月28日、30日晚上住宿的,如需取消预订,请提前5天以邮

件方式告知会务组,否则视为入住,须向酒店缴纳住宿费。若某单位单人报名,且愿意合住,请在“单人愿意合住”栏注明性别,会务组将优先安排,合住标准间价格每人200元/天(单人住一间的,400元/天·间)。如行程有变动或航班延误,请及时告知联系人,以便保留预订房间。联系人手机:********。 三、会址方位图及乘车路线 乘车路线: 1、首都机场: 乘机场大巴4号线至终点公主坟,换乘地铁1号线至苹果园总站,D口出站步行20米左右,换乘专109路公交车,杏石口下车马路对面即是华北宾馆。打车费用约150元。 2、北京南站: 公交:南广场乘坐特5路公交车至紫竹院南门下车,向回走240米换乘347路公交车到杏石口下车即可。

地铁:乘坐地铁4号线换乘1号线到苹果园总站,D口出站步行20米乘坐专109路公交车杏石口下车马路对面华北宾馆。 打车费约60元。 3、北京北站: 乘坐地铁2号线换乘地铁1号线至苹果园总站,D口出站步行20米乘坐专109路公交车杏石口下车马路对面华北宾馆。 打车费约40元。 4、北京站: 乘坐地铁2号线换乘1号线至苹果园总站,D口出站步行20米乘坐专109路公交车杏石口下车马路对面华北宾馆。 打车费约60元。

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 (报批稿) 铁道科学研究院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专业设计院) 2000年12月

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材料 (1) 4 基层 (3) 5 防水层 (3) 6 保护层 (4) 7 检查规则 (6) 8 其它 (7)

前言 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层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既有桥梁由于桥面防水失效造成桥面板渗水、钢筋锈蚀的事例很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条件是根据京沪高速铁路对桥梁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构造特点以及TQF-Ⅰ型防水层的使用经验,并依据该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而制定的。 本技术条件与《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相比,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修改和补充: …修改了防水卷材宽度、长度规格; …提高了防水卷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修改了防水卷材纵向搭接宽度; …增加了防水卷材单面压花及其规格要求; …增加了禁止使用黑色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要求; …增加了可用于潮湿基面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及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包装、储存及有效期; …增加了有碴混凝土桥面道碴槽外及无碴混凝土桥面防水层的质量要求、施工方法; …增加了保护层应采用C40细石聚丙烯纤维网高性能混凝土,规定了保护层的厚度及质量要求和检验频次; …增加了C40细石聚丙烯纤维网高性能混凝土中所用材料的规定; …增加了防水层原材料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的详细要求。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专业设计院。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马林、牛斌、杨梦蛟、殷宁骏、崔冬芳、邓运清、 王振华、陈夏新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四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①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水泥300kg、水180kg、砂720kg、石子1200kg; ②以水泥质量为1的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及水灰比来表示,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1∶∶4,水灰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是:(1)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所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的耐久性(如抗冻等级、抗渗等级和抗侵蚀性等)。 (4)在满足各项技术性质的前提下,使各组成材料经济合理,尽量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参数 (一) 水灰比(W/C) 水灰比是单位体积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的比值,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其确定原则是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大值,以节约水泥。 (二)砂率(βS) 砂率是指砂子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砂率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重要指标。砂率的确定原则是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取小值。 (三)单位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是指1m3混凝土的用水量。单位用水量的多少反映了单位混凝土中水泥浆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的多少显著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也影响强度和耐久性。其确定原则是在达到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取较小值。 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重要参数,在配合比设计中正确地确定这三个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上述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步骤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1)明确设计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如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 (2)合理选择原材料,并预先检验,明确所用原材料的品质及技术性能指标,如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密度等;砂的细度模数及级配;石子种类、最大粒径及级配;是否掺用外加剂及掺和料等。 (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 在正常施工条件下,由于人、材、机、工艺、环境等的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总是会产生波动,经验证

高性能混凝土试验

《建筑材料》教学实验 高性能混凝土其性能检测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性能检测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建材实验室

11.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以美国的P.K.Mehta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应该是高耐久性、高强度、高的体积稳定性低渗透性和高作性;高的体积稳定性、低渗透性和高工作性;?法国等欧洲国家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指 标应是高强度混凝土。 标应是高强度混凝土 ?日本学者认为高流态、免振自密实、具有良 好的体积稳定性混凝土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1.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是种新型高技术混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 基础上,主要以耐久性作为设计指标,并 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采用现代凝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 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 的活性超细粉料和高效减水剂而制作的混凝土。

1.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高性能混凝土要求其配制的水胶比不大于 度等并具有高作0.38,强度等级不小于C50,并具有高工作性、高抗渗性、高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

1.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标识由名称代号、高类别度等构 性能类别、强度等级和导电量构成。?HPC-高性能类别-强度等级-导电量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代号 示例:HPC D10C60500 HPC-D10-C60-500 表示强度等级C60、导电量500库仑的抗腐蚀高性能混凝土。 蚀高性能混凝土

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材料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材料 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水/(水泥+活性超细粉+膨胀剂)]应控制在0.38~0.25范围内。?混凝土的砂率宜为28~34%,当采用泵送工艺时,宜为 34~44%。艺时宜为?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m 3,胶凝材料总3宜采用425量不宜大于600㎏/m 。宜采用42.5等级水泥。

客运专线铁路箱梁技术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箱梁技术标准

QB 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企业标准. QJ/JJ01.01-2005 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铁路简支箱梁技术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标识: 发放编号: 2006-3-12发布2006-3-12实施

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发布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 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技术标准

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经规标准[2005]11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和《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等七个标准制定的。 本标准从2006年3月12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铁十四局联合体十一局5#梁场项目部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工程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继仁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适用于铁道部审查批准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的制造。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50km/h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 350km/h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350km/h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 350km/h客运专线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技术条件 350km/h客运专线桥梁伸缩装置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指南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施工指南 TB10002.1-2005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10002.3-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203-2002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B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5-19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T2092-2003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