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格尔美学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当我们谈论美学时,不得不提及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他的《美学》是一部经典之作,为我们提供了对美的独特视角和深入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黑格尔《美学》的主要内容、分析、解读和应用。
黑格尔在《美学》中主要探讨了美学的基本概念、美的本质、美的范畴等问题。
他试图通过哲学思辨的方式,阐述他对美学的一系列见解。
在黑格尔看来,美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人类的思维和感性认识。
黑格尔也阐述了美的范畴,他提出了“绝对美”的概念,认为美是绝对的,是超越了历史、文化、社会的存在。
对于黑格尔《美学》中的关键词,我想首先谈一下“绝对美”。
在黑格尔的思想中,“绝对美”是一种超越了历史、文化、社会的终极之美。
他认为,这种美是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因素而存在的,是纯粹的、绝对的。
接下来,我想谈谈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在《美学》中运用了辩证法来分析美的本质和范畴。
他提出了一系列对立的概念,如“自由与必然”、“个别与普遍”等,以揭示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我曾经试图将黑格尔《美学》中的思想运用到人生哲学和社交观念中。
我发现,黑格尔的思想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可以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分析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黑格尔的“绝对美”思想也启发了我对美的追求。
它让我意识到,美是超越了一切外在因素的存在,它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欣赏。
黑格尔的《美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作品。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美学视角,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美的本质和范畴。
这部著作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辩证的思考方式,让我们能够在分析问题时更加全面和客观。
通过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引言曼昆,一位享誉全球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自出版以来,一直被广大读者视为经济学入门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通俗易懂,全面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领无数初学者迈入经济学的殿堂。
(完整版)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目录摘要关键词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
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
(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
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
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
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
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
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德国哲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美学理论中,美是绝对精神的表现,是自由的表现,是普遍的表现。
通过对黑格尔美学的学习,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美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精神的表现。
在他看来,美是精神的表现形式,是精神活动的产物。
美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思维和感性的统一,是精神活动的具体表现。
通过美,人们可以感受到精神的存在和活动,可以感受到精神的内在世界。
这种对美的理解,使我对美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美的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黑格尔认为美是自由的表现。
在他看来,美是自由的表现形式,是自由的具体体现。
美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模仿,更是对自由的表达,是对自由的具体化。
通过美,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由的存在和活动,可以感受到自由的内在世界。
这种对美的理解,使我对美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美的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黑格尔认为美是普遍的表现。
在他看来,美是普遍的表现形式,是普遍的具体体现。
美不仅仅是个别的表现,更是普遍的表达,是普遍的具体化。
通过美,人们可以感受到普遍的存在和活动,可以感受到普遍的内在世界。
这种对美的理解,使我对美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美的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黑格尔美学的学习,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美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美是绝对精神的表现,是自由的表现,是普遍的表现。
美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思维和感性的统一,是精神活动的具体表现。
美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模仿,更是对自由的表达,是对自由的具体化。
美不仅仅是个别的表现,更是普遍的表达,是普遍的具体化。
这种对美的理解,使我对美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美的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注重对美的体验和领悟,更加注重对美的表现和实践。
黑格尔美学

1、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在黑格尔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是相互联系和矛盾转化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
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美学发展一千年来的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谢林一样,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他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系建构的线索。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①一般的部分,研究艺术美的普遍理念,即作为理想来看的艺术美,主要分析了“美”这个中心范畴。
②特殊部分,研究从艺术美概念发展出的一系列特殊表现形式,即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主要分析了与这些艺术类型相对应的美学范畴,崇高、美和丑。
③个别部分:研究艺术美的个别化,即艺术的类和种及其系统,在这里分析了悲剧性和喜剧性等美学范畴。
A、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把艺术美作为理想来看待的。
他把艺术美放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先验的分析。
艺术美是符合其理念本质,是理念本质显现为具体形象。
就美是理念而言,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就美是理念的外在的实现而言,即“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中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这个定义包含着极重要的哲学美学价值。
其一,在理念的运动中把握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对理性派和经验派两大美学思潮在当时最辩证的综合。
这种综合,既超过了康德和席勒的二元对立的外在综合,也超过了谢林的内在绝对同一(无差别)。
在黑格尔看来,感性的客观因素在“美”里并不保留它的独立自在性,而是要把它的存在的直接性否定掉(取消掉),这种感性存在于美里仅仅被看作概念的客观存在与客体相对立,理念的感性显现运动是理念本身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
黑格尔美学思想浅析

由NordriDesign™提供
黑格尔 1770——Fra bibliotek831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
辩证法 全面运用于美学研究
Page 2
1.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把艺术美作为 理想来看待的。他把艺术美放在理想 状态下进行先验的分析。艺术美是符 合其理念本质,是理念本质显现为具 体形象。就美是理念而言,是说它作 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 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 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就美是理念的 外在的实现而言,即“当真在它的这 种外在中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 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 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 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Page 4
3.浪漫型艺术和丑 由于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独立自由的精神,它就不再能圆满地实 现于外在世界,因为绝对精神只能在它本身上存在,即作为精神而存 在。因此,它就丧失了古典型艺术的内在意义与外在形象的吻合,精 神就离开外在世界而退回它本身,这就产生了浪漫型艺术,浪漫型艺 术的美“要变成精神的美,即自在自为的内心世界作为本身无限的精 神的主体性的美”,“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 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在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 在黑格尔看来,浪漫型艺术的特点在于:它的基调是音乐的、诗歌的, 而结合到一定的观念内容时,则是抒情的。其艺术形式主要表现为音 乐和诗歌。而它不再以美为其主要表征,精神的(抽象的)美(如现 代绘画)等成为它的主要方面。浪漫艺术也使艺术走到了它的终点, 要向精神性更强的绝对精神——宗教发展了。
Page 3
2.艺术美与自然美 黑格尔认为自然美是不完满的,只有艺术美才符合美的理念,这是由黑 格尔的哲学思想决定的。黑格尔哲学认为精神哲学高于自然哲学,所以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黑格尔把不同的美学范畴与艺术发展历史的具体类 型对应起来,在他看来,“艺术表现的普遍性并不是由外因决定,而是 由它本身按照它的概念来决定的,因此是这个概念才发展或化为一个整 体中的各种特殊的显现方式”。 “自然美是不完美的美,根本缺陷在于理念被物质的材料束缚。” “移情”即“朦胧预感” 1 根据人的生活观点和习惯来判定一个动物的美与丑。 2 自然对象的形式美引起人的某种愉快。(山峰轮廓、蜿蜒河流) 3 自然物对心情的契合。
轻谈黑格尔之美学

《美学》——轻谈黑格尔之艺术美黑格尔——德国伟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黑格尔并没有亲自动手写这本书,只是在大学的讲坛上讲授这门课。
,他逝世后,他的历届学生把自己的听课笔记聚集在一起,编辑成了《美学讲演录》在,后来黑格尔的儿子又进行了重编。
这本书中,显现出黑格尔浓厚的唯心主义观点。
《美学》中,黑格尔的重要观点:人的精神包含了神性,艺术家寻找的便是这种神性,艺术品之美,乃是神性之美。
神性作为一种普遍价值,在大地上的存在,需需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来呈现,这也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存在的最高道理。
1、自然美是无用的,艺术美是神的代言人。
(关键词:艺术美,神)黑格尔把美学这门学科称呼为“艺术哲学”。
美学排除了自然美,至于山川、河流、花卉、天空、动物花斑、黄昏的美等等,他的理由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价值。
它抓住时间、个别人物、行动以及其转变的旨趣来实现这一目的。
艺术使世界变得更加纯粹,更加鲜明。
而自然风景却没有经任何心灵渗透,给大家展示的仅仅是原始的状态。
黑格尔认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是神的产品,是按照神的美德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人虽然不是神创造的,但是神正是通过人显现他的威力。
从心灵所创造的东西与从自然所生成和形成的东西,两者都包含了神的光荣,而神在后者得到的光荣更高。
因为黑格尔认为,神就是心灵,只有在人身上,神性自由才是灵动的,而在自然这种媒介中,神性只存在于无意识的感性的外在事物中,这在价值上就远逊于人的意识。
问题:美是什么?“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审美意象,就是广义的美。
意象世界显现的是人与万物一体的活动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世界万物与人的生存和命运是不可分离的。
这是最原本的世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
因此当意象世界在人的审美观照中涌现出来时,必然含有人的情感。
也就是说意象世界必定是带有情感性质的世界。
”我的观点:美出现在能牵动人类心灵,与人产生共鸣的一切外在事物身上。
美没有歧视。
黑格尔美学思想

黑格尔美学思想1、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在黑格尔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是相互联系和矛盾转化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
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美学发展一千年来的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谢林一样,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他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系建构的线索。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①一般的部分,研究艺术美的普遍理念,即作为理想来看的艺术美,主要分析了“美”这个中心范畴。
②特殊部分,研究从艺术美概念发展出的一系列特殊表现形式,即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主要分析了与这些艺术类型相对应的美学范畴,崇高、美和丑。
③个别部分:研究艺术美的个别化,即艺术的类和种及其系统,在这里分析了悲剧性和喜剧性等美学范畴。
A、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把艺术美作为理想来看待的。
他把艺术美放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先验的分析。
艺术美是符合其理念本质,是理念本质显现为具体形象。
就美是理念而言,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就美是理念的外在的实现而言,即“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中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这个定义包含着极重要的哲学美学价值。
其一,在理念的运动中把握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对理性派和经验派两大美学思潮在当时最辩证的综合。
这种综合,既超过了康德和席勒的二元对立的外在综合,也超过了谢林的内在绝对同一(无差别)。
在黑格尔看来,感性的客观因素在“美”里并不保留它的独立自在性,而是要把它的存在的直接性否定掉(取消掉),这种感性存在于美里仅仅被看作概念的客观存在与客体相对立,理念的感性显现运动是理念本身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
黑格尔的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源自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美学是一种理性的看法,必须以理性和智慧为基础。
他认为,艺术的价值应从它的
实用价值和它的教育价值中获得,因此可以确定艺术的共同价值,而
不是支持任何时代的价值观。
因此,他对艺术家作品的创作和审美主
张形成了一种理性而建设性的艺术考量。
艺术创作要符合审美规范,
即符合共同的美学标准。
另外,艺术的审美蘸水也要有可持续的常态,即艺术家要具备建设性地发展艺术家的个人风格。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思想中,着重于追求“道德意义”及其对现实社会的
贡献。
他认为,艺术作品应永久而持久地存在,不应受时间及人们流
行的审美变迁和趋势的左右。
他还认为,高度完善的艺术作品会带来
美学上的共鸣,体现艺术家的道德,極具道义意义。
此外,艺术作品
可以赋予人们智力和思维上的超越以及更广阔的思维视角。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持续被艺术家及学者视为美学标杆,是艺术家创作
的指南。
其中,最根本的核心在于将艺术价值脱离于高的价值观,扩
展艺术的审美薪水,将艺术作品凝结成道德意义比重较大的一部分。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被推崇且受到浓厚的关注,他的建设性观念受到各
种艺术潮流和审美标准的影响,在美学发展历史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块
石头。
在当今社会,以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为启发,可以让艺术成为精
神审美、文化共同体、理性决策和学术作为艺术精神的载体,得到广
泛的传播和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黑格尔美学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的美学(即艺术哲学)是他的哲学体系圆圈上的一段弧,它就是一个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的美学体系。
正是这个“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命题,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了。
黑格尔充分地吸收前人的美学研究成果,并以他丰厚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经过严密而辩证的论述,最后精辟地总结出他的美学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简明又完整的概括,证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深化了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具有科学的里程碑意义。
尽管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同他的哲学体系一样,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可是他在论证美的本质问题时,却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论界定,深刻地揭示出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等等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美、怎样去创造美,提供了巨大的启示空间。
黑格尔浓缩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定义,虽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判断,可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同时又显示了它的内容根基特别深厚。
认清
这一问题首先应对黑格尔的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黑格尔指出:“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生发出来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显现自身于事物的活动,是概念的自我实现。
当概念出现于实在里并且与实在结成统一体时概念就成为了理念。
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是主观理解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
黑格尔这一定义的三个来源首先,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认为由概念生发出外在的自然界,而自然界是概念的异化。
理念才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
理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初级阶段就是艺术,就是美。
因此,黑格尔的美其实就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发展阶段。
其次,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对于艺术的研究,是他经验的积累。
虽然黑格尔不是一个艺术家,没有直接从事艺术实践活动,但他对于艺术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研究,把艺术的特点归纳以后总结出美的定义。
第三,这一定义也来源于黑格尔以前的或同时代的德国古典美学。
黑格尔的理论受到了康德、席勒、谢林的很大影响。
黑格尔美的概念的全部含义,概言之就是理念的感性化,感性形式的心灵化。
(艺术)美是多种矛盾对立面的统一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
第一,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美的本质只是在感性形态下作为一个事物而出现
的简单的理性的理念,这个美的事物除了理念外没有别的内容”。
而“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合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黑格尔认为,美的本质,艺术美的本质,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同时,他还要求“在美的对象里,无论是它的概念以及它的目的和灵魂,还是它的外在的定性,丰富复杂性和实在性,都显得是从它本身生发出来,而不是由外力造成的”。
在这里他提出一个重要思想,艺术美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要自然完成,任何外力的束缚和人工的雕琢,都会损害理性与感性的融贯,降低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二,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黑格尔发展了席勒、谢林的客观论立场,批判了美在主观说,肯定了美的客观性。
他反对那种把美看成“是一种纯然主观的快感,一种完全偶然的感觉”的观点,而认为美的理念是“自在自为地必然地”存在着的客观对象。
“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
”美不是个人主观感情和臆想的结果,而是客观的理念、概念的必然结晶。
但是黑格尔并不是机械的客观论者。
他的理念、概念不是抽象、静止、孤立的客体,而是一个能动的创造万物的主体。
它的内部差异、矛盾导致自身的分裂和外化,使自己的本质在感性对象中实现、发挥出来。
因此,“感性显现”又是作为主体的理念的创造物或对象化。
在这个意义上,美是主体的创造,是
主体的客观化,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第三,美是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定义出发,黑格尔大体上强调一般,认为美和艺术应该从一般的概念出发,将一般转化为个别的形象。
但由于辩证法的运用,在他看来,并不存在离开特殊的一般或者离开个别的普遍。
“只有在个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与交融中才有真正的独立自足性,因为正如普遍性只有通过个别事物才能获得具体的实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也只有在普遍性里才能找到它的现实存在的坚固基础和真正内容(意蕴)。
”因此他既反对古典主义把人物写成抽象概念的化身,也反对浪漫主义离开普遍性而一味地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主张写出“这一个”,“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满有生气的人。
”
黑格尔对于美的定义总结的重大意义在于开创了内容美学的新思路,使黑格尔美学成为内容美学。
美只能在形象中现出,美必须有意蕴。
这对于整个美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以往“经验派美学从经验出发,着重个别感性现象而忽视普遍概念;理性派美学从逻辑或概念分析出发,着重普遍概念而忽视个别感性现象。
”黑格尔把这两种方法统一起来,因为按他的理念的看法,普遍概念必然体现于个别感性现象,个别感性现象也必然包含普遍观念。
同时,黑格尔把实践引入美学的研究之中,他的美学是实践美学,是内容
美学。
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位哲人的美学理论能够像黑格尔的美学那样引起人们如此广泛的注意和重视,黑格尔的《美学》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美学经典著作。
当然,作为一个伟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黑格尔的理论中有些永恒的闪光的东西,我们应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尤其是对那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