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摘要: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业结束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学习了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这篇报告主要介绍了我在实习期间所做的工作,以及我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收获。
第一章:实习单位及实习任务1.1 实习单位我本次实习的单位是某软件开发公司,公司规模较大,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优秀的开发团队。
公司致力于开发高品质的软件产品,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
1.2 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软件开发项目。
具体任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开发、测试等。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一项小型软件开发任务,并参与了公司其他项目的开发。
第二章:实习工作与成果2.1 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首先,我参与了一个新项目的需求分析工作。
在与客户沟通后,我了解到客户对软件功能和性能有着明确的要求。
我与团队成员一起进行了需求分析,确定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模块划分,并编写了相应的需求文档。
接下来,我参与了系统设计工作。
通过对需求文档的分析和团队讨论,我负责了系统的部分模块设计。
我使用了UML工具绘制了系统的类图、时序图和活动图,并编写了相应的设计文档。
2.2 编码开发在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完成后,我开始了软件的编码开发工作。
根据系统设计文档,我使用Java语言和Spring框架进行了编码开发。
我参与了系统的多个模块开发,并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了协作。
在编码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导师,我能够及时解决,并保证了代码的质量。
2.3 测试与优化在编码开发完成后,我参与了软件的测试工作。
通过测试,我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优化。
同时,我还参与了系统的部署和发布工作,确保了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第三章:实习经验与收获3.1 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习,我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操作技能。
毕业实习报告

目录毕业实习时间 (3)毕业实习地点 (3)毕业实习目的 (3)毕业实习内容 (3)毕业实习公司简介 (4)第一章地质特征 (5)第二章井田开拓 (8)第一节大巷布置及层位选择 (8)第二节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9)第三章井下运输及设备 (10)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11)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11)第二节回采工作面采煤装煤运煤方式及设备选型 (11)第三节回采工作面参数确定 (12)第四节掘进巷道支护及设备 (12)第五章通风安全 (14)第一节通风方式与通风设备 (14)第二节通风设施 (14)第三节防止漏风及降低风阻的措施 (15)第六章提升排水压缩空气设备 (16)第一节提升设备 (16)第二节排水设备 (17)第三节压缩空气设备 (18)第七章供电 (20)第一节地面供电 (22)第二节井下供配电 (22)第八章地面工业广场布置 (23)毕业实习总结 (24)一、实习时间2013年5月1日—5月15日二、指导老师:孙建新三、实习地点:山西霍宝干河煤矿有限公司四、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自我知识面,了解了本专业相关方面的知识;此次实习,提高自我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并能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生产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提出修改意见。
五、实习内容:1、通过学习,对矿井开拓、生产系统、准备系统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2、通过听报告、查阅资料、读图等,收集毕业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了解该矿井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交通、位置及气候条件等。
3、熟悉矿井的开拓方式、井型、服务年限、储量,及目前矿井的开采程序,采掘比例、矿井通风等。
4、熟悉该矿井的生产系统(提升、运输、排水、通风等系统)及所选用的主要设备。
5、熟悉采区的巷道布置、生产系统、储量、服务年限、年产量及技术经济效果。
6、通过听报告、查阅资料、井下劳动和参观实习等实习形式,熟悉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回采工艺及生产设备、循环作业方式、劳动组织、安全措施,了解各类巷道的掘进方式、工艺及支护方法。
太原理工大学 金工实习报告(3300字)

太原理工大学金工实习报告(3300字)太原理工大学金工实习报告(3300字)金工实习报告Xx班 xxx时光匆匆,岁月流梭,转眼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结束了。
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很苦,但我却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作为一名钳工所必备的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而且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诗人—李白那一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真正内涵~两个星期,短短两个星期,对我们这些工科的学生来说,特别作为太原理工大学学子是多少的宝贵。
因为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知识水平。
学生在金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
金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金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
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
通过碟片的演示和老师的讲解。
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钳工。
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当钳工是最累的~”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
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
钳工的常用设备有钳工工作台、台虎钳、砂轮等。
钳工的工作范围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装配、和修理等等。
其中钳工的实习安全技术为:1钳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
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
3台虎钳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4使用电动工具时,要有绝缘保护和安全接地措施。
太原理工软件工程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软件工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成为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为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我选择了太原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软件开发流程,掌握软件工程的核心技术,并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实验室的一个实际项目开发。
以下是实习的主要内容与过程:1. 项目启动:在实习的开始阶段,导师为我们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和需求。
我们通过讨论和分析,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2. 需求分析:我们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需求分析工作,通过与导师和客户的沟通,明确了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
我们使用UML图和用例图工具,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文档化。
3. 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系统设计。
我负责设计和实现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数据库表的创建、关系的建立和SQL语句的编写。
4. 编码阶段:根据设计文档,我开始编写代码。
我使用了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实现了系统的核心功能。
在编码过程中,我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遵循了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
5. 测试阶段:在编码完成后,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测试。
我负责编写测试用例,并与其他成员一起进行测试。
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调试和优化,解决了这些问题。
6. 项目总结与汇报:在项目完成后,我们进行了项目总结和汇报。
我向导师和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工作成果,并分享了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软件工程的核心技术和开发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掌握了UML图和用例图的使用,熟悉了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的操作。
同时,我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之处。
例如,我在需求分析阶段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我在代码编写和调试过程中,还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规范,以提高代码的质量和稳定性。
太原理工大学矿井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矿井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其开采和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我们在太原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导师的带领下,一行22名本科生前往柳湾煤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地参观实习。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本次实习的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地点为柳湾煤矿。
三、实习单位和部门实习单位为柳湾煤矿,实习部门主要包括矿井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矿井调度室、矿井通风排水车间、矿井机电车间等。
四、实习内容1. 矿井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了解了矿井安全生产指挥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流程,掌握了矿井安全生产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应急处理方法。
2. 矿井调度室:学习了矿井调度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了矿井生产组织、人员调度、设备调度等方面的内容。
3. 矿井通风排水车间:参观了通风排水设备,了解了矿井通风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
4. 矿井机电车间:参观了矿井供电、提升、运输等设备,了解了矿井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充分体会到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许多矿井安全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如矿井调度、通风排水、机电设备等。
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从事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柳湾煤矿的企业文化,了解了煤矿工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我们深感敬意,并立志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实习工作,我们建议母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增加实习基地:母校可以与更多煤矿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场所。
2. 强化实习指导:母校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督促,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3. 丰富实习内容:母校可以为学生安排更多形式的实习活动,如实地操作、技能培训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山西实习报告

山西实习报告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实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让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
我有幸在山西进行了一次实习,这次实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实习的单位是一家在当地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主要从事_____行业。
初到公司,我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希望能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公司的工作环境良好,同事们也都非常友善和热情。
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
我的实习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协助同事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二是参与一些项目的策划和执行。
在协助同事工作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实际工作中的细节和技巧。
比如,在处理文件和数据时,需要保持高度的细心和耐心,任何一个小的错误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不同部门的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与项目策划和执行的过程则让我有机会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目标、任务分解、时间节点、预算等。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各项任务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
除了工作上的收获,在山西的实习生活也让我对当地的文化和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
在周末和节假日,我会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古建筑和历史遗迹。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_____。
通过参观这些地方,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山西的美食也让我流连忘返。
_____、_____等特色美食,每一道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
品尝这些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体验。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工作报告之太原理工大学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实习报告【篇一: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实习报告学习形式函授层次专升本教学站点铭典姓名幸雪峰专业班级 2012专升本指导教师徐素国目录一、井田概况二、煤田地质三、生产系统四、回采工艺五、掘进工艺六、通风与安全七、自我总结毕业实习报告三年的成人教育学习即将结束,作为一名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同煤集团燕子山矿毕业实习。
通过一周的煤矿认知实习,使我加深理解了煤矿开采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了矿井初步设计的基本步骤及标准要求,为今后走上煤矿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觉得学到的的经验却是很珍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了解到做一名好矿工的不易,每一吨煤里都有这些矿工辛苦的汗水。
下面我将在燕子山矿收集了解到的有关矿井资料总结一下:一、井田概况1、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燕子山井田位于大同煤田西北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
北界处为十里河河床。
井田内发育4条南北向较大沟谷,侧向支沟呈树枝状展布,大沟之间则为坡度宽缓的黄土梁峁。
总观井田,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比较复杂。
井田范围总的地势为南高北低地形最高点为西南边界附近山梁,海拔1457.68m,最低点为东北边界处十里河南岸,海拔1200.00m,地形最大相对高差257.68m,为中低山区。
2、水系井田附近的河流主要为十里河,于井田北界外由西向东流过,向东经大同转南汇入桑干河,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内较大沟谷有马脊梁沟、苦水湾沟和土磨沟,由南向北纵穿井田。
沟内有常年水流,雨季稍大,旱季微小,分别于井田北界外汇入十里河。
3、交通条件燕子山井田东距大同市27km,西距左云县城15km,以大同西接轨的云岗支线至燕子山矿,市郊列车每日往返大〔同〕新〔高山〕。
大同站与北同蒲、京包、大秦等主要干线相接,可通往全国各大城市。
井田北缘有109国道大〔同〕—左〔云〕公路段横贯,同时配有燕子山矿至大同煤矿集团所在地平旺的公路和平旺经忻州窑矿至晋华宫矿的五九公路,均与109国道相接,每日有班车往来,交通十分方便〔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
2023年理工类实习报告合集6篇

2023年理工类实习报告合集6篇理工类实习报告篇1三月,在太原理工大学中校区校工厂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
期间,我们接触了锯、锉、錾、钻、车、铣、刨等7个工种,还简单地了解数控机床加工技术。
每天,大家都要学习一项新的技术,并在6小时的实习时间里,对于各项工种从一无所知到制作出一件成品的过程。
在各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们耐心细致地讲授和在我们的积极的配合下,我们没有发生一例意外事故,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顺利的完成了两周的金工实习。
说实话,刚开始去的时候,感觉两周真的很漫长,可时光就是这样,它永远都在和你作对,对于痛苦的时间,它让你感觉无比的漫长,一天就像过了一个世纪一样;而欢乐的时光却转眼间就飞逝了,现在回想这三周的工厂之行,我尝到了:酸——严格的上下班和下班制度;累——手持锉刀不停地锉呀锉;辣——高速切削的精彩表演;更多的甜——亲手制作精美的锤头。
我们去到中校区,第一周学习的是冷加工,首先是冷加工里的钳工,钳工是以手工工作为主的加工方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人们常说:十年的好车工,一辈子当不了一个好钳工,由此可见,钳工技术的深奥,但是钳工应用的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适应性强,能完成某些车床加工所不便或难于进行的工作。
因此,目前某些机械加工和修理工作中,钳工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
第一天,钳工的师傅们给我们介绍了钳工的主要设备,让我们认识到了钳台、虎钳、划线平台、钻床以及各种量具、划线工具。
机加工首先是要安装刀具,安装刀具应该注意的是:1)刀尖对准尾座顶尖,确保刀尖与车轴线等高。
刀杆应该与工作轴线垂直。
2)刀头伸出长度小于刀具厚度的两倍,防止车削时振动。
3)刀具应该垫好、放正、夹牢。
4)装好工件和刀具后,检查加工极限位置是否干涉、碰撞。
5)拆卸刀具和切削加工时,切记先锁紧方刀架。
安装完刀并对好刀后,就开始进行车削加工了。
车端面的时候,应当检查车刀、方刀架及床鞍锁紧在床身上,用小滑板调整背吃刀量,以免端面出现外凸内凹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实习报告自考教育学习即将结束,作为一名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学校要求,我到同煤集团同安煤业毕业实习,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生活。
通过实习,使我加深理解了煤矿开采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了矿井初步设计的基本步骤及规范要求,为今后走上煤矿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将在四台矿收集了解到的有关矿井资料总结一下:一、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1、矿井位置及交通大同煤矿集团同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岚县县城东南约13km处的梁家庄乡高家坡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梁家庄乡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2´28”~111°45´25”北纬:38°10´35”~ 38°11´59”井田西部有规划中的山西省太原市—陕西省榆林市的干线公路(井田内娄烦—岚县段现为217省道)通过,西北距209国道岚县站约11km,距太—古—岚铁路岚县站约11km。
由井田向北可至岚县县城、岢岚县、忻州市及大同市,向东南可至娄烦县、古交市、太原市,向西南可至吕梁市,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2、地形地势及河流同安井田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山脉与芦芽山南端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沟谷纵横,除井田西部零星出露基岩外,均为黄土覆盖,地貌类型以黄土梁、峁为主。
现代冲沟与黄土梁呈相间排列格局,黄土梁顶面起伏和缓,走向近南北,冲沟呈树枝状展布,坡面陡立,中下部见红土出露。
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之前卯,海拔标高1390.4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194.8m,最大相对高差195.6m。
本区地表水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之岚河支流。
井田内沟谷均属季节性冲沟,平时干涸无水,沟谷宽100—200m、纵坡降0.062,沟底比较平坦,由于降水量偏少,地形坡度大,平时无清水流量,只有在雨季才有短暂的洪流,雨季汇聚各冲沟洪水,由南向北排出井田,汇入井田外东北部的岚河干流。
岚河属常年性河流,发源于岚县西白龙山,全长25Km,在娄烦县静游镇汇入汾河水库,河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很大,尤其是雨季,山洪汇集,水势很大,干旱时流量甚小,历年平均流量2.82m3/s。
3、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干燥、秋季凉爽短促、冬季漫长寒冷,四季分明。
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8.0℃,最低气温为-29.2℃、最高气温为38.9℃,1月份平均气温-4.8℃,7月份平均气温16.9℃。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1.8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7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9.1mm,8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7mm,1月份年降水量最少,只有115mm。
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02.3mm,一般最大蒸发量出现在5、6月份,最小蒸发量出现在1月份。
初霜冻出现在每年11月上旬,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解冻,冻土厚度一般为1.17m 左右,最大可达1.46m,全年无霜期约189天,最大积雪厚度0.62m。
本区盛行西北季风,沙尘瀑时有发生,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节风力最大,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16m/s。
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制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Ⅶ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段。
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20多次,小震时有发生。
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显示,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4、区域地质构造(一)区域地层宁武煤田的基底为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地层沉积总厚达2600-3500m以上,沉积中心位于煤田中南部宁武—静乐一带,地层厚度在3500m以上,而北部井坪-朔县一带仅几百米。
中心出露最新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向周围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元古界及太古界五台群。
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在南部静乐盆地及北部朔县平原区堆积厚度达200m 以上,详见表1-4-1。
(二)区域构造本井田位于宁武煤田西南部,宁武煤田地处山西地台背斜北中部,煤田南北长,东西窄,呈北东向斜列。
宁武向斜贯穿煤田南北,其轴向:井坪-阳方口近南北,阳方口-静乐为N30°E,向斜轴除朔县平原偏向西部外,一般偏向东部,且东翼地层倾角大于西翼,为一不对称向斜。
宁武煤田东部构造较西部复杂,地层倾角在30°以上,有的达70°-80°甚至直立倒转,大的逆断层多分布于此,中部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无急剧折曲,微倾斜波状起伏的较发育。
断裂构造发育在煤田东西两侧,主要在东部,以走向N20°-50°E一组为主,多为高角度的正断层,逆断层较少,另一组为N15°-45°W,但数量稀少,规模较小,影响甚微。
(三)区域含煤特征宁武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介于芦芽山(西面)和云中山(东面)之间,跨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四个市。
宁武煤田也发育有两个时代的含煤地层,即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亦称为双纪煤田。
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南起关帝山北麓的煤层露头线,大约在后黑小-梁家庄一线;北到洪涛山南坡的煤层露头线,大约在向阳堡-朝阳湾一带;西界是春景洼-西马坊断裂带或煤层露头线;东界是芦芽山-娄烦断裂带或煤层露头线,面积为7678Km2。
侏罗纪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北、西、南、东四个方向均为煤层露头线,大致是南起闹林沟,北到三张庄,东西宽约15Km,南北长约80Km的范围,面积约1200Km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宁武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形成于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
主要是由一套泥岩、砂质泥岩,1-3层灰岩及不同粒度的砂岩组成。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宁武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是一套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的陆相含煤建造。
侏罗系中统大同组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宁武煤田的中南部,是一套以河湖相沉积为主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与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含煤7-11层,煤层总厚2.43-7.50m,含煤系数为0.68-1.74%,其中可采煤层5层,大部分不稳定,多为局部可采煤层。
5、井田地质构造(一)地层据以往钻孔资料,本井田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Q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上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现将本区各时代地层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Q2f)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为青灰、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泥灰岩,含方解石脉、黄铁矿结核及生物碎屑,部分地段夹有角砾状灰岩和燧石条带,具溶洞,地层厚度77.00-85.00m,平均80.00m。
2、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覆盖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下部以灰白色、浅紫红色铝土泥岩为主,中夹不稳定的粘土层次底部为褐黄色极不稳定的“山西式”铁矿;上中部为灰、灰白、灰绿色泥岩、铝质泥岩,夹薄层石灰岩、薄煤层和石英细砂岩。
地层厚度21.60~39.20m,平均27.50m。
(2)上统太原组(C3t)自K1砂岩底至K4砂岩底,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之上,为一套具明显沉积旋回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
岩性由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深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
含5、6、7、8、9号煤层,其中7、9号煤层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薄煤层;所含L1、L2、L3石灰岩均为井田稳定的标志层。
底部为K1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平均厚3.65m,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磨圆度较好,缓波状层理发育,硅质胶结。
本组地层厚度87.20~113.75m,平均99.50m。
3、二叠系(P)(1)下统山西组(P1s)连续沉积于下伏太原组地层之上,为三角洲平原环境下沉积的一套由碎屑和煤层组成的含煤地层,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
岩性由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泥质岩中富含植物化石碎片。
底部为K4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平均厚9.50m,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磨圆度较好,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发育,钙质胶结。
含2、3、4号煤层,4号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2、3号煤层不稳定、不可采,本组地层厚度57.62~78.40m,平均69.50m。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连续沉积于下伏山西组地层之上,为陆相碎屑岩沉积。
厚度95.44~112.20m,平均105.83m。
由灰色、灰绿色、灰黄色、灰白色、灰紫色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铝质泥岩等组成,顶部常含有一层夹有大量紫色斑块的铝土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下部常含有煤线和薄煤层,底部K5砂岩厚1.05~8.59m厚度变化大,通常5m左右,为灰白色中粗砂岩,含大量岩屑和暗色、绿色矿物。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连续沉积于下伏下石盒子组地层之上,为陆相碎屑岩沉积。
本组地层井田内赋存不全,中、上部地层多被风化剥蚀,残留层段属本组下部地层,最大残留厚度为286.88m。
岩性为黄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与黄色中细粒砂岩互层。
底部K6砂岩为黄绿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英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磨圆度差,局部含砾石,钙质胶结。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4、上第三系上新统(N2)不整合于下伏基岩地层之上,本组地层厚0~149.50,平均65.70m。
下部为洪积相,主要为半胶结状砂砾层;中部冲洪积相,主要为一套韵律清楚的棕红色、浅紫红色亚粘土及粘土;上部湖泊相、洪积相,为棕红色粉砂质粘土,夹砂质或砂土透镜体。
含三趾马化石及2~3层钙质结核,结构致密均匀。
5、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底部为浅红色亚粘土,中夹不连续钙质结核层,含古土壤层,常形成黄红间条带,上部为灰黄色亚砂土和砂土。
地层厚度0~64.70m,平均21.00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二)井田构造本井田总体为一对宽缓的向背斜组成的褶曲构造,轴向近南北,向斜位于井田中东部,西翼地层倾角在10°~25°之间,平均18°左右;东翼地层倾角较平缓,一般为10°左右。
背斜位于向斜东,东翼地层倾角5°左右。
据以往地质勘探资料及矿井实际生产揭露情况,井田内发现正断层7条,分述如下:F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走向NE,倾向NW,倾角70°,落差20m,井田内该断层延伸长度约8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