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问答题答题方法与技巧知识交流共34页文档
地理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3文档 (2)

五)能源问题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调整措施: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汽油。
6、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中国而言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7、2007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8、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有利于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能源地域分布;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缓解农村生态压力。
问题及其影响: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
初中地理解答题答题技巧

初中地理解答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关键,只有理解了问题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
作答。
审题时要注意把握关键信息,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理解基本概念:地理学有许多基本概念,如经纬度、气候类型、地形地貌
等。
理解这些概念是回答问题的关键,对于这些概念的定义、特点、分类等要有清晰的认识。
3.灵活运用知识:在回答问题时,要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这需要对知识
点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境进行选择和应用。
4.分析图表:地理考试中常常涉及到各种图表,如地图、柱状图、曲线图等。
分析图表的能力非常重要,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答题。
5.表达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要确保表达清晰、简洁明了。
避免使用过多的
冗长句子和复杂的词汇,而是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问题。
6.检查答案:在完成答题后,一定要留出时间检查答案。
检查时要注意答案
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同时也要注意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
高三地理问答题答题技巧

• (1)特征问题:一要明确是地理事物本身的 特征还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二要掌握描 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①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 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 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例、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 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 的地形特征。
• 工业区位
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 业、平衡性别比例等 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气物污 染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
•城市区位
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 宗教、科教、旅游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市场距离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
气候分析
气温高低:纬度.洋流.海陆分布.地形地势. 人类活动; 降水多少:环流形势.地形.洋流.人类活动.
• 分析:旧金山与洛杉矶气候特点异同的原因; 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北方秋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3).评价问题: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
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 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⑥.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 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 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 方面概括.
⑦.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 会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 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 政策
• 简要评价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开发条件, 如何整治和发展?
地理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知识交流36页文档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高考地理问答题答题方向和技巧

高考地理问答题答题方向和技巧(一)特征描述。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
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
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1. 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
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
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2.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气候因素)、地(地形地貌因素)、人(人为因素)”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洪涝灾害的原因(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坡度大;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理答题技巧

地理答题技巧
《地理答题技巧》
一、全面分析
地理答题时,要全面、综合地分析题目,不要一问一答,有时,一个题目可在不同角度分析,在答题时可以将分析过程记录下来。
二、联系实际
地理答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不要以权威,片面,或形式主义为出发点,分析问题时,要全面客观、科学认真,用马克思主义逻辑结合自身的实际去分析问题,运用合乎逻辑的论据加以分析阐述。
三、学会归纳
地理答题时,要从认识上归纳题目,根据特点及特殊性等形成规律性的回答,只是建立答案的规律,不要过多的陈述实例,以细节记住,不冗余,简洁明了、有逻辑性。
四、做连接
地理答题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在分解问题的过程中,将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形成分析的联系,以便将相关的概念,内容等做联系,以便于把握本质内容,因此在答题中不要过于深入每一个细节,要重点回答题目的要义问题。
五、灵活应用
地理答题时,应根据不同的题型,情况,灵活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要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回答问题,有时可以运用经验,以
及补充新的信息。
地理问题答题方法

一、问答题答题方法与技巧1、明确问题类型,有效答题2、重视图表、文字材料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3、逻辑严密、答案简洁、条理分明。
(要点化、序号化)4、规范用语、回归教材5、扬长避短、防止丢分6、书写整洁、不留空缺二、例谈地理问题的答题方法。
1、从相关联系入手,确定答题方位。
问答题设问众多,但从内容分,一般有叙述因素、原因、作用(意义)、特点(特色)、规律、问题(危害)、对策等。
每一项内容,都有其关联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答题的方位。
例1(09年高考)图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该地盛行南风。
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分析定位:城市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布局因素:盛行风、水源、交通、市场、技术、政策等答案: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分析定位:城市工业的问题(危害)。
危害有:答案: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2、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答题范围。
地理问答题在具体的题目里,由于条件会有限制,因此必须在大范围里进一步确定答题的范围。
例2、(2008年江苏卷)图12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13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8分)解析:该题通过读图学生能很快得到这样两个最基本的信息:①第二产业用电量最大,②东部地区用电量大,生产量小于发电量。
地理问答题答题技巧总结

地理问答题答题技巧总结在地理考试或竞赛中,面对各种地理问答题是常有的事情。
正确回答地理问题不仅需要对地理学知识有所掌握,更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
本文将总结一些地理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各种地理考试。
1. 认真阅读问题第一点非常重要,但却经常被忽视。
在回答地理问答题时,一定要仔细读懂问题的每一个方面,包括地理位置、时间要求、问题内容等。
只有确保理解了问题,才能针对性地给出答案。
2. 关注关键词在看完问题后,需要重点关注问题中的关键词。
地理问题中的关键词通常能够提示我们答题的方向,比如地名、地理现象、地理特征等。
对于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在大脑中迅速联想相关知识,帮助我们更快地得出答案。
3. 多角度思考有些地理问题看似简单,但可能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尝试从地形、气候、人口等多个角度考虑,避免陷入单一思维定势。
4. 利用地图地图是地理学习和解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于涉及地理位置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地图快速找到相关地点,辅助我们回答问题。
因此,在备考阶段,可以多练习地图阅读,提高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5. 注意细节有些地理问题虽然需要有整体性思考,但也不应忽视问题中的细节要求。
可能有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信息就是解题的关键。
因此,在回答地理问答题时,一定要关注并梳理好问题中的各个细节要求。
结语总的来说,回答地理问答题需要综合地理知识、技巧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
希望本文总结的地理问答题答题技巧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各种地理考试,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