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2、3课时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2、3课时教案

二语备课组中心发言人:课题: 2 传统节日第 2、3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会写“舟、艾、团、热、闹”5个生字,重点指导“艾、热”。

(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2.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的顺序及对应的习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能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重难点1. 重点指导书写“艾、热”,能正确使用动词。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同时激发自觉探究更多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提到的一些传统节日的名称,你能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些节日吗?【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采取了复习法,让学生通过对韵文内容以及节日名称的回顾,产生更为浓厚的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二、精读儿歌,丰富认知过渡: 这篇课文是韵文,我们该怎样读好它呢?(提示:读好节奏,押“ɑo”韵,读好韵脚。

)用圆圈圈出每句的韵脚:炮、潮、扫、飘、桥、照、高、闹。

(一)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1.接读游戏。

(1)师生接读游戏。

(2)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接读”游戏。

2.问读小游戏。

我们玩了有趣的“接读”游戏,大家在各种“接读”中已经能准确,迅速地知道每个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下面我们来玩个“问读”游戏,记住节日名。

什么节,人欢笑?什么节,看花灯?什么节,雨纷纷?什么节,牛郎织女会鹊桥?什么节,十五圆月当空照?3.同桌拍手读。

(二)学韵文,记民俗。

1. 民谣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相应的习俗是什么?(师板书)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祭扫。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蒿。

七夕:乞巧。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踏秋、赏菊、登高。

(关注动词的使用,可适当拓展)2.交流对节日文化的认知。

(1)春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表示春天就要到来了。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识字2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4.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难点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三、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玩游戏识字。

2.出示传统节日图片,猜节日时间。

四、走进节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日是在哪一天或哪几天。

这节课,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我们又会吃到哪些美食。

1.找出文中描写节日风俗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横线。

2.同桌对一对,看看自己找完整了没有。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4.从这些节日里选取一个或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5.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

(1)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3)达努节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

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4)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船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船,等到龙船节来临时,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船比赛。

五、排列节日1.出示节日: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排列节日。

(可以标序号,也可以将各个节日重新写一遍。

)3.指名回答,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4.教师小结: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元宵节预示着春节的结束,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端午节在五月,中秋节在八月,重阳节在九月。

六、指导背诵1.学生自读课文,尝试背诵。

2.教师出示各个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合上书,边看图边背诵。

3.评选“背书小冠军”,给予红旗奖励。

七、指导书写1.出示9个生字。

2.学生自读这9个生字,同桌之间给生字组词。

3.观察汉字结构,说说这些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秀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秀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秀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是为了让三年级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激发他们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文《传统节日》介绍了各个传统节日及其主要俗活动,通过朗读、背诵和搜集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及其所寄托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春节序曲等熟悉的节日音乐来导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通过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提高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课后练“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来源、俗等相关资料,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及其所寄托的团团圆圆的情感。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感悟民族精神,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环境和补充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展示节日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节日和俗。

前置作业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俗,为课堂上的探究和讨论做好准备。

总之,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来听一下这首歌曲。

感受一下端午节的氛围。

1.观看视频,感受春节的欢乐氛围。

播放视频《春节序曲》。

2.研究生字,和同桌一边拍手一边说出对应韵文。

3.圈出节日并汇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4.按时间顺序排成一排,复课文。

5.简单介绍农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进一步了解节日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做铺垫。

6.展示ppt总结:不论哪种形式我们都要和家人在一起团聚。

7.出示古诗《上元竹枝词》,猜一猜这是介绍哪个节日的,从哪看出来的。

8.读课文描写元宵节的场景,适当总结: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吃完元宵,看完花灯,第二天就该带着家人的祝福,开始新一年的研究、工作,热热闹闹的春节才算过完了。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篇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书写“敬、转、团、热、闹”5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词。

(1)教师出示写有会认字的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

(2)听写由“贴、街、舟、艾”组成的词语。

2.谈话导入。

二、朗读感悟,学文识字1.指四名学生接力朗读前四句话。

2.学习第五句话: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学生齐读、思考:①此句介绍了哪个传统节日?(乞巧节。

)②“乞巧”是什么意思?(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③认识生字“乞”“巧”。

“乞”和“气”对比识记;“巧”组词识记:巧妙、巧手。

(2)(课件出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图)谁知道“牛郎织女会鹊桥”的故事?(指名讲述,教师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3)对比识记生字“郎”:郎—朗。

3.学习第6句话: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自由读,跟同桌说说中秋节的习俗。

(2)明白中秋代表团圆的节日意义。

(3)认读“饼”:说说自己吃过什么馅儿的月饼,回忆和家人吃月饼赏月的情景。

4.学习第7句话: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自由读,想一想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敬老、踏秋、赏菊、登高。

)(2)说到登高,我便会想起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学习生字“赏”“菊”:“赏”和“堂”对比识记,“菊”借助菊花图片识记。

(4)教师简介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5)拓展:九月九日重阳节,让我们牵起爷爷、奶奶的手,让我们牵起外公、外婆的手,去踏秋,去赏菊……5.学习第8句话: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学生齐读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最后一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一)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3单元第2 课共2课时
课题
传统节日
设计者
路蕊
教学目标
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
365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精品教案-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精品教案-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3)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喜气洋洋,龙舟竞渡的日子。谁来读?
诵读儿歌
①待到一轮节日过完了,新的一年就又开始啦——(引读)【转眼又是新年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②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习俗,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浓浓的节日氛围让我们回味无穷。齐声读。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传统节日,谁愿意来分享,你说怎样过节的?
(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呢!
3.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相应节日连起来。
傣族 彝族 苗族
火把节 花山节 泼水节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扫、艾、转、团、热、闹,认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扫、团、转、闹) 猜谜语(热、艾)
3.归类指导:
(1)扫 转
①看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②指导“转”:提醒笔顺;强调第七笔是撇折撇,一笔完成。
(2)艾 热
①看结构:上下结构。比宽窄,比长短。
②指导“热”:提醒笔顺;强调第五笔是横斜钩,位置找准。
(3)团 闹
①看结构
②指导“闹”,提醒里面是个“市”字。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中秋节端午节
教学资源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识字2 传统节日
年级
二年级
课 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继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节日的更多习俗和文化知识,教学难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特色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对了解传统节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秀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秀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环节3
合作分享,拓展节日习俗
1.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展示ppt。
2.总结:不论哪种形式我们都要和家人在一起团聚。
3.出示古诗《上元竹枝词》。
4.猜一猜这是介绍哪个节日的?从哪看出来的?
5.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个场景的吧!一起来读读。
6.适当总结: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吃完元宵,看完花灯,第二天就该带着家人的祝福,开始新一年的学习、工作,热热闹闹的春节才算过完了。
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
课后练习“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属于“学表达”的练习。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习俗活动唤醒学生记忆表象是能说的前提,合作交流、反馈评议指导再练习是说好的保证。
11.回读课文: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5.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我们要陪家人一起,登高赏菊,期盼家人健康长寿。
同桌交流喜欢的节日及习俗。
1.介绍春节的习俗。
(1)贴春联。
(2)放鞭炮。
(3)年夜饭。
(4)收红包
(5)访亲友。
(6)补充古诗《元日》
读古诗,找出古人过春节的习俗:爆竹、屠苏、新桃换旧符。
(7)续编儿歌。
2.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圆月,象征着团团圆圆,即使远在他乡的亲人,也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彼此,这像诗中说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就是指月亮。希望自己思念的亲人平安长久。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共同望着月亮盼望团圆呢。这就是宋朝大文豪苏轼的心愿。
14.有一首诗就是描写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情景,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想象着画面背一背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一)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 3 单元 第 2 课
共 2 课时
课题
传统节日
设计者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 11 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 9 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 6 个词语。
教学目标
2.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三)合作分享 , 反馈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 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他们正在干什么 ?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2) 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 ?[ 拜年、吃饺子 ]
2. 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 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 1 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 2 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 3 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 4 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 5 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 6 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 7 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 8 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4. 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 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 相机出示: 赛龙舟、 端午节 ] 教师介绍“端午节”。 (2) 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 ?(吃 粽子) 5. 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 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 相机出示: 乞巧 七 月七 ] 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 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 ( 或七 月六日夜 ) ,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乞求智巧,称为 " 乞巧 " 。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 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 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等形式 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 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 11 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 9 个生字按字
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法Hale Waihona Puke 作业 板书教学 反 思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 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 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 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 年 12 月 28 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 节。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 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 清明节 )
(2) 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 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 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 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 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 赏月、吃月 饼]
(3) 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 这就叫:“团圆” [ 相 机出示词卡:团圆 ]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重阳节)
学法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讲授法、演示法 365 小组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 课时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 , 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
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 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