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提高留置针合格率(行业文书)

合集下载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留置针规范化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留置针规范化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项目:提升留置针规范化使用科室:消化内科日期:2021.06一、计划阶段(P)(一)现况调查静脉留置针广泛使用于住院患者的日常输液,但对于留置针的规范使用,似乎存在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因此规范使用留置针,保证静脉输液的质量,避免发生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贴膜有卷边;2、穿刺点有渗血、渗液;3、未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4、未u型固定或压迫静脉;5、小标贴未在隔离塞尾端;6、未注明置管信息;7、穿刺点被遮盖;8、肝素帽未高于导管头端;9、管内回血。

(二)原因分析:经过柏拉图分析,找出原因如下鱼骨头:(三)改进目标:规范留置针的使用,精细化管理。

二.执行阶段(D)1、定期在科内进行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以增强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日常管理意识,由静疗小组成员讲解静脉留置针置管及冲封管操作流程,并将相关知识上传在科室微信群共享学习,以确保科室内每位护士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充分发挥静疗小组的作用,加强对静疗成员的培训,及时检测培训效果,人人过关,再由成员培训科室护理人员,增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意识及责任心。

3、护士长监管到位,制定静脉留置针核查标准,责任组长负责每天检查留置针使用情况,核查有记录,责任到人或班次。

一旦发现敷贴卷边、潮湿、固定不牢、针眼渗液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留置针穿刺处干燥和清洁;发现导管返血及时冲封管;发现肝素帽有血液应及时更换并冲封管;躁动患者加强约束;并及时移除不必要的导管。

4、重视每一步骤的规范化操作,充分评估,合理选择血管;正确消毒皮肤,消毒液自然充分待干后方可穿刺,消毒液未干可导致敷料固定不牢,还容易发生皮肤皮疹;正确固定敷料及延长管;正确冲封管手法,冲封管手法不正确,是导致导管返血及堵管的重要因素;尽量靠近针座处夹闭封管夹,这样可以相对缩小血管与留置针管腔相通的空间,有效阻断血液向延长管回流的可能。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在对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持续质量改进进行运用的效果。

方法研究所选择患者共计80例,属于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所接诊,通过组内随机性选择的方式,抽选纳入病例中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剩下患者则需要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运用,即观察组。

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对两组在留置针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

结论在对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运用,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一直存在有较高的使用率,尤其对于需要长期进行静脉给药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的作用下,可以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性穿刺,对于保障静脉给药的综合效果存在有重要作用。

但在静脉留置针使用的过程中,更需要做好对应护理管理工作[1-2]。

本研究就针对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该部分患者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所选择患者共计80例,属于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所接诊,通过组内随机性选择的方式,抽选纳入病例中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剩下患者则需要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运用,即观察组。

在患者组成方面,对照组中存在有男性患者24例,女16例,年龄分布在45—68岁间,均值为(56.12±1.38)。

而观察组中存在有男性22例,女18例,年龄分布在42—71岁间,均值为(57.28±1.02)。

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方法在对照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应护理干预操作均按照临床规定进行展开。

在静脉给药的过程中,需做好留置针的固定操作,并及时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有堵管等情况,告知患者在留置针期间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等,避免患者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导致留置针出现脱落等情况。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目的:讨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4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对两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占比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5%(P<0.05);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

结论:在对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

标签: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静脉留置针不但痛感小、操作简单、风险小,而且适用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高,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

但应用这种治疗方式,患者容易感染,进而出现并发症,若是护理、预防不到位,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1]。

为此,采取规范的护理手段,对规避感染情况出现、缓解患者病情有重要的作用。

而持续质量改进就是一种全面、有效地的管理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有很大帮助。

本院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引入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静脉留置针患者20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2例。

对照组:男65例,女37例;年龄12~86岁,平均年龄(43.5±4.1)岁。

观察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13~85岁,平均年龄(44.2±4.3)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QC小组。

小组成员由科内10名医务人员构成,全部为女性,年龄跨度在24~35岁,从事护理工作3~16年[2]。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留置针合格率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留置针合格率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报告本项目名称提高留置针规范使用合格率部门 C8肾内科负责人徐雪芳起止时间 2016.04-- 2016.1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科C8病区月制4年2016.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质量改进计划表(1)现状把握阶段(2016.04.01-2016.06.30):我们对留置针规范800700600500留置针人数400合格人数30020010004月-6月(2)原因分析1、护士没有按照留置针规范使用的方法执行。

2、年轻护士或者是长期休假后回病房工作的护士培训不够。

3、护士重视度不够。

4、护士对于留置针规范使用的标准没有掌握。

5、护士对病人留置针后健康指导不够。

5、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督查力度不够。

6、有些病人容易出汗,贴膜容易卷边。

7、其他科室转入的病人评估不到位。

、有些病人留置针侧肢体活动不规范8.护士因素病人因素(3)留置针使用中存在问题1、留置针使用的指证没有掌握。

2、留置针在操作的过程中未按照规范执行。

3、贴膜有卷边;贴膜内有渗液或渗血。

4、针尖处有渗血。

5、肝素帽内有血迹。

6、没有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

7、高举平台进行固定时沿血管的走形进行固定。

8、在输液过程中,头皮针固定时不规范。

(4)整改措施1、对科内护士进行留置针操作及存在问题的培训,做到人人知晓、人人掌握。

2、责任护士认真按照标准落实规范留置针的操作。

3、每天静脉穿刺完成后,由护理组长或护士长对全科的留置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并做好记录。

4、护士加强对病人健康教育和活动指导。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留置针合格率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留置针合格率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报告本项目名称提高留置针规范使用合格率部 门 肾内科负 责 人 徐雪芳起止时间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肾科 病区年 月制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质量改进计划表( )现状把握阶段( ):我们对留置针规范4月-6月( )原因分析、护士没有按照留置针规范使用的方法执行。

、年轻护士或者是长期休假后回病房工作的护士培训不够。

、护士重视度不够。

、护士对于留置针规范使用的标准没有掌握。

、护士对病人留置针后健康指导不够。

、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督查力度不够。

、有些病人容易出汗,贴膜容易卷边。

、其他科室转入的病人评估不到位。

、有些病人留置针侧肢体活动不规范( )留置针使用中存在问题、留置针使用的指证没有掌握。

、留置针在操作的过程中未按照规范执行。

、贴膜有卷边;贴膜内有渗液或渗血。

、针尖处有渗血。

、肝素帽内有血迹。

、没有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

、高举平台进行固定时沿血管的走形进行固定。

、在输液过程中,头皮针固定时不规范。

( )整改措施、对科内护士进行留置针操作及存在问题的培训,做到人人知晓、人人掌握。

、责任护士认真按照标准落实规范留置针的操作。

、每天静脉穿刺完成后,由护理组长或护士长对全科的留置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并做好记录。

、护士加强对病人健康教育和活动指导。

、加强病人及家属对留置针的观察和自我管理。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效果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效果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 (CQI)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效果摘要:目的:体会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价值。

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年1-12月留置针穿刺患者320例设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择2019年1-12月留置针穿刺患者375例设为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观察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操作、服务态度等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

经护理后观察组皮下血肿、管堵塞、液体漏液不良反应发生率1.8%,显著较6.2%的对照组低,P<0.05。

结论:对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建议采纳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应用效果静脉留置针适合于血管条件差但需长时间接受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借助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带来的伤害,有利于病人活动及搬运,减少输液渗漏,使病人感到舒适。

但调查发现,在静脉留置针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皮下血肿、管堵塞、液体漏液,因此对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开展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

持续质量改进属于临床优质模式,为体会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价值,特择我科2018-2019年度内静脉留置针患者展开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年1-12月留置针穿刺患者320例设为对照组:女118人,男202人,年龄3-70岁;择2019年1-12月留置针穿刺患者375例设为观察组:女159人,男216人,年龄4-74岁。

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严格遵循科室相关制度开展工作,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减少患者痛苦。

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1)组建质量控制小组:抽调科室优秀骨干(工龄≥5年,工作无重大失误)组成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对组员进行统一管理;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借助头脑风暴方式对成员及家属反馈意见进行采纳,分析现阶段护理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提出护理不足之处。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护士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率等。

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为9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8%和74.5%,且观察组护士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不良反应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有着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留置针穿刺率、保留时间及满意度,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持续质量改进;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近年来,静脉留置针被临床上广泛应用,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轻微、护士工作量少、可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赢得抢救及治疗时间等优点[1]。

但静脉留置针患者易发作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规范、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症状的缓解以及救治行为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一种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控制的经典质量管理方法,以使护理质量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2-3]。

为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组研究选取1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比较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01例,女87例;年龄11~85岁,平均(42.2±3.4)岁。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穿刺成功率低、留置时间短、穿刺部位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应运而生,通过改进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严格护理管理,以期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从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掌握更加先进的穿刺技术和护理方法。

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损伤,延长留置时间。

这对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而言,尤为重要。

2. 改进护理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还可以通过改进护理流程,优化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风险。

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穿刺部位选择,避免穿刺部位受力过大、摩擦增大,造成穿刺部位出血、渗血等并发症。

3. 建立标准化护理操作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建立标准化护理操作,使得每一个护理环节都有标准可循,提高护理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建立标准化操作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护理过程的影响,提高护理效果和安全性。

1. 提高穿刺成功率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护理流程得到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从而减少了因反复穿刺而给小儿带来的痛苦和不适感。

2. 延长留置时间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对于患儿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以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和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减少留置部位的刺激和损伤,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了其应用效果。

3. 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穿刺部位的并发症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科学合理的穿刺部位选择、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减少了穿刺部位出血、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留置部位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报告本
项目名称提高留置针规范使用合格率
部门 C8肾内科
负责人徐雪芳
起止时间 2016.04-- 2016.12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科C8病区
2016年4月制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项目名称提高留置针规范使用合格率
改进小组
组长:徐雪芳
组员:卢钱娣吴静月孙锦珠陈莹青
预期目标提高留置针规范使用合格率
监测结果现况值目标值设定
2016年04月份至06留置针规范使用
率合格率<60%
提高留置针规范使用合格率>90%
问题叙述
本科室在2016年04月份至06月份调研留置针规范使用的情况中,发现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规范留置针的使用,故设定此持续质量改进项目
现状把握 原因分析
质量改进计划表
时间
步骤 5月-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找出问题 √ 分析原因
√ 确定主因 √ 制定措施

留置针使用不规范
管理因素
制度执行因素
病人留置针侧肢体用力不当
年轻护士培训不够响
护士长监管不到位,护士执行力不够
未及时将监督情况反馈整改
护士工作繁忙
未纳入质量考核指标
患者
疏忽、忘记
未掌握留置针规范使用方法
思想上未引起重视
责任心不强
护士
执行计划
√√√√
检查效果

纳入标准√遗留问题√
计划(Plan)
1、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采取
层级管理,定期检查和随时抽
查相结合的模式共同履行管理
和监控职责。

2、制订改进目标:提高留置针规
范使用合格率>90%
3、时间:
2016年4-12月份
P 实施(Do)
1、对科内护士进行规范使用留置针的培训,
做到人人知晓、人人掌握。

2、责任护士确保自己使用留置针时按照规范
操作执行。

3、护士长或责任组长负责每天检查留置针使
用情况,督促整改并做好记录。

4、对新病人带留置针入科者,及时评估,及
时处理
5、针对不同病人、不同部位留置针的病人给
予指导,让病人知晓活动和用力的方法,6、对于不合格的留置针及时处理。

D
A 总结、再优化(Action)
1、每月对数据进行统计,对存在
的问题及时分析、及时指导、
及时反馈。

2、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成员对特殊
检查持续关注、不断改进工作
方法,持续质量改进。

C
检查(Check)
1、实施整改措施后,护士长以及持续质量改
进小组成员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留置针规范使用情况。

2、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新的问题,作为下
一次的质量持续改进。

3、一旦持续6个月满合格率示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