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排泄
第一节药物肾排泄第二节药物胆汁排泄第三节药物其他

按照pH分配假说,弱酸性药物在碱 性尿液再吸收少,排泄快;在酸性 尿液中再吸收多,排泄慢;弱碱性 药物则相反。
碱化尿液使酸性药物在尿中离子化, 酸化尿液使碱性药物在尿中离子化, 阻止药物再吸收,加速其排泄,
这是药物中毒常用的解毒方法
例如,苯巴比妥是一弱酸,给予碳酸 氢钠使尿碱化,即可使其排泄增加。
肾小管重吸收方式
肾小管重吸收也有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 两种机制;
主动转运主要发生于许多内源性物质; 例如葡萄糖、氨基酸、小肽等。 绝大多数药物的重吸收是被动扩散机制;
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pKa、尿量和尿的pH影 响肾小管重吸收的程度。
1. 药物脂溶性大,重吸收程度高; 2. 药物的pKa和尿液pH影响药物解离的
42
从胆汁排泄进入小肠的药物中,某些 具有脂溶性的药物可被重吸收,
葡糖苷酸结合物则可被肠道微生物的 β-葡糖苷酸酶所水解并释放出原形药 物,然后被重吸收,这也是肝肠循环。
已知已烯雌酚、消炎痛、氯霉素、红 霉素、吗啡等能形成肝肠循环。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药物的双峰现象
肠肝循环不仅可增加药物体内滞留时间,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胆汁排泄是肾外排泄中最主要的途径。 这是一个主动分泌过程。能从胆汁分泌 的药物需具备几个条件:
1.能主动分泌;2.药物是极性物质;3.相 对分子量超过300
分子量300以上并有极性基团的药物主 要从肝进入胆汁排泄。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胆汁排泄对于因为极性太强而不能在肠 内重吸收的有机阴离子和阳离子是重要 的消除机制。
当药物的尿排泄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比 例时,其排泄率为
第六章药物排泄

重吸收分泌要经过刷状缘膜和侧底膜二步过 程。
肾脏排泄
机理复杂:包括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
药物排泄示意图
肾小球滤过
➢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
高,管壁上微孔较大 (7-10 nm),故除血球 和蛋白质外的一般物质 均可无选择性地滤过。
合并用药
如果同时使用在肾小管近曲小管 中经同一转运系统主动分泌的药 物时,由于竞争性抑制,可使肾小 管分泌下降。如丙磺舒对有机酸 药物的主动分泌是较强的抑制剂。
药物代谢
药物经代谢后,大多水溶性增 加,肾小管重吸收下降,有利于 从肾脏排出。但甲基化和乙 酰化反应可使代谢物极性下 降,不利于药物的排泄。
➢ 药物以膜孔扩散方式滤
过,滤过率较高,但药 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则 不能滤过。
肾小管分泌
➢ 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
上皮细胞侧底膜摄入细 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 状膜向管腔一侧流出。
➢ 近曲小管中分别具备有
机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 输送系统。
➢ 这一过程为主动转运,
逆浓度梯度,需载体能 量,有饱和与竞争抑制 现象。
因此,胆汁排泄对药物的血药浓度、药
物疗效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无疑有重要 的影响。
胆汁排泄过程
胆汁是由肝细胞不断生成的,生成后由
肝管流出,经胆总管流至十二指肠,或 由肝管转运入胆囊管而贮存于胆囊,当 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上部。
成年人一昼夜分泌的胆汁约800~1000ml
药物从血液向胆汁排泄时,首先由血液 进入肝细胞并继续向毛细胆管转运
服用碳酸氢钠后, 磺胺乙噻二唑消除 速率是原来的2倍。
尿量
由于是被动转运,重吸收速率依赖于肾
药剂学中的药物排泄性研究

药剂学中的药物排泄性研究药物排泄性研究是药剂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涉及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对于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药理学的发展,药物排泄性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药物排泄性的定义与意义药物排泄性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转化代谢后通过尿液和粪便的排泄过程。
药物排泄过程对于维持体内药物浓度的平衡、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药物排泄性对于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药物排泄性的研究方法1. 药动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转化、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通过采集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结合药物动力学模型,可以推断药物在体内的排泄路径和速率常数等参数。
2. 排泄试验:通过给予被试者特定剂量的药物,然后采集尿液、粪便等样本进行分析,根据药物在样本中的浓度变化,可以研究药物的排泄过程。
3. 转运体研究:转运体是介导药物在肾脏、肠道等器官滤过、排泄的重要蛋白质。
研究转运体的结构、功能以及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为药物排泄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药物排泄性研究的应用1. 临床药物治疗:药物排泄性研究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评估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以及预测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排泄动力学差异,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2. 新药研发:药物排泄性研究对药物的代谢途径、排泄通路以及与体内转运体的相互作用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药研发者可以通过药物排泄性的研究结果,优化药物的结构,以提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疗效。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排泄性还可以研究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可以预测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而指导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
四、药物排泄性研究的现状与挑战目前,药物排泄性研究在药剂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然而仍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药物排泄性受到遗传、环境和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物的排泄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物的排泄一、概述药物的排泄系指体内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给药剂量和吸收效率,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药物的体内消除速度。
药物向体液中运行,再从体液中消失的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式中,k1为表观一级吸收速度常数,k2为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药物的排泄与药效、药效维持时间及毒副作用等密切相关。
例如由于肾功能衰竭造成药物肾排泄减慢时,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对肾病患者应用这些抗生素时,常比正常人容易引起毒副作用。
二、药物的肾排泄肾脏是人体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最重要的器官。
药物的肾排泄是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的综合结果,即肾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率-肾小管重吸收率。
1.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管壁上微孔较大,除血细胞和蛋白质外一般物质均可无选择性地滤过。
药物滤过方式以膜孔转运,即被动转运为主,滤过率较高。
药物若与血浆蛋白结合,则不能滤过。
肾小球滤过率(GFR)为单位时间肾小球滤过的血浆体积数,单位ml/min。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大小用肾小球滤过率(GFR)表示。
静脉注射菊粉溶液待其分布平衡后,设血浆中菊粉的浓度为Pin,设尿中菊粉浓度和每分钟排尿体积分别为Uin和V,则GFR=Uin×V/Pin。
GFR正常值为l25~130ml/min。
2.肾小管分泌该过程是一主动转运过程。
肾小管主动分泌属于载体介入系统,需要能量供应;该载体系统受到能量限制,可以被饱和,类似结构的药物可竞争同一载体。
3.肾小管重吸收(1)肾小管重吸收是指被肾小球滤过的药物,在通过肾小管时药物重新转运回血液的过程。
重吸收存在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两种形式。
用离子障原理,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肾小管能通过单纯扩散重吸收。
(2)重吸收的程度与药物的脂溶性、pKa、尿液的pH和尿量有关。
1)药物脂溶性的影响: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重吸收;水溶性大的药物则不利于重吸收,易被肾脏排泄。
[药学]第六章 药物的排泄_OK
![[药学]第六章 药物的排泄_OK](https://img.taocdn.com/s3/m/9a3f54c243323968001c92b8.png)
47
• 药物的被动转运过程,属于一级动力学 过程。
多数药物在体内的ADME过程均属于一 级动力学过程。
48
• 零级速度过程:当 n=0时,
dX kX n dt
特点:
dX
dt
=k
(1)转运速度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 物量或浓度无关(如静脉滴注)。
• 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有酶和载体的参与。 具饱和过程。 也称米氏动力学过程。
Outline of Pharmacokinetics
36
一、概念
• 药物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
运用动力学原理(kinetics)与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 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 入机体内的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代谢 (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 (即ADME)等过程的 “血药浓度经时”动态变化规律。
内动态变化规律。 • 应用上,指导新药的研发及临床给药方案
的个体化。
40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模型
41
一、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把药物体内分布与消除速率相似的部分用隔 室来表征。 1.单室模型 药物很快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
42
X X0
K
迅速分布均匀
43
2.双室模型 一些达平衡部位快, 一些部位慢。
31
肠肝循环的意义
• 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关 系密切。
具有双峰现象。
32
• 机体相互代偿作用:
肝肾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中之一受损,另一 个排泄作用代偿性增强,对肾或肝功能不全病人的 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生物药剂学》课件——药物排泄

三、肾小管主动分泌—机制
有机弱酸、弱碱性药物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机制分泌 排泄到尿中。此外,还有药泵蛋白转运。
有机酸:阴离子分泌机 制(磺胺类、马尿酸类 酰胺类、噻嗪类等)
Q: Why?
有机碱:阳离子分泌机 制(有机胺类化合物)
P-糖蛋白等药泵蛋白: 促进药物向小管液中转 运,增加药物排泄量
四、肾清除率(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胆汁排泄是肾外排泄中最主要途径。 机体中重要的物质如VitA、D、E、B12、 性激素、甲状腺素以及一些药物经胆汁排 泄。
一、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性
过程: 胆汁由肝实质细胞的分泌颗粒产生 分泌入毛细胆管
汇入胆管 流入胆囊贮存 饭后向十二指肠分泌 。
胆汁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在肝细胞中的摄取、 贮存、生物转化及向胆汁转运。
1、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 多数药物经体内代谢后,变成极性大的水溶性 代谢物,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 例:磺胺类药物
3、尿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渗透压
水的重吸收 尿量
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肾小管不能将葡萄 糖完全吸收回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 渗透压增高,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多尿。
GFR (Uin V ) / Pin
Pin:血浆中菊粉浓度; Uin:尿中菊粉浓度; V:单位时间排出的尿量
菊粉清除率(GFR)
菊粉清除率可作为人和动物GFR的客观 指标,其平均数值有性别和动物种属差异。
正常男性:GFR 125 ml/min 正常女性:GFR较男性约低10%。
以菊粉清除率为指标,可以推测其他各种物质 通过肾单位的变化。
(生物药剂学)第六章药物排泄

排泄途径
一.肾脏排泄 二.胆汁排泄 三.唾液排泄 四.乳汁分泌 五.汗液 六.肺
第一节 药物的肾排泄
肾的解剖结构
肾单位的基本功能
➢ 肾小球是动静脉交汇的毛细血管团,这部分 毛细血管血压较其它部位高,又有较大的微 孔,因此除血球和蛋白外等高分子外,一般 物质都可滤过,输入肾小管。
药物代谢
药物经代谢后,大多水溶性增 加,肾小管重吸收下降,有利于从 肾脏排出。 但甲基化和乙酰化反应可使 代谢物极性下降,不利于药物的 排泄。
pH对磺胺类清除的影响很显著
尿pH值由5上升到8, 磺胺乙噻二唑(弱酸 药物)在人体中生物 半衰期由11.4减少 到4.2小时。
服用碳酸氢钠后, 磺胺乙噻二唑(弱酸 药物)消除速率是原 来的2倍。
尿量
由于是被动转运,重吸收速率依赖于肾
小管内液的药物浓度。
尿量增加时,药物浓度下降,减少重吸
第六章 药物排泄
本章要求
1、掌握药物肾排泄的三种机制,影响肾排泄的主要因素; 2、掌握肾小球滤过的特点; 3、掌握肾清除率的意义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熟悉药物胆汁排泄过程及药物胆汁排泄的特征; 5、掌握肠肝循环概念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6、了解药物排泄的其他途径。
药物排泄
药物排泄:体内药物或代谢物排出体 外的过程。
点时间的血药浓度。 每分钟尿药排泄量 = 血浆药浓×肾清除率
Clr
dXu / dt C
通过肾清除率可推测药物的排泄机制
设血浆中未结合药物比例分数为fu,药物肾小球滤过率为 fu ·GFR
o 若Clr = fu ·GFR ,仅有肾小球滤过
o 若Clr > fu ·GFR ,除肾小球滤过外,还存在肾小管分泌,或 肾小管分泌 > 重吸收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2015

药物排泄:体内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 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排泄过程的正常与否关系到药物在体内的浓 度和持续时间,从而严重影响到药物的作用。
肾脏排泄 胆汁排泄 乳汁 唾液 肺 汗液
大多药物能从乳汁排出,并能在乳汁中测出
药物浓度。
一般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低 , 在乳汁中排
出量不足以引起婴儿的治疗效应。
有些药物从乳汁排出较大 , 如红霉素、卡
马西平、地西泮和巴比妥酸盐等。
(1)药物的浓度梯度:乳汁中药物浓度与母体的 血药浓度有关,未与蛋白结合的游离药物越高, 药物从血浆到乳汁转运的越快。
( 2 )药物的脂溶性 : 乳汁中脂肪含量比血浆高, 脂溶性大的药物容易穿过生物膜到乳汁中。
( 3 )血浆与乳汁的 pH :乳汁的正常 pH 范围是
6.4~7.6,比血浆低。通常弱酸性药物在乳汁 中的浓度比其血浆浓度低。 (4)药物分子大小:分子越小,越容易转运。
虽然大多数药物在乳汁中排出的药物量小, 但由于婴儿的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 , 对药物 的代谢与排泄能力低, 有可能造成一些药物在婴儿体内累积, 使婴儿体内的血药浓度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水 平。
• 易挥发药物 • 吸入式麻醉剂 • 极微量的某些毒物
其排泄量视肺活量及吸收的气体得湿度而异 共同点:分子量小,沸点低
• 某些药物及机体正常代谢产物如:
磺胺类 盐(主要是氯化物) 苯甲酸,水杨酸,乳酸 氮的代Hale Waihona Puke 物(尿素等) 可随汗液向体外排泄。
• 药物由汗腺排泄主要依赖于分子型的 被动扩散。
乳母在哺乳期应禁用或慎用一些药物,如异烟肼、 甲丙氨醋、氯霉素、氢氯噻嗪、甲硝唑、四环素、 萘啶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的排泄
一、A1
1、下列过程中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性抑制
A、肾小球过滤
B、胆汁排泄
C、肾小管分泌
D、肾小管重吸收
E、血浆蛋白结合
2、尿液呈酸性时,弱碱性性药物经尿排泄的情况正确的是
A、解离度↑,重吸收量↑,排泄量↓
B、解离度↑,重吸收量↑,排泄量↑
C、解离度↓,重吸收量↑,排泄量↓
D、解离度↑,重吸收量↓,排泄量↑
E、解离度↑,重吸收量↓,排泄量↓
3、药物排泄最主要的器官是
A、肝
B、肾
C、消化道
D、肺
E、皮肤
4、关于肾脏排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和蛋白质不能肾小球滤过
B、肾小球滤过以被动转运为主
C、肾小管重吸收存在主动和被动重吸收两种形式
D、水、钠、氯、钾等有用物质可被重吸收
E、肾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率+肾小管重吸收率
二、B
1、A.首关效应
B.生物等效性
C.相对生物利用度
D.绝对生物利用度
E.肝肠循环
<1> 、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以同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无明显差异
A B C D E
<2> 、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部分被肝代谢,称为
A B C D E
<3> 、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吸收的现象为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