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22页PPT文档

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2NaOH + H2↑
《预习案》答案
(2)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金属钠放置 钠失去金属光泽, 4Na+O2===2Na2O 在空气中 表面变暗
钠先熔化成银白色
在空气中 加热金属钠
小 烧球 ,, 发然出后黄剧色烈火燃焰,2Na+O2
(2)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在上述反应中,氧元素的价态变化为: —1价变为0价和—2价 ; 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也能生成O2,写出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吗?2H2O+2Na2O2=4NaOH+O2↑ 回顾初中所学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你认为可以 怎样理解这个反应的过程呢(请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表示)
2H2O+Na2O2= H2O2+2NaOH, 2H2O2=2H2O+O2↑。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2NaOH+ CuSO4 ==Cu(OH)2↓+ Na2SO4
二、实验探究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吹气生火 实验操作:将适量过氧化钠撒在脱脂棉上,包好 棉花,然后放在石棉网上,通过玻璃管向棉 团上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棉花剧烈燃烧起来。
课堂互动
点燃
Na2O2
生成淡黄色粉末
《预习案》答案 三、钠的氧化物
物质名称
氧化钠
化学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
Na2O —2
与水反应
Na2O+H2O
(化学方程式) =2NaOH
与二氧化碳反应 Na2O+CO2= (化学方程式) Na2CO3
过氧化钠 Na2O2 —1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篇一:教学设计###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A.通过学习,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以及产物。
B.通过学习,了解及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C.通过学习,了解及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通过实验的操作及演示,直观体会到那的物理性质以及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并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对钠的学习,学生能发现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是质硬的,深刻理解所有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B.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会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产物及化学方程式。
B.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相关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C.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关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掌握。
三.教学过程1.钠的物理性质的讲述【教学情境】我们都知道很多金属都是质地坚硬的,但不知道金属钠的质地会是坚硬的吗?金属钠又有哪些性质呢?下面咱们就来学习一下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上前演示切割钠的实验,大家来观察现象,并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述】钠的物理性质有:钠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软(可用小刀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熔点低,密度小于水。
长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教学情境】既然钠的物理性质已经有一些让我们出乎意外了,那么钠的化学性质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钠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刚刚切开的钠的表面的颜色,推测一下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从而进一步猜想生成了什么物质。
【教师讲述】那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方程式为4Na+O2=2Na2O,而钠在点燃条件下会点燃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Na + O2 = Na2O2。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1. 理解钠作为一种金属元素的特性和性质;2. 掌握钠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方法;3. 了解钠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钠的特性和性质的教学重点为其与水的反应以及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2. 钠的化合物命名规则及结构特点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钠片、石蜡纸、蒸馏水、试管、试剂瓶等;2. 实验药品:稀盐酸、溴水、碘水、氢氧化钠溶液等;3. 教学课件:包括钠的特性与性质、钠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原理、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等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课件或实物向学生展示钠的外观和性状,引起学生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钠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探究活动】3. 实验展示:将一片钠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倾斜放置,将盖子盖紧。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4. 进行讨论:根据实验展示,引导学生分析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5.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钠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如氯、氧等)的反应,并总结规律。
【知识讲解】6. 通过课件或板书,向学生讲解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包括金属名称和非金属名称、阴离子的名称和结构等内容;7.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各种情况下的命名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与思考。
【拓展应用】8.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尝试根据给定的化学式命名化合物,并将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9.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化合物,让学生尝试根据名称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总结归纳】10. 回顾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核对学生的掌握情况;11. 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
五、教学辅助手段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便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2. 适当的实验操作演示,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内容与关键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其中涉及的关键点包括: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策略选择: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试剂。
材料准备:钠及其化合物的样品、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滴管、试管等实验器材。
五、课堂活动设计及时间安排活动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活动二:讲解理论知识(2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活动三:实验探究(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活动四: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五:总结与反馈(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
六、学生评估与反馈机制设置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与项目实践安排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项目实践安排:进行一些与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拓展性实践项目,如探究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
八、教学改进和优化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钠及其化合物 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目标:1. 了解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及其化学式;3. 理解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对钠元素的了解,如钠的外观、性质等。
2. 提出问题:你能列举一些钠的化合物吗?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知识讲解:3. 介绍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特性、在空气中的反应等。
4. 介绍钠的常见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并讲解它们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
实验活动:5.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钠在水中的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应用探究: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究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巩固练习:7.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命名一些钠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解答相关问题。
总结回顾:8. 综合学生的讨论和练习结果,对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一份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笔记,并列举一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钠化合物。
教案评估:10. 根据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和练习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扩展拓展:1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如钠的制备方法、钠与其他元素的反应等,并鼓励他们进行相关实验或小研究。
教案资源:- 钠元素的性质和特点的介绍资料;- 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表格;- 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案例资料。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加入更多的实验活动或应用案例,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或小项目,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课程概述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包括钠的基本性质、化合物种类及其特性、应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性、化学性等;2.了解钠的化合物种类及其特性,如氨基、氧化物、氢氧化物等;3.掌握钠的应用,如钠在制取钠化合物、制氢、制纸等方面的应用;4.意识到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其危险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谈谈你们对钠的印象,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提问:金属有哪些基本性质?钠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金属?二、展示(10分钟)1.展示钠的物理性质,如外观、密度、熔点、沸点等。
2.展示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Na + H2O → NaOH + H2三、讲解(20分钟)1.钠化合物的种类及特性:–氧化物:Na2O、Na2O2等,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氯化物:NaCl、NaBr、NaI等,可用于制取其他钠化合物。
–氢氧化物:NaOH,是一种强碱,可用于制取其他沉淀物。
–氨基:NaNH2,可用于制氢。
2.钠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制取钠化合物;–制取氢气;–制取纤维素;–制取饲料。
四、活动(15分钟)1.学生小组完成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应用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小组就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进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1.小组代表综合学生实验结果及讨论发言,向全班进行总结。
2.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课后作业1.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的种类和特性。
2.思考一次使用钠或钠化合物的现象,能否用化学知识解释它是如何发生的?3.查找钠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作用。
2.1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钠与水的反应教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2.1 钠及其化合物(钠与水的反应)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预测:查阅资料,并根据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反应规律等所学知识,预测实验探究可能的结果。
3、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原理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4、分析实验现象,基于实验证据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推论。
对比实验前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得出初步结论。
二、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探究Step1:确定实验目的探究钠与水反应的产物Step2:从物质组成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预测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①物质组成Na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钠离子:Na+e-H2O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OH-H+反应过程中,阴阳离子相互吸引,重新组合,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②氧化还原反应N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一定升高,变成Na+H2O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降低,O已经是最低价态,H化合价降低,变成H2Step3:进行实验探究从钠在水中的位置、钠的形状的变化、溶液颜色的变化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原因解释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配套练习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的密度比水大B.钠与水的反应较缓慢C.钠与水反应时迅速变成光亮的小球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2.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加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金属浮在水面上②金属钠为小球状③反应后水溶液呈红色④钠燃烧,火焰为黄色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无法确定3.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答案:1.。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主要以《钠及其化合物》为主题,学习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结构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2. 认识钠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 掌握钠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采用领悟讨论法,以讨论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课题:一个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介绍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包括水溶性、电解性等,并通过实验示范来加深学习者的理解。
3. 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在实验中体验钠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学习如何制备钠及其化合物。
4. 探究钠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践设计的应用实验,理解钠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学生比较积极主动,通过本次实验和讨论,学生积极交
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结构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钠及其化合物【学习目标】1.了解钠及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钠分别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情况 2.了解氧化钠分别与水、酸等物质的反应情况3.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基础知识】一、单质钠(1)与氧气反应:(钠与氧气的反应与条件有关)常温条件下;加热条件下。
(2)与水(酸)反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标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②熔化成光亮的小球:(钠的熔点;该反应为反应)③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气体产生)④发出嘶嘶的声音:(反应剧烈)⑤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生成的溶液呈性)。
(3)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结构解释:na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原子易(“得到”或“失去”)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作剂,表现出强性,在自然界中以态(“游离”或“化合”)形式存在。
少量的钠可保存在中。
钠着火不能用水来灭火,一般用。
二、钠重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钠的焰色反应呈色,钾的焰色反应呈色(透过)注意点:①实验用品②用洗涤做过焰色反应的铂丝四、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上述转化关系。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课堂分析1. na2co3、nahco3的鉴别方法: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需要加入的试剂或方法。
①na2co3粉末(nahco3)②na2co3溶液(nahco3)③nahco3溶液(na2co3④nacl溶液 (nahco3【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c.钠与氧气化合时作还原剂 d.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对于反应:ticl4+4na == 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b.该反应中ti元素被氧化c.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 d.ticl4是还原剂3.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c.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4.下列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b.相同条件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强于碳酸氢钠d.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试液,都显红色5.(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脚印”、“笑脸”、“五环”等焰火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壮观,这些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k2so4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b.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 d.焰色反应一定发生化学变化6.(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常温常压下,d、f、k均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a是由单质c在d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
(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化合物e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
【巩固练习】1. 钠跟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c.钠的硬度小 d.有强还原性2. 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hclb.naclc.fecl3 d.na2so43. 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c.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4. 将钠、镁、铝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l是()-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a.1︰2︰3b.6︰3︰2 c.3︰1︰1 d.1︰1︰1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2co3 和nahco3均可与hcl反应 b.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c.na2co3的稳定性比nahco3弱d.na2co3能与氯化钙反应而nahco3不反应6. 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 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7. 物质a是由a元素组成的单质,将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为黄色,b,c,d是含有a元素的三种不同化合物,a、b、c、d按右图关系进行转化:?写出化学式:?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以及①②③的离子方程式。
①②③④8. 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称取0.442g灼烧至恒重,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2g沉淀,灼烧后的残渣能与3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试求:(1)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篇二:钠及其化合物教案钠的重要化合物(莘县第一中学马利)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物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并归纳总结。
认识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重要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能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热稳定性的相对强弱等(3)知道焰色反应及其用途,学会用焰色反应鉴别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具体操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观察方法及科学探究方法。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2)通过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实例的了解,认识钠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1.过氧化钠的性质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比较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设计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教学过程】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氧化钠氧化钠可以与水、co2 反应,试着写出相关方程式。
填到学案上(提示:氧化钠的性质与氧化钙相似)na2o +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o + 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实验一】实验目的:验证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1只)、药匙;过氧化钠、水、檀香、酚酞溶液实验步骤:取一药匙过氧化钠于试管中,加入一滴管水,立即把带火星的檀香插入试管中,看到的现象?说明有___________生成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_热的。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1滴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 结合过氧化钠与水的实验写出相关方程式。
na2o 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1、过氧化钠只取一药匙(若过多会因反应剧烈有危险)2、加水后要迅速将带火星的檀香插入试管中3、记录现象,将结果写到学案上。
整个过程限时4分钟过氧化钠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发生类似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a2o 2+2co2=2na2co 3+o2【思考】过氧化钠有何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提供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试剂的颜色和状态。
填到学案上【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2只);碳酸钠、碳酸氢钠、水、酚酞溶液实验步骤: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半药匙)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①分别滴入2滴水,振荡,观察到有什么现象?②继续加入4滴管水,用力振荡,用手摸一摸试管的底部有什么感觉?③向试管内滴入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得到什么结论?【提醒】: 1、记准试管中所盛放的试剂,每一步都要对比现象。
做好记录,把握好时间。
(限时共5分钟)2、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
【实验探究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问题1】如何设计一套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并验证生成的气体?(主要是装置)【问题2】如何设计实验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呢?通过什么现象来对比热稳定性?【结论】热稳定性na2co3 ________ nahco3 (填”大于、小于和等于)【实验探究3】实验目的: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实验仪器及药品:小试管(2只)、气球(2个);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实验步骤:分别取等量盐酸(2滴管)于两只试管中,将过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至于气球中(已取好),分别将气球捆在试管上。
同时掀起气球底部,向盐酸中加入固体。
观察气球吹起的快慢以及气球的大小?【结论】请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hcl_________________ nahco3 + hcl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量的盐酸,分别与过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后者放出的气体多。
)三、焰色反应1、焰色反应:【实验二】①用铂丝蘸取浓盐酸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里灼烧,直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时为止。
②用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③重复①的操作,换成蘸取碳酸钾溶液做同样的实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记录现象,填写表格。
【思考】为什么观察碳酸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呢?【注意】:【比一比】把实验台上的试剂收拾到盒内,摆放整齐。
将桌子擦干净,出去的时候将废纸扔到门口的垃圾箱内。
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温馨提示】:本节用到的基本操作①向试管中加粉末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②用滴管加液体:要垂直、悬空滴入液体,不能伸入受滴容器中。
③给试管加热:ⅰ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ⅱ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ⅲ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套管实验注意问题: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②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大试管的位置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④先均匀加热在集中受热⑤结束时先撤导管再撤酒精灯⑥固体药品各取2药匙,澄清石灰水取3滴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