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十四章讲义
财政学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及其管理4.13 13.政府预算及其管理

(一)国家决算的编制
国家决算的编制意义 国家决算体系构成 国家决算的编制程序及法律要求
(二)国家决算的审查与批准
国家决算审查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政策性审查,主要是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 项方针政策、财政制度、财政纪律等方面进行 审查; 技术性审查,主要是从决算报表中的数字关系 方面进行审查; 预算管理审查,主要是审查预算管理体制规定 的收支划分、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收入的分成 比例执行是否正确,以及当年决算收支平衡情 况等。
要求而确定的各级预算级次,按一定组合方式组 成的统一体,即为政府预算体系。 在单一制国家中,预算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各
级地方政府预算。 在联邦制国家中,预算可以分为联邦预算、州
(邦)预算和地方预算。 我国政府预算构成是与我国政权结构和行政区
域的划分和适应的,总体上是由中央预算和地 方预算组成。
国库单一帐户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 在国库或指定的代理行开设帐户,所有财政资金 收付都通过财政部门在国库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 集中办理,实行财政直收直支。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主要做法: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一般不得预算调整
- 19 -
三、国家决算
国家决算是根据年度预算执行结果而编制的年度 会计报告。它是预算执行的总结,其实质属于预 算事后审计。
国家决算主要的工作内容
预算执行机构编制决算报告 审计机构审核决算报告 立法机构审批决算
批准国家决算标志着该预算年度的预算程序结束。
二、政府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一)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及主要工作内容 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
财政学6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即当年财政决算收支对比, 即当年财政决算收支对比,包括略有结余和略有 赤字两种形式。即财政收支平衡是相对的。 赤字两种形式。即财政收支平衡是相对的。 财政赤字(或结余 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财政赤字 或结余 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
第三节 出口退税
什么是出口退税制度 (一)出口退税制度的概念 (二)出口退税的理论基础与WTO的要求 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 (一)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和存在的突出问 题 (二)2003年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
第四节 外债
外债的功能 平衡政府的国际收支、筹集建设资金、经济调 节。 外债的种类与结构 外债的负担与限度 外债管理
(二)国民经济核算中总量平衡的恒等式 C+S+T+M≡C+I+G+X
一般说来,当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调时, 一般说来,当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调时,政府通 过财政收支可对其起调节作用。 过财政收支可对其起调节作用。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政府通过财政收支调节有 三种途径: 三种途径: 削减财政支出: ⒈削减财政支出:C+S+T+M=C+I+G↓+X 增加税收: ⒉增加税收: C+S+T↑+M= C+I+G+X 双管齐下: ⒊双管齐下: C+S+T↑+M= C+I+G↓+X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财政收支调节采取与 上述相反的措施。 上述相反的措施。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㈠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㈡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㈢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不同的政策组合 双松” ㈠“双松”政策 双紧” ㈡“双紧”政策 ㈢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㈣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14财政学(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二节中国分税制改革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核心问题是地方预算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中国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变化:(1)统收统支体制(1949-1953)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53-1978);(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财政包干体制)(1980-1993);(4)分级预算体制或分税制体制(1994-)。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联邦主义不是专指联邦国家的财政体制,而是有关多级财政体制的概念。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建立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调节政府间收支差距;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从支出角度分析,接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的层次性。
财政学课件第十四章

差别税收归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
❖一种税取代另一种税时,税收归宿有何不同 (以一次总付税lump sum tax为参照点)
绝对税收归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
短期均衡状态下的完全竞争企业
❖征税前的目标是 π最大化;征税后的目标是 (1t)* π 最大化
❖收入来源方面:税收使酒价上涨,也减少 了酒的需求量,因此葡萄园所有者(一般 为富人)的境况也变差。因此收入来源一 方,税收再分配使富人收入减少
❖总体归宿取决于税收对收入来源和 使用有怎样的影响。
研究对商品课税时,容易忽略税收对 收入来源(即要素交易方)的影响
研究对投入要素课税时,容易忽略税 收对收入用途(即商品交易方)的影 响
❖某种税在其他税种和政府支出不变时,其产生 的影响。(在宏观经济模型中非常重要)
根据所考虑的政策不同,可以研究平衡预算 归宿、差别税收归宿和绝对税收归宿。
⑤ 税收累进性的几种衡量方法
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
❖平均税率:应纳税额与(应税)收入(或 称税基)的比率
❖边际税率:(应税)收入(或称税基)变 化时应纳税额的变化
$
Pg c P0 Pn i
dh ATC0 d
a f gb
X1 X0
MCX
ATCX
u
MRX MRX’
DX DX’ X /年
②寡头垄断(Oligopoly)
寡头垄断下的税收归宿理论还不成熟
税收归宿主要取决于征税之后相对价格如何 变化。
与其他市场结构不同的是
❖如果存在卡特尔,征税对寡头厂商不一定 是坏事
财政学第十四章

帐举债而形成的平衡。虚假平衡主要表现为“财政性挂帐”,包
括财政挂帐和企业挂帐。财政挂帐是指将财政当年实际支出不列 支而转到下一年度,从而形成虚假平衡,企业挂帐是指将本应由
财政拨补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当年未拨付,作为挂帐亏损,从而形
成虚假平衡。财政虚假平衡有较大的隐蔽性,从而可能导致决策 上的失误。可见,虚假平衡比公开赤字的危害性更大。
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
供求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3、国民收入 决定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
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 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持总供求的大体平衡,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失衡。
当严重失衡状态出现时,就需要根据失衡的具体 情况运用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 加以调控。
对结构失衡的调控有两种:
一是流量调控;二是存量调控。流量调
控主要是财政上实行倾斜政策,增加有
效供给,存量调节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的同时,财政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增 加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在国民经济实际运行中,会时常出现
总供求失衡状态,包括总量失衡和结
构失衡,总量失衡又包括总需求大于
总供给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两种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可能自发地维持经常
的均衡状态,经济的增长总是非均衡的,而且带
有周期性。这样,就需要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调控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经常性的“微调”保
三、西方经济学关于财政赤字的不同观点
古典经济学家一直主张节俭和预算平衡。他们总是把赤字作为战争、自 然灾害或政府奢侈的财政后果,并习惯于把赤字看成是外生变量。
第十四章-税收归宿(1):基本分析

2021/5/18
24
二、弹性的作用
S1 P
Pdld Pdhd
P0 Pdls Pdhs
O
E dl
E dh
u
N
M
E
T R
HL
A
S
Dh Dl
Q
2021/5/18
从量税的税收归宿:商品需求弹性的作用
25
二、弹性的作用
2.商品需求弹性的作用
商品需求弹性的影响。 如图14-3(b)。 可见,在供给弹性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弹 性越小,消费者税后支付的价格上升的就越多, 这就意味着转嫁程度就高。 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生产者税后得到的净价格 就越低,这就意味着转嫁程度就低。
反之,若要素的需求弹性为零,则生产者将不 得不接受要素供给者提出的价格;
之所以会如此,可以理解为,无论何时,弹性 大者总是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因而总可以掌握 主动。
2021/5/18
12
第一节 概念:税收转嫁与归宿
第六,生产成本的变动趋势也会对税收转嫁 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说来,成本递减情况下更容易转嫁,成 本递增情况下转嫁程度则较小。
设对某商品如x的供求曲线如图14-2所示。
2021/5/18
16
一、初步分析
P
Pd
△P = u
P0
Ps
S1
S u
E1
F
E0
C
D
O
B △Q A
Q
2021/5/18
从量税的税收归宿:初步分析
17
一、初步分析
设税前均衡点为 ,均衡价格为 ;开 征单位税 ,这将使供给曲线 平行移动 到 ,税后均衡点为 ,消费者支付的 价格从 上升到 ,生产者得到的净价格 则从 降到 ,二者之间出现了一个税收 楔子 ,即 式14-1
《财政学》第14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行政性分权型 经济性分权型
43
一、财政体制及其类型
(二)财政体制的类型
集权型财政体制
集权型财政体制是指财政资金分配权限主要 集中在中央的管理体制。 在集权型财政体制下,财政资金的支配权和财 政管理权由中央高度集中,地方的权限和机动 财力均很小,收支指标是指令性的,地方只有 照办,没有收支调剂权。
44
行政性分权型财政体制
行政性分权型体制是指在中央统一 领导和统一计划下,由地方掌握部分 财政资金分配权限的管理体制。
46
一、财政体制及其类型
(二)财政体制的类型
行政性分权型财政体制
特点
除中央必须集中的财政资金外,给地方或大 或小的机动财力和调剂权限。 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关系的 确定上,随意性比较大,且缺乏稳定性。
对同一级政府内部的事权分配应遵循公平原则,即一个政府对不同事务的事 02 权配置应相对平衡,做到权责一致,保证政府各项事权的有效使用。
政府间事权划分应保证同一政府辖区内的居民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政府服务, 03 从而缩小或控制地区间和居民间的贫富差距。
19
二、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框架
(一)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原则
税基分享
税基分享的方法
对某一税基分别设置中央税和地方税,由两 套税制分别征收;
对某一税基只设置中央税,地方政府在中央税 的基础上附加一定的比例;
对某一税基只设一种税,由某一级政府进行征 管,征得的收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享。
31
三、政府间收入划分的基本框架
(二)政府间税种划分的基本准则
马斯格雷夫 (1910-2007)
39
第二节 财政体制
一 财政体制及其类型 二 中国财政体制的变迁 三 分税制财政体制 四 新时代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学第十四章》课件

贸易与汇率
2
分析国际贸易和汇率对财政决策的影响,
以及外汇储备和外债管理。
3
国际财政关系
了解国际财政领域的组织和合作机制, 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国际援助与发展
探讨国际援助机构和项目对发展中国家 财政的影响和作用。
结论与总结
通过本PPT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财政学的关键概念和原理,掌握了财政收入 与支出、财政平衡与赤字等重要内容。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财 政学的核心内容和应用。
全球视野
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政制度和经验,拓宽财政学的研究范围。
政府财政职能
1
资源调配
政府财政通过税收和支出来调配社会资
收入再分配
2
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项目,实现财
富再分配和社会保障。
3
宏观调控
利用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 胀、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财政收入与支出
税收
了解不同类型的税收,如个人所 得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以 及税收征收和使用。
支出
探索政府如何分配和使用财政资 金,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 等领域。
预算
学习政府如何制定和执行财政预 算,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资金分 配合理。
财政平衡与赤字
1 财政平衡
解释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讨论政府如何维持财政稳定和可持续性。
《财政学第十四章》PPT 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讨论财政学的关键概念,如财政学基础、政府 财政职能、财政收入与支出等。让我们一起探索财政学的精髓!
财政学基础
理论学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索财政学的起源和发展,学习其理论框架和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讲义
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deficit)
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deficit)
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The relationship of fiscal deficit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
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一、本章简介
主要阐述如何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核心问题是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二、重要名词
财政赤字预算赤字赤字政策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排挤效应
三、重点内容
1、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
2、掌握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3、理解结构性财政赤字和周期性财政赤字的区别
4、掌握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
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understanding fiscal balance)
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specific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fiscal
deficit (balance))
1、你了解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吗?
4、如何认识我国的财政赤字?
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of fiscal deficit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
流量调整是指不改变资产存量的条件下,对经济中的“瓶颈”部门和短线产品实行倾斜政策,增加有效供给。
存量调整主要依靠市场的竞争机制来进行。
如有的被兼并、被淘汰而破产,有的可以转产等。
分析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以及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运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暂不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只分析财政赤字对总量平衡的影响;
二是引入货币金融运用IS-LM模型分析较为发展的财政赤字的影响。
下面按第一种方法作分析
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
G-T=(S-I)+(M-X)
当G>T时,政府预算出现财政赤字;
当G<T时,政府预算出现财政盈余。
当S>I时,非政府部门有结余资金;
当G<I时,非政府部门的资金账户出现赤字;
当M>X时,贸易经常账户出现赤字,资源净出口。
当M<X时,贸易经常账户有盈余,资源净进口。
在封闭型经济中:M-X=0,G-T=S-I 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
这个公式表示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不影响需求总量,其弥补赤字的资金可以来源于民间的储蓄结余。
赤字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替代支出的方式嵌入总需求,而不改变需求总量;如果财政赤字超过储蓄、投资账户结余,那么,赤字就会以增加新的需求方式叠加在原有的总需求之上,使总需求扩张。
在开放型经济中,政府预算赤字不仅可以用国内结余资源来弥补,还可以动用国际资源。
假定M-X>0,即贸易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这表明一部分国外资源流入国内以补充国内总供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谁动用了这部分资源,则取决于S和I的关系。
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S>I表示非政府部门有结余,资源净流出。
说明政府既可动用国外资源弥补赤字,以增加新的需求方式叠加在原有的总需求之上,使总需求扩张;政府又可动用国内结余资金弥补赤字,以替代支出的方式嵌入原有总需求中,总需求的结构会被改变,但总量不变。
(2)S=I表示非政府部门的储蓄等于投资,这个部门既不占用其他的部门资源,也不为其他部门提供结余资源。
说明政府动用了全部从国外流入的资源,而且国外流入的资源数量与财政赤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redeeming methods and economic effect of fiscal defic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