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件:第五章气体吸收.ppt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吸收教学课件PPT

化工原理吸收教学课件PPT

5.1.1 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一、均相物系的分离
均相混合物的分离,首先要设法制造另外一个相,
使得物质从一个相转移到另外一相。
根据不同组分
某种过程
均相物系
两相物系
在各相中物性 的差异,使某
组分从一相向
实现均相物系的分离
另一相转移: 相际传质过程
相际传质过程
均相物系分离
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浓度差
5
分离
均 相 混 合 物 非 均 相 混 合 物
动量传递 三传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在浓度差、温度差、压 力差等推动力作用下,物质从 一处向另一处的转移过程。包 括相内传质和相际传质两类。
利用某种性质差异
方法 加 加入 入能 另量 外一种分 物离 质剂 作为 加场,如浓度场、电 温场 度、磁场
4
13
5.1.7 吸收操作的分类
按被吸收 组分数目
单组分吸收
多组分吸收√ 气体混合物 液体
气体 吸收
按吸收有无 化学反应
按溶质组 成的高低
按吸收的 温度变化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低浓度吸收
高浓度吸收√
等温吸收
非等温吸√收
溶质A S
惰性组分B 吸收剂
相界面
本章只讨论单组分、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过程 的有关原理和计算。
ExA p*A
y*Ap*A/ pxAE/ p
p*A ExA

mE p
y*A mxA
26
在低浓度气体吸收计算中,通常采用基准不变
的比摩尔分数Y( 或 X)表示组成。
由yA*mxA

YA* 1YA*
mX*A 1 X*A

《化工原理吸收》课件

《化工原理吸收》课件
02 模拟方法可以预测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吸收效果, 以及优化吸收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参数。
03 常用的模拟方法包括物理模型模拟、数学模型模 拟和实验模拟等。
吸收过程的优化策略
01
吸收过程的优化策略是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和设备参数
来提高吸收效果的方法。
02
优化策略通常包括选择合适的吸收剂、优化操作条件
、改进设备结构和操作参数等。
增加流速可以提高溶质的 传递速率,但同时会增加 设备的投资和能耗。
04
吸收设备与流程
吸收设备的类型与特点
填料塔
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适用于气体流量较小、 溶液组成较低的情况。
板式塔
传质效率高,处理能力 大,适用于气体流量较 大、溶液组成较高的情
况。
喷射器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适用于气体流量较小、 溶液组成较低的情况。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溶解度与相平衡的关系
物质在气液两相中的溶解度差异是吸收过程得以进行的驱动力。
亨利定律与相平衡
亨利定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该气体在气液界 面上的分压成正比。
输标02入题
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Henry's Law):(c = kP)
01
03
亨利定律的应用:通过测量气体的溶解度和气液界面 上的分压,可以计算出亨利常数,进而了解物质在特
03
优化策略的目标是提高吸收效果、降低能耗和减少环
境污染等。
06
吸收的实际应用
工业废气的处理
工业废气处理
吸收法可用于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通过吸收剂的吸收作用,将有害气 体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化工原理-5章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5章气体吸收

液两相的浓度呈连续变化。如填
溶剂
料塔。
溶剂
规整填料
散装填料
塑料丝网波纹填料 塑料鲍尔环填料
级式接触:气、液两相逐级接 触传质,两相的组成呈阶跃变 化。 如板式塔。
气体
气体
a 微分接触
b 级式接触
图9-2 填料塔和板式塔
5.1.3 吸收操作的分类
物理吸收:吸收过程溶质与溶剂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如用水 吸收二氧化碳、用水吸收乙醇或丙醇蒸汽、用洗油吸收芳烃等。
硫回收
低温 甲 醇洗
甲醇 醋酸
CO分离
醋酐
低温甲醇洗装置
原气料体器气热I/交合换成 新醇鲜储甲槽 锅冷炉却给器水
原料气 冷却器
补充泵
洗氨器 原料气 体/热合交成换气器
原料气 /交废换气器热
地下 废液罐
地下 吸收器 废液泵
II
C02 甲 醇 级 间冷却器
H进2料S-冷吸却收器器
合成气 原料气
原 凝物料 气 冷
yA 1 yA
KmolA/ KmolB
在计算比质量分数或比摩尔分数的数值时, 通常以在操作中不转移到另一相的组分作为 B组分。在吸收中,B组分是指吸收剂或惰 性气,A组分是指吸收质.
2.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混合物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对于A组分,有
A
mA V
kg / m3
对于气体混合物,在压强不太高、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可视为理
EM s 83.318
第八章 吸收
三、吸收平衡线
表明吸收过程中气、液相平衡关系的图线称吸收平衡线。在吸收操作 中,通常用图来表示。
吸收平衡线
YA
1
mX A (1 m) X

化工原理_PPT_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_PPT_气体吸收

解 吸 塔
焦炉煤气
直接蒸汽
富油 吸收液贮槽
脱吸液贮槽
从焦炉煤气中回收粗苯的流程示意图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从合成氨原料气中回收CO2的流程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二、吸收操作分类
溶质 A 气相 惰性气体B 溶质 A 液相 吸收剂S
1. 根据溶质与溶剂是否反应: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2. 根据热效应:非等温吸收和等温吸收 3. 根据被吸收溶质的数目: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4. 根据操作压力:常压吸收和加压吸收
吸收剂应具有的特点: 溶解度:大 敏感性:好 选择性:高 蒸汽压:低(不易挥发,减少溶剂损失,避免在气体中引入新的杂质) 粘 度:低(利于传质及输送) 比 热:小(再生时耗热量小) 发泡性:低(以免过分限制气速而增大塔的体积) 腐蚀性:低(减少设备费和维修费) 安全性:好(避免易燃易爆) 经济性:易得到、易再生
亨利定律其它表示方法
当气、液相溶质浓度用其它组成表示法表示时,通过浓度 换算可得其它形式的亨利定律。常用的形式有: (1)气相组成用溶质A的分压PA*,液相组成用物质的浓度cA表示:
pA
*
1 cA H
cA —— 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kmol/m3; H —— 溶解度系数;kmol/(m3kPa),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易溶气体的H 值很大,而难溶气体的H值很小。 溶解度系数可视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气体分压为1kPa的平衡浓度。

化工原理第三版第五章吸收精品PPT课件

化工原理第三版第五章吸收精品PPT课件
E小的,溶解度大,易溶气体
3)E的来源:实验测得;查手册
15
(二)亨利定律其它形式
1)pA*
cA H
H——溶解度系数, kmol/(m3·kPa)
cA——摩尔浓度,kmol/m3;
H与E的关系:
p
* A
cA H
c c
c H
x
E c H
16
c
S
M L M S (1 x) M A x M S
(一)亨利定律
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 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 分数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亨利系数。
pA* Ex
14
p
* A
——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x——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E——亨利常数,单位同压强单位。
讨论: 1)E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T
物系一定,T E 2)E大的,溶解度小,难溶气体
D'c kL zLcBm
液相传质速率方程有以下几种形式:
N A kL (cAi cAL ) NA kx (xi x)
45
kL——以液相组成摩尔浓度表示推动力的液膜 传质系数,kmol/(m2·s·kmol/m3);
k x——以液相组成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液膜 传质系数,kmol/(m2·s);
(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或精制气体。 (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4)工业废气的治理。 吸收的依据 混合物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3
二、吸收过程与设备
4
脱苯煤气 含苯煤气
冷却器 加热器
洗油 吸收与解吸流程
苯 水 过热蒸汽
5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件(第五章吸收)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件(第五章吸收)

第五章:吸收 概述气液相平衡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吸收塔的计算填料塔第一节:概述一、吸收吸收的定义:吸收是利用气态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单元操作。

吸收的目的:I.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II.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III.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以免环境污染。

二、工业吸收了解工业生产中吸收及解吸过程、所需条件和典型设备例子工业上从合成氨原料混合气体中回收CO2乙醇胺脱硫法•需要解决的问题1.选择合适的溶剂2.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3.溶剂的再生三、溶剂的选择1.对溶质较大的溶解度;2.良好的选择性;3.温度变化的敏感性;4.蒸汽压要低;5.良好的化学稳定性;6.较低的黏度且不易生泡;7.廉价、无毒、易得、不易燃烧等经济和安全条件。

四、吸收的分类按有无化学反应: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按溶质气体的浓度:低浓度和高浓度吸收按溶质气体组分的数目:单组分和多组分吸收按有无热效应:等温和非等温吸收本章只讨论低浓度、单组分、等温的物理吸收过程。

五、吸收操作的经济性(费用)气液两相流经设备的能量损耗;溶剂的挥发及变质损失;溶剂的再生费用。

√六、吸收设备第二节:气液相平衡一、平衡溶解度恒温、恒压下,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的浓度不变时,气液两相之间的浓度关系。

气液两相组成的浓度分别用物质的摩尔分数来表示,即y= n i /Σn y 、x= n i /Σn x:气液两相中惰性组分的量不变,溶质与惰性组分摩尔比。

yy Y −=1xx X −=11.气体的溶解度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该平衡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平衡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液相中溶质的浓度——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也即是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一定条件下吸收进行的极限程度;温度和压力对吸收操作有重要的影响;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有利;升温和降压对解吸有利。

化工原理课件第五章 吸收

化工原理课件第五章 吸收

η=
被吸收的溶质量 进塔气体的溶质量
Y1 Y 2 Y1
Y2=Y1(1-η)
qn,v Y1 Y2 条件所规定
X2 一般为吸收工艺
qn ,l ,m qn,v
Y1 Y2 X1* X 2
Y1 Y2
Y1 m
X
2
qn,l=(1.1~1.5)qn,l,m
2020/7/16
16
5-1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溶解度随温度和溶质气体的分压不同而不同,平衡时溶质在 气相中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溶质组分在两相中的组成服从 相平衡关系。
加压和降温有利于吸收操作,反之,升温和减压对解吸有利。 但加压、减压费用太高一般不采用。
2020/7/16
6
5-2 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
当总压不高(一般小于500KPa)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 方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其在液相中的浓度之间存在着如下 的关系:
一、 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填料层高度计算涉及物料衡算、传质 速率和相平衡关系。我们前面介绍的 所有传质速率方程都适用于稳定操作 的吸收塔中的"某一横截面",而不能用 于全塔。
该微元内,吸收质的传递量dG为:
dG qn,vdY qn,ldX
由吸收速率方程可知,该微元内,气相
和液相吸收质的变化量dG为:
在相内(气相或液相)传质方式包括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
分子扩散:当流体内部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时,因微观的分 子热运动使组分从浓度高处传递到较低处,这种现象称为分 子扩散。
湍流扩散:当流体流动或搅拌时,由于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
(湍流),使组分从浓度高处向低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湍
流扩散。在湍流状态下,流体内部产生旋涡,故又称为涡流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传质理论之一)超详细讲解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传质理论之一)超详细讲解
上例用比摩尔分率计算: VNH3=VB(YA1-YA2) 吸收前: YA1= yA1/yB2=yA1/(1-yA1 )=0.2/0.8=0.25 吸收后:YA2=yA2/yB2=yA2/(1-yA2)=0.05/0.95=0.053
被吸收NH3的体积: VNH3=80*(0.25-0.053) =15.8 m3
传热过程
吸收过程
理论 将对流给热视为壁 实质 附近滞流层的热传
导过程—付立叶定
将吸收视为A穿过相界面附 近滞流双膜的分子扩散过 程—费克定律
At
T
T
t
t
A1 (T tw1 ) A2 (tw2 t )
N
DAC
DgP
RTpBg
A(
Dl (CA CS
CSl
p )
pi) A(Ci C)
作业: P185 7
§5-3 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决定吸收达到平衡的时间,决定吸收操作的 生产强度,是吸收设备选型和设备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吸收速率定义:NA= dnA/dτ 对于稳定吸收过程:NA=nA/τ mol(A)/s 吸收过程是物质的相转移过程,通过扩散方式进行。
二、扩散 1、分子扩散:物质以分子热运动方式穿过静止或滞流流 体的传递过程——特点:传递速率慢。 2 、对流扩散:物质以相对运动方式穿过湍流流体的传递 过程——特点:传递速率快。
A(Ci
C) =klA(Ci-C)
kl
DlCT
lCS
所以,可用界面附近气膜中的扩散速率:
NA=kgA(p-pi) 或液膜中的扩散速率:
计算吸收速率。
NA=klA(Ci-C)
作业: P185 12、13
六、吸收速率方程 1 气膜吸收分速率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过程: y y*或x* >x或 cA* cA
21
y
y y*
A
P
··B
y* y
·C
x
x
(二)指明过程进行的极限
过程极限:相平衡。
22
(1)逆流吸收,塔高无限, V,y2
L
y2,min
y
* 2
mx2
L,x2
(2)逆流吸收,塔高无限,
L x1,max
y1 m
(三)确定过程的推动力
V,y1
溶质的溶解度x随之增加,有利于吸收 。
(2)温度、y一定,总压增加,在同一溶剂中,
溶质的溶解度x随之增加,有利于吸收 。 (3)相同的总压及摩尔分率,
cO2 < cCO2 < cSO2 < cNH3
氧气等为难溶气体,氨气等为易溶气体
14
二、亨利定律
(一)亨利定律
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 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 分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亨利系数。
9
平衡分压:平衡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 平衡状态的因素
F=C-+2=3-2+2=3
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一定时
p* A
=f1(
x

y*=f2(x)
p* A
=f3(
cA

10
氨在水中的溶解度
11
20℃下SO2在水中的溶解度
12
几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3
讨论:
(1)总压、y一定,温度下降,在同一溶剂中,
dz
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 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28
理想气体:
cA
pA RT
dcA dz
1
= RT
dpA dz
JA
DAB RT
dpA dz
分子扩散两种形式:等摩尔逆向扩散,组分A通过 静止组分B的扩散。
29
二、等摩尔逆向扩散
TP
第五章 气体吸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第三节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第四节 吸收塔的计算 第五节 填料塔
1
第一节 概述
一、吸收操作的应用 二、吸收过程与设备 三、吸收过程分类 四、吸收剂的选择
2
一、气体操作的应用
(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或精制气体。 (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4)工业废气的治理。 吸收的依据 混合物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25
吸收过程: (1)A由气相主体到相界面,气相内传递; (2)A在相界面上溶解,溶解过程; (3)A自相界面到液相主体,液相内传递。 单相内传递方式:分子扩散;对流扩散 。
一、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26
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 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 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 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
L,x1
(1)吸收过程推动力的表达式 pA
p
* A
y
-
y*或x*
-x或c
* A
cA
23
(2)在x~y图上
y

y*
x
P
x*
24
第三节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一、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二、 等摩尔逆向扩散 三、 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 四、 分子扩散系数 五、 单相内对流传质 六、 两相间的双模理论 七、 总传质速率方程
7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一、 平衡溶解度 二、 亨利定律 三、 气液相平衡关系在吸收中的应用
8
一、平衡溶解度
平衡状态:一定压力和温度,一定量的吸收 剂与混合气体充分接触,气相 中的溶质 向溶剂中转移,长期充分接 触后,液相 中溶质组分的浓度不再增加,此时,气 液两相达到平衡。
饱和浓度: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3
二、吸收过程与设备
4
脱苯煤气
洗油


含苯煤气

冷 却 器
吸收与解吸流程
苯 水 过热蒸汽
5
三、吸收过程的分类
(1)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2)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3)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4)高浓度吸收和低浓度吸收
四、吸收剂的选择
(1)溶解度大;
6
(2)选择性高; (3)再生容易; (4)挥发性小; (5)粘度低; (6)化学稳定性高; (7)腐蚀性低; (8)无毒、无害、价廉等。 选择原则:经济、合理。
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 面积扩散的物质量,J表示, kmol/(m2·s)。
菲克定律:温度、总压一定,组分A在扩散方向上任一 点处的扩散通量与该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27
JA
DAB
dcA dz
JA——组分A扩散速率(扩散通量), kmol/(m2·s); dcA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
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量,记作N, kmol/(m2·s) 。
气相:
NA= J A
D RT
dpA dz
32
液相:
D NA RTz ( pA1 pA2 )
NA=
JA
DAB
dcA dz
NA
D z
(cA1
cA2
)
讨论
1) NA pA1 pA2
33
2)组分的浓度与扩散距离z成直线关系。
TP
pA1
JA
pA2
pB1 1
2 pB2
JB
30
等摩尔逆向扩散:任一截面处两个组分的扩散速率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压一定
JA
DAB RT
dpA dz
J
B
D BA
RT
dp B dz
p pA pB
dpA = dpB
dz
dz
31
JA=-JB
DAB=DBA=D 等分子反向扩散传质速率方程
传质速率定义: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 单位时间
p
* A
Ex
15
p
* A
——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x——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E——亨利常数,单位同压强单位。
讨论: 1)E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T
物系一定,T E 2)E大的,溶解度小,难溶气体
E小的,溶解度大,易溶气体
3)E的来源:实验测得;查手册
16
(二)亨利定律其它形式
18
m与E的关系 :
p
* A
py*
y* p Ex
m E p
m的讨论:1)m大,溶解度小,难溶气体
2)T m
p m
19
3)Y * mX
20
三、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中的应用
(一)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
pA
p
* A
A由气相向液相传质,吸收过程
pA pA*
平衡状态
pA pA* A由液相向气相传质,解吸过程
1)p
* A
cA H
H——溶解度系数, kmol/(m3·kPa)
cA— H
c c
c H
x
E c H
17
c
S
M L MS (1 x) M A x MS
E S
HM S
H的讨论:1)H大,溶解度大,易溶气体 2)P对H影响小,
T H
2)y* mx m——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