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乌镇:造一梦境
描写江南乌镇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江南乌镇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江南乌镇,是一片唯美如画的风景,宛如置身于一幅水墨丹青之中。
这里是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的交融之地,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文艺气息。
让我们用凝练而又精彩的句子,描绘乌镇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魅力。
1. 江南乌镇,如诗如画。
2. 水乡古镇,古朴典雅,静谧如梦。
3. 狭窄的小巷,错落有致,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
4. 尖顶的古桥横跨河面,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之界。
5. 桥上的纤纤石阶,静静地将两岸相连。
6. 远处的雨巷,弥漫着墨香和书香,诱人魂牵梦绕。
7. 柳丝轻摆,柔情似水,似乎在述说着千百年的故事。
8. 春雨细细,滴在青瓦上,花开花落,倒映碧绿的江面。
9. 水波荡漾,微风拂面,抚慰心灵的音符。
10. 乌镇旧街,蜿蜒而上,仿佛古代商贾的行走路线。
11. 水边的纱帐轻舞,水面的灯火璀璨,交织成美丽的夜幕。
12. 柔和的灯光,在夜幕中点亮乌镇的每一个角落。
13. 古民居的庭院里,葡萄藤攀附在廊棚上,成为绿色的屏风。
14. 古井中的清泉悄悄地向上涌动,带来岁月的沉淀。
15. 门前的红砖,历经岁月的洗礼,透露着沧桑的美。
16. 雕花的窗户透出微弱的光影,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
17. 来来往往的客人,给乌镇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18. 粉墙黛瓦,旧时的痕迹如行云流水,流转着历史的故事。
19. 秋天的乌镇,满树金黄,微风吹拂,犹如大地的金色水被。
20. 宁静若水的小镇,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恬静的心境里。
21. 木楼悬梯,时光下的印记,印证着岁月的无情。
22. 鸟儿在枝头歌唱,屋檐下小燕安家,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也仿佛过着幸福的日子。
23. 水上船只来来往往,借着水波荡漾,穿梭在古镇的街巷。
24. 镇中的古树参天,如守护者一般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25. 花坛中绽放的鲜花,细腻而美丽,彩色的芬芳灿烂了整个乌镇。
26. 鱼跃龙门,脱离束缚,面对浩渺长江,追逐自由的梦想。
27. 乌镇古运河,波光粼粼,流淌着属于这片土地的血脉。
江南水乡乌镇_小学作文

江南水乡乌镇
我一直很想知道,一个到处都是水的小镇会是一幅什么样子的画卷。
这不,我就来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乌镇。
进入乌镇的东栅景区,我不禁被眼前这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色给深深吸引住了,一条条小河交叉在一起,通向景区的各个地方,水上时不时会有一位船夫摇着乌镇特有的乌蓬船从我们面前飘过,船尾处,荡漾起几圈微微的涟漪。
那景色,是我从未见过的一种美。
那里的一座座小房子傍水而居,看上去,那房子十分古老,但又十分精致,房子到处都雕刻着各式各样、与众不同的花纹,让历尽沧桑的房子透露出一丝神秘的美。
最引人注目的,该属于那些极具欣赏性的景点了。
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江南百床馆了。
在江南百床馆里,摆放着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床,有的是双人床,有的是单人床,但相同的是,每一张床到处都是镂空的花纹,而且每一张床还都像是一个小房间。
在这么多的床里,我觉得,最有趣的该是那一对“姐妹床”了,为什么叫它们“姐妹床”呢?原来,这两张床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床的高矮不同,上面雕刻的字也不同,一张床是两人年轻时睡的,另一张床是年老时睡的。
在百床馆里,我看着这么多的床,心想:古代的人是不是有些太浪费了呢?光就这么一个睡觉用的床,竟然还要做这么漂亮,花费这么长时间!
1 / 2
除了江南百床馆,还有木雕馆、茅盾故居、香山堂、财神湾等好多好多有趣但也别具风味的景点。
看着这么秀丽的景色,我似乎忘了时间,只沉醉于景色之中了,久久不愿离去……
2 / 2。
美丽的乌镇作文14篇

美丽的乌镇作文美丽的乌镇作文14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乌镇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丽的乌镇作文1“粽子香,菱角甜,江南水乡水更甜。
水也甜。
心也甜,听听歌儿有多甜。
”甜甜江南,人人向往,古色古香。
今天,我走进了美丽的江南小镇——乌镇。
古老的青瓦房,尖尖的顶、白白的墙,勾起了人们美好的遐想;陈旧的石拱桥,唤起了人们美好的诗句。
宁静的小河,清澈见底,犹如一面银镜。
青瓦房上挂着招牌、酒旗和红灯笼,是那样的古朴。
早晨的乌镇是恬静的。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上泛起了一层层涟漪;岸边的小船、水中的荷花也轻轻地摇摆起来,好像在跳春天的圆舞曲;河岸上粉色的桃花,随风飘下几瓣,落入水中,像是一个跳跃的音符,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柳树对着“银镜”,垂下她美丽的秀发,慢慢地梳理着;酒旗迎风招展;灯笼随风摇曳……中午的乌镇是热闹的。
大街小巷,车水马龙。
卖粽子的吆喝声、赶路的车铃声、游人的说笑声,仿佛是一曲快乐的乐章,处处充满着和谐。
傍晚的乌镇则另有一种美丽。
天边的晚霞五彩缤纷,与红红的太阳一起倒映在河水中,好像一位羞涩的小姑娘,两颊泛起了微微的红晕,美丽极了!月儿也渐渐地露了脸儿,用她那好奇而又明净的目光,注视着水乡的一缕缕炊烟、一船船往家赶的人们、一户户通明的店铺和这儿一切的一切。
水中有月,月中有水,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真如苏东坡词云:“明月如霜,好风如水,甭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乌镇的人们朴实无华。
漫步在用石砖铺成的小道上,站在古老的石拱桥上,我告别了甜甜的江南小镇——乌镇,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遐想……美丽的乌镇作文2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名闻遐迩的古镇—浙江桐乡的乌镇旅游。
我们购买了乌镇西栅的门票乘船进入景区,我们乘坐的船是那种靠人工摇橹的小木船,据说这样的船对环境不会污染。
江南水乡——乌镇-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

江南水乡——乌镇-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
我今天要给你们介绍一个景色迷人的地方乌镇。
在乌镇,大河小河纵横交错在古色古香的房屋之间。
河水很平静,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河水很蓝,蓝的像一块宝石;河水很清澈,清澈得能看见水里的沙石。
俗话说:”有水就有桥。
’乌镇的桥数不胜数,一座座拱桥架在水面上,如同一道道彩虹。
桥下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面上悠哉游哉地穿梭着,看着路上的游人们,仿佛在说:”你们好呀,欢迎来到乌镇!’乌镇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这里的河,这里的水,演绎了最柔美的风情。
脚下踏着青石板路,行走在乌镇,悠长悠长的巷子两旁是一间间油漆掉落的木房子,古朴而沧桑,仿佛能看见岁月留下的痕迹。
巷间的一个个店铺,有卖特产的,有卖小吃的,还有买各种各样手工艺品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你应接不暇。
大街小巷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
有色香味俱全的烤串,有美味的海鲜面,还有甜滋滋的汤圆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享受美食,多么惬意呀!
这就是我推荐的地方,江南水乡乌镇,赶快趁着假期,去乌镇游玩吧!
【第1 页共1 页】。
乌镇游记作文

乌镇游记作文乌镇游记作文六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乌镇游记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镇游记作文篇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浙江省桐乡乌镇玩。
乌镇是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典型代表,拥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300多年建造史,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
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两个景区,我们去了西栅景区游览。
一进西栅,就能看见许多拱形的下桥,清澈见底的流水,古色古香的人家和白墙黑瓦、精巧雅致的居民建筑,除了这些之外,更有深厚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叙昌酱园和白莲塔是我最难忘的地方。
叙昌酱园是古时候做酱料的地方。
园内有许多用桑蚕丝盖着的缸。
缸里装满了香喷喷的酱料。
刚刚腌制好的酱料涂在鸭子上,就成了令人回味无穷的酱鸭。
白莲塔座落在西栅的最东端,是乌镇最好的建筑,矗立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旁。
沿着石阶登上塔顶,整个西栅尽收眼底,元宝湖上一艘艘乌蓬船驶向码头。
渔民们唱着民歌欢乐的回家。
这时,天色暗了下来,塔上华灯齐放,倒映在水面上。
真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梦里的乌镇,梦里的水乡。
乌镇游记作文篇2听说,乌镇的风景美如画。
于是,我忍不住去浏览一番。
乌镇有许多景点供您细细游赏,不过,最令我流连忘返的就要属东栅了。
虽然这天下着蒙蒙的细雨,但也阻挡不了我们的好心情,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
我们首先进入了百床馆,里面有明朝的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清朝的拔步千工床,近代的拱顶花罩架子床,清朝的小姐床……看得我眼花缭乱。
不过最让我佩服的就要属它们的雕刻工艺了。
在一张床上,有那么多特别难雕刻的图案,如:龙、凤凰、麒麟……可是,古代的人们却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完美无暇地雕刻出了一个个精美的图案,而且每张床都有名称,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啊!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宏源染布坊。
水乡乌镇的优美句子

水乡乌镇的优美句子
水乡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素有“东南第一镇”之称,是中国六大古镇之一。
乌镇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下面是关于乌镇的优美句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座美丽的古镇。
1. 乌镇,古镇的繁华与宁静在这里完美结合,仿佛时光停留在了古代。
2. 游走于乌镇的街巷之间,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处处都充满了古韵和诗情画意。
3. 乌镇的古建筑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屋舍错落有致,红墙绿瓦,让人流连忘返。
4. 漫步在乌镇的小桥流水人家之间,听着悠扬的古琴声,感受着江南水乡的恬静和宁谧。
5. 晨雾轻盈地散落在河面上,与古桥古街交相辉映,给乌镇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6. 乌镇的夜色格外迷人,灯光映照在河面上,仿佛星星点点,让人感叹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7. 乌镇的美食丰富多样,古镇里的小吃摊贩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
8. 乌镇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作坊,如织布、剪纸、木雕等,让人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9. 乌镇的民风淳朴,人们生活简单而幸福,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纯净和宁静。
10. 乌镇的古镇风情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他们寻找到了灵感的源泉,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总结:乌镇作为中国六大古镇之一,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无论是古老的建筑、静谧的街巷,还是丰富的美食和传统手工艺作坊,都展现出乌镇独特的魅力。
乌镇的美丽景色和悠久历史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镇的宁静与繁华交织,体验到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乌镇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地方,让人心驰神往。
乌镇

镇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是个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曾名乌墩和青墩。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
乌镇完整的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第一次知道乌镇是在电视剧《似水年华》中,乌镇变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小桥流水人家、青石板路......乌镇建筑风格一、“人家尽枕河”。
水阁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
二、小桥流水。
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因素。
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现存30多座。
三、石板小巷。
走进乌镇,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作为历史古镇,乌镇无论是整个镇还是观前街,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
四、茅盾故居及其他古建筑。
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端庄凝重,古朴典雅。
建筑设计评价一、布置乌镇建筑群住宅多沿河布置,巷幽深,宅门错落。
二、与建筑相关的元素桥是不可缺少的建筑。
并且多利用牌坊、里门、塔、阁、楼、亭等建筑装点其间,造成或开阔或灵巧、或高耸或曲折的境界,与水乡的天然景色和行船融成衣服天然图画。
三、单体建筑装饰在装饰上也极为精巧优美,尤其在雕篆以及面绘方面,可说是极工尽巧。
装饰的部位,从总体来讲,仍然集中在屋脊、门窗、隔扇、罩等作为自由分隔。
木架部分通常不施彩绘,少数施彩的大宅也强调色彩的雅致和构图的灵活。
游记作文寻梦小镇300字

游记作文寻梦小镇300字今天,我来到了乌镇。
一进乌镇,我就被那里的景色深深的吸引住了:那些灰色的房子已经有些发霉了,但那黑黑的房瓦仍然十分坚固,而且有些房子上还长满了爬山虎;古老的青石板上闪烁着被阳光照射着在青石板上的耀眼的光辉;小桥一座一座的在眼前摆着······十分的古老的用木头盖起来的房子中传来幽幽的谈笑声。
乌镇的小桥十分的奇特:这里的桥不是用一块一块的砖垒起来的,使用一条一条的大石头拼起来的!乌镇是一个水上人家,那纵横交叉的河道十分像威尼斯,那里的'河道大约有50多道;那里的桥大约有二百多座。
乌镇也是一个鱼米之乡,那里差不多每条河道都养着红红的鲤鱼。
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一起漫步在青石板上,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木雕馆。
在木雕馆里,有各种各样的名贵木头雕刻成的工艺品。
突然,我看到了一朵褐色的花,我走过去像抚摸一下那朵花。
可是,我觉得那朵花异常坚硬。
可是我一看,原来那是一朵用木头雕成的花儿,栩栩如生。
接着,我们来到了百床馆,一进门,只见大大小小的床“列立”两边,就像朝庭升朝一般……。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门玉床”……。
最后,我们来到了矛盾故居。
其实,矛盾并不是他的真名,他的真名是:沈德鸿。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他的一些作品······乌镇十分美丽,真是移步是景!让人心旷神怡。
以后我一定要再来参观!乌镇的游记作文600字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就向这次旅游的第三个地方――乌镇出发了,听说这里到处是水路,所以我非常好奇。
在车上,我们大家都非常困,因为昨天晚上我们在宋城玩得太晚了,十一点之后才回到旅馆,今天又起了一个大早。
进了乌镇,我们走在一条古色古香的小胡同里,两边的房子都非常古老,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成的,就像是古代的一个村庄。
我们到了一个造酒的作坊,那里有许许多多酿酒的古老设施,还免费让游人品尝白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乡乌镇:造一梦境————————————————————————————————作者:————————————————————————————————日期:水乡乌镇:造一个梦境-历史论文水乡乌镇:造一个梦境我的故乡向来是一个鱼米之乡……这个镇历史古老。
据说春秋时为吴疆边界,吴驻兵于此地以防越,故名乌戎。
…六朝以后,以横贯市区的车溪(河)为界,分为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清朝顺治二年,以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
”在作家茅盾只言片语的介绍中,水乡乌镇的两千多年历史被大致勾勒出来。
小小乌镇自古桥梁众多,有百步一桥的说法,最多时有120座。
现存古桥30余座,有平铺的,有石拱的,晚清时两岸分属不同县,百姓以诸多小桥为媒介,每日来往,形似一家。
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统称乌镇。
现代人知道乌镇大多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电视剧,二是茅盾。
茅盾写了他小时候那座热闹繁华的枕水小镇,电视剧则描绘了它返璞归真的现实存在。
早期商贸集散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乌镇商业繁华,鼎盛时人口达10万之多。
这里是湖州、嘉兴、苏州三府七县交界之地,水路交通便利,自然成为周边的集商重地。
狭小的街道两边,各类商店铺子鳞次栉比,临街是密密麻麻的排门(由一块一块木板组成的店铺大门)。
乌镇特产中,杭白菊首屈一指,小镇茶馆也如繁星散落各处。
茶馆多为木楼,一面傍河一面临街,两三间门面,二三十张荼桌,参差不齐地排成两三行。
茶馆开店很早,天不亮就有当地人坐在里面喝茶,等到清晨运河上的集市开张,茶馆里已经人声鼎沸,有来打牌下棋的当地人,也有大老远来赶集的乡下人,但无一例外到上午十点多,纷纷散去。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公私合营的脚步,乌镇房屋产权被打乱,独门独院的江南大宅沦为狭窄局促的大杂院,茶馆经济也大不如前。
80年代经济搞活,人们纷纷追赶时代的脚步,破旧的临街排门被一一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密不透风的水泥墙和铝合金门,“谁家用木门就是穷困的标志”。
五层百货大楼与沿河小屋并立,老式石桥与现代水泥桥同行,是当时乌镇的一大景观。
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描绘过水乡的独特景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见橹声欺乃,飘然而过。
”这是他小时候的乌镇,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早已昨是今非。
1984年,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古镇双桥为主题的油画作品《故乡的回忆》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原本默默无闻的水乡周庄迅速蹿红,江南古镇旅游逐渐成为风尚。
1999年5月,距离周庄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乌镇,也拉开旅游开发的大幕。
最瞩目地标茅盾故居乌镇有东南西北四个栅,东栅(东大街)是最早被开发的区域,因为这里有一处现成的旅游资源——观前街17号茅盾故居。
当时的茅盾故居游客流量是每年3万人次,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并不算热门。
1885年前后,茅盾曾祖父在汉口经商,盈利丰厚,便将钱寄回乌镇老家,让儿子沈砚耕购进这座宅院,先买东西四间成为老屋,后又有所营建,分东西两个单元,总面积达到444.25平方米。
老屋楼上东首第一间为茅盾祖父母卧室。
第二间是茅盾父母的住处,靠里边是一张雕华大床,贴壁放有几叠衣箱。
1896年7月4日,沈德鸿(茅盾)就出生在这里。
临街有窗,窗下一张书桌,茅盾五岁时母亲陈爱珠常在这里教他识字。
楼下堂厅靠西一间为家塾,7岁时,茅盾开始在这里随做私塾老师的父亲读书,“父亲对我十分严格,每天亲自节录课本中的四句要我读熟。
他说,慢慢加上去,到一天十句为止。
”8岁时,茅盾正式就读乌镇立志小学,学校就在家的隔壁,那里是清末立志学院的旧址。
32岁的父亲被日本医生诊断出患有骨结核病。
茅盾回忆说:“那时候父亲已卧床不起,房内总要有人伺候,所以我虽然上了学,却时时要照顾家里,好在学校就在我家隔壁,上下课的铃声都听得很清楚,我听到铃声再跑去上课也来得及,有时我就干脆请假不去了,母亲怕我拉下功课太多就自己教我,很快我就把《论语》读完了,进度比学校快。
…每星期写一篇史论,把我练得有点老气横秋了,可是也使我的作文在学校里出了名,月考和期末考试,我都能拿点奖品回家。
”乌镇的蚕桑经济发达,春蚕时分,茅盾每日放学回家就帮忙养蚕,对其中步骤要领十分熟悉,为他后来创作小说《春蚕》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
茅盾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乌镇的印记,《林家铺子》的原型也在这里。
老屋第二进楼房后面,原为一个约半亩地大小的园子,跟楼下的客堂间相通。
1897年茅盾曾祖父在园中盖起三间平房,作为晚年休闲之处。
上世纪30年代,茅盾用《子夜》的稿费,自己动手设计草图,将三间平房翻建成了新颖的日本风书斋。
书斋约100平方米,上衬天棚下铺地板,南北两面全是玻璃排窗,北壁窗下有一张写字台,《子夜》的续篇就是在这张写字台完成的。
1940年,母亲去世后,茅盾再未回过故乡。
随着亲属相继迁至外地定居,房屋被出租。
1983年,中央拨款10万元,批准筹建茅盾故居,茅盾家属捐赠了大批书刊、照片、信件等,分布于这里的六个展厅,大门上醒目的“茅盾故居”四个字出自陈云之手,著名雕塑家张充仁所作的茅盾半身铜像位于正堂正握笔沉思。
1985年7月4日,故居在茅盾诞辰89年时对外开放。
1999年,开发项目启动后,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向宏开始一趟趟往北京跑,最终将原本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请回了茅盾的老家乌镇,并让这里成为永久举办地。
如今这里到处是茅盾的身影,主干道命名为子夜路,唯一的宾馆是子夜大酒店,东栅景区有茅盾故居、茅盾纪念馆、林家铺子、春蚕铺子;西栅景区有茅盾纪念堂、茅盾陵园。
“似水年华”的印记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以茅盾故居为原点,向两侧延伸两百米绘制出改造设计图。
“因为没钱”,其余1100余米的设计图由陈向宏自己完成,这些像儿童简笔画般简单粗略的构想,在之后的十几年中都一一变为了现实。
陈丹青说,现在的乌镇是陈向宏一手画出来的。
东大街开发工程启动前,陈向宏曾数次造访周庄、同里,举着相机到处拍照。
最后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拆掉新房子,保留老房子;撬开水泥路,重铺麻石条;外迁7个工厂;把高压线、低压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埋入地下。
”在陈向宏的计划里,东栅居民家也是改造的一部分,空调安装必须要在一定位置,水泥墙要还原成木板门,他还将部分东栅居民搬出其世代居住的祖屋。
除了修缮残破建筑,陈向宏在周边租用30亩荒地,堆放从河中清出的淤泥,之后又租用100亩,光景区大门的停车场,就预留了52亩。
对于这种败家子儿行为,让当地不少居民十分不满,几个老人家站在桥上天天开骂。
就在这骂声中,2000年东栅开张,2004年税后利润3550万元,改造工程所借贷款全部还清。
乌镇在诸多江南水乡中迅速脱颖而出,除了规划改造到位外,还与一部电视剧密不可分,2002年,黄磊的导演处女作《似水年华》让这里名声大噪。
电视剧中,主场景是东山书院,乌镇的曲折小巷和复古木楼都被收纳其中,水乡文艺青年黄磊遇到台北来的大牌设计师刘若英,一场缠绵隐匿的爱情在黑瓦白墙的江南小镇里萌生。
《似水年华》播出时恰逢SARS肆虐,人们把自己关在家里,细细品味这个古香古色包装下的爱情故事。
不久便来了许多年轻人依据剧中的情节寻找拍摄地,感受水乡风貌,乌镇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爱情圣地。
现在的乌镇仍保留了不少《似水年华》的印记:景区入口大厅循环播放着这部电视剧;电视剧中的图书馆和小桥被完整保留;是电视剧成就了这个再造的枕水人家,还是古香古色的乌镇成就了电视剧,说不清楚,总之皆大欢喜。
2003年,乌镇二期工程动工,陈向宏决定,西栅景区的建设要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极致。
“楚门的世界”现实版2006年建成的乌镶西栅景区(西大街),古色古香,与东栅一般无二,只是街上没有超市,也看不见当地小孩,街边的房子都是商店和饭馆,人们早晨来上班,晚上必须在大门关起前离开,商户也是如此。
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中一样,似乎景区里的每个人都是电影里的演员,人们合伙演着一场大戏。
陈丹青说,这是一个被空降至此的中世纪城市,只不过这个城市阒无一人。
陈向宏认为,东栅改造由于没有触及产权,带来很多问题:保护区和生活区合一,每天几万人进进出出,一些住户深受其扰。
因为扰民问题,游客留不下来,白天摇着小红旗来,下午五点景区落锁,必须走。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房屋产权,东栅的保护只能是“表皮保护”:不能涉及民居内部结构、功能的调整。
因此旅游开发公司将西栅民居全部买下,进行统一风格的改造,老街上的居民被悉数迁到新区。
陈向宏在西栅加盖了53座石桥,这些石桥连缀西市河南北两岸的民宿和商铺。
经营者只管照看民宿,客人由“游客中心”统一分配,住宿费用收归乌镇旅游公司,餐饮收支由经营者自己掌控。
乌托邦里的文化味儿乌镇的发展不能只有建筑,得有文化味儿。
如今的乌镇,除了茅盾故居,一些名人纪念馆也陆续兴建。
1904年出生于乌镇的孔另境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曾参加北伐革命,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中国杭县县委宣传部秘书。
他的姐姐孔德沚正是茅盾的妻子。
孔家位于乌镇西栅的祖屋“庸园”,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日军放火烧毁。
多年以后,女儿孔明珠曾在文章中描述了被焚时的情景:“当时孔家花园对面一家剃头店里有两个中国兵在剃头,见街上走过两个日本兵和同行的乌镇野鸡(妓女)嘻嘻哈哈,火气上来,扔出去两只手榴弹,也不知道日本兵被炸死否,惹了祸。
结果不久日本人就来寻事,用火枪点火烧,把剃头店烧掉不算,对面的孔家花园也被点燃。
东街上都是木房,一放火整条街都烧了起来。
孔家花园除了里面的假山、牌楼,都被烧毁了,变成一片焦土。
日本兵还拿着刺刀东戳西戳,而隔壁孙家因筑有很高的围墙,没有被火烧着,孔家的一些年轻人爬上树去,跳到隔壁孙家,躲过一劫。
”2006年4月,孔另境纪念馆在乌镇西栅落成,占地270平方米,由三间平房和一个院落组成,这里存放了主人的自传手稿、生前衣物、历史照片等。
孔明珠笔下那个建有高高围墙的邻居“孙家”,曾坐拥几千亩土地,老宅雕梁画栋,是乌镇屈指可数的富庶人家。
家中只有独子孙仰中,孙仰中还有一个人们更熟悉的笔名——木心。
木心1927年出生于乌镇东栅,曾就读于刘海粟开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当时的上海市长吴国桢亲自下令开除,避祸台湾。
1949年后木心回到大陆,成为当时北京十大建筑的室内设计师之一,参与过修缮人民大会堂,后历经各种运动,接受过劳动改造。
1982年,55岁的木心留学美国,画作逐渐被购买收藏,成为20世纪第一位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作品的中国人,美国和台湾地区给予他最具代表国学大师的美称。
1995年,木心曾回过一次故乡乌镇,破败不堪的景象让他灰心不已,“那时候旅游还没有开发,一片荒凉,我觉得这里要重现活力,很难。
”乌镇重建开发后,陈向宏开始通过木心的弟子陈丹青邀请老先生回故乡定居,他按照木心本人的设计为老先生在东栅新建了居所,与茅盾故居一头一尾分居东栅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