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分型与临床治疗观察

合集下载

2024版系统性红斑狼疮

2024版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目录•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疾病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SLE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免疫异常等多个方面。

其中,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和自身抗体的产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年龄与性别分布SLE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育龄期女性最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9。

发病率SLE 的发病率因地区和种族差异而异,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约为(20~70)/10万。

遗传因素SLE 具有家族聚集性,同卵双胞胎同时患病几率高于异卵双胞胎。

此外,某些基因如HLA-DR2、HLA-DR3等与SLE 易感性相关。

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及流程诊断标准诊断流程鉴别诊断相关疾病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皮肤损害和肌肉症状,但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如抗核抗体(ANA(dsDNA)。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尿常规、生化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免疫学检查(如ANA、dsDN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等)。

辅助检查如X线、超声心动图、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用于评估器官受累情况。

此外,皮肤活检和肾活检等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控制疾病活动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030201治疗目标及原则糖皮质激素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治疗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用于控制病情活动、减少激素用量及预防复发,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生物制剂如抗B细胞抗体、抗TNF-α抗体等,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1 2 3血浆置换干细胞移植心理治疗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肾脏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预防措施建议通过药物、免疫调节等手段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

a
8
2.2.4心脏、肺部表现:SLE常出现心包炎, 表现为心包积液,但心包填塞少见。可有 心肌炎、心律失常,重症SLE可伴有心功能 不全,提示预后不良。SLE可出现疣状心内 膜炎(Libman—Sack心内膜炎),目前临床少 见。可有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心绞痛和 心电图sT_T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除冠状动脉炎可能参与了发病外,长期使 用糖皮质激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磷 脂抗体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可能是冠状动 脉病变的另2个主要原因。
系白于;、SL抗E抗的核u血小lRN清体P中、抗。抗体S、SA抗抗核体糖和体抗PS蛋SB白抗抗体体等、也抗可组出蛋现
a
12
其他自身抗体还有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关的抗磷 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抗S:GPI抗体和狼疮 抗凝物);与溶血性贫血有关的抗红细胞抗体;与 血小板减少有关的抗血小板抗体等。另外,SLE患 者还常出现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高.v球蛋 白血症和低补体血症。SLE的免疫病理学检查包括 皮肤狼疮带试验,表现为皮肤的表真皮交界处有 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沉积,对SLE具有一定的特 异性。LN肾脏免疫荧光多呈现多种免疫球蛋白和 补体成分沉积,称为“满堂亮”。
a
4
2.2 SLE重要脏器累及的表现 2.2.1狼疮肾炎(LN):50%一70%的SLE患者病程
中会出现临床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 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 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 织(WHO)将LN病理分为6型:l型为正常或微小病变; Ⅱ型为系膜增殖性;Ⅲ型为局灶节段增殖性;1V 型为弥漫增殖性;V型为膜性;Ⅵ型为肾小球硬化 性。病理分型对于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有积极的 意义,通常I型和Ⅱ型预后较好,Ⅳ型和Ⅵ型预后 较差。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系统—神经精神性狼疮
➢神经症状(痴呆、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 神综合征)
➢神经症状(癫痫、脑血管意外、头痛、颅神 经病变、脑膜炎等)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精神障碍、 昏迷、偏瘫等
消化系统 Digestion system
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腹痛、恶心、腹泻、腹水 ➢急腹症: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 ➢肝功能异常 注意:消化道症状应先排除 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
LN病理分型
• I 型:系膜轻微病变型LN • II 型:系膜增殖性LN
• III 型:局灶型LN,累及肾小球<50%
• IV型:弥漫性LN,累及肾小球≥50% • V型: 膜性LN •VI型:终末性硬化性LN
Normal Mesangial glomerulonephritis
Ⅳ型狼疮肾炎或弥漫增生型狼疮肾炎
实验室检查
(二)抗磷脂抗体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 (四)其他
少数患者出现RF和P-ANCA
实验室检查
三、补体
补体低下,尤其是C3下降是表示SLE活动的指标之一
实验室检查
四、病情活动指标
抗ds-DNA抗体 补体 血沉 CRP 免疫球蛋白
其他辅助检查
五、肾活检病理
对狼疮肾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均有价 值.
:病变 小球可 弥散重 系膜增 性、毛 血管内 生性、 增生性、 月体病 ,伴有 部位沉 的嗜复 蛋白。
:细胞 生伴有 部位沉 的电子 密物
Focal segment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四 病理
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炎症反应和血管异 常 受损器官的特征性改变: ①苏木紫小体 ②“洋葱皮样”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性和病情轻重的评估是治疗 方案拟订的先决条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 预后
一般原则
急性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慢性病或病情稳定的患 者可适当参加社会活动或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预防感染; 避免日晒及使用可能诱发狼疮的药物等; 积极治疗并发症; 心理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 预后
临床表现
诱因:日光照射、感染、药物、妊娠、 分娩、手术、劳累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皮肤粘膜:蝶形红斑 、盘状红斑 、脱
发 、口腔溃疡 、雷诺现象 、光过敏 、 各式各样的皮疹
血液系统
口服
肝功能损害
关节炎、肌炎、 7.5~15mg/w 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糜烂、
浆膜炎和皮肤损害 口服
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
偶见甲氨蝶呤肺炎
难治性SLE、LN IV型LN
3~5mg/kg/d 肝、肾损害、高血压、 口服,Bid 高尿酸血症
0.5~2g/d 消化道症状、贫血、 Bid orTid 粒细胞降低、机会性感染
评定SLE活动的标准
凡总分在0-4分者考虑基本无活动;5-9分者考虑 轻度活动;10-14分者考虑中度活动;大于(包 括等于)15分者考虑重度活动。
病情轻重程度的评估
轻型SLE 重型SLE 狼疮危象
轻型SLE
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者,但临床稳定,所 累及的靶器官(包括肾脏、血液系统、肺 脏、心脏、消化系统、中枢神系统、皮肤、 关节)功能正常或稳定,呈非致命性。
肾脏病理改变—分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2.抗磷脂抗体 包括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等对自身不同磷脂成分 的自身抗体。结合其特异的临床表现可诊断是否合并有继发性APS。 3.抗组织细胞抗体 抗红细胞膜抗体,现以Coombs试验测得。抗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 抗神经元抗体多见于NP-SLE。 4.其他 有少数的患者血清出现RF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临床表现
(二)皮肤与黏膜
临床表现
(三)浆膜炎 半数以上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包括双侧中小量胸腔积液,中小 量心包积液。 (四)肌肉骨骼 关节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出现在指、腕、膝关节,伴红肿者少见。常出现对称 性多关节疼痛、肿。 (五)肾 几乎所有患者的肾组织都有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六)心血管 患者常出现心包炎,可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或渗出性心包炎,但心包填塞少见。
临床表现
(七)肺 约35%的患者有胸腔积液,多为中小量、双侧性。除因浆膜炎所致外,部分是因 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漏出液。患者可发生狼疮肺炎,表现为发热、干咳、气促,肺 X线可见片状浸润阴影,多见于双下肺,有时与肺部继发感染很难鉴别。 (八)神经系统
又称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lupus,NP-SLE)。轻者仅有偏头痛、性格改变、 记忆力减退或轻度认知障碍;重者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持续状态等。 存在上述表现,并除外感染、药物等继发因素的情况下,结合影像学、脑脊液、 脑电图等检查可诊断NP-SLE。
临床表现
(九)消化系统表现 约30%患者有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或腹水等,其中部分患者以上述症状 为首发,若不警惕,易于误诊。约40%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肝不一定肿大,一般不出
现黄疸。少数可并发急腹症,如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这些往往与SLE活动性相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与系统。

下面就来介绍一个SLE病例,了解其疾病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方案。

1. 病例概况该病例为女性,34岁,出现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和水肿等症状,伴有乏力、发热、头痛、喉咙疼痛等。

抽血检查显示强阳性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抗RNP抗体等。

肾功能受损,尿蛋白Ⅲ级。

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该病例被诊断为SLE。

2. 疾病特征SLE病因不明,常见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包括:关节疼痛、红斑、疲劳、蛋白尿、血小板减少等。

SLE可累及多个器官,最常见的是肾脏、皮肤、关节、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

3. 诊断SLE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方面,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出现皮肤红斑、疲劳、关节痛等典型表现。

体格检查发现肝脾肿大、心脏杂音、面部红斑等可能提示SLE的存在。

实验室检查包括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血小板减少等指标,有助于诊断和临床分型。

4. 治疗方案SLE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和累及器官,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疟药等。

病例中的肾脏损伤需要积极治疗,选用有效药物改善肾功能。

此外,SLE病人需要积极锻炼身体,控制饮食、睡眠等生活方式,以提高免疫力。

需要定期随访,密切关注肾功能、血压以及其他器官的状况。

综上所述,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

医生和患者应加强管理和监控,以控制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体有损伤性,如抗ds-DNA抗体,当
与循环中相应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后,可沉积于肾小
球;或者DNA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后再与循环中抗ds
-DNA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两者均能引起
炎症反应,在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介质参与下,发生狼
疮肾炎。
• 针对自身红细胞或血小板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亦可
SLE的免疫应答异常可以出现在多个方 面和多个水平,其中以T和B淋巴细胞的高 度活化和功能异常最为突出。
发病机制及免疫异常
• 1. 致病性自身抗体:DNA抗体可与肾组织结合
导致损伤,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
• 2. 致病性免疫复合物(IC):IC在组织的沉
积造成损伤
• 3. 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不能抑制
心肌苏木素小体(显微照片):苏木素小体是心肌束之间的一种能被 苏木精染色的匀质的不定形的团块,对SLE有高度特异性。苏木素小体 比周围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细胞核要大得多
LE细胞
模式图
• “洋葱皮样”病变,即小动脉周围有显著向心性纤维组织
增生,尤以脾脏中央动脉为明显。
洋葱皮样病变示意图: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动脉周围纤维化的显微照片:脾 的两条中央小动脉周围包绕着胶原的向心性“洋葱皮”样分层改变。淋巴细 胞的外层充满了马耳皮基小体的碎片。
“洋葱皮样”病变
SLE的临床表现(1)
• SLE临床表现多式多样,变化多端。大多数
患者呈缓解与发作交替过程,因此即使在 缓解期也需一定的治疗和(或)随访观察。
• 一、全身症状
活动期患者大多数有全身症状。约 90%患者在病程中有各种热型的发热,尤 以长期低、中度热为常见。此外,疲倦、 乏力、体重减轻等,亦颇常见。
CD4+T细胞--B细胞持续活化--自身抗体;T 细胞功能异常以致新抗原不断出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阴阳毒)诊疗规范

系统性红斑狼疮(阴阳毒)诊疗规范

专科诊疗方案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诊疗方案一、定义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组织病。

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 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各国报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率不一,我国约为49-75/10万,男女比约(1:7)-(1:9),以20-40岁女性多见。

红斑狼疮在中国古代医籍中没有相对应的病名,但就红斑狼疮各种症状在历代医学典籍中都有不少记载,如中医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绵纹……;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

" 等症状的描述。

就本病病名而言有的根据本病斑疹红赤如丹涂之状,形如蝴蝶,名之为" 红蝴蝶疮" 、" 马缨丹" 、" 茱萸丹" 等。

又因红斑狼疮常因日光暴晒而诱发或日晒后病情加重,名之为" 日晒疮" 。

而盘状红斑狼疮常在面部形成周边盘状隆起的红斑性损害,有人称其为" 鬼脸疮" 、" 流皮漏" 。

根据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和症状,把本病归为中医的“痹证”范畴,《灵枢.周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分裂则痛,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这些描述指出周痹部位在周身血脉、分肉之间,符合SLE多系统病变的特点。

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多数医家认为有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加上七情内伤,劳累过度,房事不节,外受" 六淫" 之邪侵袭,引起五脏亏虚,三焦阻滞,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临床以虚象为主要特点,兼有湿阻、血瘀等标实之症。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阴阳毒是机体感受毒邪致使阴阳失调,引起的一种以面部红斑、咽痛口疮、关节疼痛,并可伴有脏腑损伤等全身病变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分型与临床治疗
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红斑狼疮病理治疗观察
系统性红斑信息论狼疮是年轻女性中多发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几年均伴有肾脏的病理改变,现对有肾损害表现的狼疮性肾炎病理。

本研究分析了SLE肾炎患者的病理分型并通过随之方探讨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方案: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符合42项或以46例患者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具备完整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肾功能正常。

1.2肾外表现
皮肤改变、观察皮肤病变、关节病变。

1.3实验室指标
血常规,尿常规,SCR、BISN、ZS-DNA、血清抗核抗体。

1.4肾脏病理
进行光镜免疫光及电镜检查,按1982年WH0病理分型标准,并
判定病理改变的活动指数(A2)和慢性化指数(C2)。

1.5分组治疗方法
激素+环磷酰胺,27例给予的1mgld-1、kg-1治疗。

环磷著酰胺200mgd-1+盐水500ml隔日静点。

环磷酰胺总量6g。

激素+磷胺+骁悉组给予1mgld-1、kg-1治疗。

环磷著酰胺200mgd-1,总量6g骁悉0.5g。

1-4次口服,全部情况风见图一。

1.6随诊
每2—3个月门诊或电话29例随诊1次,或按病情随诊。

1.7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差异使用t检验或X2检验。

2结果
女:男=9.8:1,平均年龄29.77±8.81岁。

2.1一般情况
肾活检前病程32±10.5个月,随访问时间(51.35±25.1)月。

2.2临床表现。

临床免疫学检查,补体降低占100%;ANA及抗ds-DNA抗体阳性分别为96%及91%,免疫球蛋白紊乱占80%。

2.3病理
Ⅱ型26例,Ⅲ型7例,Ⅳ型5例,V型8例。

46例AI值低于3分52.2%,4例AI值4-6分,2例AI值大于6分,32例cI值占0分占69.57%,8例CI值1-3分17.39%,6例4-6分占13.04%。

32例免
疫荧光100%阳性,免疫沉淀物依次为2gA86.5%,7gM84.1%,C380.1%,2gG89.5%电镜下以电子致密物在内皮下系膜区沉积占62%,系膜改变59.2%。

3讨论
本组肾脏病理类型以Ⅱ型LN最为常见,预后较好,平均随坊期(51)月。

五年生存率99%,比报道高,随访过程中23例尿验异常,有十例血肌酐上升。

目前对狼疮性肾炎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

Fout 等认为适当的激素治疗能保护肾功能,只有弥漫增殖病变需要免疫抑制治疗。

陆抬等发现,无论有否临床肾损害表现,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能提高SLN患者存活率,有利于改善预后。

骁悉是一种霉酚酸(MPA)前体,MPA是一种次黄嘌呤单核昔酸脱氢酶抑制剂,选择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能够减少肾小球免疫球蛋白沉积和间质浸润能影响T细胞介导的自身体免疫反应,从而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减少,肾脏ICAM-1,CDl8和CDll6质纤维化本研究显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骁悉治疗组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尿检异常及肾功能恶化的情况明显低于激素+环磷酰胺治疗组。

提示对SLN患者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有更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能明显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邹万忠王海燕.狼疮肾炎病理学分类的演变和现状[J].中华
肾脏病杂志.
[2]顾越英叶霜.狼疮肾炎病理分型新进展的启示[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3]许韩师叶任高.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J].新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