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课程教材
电子政务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政务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电子政务设计,使学生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政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熟悉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4.能够运用电子政务设计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5.具备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能力。
6.能够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政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电子政务实践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考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基本概念、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电子政务系统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1.电子政务基本概念:介绍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讲解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
3.电子政务系统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介绍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政务数据库、政务、政务应用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子政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政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十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 PPT课件

项目采购
项目实施
系统评价
电子政务系统的 管理
项目准备阶段的任务和关键
项目准备阶段的任务:建立信息化机构、制定战 略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化系统,为具体项 目的成功打下管理基础。
项目准备阶段的关键: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必须有最高行政领导直接参与)以保证实施有 效地组织与控制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系统评价
电子政务系统的 管理
识别潜在项目,进行项目选择-4
从政府自身建设方面选择项目: 提高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 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 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反腐倡廉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综述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的方法
电子政务系统项目 建设过程
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启动
项目采购
项目实施
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
电子政务系统的 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综述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的方法
电子政务系统项目 建设过程
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启动
项目采购
项目实施
系统评价
电子政务系统的 管理
战略集转化法-2
机构战略集
政务系统战略集
使命 目标 战略 其他组织属性
战略集转化过程
系统目标 系统约束 系统发展战略
战略转化过程图
电子政务系统的 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电子政务系统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综述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的方法
电子政务系统项目 建设过程
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启动
项目采购
项目实施
阶段
关键问题
负责人
项目准备阶段 战略规划的制定 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的目标和需求 项目采购阶段 如何选择合适的开发商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课件

政府数据集成
通过数据共享和集成,实现政府 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
总结和展望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 要作用,推动政府服务水平的政府数据,为政府决策和公 共服务提供支持。
应用系统
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各类在线服务和数据交 互的应用系统。
网络基础设施
提供连接各个政府部门和公众的网络通信基础 设施。
安全保障
确保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和交互在网络中的 安全与保护。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的实施步骤
1
需求分析
了解政府和公众的需求,明确目标和功能。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
允许多个部门、机构和系统之间的数据和服 务共享。
2 安全性
采用安全的技术和机制来保护政府与公民之 间的数据和交互安全。
3 可扩展性
能够适应未来需求的快速变化,并支持新的 技术和应用的集成。
4 用户导向
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便捷 的服务。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的组成要素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 PPT课件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是指在数字化时代推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信息交流、 管理和服务的基础设施和组织结构。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的定义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是为了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而设计的一种系统框架,用于 支持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和服务交互。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网络架构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使政府能够更高效地管理信息,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增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2
架构设计
设计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确定系统组成及其关系。
3
系统建设
实施系统开发和部署,进行测试和优化。
第三讲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社会保险 民政 劳动 残联 住房公积金 管理中心 地税 药监 公安 金融 工商 财证 编办 医疗卫生 工商 质监 公安 金融 地税 社会保险 劳动 编办
工商 质监 公安 金融 地税 社会保险 劳动 残联 编办
工商 质监 公安 地税 医疗卫生 编办 民政 社会保险 公安 劳动
第三讲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电 子 政 务目次 •
• 电子政务兴起的时代背景 • 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电子政务的运作方式 • 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 •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 •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 电子政务关键技术 • 电子政务案例
第三讲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 政府管理创新 •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 • 政务流程优化与再造
• 政府创新的必然性:政府创新是政府存续行动中一个不断进行的 过程;政府创新是现代政府行政的迫切需要;科技的发展为政府 创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政府创新的要素:充分的理论研究;扎实的方案设计;有效的领 导和工作机制;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的支撑平 台。
• 政府创新的环境: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定的知识环境;竞争 环境;社会合作环境;特定制度与法律框架;在控制风险中开辟 道路。
➢ 政务流程优化与再造的区别在于:优化立足于现有流程,是对现有流程的 改造和提高;再造则抛开现有流程,完全面向未来重新设计一个新流程。 两者的共同点有:
✓ 都是一种系统综合改进作业绩效的方法,而不只是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 也不是细致的流程建模(了解需求);
✓ 强调绩效的显著提高(表现与需要差距大的部门); ✓ 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发生的(领导层和政策变化); ✓ 强调重视公众和利益相关者; ✓ 强调根据需要来确定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电子政务课件

❖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当今 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 技术,日益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并推动 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在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今 天,信息作为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 略性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第一节 信息和信息技术
一、信息 (一)信息的涵义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而且这个过 程仍在继续进行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对信息概 念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 态和存在方式。
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这些 特征和变化经过人的大脑加工后的再现,指经过加工整理后 对于接受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情报的总称。 信息按其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为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 3、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政府 管理中的应用,在美国又提出了电子政务(EG,Electronic Government)的概念,主要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 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立起网络化 的政府信息系统,并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 络和公共电脑站等),为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 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政府信息和其他公众服务。
(二)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 1、人的信息器官及其功能
❖ (1)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 器官和触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觉器官的主要 功能是获取信息。
❖ (2)传导神经系统。包括导入神经网络、导出神经网络和中 间神经网络等。传导神经的功能是传递信息。通过导入神经 网络把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传送给思维器官;通过导出神经 网络把思维器官加工后的信息传送给其他器官。
电子政务(独立本科段)专业考试计划

电子政务(独立本科段)专业考试计划专业代码:B082218一、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国家考试。
它既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学历考试,也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独立本科段)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本科水平相一致。
同时,为体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放、灵活的特点,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保证基本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专业培养目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独立本科段)专业培养能在国家机关、工商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服务部门从事现代信息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在政治思想方面,要求自学者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自学者熟悉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系统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能力。
三、学历层次和规格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同类专业本科水平相一致。
各门课程采用学分制。
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
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发给单科合格证书。
在专科毕业的基础上,凡取得本考试计划规定的13门理论课程及7门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包括毕业论文)的合格成绩,学分总数达70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发给本科毕业证书。
同时,凡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的本科毕业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国务院授权的主考学校授予学士学位。
电子政务教案人民大学

电子政务教案-人民大学一、引言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来改进公共管理和政府服务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在各个国家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人民大学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培养政府管理和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教授电子政务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人民大学的教师充分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例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政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 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电子政务的特点与核心技术; 3. 熟悉电子政务在公共管理和政府服务中的应用实例; 4. 能够分析和评估电子政务的优势与挑战; 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利用相关工具开展电子政务实践项目。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3.1 课程内容1.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电子政务的特点与核心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4.电子政务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政务平台、在线办事等);5.电子政务的优势与挑战;6.电子政务实践项目案例分析。
3.2 教学安排课时内容1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电子政务的特点与核心技术4 电子政务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实例5 电子政务的优势与挑战6-8 电子政务实践项目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包括: 1. 理论讲授:通过授课的方式,讲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实例;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子政务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设立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电子政务的优势与挑战进行深入探讨;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加强学生对电子政务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电子政务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解答; 3. 实践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电子政务实践项目,并撰写实践报告; 4. 期末考试:组织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掌握程度。
01电子政务概论

❖ 2.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
❖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但 并不是说开通一个网站、铺设好局域网、购 买一堆硬件设备就算是电子政务的建设;而 是还必须进行网站的维护、信息资料的更新、 空间和功能的拓展,要注重发挥它长期的和 社会的效应,要实现政府网站之间的互动联 通、政府与公众之间在网上的互动。
联合国的定义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应用信息通信技 术来改变政府内部和外部的关系,通过该 技术的应用,政府并没有改变它在保持其 有用性、合法性、透明度和责任心等方面 的功能和义务,而只是提高社会对政府执 行能力的期望值,从各方面上升到一个更 高的层次。
❖ 世界银行的定义
❖ Government-owned or operated systems of ICTs that transfom relations with citizens,the private sector and/or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so as to promote citizen employment,improve service delivery,strenthen accountability,increase transparency,or improve government efficiency.
❖ 2.建设高效廉价的政府(政府改革背景)
❖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 施政效率、优化政府服务、降低施政成本, 是各级政府追求的目标。
❖ 传统官僚体制政府,权力集中、信息资源 垄断、职能分割、层级节制、单向行政、 手续繁多、机构庞杂、缺少公众参与管理 监督
❖ 3.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与发展趋势(社 会背景)
❖ 本书的定义
❖ 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推进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 发展民主决策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规 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