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考点精要汇总(2021版)

合集下载

系统分析师考试资料整理-系统分析师考试重点整理版

系统分析师考试资料整理-系统分析师考试重点整理版

上午考试复习重点1、程序语言基础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程序语言的种类、历史、特点和适用范围等内容。

2、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操作系统的类型结构、系统的并行机制、文件组织和系统性能评价四个知识点。

@@@@@操作系统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之一,从历年试题来看,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存储管理、进程、文件组织、设备管理等知识点,特别是有关进程的内容反复考查,考查的问题也都类似。

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段页式存储管理(地址计算:段号、页号、位移;局部性理论);@@@@@(2)进程与线程管理(PV操作,银行家算法,死锁);@@@@@(3)作业管理(响应比计算)。

3、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本章要求考生掌握的知识点有软件开发模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质量保证及软件质量评价、软件复用、原型化方法和文档编制标准、项目管理、常用的软件开发工具、软件工程支撑环境、分布式软件开发环境等十三个方面。

同时,从历年考试试题来看,还会出一些软件工程新技术方面的试题,例如,净室软件工程等。

4、面向对象方法学@@@@@掌握面向对象(OO)的基础知识。

但是,因为面向对象方法已经成为软件开发的一种主要方法,从历年考试来看,面向对象的知识点考得越来越多,且还着重考查统一建模语言(UML)的知识。

5、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在考试大纲中,有关数据库系统的知识点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和图象数据库和工程数据库。

但是,从历年的考试试题来看,上午试题的考点集中在关系代数、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和并发控制理论,下午试题一涉及到工程数据库的设计和比较分析,下午试题二涉及到数据库的安全性设计等问题。

考查的重点为:@@@@@(1)函数依赖及范式(1NF,2NF,3NF,BCNF);@@@@@(2)关系代数(投影、选择、联接);@@@@@(3)模式分解(无损联接,保持依赖);@@@@@(3)E-R模型。

软件水平考试《系统分析师》考点汇总

软件水平考试《系统分析师》考点汇总

第一章1、软件的概念: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软件(software)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hardware)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包括程序(program)、相关数据(data)及其说明文档(document)。

其中:程序--按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使程序能正常操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材料。

2、软件的特点: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软件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

一旦研制开发成功,就可以大量拷贝同一内容的副本。

软件对硬件和环境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

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全摆脱手工作坊式的开发方式,生产效率低。

软件是复杂的,而且以后会更加复杂。

软件工作牵涉到很多社会因素。

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

3、软件的分类:1.基于软件功能:系统软件(OS,DBMS)、支撑软件(各种软件开发包等)、应用软件(各种MIS系统)。

2.基于软件工作方式:实时处理软件、分时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

3.基于软件规模:微型软件、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软件、甚大型软件、超大型软件。

4、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是指这样的一个过程,包括:理解信息系统对业务需求的支持,设计系统,构建系统,以及把系统移交给用户。

计划、分析、设计、实现。

各阶段的任务及结束标志计划阶段是理解为什么要创建信息系统和确定项目团队将如何来开发它的基本过程。

计划阶段由2个步骤组成:1)在项目启动期间,要确定系统给组织带来的业务价值。

主要通过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组织可行性分析来完成。

2)项目批准后,进入项目管理。

分析:分析阶段说明此系统由谁来用,用作什么,在哪里用,以及什么时候用这些问题。

在此阶段,项目团队调查现有系统,确定可改进的地方,以及开发新系统的方案。

最新系统分析师考试复习资料(精简整理版)

最新系统分析师考试复习资料(精简整理版)

系统分析师考试复习资料说明:本文所有资料均收集于网络,由本人整理而成,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网友们可自由传播此资料,但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1 开发技术:语言与平台 (6)JavaBean组件模型特点 (6)Enterprise JavaBean(EJB)组件模型特点: (6)JSP胜过servlet的关键的优点: (6)J2EE的重要组成部分: (6)RMI和RPC的区别: (7)XML和HTML的主要区别: (7)XML技术和JSP技术集成的方案: (7)XML与JSP技术联合的优越性: (7)XML的特点: (7)SAX (Simple API for XML) 和 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 (7)什么是DOM? (7)什么是SAX? (8)什么类型的SAX事件被SAX解析器抛出了哪? (9)什么时候使用DOM? (9)什么时候使用SAX? (9)HTML的缺点: (10)经验结论 (10)用ASP、JSP、PHP开发的缺陷: (10)XML的优缺点: (10)XML主要有三个要素:模式、XSL、XLL。

(10)2 Web Service相关技术 (10)Web Service (10)创建简单的Web Service的方法: (11)Web Service主要目标是跨平台和可互操作性,其特点: (11)Web Service应该使用的情况: (11)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Universal Description,Discovery,and Integration) (11)SOAP (12)Web Service技术(SOAP、UDDI、WSDL、EBXML) (12)3 软件工程、软件架构及软件体系结构 (12)3.1 面向对象技术 (12)一组概念 (12)OOA的主要优点: (12)OOA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活动: (12)3.2 UML: (12)UML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 (13)UML提供了3类基本的标准模型建筑块 (13)UML规定四种事物表示法 (13)UML提供的建筑块之间的基本联系有四种 (13)UML图形提供了9种图形 (13)UML规定了语言的四种公共机制 (13)UML的特点: (13)USE CASE: (13)对象类图: (13)交互图: (14)状态图: (14)组件图和配置图: (15)UML开发工具:ilogix Rhapsody (15)Rational Rose家族成员有: (15)3.3OMT方法: (15)OMT方法有三种模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软考-系统分析师-考点汇总

软考-系统分析师-考点汇总

软考-系统分析师-考点汇总系统分析师考试相关资料及重点内容导读:软考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软考系统分析师:信息库(repository)软考系统分析师:软件开发模型软考系统分析师:企业应用集成(EAI)软考系统分析师:电子政务软考系统分析师:基于内容检索软考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1)总体规划阶段: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总体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技术规范。

(2)系统分析阶段: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及系统初步方案。

(3)系统设计阶段: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及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4)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成果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即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

用户的参与特别重要。

(5)运维阶段:维护可分为4种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软考系统分析师:信息库(repository)信息库(repository)中积累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构成各个阶段的相关开发信息,以及系统维护的有关信息,并提供综合信息的工具,是信息工程工具的核心部分。

詹姆士马丁在其著作中曾将信息库比喻为百科全书。

信息库面对分析人员、程序员和维护人员,一般不直接面对用户。

应当存入信息库的内容包括:1、软件工作环境、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等;2、需求分析阶段收集的各种信息;3、逻辑设计阶段的各种调查材料和生成的各种文档;4、设计阶段的各种资料;5、编程阶段的所有成果;6、运行及使用情况的详细记录,包括错误故障记录;7、维护及修改的情况;8、项目管理的有关信息,包括人员、资金、进度、实施情况等。

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主观、客观;2、普遍性:无所不在;3、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也是无限的;4、动态性:随时间而变化;5、依附性: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依附于物质而存在;6、变换性: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发生变换或转换,形式、内容发生变化;7、传递性:空间上的传递是转移或扩展;时间上的传递是存储。

系统分析师考试考点归纳

系统分析师考试考点归纳
系统分析师
/rk/rjsp/index.html
系统分析师考试考点归纳
系统分析师考试在众考试当中,算的上是一个比较难考的科目, 以下是小编归纳的部分系统分析师考点知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 助。 1、主要通信技术
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系统分析师
/rk/rjsp/index.html
4、网络设备的选型原则
5、存储组织(页面置换算法)
系统分析师
/rk/rjsp/index.html
6、网络操作系统的特征
7、分布式系统的特点
系统分析师
/rk/rjsp/index.html
8、系统常见的安全需求
如需了解更多系统分析师资讯可点击希赛网查看。

系统分析师核心考点归纳

系统分析师核心考点归纳
写回:CPU修改Cache的某一行后,相应的数据并不立即写入主存储器单元。而是当该行被从Cache中淘汰时,才把数据写回主存储器中。
标记法:对Cache中的每一个数据设置一个有效位。
12、地址映像
13、
a.常见映像方式:直接映像、全相联映像和组相联映像
b.
c.地址映像是将贮存与Cache的存储空间划分为若干大小相同的页。
3、数字数据网(DDN):通常以光缆为传输媒介,专线速率为2Mb/s
4、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服务(N-ISDN):最大传输速率为64Kb/s与128Kb/s
5、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ATM宽带交换机、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系列。最高速度可达600Mb/s
6、非同步数字用户环路(ADSL):能在传统的电话线上提供(G.DMT)下行8Mb/s和上行1.5Mb/s的传输速率。G.Lite下行速率为1.5Mbps上行为512Kbps,但省去了POTS的分离器。
十二、
十三、磁盘存储器
十四、
1、最外层为0磁道。
2、存储容量= 其中n为保存数据的总盘面数;t为每面磁道数;s为每道的扇区数;b为每个扇区存储的字节数
3、存取时间包括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
4、数据传输速率R=TB/TTB为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字节数,T为磁盘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5、磁盘读写时间=磁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旋转时间(转速/2)+读或写数据的传输时间+控制器的开销一般寻道为先移动磁盘臂再旋转到对应扇区。
性能指标:存取时间、存取带宽、存取周期和数据传输率
4、Cache的概念
5、
功能:提高CPU的数据输入输出的速率。
使用cache改善性能的的依据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软考-系统分析师-考点汇总

软考-系统分析师-考点汇总

软考■系统分析师■考点汇总系统分析师考试相关资料及重点内容导读:软考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软考系统分析师:信息库(repository)软考系统分析师:软件开发模型软考系统分析师:企业应用集成(EAI)软考系统分析师:电子政务软考系统分析师:基于内容检索软考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舷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1)总体规划阶段: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总体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技术规范。

(2)系统分析阶段: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勢流程分析、数据和1流程分析及系统初步方案。

(3 )系统设计阶段: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讯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及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4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成果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r即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

用户的参与特别重要。

(5 )运维阶段:维护可分为4种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1 / 11软考系统分析师:信息库(repository)信息库(repository )中积累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构成各个阶段的相关开发信息,以及系统维护的有关信息,并提供综合信息的工具,是信息工程工具的核心部分。

詹姆士马丁在其著作中曾将信息库比喻为百科全书。

信息库面对分析人员、程序员和维护人员,—般不直接面对用户。

应当存入信息库的内容包括:1、软件工作环境、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等;2、需求分析阶段收集的各种信息;3、逻辑设计阶段的各种调查材料和生成的各种文档;4、设计阶段的各种资料;5、编程阶段的所有成果;6、运行及使用情况的详细记录,包括错误故障记录;7、维护及修改的情况;&项目管理的有为言息,包括人员、资金、进度、实施情况等。

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主观、客观;2、普遍性:无所不在;3、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也是无限的;4、动态性:随时间而变化;5、依附性: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依附于物质而存在;6、变换性: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发生变换或转换,形式、内容发生变化;7、传递性:空间上的传递是转移或扩展;时间上的传递是存储。

系统分析师复习重点

系统分析师复习重点

系统分析师复习重点一、综合知识 (2)(一)面向对象技术 (2)(二)网络与安全信息化 (3)(三)知识产权与标准化 (6)(四)计算机系统与配置 (7)(五)软件工程 (11)(六)信息化基础知识 (17)(七)数据库系统 (19)(八)操作系统 (20)(九)经济、管理与数学知识 (22)(十)多媒体技术 (24)(十一)计算机网络技术 (25)二、案例分析 (28)(一)系统分析常用工具 (28)(二)系统分析与建模(需求分析、系统建模、系统开发方法) (28)(三)系统设计与维护(系统测试、系统运行) (31)(四)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组织管理) (32)(五)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网络规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35)(六)数据库系统及其管理(备份、恢复与容灾、性能分析) (38)(七)中间件 (43)(八)数据仓库 (44)(九)数据挖掘 (45)(十)RUP(统一开发过程) (45)(十一)敏捷方法 (46)(十二)O/R映射(O BJECT/R ELATION) (47)(十三)软件架构 (47)(十四)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 (49)(十五)S TRUTS+S PRING+H IBERNATE开源框架 (50)(十六)软件成熟度模型(CMM) (50)(十七)软件产品线 (51)(十八)RIA富互联网应用 (52)(十九)AJAX技术 (53)(二十)M ASHUP (53)(二十一)数据联邦 (54)(二十二)云计算、P2P对等网络计算、网格计算、普适计算 (55)(二十三)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整合 (60)(二十四)分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十五)物联网 . (62)一、综合知识(一)面向对象技术1.JacksonBooch 和UML2.类:是一组具有相同属性、操作、、关系、和语义的对象描述接口:是描述类或构件的一个服务的操作构件:是遵从一组接口规范且付诸实现的物理的、可替换的软件模块包:用于把元素组织成组节点:运行时的物理对象,代表一个计算机资源,通常至少有存储空间和执行能力3.4.UML5.传统的程序流程图与UML活动图区别在于:程序流程图明确指定了每个活动的先后程序,而活动图仅描述了活动和必要的工作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一、信息和信息化的概念(⭐)1、什么是信息维纳(Norbert Wiener):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信息可转换为物质或能量。

香农(Claude E.Shannon):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减少。

(引入热力学概念“熵”。

),单位为比特。

哲学界:信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其它:信息是事先不知道的报导。

信息和材料、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2、信息的基本属性信息具有如下基本属性:真伪性:真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真实的信息价值可能为负。

层次性:信息一般和管理层一样,可以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3个层次。

不完全性:客观事实的全部信息是不可能得到的。

我们需要正确滤去不重要的信息、失真的信息,抽象出有用的信息。

滞后性: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因此信息必然落后于数据,加工需要时间。

扩压性:信息和实物不同,它可以扩散也可以压缩。

分享性:信息可以分享,这和物质不同,并且信息分享具有非零和性。

3、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对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维护和使用的过程,这也构成了信息的生命周期。

(i)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指根据某种目的收集相关的原始信息,包括识别信息和采集信息两种基本活动。

(ii)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是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

信息存储主要包括信息的逻辑组织和信息的物理存储。

(iii)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有基本加工和高级加工两方面的内容。

(iv)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是把信息从信息源通过信道发送到目的地的过程。

广义上讲,信息传输将信息从一种存储介质转换到另一种存储介质上,或者从一种信息形式转化为另一种信息形式。

(v)信息维护。

信息维护是对信息的更新和保护,利用各种程序和技术,来记录客观事物发生的变化以及防止信息的毁坏和泄露。

其中,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等,保护包括备份、复制等。

(vi)信息使用。

信息的使用包括两个问题:技术问题和如何实现价值转换问题。

价值转换是信息使用概念上的深化,是信息内容使用的深度上的提高。

4、信息化概念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

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

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

5、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信息是加工以后的数据,而数据是信息所生成需要的材料,是信息的存在形式和形态。

知识是经过加工的信息,信息为知识的生产提供材料。

知识是将某个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与在另外不同环境中获得的信息相关联,而智慧是从完全不同的知识中推导出的一般性原理。

二、系统和信息系统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从数学角度来看,系统是一个集合,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事物(集合元素),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

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或者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对于信息系统而言,输入的是数据,输出的是信息。

三、企业建模(⭐⭐⭐)企业建模过程:建立企业模型是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它通过审查有关组织机构的书面文档来获得资料,并把所获得的原始资料作为信息源,再利用有关软件工具建立组织层次图。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组织层次图、业务计划、年终报告、备忘录等作为输入信息,输出企业任务说明,组织单元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表,企业目标/组织单元目标矩阵等制品。

在建立企业模型过程中,确定了企业高层业务功能之后,还可以将高层业务功能进一步分解为业务过程。

在功能分解过程中参考下列分解原则:(i)每个功能至少可分解成两个子功能或过程;(ii)在同一层次上的成分应属于同种类型,要么都是功能,要么都是过程;(iii)同种功能或过程在分解中不能重复出现;(iv)组成较高层次的功能的子功能或过程,必须反映较高功能的所有方面。

(3)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工具(i)组织机构图描述组织各部分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ii)组织/业务关系图描述业务和部门的关系。

(iii)业务功能一览图,描述每一种业务所具有的功能。

四、信息化战略体系(⭐⭐⭐⭐⭐)1、信息化战略体系规划企业战略规划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和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希赛教育专家解读: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来支撑业务流程的运作,进而实现企业的关键业务目标,其重点在于对信息系统远景、组成架构、各部分逻辑关系进行规划。

希赛教育专家解读:为企业战略开发支撑系统。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通常简称为IT战略规划,是在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对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软件、支撑环境等进行具体的规划,它更关心技术层面的问题。

希赛教育专家解读:为支撑系统运行环境做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是在以上规划的基础上,为开展具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而进行的数据需求分析、信息资源标准建立、信息资源整合工作。

希赛教育专家解读:数据与标准相关的规划系统规划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其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及现有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希赛教育专家解读:单个项目的立项分析。

2、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集成方法:业务与IT整合(BITA):重心是找业务与现有IT系统之间的不一致,并给出转变计划。

企业IT架构(EITA):帮助IT企业建立IT的原则规范、模式和标准。

3、信息系统战略规划(ISSP)信息系统战略规划(Information System Strategic Planning,ISSP)是从企业战略出发,构建企业基本的信息架构,对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与应用,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ISSP方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各个阶段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数据处理为核心,围绕职能部门需求的信息系统规划,主要的方法包括企业系统规划法(BSP)--CU矩阵、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和战略集合转化法(SST);第二个阶段主要以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围绕企业整体需求进行的信息系统规划,主要的方法包括战略数据规划法(SDP)、信息工程法(IE)和战略栅格法(SG);第三个阶段的方法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的情况下,以集成为核心,围绕企业战略需求进行的信息系统规划,主要的方法包括价值链分析法(VCA)和战略一致性模型(SAM)。

五、信息工程信息工程(Information Engineering,IE)方法是马丁创立的面向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其基础是BSP方法和SDP方法。

IE方法与信息系统开发的其他方法相比,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信息工程不仅是一种方法,它还是一门工程学科,把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

信息工程由系统的方法论、完备的工具集、信息工程环境和成熟的经验总结四个部分组成,IE方法认为,与企业的信息系统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是企业的各种信息、企业的业务活动过程和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

也就是说,信息、过程和技术构成了企业信息系统的三要素。

IE方法自上而下地把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四个实施阶段,分别是信息战略规划阶段、业务领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和系统构建阶段。

六、信息系统开发方法(⭐⭐⭐⭐)1、结构化开发方法用户至上,自顶向下,逐步分解(求解),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阶段有任务与成果,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阶段固化,不善变化,适用于需求明确。

2、原型法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不明确的开发,按功能分-水平原型(界面)、垂直原型(复杂算法),按最终结果分-抛弃式原型、演化式原型。

3、面向对象方法最早来源于仿真领域,其特点是系统的描述及信息模型的表示与客观实体相对应,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利于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和沟通,缩短开发周期,提供系统开发的准确性和效率。

具有更好的复用性,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分析、设计、实现三个阶段界限不明确。

4、面向服务的方法(⭐⭐)以粗粒度、松散耦合的系统功能为核心,强调系统功能的标准化和构件化,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可复用性和可演化性。

从概念上讲,SOA 中有三个主要的抽象级别:(i)操作:代表单个逻辑工作单元(LUW)的事务。

执行操作通常会导致读、写或修改一个或多个持久性数据。

SOA 操作可以直接与面向对象(OO) 的方法相比。

它们都有特定的结构化接口,并且返回结构化的响应。

完全同方法一样,特定操作的执行可能涉及调用附加的操作。

操作位于最底层。

(ii)服务:代表操作的逻辑分组。

例如,如果我们将CustomerProfiling视为服务,则按照电话号码查找客户、按照名称和邮政编码列出顾客和保存新客户的数据就代表相关的操作。

(iii)业务流程:为实现特定业务目标而执行的一组长期运行的动作或活动。

业务流程通常包括多个业务调用。

业务流程的例子有:接纳新员工、出售产品或服务和完成订单。

七、企业资源计划(ERP)(⭐⭐⭐⭐)1、三个理解层次管理思想:他是管理思想的变革。

软件产品:但不是直接买来就用,需要个性化的开发与部署。

管理系统:存在众多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有统一的规划,是互联互通的,便于事前事中监控。

2、5个计划层次经营计划:经营计划是企业总目标的具体体现,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国家有关政策、企业资源能力和历史状况、同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有关信息,制定经营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是根据经营计划的生产目标制定的,是对企业经营计划的细化,用以描述企业在可用资源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中的产量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在企业决策层的三个计划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企业经营计划和战略规划的细化,另一方面它又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主生产计划,指导企业有计划地进行生产。

主生产计划:是对企业生产计划大纲的细化,说明在一定时期内的如下计划: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什么时候交货。

物料需求计划:是对主生产计划的各个项目所需的全部制造件和全部采购件的网络支持计划和时间进度计划。

它根据主生产计划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数量和交货期,推导出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及材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期,再导出自制零部件的制作订单下达日期和采购件的采购订单发送日期,并进行需求资源和可用能力之间的进一步平衡。

能力需求计划:是对物料需求计划所需能力进行核算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

旨在通过分析比较MRP 的需求和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及早发现能力的瓶颈所在,为实现企业的生产任务而提供能力方面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