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1)

合集下载

4.1小数加、减法计算(一)( 教案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4.1小数加、减法计算(一)( 教案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4.1小数加、减法计算(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2. 小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例题:小明买了一支铅笔,价格为0.8元,他又买了一块橡皮,价格为0.5元。

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并讲解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将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相加,进位处理。

(3)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减法的意义。

例题:小明有1.2元,他买了一支铅笔,价格为0.8元。

请计算小明还剩下多少钱。

(4)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并讲解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将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相减,借位处理。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设计一些与小数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与小数加、减法相关的例子,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在实际应用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例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后作业要布置适量,避免加重学生负担。

七、板书设计4.1小数加、减法计算(一)一、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将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相加,进位处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小数加减法(一)-苏教版(共25张PPT)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小数加减法(一)-苏教版(共25张PPT)

10.下面是一个病人某日0~24时的体温记录。
(1)这一天,他的最高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 (2)从12时到16时,他的体温升高了多少℃? (3)这一天开始与结束时,他的体温相差多少℃?
(1)39.1-37.7=1.4(℃) 答:他的最高和最低体温相差1.4℃。 (2)39.1-38.3=0.8(℃) 答:他的体温升高了0.8℃。 (3)38.6-37.7=0.9(℃) 答:他的体温相差0.9℃。
6+3.4= 9.4 0.82-0.42= 0.4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小数加减法(一)-苏教版(共25张PPT )
17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小数加减法(一)-苏教版(共25张PPT )
2.用竖式计算。 8+3.02 =11.02
5.46-0.6 =4.86
0.63+1.5 =2.13 17.5-4.5 =13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小数加减法(一)-苏教版(共25张PPT )
22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小数加减法(一)-苏教版(共25张PPT )
易错辨析 5.改错。(在旁边写上正确的竖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小数加减法(一)-苏教版(共25张PPT )
23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小数加减法(一)-苏教版(共25张PPT )
3.知道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 化器官 对食物 中营养 的吸收 。 4.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 道、胃 、小肠 和大肠 ,彼此 各有功 能,又 相互合 作,最 终完成 对食物 的消化 、吸收 过程。 5. 叔 本 华 认 为人生 充满着 痛苦和 无聊, 人受欲 望支配 ,欲望 没满足 的时候 你是痛 苦的, 而满足 以后则 无聊, 幸福是 根本不 可能的 。 6. 伊 壁 鸠 鲁 认为, 物质欲 望的满 足不能 使人快 乐,只 有满足 了生命 本身需 要的那 种快乐 才会更 深刻、 更持久 、更强 烈、更 美好。 7. 在 幸 福 这 个问题 上之所 以众说 纷纭, 是因为 每个人 看重的 不同。 我们若 仅从满 足身体 和物质 欲望的 层面理 解,就 不会有 幸福感 。

新人教版四下数学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新人教版四下数学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方法二: 转化为元、角、分进行计算。 16.45元=16元4角5分 14.29元=14元2角9分 16元4角5分+14元2角9分=30元7角4分 30元7角4分=30.74元
计算:16.45+14.29 = ?
有没有更简便,且更有普遍性 的计算方法呢?
方法三: 用竖式计算。
元 角分
16 . 4 5 + 14 . 2 9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7.2-0.8= 6.4
15.62-7.46= 8.16
.
7.2
- 0.8 6.4
验算:
6.4 + 01. 8
7.2
验算:
..
15.62 8.16 - 7 . 4 6 + 7 . 416
8.1 6 15.6 2
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2.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表。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满十 向前一位进1。
图书馆新购买科技类图书645本,故事类图书
429本。
(2)科技类图书比故事类多多少本?
645-429 = 216(本)
. 645 -4 2 9
2 16
相同数位要对齐。
怎减样法计的算竖 小式 数计位算数需相要 同注
从个位减起,不够 的意加什减么呢法?呢?
38.8-26.7= 12.1(千克)
年龄 7岁 8岁 9岁 10岁
体重/kg 26.7 30.6 34.5 38.8
38.8 -2 6 . 7
12.1
答:体重增加了12.1千克。
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2.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表。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同步练习-人教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同步练习-人教

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1.口算下面各题。

0.2+0.5= 7.8+0.2= 10.8 - 0.8= 1-0.6= 0.25+0.35=0.7+0.8= 2.5 - 0.3= 0.56 - 0.51= 3.5+4.5= 0.42 - 0.18=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24+7.66 = 24.67+4.96= 32.05 - 0.75=3.解决问题。

(1)李大伯把一根5.17 m长的竹竿竖直插到河底(插人泥中的部分忽略不计),露在水面外的部分长0.99 m,这条河有多深?(2)17.5元/筒8.65元/支 6.9元/支( )元/个98.7元/个①一支钢笔比一个日记本贵3.91元,一个日记本多少钱?②小丽买完一筒彩泥后.收银员找回0.5元,小丽付给收银员多少钱?③小军准备买一个书包和一支自动铅笔,要花多少钱?他给了收银员1 10元,应找回多少钱?4.小亮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法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9错写成了6,减数十分位上的6错写成了9.最后所得的差是21.5。

这道题正确的答案是多少?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1. 0.7 8 10 0.4 0.6 1.52.2 0.05 8 0.2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口算时,一定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

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写成最简小数。

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认真计算,以免出错。

2.3.24+ 7.66 =10.9 24.67+4.96=29.6332.05-0.75=31.3解析笔算小数加减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最后一定要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加法可以采用把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减法可以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3. (1)5.17-0.99=4.18(m)答:这条河有4.18 m深。

解析应用小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竹竿的总长度减去露在水面外的部分的长度,剩下的长度就是这条河的深度。

小数加减法(1)

小数加减法(1)
- 2.6 5
2.1 0
答:小芳比小明多用了2.1元。
小组讨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 什么?
相同点
都要把相同
整数加减法 数位对齐,也
就是把相同数 位上的数相加 减,都要从低
小数加减法 位算起。
不同点
末位对齐 只要把小数点对齐
练一练第1题:
5.6 0 0.9 1
练习八第1题:口算下面各题。
0.7+0.3 =1 1.6-0.4 =1.2
6+3.4 =9.4 0.82-0.42 =0.4 0.65-0.25 =0.4 4.5+0.5 =5
小数加法和减法
(1)4.75的计数单位是(0.01),它有 (475)个这样的单位。
(2)3.4里有(34 )个0.1,有(340) 个0.01。
(3)4.75元=(475 )分 3.4元 =(340)分
列竖式计算 475+340=
475-340=
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4.75+3.4
小明和小芳 一共用了多 少元?
4.75+2.65= 7.4(元) 4.7 5
+ 2.6 5
7.4 0
答: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7.4元。
小明比小丽
多用了多少
元? 4.75-3.4=1.35 (元)
4.7 5 - 3.4
1.3 5
答:小明比小丽多用了1.35元。
小芳比小明 少用了多少 元?
4.75-2.65= 2.1(元) 4.7 5
方法一 :
475 分
4.75元
方法二 :
475个0.01 4.75
+ 340 分 3.4元 + 340个0.01 3.4

第六单元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课件)

第六单元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课件)

绑树苗用 去3.2米
(1)一共用去多少米?
修篱笆用 去4.6米
3.2+4.6=7.8(米) 答:一共用去7.8米。
(2)还剩多少米?
10.5-7.8=2.7(米) 答:还剩2.7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相同。 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从低位 加(减)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够减 向前一位借一作十再减。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 增加了多少千克?
29.8-22.7=7.1(千克) 2 9. 8
- 2 2. 7 7. 1
答:体重增加了7.1千克。
三、新知应用
3.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 (P72第2题)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 多?增加了多少? 24.6-22.7=1.9(千克) 27.5-24.6=2.9(千克)
13
五、课后作业
课本: 第74页第2题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新课导入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897+255= 5152
从个位加起,满
十向前一位进一。 4 8 9 7
相同数位要对齐。 验
+ 1 21 515

51 52
哪一位不够减,从前 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5 ·1 ·5 2 - 255 489 7
不够减向前一位 借一当十再减。
都是从最低位开 始相加减。
三、新知应用
1.口算。
2.5+0.9= 3.4
11.7+2=13.7
1.2-0.5= 0.7
8.6-5.3= 3.3
6.8+1.6= 8.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年龄
7岁 8岁
体重/kg 26.7 30.6
9岁 10岁 34.5 38.8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38.8-26.7=12.1(kg) 答:体重增加了12.1千克。
年龄
7岁 8岁
9岁 10岁
体重/千克 26.7 30.6 34.5 38.8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教材P72 T8)
2.
我们班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75.80元
92.50元
45.50元
58.00元
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可以买第1个足球和第1个排球。 75.80+45.50=121.30(元) (答案不唯一) 答:可以买第1个足球和第1个排球,需要付121.30元。
拓展运用
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2.53+4.67 =17.2
12.53
.. 验算:1 7 . 2 0
+4.67
11
- 4.67
1 7.20
12.53
6.07+4.89 =10.96
6 . 0 7 验算: 4 . 8 9
+4.89
1
1 0 .9 6
+ 6 . 017 10.96
5.64-1.78 =3.86 ..
5 . 6 4 验算: 3 . 8 6
30.6-26.7=3.9(kg)
34.5-30.6=3.9(kg) 4.3>3.9
38.8-34.5=4.3(kg)
答:10岁那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4.3千克。
巩固运用
1.
(教材P71 T3)
0.35kg
0.95kg
杯里的水有多少千克? 0.95-0.35=0.6(kg) 答:杯里的水有0.6千克。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1)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1)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类型一:【口算】2.4+2.6= 0.78+1.02= 0.09+1.91= 8.6-6=3.14+3.41= 0.98+2= 0.65-0.65= 3.02+1.8=8.59-0= 0.4+0.65= 0.5-0.05= 2-0.04=6.9-6= 0.9+0.6= 1-0.09= 0.9+0.1=0.2+0.8= 0.7-0.7= 5.5+11= 1.3-0=6.5+5= 3.7+7.3= 1-0.58= 0.9-0.5=类型二:【简便运算】8.65-3.47+3.5 5.62+31.8+4.38 37.25+(16.3-7.25) 8.78-(3.78+3.5) 7.53+4.8-2.47 9.61-2.85-1.15 15.89-(5.89+6.98) 4.9+12.87-5.38 75.6-10.8-9.23.78+(6.22+4.72)21.21+38.38+9.79+2.62 102.03-12.2-2.8 2.455-1.222+1.545 9.05-8.8+3.21 54.36-(38.08+13.95 )15.73-(6.25+3.73)100-[45-(30.62+9.38)] 70.9-1.25-1.75 10-(4.19-2.83) 1.39+0.7+0.61 17.8-3.7-6.3类型三:【竖式运算】3.38+14.27= 7.32-5.68= 10.68+18.305= 35.62+4.38= 11.43-6.7= 10-5.97= 27.09-9.28 22.45-19.156 9.07+2.88类型四:【比较大小】在○内填上“>”“<”或“=”。

2.32 ○2.23 10.2 ○10.02 1.200 ○1.2 1.023 ○1.23 8.454 ○8.544 0.08 ○0.0083.20 ○3.02 11.21○11.12类型五:【判断题】(1)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应把小数末位对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加减法》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协助、激励和引导。

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绝大部分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准确计算。

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所以,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升计算水平。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过小数?
【设计意图】从生活经验出发,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小数的回忆,获得“将要学习的知识离自己很近”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

2、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部分成绩:
师: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问,教师即时捕捉问题,提供信息,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学情预设】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可能是:第三轮得分各是多少?中国队和加拿大队谁是冠军?中国队前两轮的总得分是多少,加拿大队前两轮的总得分是多少?第一轮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等等)
(二)探索新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分组研究
小组一:研究中国队前两轮总得分是多少?如何列竖式?列竖式依据是什么?
小组二:研究加拿大队前两轮总得分是多少?如何列竖式?列竖式依据是什么?
小组三:研究第一轮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如何列竖式?列竖式依据是什么?
小组四:研究第二轮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如何列竖式?列竖式依据是什么?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探索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列式依据,计算
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利用元、角、分实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小组汇报结果,交流列竖式依据、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4)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研究小数末尾的“0”。

(1)列竖式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98+0.56= 5.64-1.78= 12.53+4.67= 7.2-6.45= 5-0 .61=
【设计意图】第一、二小题是基本算法练习,第三小题计算结果小数末尾出现了0,第四小题是一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列竖式时需要在7.2的末尾添0,而且计算结果整数部分是“0”,第五小题是整数减两位小数,需要把整数变成小数。

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准确处理“0”的问题。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因为超前学习,已经掌握了准确的算法和列式计算等技巧,知道小数末尾的“0”划去,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其他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计算过程中添“0”划“0”的问题;如果没有这样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计算过程中添“0”划“0”的问题。

3、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已形成的准确认知,形成新的知识经验。

4、巩固练习
(三)解决问题
1、爸爸带小明到商店买了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爸爸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准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回顾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引出小数,为学生提供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引发学生获取信息产生新的问题。

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充分感知、体验各类小数加、减法,主动建构新的计算方法。

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建立准确的认知,并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水平。

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最后就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但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提升专业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