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4.管理责任:
及时办理公司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使用许可(使用证、检验合格证)手续,定期开展在用特种设备年度检测,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档案资料,做到依法管理和规范管理。
严格遵守国家及其政府主管部门有关特种作业和特种作业人员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持证上岗和按章作业,杜绝违规行为,确保作业安全。
正确穿戴特种作业人员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各种特种作业器具、工具和设备、材料,并且定期对自己所使用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和作业器具、工具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涉及的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专用机动车辆,以及一切特种作业及其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起重工、焊工、锅炉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
3.术语
3.1.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它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蒸发量大于或者等于2T/H的承压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或者等于2T/H的承压热水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
5.3.特种设备的维保与检验
电梯、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设备需定期进行维保,维保单位需持有相应资格证。
在用的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到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一律不准投入使用。定期检验周期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执行。
检验单位进入设备检验现场开检之前,设备管理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与使用、检验单位签订《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安全责任书》未经签订不得开展检验。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区别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区别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都需要持证上岗,同一个人可以既是特种作业人员又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比如某化工企业氯碱岗位操作人员,就需要取得双证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的人员,不仅仅是名字中的两字之差,在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差异。
但是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到底怎么区分呢?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第140号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质检总局第140号令)和国家安监总局30号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对比,来谈谈两者之间的区别一、定义概念不同特种作业人员定义:是指直接从事特殊种类作业的从业人员,直接从事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的从业人员。
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所持证件为特种作业操作证。
特种作业的种类主要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定义: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所持证件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特种设备作业种类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相关管理、锅炉作业、压力容器作业、气瓶作业、压力管道作业、电梯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客运索道作业、大型游乐设施作业、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业、安全附件维修作业、特种设备焊接作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目录 1、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2、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3、建立特种设备台账; 4、特种设备检测证明文件,自检、运行、维护记录; 5、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6、特种设备:危险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 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 乐设施。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 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 内 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7、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8、与企业特种岗位相符; 9、持有交期; 容 10、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 管理规则》规定,电工作业人员、锅炉司机、操作压力 容器者、超重机械作业人员、爆破作业人员、金属焊接 (气割)作业人员、煤矿井下瓦斯检验者、机动车辆驾驶 人员、机动船舶驾驶人员及轮机操作人员、建筑登高架 设作业者,以及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定义的其它作业人 员, 均属特种作业人员。
9 本卷共 件 页
保管期限 档案号
二年 SGBG003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篇一1、特种作业必须按照公司及车间规定取得相关票证方可开工,对未取得相关票证作业者根据公司制度及车间考核细则考核处罚。
2、车间编制安全技术规程,发放特种作业人员学习并执行。
3、并建立特种作业的机具档案、台帐,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台帐。
建立特种作业人员违章作业记录。
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要求:(1)必须经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能上岗作业。
(2)作业时必须持证,并自觉接受生产调度中心、安全环保部等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
(3)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公司的规章制度,遵守作业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作业。
(4)必须对作业工具和设备认真进行维护保养,发生故障,影响安全作业或发生险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并立即报车间和有关部门。
(5)必须努力学习所从事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6)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并制止违章作业。
(7)根据公司规定离开特殊作业岗位达到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经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发证单位有权收缴其特种作业操作证:(1)未按规定接受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2)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违章操作记录达3次以上的;(3)弄虚作假骗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4)经过确认健康状况已不适宜继续从事所规定的特种作业的;6、特种作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其所在单位应该给予表彰奖励。
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与发证等其他规定严格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篇二1 、目的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防止人员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如下几类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电工、金属焊接、切割、起重、厂内车辆驾驶、压力容器操作。
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部。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区别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都需要持证上岗,同一个人可以既是特种作业人员又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比如某化工企业氯碱岗位操作人员,就需要取得双证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的人员,不仅仅是名字中的两字之差,在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差异。
但是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到底怎么区分呢?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第140号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质检总局第140号令)和国家安监总局30号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对比,来谈谈两者之间的区别一、定义概念不同特种作业人员定义:是指直接从事特殊种类作业的从业人员,直接从事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的从业人员。
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所持证件为特种作业操作证。
特种作业的种类主要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定义: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所持证件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特种设备作业种类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相关管理、锅炉作业、压力容器作业、气瓶作业、压力管道作业、电梯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客运索道作业、大型游乐设施作业、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业、安全附件维修作业、特种设备焊接作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由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分级负责,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决定具体的发证分级范围,负责对考核发证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区别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区别-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都需要持证上岗,同一个人可以既是特种作业人员又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比如某化工企业氯碱岗位操作人员,就需要取得双证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的人员,不仅仅是名字中的两字之差,在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差异。
但是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到底怎么区分呢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第140号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质检总局第140号令)和国家安监总局30号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对比,来谈谈两者之间的区别一、定义概念不同特种作业人员定义:是指直接从事特殊种类作业的从业人员,直接从事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的从业人员。
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所持证件为特种作业操作证。
特种作业的种类主要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定义: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所持证件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特种设备作业种类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相关管理、锅炉作业、压力容器作业、气瓶作业、压力管道作业、电梯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客运索道作业、大型游乐设施作业、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业、安全附件维修作业、特种设备焊接作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区别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都需要持证上岗,同一个人可以既是特种作业人员又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比如某化工企业氯碱岗位操作人员,就需要取得双证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的人员,不仅仅是名字中的两字之差,在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差异。
但是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到底怎么区分呢?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第 140 号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质检总局第 140 号令)和国家安监总局30 号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对比,来谈谈两者之间的区别一、定义概念不同特种作业人员定义:是指直接从事特殊种类作业的从业人员,直接从事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的从业人员。
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所持证件为特种作业操作证。
特种作业的种类主要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定义: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所持证件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特种设备作业种类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相关管理、锅炉作业、压力容器作业、气瓶作业、压力管道作业、电梯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客运索道作业、大型游乐设施作业、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业、安全附件维修作业、特种设备焊接作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由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分级负责,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决定具体的发证分级范围,负责对考核发证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档案

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档案一、背景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是指具备特种设备操作资格并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操作的安全与规范,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管理目的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旨在:1. 统一管理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身份、工作经历、技能培训等内容;2. 确保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技能;3. 监督和管理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行为,确保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4. 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依据。
三、档案内容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信息:包括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2. 工作经历:记录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经历,包括所在单位、任职岗位、工作时间等;3. 技能培训:记录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情况,包括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成绩等;4. 资格证书:记录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所持有的相关资格证书,包括证书名称、证书编号、颁发机构等;5. 考核评价:记录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考核评价情况,包括考核内容、评价结果等;6. 违规记录:记录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包括违规时间、违规内容、处理情况等;7. 奖惩记录:记录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奖励和处分情况,包括奖励时间、奖励内容、处分时间、处分内容等。
四、档案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档案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档案的建立和变更应有相关部门进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档案应做好备份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3. 档案的查询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隐私权;4. 定期对档案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档案内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5. 档案的保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档案的安全可控。
五、总结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确保特种设备操作安全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