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中药

合集下载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在骨科疾病治疗方面,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有效的疗效,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偏爱。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对于骨科疾病的认识中医药对于骨科疾病的认识与西方医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医药认为,骨科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气血失调、经络阻塞等内在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不仅关注病灶本身,更注重寻找病因并从整体上调理身体。

二、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配制相应的中药汤剂,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

中药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补气养血等作用,可以促进骨骼的修复和恢复。

2.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和推拿等手法,可以促进患者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促进骨骼的康复。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的独特疗法之一。

通过在穴位上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针灸对于骨科疾病的镇痛、消炎、增加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疗效。

三、中医药在常见骨科疾病中的应用1. 骨折:骨折是骨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中医药治疗骨折注重通过活血化瘀、促进新骨生长来加速骨骼康复。

常用的中药有破骨丹、十全大补汤等。

此外,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骨折后的疼痛和不适。

2. 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特点是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中医药治疗关注疏风、清热、祛湿等病因,常用的中药有络金锁、秦艽等。

针灸疗法在缓解关节炎疼痛方面表现出色。

3.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疼痛、肌肉无力等表现,中医药治疗主要是通过舒肝活血、通络止痛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桑寄生、当归等。

四、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1. 个性化治疗:中医药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情况调配药物和疗法,实现个性化治疗。

骨科常用中药方

骨科常用中药方

1.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克)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大黄120克川芒消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6O克枳壳120克厚朴少许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三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各10克)4.四生丸(《妇人良方》)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黄芪(30克)当归(6克)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槟榔1.3、陈皮1.3、木瓜1.3、吴茱萸0.4、紫苏0.4、桔梗0.7、生姜0.710.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11.抵当汤(《伤寒论》)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13.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30克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苏梗1钱,厚朴1钱,枳壳1钱,砂仁5分,归尾2钱,红花5分,木香4分,炒赤芍1钱,桃仁3钱,苏木末2钱,香附1钱。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

《中药引方》骨科

《中药引方》骨科

中药引方(骨科)一号接骨丸(《伤科诊疗》)【组方】当归60g白芍60g茯苓60g莲米60g血竭30g川红花30g儿茶30g广木香30g丹皮15g自然铜30g土鳖虫30g【功效与适应症】生血、活血、健脾、续骨、促进骨痂生长。

用于一切骨折和骨质疏松脱钙。

【用法】共研细末,做蜜丸或水丸。

每丸约6g,每次一丸,每日2~3次。

一号熏洗药(《运动创伤学》)【组成】川红花60g赤芍60g血通60g合欢皮40g松节40g香附40g威灵仙40g三七根20g 木瓜20g生川乌15g生草乌15g生南星15g【功效与适应症】活血散瘀、解痉止痛。

用于陈旧性损伤局部冷痛、酸痛、肌肉萎缩、骨折、脱位后关节功能受限。

【用法】以上各药切片(打粉)、混合均匀、分装成袋,每袋重125g。

水煎、外用熏洗患处。

每日熏洗2~3次。

一号新伤药(《运动创伤学》)【组成】黄柏30g延胡索12g血通12g白芷9g独活9g木香9g血竭3g【功效与适应症】退热、消肿、止痛。

为用于新伤局部肿胀、痛疼、微烧。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混合均匀。

用冷开水和少许蜂蜜调匀,根据损伤面积大小,摊于油纸或纱布上,贴敷伤部。

一号旧伤药(《伤科诊疗》)【组成】续断15g土鳖虫15儿茶9g檀香6g木香9g羌活9g独活9g血通9g松节9g乳香6g紫荆皮9g关桂6g【功效与适应症】舒筋、止痛、逐寒。

治各骨节伤后经常酸痛,不能着力负重。

【用法】同一号新伤药。

七厘散(《伤科诊疗》)【组成】血竭90g儿茶60g红花60g乳香30g没药30g朱砂9g元寸香(麝香)3g冰片6g 【功效与适应症】散瘀、开窍、活血、镇痛。

用于胸背部损伤,胸部闷气等。

【用法】共研细末,每日2~3次,每次3g,酒或水送服。

也可撒在新伤药上,贴于患处,散瘀止痛效佳。

七厘散(《良方集腋》)【组成】血竭30g麝香0.4g冰片0.4g乳香5g没药5g红花5g朱砂4g儿茶7.5g【功效与适应症】活血散瘀、止血定痛。

用于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或筋伤骨折、创伤性出血等。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在骨伤科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独特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活血化瘀类1、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常用于跌打损伤初期,瘀血肿痛。

方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共为臣佐药。

2、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柴胡、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适用于损伤后瘀血内阻,胸痛头痛等症。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柴胡疏肝解郁;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

3、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瓜蒌根润燥消瘀;穿山甲破瘀通络;大黄荡涤凝瘀败血;甘草调和诸药。

二、接骨续筋类1、续骨活血汤组成: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用于骨折中期,瘀肿渐消而未尽,疼痛减轻。

方解: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活血养血;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接骨续筋;乳香、没药消肿止痛。

2、新伤续断汤组成:当归尾、地鳖虫、丹参、乳香、没药、骨碎补、泽兰叶、延胡索、苏木、续断、桃仁、桑枝。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接骨。

适用于新伤骨折,筋脉损伤。

方解:当归尾、桃仁、丹参、地鳖虫、苏木活血化瘀;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骨碎补、续断接骨续筋;泽兰叶活血利水;桑枝通经络。

3、接骨紫金丹组成: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

方解:土鳖虫、自然铜接骨续筋;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大黄逐瘀通经;硼砂清热解毒。

骨伤科中药方剂

骨伤科中药方剂

骨伤科中药方剂1.顺气通便汤:桃仁12g 生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桂枝15g 土鳖12g 川芎12g 芒硝12g(冲服)当归15g 乳香6g 没药6g 泽兰15g川牛膝15g 茯苓15g 甘草6g2.肩周炎: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 羌活15g 牛膝15g 肉桂15g细辛6g 秦艽15g 桑寄生15g 当归15g薏苡仁15g 赤芍15g 生地黄15g 茯苓15g伸筋草15g 玄参15g 甘草6g3.肋软骨炎:羌活12g 防己12g 牡丹皮30g 白术12g防风12g 赤小豆30g 栀子15g 甘草6g柴胡12g 白芍20g 当归12g 茯苓15g4.骨髓炎:当归15g 生地黄15g 川芎15g 赤芍12g党参20g 白术12g 茯苓20g 黄芩30g黄连10g 大黄10g 栀子15g 蒲公英15g紫花地丁20g5.坐骨神经痛:制川乌5g 制草乌5g 乳香6g 没药6g桑寄生25g 当归12g 丹参15g 延胡索12g蜈蚣5条全蝎30g 乌梢蛇30g 杜仲20g木香10g 防风10g 独活10g6. 1号熏洗药组成:川红花60克赤芍60克血通60克合欢皮40克松节40克香附40克威灵仙40克三七根20克木瓜20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南星15克功用:活血散瘀,解痉止痛。

主治:用于陈旧性损伤局部冷痛,酸痛,肌肉萎缩,骨折,脱位后关节功能受限。

用法:以上各药切片,混合均匀,分装成袋,每袋重70克。

水煎,外用熏洗患处。

每日熏洗2~3次。

2号熏洗药组成:通桂45克吴茱萸45克甘松45克独活45克土茯苓45克威灵仙45克••陈皮30克血通30克川芎30克藁本30克骨碎补30克钻地风30克苍术15克细辛15克功用:行气,通经络,散寒,暖筋骨。

主治:用于筋骨冷痛,腿脚麻木,胀痛,风湿性关节痛。

用法:同1号熏洗药。

郑氏3号熏洗药组成:生南星45克白蔹45克赤芍45克川红花30克川芎30克王不留行30克木鳖子30克泽兰30克川木香30克海桐皮30克土茯苓30克鸡血藤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生川乌20克生草乌20克木瓜20克穿山甲15克功用:活血通经,软坚散瘀积,解痉挛。

骨科圣药

骨科圣药

骨科圣药 祖师麻、黄瑞香、大救驾祖司麻为瑞香科瑞香属植物黄瑞香的根皮及茎皮,别名为祖师麻、黄瑞香、大救驾、金腰带、黄狗皮。

本品为非常用中药材,但制成中成药后应用较广泛,民间广泛用于治疗疼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和支气管炎等症。

为瑞香科植物黄瑞香、陕甘瑞香及凹叶瑞香的茎皮和根皮。

【性味】《陕西中药志》:"辛苦,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散瘀。

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头痛,胃痛,跌打损伤。

①《陕西中药志》:"止痛,散血,补血,有麻醉性。

用于跌打损伤,周身疼痛,头痛,心胃痛,腰腿痛。

又治四肢麻木。

"②《陕西中草药》:"祛风除湿,温中散寒。

治感冒,风湿疼痛,中风麻木,半身不遂,皮肤痒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煅研为散。

【选方】①治心胃疼痛:祖师麻7.5克,甘草15克。

水煎服。

(《宁夏中草药手册》)②治腰腿疼痛:祖师麻、防风、土青木香、羌活、独活、透骨消、乳香、小茴、甘草,黄酒煎服;女加四物汤,男加四君子汤。

(《陕西中药志》)③治四肢麻木:祖师麻15克,水煎,煮鸡蛋十个。

每日早晚各吃一个,并喝汤一、两口(冬天用较好)。

(《陕西中草药》)④治风寒感冒:祖师麻10克,生姜、葱白为引。

水煎服。

(《陕西中草药》)【临床应用】治疗关节炎将祖师麻制成20%祖师麻醑,用纱布四层浸透,敷于患处,盖一层塑料布后包扎。

10~30分钟后,局部有热感、灼痛;4~6小时后出现水泡。

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泡内积液,经3~5天泡皮结痂脱落。

以后根据病情再敷,一般2~4次即可。

或用祖师麻细粉200克,加凡士林800克,调成软膏,取适量敷于患部。

上盖塑料布,包扎。

约6~8小时局部出现水泡,处理方法同上。

亦可制成20%祖师麻膏药,用时将其烤热,待温贴于患部。

贴敷30小时后,局部出现痒感、热感、红丘疹、渗出液,于第5~6天揭去膏药。

待局部症状消失后,根据病情再贴,一般贴2~3次。

进口的”洋中药“迈之灵,服用时牢记这四大用药细节,药效翻倍

进口的”洋中药“迈之灵,服用时牢记这四大用药细节,药效翻倍

2.3元一片的进口的”洋中药“迈之灵,服用时牢记这四大用药细节
迈之灵是骨科常用的药物,成分主要是马栗提取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常见疾病,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

很多初次服用该药物的患者对其如何正确使用并不了解,今天咱们就来介绍服用迈之灵期间,需要牢记的四大用药细节。

细节一、使用方法
该药物说明书明确规定,迈之灵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人,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临床用药经验缺乏,安全性未知。

对于成人,一天服用两次,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服用1-2片。

单次使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此外,该药物安全性良好,可长期服用,临床上一般20天为一个使用疗程。

细节二、用药时机
由于该药物服用过程中会产生轻微的胃肠道不适。

因此,建议该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细节三、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迈之灵也不例外。

虽然该药物整体安全性良好,但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导致胃肠道不适,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过敏等。

细节四、经济性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该药物一盒有两板,每板有20片,每盒的价格为90元,相当于每片的价格是2.3元,价格并不是那么友好。

因此,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包含方歌)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包含方歌)

方剂目录1、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9克【功效及适应证】凉血止血。

主治损伤所至呕吐血、咯血、创面渗血【用法】各烧灰成性,研细末。

每服10~15克,用鲜萝卜汁调服。

【方歌】十灰散治大小蓟,荷柏茅茜棕丹皮;山栀大黄俱为灰,上部出血此方宜。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大黄20克芒硝10克当归10克木通10克枳壳20克厚朴10克苏木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川红花10克【功效及适应证】攻下逐瘀。

治跌扑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或腰椎损伤后,伴肠麻痹、腹胀者。

【用法】水煎服,药后得下即停服。

【方歌】大成活血便立通,硝黄枳壳厚归红;木通苏木陈皮草,煎服不行加蜜冲。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0克【功效及适应证】清热解毒。

治创伤感染初期【用法】水煎服。

每日1~3剂。

【方歌】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与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4、四生丸《妇人良方》【组成】生地黄12克生艾叶10克生侧柏叶10克生荷叶10克【功效及适应证】凉血止血。

治损伤出血,血热妄行,或吐血,衄血【用法】水煎服。

【方歌】四生三叶在其间,艾柏鲜荷生地餐;热迫血行成吐衄,血随火降一时还。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组成】乌药砂仁木香元胡香附甘草【功效及适应证】理气止痛用于损伤后气滞疼痛。

【用法】水煎服。

【方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损伤滞痛服之堪。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组成】炮穿山甲天花粉甘草乳香白芷赤勺贝母防风没药皂角刺归尾各3克陈皮10克金银花10克【功效及适应证】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治骨痈初期。

【用法】水煎服用。

【方歌】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陈皮皂山甲;贝母花粉及乳没,赤芍甘草酒煎佳。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6克赤勺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功效及适应证】活血逐瘀,通络止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20个备考方剂
1★桃红四物汤
主治:股骨颈、锁骨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

2★舒筋活血汤加减
主治:股骨颈骨折中期
功效: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壮筋养血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后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4★田七二龙二仙汤
股骨颈骨折术后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干预
主治:活血通络、续筋接骨
方药:田七、生龙骨、地龙、仙茅、仙灵脾、鹿角胶、龟板胶、牛膝加减。

5★桃核承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兼大便不通者,功效:活血泻热通腑;
方药:芒硝大黄甘草桃仁桂枝
6★补阳还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平素体虚,伤后失血致气血虚损者,
功效:补气活血。

方药:当归赤芍川穹地龙黄芪红花桃仁
7★三仁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见纳差痞满,以湿热为主的患者
功效:清利湿热
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8★补中益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以气血两虚为主
功效:补中益气、活血养血
方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9★六味地黄丸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后期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10★温胆汤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围手术期)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方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11★五味消毒饮
主治:疔疮初起痈疡疖肿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方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12★当归补血汤
主治:血虚发热证
功效:补气生血
方药:黄芪、当归
13★和营止痛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瘀血凝滞证,
功效: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断、牛膝、木瓜、木香、骨碎补、丝瓜络、桑枝。

14★壮筋续骨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肝肾不足证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黄芪、骨碎补、断续、当归、丹参、巴戟天。

15★身痛逐淤汤
主治:风湿痹病血瘀气滞证: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秦艽,桃仁,红花,川芎,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16★独活寄生汤
主治:风湿痹病寒湿痹阻证:
功效: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人参,当归,干地黄,白芍,川芎,肉桂,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甘草。

大秦艽汤 /当归拈痛汤
主治:风湿痹病湿热痹阻证:
功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17★大秦艽汤:方药: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

18★当归拈痛汤: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19★右归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阳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肉桂,枸杞子,鹿角胶,当归,菟丝子等。

20★虎潜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阴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陈皮,干姜,虎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