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行当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中国的京剧文化知识点

八年级上中国的京剧文化知识点

八年级上中国的京剧文化知识点中国的京剧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京剧在演员、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八年级上学期的角度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知识点。

第一部分: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北京的德云社和梨园,起源时间约在1790年左右。

京剧最初是由当时的地方曲艺、话剧、歌舞等演出文化元素融合而成。

后来,京剧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第二部分:京剧的表演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即唱腔、念白、做功、打击乐器。

京剧演员在表演时需要把功夫、身体语言、音乐等融为一体,通过衣着、造型、舞蹈等方式来展示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心理活动。

京剧的表演场所通常是戏楼,以及商业演出的茶馆、剧场。

由于京剧在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中有着独特地位,所以京剧演员被视为艺术家和文化传承者。

第三部分:京剧的音乐京剧音乐是通过说唱、打击乐器、弦乐器等方式演奏的。

其中,乐器包括锣、鼓、笛、板等。

京剧音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同时也倡导重视旋律、音色和情感上的表达。

在京剧表演中,音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的情感,同时也为演员们提供了精神支持。

第四部分:京剧的服装京剧演员的服装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装通常分为正装和丑装两种,其中正装包括举止端庄、气息沉稳的角色,而丑装则是将角色的丑陋和幽默发挥到极致。

京剧演员的表演服装通常由官帽、官袍、巨袖、马褂等组成,不仅体现了中国古老艺术的美学价值,也体现了戏曲文化的特点。

第五部分:京剧名家自其发源以来,京剧已经有了很多著名的演员和剧作家。

其中一些人的名字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名家包括:程砚秋、荀慧生、梅兰芳、孟小冬等。

他们的作品在京剧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语本文中涵盖的八年级上中国的京剧文化知识点,只是冰山一角。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京剧四大角——精选推荐

京剧四大角——精选推荐

京剧四大角1.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

过去京剧中原有生、外、末三行,后来统称为老生。

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

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

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

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

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

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高一音乐欣赏《京剧的行当》教学设计

高一音乐欣赏《京剧的行当》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京剧的行当》教学过程一、从音乐情境入手导入播放《京调》音乐,投影“中国京剧”四个字。

1.简介京剧,导入课题京剧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戏剧剧种,是中国的“国粹”,两百多年来京剧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它不仅为中国的老百姓所喜爱,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为了让德国来我校的同学们了解我国的京剧艺术,我来给你们作些介绍。

京剧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京剧的历史、唱腔、流派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京剧的行当。

(投影课题及人物)2.讲解京剧行当的概念及分辨的方法京剧的行当就是指京剧演员的分类。

你们猜猜看,投影的四个人物分别代表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划分行当,对演员来说,可按行当的特点和要求,集中学习某种行当的表演;对观众来说,京剧的行当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容易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了解行当的特点后,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分京剧的各种角色。

那我们又如何区分京剧的行当呢?应从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扮相、性格及表演特点来观察、分析京剧的行当。

二、从观察入手学习“生行”1.提出问题首先我们来学习“生行”。

京剧的行当以“生”为首,“生”在京剧中扮演什么性别的人物?常见的“生”有几种?他们有各有什么特点?2.观看三个“生行”人物录像分辨是何种生角?请观看三个“生行”人物的录像,分析三个人物的年龄、扮相、身份、及表演特点,分辨是种哪种生角?这三个人物分别是《空城计》中的孔明;《吕布与貂禅》中的吕布;《独木关》中的周青。

(看一个分析一个)孔明——中壮年,挂黑须,穿八卦衣、持鹅毛扇;三国时刘备的军师、充满智慧的文人;以唱为主、真声为主。

是老生。

吕布——年轻,穿蟒装,插雉尾;三国时董卓手下的将领;唱以假声为主,是小生。

周青——大唐元帅薛仁贵的结义兄弟;戴扎巾、穿箭衣、着薄底靴、手持棍,表演以武打为主,是武生。

3.归纳、讲解从上面的三个人物的分析可见,“生”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第一讲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一、京剧的形成三次合流:1、京秦合流:京腔与秦腔。

2、秦徽合流:秦腔与二黄。

3、徽汉合流:二黄与西皮。

★通常认为徽秦合流、徽汉合流、京剧形成三次。

京剧形成:京腔、昆腔、秦腔、皮黄腔二、京剧的发展1、老生前三杰:余三胜(汉派)、张二奎(京派)、程长庚(徽派)2、老生后三杰: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三、京剧的成熟和鼎盛1、三大贤:余叔岩(老生)、梅兰芳(花衫)、杨小楼(武生)2、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承上启下)。

3、后“四大须生”: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

4、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5、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6、著名花脸:裘盛戎(“十净九裘”)、金少山7、著名武生:盖叫天8、著名小生:姜妙香、叶盛兰9、著名老旦:李多奎、李金泉10、著名丑角:萧长华四、京剧的改革(上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1、团体改制、剧目整理、创编新剧2、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3、现代京剧(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

第二讲京剧表演的基本规则与审美特征一、表演规则1、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体系2、高度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功:舞)五法:手、眼、身、法、步3、角色与行当(1)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2)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花衫、老旦(3)净: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二花)①脸谱颜色:紫色、红色(红净或红生)、黑色、蓝色、绿色、黄色、白色。

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不同的人物性格。

②脸谱分类: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老脸)、碎花脸、歪脸、僧脸、太监脸、元宝脸、象形脸、神仙脸(金、银粉)、丑角脸、小妖脸。

(4)丑:文丑、武丑4、京剧音乐(1)文武场:“文场”指管弦乐,“武场”指打击乐,合称“场面”。

(2)板式:①西皮板式:慢板(三眼,即4/4拍,中眼起,极个别用快三眼);原板、二六、流水、快板(一眼,即2/4拍)摇板(有板,紧打慢唱)、散板、导板(闷帘导板)反西皮:出现较少,以散板出现,诉说郁闷情绪时用。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在听、唱、念、做的活动中,感受京剧不同行当角色的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体验京剧的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难点: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准备:锣鼓镲,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京剧。

1、师简介京剧: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漫步在戏曲的殿堂,共同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所以有被称为“国粹”。

2、复习京剧歌曲《京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短小的京歌,名字叫做《京调》,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3、分析歌曲《京调》歌词。

同学们,其实这首短小的京歌里却囊括了京剧的基本常识,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旦净丑”指的是京剧的四大角色行当,“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大基本功,“脸上画油彩”是京剧脸谱艺术的绘画手法,“锣鼓”则是京剧最主要的伴奏乐器。

可见,这首歌曲带领我们敲开了京剧的大门,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近距离的了解京剧背后的相关文化。

二、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1、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人物根据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A生角a(出示图片)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生角。

生角:是男性的正面形象。

(分老生、小生、武生)b结合图片介绍武生:需要有一定得武术功底和跌打技巧。

C请男生跟着老师来学学小生的简单动作。

(欣赏小生的简单动作,学生一起来模仿,教师带领做)B旦角a(出示图片)认识旦角。

旦角:女性正面形象。

分青衣、花旦、武旦和老旦。

b介绍青衣:端庄娴静、大家闺秀的女子,以唱功为主。

c介绍花旦:性格活泼或泼辣灵巧,一般以小姐身边的丫鬟为主。

d请女同学来学学花旦的动作,我们也来做一回花旦吧!(教师做简单的花旦动作,女同学一起学着做一做)。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像极了真正的花旦。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净和丑。

C净角a(出示图片)净角: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

净是脸谱文化最为丰富绚丽的一个行当。

大班社会教案:京剧四大行当

大班社会教案:京剧四大行当

大班社会教案:京剧四大行当一、教学目标1.学习京剧四大行当的起源、特点、扮相和表演技巧,了解其中文化和艺术的内涵。

2.通过观看京剧四大行当表演,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欣赏能力。

3.感受京剧文化、传承经典,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2.京剧四大行当的视频、音频材料。

3.课外阅读资料:《京剧》等相关资料。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什么是京剧四大行当1.引入:老师展示一组经典的京剧表演照片,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课堂讨论:师生共同探讨什么是京剧四大行当。

老师简单介绍京剧艺术简史,然后介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基本概念、起源和演变过程。

3.观看京剧四大行当表演视频:让学生欣赏不同行当的表演视频,了解表演特点。

2. 四大行当的特点1.每个行当都有其特定的扮相:生行扮相高大淳朴,旦行扮相端庄贤惠,净行扮相精细华贵,丑行扮相滑稽逗趣。

2.每个行当也有其特定的表演技巧,生行擅长跑动、奔跑等动作,旦行擅长手势、眼神等,净行擅长花枝招展的动作,丑行则擅长卖乖逗趣的表演。

3.观看不同行当表演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四大行当的特点。

3. 各个行当的代表人物1.生行的代表人物有: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等。

2.旦行的代表人物有:荀慧生、程砚秋、陈少春等。

3.净行的代表人物有:谢锦堂、李少春、侯宝林等。

4.丑行的代表人物有:张君秋、常香玉、马三立等。

5.观看代表人物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四大行当的巨匠们的扮相、表演特点、表演风格。

4. 京剧四大行当的经典剧目推荐1.生行的经典剧目有:《霸王别姬》、《祥林嫂》等。

2.旦行的经典剧目有:《赵氏孤儿》、《红楼梦》等。

3.净行的经典剧目有:《打金枝》、《宝莲灯》等。

4.丑行的经典剧目有:《二进宫》、《打龙袍》等。

5.观看经典剧目表演视频,并通过剧目内容,了解京剧情节、唱腔、音乐、舞蹈与服饰等。

四、教学总结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京剧表演的起源、特点、扮相和表演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第二章:“京剧行当”汇总表

第二章:“京剧行当”汇总表
《红娘》红娘
武旦
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破洪州》的穆桂英
刀马旦
老旦
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婉转迂回
《西厢记》的崔老夫人

(花脸)
正净(大花脸)
地位较高、举止稳重,唱功为主
《二进宫》徐彦昭(铜锤)
《铡美案》包公(黑头)
勾画脸谱
副净(二花脸)
“哇呀呀。。。架子
性格粗鲁莽撞,表演、念白为主
《连环套·盗御马》窦尔敦
第二章:“京剧行当”汇总表
《导游基础知识》“京剧行当”汇总表
京剧行当
细分
特点
代表人物

老生(须生)
唱和念白都用本嗓(又叫真声或大嗓)
《空城计》诸葛亮
素面
洁面
小生
不戴胡子、真假声
《白蛇传》许仙
武生
《长坂坡》赵云

青衣(正旦)
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窦娥冤》女主角窦娥
花旦
是以做工和
武丑
《雁翎甲》时迁

京剧四大行当之净行

京剧四大行当之净行

京剧四大行当之——净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的净行。

2.通过学习京剧唱腔,感受京剧,培养兴趣。

教学重点主要了解京剧中净行的分类及特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以图片方式提问,回顾上节课内容。

教学意图:复习所学内容,巩固已学知识。

二、展示京剧脸谱图片,提问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什么吗?生:京剧脸谱师:很好,那同学们知道他出现在京剧的那个行当中吗?生:净行师:这节课我们就着重看一下京剧四大行当中的净行三、导入1、净行概念净行,俗称花脸。

以各种色彩勾勒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性格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2、正净概念正净,以唱工为主。

京剧中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扮演的人物大多是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形象。

例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铡美案》中的包公。

(展示图片,欣赏选段)3、副净概念副净,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二花脸也是架子花脸的一种,戏比较少,扮演一些诙谐狡猾的角色(展示图片,欣赏选段)4、武净概念武净,又称武花脸。

这种花脸只重武打,不重唱、念。

表现的是身具武艺的勾脸男性,扮演的多是剽悍的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

(展示图片,欣赏选段)教学意图:通过京剧净行的图片和选段,让学生认识净行并加深印象。

四、简单的京剧脸谱介绍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以夸张的手法,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勾勒脸部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及其性格特征,所以脸谱造形也是千姿百态。

(展示图片)介绍主要的几种脸谱颜色所代表的人物特点五、学唱京剧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唱段的前两句。

2、继续学习。

教学意图: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发掘对京剧的兴趣。

六、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行当是我国传统戏曲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手段,各地方戏曲剧种都有行当的划分。

京剧原分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后概括为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最后归并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除这四行外,尚有几类次要的角色,如武戏中的配角“武行”和“觔斗行”,以及跑龙套的“流行”,所以也有七行之说,即“生旦净丑,武流觔斗”。

其他地方剧种的行当和京剧大同小异,现我们就京剧的行当作一简单的介绍——
1、生行
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

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

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可分为扇子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类别。

(《群英会》的周瑜是雉尾小生)
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又有长靠武生(表现大将)和短打武生(表现绿林英雄)之分。

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紧身衣服,重翻打。

(如《长坂坡》之赵云)
红生:有时将其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
关羽和赵匡胤。

2、旦行
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十字坡》的孙二娘等。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吊金龟》中的康氏、《辕门斩子》的佘太君等。

彩旦:有时将其归入丑行,主要表现那些滑稽或凶蛮的青年女子,动作和化妆都极尽其丑。

如《凤还巢》中的程雪艳等。

3、净行
净行,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有正净、副净、武净和毛净之分。

正净:也称“大面”、“铜锤”或“黑头”,所表现的人物多为举止稳重者,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包拯,《二进宫》中的徐延昭等。

副净:也称“二面”或“架子花”,多表现性格豪爽者,如张飞、李逵等,或奸邪佞幸者,如曹操、赵高等。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武艺者,以武打翻跌见长,如《挑华车》中的黑风利等。

毛净:指戏曲舞台上钟馗、周仓、巨灵神等类人物,他们或为天神,或为身体畸形者,造型夸张,多需垫肩、凸臀,在表演上以工架见长。

4、丑行
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

男性多在鼻眼间勾画豆腐块状脸谱,故又称“小花脸”。

有文丑、武丑、女丑之分。

文丑:指那些不具武艺的滑稽人物,脸谱勾豆腐块,又根据其身份、地位、年龄等区分为方巾丑、褶子丑、袍带丑、鞋皮丑、老丑等。

(方巾丑是戴方巾的自命风流儒雅的读书人,如《群英会》之蒋干)
武丑:指那些身具武艺的滑稽人物,又称“开口跳”,表演上以跌扑翻打为其特色,亦重念白表演。

如“水浒戏”中的时迁
丑婆子:即女丑,饰演那些或滑稽或凶恶的老妇人,如媒婆、店婆、禁婆等,多表演夸张、语言风趣。

(“末”现如今已归入生行,特此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