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原理及其制作

合集下载

关于风筝的原理及应用

关于风筝的原理及应用

关于风筝的原理及应用一、风筝的原理风筝是一种由轻质材料制成的物体,能够利用风力悬浮在空中并随风飞行。

风筝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风的作用力:风的气流流过风筝时,会对风筝产生作用力。

这个作用力可以分为上升力和阻力两个方向。

上升力是主要的推动力,使得风筝能够飞在空中;阻力则起到稳定飞行的作用。

2.杆和线的作用:风筝通过杆和线来使其保持形状并对风的作用力做出反应。

杆使风筝保持平衡,并且能够改变风筝的方向。

线连接着风筝和地面,通过控制线的长度和张力来控制风筝的高度和飞行方向。

3.稳定性:风筝的稳定性取决于其设计和重心的位置。

如果重心偏离中心点过多,风筝会失去平衡并失去飞行能力。

风筝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稳定性,以确保其能够在风中稳定飞行。

二、风筝的应用风筝不仅仅是一种玩具,还有一些实际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风筝的常见应用领域:1.气象观测:风筝能够通过高空飞行收集气象数据。

气象风筝配备了各种仪器,包括气压计、湿度计和风速计等,通过风筝的飞行高度和方向变化来监测天气状况。

2.摄影与摄像:专业摄影师和摄像师常常使用风筝来悬挂相机或摄像机,以拍摄出空中的独特角度。

这种摄影技术常用于风景摄影、体育赛事和电影制作。

3.科学研究:风筝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天文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学等领域。

科学家可以用风筝携带仪器和观测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和实验。

4.通信:在紧急情况下,风筝可以用作临时通信设备。

例如,被困在没有信号的山区时,可以用风筝将求救信号发送到远处。

5.运动竞技:风筝运动是一项流行的户外活动,常见于海滨地区。

参与者通过控制飞行姿态、飞行高度和速度等技巧来进行竞争或表演。

三、风筝的制作风筝的制作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手工活动。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制作过程:1.准备材料:需要准备轻质的材料,如纸张、竹子或轻质塑料片。

还需要线、胶水和剪刀。

2.设计风筝形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设计风筝的形状,如菱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等。

使用纸张或塑料片剪出所需形状。

风筝科学原理

风筝科学原理

风筝科学原理风筝,作为一种受到孩子和成年人喜爱的户外玩具,是一种通过线索控制飞翔的装置。

它以其独特的形状和飞行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风筝是如何实现飞行的呢?本文将为您解析风筝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风的作用要理解风筝的科学原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风的作用。

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通常是由于气压差异引起的。

当地区的气压高于周围地区时,空气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风。

风的产生和流动方向由多个因素决定,如温度、地形、气候等。

二、风筝的结构和材料风筝的结构和材料对风筝的飞行特性起着重要作用。

风筝通常由框架和饰面两部分组成。

框架是风筝的骨架,通常由竹子、塑料管或金属杆等轻便而坚固的材料构成。

框架的结构可以是单桁状、叉型或其他形状。

框架的上面覆盖着饰面,饰面是风筝的表面,用来捕捉风力。

饰面通常由薄而轻的材料制成,如纸、塑料薄膜或布料。

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阻力,以便于风筝在飞行时保持形状稳定。

三、风筝线风筝线是连接风筝和飞行者手中的线索,用来控制风筝的飞行方向和高度。

风筝线可以由各种材料制成,如棉线、尼龙线或丝线。

线的长度取决于风筝的尺寸和飞行环境。

风筝线的作用是传递风力和控制风筝的方向。

当风吹动风筝时,风力通过线传递到飞翔器上,使其产生升力。

同时,通过控制线索的拉扯力,飞行者可以改变风筝的运动轨迹和高度。

四、升力和重力平衡风筝能够飞行的关键在于平衡升力和重力。

升力是空气对风筝施加的向上的力,产生升力的原因是风筝底面的气压高于顶面。

这种气压差异导致了底面的气流速度更快,从而产生了向上的压力。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作用于风筝的重量。

为了使风筝能够飞行,必须确保升力大于重力。

当升力和重力平衡时,风筝可以在空中悬停或匀速飞行。

通过拉紧或放松风筝线,飞行者可以调整升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控制风筝的飞行状态。

五、稳定性为了保持风筝在飞行中的稳定性,设计时通常会考虑一些因素。

首先,风筝的重心和升力应该处于平衡位置,以确保风筝保持平衡。

[原创]风筝升空的原理及制作

[原创]风筝升空的原理及制作

风筝的原理与与制作风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放风筝是一项集休闲、健身及学习科学知识于一体的高雅娱乐活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许多学校把“风筝的力学原理及制作”选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非常恰当的。

一、风筝的力学原理风筝升空的原理,主要是靠(风)的推力升扬于空中。

风筝本身有重量,会往地面降落,它之所以可以在空中漂浮飞翔,是受空气的力量支撑向上,这种力量称为扬力。

风筝在空中时,空气会分为上下流层,此时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风筝就上扬,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降低,把风筝吸扬上去,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才产生的。

故飞翔空中的风筝,接受空气的扬力之外,同时亦受到空气往下压的压力,此压力称之为抗力,若抗力小于扬力时,风筝才能飞翔于空中。

二、风筝姿态的稳定让我们从形状最基本的风筝说起。

最简单的应是平板状的方形风筝了,这种风筝一般用两根长度不同的提线固定在风筝中轴上下适当的位置,使风筝在空中与风向成一定的迎角,下方装有两根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尾条。

让我们来分析风筝是如何上升以及保持姿态稳定的。

如果没有尾条,在空中的姿态是很不稳定的,风筝面会以拉线方向为转动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或摇摆,若提线位置系得不合适,使得风筝的重心落在转动轴的上方,风筝还会头朝下颠倒过来,迅速栽向地面上。

给平板状风筝加上适当重量、适当长度的尾条是使风筝状态达到稳定的有效方法。

当风筝的身子转过一个角度时,尾条的方向由于所受重力和风力的方向不变而保持不变,从而产生使风筝回复原来位置的力矩。

保持风筝姿态稳定除了加尾条的方法外,还有利用类似于飞机垂直尾翼的原理,增加与风筝平面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方法。

对飞机来说,当气流方向和机身长度方向一致时,垂直尾翼的迎风面积为零,不产生回复力矩;当机身由于不稳定因素而产生以通过质心的竖直轴线为轴的偏转时,垂直于尾翼的迎风面积就不为零,气流将产生垂直于尾翼面的压力,形成回复力矩,使机身回到原来位置。

风筝的原理对称

风筝的原理对称

风筝的原理对称
风筝的原理是利用风的作用力将其悬挂在空中,并通过线索控制它的飞行方向。

具体来说,风筝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风筝的对称结构是实现飞行的基础。

一个标准的风筝通常由两块对称的翼面组成,其中一块是上翼面,一块是下翼面。

这两块翼面之间通过框架连接起来,并通过线索连接到主线上。

这种对称结构的设计能够实现风筝在空气中平稳飞行的目的。

其次,风的作用力是风筝飞行的关键。

当风吹来时,它会对风筝施加一个来自上方的向上的力,这个作用力被称为升力。

根据伯努利定律,风筝翼面上方的风速较快,气压较低,而翼面下方的风速较慢,气压较高。

这种压力差使得风筝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其在空中保持平衡,并能够逆风飞行。

另外,风筝的重心和风的作用点的位置也是影响飞行的重要因素。

风筝的重心应该位于上下翼面之间的中心位置,这样能够使得风筝在飘动和俯仰时更加平衡。

此外,风筝的控制线索应该连接到风筝的重心位置,以便能够通过拉动线索来调整风筝的倾角和飞行方向。

最后,线索的控制是实现风筝飞行的手段之一。

通过控制线索的张紧度和角度来控制风筝的倾斜程度和方向,从而实现风筝的飞行控制。

拉紧线索可以使风筝向上飞行,放松线索可以使风筝向下飞行。

此外,通过调整线索的位置和拉力,可
以使风筝在左右方向上进行转向。

综上所述,风筝的原理是通过风的作用力以及对称结构的设计,使风筝在空中飞行。

线索的控制可以调整风筝的倾斜程度和方向,实现风筝的飞行控制。

风筝的飞行原理不仅令人着迷,还具有一定的科学原理,可以通过制作和操作风筝来深入了解和探索。

风筝制作的科学原理与工程应用

风筝制作的科学原理与工程应用

风筝制作的科学原理与工程应用风筝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玩具,它不仅能带给人们欢乐,还蕴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和工程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风筝制作的科学原理以及它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一、风筝的科学原理1. 空气动力学原理风筝能飞翔的原理是基于空气动力学。

当风筝受到风的吹拂时,风的流动会产生气流,而风筝的形状和结构使得气流在上下表面产生不同的压力。

上表面的气流速度较快,压力较小,而下表面的气流速度较慢,压力较大。

这种压力差使得风筝产生升力,从而能够飞翔在空中。

2. 材料力学原理风筝的制作材料通常是轻而坚固的材料,如纸张或薄膜。

这些材料在受到风力时能够保持形状稳定,不会变形或破裂。

这是因为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外部力的作用。

同时,风筝的材料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柔韧性,以便在飞行过程中能够适应风力的变化。

3. 线索力学原理风筝的飞行离不开线索的支撑。

线索的作用是将风筝与飞行者之间的力传递,使得风筝能够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线索通常由轻而坚固的材料制成,如尼龙线。

通过调整线索的长度和角度,飞行者可以控制风筝的飞行方向和高度。

二、风筝制作的工程应用1. 风能利用风筝的飞行原理与风能利用有着相似之处。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可以通过风力发电装置转化为电能。

风筝的制作和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风力发电装置的设计和运行。

例如,通过调整风筝的形状和角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风能,提高风力发电装置的效率。

2. 空中观测风筝还可以用于空中观测。

通过将摄像机或传感器装置固定在风筝上,可以将其升至高空,进行航拍或环境监测等任务。

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航空摄影更经济、灵活,可以在不同地点和时间进行观测,对于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交通工具风筝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交通工具的设计。

例如,风筝帆船就是一种利用风力进行驱动的交通工具。

风筝帆船结合了风筝的升力和帆船的推力,能够在风力的作用下快速航行。

这种交通工具在环保、节能方面具有潜力,可以成为未来可持续交通的一种选择。

风筝的制作原理和起飞原理

风筝的制作原理和起飞原理

风筝的制作原理和起飞原理风筝是一种古老的玩具,也是一种用来观察天气变化的工具。

它的制作和起飞原理是许多人所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筝的制作原理和起飞原理。

一、风筝的制作原理1.风筝结构风筝的结构是由框架、布和绳子组成的。

框架通常有竹子、木头、塑料、碳纤维等材料制成。

布料是覆盖在框架上的材料,可以是纸、棉、丝绸、尼龙、聚酯等,但最好是轻、坚韧、透气性好的材料。

风筝绳可以是麻绳、棉绳、尼龙线、钢丝绳等。

绳子的长度和强度取决于风筝的颜色和用途。

2.风筝制作步骤将框架制成所需的形状,如长方形、六边形或三角形等。

然后使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框架固定在一起,形成风筝的骨架。

布是风筝的包裹物,应该铺得平均,不要产生褶皱或皱纹。

然后使用胶水将布固定在框架上,使其看起来更光滑。

最后,在风筝底部折叠一小块布,将绳子绑在上面,固定为一个角度,具体角度取决于设计所需。

二、风筝的起飞原理风筝的起飞原理是依靠了涡流和(气流中的) 绕流效应。

风筝底部折叠的布使风筝表面产生负压区域。

来自负压区域外的气体进入风筝纺锤形区域,这是为少量高速气流导致。

在风筝的正中心,形成了涡流,受到绳子的拉力,通过涡流的环流作用,风筝在空中升起。

当风筝向风吹的方向倾斜时,风筝飞得更高。

这是因为倾斜的风筝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风筝在空气动力学上更加高效。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需要添加重量或更大的重量来控制风筝。

当稍微拉长的绳子在强风状况下不够结实或者在风筝被风吹跑的风口有了充分的补偿时,风筝开始下降。

此时,将一些沙子或其他重物放在风筝的底部,可以使重量增加,更容易控制风筝的上升和下降。

总而言之,风筝的制作和起飞原理是实现很简单的,可是要做出一个性能好,表现好、拥有美轮美奂的造型的风筝却是需要专业技术和一定的心理素质的,希望我们可以在不断尝试、创新、发明的奋斗中,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方法!。

风筝制作的原理

风筝制作的原理

风筝制作的原理风筝是一种能够在风的作用下在空中飞行的玩具。

它以自然界中常见的风为动力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作来实现飞行。

本文将介绍风筝制作的原理,并提供制作风筝的详细步骤。

一、风筝的原理风筝的制作原理主要涉及到气流力学和重力平衡的原理。

气流力学是指空气在风筝表面产生的压力差使其获得升力,从而使其能在空中飞行。

风筝的上表面比下表面更平整,当空气流过风筝时在上表面产生较低的压力,而在下表面产生较高的压力。

这种压力差会产生向上的升力,使风筝能够抵抗重力并飞起来。

重力平衡则是指将风筝线索上悬挂的重物(称为尾砣)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使整个系统保持平衡。

尾砣的重量可以根据风筝的大小和设计来确定,它的作用是在空中保持风筝的稳定性。

二、风筝制作步骤下面是一般风筝制作的步骤,供参考:1. 准备材料: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包括纸张或布料,竹子或塑料杆,刀具,胶水,绳子等。

2. 制作风筝框架:使用竹子或塑料杆制作风筝框架。

根据设计的尺寸,将竹子或塑料杆切割为需要的长度,然后按照形状的要求连接起来,可以使用胶水或绳子固定框架。

3. 贴纸或缝制布料:将选定的纸张或布料贴在风筝的框架上。

如果使用纸张,可以用胶水将其粘贴在框架上,确保整个表面光滑。

如果使用布料,需要将其裁剪成风筝的形状并用针线固定在框架上。

4. 添加尾砣:根据风筝的尺寸和设计,选择合适的重物作为尾砣。

将尾砣系在风筝线索的末端,并确保重量适当。

5. 绑定线索:使用坚固的绳子或线来绑定风筝线索在风筝框架上。

将线固定在框架的两个顶点,并确保线与框架之间保持适当的紧张度。

6. 试飞:完成以上步骤后,带着风筝去适合飞行的地方。

找到合适的风向和风力,牢牢握住风筝线索的末端,逆风方向放风筝,并逐渐放线。

通过调整线索的松紧程度和角度,可以控制风筝的飞行高度和方向。

三、总结风筝制作的原理涉及气流力学和重力平衡的理论基础。

在制作风筝时,需要根据风筝的设计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按照制作步骤进行操作。

风筝的制作原理及要求

风筝的制作原理及要求

风筝的制作原理及要求
风筝的制作原理是利用风的力量使风筝飞行。

风筝由一个风帆和支撑框架组成。

风帆一般由轻巧的材料制成,如纸或绸缎,并按照特定的形状剪裁。

支撑框架一般由竹片或塑料杆构成,用来支撑风帆并赋予风筝稳定的形状。

在制作风筝时,需要注意以下要求:
1. 材质选择:风筝材料要轻巧、柔韧、耐用,常见的风筝材料有纸张、绸缎、塑料薄膜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有助于提高风筝的稳定性和飞行性能。

2. 形状设计:风筝的形状对其飞行特性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三角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等简单形状的风筝稳定性较好,较复杂的形状则可能导致风筝难以控制。

3. 支撑结构:支撑框架的设计要坚固而轻巧,一般使用竹片或塑料杆作为支撑杆。

支撑杆应该按照合适的角度和布局固定在风帆上,以保证风筝能够保持稳定的形状。

4. 绳索使用:绳索用于连接风筝的风帆和支撑框架,起到支撑和控制的作用。

选用合适的绳索材料和结构,可以增加风筝的稳定性和手感。

5. 飞行条件选择:选择合适的天气和场地进行风筝飞行,避免在过强或无风的
情况下飞行。

一般来说,风速在2-5级(约为4-20m/s)时,风筝的飞行效果最好。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和飞行风筝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风筝碰到电线、树木等障碍物,同时,悬挂风筝的线应该注意不要绕在手指或其他物体上,以免发生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的原理-------重庆电子校王者勇飞整理摘要:风筝飞升的三大平衡原理关键词:风流,“坠重”平衡,“横杆”平衡,“定向出风”平衡原理风筝,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喜爱和欣赏,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它又以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及发展经济的纽带出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而我的家乡南通就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所以我对风筝有着特殊的感情。

下面,首先让我对地面风的特征及风筝的升力作一简单分析,然后来探讨风筝飞升的平衡原理。

一、风筝的升力地面上的风,无论是大风或小风,从宏观看,其流动均是基本平行地面的,然而,从微观看,其流动却始终处于上下翻滚,左右迂回的状态中,也就是说,地面上的风从微观看,始终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而不是绝对平稳的。

如图1所示。

那么,基本平行于地面流动的风是如何给风筝以一个升力呢?我们从图2,即风筝受力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风筝迎风面与风流方向构成了一定的迎风角度(迎风角度由风筝脚线的位置和长短来确定),根据力的分解原理可知,当风筝受力后,产生一个垂直于风筝平面的合力,这个合力可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分力,一个是与风流方向一致的水平分力,这个不能使风筝飞升;另一个力是垂直向上的分力,这个力即为风筝飞升的升力,由此可知,风筝的升力越大,风筝线与地面的夹角就越大,当然,升力是个综合因素,这里只讨论风筝飞升的平衡原理,至于影响风筝升力大小的因素就不作详细讨论了。

二、风筝飞升的三大平衡原理地面上的风以及由风筝的迎风角度产生的风筝的升力只是为风筝的飞升创造了必要条件,而要使用风筝飞升,还必须具备风筝飞升的充分条件。

这个充分条件,就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风筝飞升的三大平衡原理。

放飞风筝,无疑是人类对空气动力学的运用之一,风筝在放飞过程中,始终在其外力,即风力的作用下作动态平衡运动,而要使风筝在风力的作用下达到飞升的平衡,无论是传统风筝,还是创新风筝,是国内风筝,还是国外风筝,均离不开飞升的三大平衡原理,即:下面,我们就这三大平衡原理逐一加以讨论。

1、风筝飞升的“坠重”(坠飘)平衡原理采用“坠重”平衡的风筝,一般为平板式的,讨论“坠重”平衡这一原理,根据力学中物体受力的平衡原理,由图3可知,力F1、F2是忽左忽右的风流形成的,故F1≠F2,从而给风筝形成了旋转的力矩;力F3是人为加上的“坠重”力,且此力通过风筝中心,从而给风筝形成了较大的重力矩,该力矩是反抗风筝旋转力矩的,只要重力矩≥旋转力矩,风筝就可达到飞升的平衡,F3的大小起决于风筝尾巴的长短、宽窄及材料,且应随着风的大小而适当改变其中某一因素。

2、风筝飞升的“横杆”平衡原理采用“横杆”平衡原理的风筝,一般为平板串式风筝,当然,单个平板串子亦可放飞,其原理与串式的相同。

下面,我们以单个串子为例,讨论“横杆”平衡这一原理,根据力学中物体力的平衡原理,由图4可知,力F1、F2是忽左忽右的风流形成的,故F1≠F2,从而给风筝形成了旋转的力矩;力F3、F4可用人为的方法调整至两力相等,是“横杆”自重及风流合成的力。

此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且与中心对称,形成了风筝的对称力矩,此力矩是反抗风筝的F1、F2引成的旋转力矩的,只要对称力矩≥旋转力矩,风筝就可达到飞升的平衡,相对来说,风筝两侧的臂(即“横杆”)越大,两端羽毛越多,其对称力矩就越大,因而风筝的稳定性就越好,但是两侧的臂亦不能过长,因为过长会增加风筝重量,从而使风筝飞不高,一般来说,风筝腰的单侧臂长为腰子直径的1.5倍左右,而臂的长短粗细及臂端的羽毛数量亦应视其腰子直径的不同而不同,腰子直径大者,臂粗长,羽毛多;反之,臂细短、羽毛少。

3、风筝飞升的“定向出风”平衡原理3.1硬翅风筝的“定向出风”平衡原理大家知道,硬翅风筝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风筝两侧硬翅不但大小相等,而且有一个深浅一致的对称凹槽曲面,由图5可知,F1、F2是忽左忽右的风流形成的,故F1≠F2,从而形成了使风筝旋转的力矩,而F3、F4是使风筝硬翅的对称凹槽曲面形成的“定向出风”力矩的力。

且可用人为的方法调整至两力相等,因为F3、F4大小相等,方向向两翅斜后方,形成风筝的对称力矩,只要对称力矩≥旋转力矩,风筝即可达到飞升的平衡,不难看出,只要两翅对称,其凹槽曲面越深,风筝“定向出风”的力(F3、F4)越大,风筝也就飞得越平衡,但是硬翅的凹槽曲面也不能做得过深,因为太深了,凹槽曲面的后倾角太大,这样会减小风流阻力,因而风筝也就飞不高了。

一般来说,上下翅条弯头所形成的凹槽曲面最深处的夹角为95度左右,此外,风筝的平面部分,如下身框架,既要考虑左右对称,且竹条要小些,这样使风筝能得到良好的排风效果3.2软翅风筝飞升的“定向出风”平衡原理软翅风筝的品种最多,其飞升的平衡原理均为“定向出风”。

由图6可知,所有软翅风筝的翅膀下缘均为软边,当风筝受风力后,软边即发生变形,(向后鼓起)图6中的虚线以下部分为主要变形区域。

上此,必然形成风流定向由软翅的虚线区域下部流出风筝,即“定向出风”。

图6中,F1、F2是忽左忽右的风力形成的,故F1≠F2,从而形成风筝旋转的力矩,F3、F4可用人为的方法调整至两力相等。

此两力形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对称力矩,只要对称力矩≥旋转力矩,风筝即能达到平衡飞升,软翅风筝翅条的软硬程度,软区的大小,目前尚凭经验,很难用数据表示。

3.3圆弧瓦片式风筝飞升的“定向出风”平衡原理圆弧瓦片式风筝,其外形多为长方形、T字形、六角形等。

如图9,为长方形圆弧瓦片式风筝,此类风筝将多根水平竹条用线拉成相同的弓形圆弧,中间用一根或数根对称交叉的竹条将水平竹条固定成一体,由于此类风筝左右两侧无竹条,为软边,故风筝受力后,便形成左右对称的凹面圆弧,风流便定向地从各凹面圆弧排出,即“定向出风”。

各水平竹条用线拉成的圆弧可用人为的方法使其左右曲率半径相等,达到力F1=F2;F3=F4;F5=F6。

此三对力各自基本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向两侧斜后方,形成对称力矩,只要对称力矩≥旋转力矩,风筝即可达到平稳飞升。

3.4.平面组合风筝飞升的“定向出风”平衡原理只要将多片平面巧妙组合,做到“定向出风”,即能使风筝平稳飞升,平面组合风筝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将多片面组合成对称交叉的角度;其二,将多片平面组合成对称风槽或具有对称的后倾角;其三,将多片平面组合成风筒;其四,将前三种形式同时应用,即将多片平面组合成既左右对称的,而内外上下又重迭交错的复杂外形。

小结1.由于地面上的风不是平稳流动的,所以,对于平板式风筝来讲,即使做得完全对称,也不能不坠重而平稳飞升,因其不具备“定向出风”的条件,所以只能借助“堕重”或“横杆”来获得平衡而飞升,这就是平板式风筝“堕重”平衡原理和“横杆”平衡原理。

2.如果风筝既不借助“堕重”或“横杆”,又要使其平稳飞升,那么,就必须做到对称“定向出风”,且“定向出风”所形成的对称力矩必须大于风流的忽左忽右所形成的旋转力矩,这就是风筝飞升的极其重要的“定向出风”平衡原理。

3.风筝“定向出风”的效果越好,风筝飞得越平稳,但风流阻力和迎风面却相应减小,因此,风筝的飞升角度亦会减小,所以,“定向出风”的效果和风流阻力及迎风面的大小必须相互兼4.风筝的飞升角度与风筝“定向出风”的方向关系很大,即风筝“定向出风”的方向越接近垂直向下,则风筝飞升的角度越大,原理是:根据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如果风筝能做到向下“定向出风”,必然给风筝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因而加大了风筝的飞升角度。

上面就是我对风筝运力的简单的阐述,错误之处还请各位指正!风筝制作总汇(扎、糊、绘)扎一、选材:中国风筝的骨架制作以各种竹材为主,辅以苇子,高粱杆等。

现代开始用木材、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轻金属。

二、劈竹、削竹(省略)三、弯竹:竹材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结构变软,很容易弯曲,在弯曲状态下冷却便可定型。

利用竹材的这个特性,便可制作出各种弯曲复杂的零件来。

中国风筝的玲珑精巧也和使用这种可以任意弯曲的竹材有关。

1.热源:可使用各种热源加工竹材,传统中国风筝制作中使用蜡烛和煤油灯。

后者可调节火焰的大小·又有玻璃罩集热,所以更好使用。

弯大竹要用酒精或汽油喷灯加热。

现在弯较小的竹条使用焊接用的电烙铁,效果很好。

因为它没有明火只辐射热,同时竹条可以靠在它上面弯曲,比在火焰上悬空弯曲要容易得多。

2.弯曲方法:(1)预热:在热源上把竹条均匀地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预热不能过急,要设法使竹条的内部也被加热,而外部不能烧焦,这就要不停地转动竹条,并来回移动,使其各部逐步加温。

这过程视竹条的粗细而定,一般细条时间短,粗条就长一些。

(2)弯曲:预热到一定温度后,竹条变软,便可弯曲。

但弯曲要适度,过急则会弯断,使零件报废,过慢竹条冷却则弯不到家。

因此要掌握好时机,稳准地弯曲,最好一次成功。

在电烙铁上弯曲时可一段段地进行,最后弯成一个较大的弧形,小弧形则一弯而成。

竹皮向外弯曲容易,竹皮向内弯曲困难。

(3)定型:弯曲后可把竹条放入冷水,使其冷却定型。

定型后可能有少许回弹,因此在弯曲时,可比图纸需要的弯度更大一点,回弹后正好合适。

四、连接:把各个竹条零件连接在一起,组成风筝的整体骨架。

连接的方法(很多,其中在传统中国风筝制作中使用最多的是绑扎,其实除“扎”之外,还有扣楔、活头、插接等。

1.绑扎:绑扎的材料有线、麻皮、纸和纺织品的条。

传统的中国风筝精细的用线。

成批生产的用麻皮和纸边或绢条(糊风筝裁下来的边条)绑扎。

现代的大中型中国风筝在接口涂胶后,用带胶的无纺布条绑扎,强度很大。

风筝骨架上竹条的接头很多,各种各样都有,归纳起来不外乎垂直、平行和倾斜三种连接方式。

(1)垂直连接:可分为:交叉接、卡接和搭接三种。

交叉接简单,但强度不大,而且骨架不平。

交叉接一般用十字绑线法。

卡接时要有一根条劈开,卡在另一恨条上,强度不如搭接,但比交叉连接骨架平些。

搭接时要有一根条弯曲90度,但强度大,骨架平,可用平行绑线法。

(2)平行连接:分斜口接和搭口接两种。

两根相接竹条互切斜口,对在一起再绑扎叫斜口接。

这样既平整又美观,但斜口的长度要在竹条厚度的6倍以上,才有足够的强度。

搭口接既简单,强度又大,但两条有一个面不在同一直线上。

(3)倾斜连接:倾斜连接与垂直连接类似。

只是角度不同,因此乃可用交叉、搭接和卡接三法。

2.扣楔:这是天津风筝所常用的一种传统连接方法。

这是一种在纵向骨架上的打孔,而横向骨架穿孔联接的方法。

这和连接用在制作旋转体的风筝部件很有效,如鸟、虫的肚子、花篮、灯笼等。

3.活头:为了折叠的部分,要作成活动的接头,叫做“活头”。

在中国风筝里最常用的是套锁活头。

它的构造是两条搭接,中间以一横轴相连,两端各有一金属环套。

环套松开,两条可折;环套套紧两条的接头两端,则两根竹条便成一根张开的竹条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