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与唐代壁画鸟纹对比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及特点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及特点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殷周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转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的工艺品上经常出现的花木、鸟兽、鱼虫、龙凤等纹样。
这些都是审美意识作用下产生的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物质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艺术。
但这还不能称之为花鸟画,因为它不是独立的绘画艺术品。
当绘画艺术经过与实用的分离,并逐渐发展成熟,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以禽鸟和山水、花园、蔬果为题材的作品,此时的花鸟画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带有一定的装饰性,这是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花鸟画发展到唐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活跃,诗歌、书法都出现了一代高峰使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也逐渐独立起来,成为独立的一种画科。
这时花鸟画已成和人物画,山水画三分天下之势。
到唐代中晚期花鸟画已经逐步成熟,薛稷、边鸾、刁光胤等画家高手辈出。
边鸾被美术史家称为花鸟画之祖,对五代花鸟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鞍马为主的动物类题材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韩斡的《照夜白图》、《牧马图》,韩混的《五牛图》以及戴嵩的《斗牛图》五代时期虽不长,但却对宋代的院体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代以徐黄异体为标志,花鸟画进入了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一方面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开创了以黄筌为代表的工整精细的“勾填法”和徐熙逸派的“落墨法”。
以黄筌父子为代表的黄派,是我国绘画史上重要的花鸟流派,它继承了唐末刁光胤的画法,双勾填彩,用色浓重艳丽,追求一种富贵的意趣。
黄筌因才艺高超,深受西蜀统治者赏识和重用,他掌握画院的大权,使黄氏画风成为画院的典范,对以后的宫廷花鸟画影响深远。
江南的徐熙画派,继承了晚唐殷仲容“用墨色如兼五彩”的表现技法,以墨为主,用水墨晕染,它是和“以色晕染”相对又有相同效果的表现方法。
他重视“用笔”和“用墨”,追求生机与天趣,反对雕琢,画法活泼洒脱,不枸一格,以“野逸”著称。
徐体和黄体是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他们相互排斥而又相互影响,能于异中求同,同中存异。
中国花鸟画赏析-----先秦至两汉

中国花鸟画赏析-----先秦至两汉早在远古时期,我国智慧的先民就在彩陶上描绘着花、鸟、虫、鱼的纹样,是花鸟形象的早期表现。
这些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崇拜的气息。
此后,商周青铜器上出现的优美纹饰,朴拙造型,已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花鸟虫鱼的情感认知和审美取向的形象表现。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瓦当、青铜镜上以浮雕和刻线的手法所创造的花鸟纹饰,是从工艺品走向绘画形式的重要一步。
秦汉乃至魏晋以前,花鸟画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这些作品或是带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但从出现时间之早和数量之多,足可以看出我国先民和画家们对草木鸟兽的特殊挚爱。
本篇精选了如《彩陶钵绘鸟纹》、《木案画朱雀图》等代表了先秦至两汉时期较高成就的花鸟画作品,让您在欣赏这些画在原始的彩陶、漆器或木案上的花鸟画同时,感悟我国花鸟画萌芽期画匠们的杰出造诣。
木案画朱雀图木案画朱雀图东汉木质彩绘案长53.5 X宽40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木案正面中间为白色作底的长方形画面,四周为深灰色。
画面中央以黑和土红两色绘一朱雀展翅欲飞,用笔流畅,造型严谨。
木案背面有墨线画的朱雀、仙鹤、松鼠和云纹等图像,随意杂列,应是正面木案画的画稿。
画稿的出现和使用,是画工技艺发展的标志之一。
漆面罩彩绘鸟兽云气图漆面罩彩绘鸟兽云气图西汉木胎彩绘纵70 X横43.5厘米扬州市博物馆藏此漆面罩是死者罩面所用,主体呈正方形,外壁绘有鸟兽云气图,画面以云纹为主,动物为辅。
云纹飞扬流畅,极富动势,飞禽走兽风格写实,形态各异,极为生动。
此作品1985年出土于江苏扬州市郊。
漆壶彩绘马图漆壶彩绘马图秦木胎漆绘壶高22.8 X宽24.2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漆扁壶于I 9作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秦墓出土,木胎黑漆,一面画奔马飞鸟图,另一面绘牛。
鸟马主次分明,都用褐漆平涂,红漆单线勾勒,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朱雀白虎(曾侯乙墓内棺漆画)朱雀白虎(曾侯乙墓内棺漆画)战国木胎漆绘棺侧纵132 X横249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1978年5月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时代为战国早期。
织锦绣罗,纹样中的好年景

6【纹以载道】系列织锦绣罗,纹样中的好年景图片来源:明星工作室;博物院官网在2024年的春晚舞台上,创演秀《年锦》借用歌曲与虚拟合成技术向亿万观众展示了生动绚烂、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纹样。
传统纹样起源于中国古代人民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历史长河奔流不止,勤劳又充满智慧的人民积极创造,使得传统纹样通过数千年的发展,灿若繁星、浩如烟海。
战国至秦汉的服饰纹样,从简单的几何纹开始发展,衍生到动物纹与几何纹、云气纹、联珠纹结合,图案逐渐以动物为主要题材。
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服饰纹样由粗犷的动物纹转向更为精细的花卉鸟虫纹样。
宋元明清时期的服饰纹样则广泛使用花卉、鱼虫、禽鸟,造型风格倾向写实。
创演秀《年锦》聚焦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传统服饰与吉祥纹样,与华丽的舞美技术相融合,展现跨越千年的纹样变迁史。
这四个朝代的纹样差异明显,并且样式繁多、特色鲜明——汉代纹样庄重威仪,唐代纹样繁盛浪漫,宋代纹样典雅鲜明,明代纹样寓意吉祥。
节目的四位演唱者分别身着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传统服饰。
演员刘涛身着汉代深衣,这套服装参考的是《列女仁智图》,颜色选择了中国传统色彩中的黄色作为主色调,庄重大气。
外层薄纱参考了马王堆出土的方孔纱,头饰参考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制的东汉金步摇。
深衣的衣缘和袖缘纹样选择了“长乐明光云山瑞兽锦”,身上是茱萸、云纹等纹样。
“长乐明光云山瑞兽锦”是汉代常用的吉语织锦,汉代服饰中的茱萸纹样,寓意福寿安康。
镜头特写中展现的刺绣则是著名的信期绣,信期绣的主题花纹一般为写意的燕子,同时配以卷枝花草和穗状流云纹。
燕子是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每年总是信期归来,故这种绣品得名“信期绣”。
信期绣图案纹样单元较小,线条灵动细密,极富美感。
云气、山峦、茱萸都是汉代取自自然的典型题材,体现了中华先民从自然中取材的浪漫思路。
汉 杯纹地信期绣纹汉 杯纹地信期绣纹汉 卷草云纹汉 罗地“信期绣”丝绵袍 图片来源:湖南博物院《年锦》汉制 图片来源:演员微博《年锦》宋制 图片来源:演员微博7演员刘诗诗身着的唐代大袖襦裙造型参考了敦煌莫高窟供养人壁画。
中国绘画简史之一:魏晋南北朝名家名画赏析

中国绘画简史之一:魏晋南北朝名家名画赏析魏晋南北朝名家名画赏析中国绘画简史之一(精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绘画则是文化百花苑中的一棵奇葩,并随着时光流转彰显华贵。
在初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余,本文拟以中国绘画发展简史为主线,通过追溯名画创作背景,了解画家简历与创作风格,领悟历史变迁与名家励志故事,以提高艺术赏析能力和美学情趣。
史前及魏晋南北朝绘画中国绘画史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历史。
最初绘画是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并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墙壁画、绢画和纸画日渐兴盛,使用的工具也转向了毛笔、墨和天然矿物质颜料。
两千多年前,战国无名画家作品《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则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帛画。
唐代张彦远在他的开创性著作《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史前象形文字是书写与绘画的统一,图形与文字的脱离才使得绘画成为一门专门艺术,探讨绘画技巧则晚至秦汉才开始。
魏晋时名家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臻于成熟。
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而分裂的时代,时局纷乱和社会动荡造成经济普遍衰退,但此时统治阶层早已被儒家思想所左右,民间风气也随之俯仰。
同时,佛教的传播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迫切需要,绘画艺术随之也发生了强烈变化。
自曹不兴创立佛画后,他的弟子卫协又有所创新发展,并使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变得繁复起来。
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主要体现为政教服务,即“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为此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大行其道,得到了长足发展,南方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六朝三杰”等著名画家,北方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和田僧亮诸多大家。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作为顾恺之人物故事画《洛神赋图》,而画中山水只是作为衬景,山水画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
杰出画家及主要作品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浅析不同朝代敦煌壁画的色彩表现特点

MING RI FENG SHANG
浅析不同朝代敦煌壁画的色彩表现特点
文 | 徐文思
摘要:敦煌壁画艺术是我国珍贵的民族遗产。本 文对敦煌壁画中不同朝代的色彩特点构成及表现 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让我们更深入的对壁 画中的色彩构成进行分析学习同时也为我们的创 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敦煌壁画;色彩;表现方法
3、唐朝时期:华丽、高雅 唐朝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在敦煌地界可 以分为三个统治阶段:先是唐朝中央政府的直接 管控阶段,紧随其后的事吐蕃的统治时期,最后 就是张议统治时期。根据石窟艺术特点还可将唐 初期细分为武德时期、贞观时期(唐太宗平定西 河、高昌之后)和武周时期。 唐代壁画将中国当时繁荣旺盛的面貌展现 了出来,唐朝时期壁画绘制的能力越发高超,艺 术水平也达到鼎盛阶段,无论是人物性格的表现 还是从构图和章法来说,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如第 444 窟南墙的中央说法图中,阿弥陀佛在中 间盘坐,左边是莲台上的观世音菩萨,右侧的莲 台上为大势至菩萨,此二佛象征着悲和智二门。 佛座的前面画有供养的器皿等。整体色彩和谐, 体现出唐代中期壁画色彩典型的富丽堂皇、高雅 雍容的格调,这与唐朝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文化水 平密切相关。第 217 窟《法华经变中之幻城喻品》 是创作与唐朝鼎盛时期。在这个壁画中可以已经 可以看到后世青绿山水的影子。在第 130 窟《都 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中对颜色的使用激烈又 大胆。其中包括土红,石黄和青绿,三种颜色对 比度虽强但是却出现的韵律感很强,有变化和节 奏感。幅画人物造型真实,富于生活气息,无论 主人还是奴婢,都具有“曲眉丰颊”、“丰肌腻体”, 这幅画的线描“流动如生”,属于吴道子一派兰 叶描。不仅线的形态颇有变化,在用线的安排上 注意主辅结合,线的疏密和虚实变化都比较考究, 塑造了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生气蓬勃的唐代美 人。112 窟反弹琵琶中以金黄色为主调,画面雍 容华贵,无不体现唐朝在中国封建时代空前的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花鸟纹饰与花鸟画的对比研究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花鸟纹饰与花鸟画的对比研究黄菊(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0)摘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百多年间,战争连绵不断,朝代更替频繁,徭役赋税的压迫使得“人人厌苦,家家思乱”,生活的苦闷以及精神的压抑反而助推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北方大凿石窟,南方兴造寺庙,佛教思想文化渗透到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助推了花鸟图像的发展。
本文将陶瓷花鸟纹饰、壁画花鸟图像与传统花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图像的特征。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花鸟图像;对比研究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花鸟纹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瓷业迅速发展壮大,在陶瓷装饰上也多运用这时期代表性的装饰题材,即象征着佛教的莲花纹和忍冬纹的组合。
佛教认为荷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淤泥污染,又非常香洁,表喻佛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又从生死烦恼中开脱,故有“莲花藏世界”之说。
北朝的铅黄釉绿彩莲瓣纹罐是这时期陶瓷花鸟纹饰代表性作品之一。
其器身下部露胎胎质洁白,上半部施黄色透明釉,又于每八等分处施绿釉,釉色突破了单一的色彩更富有装饰性,是唐三彩辉煌时代的伏笔。
肩部刻弦纹数道并在弦纹内刻忍冬纹一周,腹部刻下覆莲瓣纹。
莲花纹是偏向写实的花卉样貌的纹饰,绘画性更明显;忍冬纹是传承了商周以来装饰纹样的风格特点,装饰性更突出,两者也显示出了未来陶瓷装饰的两种方向。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花鸟画参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轩辕至汉时期能画者计16人(其中汉能画者12人),到了三国魏晋南北朝间能画者增长至128人,近60件花鸟作品记录在册,涉及花卉、草虫、蝉雀等多种题材;壁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得到了较多发展,花鸟图像多出现于边角装饰,绘画风格简洁大方,概括性强;北宋米芾《画史》还记载了一幅六朝无名氏的《折枝梨花》,可见花鸟画典型的折枝式构图在六朝时就已经产生。
但是由于战争不断,这一时期的文献记载非常零星、简略,绘画的实物资料更是凤毛麟角。
魏晋南北朝时期千秋万岁鸟图像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千秋万岁鸟图像研究作者:***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18期摘要:在魏晋南北朝的墓葬壁画、画像砖上有一系列人首鸟身形象,这些图像蕴含着灵魂不死、鸟始祖神崇拜、巫术崇拜等思想信仰,具有较高的考古、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文章从图像学角度出发,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千秋万岁鸟图像产生的渊源,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北朝时期人们的图腾崇拜及思想信仰。
关键词:千秋万岁鸟;图像学;图腾崇拜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8-00-03依据民族学的观点,远古时期的氏族部落以某一动物为图腾崇拜,认为自身是这个动物图腾的子孙后代,氏族的成员逝去后灵魂就转化为图腾形象,升到图腾所居的天界去[1]。
画像砖上描绘的千秋万岁鸟图像,正体现了古人对鸟图腾的崇拜。
目前已知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千秋万岁鸟图像有河南邓县画像砖、江苏镇江东晋隆安二年画像砖墓、常州戚家村画像砖、宁夏固原西郊乡雷祖庙村北魏漆棺画墓、河北省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沁阳北魏石棺等。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千秋万岁图像概观1.1 南朝时期墓葬中千秋万岁图像人首鸟身形的千秋万岁鸟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
在南朝时期的河南邓县学庄北齐彩画砖墓中,便有题记为“千秋万岁”。
目前所见带有题记的千秋、万岁图像仅有3对。
在南朝时期有榜题明确的“千秋、万岁”人面鸟仅一对,即河南邓县彩色画像砖(见图1)。
砖上左边为一人面鸟身像,高发髻,两耳上尖,身着红色衣衫,双翼作欲飞状,其下方有榜题为“千秋”;右边为兽首鸟身像,双翼与千秋相对,其下榜题为“万岁”。
南朝时期无题记的千秋、万岁图像包括镇江东晋隆安二年画像砖墓、南京王家洼画像砖墓等。
1.2 北朝时期墓葬中千秋万岁图像虽然北朝这一时期的人首鸟身形象没有题记,但是根据格套的方法,也可以推断北朝时期的部分人首鸟身图像为千秋万岁鸟。
邢义田在《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中言:“汉代的画像是具有固定格套格式的,一定的格式化的方式可以呈现不一样的意义,所以观者只要知道这些格套,不需要文字榜题的帮助,便可以理解画像的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

这一切为奇变迭出、异彩纷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绘 画准备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上面2个原因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 在正反两方面受到汉代的影响: 一.依循艺术本体规律的渐进,包括题材进一步拓宽,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创作队伍扩大,文人参 与绘事渐成风气,出现了第一批知名画家 二.东汉晚期以来的社会结构与思想变化,从反面给新 时代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并体现在绘画艺术之 中
新疆库车克孜石窟
库木吐喇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永靖炳灵寺石窟
天 水 麦 积 山 石 窟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今新疆库车、拜城、新河县一 带)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我国开凿 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 该石窟成熟期的壁画题材主要是汉译说一切有部经、 律,这也是整个克孜尔石窟壁画的主要题材。 其中菱格画最富有克孜尔特色。 菱格边缘呈麟甲状,实际上是装饰化的须弥山形象, 体现了小乘说一切有部思想。每个菱格都以单独画面代 表一个故事,只画出最关键性的情节。
造像和壁画装饰主要集中在前两类窟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殿堂窟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有别,各石窟群的装饰 手法不尽相同
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 石窟(石质疏松。不宜雕像)
施彩石雕为主 壁画和彩色 泥塑为主
大同云冈
龙 门 石 窟
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的重要壁画遗迹: 新疆库车克孜石窟4~6世纪壁画 库木吐喇石窟5~6世纪壁画 甘肃敦煌莫高窟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 北周壁画 永靖炳灵寺石窟东晋十六国时期秦壁画 天水麦积山石窟北魏壁画 ……
北魏 九色鹿王本生(局部)
这一时期的壁画中经常运用西域的晕染法(即文献所 谓“凹凸法”),很可能受到过克孜尔的影响,但已经呈 现出衰退的迹象,变得程式化和粗糙,大笔涂刷。 人物的四肢,两侧用重色,中间用亮色,还大概像回 事;而眼部和面部经常出现的涡形重色笔触,几乎已经变 成一种装饰,当时看着可能还有点立体感,现在由于受潮 返铅,变成赭红色和黑色,活像古怪的脸谱。 究其原因,当时莫高窟的画匠以汉人为主,对西域辗 转流传过来的新技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与唐代壁画对比
魏晋南北朝特点:飘逸轻盈中的活泼生动。
唐代特点:堂皇富丽。典雅庄重
成品展示
制作感悟与难题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凤鸟纹等传统纹样的设计原则,探索实现“ 传承与更新”的设计方法,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 经常想做与传统纹样相关的一些作品,但是毫无头绪,或者了解到皮 毛,了解也是形式或概念上的模仿。做了这个作业后,感觉到还是要 多去图书馆查阅书籍,加深文化内涵,中国的民族特色文化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传统元素符号用于现代设计。凤鸟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多变的形式特征、特有的民族特质等是现代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现代 设计可持续发展所探求的东西。
中国传统图案(续)鸟 纹装饰(濮安国 著) 中华吉祥纹样图典
(百花文艺出版社)
谢谢观赏!
Thanks!
视觉传达1203B
制作感悟与难题
难题 在做的过程中,首先是两种凤鸟纹的线条都很柔美,但自己画的 时候较生硬。周围的莲花纹,蔓草等也较难把握整体的环绕美感。 材料不太好找,书上介绍的不太详细,还要结合网上的一些论文 来分析研究辨别。 墨水颜色不均匀,装订没打孔器难装订。有太多的想法,做的时 候都想放上去很乱。
相关文献
制作过程
最后的成品是以唐代的团花鸟纹为封面,随之拉开魏晋南 北朝与唐代壁画鸟纹对比的序幕。
魏晋南北朝时期凤鸟纹
特点:飘逸轻盈中的活泼生动。 造型和纹饰上多为写实和夸张的手法,凤头上有飘舞飞 举的高冠,纤细的阴刻线条塑造出凤凰轻盈秀美,口撷明 珠,雕琢出美丽的羽翅和飘带状的欣长鸟尾。在凤鸟的周 围有配饰的百鸟和云气纹。佛教文化的渗入,一改汉代朴 素柔媚的风格,凸显轻盈活泼、飘逸自如的形象特征,一 台华丽多姿。这一时期莲花、蔓草也与凤鸟纹相融合而广 泛流行开来。
魏 唐晋 代南 壁北 画朝 鸟与 纹 对 比
凤 鸟 纹
小组成员分工
成员:苏倩 孙航 王俊俊
绘图:苏倩 孙航 王俊俊
文字:孙航
排版粘贴:苏倩 王俊俊
装订:苏倩 孙航 王俊俊
目录
1 2 3 4 5
前言 制作过程 最终作品呈现 制作感悟与难题
相关文献
前言
原本定的题目是汉代画像砖的骑猎图,去了图书馆之后找 到的资料很少,而且相关的内容也不多。本身画像砖的拓 本图片模糊。看见别的同学在看中国传统纹样相关书籍, 就去翻阅了一下,结果被里面的凤鸟纹图案吸引,而且相 关文献特别多,也是凤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 象征。从视觉传达价值来看,凤鸟图案有着让人震撼的的 感染力。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应用。
制作过程
开篇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壁 画凤鸟纹,以下是作品呈现。
制作过程
线条轻盈飘逸,蔓草与பைடு நூலகம்鸟纹融合
制作过程
凤头上有飘舞飞举的高冠,纤细的 阴刻线条塑造出凤凰轻盈秀美,雕琢出 美丽的羽翅和飘带状的欣长鸟尾。在凤 鸟的周围有配饰的云气纹。
莲花、蔓草也与凤鸟纹相融合
唐代壁画凤鸟纹
特点:堂皇富丽。典雅庄重 凤鸟纹在这个空前繁荣强盛的时代活泼生动而瑰丽典雅。 造型上,大都是吉庆欢乐、翩翩起舞的形象,洋溢着幸福 和平、明快和典雅的艺术特点。鸟体注重神情韵致的刻画 ,更为丰满健硕,栩栩如生。凤鸟常以振翅腾飞的动态表 现。翅羽成弧形状态,动态优美,舒缓而优雅。凤的高冠 较为随意,具有多种形制。眼睛一般下凸,称“点眼,凤 鸟喙紧闭,呈含蓄优雅之态。翅羽一般用纤细的阴刻线秒 回,有翎毛纹和双茎叶脉的羽毛纹等表现手法。周围用缠 枝牡丹、祥云、蔓草作陪衬,显得富丽华美。
制作过程
以下是介绍唐代壁画凤鸟纹的相关作品呈现。
制作过程
眼睛一般下凸,称“点眼,凤鸟 喙紧闭,呈含蓄优雅之态。
制作过程
凤鸟常以振翅腾飞的动态表现。 鸟体注重神情韵致的刻画,更为丰 满健硕,栩栩如生。翅羽一般用纤 细的阴刻线秒回,有翎毛纹和双茎 叶脉的羽毛纹等表现手法。周围用 缠枝牡丹、祥云、蔓草作陪衬,显 得富丽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