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唱秦腔
秦腔音乐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秦腔的基本特点、历史渊源以及相关乐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秦腔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掌握秦腔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腔,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对象初中音乐课程学生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1. 秦腔音乐音频、视频资料。
2. 秦腔乐器(如板胡、二胡、笛子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秦腔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
2. 介绍秦腔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
二、新授1. 秦腔概述:- 介绍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代表性剧目。
- 分析秦腔的唱腔、表演风格和音乐特点。
2. 秦腔唱腔学习:- 播放秦腔唱段,引导学生学习唱腔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 学生跟唱,教师个别指导。
三、实践1. 分组练习秦腔唱段,注意咬字、音准和节奏。
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音乐的特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看秦腔表演视频,了解秦腔表演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秦腔唱腔,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展示复习成果,教师点评。
二、新授1. 秦腔表演技巧:- 介绍秦腔表演的基本技巧,如眼神、手势、身段等。
- 学生分组练习表演技巧,教师个别指导。
2. 秦腔乐器介绍:- 介绍秦腔常用乐器,如板胡、二胡、笛子等。
- 学生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感受秦腔音乐的魅力。
三、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秦腔表演,包括唱腔、表演技巧和乐器演奏。
2. 学生展示表演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音乐和表演技巧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秦腔唱腔和表演技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秦腔音乐。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秦腔音乐的魅力。
浅谈合格的秦腔司鼓是如何练成的

浅谈合格的秦腔司鼓是如何练成的作者:许强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4期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百花齐放,秦腔艺术的豪迈、直白、极具艺术氛围的渲染特征,使其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积淀深厚,魅力长存。
而秦腔艺术的这些艺术特征之所以如此显著的重要原因与秦腔打击乐的丰富的艺术表现是分不开的。
秦腔打击乐以节奏变化为基本形象,单听起来则声音嘈杂,甚至令人掩耳。
然而,当打击乐与舞台上演员的表演紧密配合时,打击乐以其鲜明的音色、强烈的音响效果、多变的节奏、丰富的组合等,在反映剧情发展以及提示环境、时间、人物的情绪表达等诸方面都显露出无比的能量和华彩。
秦腔打击乐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将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浓缩在小小的舞台里,利用各种各样的艺术元素,使大千世界变小了,演奏者的小小舞台变大了。
因此,秦腔打击乐学习者要注重秦腔打击乐的演奏理念,加强训练技巧,培养自身的艺术情怀,在戏曲舞台上展现自身的综合能力,活灵活现并有声有色地演奏秦腔打击乐。
作为指挥演奏整体,特别是打击乐演奏的“总指挥”——司鼓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司鼓也成鼓师,司鼓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如何才能发挥司鼓在戏曲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的演奏人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作为在戏曲表演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总指挥更应如此。
首先,要热爱文艺事业,这样才能有信心、热情和动力。
否则,就是坐在总指挥的位置也很难有所作为。
其次,要勤学苦练、刻苦钻研。
作为一名专业司鼓,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我们所从事的专业是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统一并完美结合的工作,因而就更严格的要求我们每一位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的司鼓工作人员要勤学苦练、刻苦钻研。
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和驾驭文、武乐队乃至整个演出进程的能力。
没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没有超强的驾驭能力,即使有再高的工作热情也是不能完成的,至少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剧情的需要和导演、表演者所要求的艺术境界和演出效果的。
二胡常用五声音阶演奏技能(秦腔).

——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音乐的滥觞 综合技能讲解训练: 二胡独奏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讲解与训练
二胡能力拓展训练:
中胡独奏曲《草原上》讲解与训练
4
(一)理论知识讲授:音准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性
对于听觉不太敏锐的演奏者来说,要一个音一个音 地反复训练准确按音位置的感觉以培养和稳定自己 的触觉记忆以及辨别不同音高差异的听觉记忆力。 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好听辨音高的能力和掌握准确 的按音及换把的把握性。 总之,演奏者只有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刻苦
声组成。
旋律发展手法:此曲最大的特点无外乎音乐材料来源于秦 腔。乐曲采用秦腔曲牌进行创作,形式上运用了随想曲的
自由写作手法,在乐思发展的统筹下充分发挥二胡的表现
力,根据曲牌的不同表现特征,旋律合理性的有机组织贯 穿,乐思以动静相宜的逻辑发展,旋律中声腔润饰,滑音 大量运用,以拟人声的旋律为主。 调式调性:因为乐曲创作以秦腔音乐为素材,所以此曲的 调式为我国北方传统七声调式。旋律发展主要是秦腔的 “花音”“苦音”为主,第一段慢板苦音,如泣如诉,结 句在商音上为商调式。其它段落都是徵调式。
6 (三 )综合技能训练——二胡独奏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讲解与训练 (2)乐曲的音乐分析 曲式结构:乐曲由引子、慢板、快板、小快板、华彩和尾
1.乐曲总体讲解与训练
(1)乐曲产生的背景及表现内容
《秦腔主题随想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 由赵震霄和鲁日融先生运用陕西秦腔地方戏 的音乐素材编写而成的一首二胡独奏曲,乐 曲表现了西北人民豪放的性格。此曲最初为 民族管弦乐曲,后改编为二胡曲。既继承了 大量秦腔音乐宝贵的艺术特色,又形成了自 己的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
一面。
在演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运弓要流畅、舒展; B: 相同节奏型的多次出现,要有不同的处理; C: 要把握好乐句强弱起伏的变化; D: 对滑音的控制要准确。
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教学讲解

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教学讲解二胡,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而秦腔,则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剧种之一。
如何将这两者相融合,演奏出一曲主题随想曲,成为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学习的焦点。
本文将对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的教学进行详细的讲解。
教学一:基础知识准备在学习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之前,有几个基础知识需要掌握。
首先是对二胡的了解。
二胡是一种拉弦乐器,有两根弦,分别为A弦和E 弦。
其次是对秦腔的了解。
秦腔有独特的旋律和表演方式,熟悉秦腔的节奏和特点对于演奏主题随想曲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二:曲谱分析在学习主题随想曲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曲谱。
主题随想曲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引子、主题和尾声。
引子起到引领曲调的作用,是曲目的开头部分;主题是曲目的核心部分,是主旋律的展示和发展;尾声则是曲目的结束部分,通常是以激昂的方式结束。
教学三:演奏技巧讲解在演奏主题随想曲时,需要注意一些演奏技巧。
首先是正确的握弓姿势。
握弓姿势要稳定、柔和,既要保持弓杆的姿势,又要有适当的力度控制。
其次是正确的指法。
二胡的指法有独特的技巧,需要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提高。
最后是动态的掌控。
主题随想曲中有起伏的音乐表达,需要巧妙地掌握节奏和音量的变化,使演奏更加生动有力。
教学四:情感表达作为一首主题随想曲,情感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演奏者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将曲目中的情感与听众分享。
可以通过调整演奏中的音色、音量和速度来传递情感,使听众更加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教学五:实践演奏一切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以巩固和提高。
在学习完基础知识、曲谱分析、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后,最重要的是进行实践演奏。
可以选择一首简单的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进行练习,慢慢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演奏要点。
同时,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些主题随想曲,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
总结: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的教学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全面的学习和实践,演奏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并且在音乐表达上更加自如和准确。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腔的起源、历史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秦腔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热情。
3. 通过学习秦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秦腔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3. 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4. 秦腔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5. 学生实践环节:欣赏秦腔片段,学唱秦腔选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代表剧目。
2. 教学难点:秦腔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代表剧目。
2. 欣赏法:观看秦腔片段,感受秦腔的魅力。
3. 实践法:学唱秦腔选段,体验秦腔的表演乐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秦腔艺术》PPT或教材。
2. 视频资料:秦腔片段。
3. 音响设备:播放秦腔音乐。
4. 教学道具:秦腔服装、道具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播放秦腔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秦腔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秦腔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三、学唱秦腔(15分钟)1. 学唱秦腔选段,体会秦腔的唱腔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秦腔表演,感受秦腔的表演技巧。
四、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作业:1. 观看秦腔视频,了解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 学习秦腔唱段,准备第二节课的展示。
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观看秦腔视频的心得。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 介绍秦腔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三、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欣赏秦腔片段,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秦腔的心得。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演唱秦腔选段。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秦腔戏曲知识

秦腔戏曲知识1:戏曲中坐如钟、卧如弓、站如松、行如风。
2:云手位置,花脸举过顶、老生齐眉、武生齐脑门、小生够于鼻、旦角齐乳。
3:拳式,一般情况下,青衣、花衫、花旦用于凤头拳,刀马旦、武旦用翘指拳,老旦用于老旦拳。
4:旦角三步:青衣慢步、花旦快步(连步、压步、踏步、浪步)、圆场跑步。
另外彩旦常用跟步、掌步、满步。
5:云手分:整云手、半云手、点云手、小云手。
6:掌分:撩掌、翻掌、立掌、推掌、按掌、托掌、伸掌。
7:拳分:提拳、端拳、亮拳、拉拳、藏拳、举拳、抱拳。
8:指分:斜指、竖指、托指、反指、推指、点指、戳指、垂指。
9:手指活动:抖、搓、捻、卷、弹、击。
10:手的形态:兰花掌、柳叶掌、佛手掌、荷叶掌、瓦楞掌、虎爪掌。
兰花指、一字指、剑诀指、剪式指。
凤头拳、翘指拳、方形拳、老少拳。
11:实拟性手姿:赞美式、贬义式、托月式、望月式、鸟鸣式、举杯式、托盘式、提篮式。
12:眼法:喜、怒、悲、怕、羞、恨、愁、呆、思、盼、灭、狠。
13:脚:正、丁、弓、骑、掖、八、盘、踮、点、戳、存、踏。
14男生步法:慢、快、圆场、滑、蹚、跪、栽、奔、拔、拌、矮、老、分、别、醉、趋、搓、云、跨。
15:女旦步法:慢、摇、快、跨、栽、跑、旗、云、压、碎、圈、扑、滑、醉、跪、趋、老、打。
16:水袖:勾、挑、抖、撑、扬、冲、甩、打、绕、转、卷、云、盘、摇、涮、抓。
17:甩发:打、挑、闪、带、旋、盘、冲、抖、绕、摆。
18:髯口:捋、挑、掸、甩、蓬、托、捻、衔、推、搂、抛、抖、绕。
涮。
19:手语50式:日、月、云、地、天、风、雨、雷、雪、闪、水、鱼、浪、山、船、头、掌、耳、眉、拳、哭、笑、愁、怒、叹、门、开、望、关、怨、口、指、拒、摊、唤、扑、跌、送、哄、帘、你、我、他、不、眠。
我在戏曲上学的虽然不精,但懂点,希望我学的东西能给一些票友分享。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鲁力 286030224 08音教2班内容摘要:秦腔,从艺术形式讲上是一种声腔艺术,秦腔生角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部分,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
比如气息是嗓音训练的基础,道白是嗓音训练的重要途径,秦腔生角行当训练的方法有许多科学之处值得肯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一直在变化,所以秦腔生角行当的嗓音训练还应借鉴科学的声乐知识,使之不断适应人们的审美要求。
各个生角行当还应在具体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方法技巧,使之演唱与其人物的年龄,心理,身份相符合。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所学,通过文献,实地调查等研究,旨在找出秦腔生角演员嗓音训练中的不足与问题,提出建议,让秦腔古老的艺术在演唱中与我们所学声乐很好的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学习他。
关键词: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嗓音训练一、研究综述1、选题依据、意义秦腔,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三千多年古老历史的一门集舞蹈、美术、音乐、文学、杂技、武术等的综合性艺术,它有着如同大西北人一样的高亢与激昂,是中国艺术殿堂的一只奇葩。
古往今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秦腔这门艺术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这门艺术所要与之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变化发展的神圣使命。
中国秦腔是西北人的骄傲,是黄土地的自豪。
作为当代音乐专业学习者,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将这门大西北的艺术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之下,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了解他,热爱它,学习它。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改善秦腔生角行当演唱靠嗓子、靠力气等一些不好的习惯,使之学习和借鉴声乐艺术上科学的方法使得秦腔生角演唱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使秦腔这一地方剧种的演唱与声乐艺术完美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让现代人用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去诠释古老的秦腔艺术。
让秦腔古老的艺术在演唱中与我们所学声乐很好的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学习它。
使秦腔的演唱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秦腔唱腔板式详细介绍

秦腔唱腔板式详细介绍秦腔唱腔板式详细介绍一、慢板慢板是秦腔唱腔的一个很重要的板式。
它的曲调迂回、婉转,抒情性很强,句中常有较长的拖腔。
在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时,采用这个板式。
慢板分“苦音腔”和“欢音腔”两种。
这两种唱腔结构、时值、起句、落腔的规律都是相同的。
不同之处在于调式色彩和旋律进行上。
慢板是4/4 节拍,即一板三眼。
板即强拍,眼即弱拍。
三眼分作头眼、中眼、末眼。
其格式如下:4 / 4 强、弱、次强、弱一板三眼板、头眼、中眼、末眼慢板因速度不同又有“慢三眼”与“快三眼”之分。
快三眼即拦头板,它的速度较快,旋律简练,所表现的情绪较为强烈。
一般在人物感情冲动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板式。
快三眼板有一种变节奏型的板式叫“撂板”,它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式。
必须由慢板的下句引入,可连唱数句而转入“二六板”。
慢板的苦间腔又有“伤寒调”与“阴司板”两种特殊的唱腔,它们的结构、节拍、起句、落腔规律与慢板相同,曲调各异。
是在人物情感极度哀伤、懊悔、昏迷状态时所唱的一种曲调。
唱腔的音区很低,多是下行音的进行。
伤寒调的下句落音,更为特殊,落在调式的下属音“1”音上,类似京剧中的反调。
慢板唱句结构慢板唱腔的词句是以十字句和七字句为基础,并由对重迭的上下句构成唱腔段落的。
每句唱词又分为若干不同格式小的腔节。
这些小腔节是唱腔的最小单位,它和语法中的逗句相似。
如“遭兵荒,遇水灾,老天大旱”这句唱词本身便含有轻重停顿之分,朗诵进便分为三逗来念。
这便是是腔节产生的根源,即语言的节奏是音乐节奏的基础。
慢板的唱腔每句分为三个腔节。
其格式如下:这些腔节起唱的节拍位置基本规律如下:上句下句第一腔,起中眼;第一腔,起中眼;第二腔,起中眼;第二腔,起板;第三腔,起板;第三腔,起中眼。
慢板上句第一腔和第三腔唱腔的变化极为多样,腔尾的落音也各不相同,常落于调式不稳定音上。
苦音上句末可落于“2 4 5 71”五个音上。
欢音上句末可落于“5 6 1 2 3”五个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学唱秦腔
为一个秦腔戏迷,想要能听会唱,药如何学唱秦腔好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唱秦腔,要对秦腔的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唱的戏曲四功之首,秦腔和其它戏曲一样,且又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舞台综合艺术,它的唱就是一种独特的声乐艺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音乐自成系统,音域宽广,调式独特。
声乐与器乐相结合,就形成了秦腔特有的高亢、激昂、宽厚、洪亮、悲苍、欢快、愤慨、颂扬等情感极为丰富的戏曲唱腔。
所以学唱秦腔,就是学习这一戏曲的声乐艺术。
只有感到学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掌握这一艺术的过程,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才能学好。
二,愿意学唱的网友,肯定是喜欢上了秦腔,那就要多听多看,现在舞台上的秦腔演的太少了,那就在网上和电视上多看,也可以多看光盘,但本人认为要学唱腔,还是以听为主,把一些名人名唱段反复的听,从听的过程中能争取懂得一点板式,懂得一点唱句的分腔,听出来不同的板式的板头过门,唱句之间的过门,比如说:你就就把像以唱为主的《花亭相会》,《庵堂认母》,《探窑》,《辕门斩子》,《三堂会审》,《周仁悔路》,《苏武牧羊》,《刘备祭灵》全折及有学唱必须的唱段音频考在MP3 里面,不受时空的限制,听它个百儿八十遍,直到把唱词
都能背下来,声调都能哼出,这样就为学唱先打好基础。
三,学习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学一段就巩固一段为此:
(一)是要先哼后唱:就是先小声的是唱非唱的哼唱,从中撑握曲调变化,先来个神似;
(二)是要先短后长:也就是先学短唱段,例如四句(六句、八句)
二六齐板,如:周仁唱的“我夫妻结发来伉丽和好,怎舍得恩爱情鸾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