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写作课教学教案优秀9篇

写作课教学教案优秀9篇

写作课教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作者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写作课教学教案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作课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感受生活。

2、提炼有意义的素材,写较熟悉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如何将感受转化为具体的真情文字。

结合课文相关内容予以指导。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

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变化”来引谈感受)二、认识生活?什么是生活?(可能无法回答,但激发一下思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常又伟大。

生活分类?屏幕出示相关课件————(生活分类)1、说说家庭生活。

回顾《散步》: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事,写出了亲情的温馨。

莫怀戚为什么能写出8个自然段来?如果换做你来写,你觉得哪些内容你可能写不出来?(第3段的交待?第4段的景物描写?第7段的景物描写?第8段的较后一句?)屏幕展示课件——(第4段内容)学会观察生活,就要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2、说说学校生活。

你来到光明中学的一印象是什么?这段时间,你较大的感受是什么?屏幕展示课件观察生活,不只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

3、说说社会生活。

回顾自己的假期生活经历,自己较熟悉、较动情的那一幕是什么?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1、要从自己较熟悉、较动情的东西写起。

因为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写得具体、生动、有感情。

较熟悉、较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能绘声绘色,生动描述。

文学是脱离不开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的,即使是作家,也只有写他们较熟悉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品来,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

2、怎样写好较熟悉、较动情的东西?难点突破: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环境描写回顾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2.尝试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

(课件出示事例一)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2.汇报。

(课件出示事例二)3.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

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

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四、写出想法。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

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集体评议。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我有一个想法写作思路:1.审阅题目:本题要求我们写关于生活中的想法。

2.选定内容:自己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改进呢?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3.表达方式:叙述。

4.表现手法:首尾呼应,开篇点题。

5.结构顺序:在写作文时,首先提出问题,把你的想法写清楚,然后写对这种想法的改进办法或建议。

下水文: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关于房子建设的想法。

①我觉得现在自己住的小区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没有一个像邮箱一样的收取快递的箱子,如果有这样的箱子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实用的一个设计。

②因为白天的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家里都没有人在,快递员只好把快递送到物业保管。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作文讲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2篇)

作文讲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2篇)

作文讲评教学设计方案作文讲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2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

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讲评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文讲评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分析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教给学生如何拟作文题目、选材、如何写好开头结尾、生动描写,把作文写具体。

2.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初步学会运用标准评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合作修改进步习作,(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能够认识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通过自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的信心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评议他人的作文。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进步习作一篇。

四、教学过程:课前小故事:王安石推敲的故事(一)导入新课推敲的魅力真大啊!这节课我们也来讲评作文,推敲语言。

大家还记得习作要求吗?课件出示,自由回顾。

(二)赏析习作1.总体评价同学们,老师批阅了你们的作文,内心充满了感动。

精彩粉呈的习作内容诠释了你们的成长故事。

最打动老师的是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情实感。

你们看,这些同学都榜上有名了!出示课件:优秀作文名单:郝梦婷杨晨曦贾旭阳李科明李婷李洋张颖曹思琦康政进步作文名单:王宝莹李桓伟尚伟付长城张立坤石佳璐郑启洋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祝贺这些同学吧!批阅中老师还发现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个别同学选材不够新颖,事例不够具体,不过没关系,相信通过我们一起评改,你们一定会茅塞顿开,找到更好的修改办法。

2.分类评析本次习作每个人都有闪光之处,你们瞧这几位同学,他们的题目多妙呀!A.出示:题目妙读一读这几个题目,你认为那个最妙?说出你的理由来。

指名说B.出示:选材新选材典型、新颖是我们习作的一个要求,而这几位同学他们的选材独具强心,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作文教学设计教案7篇

作文教学设计教案7篇

作文教学设计教案7篇凶恶是一种直接的伤害,慈善是一种间接的伤害凶恶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而慈善是一种静悄悄的伤害。

2、谓语的角度慈善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慈善可以帮助人,慈善也可以打击人慈善有时能扶起人,有时能打倒人;慈善有时能彰显爱心,有时能泯灭良知。

慈善需行之有道。

3、宾语的角度慈善能救人慈善能拯救一个人的身体,更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4、定语的角度慈善是一份最持久也最短暂、最昂贵也最廉价、最美好也最沉重的生命礼物。

5、主语和宾语的矛盾慈善是一种凶恶!有时,慈善也是一桩罪恶;有时,慈善换来更大的冷漠。

步骤小结:第一步是定点,就是选“主谓定宾”四个成分一个成份作为矛盾点。

第二步是造句,即制造出与话题相关的句子。

第三步,调适,对句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就可以形成一个矛盾的句子了。

概括为——定点——造句——调试。

四、课堂小结作文语言,要变成一种刻意追求的制造行为,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闲来之笔。

这是解决你的意识问题。

第二句话是:技术的力量不在于懂得道理,而在于运用娴熟。

作文教学设计教案篇4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俺们学习了几篇写俺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俺们深深被感染了。

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俺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

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同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1.导语: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俺们呢?2.同学发言。

3.归纳:(1)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方,《祖父的园子》里,把“俺”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俺们觉得写的就是俺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俺们,感染了俺们。

(2)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方《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俺”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

初中作文课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初中作文课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初中作文课教案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这11篇初中作文教学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初中作文课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较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

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作文辅导教案5篇

作文辅导教案5篇

作文辅导教案5篇作文辅导教案篇(1):学校作文指导课教案一、写自己参与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学校中班级作文指导。

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布满了很多好玩而又有意义的活动。

比如,春游,秋游活动。

学校里的各种体育活动,课间活动。

比如,砸沙包,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踢毽子,跳绳等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

再如,家庭里的过生日,家庭联欢会,家庭卡啦ok竞赛,家庭故事会,家庭趣味活动等等都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写进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二、写自己的亲身经受。

习作是学校生真情实感的反映。

生活中同学会经受各种各样的事情。

比如,一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判?学习中表现好被老师表扬?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事后感到懊悔;自己不经意间关心了别人而感到心里特殊拘束,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动肯定会回味悠长。

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登台演讲,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家,第一次走亲戚等等,都可以写进作文里。

由于作文的选材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既真实,又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何乐而不为呢?三、写自己的熟识的动植物,学校生都喜爱去动物园看各种各样的动物。

动物的形状,毛色,神态,动作以及生活习性就会渐渐地为小伴侣们所熟识。

还有的常常去动物园看动物,对动物既有了了解和熟悉,还有的产生了感情。

因而,我们写这些动物应当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自己家或者邻居家养的动物,由于常常接触,有的甚至常常和动物在一起玩,因而,对这类动物比较熟识,也情愿写进作文中去。

植物也是这样,比如,家里养的花草,院子里种的树木,小区的树木,也可以是森林公园里的树木,都可以写进习作中来。

如,学校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我爱家乡的杨梅》一文,就是特别好的例子,值得借鉴。

四、写常吃的水果。

水果和我们的联系非常亲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比如,跟着家长去体验摘果子—买果子—吃果子的乐趣,就是一篇非常好的习作素材。

对不同水果的形状、颜色、质地、口感等也很有写头。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精选27篇)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精选27篇)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精选27篇)篇1:初中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

2、了解他人的烦恼,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

3、学会沟通与理解,帮助别人解脱烦恼4、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关注并热爱生活的情趣。

活动重点:1、正确认识、审视、评价自我。

2、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3、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学生:1、提前布置学生玉溪,准备好小记者的资料。

2、可以自由结合,互设情景,做采访准备。

3、可向爸爸、妈妈、朋友了解少年时期的烦恼。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国故事片《成长的烦恼》。

活动过程:一、播放故事片《成长的烦恼》(片段),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

1、你喜欢这部影片吗?为什么?2、你喜欢戏剧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自己的观后体验。

3、小组选一名发言代表,在全班交流。

4、可以有分歧、有争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5、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任务,都无可非议,关键是你明白了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成长中的烦恼,这些烦恼仿佛就在近前,就在我们身边或我们的成长中,最可贵的是不仅能说出,而且还能不断地审视和正确评价自我,这就是笑声中的烦恼,也是《成长的烦恼》一片带给人的艺术魅力。

二、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是否也有成长的烦恼。

1、全班分四大组,各族抽取一格题目。

2、题目打在屏幕上:(1)说说自己的烦恼一组。

(2)替朋友解脱烦恼为(二组)(3)回首成长中的烦恼。

(三组、四组。

三组是记者,四组是被采访人。

)3、在预习的基础上,各组准备五分钟后,各组进行小组擂台赛。

4、准备好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其余同学可参与评析。

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语言流畅,敢于直言,态度诚恳,用语礼貌。

5、全班交流。

三、活动小结:全班四个大组同学的三项活动都围绕“成长中的烦恼”这个主题展开的,大家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了解了他人的烦恼,同时也有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向上的态度,这对同学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假使我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为他人着想,以冷静的思索和应有的谅解去化解、释然许多烦恼,那么,生活将变得更加灿烂美好!四、作业:将今天的知心话、心中情写在作文本上,记下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和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设计:巧选角度,推陈出新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曾传华教学目标:1、认识写作角度在写作中的特殊意义。

2、学习从“小、新、高”的角度选取、处理写作材料的方法,推陈出新。

3、牢固树立写作时巧选角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从小、新、高的角度选取、处理写作材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角度的“新”与“高”。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大家还记得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吗?大家-?起来朗诵。

投影: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口,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看山的角度不同,欣赏的风景也就各异。

引申为看问题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写作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作文,往往是大家写同一个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差不多,思想认识水平也大体相当,所以容易造成立意、选材撞车,使得我们作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没有多少新意。

怎么办呢?——今天,我给大家岀一个出奇制胜的点子:巧选角度,推陈岀新。

投影课题:巧选角度,推陈出新二、巧选角度,推陈出新。

(一)认识写作角度在写作中的特殊意义观赏图片,想想这些图片给你一些什么样的启示。

投影图片。

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其实,人世间,万事万物都和这些图片一样,总是多方面呈现的:历史的,现实的;时间的,空间的; 正面的,侧面的,反面的。

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自然不同,写成文章效果就更不一样。

这样,就有了新旧之别,高下之分,甚至迥然异趣。

为了使大家对“角度”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一起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背影》。

父亲送儿子上学,过铁道给儿子买几个橘子,这样的事(材料),应该说很平常,但为什么《背影》却写得如此感人呢?引导回顾《背影》,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并投影:主题:父爱子,子爱父。

歌颂父爱深沉。

材料:①家庭变故——祖母逝世,父亲失业,经济拮据。

②“我”北上读书,父亲岀外某事,父子同行。

父亲细心照顾儿子。

③父亲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

④父亲来信。

选择、处理材料的角度:特定背景下父亲的“背影”。

妙处:“背影”是父亲饱经沧桑的印记,是慈爱的缩影,是浸透理解、感激、怀念的雕像,是爱的颂歌。

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层层铺垫,着力刻画,感人至深。

总结:选材必须紧紧围绕文章中心。

选材的角度,其实就是写作的角度,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场、方法,即认识问题的角度。

认识的区别、差异、高下,往往也就决定了材料使用的高下、好坏,从而影响文章的优劣、成败。

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普通的食材可以做成美味佳肴,而在糟糕的厨师手里,有可能做出來连狗都不爱吃。

好文章,材料可能是普通平常的,但由于写作者选择的角度巧妙,处理的方法独到,因而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二)选材角度的巧写作角度要巧,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如《背影》,如《蜡烛》(通过一个行动艰难的老妇人冒着炮火不顾生死彻夜守护红军战士遗体,点燃珍藏的结婚喜烛,表达深情厚谊,预示法西斯必败),如《芦花荡》(写一个普通的地下交通员,护送抗日女青年进芦花荡,因意外使得大菱受伤,决议向鬼子兵复仇,痛杀鬼子。

从中,我们除了看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更能想到抗战必胜的结局)。

角度的巧,就巧在角度的“小”,“新”,角度的“高”。

投影:角度巧——“小”、“新”、“高”[1]小所谓“小”,指的是选取材料时尽可能具体到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处理材料尽可能做到细致、透彻,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细节。

更重要的是,“小”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把握写作的内容,实现作文的要求。

【2】新“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

“新”来自于“旧”,是对“旧”的改造、发展或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展变化,“旧”的思想观念被否定、扬弃,新的思想观念诞生、传播、渗透。

“新”,就是能够合上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

耍实现这一冃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努力:1、我们从正面的角度去写作,角度的“新”就要多在发展前人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

对于牛活中的事物,由于固有的思维悟性使然,我们往往不以为意,或习以为常。

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观察、思考,常常会获得別有洞天的喜悦。

投影垂柳、安塞腰鼓图片:见到一株垂柳,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垂柳旺盛的牛命力,古人折柳的习俗,垂柳风流美丽的形态,轻薄的性格等,但丰了恺却独独从柳枝的下垂,洞见垂柳的感恩, 谦逊,十分新颖。

课文中,有许多文章写作角度非常新,值得我们学习揣摩。

很多人可能从“安塞腰鼓”中看到雄壮、威武,美,但刘掘出陕北人元气和神魂,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最,并上升到屮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的高度來认识;丰子恺成帝却从“安塞腰鼓”中挖借孩子们画“竹影”的游戏,表达屮国画的艺术体验;冰心观赏印度舞,反映印度民族文化的I専人精深,表现屮印两国人们的深厚惜谊……由于角度的新颖,表达的美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发展已有的思想观念,可以横向拓宽,可以纵向深入。

比如写老师,主流是歌颂奉献精神。

横向拓宽即凡是教个我们知识、技能、品徳的,都可以看做老师,不单是人,物亦如此。

纵向深入,我们还是以写老师为例,通常是以春蚕、蜡烛为喻颂扬奉献楮神,但有人以树根为喻, 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深入,更具有时代特点。

树根源源不断地吸收,才有源源不断地付出,远比用春蚕、蜡烛作比深刻。

要表现人民了弟兵爱人民,写他们救灾抢险,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固然可以,人多数文章就是这样写的。

有一篇散文《在山的那一边》,却另辟蹊径。

先极力写小山村的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然后笔锋一转,写解放军住进小山村,帮村民盖起了测所,办起了学校,修通了公路,村民们养成了洗脸的习惯,女孩了破天荒的上学读书,村里人学会了做买卖,冇人外出打工,还买來了拖拉机……解放军用实际行动改变村了面貌,改变了村民的精神观念。

人民子弟兵爱人民这-主题,不仅得到了很好地彰显,更主要的是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这是横向拓宽的典型例了。

同样是这一主题,有一篇叫《鞋》的小小说,则写人民了弟兵重信守诺,没了双腿,躺在病床上仍不忘让战友捎去修鞋的一元钱,这是纵向深入的例了。

(2)发展已有的思想观念,可以以大视小,也可以以小见大。

邓稼先是一位众所周知、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

要在一篇千字小文章中写这样一位万众嘱目的历史人物,难度不可谓不小。

这样的人物,一牛的辉煌,写-?本传记,还难免挂一漏万,未必能写出他的精神品质,人格魅力,何况是一篇小文章。

选择怎样的角度入笔,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写,耍表现人物什么,这都是作者必须解决乂难以解决的问题。

作为世界顶级科学家乂是邓稼先好友的杨振宁先牛,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力,在处理这样一个大题材时,显得很聪明,很睿智。

在题材的处理上,他以人见小,将邓稼先的事迹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把邓稼先的形象放到历史大背景中来展示,这样就举重若轻。

作者首先考虑的是邓稼先为什么能成为邓稼先。

这看似是个简单的问题,实则是一个卜分软手的复杂问题,这是人物之所以成为“这一个”的根本原因。

解决了这一问题,也就找到了打开人物楷神之门的钥匙。

作者认为屮国从任人宰割的地位到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无数英雄做出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的成果,而邓稼先就是这无数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

他的成就是中国的骄傲,是国家强人的标志。

这样的人物事迹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少优秀,而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在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的工作中,作者将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屮国文化和民族紧密联系起來。

一方面表现了邓稼先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也说明祖国孕冇了邓稼先、需要邓稼先,而邓稼先也甘愿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有力地突出了他深沉的爱国热情。

这种写法将人物植根于更广阔的时空屮,使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更丰富,根基更扎实,也更有高度。

《邓稼先》是以大视小的典范。

《最后一课》要表现的是一个大主题:爱国。

作者把视点聚焦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写小弗朗丄的转变,写韩麦尔先生的沉痛、悲愤,写镇子里老老少少对法语的热怙:,以小见大,把法国人们不LT心做亡国奴的爱国情绪表达得酣畅淋漓,十分动人。

这是以小见人的代表。

2、反向思考,是写作角度出新的一种重要方法。

反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

反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正向思维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

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比如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人,反向思考,如果人多,不能一条心,不能抱成团,人再多也只不过是一盘散沙,毫无益处。

反弹琵琶,往往能够推陈岀新。

如《阿长与v山海经>》。

3、转换视角,往往能推陈出新。

视角分为平视、仰视、俯视和环顾,这不仅是观察事物的角度,也关联到叙述的人称。

就以写自己为例,我们既可以以自己写自己,自己写别人,当然也可以以别人写自己,以别人写别人。

用这种方法去处理材料,容易推陈出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总结:投影1、发展前人思想观念横向开拓纵向挖掘2、反响思考3、转换视角13]高角度不仅要小,要新,还要追求高。

所谓高,是指思想的高度。

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失败,全军覆灭,这是一个悲剧,但是作家茨威格却从这个悲剧中看出了伟人。

斯科特一行所表现的人类的优秀品质,使作者深深地认识到: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小毁灭了白己,但他的心灵却变得无比高尚。

挑战白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牛命的价值,这正是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Z 所在。

由于作者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来审视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因此,我们说这一写作角度的巧妙就巧妙在思想具冇高度、深度。

《台阶》叙述的是一位父亲用一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修造了一栋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房子修好了,父亲也老了。

作者是要通过父亲这个形象,表达对如父亲一样的农民艰难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呼唤社会尽快地解放生产力。

看问题的角度就高。

投影:高,是指思想的高度。

(三)运用选择材料的巧方法处理老材料,推陈出新对于公交车上“让座”这个司空见惯的材料,想想,从怎样的角度去选择、去处理才可能有新意?投影:公交车上“让座”学生讨论,发言。

(学牛可能涉及到的:①指责年轻女孩不给老人让做,下车后才发现女孩是个残疾人。

②从不让座,让座是另有所图。

③小孩抢座,令人侧目,结果是为了给邻居家有病的大爷。

④一位奇装异服的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老人反把他当做坏人。

⑤一个年轻人给老大娘让座,一个小孩要妈妈抱,目的是将座位让给年轻人。

⑥指责孩子不给老人让座,反遭斥骂,原来孩子是站着的老人的孙子。

⑦阿姨给孕妇让座,原来孕妇怀里抱的是一只小狗,阿姨一怒之下,设计骗回了座位。

……)投影:实践出真知小结:由于我们多角度的去处理老材料,角度不同,意味也大相庭径,可谓妙趣横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