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课件

新课学习 自 读 要 求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 助拼音多读几遍。
1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生字字音。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什么事?
1
新课学习
我来写 你来 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Zhé 辄
mái 埋
wèi 慰
新课学习
爬楼梯读词语
形影不离 心绪不宁 品尝 观赏
悲欢离合
十全十美 但愿 屈指
新课学习
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 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
学习第二自然段 理解“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一个大月亮挂在天空中,天空中没有云彩。
新课学习
什么是“心绪不宁”,为何“心绪不宁”?
心绪不宁:心情和思绪都不能安静、宁
息下来,喻指焦虑不安。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
弟弟而心绪不宁。
新课学习
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弟弟?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轼跟弟弟
苏辙手足情深。
从哪里可以看出手足情深?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 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
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
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新课学习
心绪不宁: 中秋佳节
欢欢喜喜
手足情深
但愿人长久 埋 怨:月圆人不圆
离别七年
宽慰许多
人生哲理:
月有圆缺
人有离合
小时候,他们俩一 起读书,一起玩耍, 整天形影不离。
新课学习
分别几个年头了?
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精读第5、6两节 这时苏轼的心情有了什么变化?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
《但愿人长久》阅读教案

《但愿人长久》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1、了解小说《但愿人长久》的主要情节,地点和人物;2、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意义,并能够分析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4、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心;5、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但愿人长久》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分析其主题和意义;2、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
三、教学难点1、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理解;2、如何发现和挖掘出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小组为单位,供给学生一个开发想象空间的问题谈一谈,你们想要自己的爱情长久吗? 你们为了让爱情长久,会有哪些做法?2、预习预告选择几段文本,让学生课外阅读并进行解读,同时向学生展示小说,《但愿人长久》的封面和书名,点明今天要阅读的文本。
对于这一阶段,可以考虑展示小说的节选内容,让学生预习并留下自己的笔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书名“但愿人长久”的含义,明确阅读意义。
3、阅读教学3.1 全课了解大概内容。
带领学生快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人物关系和发生的事件,强调故事会围绕何方面的主题发展。
3.2 精读部分内容并分析思想感情。
分配一段文本,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讨论并整理出并整理出文本中的情节、人物关系、语言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可能呈现的思想和感情,最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呈现成果。
3.3 小组合作阅读深度解读。
组织学生小组阅读一段经典的文本,让学生根据熟悉的文本,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出文本中所体现的情感、思想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主题。
3.4 感悟分享与总结。
邀请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以梳理知识结构为主线,以启发学生思考和能动学习为目的,使学生逐步形成完备的知识系统。
2、研讨法通过多方法的交互对话,使学生通过交流碰撞知识与思维的火花,使其深入掌握阅读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愿人长久》PPT课件

未来研究和传承苏轼文化的展望
80%
学术研究
未来对于苏轼及其文学作品的研 究将更加深入,挖掘其更多的文 化内涵和价值。
100%
文化传承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传承和弘 扬苏轼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 欣赏苏轼的文学魅力。
80%
跨界合作
加强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 ,以苏轼文化为载体,推动中华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但愿人长久》的艺术手法和修辞特点
总结词:个人观点
详细描述:在我看来,《但愿人长久》的艺术手法和修辞特 点是其成为优秀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手法和特点使得 作品更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但愿人长久》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总结词:深入挖掘
《但愿人长久》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家庭情感
该词所表达的手足之情,对现 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和谐与亲 情的维系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
人生观
词中所传达的对人生短暂、无 常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文学艺术
该作品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宝 库。
《但愿人长久》的意境和意象
总结词:分析对比
详细描述:与传统的诗歌相比,《但愿人长久》在意境和意象上都有所创新。它没有采用常见的自然 景物或历史典故,而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和思考方式,重新诠释了人生和情感。这种创新使得作品更具 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但愿人长久》的意境和意象
总结词:个人观点
详细描述:在我看来,《但愿人长久》的意境和意象非常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阅读作品,我能够深刻地感 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但愿人长久》课文优秀教案

《但愿人长久》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但愿人长久》。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诗人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苏轼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师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自由发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逐句品味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四)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自由发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逐句品味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四)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但愿人长久》ppt课件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 绘和刻画,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和心境。
《但愿人长久》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学价值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
社会意义
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启示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珍惜亲情、友 情和生命,对于社会和谐与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CATALOGUE
《但愿人长久》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但愿人长久》的创作背景
01
苏轼与弟弟苏辙的深厚感情
苏轼创作《但愿人长久》时,与弟弟苏辙已经六年未见,对弟弟的思念
之情让他写下了这首词。
02 03
北宋的诗词环境
北宋时期,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已经相当成熟。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 文学家和书法家,深受诗词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高 峰。
《但愿人长久》在苏轼作品中的地位
代表作品之一
在苏轼的作品中,《但愿人长 久》被视为代表作品之一,与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等名篇并列。
对苏轼个人创作历 程的影响
这首词在苏轼的创作历程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标志着他的文 学造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中国文学史的影 响
《但愿人长久》在中国文学史 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但愿人长久》的主 题思想
此词通过描写词人因思念弟弟苏辙而 心绪不宁,又因吟诵“明月几时有” 而触景生情,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 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未来研究和传承的建议和展望
深入研究苏轼及其作品
创新传承方式
建议学者们继续深入研究苏轼的其他 作品,挖掘其文学价值,进一步了解 苏轼的思想和创作特点。
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

静夜思 李白 月下独酌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宽 慰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 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 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 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 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 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 一轮明月!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不 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小时侯,他们俩一起读书,一 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 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 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 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 .. .. ..
..
埋 怨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 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 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 呢?……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 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 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 一轮明月!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唐代王勃写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宋代秦观写的: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夜 刘方平
思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诗人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课件

诗词解析
主题
这首词以中秋月夜为背景,抒发了苏东坡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词中描绘了中秋明月的 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 的深深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结构
上阕描写了中秋月夜的美景,下阕则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整首词结构严谨,上 下呼应,情感真挚动人。
表现手法
苏东坡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使 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总结与反思
学习收获
深入理解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 主题和情感
体验了古代诗词的韵律和美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掌握了通过文本细读和意象分析来解读诗歌的方法
了解了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
不足之处
对于一些难懂的意象和词汇,未能进行深入的探 讨和理解
对于诗词的情感和主题,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解读 ,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
诗人作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等
诗人思想
1
苏轼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吸收了佛道 思想,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2
他主张自由议论朝政,强调文人的独立性和自 我表现,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变革创新。
知足常乐
作品还传达了知足常乐的哲学观念,强调满足于已有的幸福和快乐 ,不追求过多的欲望和贪婪。
社会现实
家庭观念
作品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家庭、亲情和友情,追求家庭幸福和 人生价值。
社会和谐
作品也强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尊重他人、宽容差异、追求共同发 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念之情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 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苏轼,四川眉州人。
密州在今天的山东省诸城。
孤独之情
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自幼形影不离,手足情深。 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运更紧密联系 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 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日子很不 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1074年,苏轼由繁华的杭州调到荒凉的密州(今 山东诸城),目的就是为了能与弟弟相距更近一些。 当时的苏辙在济南为官。原以为到了密州就能接近 弟弟,哪知,苏轼来到密州时,面对的是长期干旱、 蝗虫遍野的惨淡景象。凭借文人的良知,他已无暇 去探望想念已久的兄弟。
无情的月亮啊, 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 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 圆、这么亮呢?……
无情的月亮啊, 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 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 圆、这么亮呢?……
1.“转念”是什么意思? (转变想法,换个角度和 方式思考问题) 2.他转念想到了什么呢?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 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 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 抄写词(人有……) 3. 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的意思”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一天苏 轼看到 月亮 ,便 因思念 弟 弟而心绪不宁。他看着圆圆的月亮,不 禁 埋怨 起来。但他转念又想人生 本就有悲有欢,有离有合的,于是心里 又 宽慰 了许多。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 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 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水调歌头 苏轼 苏轼,字子瞻,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号东坡居士,四川 子由。 眉山人。是北宋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出的文学家和书画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家。与父亲苏洵、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弟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是“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宋八大家”之一。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 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 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这么亮呢?……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 便低声吟诵起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一天苏 轼看到 ,便 弟弟而心绪不 宁。他看着圆圆的月亮,不禁 起 来。但他转念又想人生本就有悲有欢, 有离有合的,于是心里又 了许多。
积累和“月”有关的诗句
【唐】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课前预习: (1)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字音,描红,查词典理 解累和“月”有关的诗句。 (4)查阅关于苏轼的资料,制作一张资料卡片 苏轼,字 号 ,籍贯 ,代表作 ,艺术风格 ,“三苏” 。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 人有悲欢离合, 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 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 月有阴晴圆缺, 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 此事古难全。 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 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 但愿人长久, 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 这一轮明月!
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触景伤情
花好月圆
皓月当空
明月高悬 欢聚一堂 团团圆圆 合家欢乐
中秋习俗中秋习俗 • • • 吃月饼 吃月饼 赏月 赏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 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 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 等特殊风俗。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 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 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 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 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 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 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 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 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 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 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 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 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 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 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 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 亮? 他望着月亮,心里埋怨起来:月亮 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 么圆,这么亮?
无情的月亮啊, 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 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 圆、这么亮呢?……
•
ɡuān chánɡ shǎnɡ bēi suī kuān
官 尝 赏 悲
虽 宽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xù 绪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睁 缺
zhēnɡ
quē
玩耍
观赏 屈指 埋
吟诵
品尝 但愿 mái埋伏
皓月 宽慰 婵娟
心绪不宁 十全十美 mán埋怨 形影不离 悲欢离合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 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 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 弟弟而心绪不宁。
千里共婵娟!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 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 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 一轮明月!
4、读到这里, 你认为苏轼是 一个怎样的人 呢? 苏轼是一个豁达、胸襟开阔的人。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