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炙法

合集下载

中药醋制的常见方法与作用

中药醋制的常见方法与作用

中药醋制的常见方法与作用中药醋制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使用醋这种物质来改变中药的药性、缓和药性或增强药效。

以下是常见的中药醋制方法及其作用:1.醋炙法醋炙法是中药醋制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将中药与一定比例的食醋进行拌炒,使药物受热均匀,直至完全吸收醋液。

醋炙法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中药的药性,增强其疗效,同时还能缓和某些中药的烈性,减少其副作用。

例如,生地黄经过醋炙后能增强其补血、止血的作用,而生石膏经过醋炙后则能缓和其寒性,增强其清热的功效。

2.醋蒸法醋蒸法是将中药与醋液一起放入蒸锅中蒸煮,使药物在高温下受热均匀,直至完全吸收醋液。

醋蒸法的作用与醋炙法类似,主要是改变中药的药性,增强疗效,缓和烈性。

例如,常使用醋蒸法处理蜈蚣、蝎子等动物类中药,以增强其息风止痉、通络止痛的作用。

3.醋煮法醋煮法是将中药与醋液一起放入锅中煮沸,使药物在高温下受热均匀,直至完全吸收醋液。

醋煮法的作用与醋炙法和醋蒸法类似,但需要注意的是,醋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4.醋浸淬法醋浸淬法是将中药放入醋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再用清水淬洗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质地坚硬、不易软化的中药,如自然铜、磁石等。

通过醋浸淬法处理后,这些药物能够更好地溶解于水,从而增强其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醋制法的常见方法包括醋炙法、醋蒸法、醋煮法和醋浸淬法等。

这些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中药的药性、增强疗效和缓和烈性等。

在应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和临床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还需要注意,在进行中药炮制时应当遵循专业的炮制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四章 炙 法

第二十四章  炙 法

第二十四章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除盐炙杜仲用中火外,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酒炙法(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酒炙的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此法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

(三)注意事项药物用酒拌润时,容器应加盖;炙药除蟾酥用白酒外均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炙药一般用文火,勤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大黄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清蒸或酒炖)、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由酒和蜜制成)。

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微显朱砂点,习称“锦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折断面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香气,味微苦;大黄炭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断面浅棕色,略有醋香气;清宁片为圆形薄片,表面乌黑色,有香气,味微苦甘。

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醋大黄以消瘀为主;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年老、体弱及久病患者。

其泻下作用减轻是因结合性蒽醌和二酮衍生物含量下降所致。

用酒量每炙药物100kg用酒10 kg,炖药用酒30kg。

现有熟大黄酒热压制法新工艺。

09中药炮制学第12章炙法

09中药炮制学第12章炙法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大黄:苦寒,攻导积滞,泻火解毒。 1.生大黄 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 焦,长于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用 于实热便秘、湿热黄疸、跌打瘀肿,瘀血经闭, 痈肿疔毒。 2.酒大黄 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 引药 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 牙龈肿痛。酒蒸后寒凉之性缓。
炒白芍 (炒黄)
酒白芍 (酒炙)
中药炮制学
药物 品种 续断 续断(切片)
炮制作用 生用长于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 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跌打 损伤。
酒续断 (酒炙)
盐续断(盐炙 乌梢 乌梢蛇(切段 蛇
通血脉、续筋骨、止崩漏作用增强,用 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引药下行,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增强,用于腰 膝酸软。 生用长于祛风止痒,但气腥,不得服用和粉碎。
中药炮制学
7.醋的用量: 100㎏药物,用米醋20~30㎏,最多不超过 50kg。 8.注意事项 1)大小分档。 2)醋较少难以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3)宜文火炒制,勤翻动,炒至微干显火色即可。 4)树脂类药若先加醋易粘连、动物粪便类药先加 醋易松散,故必须先炒药后加醋的方法。 5)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 均匀。 6)醋的选择:宜用米醋,不能用醋精代替米醋。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生大黄: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至 黄褐色,中心有纹理, 微显朱砂点(锦纹), 质轻,气清香,味苦微涩。 2.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 香气,味微苦。 3.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 斑,内部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
中药炮制学
4.大黄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质轻 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 5.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内部浅棕 色,略有醋香气 (醋大黄与酒炙大黄性状 相似,只是气味不同,醋大黄有醋香气,酒 大黄有酒香气)。 6.清宁片:圆形厚片,表面乌黑发亮,有香气, 味微苦甘。

醋炙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醋炙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醋炙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醋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肌肉疼痛和风湿病等。

主要通过刺激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加快伤口愈合和疼痛缓解。

醋炙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好醋和一块棉纱或纱布。

2. 清洁并消毒所需的部位,确保皮肤干净。

3. 将棉纱或纱布浸泡在醋中,使其充分吸湿。

4. 将浸湿的棉纱或纱布轻轻地敷在需要炙痛的部位上。

5. 注意不要过度湿润,以免醋流到皮肤其他部位。

6. 灵活调整醋炙的时间和频率,根据个人情况和对疗效的反应进行判断,一般可持续敷贴10到30分钟。

7. 炙痛结束后,用清水轻轻清洗皮肤,以去除残留的醋味。

需要注意的是,醋炙通常只适用于肌肉和浅表部位,如头部、背部、手臂、腿部等。

对于较敏感或脆弱的皮肤,或有破损、疮疹的皮肤,应避免使用醋炙。

在使用醋炙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醋炙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醋炙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醋炙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醋炙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理疗方法,也称为灸法醋炙。

其目的是通过燃烧醋进行烟熏和温灸,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等疗效。

醋炙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准备好醋、火源、针灸器具等。

2. 在被治疗部位擦拭干净后,将醋倒在一个易燃的容器中。

3. 将火点燃,将火源靠近醋,等醋燃烧后形成浓烟时,将火用嘴吹灭即可。

4. 用灸炷夹住燃烧后的醋,接触于患处,进行烟熏和温灸。

5. 在烟灰熄灭后,用垫子或消毒棉球将针灸器具等消毒干净,避免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醋炙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误伤和不良反应的产生。

同时,在进行醋炙治疗前,应先进行体格检查,并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该疗法。

4.6醋炙法

4.6醋炙法

狼毒
• 【别名】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
红、隔山堆 • 【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大狼毒 Euphorbia nematocypha Hand.-Mazz.,以 根入药。秋冬挖根,洗净泥土,放入淘米 水中浸泡3日取出,再放入石灰水中浸泡3 日,取出,洗净石灰,置锅内煮2小时,取 出,切片晒干。
• 【炮制】 醋灵脂:将净五灵脂放锅内微炒,喷
洒米醋,再炒至微干,表面稍有光泽时取出,晾 干即可。如系灵脂块须砍成小块(每10斤用醋 1.5斤)。 • 【性味】甘,温。 •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 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 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研粉酒调敷。 • 【注意】不宜与人参同用。
(糖灵脂) • 灵脂米(散灵脂):长椭圆形颗粒,两端钝圆, 长0.5~1.2厘米,直径0.3~0.6厘米。表面粗糙, 棕褐色或黑褐色,显麻点,体轻,质松,易折断。 断面呈纤维性,黄色、黄绿色或黑棕色。气微弱, 味苦咸。 • 灵脂块:为鼯鼠尿和粪粒凝结而成的不规则团块, 黑棕色、黄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 润性光泽,粪粒呈长椭圆形,表面常裂碎,显纤 维性,体轻,质较硬,但易碎。断面不平坦,可 模糊看出粪粒的形状,有的间有黄棕色松香样物 质。有腥臭气,味苦。以块状、黑褐色、有光泽、 显油润、无杂质者佳。
• 【性味】甘,平。 • 【归经】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
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 • 【用法用量】 3~9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思考题 各药物的炮制作用。
• 【炮制】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
净,干燥,打碎。 • 【性味】辛、苦,寒。 • 【归经】归肝、心、肺经。 • 【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 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 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 【用法用量】 3~9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4.4醋炙法

4.4醋炙法
第二节
醋 炙 法
一、含义 •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 定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xī 、苦酒,习称米醋。 炮制用醋为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 而化学合成品(醋精)不能用。
• 三.功效
醋性味酸苦温,主入肝经血分,具有收敛、 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的作用。
• 四.适用药物
• •
醋炙——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作用。 炮制作用(1)增强作用(2)缓和药性(3)矫味 (4)易于粉碎 炒制——与醋制基本相同。
思考题 • 1 .醋炙法的炮制目的是什么 ? • 2.醋炙法适用的对象 ? • 3.醋炙法炮制注意事项 ? • 4.醋炙法一般的操作方法 ? 5.各药物的炮制作用。
醋延胡索
[炮制方法] • 1.延胡索——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档,洗净、稍 浸、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洗净干燥后捣 碎。
• 2.醋延胡索

(1)醋炙——先加醋,再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 凉,筛去碎屑。 药:米醋=100:20 。 (2)醋煮——加米醋与适量清水(以平药面为宜 ), 用文火加热,共煮至透心。醋液被吸尽时取出,晾至6 成干,切薄片晒干,筛去碎屑,或晒干捣碎。 药:米醋=100:20 。 3.酒延胡索 先加黄酒,再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药:黄酒=100:15
[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经醋炙后,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 煮时易于溶出。
•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主要针对心血管方面
延胡索中季铵碱(如去氢延胡索甲素等), 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加热醋炒使季铵碱 含量下降,以上作用减弱,所以在治疗冠心病 时,以用延胡索生品为佳。
• •


[处方用名] 香附、炙香附、醋香附、四制香附、 酒香附、香附炭。 [来源]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 的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 “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 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 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 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 痰饮”。现行,有醋炒、醋煮、醋蒸及酒、醋、 盐、姜合制等炮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乳香、没药、莪术等。
3.矫臭矫味
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二)、醋炙的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大多数药物)
药物→ 加入一定量的米醋 → 加盖闷润 → 用文火炒干 → 取出 摊凉或晾干→筛去碎屑 优点:能使醋渗入药物组织内部。
2.先炒药后加醋
先炒药物(表面熔化发亮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或有腥气 溢出时)→加米醋→炒至微干→取出摊开晾凉 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物。
• 炮制研究
延胡索主要含有生物碱;尚含淀粉、黏液质、树脂、挥发油 等。 延胡索镇痛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 醋制可使生物碱生成盐,易溶于水,提高煎出率,增强疗效。 这与传统认为醋制增强其止痛作用相吻合。不同酸处理对延胡 索乙素煎出量有一定影响,其中苹果酸、盐酸制品特别是乙酸 制品低于传统醋制品,酒石酸、柠檬酸制品高于传统醋制品。 延胡索中季铵碱具有降压、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炮制后含 量降低,故应用于冠心病,提倡用生品。
• 质量要求
1.延胡索 不规则圆形厚片,外表皮黄色或黄褐色,有 不规则网状皱纹。切面黄色,角质样,具蜡样光泽。气 微,味苦。
2.醋延胡索 形如延胡索或片,表面和切面黄褐色,质 较硬。微具醋香味。 生品和醋制品水分不得过 15.0% ,总灰分不得过 4.0% , 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3.0%,延胡索乙素含量不得 少于0.04%。 3.酒延胡索 形如延胡索片,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光 泽不明显,质较硬。气微,味苦,略具酒气。
甘遂
• [处方用名]
甘遂、炙甘遂、醋甘遂。 • [炮制方法] 生甘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大小个分档。
醋甘遂 取净甘遂,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步被吸 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用 时捣碎。 每100kg甘遂,用米醋30kg。
[质量要求]
生甘遂 本品为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表面类白色 或黄白色,凹陷出有棕色外皮残留。质脆,易折断,断面 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 强。气微,味微甘斑。 略有醋香气,味微酸而辣。 饮片水分不得过 12.0 %,总灰分不得过 3.0 %,醇溶性浸 出物不得少于15.0%,含大戟二烯醇不得少于0.12%。
延胡索(元胡)
• 处方用名
延胡索、醋延胡索、酒延胡索
• 历史沿革
宋代:炒制 醋炒制 米炒制 熬制 醋煮制 盐炒制等法。 明、清以后:沿用宋代的方法,并增加了煨制法、醋纸 包煨制、醋润蒸制、酒煮制。 现在主要炮制方法有醋制、醋蒸、醋煮、酒炙等。 现版药典收载延胡索和醋延胡索。
• 炮制方法
除用米醋和清水制且干后捣碎的醋延胡索外,其余均筛 去碎屑。 延胡索: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切厚片或 用时捣碎。 醋延胡索(每100kg延胡索用20kg米醋): ①净延胡索(片)+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干文火 炒干,晾凉; ②净延胡索+定量米醋+适量清水(平药面为宜)文火煮至 透心,醋液被吸尽晾至 6成干,切厚片,晒干;或干后 捣碎。 酒延胡索:净延胡索片+定量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 吸尽文火炒干,晾凉。每100kg延胡索用15kg 黄酒。
[炮制作用]
• 甘遂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的功能。生甘遂药力峻烈,临床多入丸、散剂, 可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 不利,风痰癫痫,痈肿疮毒。如治胸腹积水的十枣汤《伤 寒论》;治水饮结胸、痰迷心窍的遂心丹《济生方》 • 醋甘遂毒性减低,峻泻作用缓和。用于腹水胀满,痰饮积 聚,气逆喘咳,风痰癫痫,二便不利。如治疗腹水胀满, 小便短少,大便便秘的舟车丸《景岳》;治癥瘕的甘遂破 结散《圣惠方》
第二节
醋炙法
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米 醋拌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醋炙法。 功效:米醋味酸、苦、性温。主入肝经血分, 具有收敛、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的作用。 适用药物: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
(一)、醋炙的主要目的
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如甘遂、京大戟、商陆。
2.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三)、醋炙的注意事项
• 1.若用醋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 再与药物拌匀。 • 2.醋炙药物多用文火,并应勤加翻动,一般炒至微干显火 色时,即可取出摊凉。 • 3.树脂类药物如乳香、没药,先加醋易粘连,动物粪便类 药物如五灵脂先加醋易松散,呈碎块状,故都应采用先炒 药后加醋的方法炮制。 • 4.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均匀。
• 炮制作用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利气, 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跌打肿痛等证。生品止痛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效果欠佳, 故临床多用醋制品。
醋延胡索行气止痛作用增强。镇痛作用几乎相当于阿片 的1/10。广泛用于身体各部位的多种疼痛证候。如延附汤。
酒延胡索活血、祛瘀、止痛为主。如瓜蒌薤白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