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候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请君入瓮的历史故事

请君入瓮的历史故事

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主要涉及到三个人物:武则天、来俊臣和周兴。

武则天是唐朝的女皇,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她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最为狠毒的就是来俊臣和周兴。

这两个人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天,一封告密信送到了武则天手中,指控周兴与人联络谋反。

武则天非常生气,命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知道周兴是个狡猾的人,如果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

于是,来俊臣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邀请周兴到家中做客,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

两人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开始谈论自己办案时遇到的一些难题,特别是如何对付那些死不认罪的犯人。

周兴得意地介绍了一种方法: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然后把犯人扔进去,这样犯人就会因为无法忍受痛苦而招供。

来俊臣听后连连点头,表示非常佩服。

接着,来俊臣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刚刚描述的方法,在四周点上炭火。

然后,他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

现在,就请周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吓得魂飞魄散,手里的酒杯都掉在了地上。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认罪。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成语“请君入瓮”,用来比喻用某人自己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它也警示人们不要自作聪明,以为可以欺骗他人,最终可能会自食其果。

唐朝历史人物故事

唐朝历史人物故事

唐朝历史人物故事唐朝历史人物故事一:安禄山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

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

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

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

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

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

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在突厥族里生活,将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他母亲为妻。

开元初年,安禄山跟将军安道买的儿子一起逃离了突厥人。

安道买的第二个儿子安贞节任岚州别驾,把他们两个人抓回来了。

年纪到了十多岁,安禄山以与他的哥哥及后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为耻。

约定同安思顺等人结为兄弟,就定为姓安。

长大成人后,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当了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

1925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考证出安禄山是康国出身的粟特人。

其后伊朗学专家亨宁(W.B.Henning)进一步指出,禄山,或荦山,为粟特语Rokhshan,是光明的意思。

这一观点被大部分学者所支持。

天宝十载(751年)正月初一,是安禄山的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赐给安禄山丰厚的生日礼物。

过罢生日的第三天,杨贵妃特召安禄山进见,替他这个"大儿子"举行洗三仪式。

唐朝历史小故事范文(精选3篇)

唐朝历史小故事范文(精选3篇)

唐朝历史小故事范文(精选3篇)历史故事的定义是指根据发生的时间可以将故事分为三类:一类是指刚刚发生的故事,如新闻故事一个是指将来会发生的故事,比如科幻小说另一类是指过去发生的故事,如成语故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唐朝历史小故事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唐太宗叛辽,搞飞梯守城。

一位招募来的“梯首”,勇猛异常,城中矢射如雨,也未能伤到他,第一个登上城楼,立下首功。

当时亲眼目睹其创举的,包含英国公李勣和中书舍人许敬宗,英国公对着那位“梯首”对许敬宗说道,这人好厉害!许敬宗说,厉害是厉害,可惜未解思量,大意是说他有勇无谋,不考虑后果。

这个姓氏许的,就是唐朝知名的奸臣,他能够讲出这番话去,毫不怪异。

可是也不想想,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要的就是这种不计后果的勇猛,如果考虑后果,那就是谁也不敢上,因为明摆着,在矢射如雨时爬梯攻城,被射成刺猬的几率,很大。

估算官军就是因为想要得太多,所以才谁也不敢上,不然也不能回去社会上召募梯首了。

看来英明的唐太宗也没想过,因为当许敬宗的话传到他耳朵里,他二话不说,就把那位梯首罢了官。

只有在是非不分、颠倒黑白者眼里,才可以随便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掌握。

武则天原为太宗时期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招入宫中。

她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656年起,高宗因身体原因,许多政事都逐渐交给武则天处理,武则天成为最高统治者之一,与高宗并称“二圣”。

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因为与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中宗废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武则天平定徐敬业的反叛后,于690年废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即武周,定都洛阳(号称神都),改立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武则天掌权与称帝的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

均田制的继续推行发展农业生产;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创出殿试和武举。

武则天打击自北周以来的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关东与江南的士人。

唐代有趣的历史故事

唐代有趣的历史故事

唐代有趣的历史故事历史是一门古老而有智慧的学科,初中历史是学生历史的黄金时期,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有趣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唐代有趣的历史故事篇一:小鸟依人的典故当年,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变化多姿,自成一家。

因为精通书法,被魏征推荐给唐太宗,并受到太宗的赏识。

唐太宗任命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起居。

有一次,唐太宗问褚遂良:“你每天记载我的言行起居,我可以看看吗?” 褚遂良回答说:“如今设立起居郎的职务,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恶行都要记录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错。

我从未听说皇帝本人要看这些内容的。

”唐太宗又问道:“如果我有不好的言论、行为,你也要记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您的一言一行,我都要记下来。

”不久之后,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我今天要当面评论你们的功过得失,引以为鉴,使你们警惕。

说者没有过错,听者自己改过。

”说完他就看着长孙无忌说:“你善于避嫌、随机应变,但是领兵打仗不是你的长项。

高士廉博览群书,悟性很高,临危受难不变节,做官也不拉帮结派,但是缺少直谏的勇气。

”唐太宗将朝中大臣评论一番,最后说到了褚遂良。

唐太宗就说了本文开篇的那段话,用现在白话说的意思就是:“褚遂良在学问方面大有长进,性格很刚直,对朝廷忠心,对我很有感情,平时一副飞鸟依人的模样,我很是怜爱他啊!”小鸟依人由此而得。

后来也不知道是因为怎样的误传,小鸟依人最后用来形容可爱的女孩子了。

不过唐太宗用词也确实有点暧昧,小鸟依人这个词不管怎么看,都和男人搭不上边的。

如果褚遂良知道小鸟依人后来会被用来形容可爱的女孩子,会不会棺材板都按不住了呢?唐代有趣的历史故事篇二:唐朝的神鸡童唐玄宗登基时期,迷恋一种游戏——观赏斗鸡,于是京城长安各处,甚至民间各地都陆续风行这种游戏。

据陈鸿祖《东城老父传》记载,开元间童子贾昌由于善养斗鸡,深得玄宗宠幸,因而“金帛之赐,日至其家”。

唐朝著名故事

唐朝著名故事

唐朝著名故事唐朝统治的近三百年时间,特别是前半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那你知道唐朝著名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唐朝著名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唐朝著名故事:终登皇位在持续了数年的明争暗斗之后,李世民开始积极筹划对东宫的反扑,立誓要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联盟击破,并且不给他们任何机会。

久经沙场的李世民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一旦不能一招制敌,势必引来更凶猛的反扑。

因此,他下定决心要消灭太子一党,他开始从一只蛰伏的雄狮变成蓄势待发的利箭,他要求自己一发必中。

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都悄悄在亲王府中集合之后,李世民说:“我本来怀着仁厚之心,不愿意让父皇看到兄弟相残而伤心。

但是太子和齐王步步紧逼,并不因我们是一母同胞而留有丝毫余情。

既然是这样,我只能奋起出击了。

”房玄龄说:“东宫和秦王府已经势不两立,若是秦王还心存幻想,希望太子会因为兄弟之情而幡然悔悟,那就太可笑了。

现在,我们只能挥戈以向,找个办法让皇上治太子的罪,才能为社稷求得安宁。

”众人皆点头称是,可是长孙无忌却说:“此前杨文干谋反之时,太子作为主谋,却被皇上赦免。

可见皇上对于太子的宠爱远胜秦王,我们如果再想通过皇上来让太子受到惩罚,似乎不太可能了。

就算能找到证据再以谋逆之罪告到皇上那里,也不一定会扳倒太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其他办法。

”其实,对于李渊的期望,李世民早就已经放弃了。

他眼看着李建成做出企图谋逆、戕害兄弟等行为,李渊在了解真相之后依旧保护太子,便对李渊已然失望。

他明白,在李渊的天平上,虽然他李世民建立了无数军功,被赐予了很多荣耀,却依旧抵不上太子重要。

而谙熟兵法的他也明白:敌人用过的招数,自己不能再用。

李建成对他设计圈套、茌皇上面前诋毁诬陷等策略,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果自己再去效仿,也许不仅不能取得效果,还会让太子占了先机。

所以,他要的是太子从未做过的。

李世民对众人说:“太子一向不能容我,杀我之心不死。

这一次又在昆明池设计害我,既然这样,我又怎么能坐以待毙!我只能在他杀我之前先动手,而且我要一招制敌。

唐朝故事:王珪谏帝放美人_历史故事

唐朝故事:王珪谏帝放美人_历史故事

唐朝故事:王珪谏帝放美人导读:王珪,字叔玠。

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

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公元628 年)十二月的一天,侍中(相当于宰相)王珪进宫晋见唐太宗,办完公事后,君臣两人说到庐江王李瑗的事,都有一番感慨。

原来李瑗是李渊的堂弟,李渊称帝建唐后,李瑗被封为庐江王,官至幽州大都督。

后来与李建成、李元吉弟兄合流,阴谋杀害李世民。

事败后举兵叛逆被部下所杀。

君臣正说着后,一位美人走到他们的面前,轻轻放下一盘瓜果,正欲返回,唐太宗叫住了她,喜滋滋地对王侍中说:“你看这美女长得怎么样?”“确实很美。

”王侍中说。

“爱卿的眼力果真不错,”唐太宗得意他说,“我告诉你,她就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

原来已有丈夫,一天被李瑗看见,非要娶她不可。

她的丈夫怎么舍得如花似玉的妻子被人夺去呢?就带了她躲避在外。

李瑗夺人心切,派人把她的丈夫杀了,将她强娶回家。

李瑗谋反被杀后,这个美人被我所得,美而贤淑,俏而稳重,我很喜欢她。

”美人听到这里,扬起明月般的俊脸,冲太宗甜甜地一笑,转过身子走了。

王侍中笑笑说:“正是巧极了,我们刚才不是正说着李瑗吗?这位美人出现后,让我们增加了一个话题。

不过我真不明白,李瑗杀人夺妻是对还是错呢?”太宗惊奇他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明白吗?当然是错的嘛!”王侍中正色起来,严肃他说:“单单知道不对是不够的,还必须防止自己去犯类似的错误。

”接着他说起一个故事——有一次,齐桓公外出巡视,看见一大片断垣残壁,就问当地人这里是什么地方?当听说是郭氏家族的住宅被人毁坏了时,齐桓公不解地问:“郭氏一向很强盛富裕,为什么这么快就被人消灭了呢?”当地人告诉他:“因为郭氏喜欢善良正直的品行,可是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他反对伪善恶劣的行为,而未能坚决丢弃。

郭氏的灭亡就在这里啊!”管仲针对郭氏的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够反对和惩治坏人,而自己又去干坏人做过的事,这样的人与郭氏又有什么区别呢?他的结果也不会比郭氏好多少。

上下五千年唐朝的故事

上下五千年唐朝的故事

上下五千年唐朝的故事故事是传承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历史课堂上引入故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于掌握理解历史知识,突破重难点,培养正确的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上下五千年唐朝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上下五千年唐朝的故事篇一:秦琼卖马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

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

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

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

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

”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

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

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

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

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

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

《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

走到跟前,头已落地。

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

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上下五千年唐朝的故事篇二:马虎子的传说在扬州一带,“马虎子”是大人吓唬孩子的一大法宝,每当小孩哭闹,大人就会说:“不要闹,不要吵,马虎子来了!”有时,大人还屏气禁声,瞪眼张嘴,装出恐怖的表情,甚至把自己的脸一抹,装成凶恶的“马虎子”样子,往往便能把小孩镇住,立刻止哭止闹。

唐朝历史成语典故

唐朝历史成语典故

唐朝历史成语典故成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包括一段或一个精彩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人的聪明和才智。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唐朝历史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唐朝历史成语典故篇一:桃李满门唐高宗时,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杰,他曾在一年之内,裁决了一万七千多人的罪名。

在江南当巡抚使时,他率先追查各地来历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庙宇,以破除人们的迷信;在担任预州刺史时,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获得清白。

他的政绩深得老百姓的好评,是一名刚正清廉的好官。

武则天在位的时候,狄仁杰虽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降级为于江村小官,但是因为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拥戴,其他官员也都支持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当宰相。

有一次,武则天请他推荐一个尚书郎,他毫不避嫌地推举自己的儿子担任这个职位。

当时,有人听到狄仁杰举荐自己的亲人,就嘲讽他:天下桃李贤才,似乎都出于你的门下。

但事后证明,他并不是基于个人情感推荐,而是他的儿子真的有才能。

唐朝历史成语典故篇二:顺手牵羊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拥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

唐宪宗派大将李愬。

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

李愬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

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

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

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

吴元济观察了李愬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

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

李佑告诉李愬,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

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愬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
本文是关于唐朝时候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篇一:文成公主入藏时间
文成公主入藏时间是641年3月2日。这个时间的具体的日子或许有出入,
但是年份的确是这样。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也不过十六岁左右,再来看看她的出
生年份,约是623—680。如此推算,文成公主入藏时间大约是在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的经过还相当曲折,相对于其他几个远嫁的公主来说,文成公
主这次的和亲令唐太宗相当的不爽,甚至是有点被松赞干布强迫着和亲。在文成
公主入藏时间前后,汉藏两族的关系相当的紧迫,当时藏族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
已经打到唐朝的松洲,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和亲。当时的唐太宗也命人出兵,强势
还击,击退松赞干布的军队。松赞干布服软退兵,再次派人来和亲。
难道松赞干布不会好好的来和亲?在此之前,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已经
娶到了大唐公主,便派人来和亲,但是被唐太宗拒绝。而使者带回去的结果是吐
谷浑从中作梗。于是松赞干布出击吐谷浑,直接对唐太宗进行威胁。虽然唐太宗
击退了松赞干布,但是最后还是把文成公主嫁出去了。由此看来这可能就是松赞
干布的一个软硬兼施的计策。
所以说文成公主入藏时间发生的事情相当的不好,这对于她嫁入西藏之后的
生活也是影响很大。尽管唐太宗送给藏族那么多技术和书籍作为公主的陪嫁,但
是依然改变不了这一时间段里汉藏两族紧张关系的事实。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篇二:李光弼守护大唐荣耀
至德元年十一月,安禄山派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介四员大将,分
别从定州、上党、大同、幽州,领兵10万,围攻太原。当时李光弼精兵都已调赴
朔方,手下只有乌合之众,还不满万人。史思明得意地对诸将说:“太原屈指可
下,太原一攻占,朔方、河、陇可鼓行而下。”李光弼率领战士和百姓到城外挖
壕沟,又用所挖土做了几十万块砖坯,存放城内。等敌兵攻城,李光弼一边守城,
一边用砖坯加高城墙,哪里有损坏,立即运砖坯补上。敌兵攻不进城,便在城外
叫骂,光弼在军中招募到善修地道的士兵3名,让他们率兵连夜修地道,通到阵
地前,当敌人叫骂之际,将士突然伸手拽住敌将的脚,拖进地道,拉到城上斩首,
从此敌将不敢逼近城墙。李光弼又赶制大炮,发射巨石,等敌人逼城,一发即可
击毙20多人。敌人损失十分之二三后,在离城数十步外扎营,将太原团团围住。
光弼派人约期投降,同时挖地道至敌营周围,到期,光弼在城上派偏将率数千人
出城,装作投降模样,敌正举目张望之际,营中忽然地陷,1000余人被埋入土中,
敌营大乱,光弼之军乘机攻杀,俘斩万人。至德二年二月,李光弼乘敌松懈之际,
组织敢死队出击蔡希德,大获全胜,杀敌数万,蔡扔下军资器械,狼狈逃窜。一
月七日,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庆绪继承帝位后,调史思明归范阳,留下蔡
希德继续围攻太原。二月,李光弼乘敌松懈之际,组织敢死队出击蔡希德,大获
全胜,杀敌数万,蔡扔下军资器械,狼狈逃窜。
李光弼的太原保卫战是中国城市防守战役的典范,李光弼的军事才能也在这
一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摇摇欲坠风雨之中的大唐而言,守护者太原,就是
守护了大唐最后的荣耀,也是给唐朝军队打了一支强心剂。
唐朝时候历史故事篇三: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
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之一是提出了“均平”的口号。均平就是要平均分配资
源,包括土地、赋税等。唐朝末年政治腐败,中央有宦官当政,地方有藩镇割据,
农民备受压迫,因此农民迫切希望国家的资源能够平均分配。唐末农民起义的特
点之二是农民军作战具有流动性。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中比较著名的一次起
义,黄巢在山东起义,其后下安徽,入江西,再南下广州,最后又返回中原地带,
攻克长安,其间转战大半个中国。唐末农民起义军之所以具有流动性,是因为农
民起义军的力量不够强大,无法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而唐朝的地方上是藩镇割据,
藩镇之间没有协调性,这使得农民军可以在藩镇之间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农民阶
级中夹杂小商人和知识分子是唐末农民起义的第三个特点。唐朝末年商品经济的
发展促成了小商人的出现,但他们却受到官僚的横征暴敛,这使得一些小商人加
入了农民军,黄巢在起义之前就是贩盐小商人。唐末农民起义还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就是起义时轰轰烈烈,最后却惨遭失败。唐朝末年的土地兼并与苛捐重税使
得农民对唐王朝心生痛恨,因此一支农民军刚起义时可以得到许多农民的呼应。
而农民军最后惨遭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唐朝地方上的藩镇代表的是大地主的利益,
他们会联合起来打击农民军。
唐末是个风云变幻诡谲的时代,人民生存不易,官员生存也不易。农民起义
的无法成功还是因为农民阶级具有一定的狭隘性,阶级目光短浅,无法看到长远
的利益,历史上那么多的起义,最后成功当上皇帝的农民也就朱元璋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