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精准导学案 盖斯定律

合集下载

盖斯定律1导学案

盖斯定律1导学案

盖斯定律(一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学生结合课本P11-12勾画盖斯定律的意义并熟记盖斯定律的内容;
2.学生结合P11盖斯定律内容,能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角度进行论证;
3.学生通过对始态和终态的认识,能分析图示并求解△H,说出虚拟途径法的适用对象;
4.学生通过对P13例三的分析,找出目标方程与已知方程式的关系,利用加合法求解目标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盖斯定律内容、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难点:利用图示法及加合法求解△H。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结合课本P11第一段以及P12第二段,勾画盖斯定律的意义。

2.结合课本P11-12盖斯定律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①记忆盖斯定律内容
②从盖斯定律得知反应热与态和态有关,与无关,与反应条件(比如加热、点燃)有关吗?与T、P有关吗?
2)根据盖斯定律的内容分析,用△H1、△H2、△H3表示
①乙→甲:△H1= . ②△H1、△H2、△H3的关系为?③∣△H1∣与∣△H3∣的关系为?
3.结合P13例三,分析解题思路,完成下列问题:1)
①写出气态乙醇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②写出液态乙醇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23g液态乙醇生成液态水时的反应热为?
2)已知:①P4(白磷,s)+5O2(g)===P4O10(s)ΔH1=-2 990.5 kJ·mol-1
②P(红磷,s)+
5
4O2(g)==
1
4P4O10(s) ΔH2=-738.5 kJ·mol-1求:P4(白磷,s)→P(红磷,s)的热化学方程式。

盖斯定律的变化导学案

盖斯定律的变化导学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及其应用课时:2 编号:03【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和练习掌握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提高对热化学方程式内涵的认识,理解热量与物质的量的紧密联系。

3、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和台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学习重点】盖斯定律,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

任务一自主学习一、盖斯定律的理解1、定义:。

ΔH、ΔH1、ΔH2的关系为。

2、意义:。

3、应用解析:例:已知① 2H2(g)+O2(g)==2H2O(g) △H1=-483.6kJ/mol② H2O(g)==H2O(l) △H2=-44kJ/mol(1)求③2H2(g)+O2(g)==2H2O(l)的△H3解析:要求反应③的热效应,分析各热化学式的关系,可知将②乘以2并与①式相加即可。

2×②2H2O(g)==2H2O(l) 2×△H2= -44×2kJ/mol+①2H2(g)+O2(g)==2H2O(g) △H1= -483.6kJ/mol③2H2(g)+O2(g)==2H2O(l) △H3= -571.6kJ/mol(2)H2的燃烧热是多少?解析:通过燃烧热的注意点可知燃烧热指的是1mol可燃物,故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自主检测】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Zn(s)+O2(g)=2ZnO(s) △H1= -702.2kJ/mol2Hg(l)+O2(g)=2HgO (s) △H2=-181.4 kJ/mol计算Zn(s)+ HgO (s)= ZnO(s)+ Hg(l)的△H值。

(模仿例题解析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任务二拓展延伸1、已知在298K时:C(s) + 1/2 O2(g) ====CO(g) ΔH1= -110.35 kJ/molCO(g) + 1/2 O2(g) ====CO2(g) ΔH2= -282.57 kJ/mol则C(s) + O2(g) ==== CO2(g)的ΔH为多少?2、已知:(方法:根据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数.....对已知方程式进行处理,调整计量数或调整反...和位置的需要应方向。

盖斯定律2 导学案

盖斯定律2  导学案
计算用14 g 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固体Fe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
2.回忆燃烧热的定义,写出给定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计算相应△H:
已知CO(g)、H2(g)、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为△H1、△H2、△H3,CO和H2反应生成C2H5OH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4H2(g)=C2H5OH(l)+H2O(l)△H,则△H为?
3.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弱酸(碱)电离吸热情况时常用离子方程式,也可用图像方法计算,选 择合适方法分析下列问题:
CO(g)=2Fe(s)+3CO2(g)△H=-24.8 KJ/mol
②Fe2O3(s)+1/3CO(g)=2/3Fe3O4(s)+1/3CO2(g)△H=-15.73 KJ/mol
③Fe3O4(s)+ CO(g)= 3FeO(s)+CO2(g)△H=+640.4KJ/mol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盖斯定律迅速书写目标方程式并对△H进行计算。
难点:综合运用燃烧热、中和热及图像对△H进行计算。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对于一些反应的反应热不容易直接测得,可通过盖斯定律求算:
已知C(s)+1/2O2(g)=CO(g)△H=-110.5kJ/mol C(s)+O2(g)=CO2(g)△H=-393.5kJ/mol,在120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CO2占2/3,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为?
盖斯定律(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盖斯定律内容,说出利用加合法求解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2.学生通过例题分析,结合盖斯定律正确求算目标方程式的△H,并利用燃烧热计算△H;

学案5盖斯定律

学案5盖斯定律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导学案【5】【学习目标】1.巩固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

3.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知识预习】一、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只与反应的和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反应热总值一定,如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

则ΔH= =2.盖斯定律的意义: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难以直接测量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例如:已知(1) C(s)+O2(g) =CO2(g)ΔH1=-393.5 kJ/mol(2) CO (g)+ 1/2 O2 (g) =CO2 (g)ΔH2=-283.0 kJ/mol求反应C(s) + 1/2 O2 (g)= CO (g)的反应热。

分析上述两个反应的关系,可得:根据盖斯定律ΔH1= 。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课堂探究】例题1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 ,已知下列数据:(1)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1=-890.3kJ •mol -1 (2)C(石墨,s)+O 2(g)=CO 2(g) ΔH 2=-393.5kJ •mol -1 (3)H 2(g)+1/2O 2(g)=H 2O(l) ΔH 3=-285.8kJ •mol -1例题2计算石墨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的反应热,并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是:CO(g)+H 2O(g)=CO 2(g)+H 2(g),已知:(1)C(石 墨,s)+1/2O 2(g)=CO(g) ΔH 1=-111kJ •mol -1 (2)H 2(g)+1/2O 2(g)=H 2O(g) ΔH 2=-242kJ •mol -1 (3)C(石墨,s)+O 2(g)=CO 2(g) ΔH 3=-394kJ •mol -1 计算一氧化碳与水蒸气作用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反应热应用盖斯定律方法小结-----1.关键:目标方程式的“加减运算式”的导出。

高一下学期化学 第1章 第1节 盖斯定律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化学 第1章 第1节 盖斯定律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第1节二、盖斯定律与反应焓变的计算(第3课时)[学习要求]1.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焓变的简单计算。

2.学会有关焓变计算的方法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盖斯生平事迹:盖斯(英语:Hess's law):俄国化学家,1802年生于瑞士,1825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1826年弃医专攻化学。

盖斯早年从事分析化学的研究,1830年专门从事化学热效应测定方法的改进,曾改进拉瓦锡和拉普拉斯的冰量热计,从而较准确地测定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1836年经过许多次实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4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是断定能量守恒的先驱,也是化学热力学的基础。

当一个不能直接发生的反应要求反应热时,便可以用分步法测定反应热并加和起来而间接求得。

故而我们常称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

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是相同的。

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通过实验测定有困难(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可以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出来。

3.盖斯定律的应用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无法或较难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其方法有:(1)“虚拟路径”法:若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焓变为ΔH;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焓变分别为ΔH1、ΔH2、ΔH3。

如图所示:则有ΔH=ΔH1+ΔH2+ΔH3。

(2)加合法运用所给热化学方程式通过加减乘除的方法得到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

例题1:例题:观察下面的热化学方程式(1)C(s) +O2(g)=CO2(g)ΔH1=-393.5kJ/mol(2)CO(g) +1/2O2(g)=CO2(g)ΔH3=-283.0kJ/mol思考:C(s)+1/2O2(g)==CO(g)ΔH2=?法1(“虚拟路径”法):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很容易求算出C(s)+O2(g)=CO(g)的ΔH。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3.1盖斯定律学案设计新人教版选修40325130.docx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3.1盖斯定律学案设计新人教版选修40325130.docx

第1课时盖斯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了解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能应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一、盖斯定律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的。

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有关,而与反应的无关。

2.盖斯定律的重要意义: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如果应用,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计算出来。

3.盖斯定律的应用:(1)虚拟路径法若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E,可以有三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为生成物E,反应热为ΔH。

②由A经过B变成E,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

③由A经过C变成D,再由D变成E,反应热分别为ΔH3、ΔH4、ΔH5,如图所示:则有ΔH= = 。

(2)加合法即运用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通过加减的方法得到所求热化学方程式。

【例1】已知:①C(s)+O2(g)CO2(g) ΔH1=-393.5kJ·mol-1②CO(g)+O2(g)CO2(g) ΔH2=- 83.0kJ·mol-1求:③C(s)+O2(g)CO(g)的反应热ΔH3【例2】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但可测出CH4燃烧反应的ΔH1,根据盖斯定律求ΔH4。

CH4(g)+2O2(g)CO2(g)+2H2O(l) ΔH1=-890.3kJ·mol-1(1)C(石墨)+O2(g)CO2(g) ΔH2=-393·5kJ·mol-1 (2)H2(g)+O2(g)H2O(l) ΔH3=- 85.8kJ·mol-1(3)C(石墨)+2H2(g)CH4(g) ΔH4=? (4)【归纳】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时的注意事项:1.关键:设计合理的反应过程,适当加减已知方程式及ΔH。

2.突破口:看好待求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当热化学方程式同乘或同除一个数时,ΔH也必须同乘或同除这个数。

导学案31 盖斯定律

导学案31  盖斯定律

『学习目标』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我预习-我能行】(一)盖斯定律:1、内容:2、理解要点: (1)反应焓变(反应热效应)只与 、 有关,与 无关。

(2)焓变(反应热)总值一定。

3、如何进行反应热的计算?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的 无关,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 的。

我们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H 相 或相 ,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即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4、做题技巧:(1)可以把方程式倒过来,注意ΔH 的符号正负变化(2)可以把方程式扩大或缩小相应倍数(3)可以把化学式对应相加减,同时ΔH 也带符号对应相加减 5、焓变的计算方法:利用已知焓变求未知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H = △H 1 + △H 2 = △H 3 + △H 4 + △H 5【趁热打铁】自己分析书中12页例题,熟悉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我思考-我突破】 〖1〗(2005广东22·4) 由金红石(TiO 2)制取单质Ti ,涉及到的步骤为:TiO 2TiCl 4−−−−→−ArC /800/0镁Ti 已知:① C (s )+O 2(g )=CO 2(g ) ∆H 1 =-393.5 kJ·mol -1 ② 2CO (g )+O 2(g )=2CO 2(g ) ∆H 2 =-566 kJ·mol -1 ③ TiO 2(s )+2Cl 2(g )=TiCl 4(s )+O 2(g ) ∆H 3 =+141 kJ·mol -1 则TiO 2(s )+2Cl 2(g )+2C (s )=TiCl 4(s )+2CO (g )的∆H = 。

〖2〗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 2H 4)为燃料和NO 2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N 2和水蒸气.又已知: ①N 2(气)+2O 2(气)=2NO 2(气) △H =+67.7kJ/mol②N 2H 4(气)+O 2(气)=N 2(气)+2H 2O(气) △H =-534kJ/mol试写出肼与NO 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Fe 2O 3(s)+3CO(g)=2Fe(s)+3CO 2(g) ΔH =-25 kJ·mol -1(2)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 ΔH =-47 kJ·mol -1(3)Fe 3O 4(s)+CO(g)=3FeO(s)+CO 2(g) ΔH =+19 kJ·mol -1写出FeO(s)被CO 还原成Fe 和CO 2的热化学方程式 〖4〗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 3COOH (l )+2O 2(g )=2CO 2(g)+2H 2O(l) △H 1 =-870.3kJ/mol (2)C(s)+O 2(g)=CO 2(g) △H 2 =-393.5kJ/mol(3) H 2(g)+21O 2(g)=H 2O(l) △H 3 =-285.8kJ/mol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 + 2H 2(g) + O 2(g) = CH 3COOH(l) △H = 〖5〗(2010广东理综卷)在298K 、100kPa 时,已知:2H 2O(g)==O 2(g)+2H 2(g) △H 1 Cl 2(g)+H 2(g)==2HCl(g) △H 2 2Cl 2(g)+2H 2O(g)==4HCl(g)+O 2(g) △H 3 则△H 3与△H 1和△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H 3=△H 1+2△H 2 B .△H 3=△H 1+△H 2 C .△H 3=△H 1-2△H 2 D .△H 3=△H 1-△H 2 【我发现-我解决】 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盖斯定律2

盖斯定律2
(1)C(s)+ O2(g)= CO2(g)△H1= - 393.5kJ·mol-1
(2)CO(g).0kJ·mol-1
求C(s)+ 1/2O2(g)= CO(g)△H3<0
求△H3的值并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如图则有△H1=,
则△H3==kJ·mol-1
巩固练习
1.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1,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A.26.0kJB.51.9kJC.155.8kJD.467.3kJ
2.已知H2(g)+Cl2(g)=2HCl(g)△H= - 184.6kJ·mol-1,
则反应HCl(g)= 1/2H2(g)+1/2Cl2(g)的△H为()
② 3Fe2O3(s)+ CO(g)= 2Fe3O4(s)+ CO2(g)△H2= - 50.75 kJ·mol-1
③ Fe3O4(s)+ CO(g)= 3 FeO(s)+ CO2(g)△H3= - 36. 5 kJ·mol-1
则反应FeO(s)+ CO(g)= 2Fe(s)+ CO2(g)的焓变为()
4.意义:C的标准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时,C完全燃烧生成时放出393.5kJ的热量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2H2(g) + O2(g) = 2H2O(g)△H = -483.6kJ·mol-1
②H2(g) + 1/2O2(g) = H2O(g)△H = -241.8kJ·mol-1③2H2(g) + O2(g) = 2H2O(l)△H = -571.6kJ·mol-1则H2的标准燃烧热△H是,写出H2的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kJ)
H2(g) 436
Br2(g) 200
HBr(g) a
则表中a= 。
【参考答案】 (1)①放热;△H<0(或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②NH4+(aq)+2O2(g)=2H+(aq)+H2O(l)+NO3﹣(aq)△H=﹣346kJ/mol。
ΔH=2ΔH1-ΔH2+ΔH3,故C项正确。
我爱展示 1. [填空题] [难度:★★☆☆☆] 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4NO(g)+4NH3(g)+O2(g) 4N2(g)+6H2O(g)ΔH=-1 745.2 kJ·mol-1 6NO(g)+4NH3(g) 5N2(g)+6H2O(g)ΔH=-1 925.2 kJ·mol-1 则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指导
1.学生自己画出本章的知识导图。 2.总结做错的题目或者出现思维障碍的题目,并记录在错题本上。 (请使用本导学案的老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修改,制订符合学生实情的课后指导。)
2. [填空题] [难度:★★★☆☆] (1)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
①第一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是 。 ②1mol NH4+(aq)全部氧化成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已知红磷比白磷稳定,则反应P4(白磷,s)+5O2(g)═2P2O5(s)△H1;4P(红磷,s)+5O2(g)═2P2O5(s)△H2; △H1和△H2的关系是△H1 △H2(填“>”、“<”或“=”)。 (3)在298K、101kPa时,已知:2H2O(g)═O2(g)+2H2(g)△H1;Cl2(g)+H2(g)═2HCl(g)△H2; 2Cl2(g)+2H2O(g)═4HCl(g)+O2(g)△H3 则△H3与△H1和△H2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H3=△H1+2△H2 B.△H3=△H1+△H2 C.△H3=△H1﹣2△H2 D.△H3=△H1﹣△H2 (4)已知H2(g)+Br2(l)═2HBr(g)△H=﹣72kJ•mol﹣1,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 如表:
精准导学案
盖斯定律
课程名称
时段
☆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建议30分钟
精准诊查
互动导学
导学一 盖斯定律
知识点讲解 盖斯定律 (1)定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反应焓也同时相加减,注意反应焓的符号。
A.ΔH3+2ΔH1-2ΔH2
B.ΔH3+ΔH1-ΔH2
C.ΔH3+2ΔH1-ΔH2
D.ΔH3+ΔH1-2ΔH2
【参考答案】 C 【知 识 点】 盖斯定律 【学科能力】 信息整合 【题目解析】 选C;根据盖斯定律,由2×①-②+③,可得TiO2(s)+2Cl2(g)+2C(s)===TiCl4(s)+2CO(g)
【参考答案】 4NH3(g)+5O2(g)===4NO(g)+6H2O(g)ΔH=-1 025.2 kJ·mol-1 【知 识 点】 盖斯定律 【学科能力】 信息整合 【题目解析】 将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标记为①和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5-②×4得:4NH3(g)
+5O2(g)===4NO(g)+6H2O(g) ΔH=-1 025.2 kJ·mol-1。
(2)<;(3) A;(4) 369。 【知 识 点】 盖斯定律 【学科能力】 分析运用 【题目解析】 (1)①图象分析可知,第一步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可知反应为放
热反应,△H<0,故答案为:放热;△H<0(或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②1mol NH4+(aq)全部氧化成NO3﹣(aq)可由两步反应加和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NH4+ (aq)+2O2(g)=2H+(aq)+H2O(l)+NO3﹣(aq)△H=﹣346kJ/mol, 故答案为:NH4+(aq)+2O2(g)=2H+(aq)+H2O(l)+NO3﹣(aq)△H=﹣346kJ/mol。 (2)由①P4(白磷,s)+5O2(g)═2P2O5(s)△H1;②4P(红磷,s)+5O2(g)═2P2O5(s)△H2;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得到4P(红磷,s)=P4(白磷,s), 因红磷比白磷稳定,则红磷能量低,红磷转化为白磷为吸热反应,△H>0,即△H2﹣△H1 >0,可知△H1<△H2,故答案为:<; (3)由①2H2O(g)═O2(g)+2H2(g)△H1;②Cl2(g)+H2(g)═2HCl(g)△H2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②×2+①得到2Cl2(g)+2H2O(g)═4HCl(g)+O2(g),可知△H3= 2△H2+△H1,故答案为:A; (4)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结合反应及表格中数据可知,436+(200+30)﹣2a =﹣72,解得a=369, 故答案为:369。
例题
1. [单选题] [难度:★★☆☆☆]
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的步骤为TiO2―→TiCl4
Ti。已知:
①C(s)+O2(g)===CO2(g) ΔH1
②2CO(g)+O2(g)===2CO2(g) ΔH2
③TiO2(s)+2Cl2(g)===TiCl4(s)+O2(g) ΔH3
则反应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ΔH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