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设计:

巧选角度,推陈出新

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曾传华

教学目标:

1、认识写作角度在写作中的特殊意义。

2、学习从“小、新、高”的角度选取、处理写作材料的方法,推陈出新。

3、牢固树立写作时巧选角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从小、新、高的角度选取、处理写作材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角度的“新”与“高”。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吗?大家-?起来朗诵。

投影: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口,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看山的角度不同,欣赏的风景也就各异。引申为看问题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写作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作文,往往是大家写同一个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由于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差不多,思想认识水平也大体相当,所以容易造成立意、选材撞车,使得我们作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没有多少新意。怎么办呢?——今天,我给大家岀一个出奇制胜的点子:巧选角度,推陈岀新。

投影课题:巧选角度,推陈出新

二、巧选角度,推陈出新。

(一)认识写作角度在写作中的特殊意义

观赏图片,想想这些图片给你一些什么样的启示。

投影图片。

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其实,人世间,万事万物都和这些图片一样,总是多方面呈现的:历史的,现实的;时间的,空间的; 正面的,侧面的,反面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自然不同,写成文章效果就更不一样。这样,就有了新旧之别,高下之分,甚至迥然异趣。

为了使大家对“角度”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一起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背影》。父亲送儿子上学,过铁道给儿子买几个橘子,这样的事(材料),应该说很平常,但为什么《背影》却写得如此感人呢?

引导回顾《背影》,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并投影:

主题:父爱子,子爱父。歌颂父爱深沉。

材料:①家庭变故——祖母逝世,父亲失业,经济拮据。

②“我”北上读书,父亲岀外某事,父子同行。父亲细心照顾儿子。

③父亲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

④父亲来信。

选择、处理材料的角度:特定背景下父亲的“背影”。

妙处:“背影”是父亲饱经沧桑的印记,是慈爱的缩影,是浸透理解、感激、怀念的雕像,是爱的颂歌。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层层铺垫,着力刻画,感人至深。

总结:选材必须紧紧围绕文章中心。选材的角度,其实就是写作的角度,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场、方法,即认识问题的角度。认识的区别、差异、高下,往往也就决定了材料使用的高下、好坏,从而影响文章的优劣、成败。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普通的食材可以做成美味佳肴,而在糟糕的厨师手里,有可能做出來连狗都不爱吃。好文章,材料可能是普通

平常的,但由于写作者选择的角度巧妙,处理的方法独到,因而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二)选材角度的巧

写作角度要巧,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背影》,如《蜡烛》(通过一个行动艰难的老妇人冒着炮火不顾生死彻夜守护红军战士遗体,点燃珍藏的结婚喜烛,表达深情厚谊,预示法西斯必败),如《芦花荡》(写一个普通的地下交通员,护送抗日女青年进芦花荡,因意外使得大菱受伤,决议向鬼子兵复仇,痛杀鬼子。从中,我们除了看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更能想到抗战必胜的结局)。角度的巧,就巧在角度的“小”,“新”,角度的“高”。

投影:角度巧——“小”、“新”、“高”

[1]小

所谓“小”,指的是选取材料时尽可能具体到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处理材料尽可能做到细致、透彻,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小”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把握写作的内容,实现作文的要求。

【2】新

“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来自于“旧”,是对“旧”的改造、发展或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展变化,“旧”的思想观念被否定、扬弃,新的思想观念诞生、传播、渗透。“新”,就是能够合上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

耍实现这一冃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努力:

1、我们从正面的角度去写作,角度的“新”就要多在发展前人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

对于牛活中的事物,由于固有的思维悟性使然,我们往往不以为意,或习以为常。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观察、思

考,常常会获得別有洞天的喜悦。

投影垂柳、安塞腰鼓图片:

见到一株垂柳,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垂柳旺盛的牛命力,古人折柳的习俗,垂柳风

流美丽的形态,轻薄的性格等,但丰了恺却独独从柳枝的下垂,洞见垂柳的感恩, 谦逊,

十分新颖。

课文中,有许多文章写作角度非常新,

值得我们学习揣摩。很多人可能从“安

塞腰鼓”中看到雄壮、威武,美,但刘

掘出陕北人元气和神魂,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最,并上升到屮华

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的高度來认识;丰子恺

成帝却从“安塞腰鼓”中挖借孩子们画“竹影”的游戏,表达屮国画的艺术体验;冰心观赏印度舞,反映印度民族文化的I専人精深,表现屮印两国人们的深厚惜谊……由于角度的新颖,表达的美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发展已有的思想观念,可以横向拓宽,可以纵向深入。

比如写老师,主流是歌颂奉献精神。横向拓宽即凡是教个我们知识、技能、品徳的,都可以看做老师,不单是人,物亦如此。纵向深入,我们还是以写老师为例,通常是以春蚕、蜡烛为喻颂扬奉献楮神,但有人以树根为喻, 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深入,更具有时代特点。树根源源不断地吸收,才有源源不断地付出,远比用春蚕、蜡烛作比深刻。要表现人民了弟兵爱人民,写他们救灾抢险,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固然可以,人多数文章就是这样写的。有一篇散文《在山的那一边》,却另辟蹊径。先极力写小山村的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然后笔锋一转,写解放军住进小山村,帮村民盖起了测所,办起了学校,修通了公路,村民们养成了洗脸的习惯,女孩了破天荒的上学读书,村里

人学会了做买卖,冇人外出打工,还买來了拖拉机……解放军用实际行动改变村了面貌,改变了村民的精神观念。人民

子弟兵爱人民这-主题,不仅得到了很好地彰显,更主要的是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这是横向拓宽的典

型例了。同样是这一主题,有一篇叫《鞋》的小小说,则写人民了弟兵重信守诺,没了双腿,躺在病床上仍不忘让战友

捎去修鞋的一元钱,这是纵向深入的例了。

(2)发展已有的思想观念,可以以大视小,也可以以小见大。

邓稼先是一位众所周知、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要在一篇千字小文章中写这样一位万众嘱目的历史人物,难度不可谓不小。这样的人物,一牛的辉煌,写-?本传记,还难免挂一漏万,未必能写出他的精神品质,人格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