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屏风看唐代壁画中的山水

合集下载

韩休墓壁画图像赏析

韩休墓壁画图像赏析

韩休墓壁画图像赏析摘要:韩休墓壁画是唐代墓葬艺术的重要代表,其人物屏风画不仅展现了精湛的绘画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宗教信仰。

文章对韩休墓壁画的布局和人物屏风画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概述了墓室壁画的布局特点,指出其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接着深入探讨了人物屏风画的描绘内容和艺术特征,其中涉及构图方式、人物形象与服饰特征、图式演变与象征意蕴三个方面;最后通过对人物屏风画的分析,揭示了唐代墓葬壁画中的审美趋向和文化价值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和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韩休墓;壁画布局;人物屏风画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10.0080 前言墓室壁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集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信仰、技艺和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墓室壁画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死后世界的理解,也体现了其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图像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探讨韩休墓壁画的布局及人物屏风画图像的特色和内涵。

通过对壁画的构图布局、人物形象塑造、色彩运用等内容进行分析,期望能更全面地理解墓室壁画文化遗产的价值,理解唐代绘画艺术的基本风貌和人物画的审美特征。

1 韩休墓壁画布局概况韩休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庄村,于2013年被发现,该墓葬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墓室中的壁画描绘了大量的唐代生活场景、人物形象以及精美的装饰图案,为研究唐代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韩休墓的壁画主要分布在墓室四壁和顶部。

其中,顶部描绘了日月星象图,东壁主要描绘了侍女、乐舞等生活场景;南、北两壁则绘有山水图和朱雀玄武图,西壁绘有人物屏风画,充分展现唐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风格。

2 壁画赏析2.1 东壁《乐舞图》东壁《乐舞图》(图1),高233厘米,宽396厘米。

陕西吕村唐墓山水屏风画粉本及绘画风格考

陕西吕村唐墓山水屏风画粉本及绘画风格考
深思的问题 。 位 ,独显华 山 “ 山之宗” 万
该墓所在地富 平县 属渭南市 ,位 于陕 西省 中部 ,因 的优越 性。另外 华 山的 隐 “ 庶太平 而得名 。 富 它是关 中平原和陕北高原 的过 渡地 逸文化 也不可忽 略 ,华山 带 ,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 区。东临渭南 ,南接西安临潼 , 除 了高道之外 ,还有 许多 地理位置优越。唐高祖武德元年 ( 1 ) 置富平道 ,归 名隐 ,传说 以太 上老君 为 6 设 8 骠骑车骑统辖 ; 不久 , 又改富平道 为玄武军 。 自周、 、 、 祖 , 秦 汉 以隐居修炼而得 名 , 如 希夷” ,听之不 唐至今 , 渭南一直是 “ 三秦要道 , 八省通衢” 和京畿重地 , 陈抟之号 “ 农工商贸 、 交通运输 十分发达 ;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 古 闻 日希 , 视之 不见日夷 , 希 长城 、 古战场遗迹 多见。 此墓为4 米见方的砖砌单室墓 , 因 夷者 , 杏冥 不测 之意 也。 其 墓葬品和墓志 已被盗 , 以具 体年代无法考证 。 所 据有 关专 宗风为 : 一是藏 形避世 , 性
认 性 、命 由 家从壁画中人物的衣冠服饰及面部特征等推测此墓年 代 命双修 。 为 “ ”“ ” 应在盛唐 Ii 币 徐涛先生更进一步推证 , 主人是随其父 先 天 无 极 的 道 所 化 生 ,顺 此墓 祖陪葬于献陵 ,确切 时间应为 “ 宗开 元后期至天宝年 成人 , 成丹 , 出 “ 玄 逆 提 炼精 问” 这六 扇山水屏风位于墓室西壁 , 。 六幅 山水 画绘 于浅 化气 , 气化神 , 炼 炼神还虚” 红色屏风框内 , 自成景 , 各 互不相连 。 画之南绘有两侍从 , 的修炼 思想 。所 以华 山作 衣着与北壁侍女同。 二人双手托笔洗 ,从洗 内颜色看 ,笔 为寻仙 问道 的象征 出现在 洗内盛一水一墨。 与棺床相对的整个东壁上绘有一队乐舞 当时的墓葬 中是合乎情理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山水屏风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山水屏风

“屏风既是一个物件又是一种绘画媒介”[1]。

当屏风作为物件时,它就存有一种分化画面空间的意味,它将画面情节铺陈展开,使每个画面既有特定的情节场所,又有内在联系,各个场景所组成的时间性叙事情节让画面布局风起云涌、环环相扣;当屏风作为一种绘画媒介时,画屏上的绘画图像,就成为“画中画”,其中的画面内容有时会给予某种隐喻性的意趣在里面。

正是由于有着“组织绘画空间,建构时间性叙事情节,述说某种政治或传达某种社会信息,以及能起到引导观者的看画动作和视线的游移”[2]等作用,屏风画像才成为许多画家惯常使用的一种绘画手段。

一、画屏的解读传为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卷(宋摹本),画卷中出现三幅床上画屏,还有作为分隔画面空间的两张单扇座屏和一组三扇的大型屏风。

也正由于这幅画是绢本画卷,观阅时是呈一种手卷式的打开方式,这造就观者视线发生游移,理解图像时可使用多视角来观看。

这是因为“在视线的游移中,前一个视点不仅可作为后一个视点的理解背景,而后一个视点也可以验证前一个视点的理解”[3]。

“设计主要是一种视觉语言……用形状来让我们产生兴趣或者知晓物品的功能。

但其实设计不止于此:它会用到所有的感官……”[4]而屏风作为设计产品,它具备产品设计美学的四个方面:一是功能之美,“屏者,障也”,指屏风摆放在室内能够起到挡风、分隔空间、窥避视线、引导人流、点缀环境等作用;二是材料之美,屏风最早为帝王使用,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有“斧”纹,象征着一种帝王的仪仗;三是技术之美,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屏风材质不但有木质上漆,还衍生了一些石质屏架、玉质屏架,架座上偶有雕刻纹样点缀其中,到了汉代,纸张发明后,人们会在纸上画有各式的人物、花鸟异兽等题材装裱在屏架上;四是形式之美,屏风画的绘画题材有暗含劝诫警世的人物画、栩栩如生的花鸟画、波澜壮阔的山水画、饱含诗意的书屏,也有洁白无暇的素屏,形式多样,寓意万千。

(一)屏风的建构空间对《韩熙载夜宴图》卷中的屏风,南希·白玲安曾评价到:“用屏风来分隔不同环境非常聪明,既是生活品,又非常自然地告诉你,另外的场面开始了。

唐代墓室壁画山水图像浅析

唐代墓室壁画山水图像浅析

章 怀 太 子 李 贤墓 墓 道 东 西 两 壁 分 别 绘 有 狩 猎 出 行 图 和 马 球
图 。 在 东 壁 的 狩 猎 出行 图 中 , 前景 为平坦开 阔的草地 , 绘 有 一 些
人们 的生 活习惯 , 贴 近现实 生活 ; 其次 , 表 现 方 式 从 在 大 幅 壁 画 中的局部 衬景 , 逐步 转变为 独立 的全景水 墨山水 画面 ; 第三 , 在
青绿重彩 ” 相 比, 水 墨在 壁 画中开 始起 了主导作 用 , 笔 法 粗 狂 豪 放, 线条有 力 , 虽然 皴法和 苔点还 不成熟 , 却 可 以 看 出 水 墨 山 水
画 的初 步 形 成 。
从 墓 室 中 的 屏 风 式 壁 画 可 以看 出 这 一 时 期 的 墓 室 山水 画 的 特点 : 首先, 屏风式 山水 画都处 于墓主人 棺床左 右 , 表 现 出 当 时
关键词 : 唐代 ; 墓 室壁 画 ; 山水 画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图分 类号 : J 2 1 8 .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2 0 9 5 —4 1 1 5 ( 2 0 1 4 ) 0 7 —1 9 —1


引 言
唐 代 墓 室 壁 画 中有 关 的 树 木 山 石 已 经 在 唐 代 时 期 大 量 出 现, 而 这 个 时 期 的 树 木 山石 处 在 发 展 的初 期 , 在 整 个 墓 室 壁 画 中
在唐 代 初期 的壁 画 中 , 树 木 山 石一 直 处 于 附 属 地 位 , 但 经 过 时 代 的发 展 , 越来 越 走 向唐代 墓 室壁 画 的核 心 。朱 家 道村 唐 墓 就 是一
个 重要 的转 折 点 , 该 墓 中最 早 出现 了 主题 性 的山 水 画壁 画 , 山 水成 为 主要 的艺 术表 现 和 审美 对 象 。作 为 独立 主题 的屏 风 式 山水 画 出

王维《江干雪霁图》-唐代王维水墨山水画江干雪霁图局部高清大图赏析

王维《江干雪霁图》-唐代王维水墨山水画江干雪霁图局部高清大图赏析

王维《江干雪霁图》-唐代王维水墨山水画江干雪霁图局部高清
大图赏析
《江干雪霁图卷》,唐代,王维,手卷,绢本设色,纵31.3厘米,横207.3厘米,现藏于日本
王维崇佛教,性喜山水。

晚年居蓝田辋川,多写隐逸生活和谈禅说佛之作。

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景。

常以“破墨”写山水松石。

后人谓山谷郁盘,云水飞动,笔力雄浑。

明董其昌推为山水画“南宗”之祖。

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写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状物传神,精深入微,前期也写过一些以边塞任侠等为题材的诗篇。

北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

有关中国古代屏风的故事

有关中国古代屏风的故事

有关中国古代屏风的故事中国古代屏风,作为一种独特的家具和艺术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些有关中国古代屏风的故事,带您领略其背后的韵味。

一、诸葛亮与八阵图屏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了防御敌军,创造了八阵图。

据说,他曾将八阵图的奥秘刻在一扇屏风上,以便随时研究。

这扇屏风后来流传到了东晋时期,被一位名叫王导的大臣所得。

王导对八阵图屏风推崇备至,常常将其置于书房,以此启迪智慧。

二、杨玉环与美女屏风唐朝时期,美女杨玉环深受唐玄宗宠爱。

为了让杨玉环在宫中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唐玄宗特地命人制作了一扇美女屏风。

这扇屏风上刻画了杨玉环的美丽形象,画面生动传神。

后来,这扇屏风成为了宫中宝物,见证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三、白居易与山水屏风唐代诗人白居易喜欢山水之美,他在家中摆放了一扇山水屏风。

这扇屏风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让白居易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他在屏风前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赞美山水之美的诗篇。

这扇山水屏风也成为了他创作诗歌的灵感之源。

四、乾隆皇帝与百宝屏风清朝乾隆皇帝是一位热爱艺术和收藏的皇帝。

他命人制作了一扇百宝屏风,将各种宝石、珊瑚、珍珠等珍贵材料镶嵌在屏风上,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这扇屏风展现了皇家的奢华与尊贵,成为了清代宫廷艺术的代表之作。

五、鲁迅与《阿Q正传》屏风民国时期,著名文学家鲁迅创作了长篇小说《阿Q正传》。

他曾在一扇屏风上绘制了阿Q的形象,以此激发创作灵感。

这扇屏风见证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深刻剖析,也成为了鲁迅文学创作的重要纪念。

总结:中国古代屏风不仅仅是家具和艺术品,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从诸葛亮的八阵图屏风,到杨玉环的美女屏风;从白居易的山水屏风,到乾隆皇帝的百宝屏风,再到鲁迅的《阿Q正传》屏风,这些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屏风背后的人文魅力。

唐代山水画的特点有哪些

唐代山水画的特点有哪些

唐代山水画的特点有哪些唐代山水画的特点有哪些在唐代艺术整体繁荣的局面下,山水画也步入成熟阶段,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代山水画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唐代山水画的特点有哪些1唐代早期山水画中的神仙思想仍然存在,但随着社会的富庶、贵族生活的奢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兴趣远远超过了魏晋时期的求仙访道、卧游山水,因而这一时期与之相联系的反映琼楼玉宇辉煌壮丽的工细山水画随之而兴,并呈后来居上之势。

盛唐以后,虽社会经济仍然繁荣,但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渐呈下坡之势,社会矛盾日益深刻,一些大夫向往投身自然山水之宁静生活,诗歌中也发展了田园山水诗派,表现在绘画上,是山水画中涌现了大批表现隐逸生活和清幽景像的田园山水及起比德作用的表现士人品格的松石图障,技法上也出现了笔意渲淡的水墨写意画风,山水画的审美内涵在不断地发展和扩大。

应当说,山水画在绘画技艺上经过初唐的探索和创造,至盛唐时已经有了极大提高,完全摆脱了早期的稚拙状态。

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述“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说明山水画至大小李,已经发展较为完备。

其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父子、吴道子、王维、张璪、毕宏、郑虔、王默、王宰、项容、刘商、朱审等等。

具体而言,在表现形式上,唐代山水画主要有二类体格:一、李思训父子画风李思训(651-718年),字建,唐朝宗室。

开元初封左武卫大将军,故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他的山水画极为时人所重,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一家五人并善丹青,其子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人称“小李将军”。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赞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窑)然岩岭之幽”。

《唐朝名画录》亦说李思训:“与子昭道中舍俱得山水之妙,时人号大李、小李。

思训格品高奇,山水绝妙”。

《唐朝名画录》和《太平广记》等都记载了李思训和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里的故事,明皇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月之迹,皆极其妙也。

【文物之美】壁上丹青(十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

【文物之美】壁上丹青(十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

【文物之美】壁上丹青(十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壁画,指绘制在墙壁上的图画,有岩石壁画、建筑壁画、墓葬壁画等。

中国古代最早的墓葬壁画发现于西周时期。

汉代墓葬壁画发达,形成墓葬考古特有的风貌。

唐代墓葬壁画达到又一个高峰,在视死如生的观念影响下,墓葬构造也竭力模仿人间等级制度,作为墓葬构成要素之一的壁画,也就和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一起,成为等级制的重要标志之一。

陕西西安及附近地区,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有19位皇帝及数千位皇亲贵戚、高官要臣埋葬在这里。

目前,发现有壁画的墓葬已有100多座,是中国唐代壁画墓最为集中、发现数量也最多的地区,其中,纪年最早的是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贺若阙墓,最晚的是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僖宗靖陵。

揭取下来的唐墓壁画多数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南里王村唐墓位于长安县韦曲镇北原上南里王村附近,墓向正南。

西安地区曾发掘过众多的唐代壁画墓但多为皇亲贵戚、达官显宦的墓葬,其形制、规格较高,且有森严的等级性。

这座壁画墓,虽未发现墓志,但从形制、规模及壁画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墓主的身份、社会地位不会太高,故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有明显的特点。

它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较小,没有森严的列戟,仪仗,出行等场面表现的多为民间日常生活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又该墓位于长安韦曲北原,这一带曾是唐代显赫一时的韦氏家族的坟园。

一九五五年曾在此发掘了韦洞墓,近年又在此发掘了韦浩墓,韦浩墓距该墓仅数百米,因而墓主人很可能是韦氏家族的成员。

仕女图盛唐高124厘米,宽96厘米1988年西安市长安县韦曲唐墓东壁揭取此图位于甬道东壁,图中两位仕女神情、体态装束均相似,唯服装颜色有异。

与墓室内壁画中的女性相比,造型和表情都略显呆板。

从所处位置分析,似乎表现的是官宦人家妇人在自家门口等待主人归来的情景。

宴饮图盛唐高200厘米,宽250厘米1988年西安市长安县韦曲唐墓墓室东壁北辅揭取宴饮图占据墓室东壁三分之二的壁面,整个画面完整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代屏风看唐代壁画中的山水
作者:屈利军, Qu Lijun
作者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西安,710061
刊名:
文博
英文刊名:RELICS AND MUSEOLOGY
年,卷(期):2011(3)
1.南越王墓考古报告考古学杂志 1984(03)
2.湖南长沙马王堆墓考古报告 1973(06)
3.山东安邱县东汉墓 1955(03)
4.李文信辽阳发现的三座壁画古墓 1955(05)
5.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 2009(21)
6.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工作队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1978
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密县打虎亭汉墓 1993
8.山东渚城县博物馆;任日新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 1981(10)
9.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 2005
10.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集锦 1991
11.宿白西安地区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 1982(02)
12.齐东方隋唐考古 2002
13.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 2003
14.陈绶祥隋唐绘画史 2001
15.陈霞唐代的屏风-兼谈吐鲁番出土的屏风画[期刊论文]-西域研究 2002(02)
16.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 1974(07)
17.贺梓城唐墓壁画 1959(08)
18.金维诺唐代西州墓中的绢画 1975(10)
19.张建林唐墓壁画中的屏风画 1998
20.唐昌东唐墓壁画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成就 1985(05)
21.王仁波;何修龄;单暐陕西唐墓壁画之研究 1984(1,2)
22.张安治中国美术全集 2006
23.金维诺《中国美术全集》三卷隋唐五代绘画 2006
24.李征新疆阿斯塔那三座墓出土珍贵绢画及文书等文物 1975(10)
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报告 1975(10)
26.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曲阳五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1996(0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wenb20110301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