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
腰穿

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 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 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 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 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术——是临床诊断和治疗
的一种手段,是了解颅内压、中枢神经系 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脊髓脑 造影的主要手段。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
⑴检查脑脊液的性质成分,对诊断颅内炎症(脑膜炎, 脑炎等),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寄生虫病 神经系统有重要性意义。 ⑵测定颅内压力,了解有无颅内压升高或降低 ⑶检查脑脊液的动力学,了解椎管内是否堵塞及其程度 ⑷开颅手术后,了解颅内压及有无出血或感染 ⑸ 注入造影剂或核素等介质以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黄色:1.陈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脑脊液黄变 2.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时
白色或灰白色:常见化脓性感染 微绿色: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脑膜炎 褐色或黑色: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黑色素瘤的 侵犯
透明度
[正常]透明
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 脑脓肿(未破裂者)。 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脑脊液化验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常规检查
颜色:无色、清亮 透明度:透明 蛋白质定性试验【潘氏试验】:阴性 红细胞:0*106/L 白细胞数:0-8*106/L 多核细胞 单个核细胞
二、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是用腰穿针经腰椎间隙刺入椎管内的一种诊疗技术。
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有重要意义。
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或注入空气作气脑摄片检查,以及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变性、脱髓鞘疾病;2.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扫描阴性者;3.某些颅内肿瘤;4.脊髓病变、多发性神经根病变;5.原因未明的昏迷、抽搐;6.椎管造影;7.某些疾病的椎管内注射给药和减压引流治疗;8.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某些颅内炎症时,引流有刺激性脑脊液以缓解头痛等临床症状;9.测定颅内压力,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减低;10.检查脑脊液的动力学,了解椎管内是否阻塞及其程度。
【禁忌证】1.颅内高压有可能形成脑疝者;2.怀疑后颅窝肿瘤;3.有颅底骨折并脑脊液漏者;4.穿刺部位皮肤及脊柱有感染者,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5.有出血倾向者;6.垂危、休克或躁动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7.全身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不宜穿刺,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8.高位颈段脊髓肿瘤,腰穿后可致脊髓急性受压,出现呼吸麻痹。
【器械准备】腰椎穿刺模型(图2-1-14)、腰椎穿刺包(包括消毒孔巾、6号和7号腰穿针各1枚、玻璃测压管、消毒纱布、标本容器等)、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一支、5ml和10ml注射器各1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油性画线笔1支、棉签1包、胶布1卷、椅子1把。
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灭菌试管。
如需腰椎穿刺注射药物,应准备好所需药物及注射器。
图2-1-14腰椎穿刺模型图2-1-15腰椎穿刺位置图2-1-16腰椎穿刺点及角度图【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史,穿刺前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有无视乳头水肿。
2.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腰椎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腰椎穿刺术及注意事项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 多学科合作:腰椎穿刺术涉及神经科、放射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未来多学 科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提高腰椎穿刺术的诊疗水平。
• 面临的挑战:尽管腰椎穿刺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 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操作风险、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患者接受度等。未来需 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提高腰椎穿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术后感染可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 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 伤口清洁,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
术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多吃 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活动指导
术后患者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避 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和关 节僵硬。可进行适当的腰部肌肉
锻炼和下肢关节活动。
消毒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直径约15cm,戴无菌手套,铺 无菌洞巾。
穿刺针选择与使用
穿刺针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体型及医生操作习惯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一般成人选用9 号或10号穿刺针。
穿刺针使用
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 针垂直于脊柱缓慢刺入,当有落空感 时停止进针,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 流出。
目的
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 断,如脑膜炎、脑炎等,以及治 疗某些疾病,如颅内压增高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炎症、肿瘤、脑血管病变、脊髓病变、格林-巴利综 合征等。
禁忌症
包括颅内压明显增高、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脊柱畸形等。
手术原理及步骤
手术原理
通过穿刺腰椎间隙,进入蛛网膜 下腔,获取脑脊液或进行药物注
手术器械及药物准备
腰椎穿刺术名词解释

腰椎穿刺术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腰椎穿刺术!你知道啥是腰椎穿刺术不?这可不是一般的操作呀!
腰椎穿刺术呢,就好比是医生手里的一把神奇钥匙,能打开了解我们身体内部秘密的大门。
比如说,当我们脑袋或者神经系统出了啥问题,医生就可能会用这一招。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个神秘的城堡,腰椎穿刺术就是那找到城堡秘密通道的关键!
我有个朋友,他之前因为头疼得厉害去看医生,医生就建议做腰椎穿刺术。
他当时可害怕了,直嚷嚷着:“哎呀,这得多疼啊!”但医生耐心地跟他解释:“别怕呀,这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没那么恐怖。
”然后医生详细地给他说了整个过程,就像给一个迷茫的人点亮了一盏灯。
在做这个手术的时候,医生会让你侧卧在那,像一只乖巧的小猫咪一样蜷缩起来。
然后找准位置,就像射箭要瞄准靶心一样准确,再把一根细细的针慢慢地推进去。
哎呀,是不是听起来还有点紧张呢?但真的不用太担心啦!医生都是很专业的呀!
你想想,要是没有腰椎穿刺术,那很多疾病我们可能都没办法准确诊断,那不就糟糕啦?它就像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虽然过程可能有点小插曲,但最后能帮我们找到问题所在呀!
所以说呀,腰椎穿刺术可重要了呢!它虽然不是什么让人愉快的经历,但却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呀!别害怕它,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和技术!。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的并发症
脑疝、心肺功能受损、局部或牵涉痛、头痛、 出血、感染、蛛网膜下表皮囊肿和CSF漏
THANK YOU!
腰椎穿刺术
目录
CONTENTS
01 适应证 02 禁忌证 03 操作前准备 04 操作过程 05 操作后注意事项
1 适应症
01 诊断
获得脑脊液样本, 以帮助诊断感染、 炎症、肿瘤和代 谢过程
02 治疗
鞘内注射: 化疗药、抗生素
椎管内麻醉
2 禁忌症
心肺功能异常
腰椎穿刺时患者的体位可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因此有一定程度 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接受腰椎穿刺
3 操作前准备
物品
腰椎穿刺包内包括:两支带针芯的腰穿针、无菌洞巾、无菌纱布、标 本收集管,脑脊液测压管,5ml注射器,2%利多卡因注射液,消毒剂, 棉签,无菌手套,口罩,帽子
体位 定位
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 腹部,使躯干呈弓形,增加棘突间隙 坐位时,腰椎应与桌面垂直
脑疝风险 凝血异常
有脑疝形成征兆的患者、因颅内压升高导致初期脑疝形成的患者、 颅内压有可能升高和有颅内占位的患者
凝血障碍可增加脊髓血肿的发生危险
腰部手术史
对于以前接受过腰部手术的患者,如果由介入放射科医师利用影 像学技术对其进行腰椎穿刺,则可能增加操作的成功率
穿刺部分炎症、感染 穿刺部位有炎症、感染、血肿
在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相交点(多为L4棘突),在L3与 L4或L4与L5之间的间隙进针,使用标记笔标出正确的位置
消毒
用消毒剂消毒皮肤,以穿刺点 为中心,由内向外,直径15cm, 消毒2~3次
穿刺
再一次摸清界标后,左手固定皮肤, 右手持针垂直进针,针头略朝向头 部,依次通过皮肤、皮下组织、棘 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 外腔进入蛛网膜下腔,当穿刺针通 过黄韧带时,有突破感,针芯拔出2 mm,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
腰椎穿刺术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 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乙型 脑炎等。 2.脑和脊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3.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病变。
适应症
4.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5.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腰椎穿刺术 – 并发症的防治
3、
虚性脑膜炎:
穿刺后出现头痛及脑膜刺激征,多无发
热,脑脊液检查可发现轻度细胞数增高, 对症处理后1-2周内症状消失。
腰椎穿刺术 – 并发症的防治
4.原有脊髓、脊神经根症状的突然
加重:
多见于脊髓压迫症,可能因腰穿放液后引起压力
的改变,导致椎管内脊髓、神经根、脑脊液和病 变之间的压力平衡改变所致。可使根性疼痛、截 瘫开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加重,在高颈段脊髓压迫 症则可发生呼吸困难与骤停,上述症状不严重者, 可先向椎管注入生理盐水30-50ml:疗效不佳时 应急请外科考虑手术处理。
腰椎穿刺术 – 并发症的防治
故应使用细针穿刺,术后去枕平卧(最好
俯卧)4-6小时,并多饮开水(忌饮浓茶、 糖水)常可预防之,如已发生,除嘱病员 继续平卧和多饮开水外,还可酌情静注蒸 馏水10-15ml或静滴5%葡萄盐水5001000ml,1-2次/d,数日,常可治愈。也 可再次腰穿在椎管内或硬脊膜外注入生理 盐水20-30ml,消除硬脊膜外间隙的负压 以阻止脑脊液继续漏出。
操作方法---压腹实验
方法:助手用手掌深压腹部。 1、椎管通畅:表现为压腹10s上升值约
为初压的1/2,解除压力后10s可降至初压 水平。 2、椎管梗阻:加压后上升快,且上升值 较高。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腰椎穿刺术,也称为腰穿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和病症。
该术语用于描述一种将医疗器械插入腰椎骨间隙以收集体液样本、注射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目的的过程。
腰椎穿刺术操作需要非常谨慎和精确的操作技巧,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结果。
本文将提供关于腰椎穿刺术操作的详细指南。
一、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在进行腰椎穿刺术之前,医务人员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手术。
2. 同意书:患者和医生应签署一份详细的同意书,说明腰椎穿刺术的风险和好处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3. 术前准备:患者应在手术前清空膀胱,并换上手术服。
医务人员应提供必要的镇静剂和麻醉剂,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镇静和舒适。
二、操作步骤1. 定位: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技术对患者进行定位,并标记适当的穿刺点。
通常情况下,腰椎穿刺术在第四和第五腰椎之间进行,但具体的穿刺点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2. 局部麻醉:医务人员应使用局部麻醉药物,例如利多卡因,麻醉穿刺点和周围区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 穿刺操作: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的穿刺针,根据穿刺点的标记进行穿刺。
针头应与脊椎平行插入,并逐渐向下倾斜,直到穿刺进入腰椎骨间隙。
穿刺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收集样本/注射药物:一旦穿刺到达目标位置,医务人员可以使用穿刺针收集脑脊液样本进行诊断分析,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在进行这些步骤时,医务人员应确保操作的精确性和无菌性,以避免任何并发症的发生。
5. 穿刺结束及处理:一旦完成样本收集或药物注射,穿刺针应从患者身体中缓慢而逐渐地拔出。
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涂抹适当的药物或胶带来减轻患者的不适。
三、术后护理和监测1. 监测: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在手术后的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
他们还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腰椎穿刺术

操作步骤
1.体位: 嘱病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 床面垂直。 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 腹部,使躯干呈弓形(由助手协助使 患者躯干呈弓形)。
操作步骤
2.穿刺点定位:
双侧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 为穿刺点。(通常为3-4腰椎棘突间隙, 有时可根据需要上或下移一个腰椎间隙)。
操作步骤
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巾;用2% 利多卡因局麻(自皮肤到椎间韧带)。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 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或略向头侧 缓慢刺入(成人刺入4-6cm,儿童为24cm)。当针头穿过黄韧带与硬脑膜时, 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此时将针芯 抽出,可见脑脊液流出。
操作步骤
6.撤去测压管,根据检测要求收集 脑脊液送检。 7.插入针芯后,拔出穿刺针,盖消 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
1.术后病人去枕俯卧、平卧(俯卧 有困难者)4-6h,以免引起低颅内压 头痛。测血压并观察病情有无变化。 2.填单,及时送检。 3.清洁器械以及操作场所。 4.做好穿刺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症 疑有颅内压增高且视 盘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病人处于休克、 衰竭或濒危状态;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 有占位性病变时,禁穿刺。 2.穿刺时,病人出现呼吸、脉搏、面色 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相应处理。 3.鞘内注药,应先放适量脑脊液后,再 以等量的液体稀释药物后注入。
腰椎穿刺术
广州中医药大学 林 亮
适应证:
1.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 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 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由重要意义。 2.鞘内注射药物。 3.测度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 是否阻塞等。
禁忌证:
1.可疑颅内压增高、脑疝。 2.可疑颅内占位性病变。 3.休克等危重病人。 4.穿刺部位有炎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穿刺术正常人蛛网膜下腔约有脑脊液130〜150ml,是由两侧脑室脉络丛分泌产生,经过第三脑室、第四脑室流入小脑延髓池,然后分布于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中大部分由脑穹隆面的蛛网膜绒毛吸收入静脉,少部分由脊神经根周围间隙吸收,从而使脑脊液得到循环平衡。
脑脊液对脑有防震缓冲作用,使脑免受外界丧荡损伤,提供脑脊髓营养物质,并参与组织代谢及排除废物的作用。
腰椎穿刺术(Lunlbar PImCtUre )是通过腰椎间隙穿刺,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吸取少量脑脊液进行检验的过程。
临床上常用于检测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有时可测左颅内压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否阻塞。
通过腰推穿刺也可用于鞘内注射某些药物协助治疗。
一、适应证(-)诊断颅脑、脊髓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及脑膜肿瘤等。
(二)头痛、昏迷、抽搐、瘫痪、脑膜刺激征等患者,病因未明时。
(三)行蛛网膜下腔注入空气或造影剂进行脑脊髓造影以助颅脑疾病的诊断。
(四)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如腰椎麻醉以配合手术治疗。
颅内压过低者,可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适疑生理盐水,以减轻头痛症状。
颅内压增髙者,可适量放岀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
脑膜白血病患者可向蛛网膜下腔注射化疗药物等。
二、禁忌证(一)枕卄大孔处肿瘤,先天性小脑延軸下疝畸形、脑疝先兆、眼底有乳头水肿、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因穿刺后易产生脑疝的严重并发症。
(二)高度怀疑小脑延髓池粘连者。
(三)后颅窝占位不能作腰椎穿刺,但可作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四)休克、全身衰竭及濒危想者不能配合检查者。
(五)穿刺局部皮肤炎症和感染者。
(六)脊髓压迫症患者穿刺后会使病情恶化。
(七)有脑脊液痿者。
三、术前准备(一)器械准备无菌腰椎穿刺包一个,内装有7号、9号、12号三种型号腰椎穿刺针,测压玻璃管(图7-1), 2ιnl注射器,7号注射针头、试管、洞巾、方巾等。
无菌手套、消毒盘、2%碘酊、70%乙醇、无菌棉签、纱布、胶布、血压计。
图7-1腰椎穿刺测压玻璃管(二)药物2%利多卡因5ml,作局部麻醉用,甲紫少疑。
(三)患者准备1.测血小板,岀、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呼吸、脉搏、血压。
2.怀疑有颅内高压者,应检査眼底有无视乳头水肿,如有眼底视乳头水肿应禁作腰椎穿刺,以免发生脑疝。
3.与患者或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操作过程,由想者或家属签具手术志愿书。
四、操作方法(一)患者体位一般侧卧于硬板床或检査台上,脊柱靠近床沿或台沿与床或检查台平行,背部与床或检查台垂直,头向前胸俯曲,双手抱膝尽疑向腹部屈曲,躯体成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患者双侧胭窝处,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椎间隙张开增宽。
特殊情况下如作气脑或脊髄空气造影可取坐位,想者前弯,双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使脊柱向后突出。
(二)确立穿刺点因脊髓下缘94%终止于腰1锥体的下缘,6%终止于腰2、腰3间隙,故行腰椎穿刺常取腰椎第3、第4棘突间隙。
取两酩曙最高点的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中点,相当于腰椎第3、4棘突间隙,可根据间隙大小选上一个间隙相当于腰椎第2、3棘突间隙,或选下一个间隙相当于腰椎第4、5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先用甲紫棉签作标记(图7-2)β图7-2腰椎穿刺病人的体位(三)消毒与麻醉用2%碘酊70%乙醇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由中心向外旋转式涂擦,消毒范围宜径约20cm,术者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铺洞巾,用注射器吸取 0.5%利多卡因2ml接上7号注射针头,排尽空气后,自穿刺点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椎间韧带,在针尖向外拔岀同时注入注射器内剩余局部麻醉药于穿刺点。
(四)穿刺方法术者左手固左穿刺点皮肤,右手持腰椎穿刺针呈垂直背部针尖斜而向上与背部横轴垂直,针尖稍斜向头侧,针尾偏向臀侧,缓慢刺入穿刺点的棘突间隙。
成人进针深度约4〜5cm,儿童进针深度约2〜4cm,当穿刺针尖缓慢穿过纵行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降低感或落空感。
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从针尾滴出。
有时穿刺过浅或过深不能获得脑脊液时,可将针芯插入,把穿刺针略为推进少许,再拔出针芯,观察有无脑脊液从针尾滴岀,如仍未见脑脊液滴岀,则再插入针芯缓慢将穿刺针退出少许,直至脑脊液流出为止。
有时因为疾病所致脑压降低,脑脊液不能自行滴岀时,可将穿刺针连接注射器用低压轻轻抽取少疑脑脊液作检验用。
(五)测量脑脊液压力在收集脑脊液检验前,常规先测泄脑脊液压力,在穿刺针尾连接测压玻璃管测量压力,让患者放松身体,伸直头和下肢,见脑脊液在玻璃管内上升到一泄水平,并出现液面随呼吸有轻微波动的液面数值为脑脊液压力值,正常参考值成人为70〜1 SOmmH2O , ( 0.098KPa=IOmmH2O ),儿童为40〜IOOmmH2O,成人正常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的滴速约为40〜50滴Zmm o(六)压颈试验或称梗阻试验(Queckenstdt试验)测试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其方法在测脑脊液初压后,由助手用手掌(勿用手指)沿胸锁乳突肌内缘平喉结水平压迫一侧颈静脉,约持续IOs,应防止颈动脉同时受压,保持颈动脉搏动,再压迫另一侧颈静脉IOs,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IOs,观察脑脊液压力的变化。
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上升高1倍左右,但去除按压后10〜20s脑脊液压力迅速降至正常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提示蛛网膜下腔通畅。
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提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
若施压于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缓慢上升,去除按压后脑脊液压力缓慢下降,则提示蛛网膜下腔有不完全阻塞。
但对颅内压增高脑岀血的恵者,禁作此试验。
(七)压腹试验了解椎管内胸下段及腰紙段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现象,于腰椎穿刺成功测初压后,助手用手掌用力压迫腹中部或腹上部,使下腔静脉及下胸段以下硬脊膜外静脉淤血,引起脑脊液压力上升。
正常情况下,压力升高至初压的 2倍,停止压迫后压力迅速降至初压水平,若在压腹后脑脊液压力不升高,说明椎管内胸下段及腰紙段蛛网膜下腔有梗阻,椎管颈段或胸上段有梗阻时,压力上升及下降可和正常者一样或接近正常。
(A)收集脑脊液标本作检验拔去测压管将测压管中脑脊液流入试管中,再继续在试管中收集少量脑脊液,每管约2ml 送检,如需作脑脊液培养,则应无菌操作将第1管脑脊液留置于培养管中送验。
(九)术毕将针芯插入腰椎穿刺针中,然后拔岀腰椎穿刺针,穿刺点覆盖消毒纱布,稍加压止血后用胶布固泄。
五、术后处理(-)常规处理术后去枕俯卧3 h,有利于穿刺点伤口愈合,如俯卧有困难可去枕平卧4〜 6h・多饮盐水或饮料,可避免因腰椎穿刺术后的低颅压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
(-)脑压髙处理如腰椎穿刺术中测脑脊液压力时,发现压力高,则在拔出腰椎穿刺针后,迅速使用降颅内压药物20%甘露醇250〜50Oml加速尿20〜40mg静脉快速点滴。
(三)标本送验一般将收集的第1管脑脊液送细菌培养,第2管送生化免疫测是,第3 管送常规和细胞计数测左。
六、并发症及其处理(-)腰椎穿刺术后头痛常是由于滴放脑脊液较多或脑脊液由蛛网膜及硬脑膜穿刺针孔外漏造成脑脊液减少,颅内压降低,使支配脑膜的三叉神经感觉支及血管组织牵拉移位引起头痛。
通常发生于腰椎穿刺后1〜7d内,最长可延续至2周。
处理方法可口服大量盐水,饮料,以及补充液体,或静脉滴注0.9%盐水或5%匍萄糖液500〜IOOOmI O(-)虚性脑膜炎腰椎穿刺术后有的患者可出现头痛,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而无发热,作脑脊液复查仅见细胞汁数和蛋白含量轻度增加,一般患者于对症处理 1〜2W后症状自行消失。
(三)复视腰椎穿刺术后,如脑脊液持续由硬脑膜穿刺孔外漏,则可使脑脊液减少,颅内压降低,外展神经在駛符的岩箱上被牵拉或移位,造成单侧或双侧外展神经麻痹,使眼球运动障碍出现复视,可同时伴有腰椎穿刺术后头痛,经数日或数周后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
(四)腰背痛、神经根痛常因穿刺针损伤纵行韧带、神经根,或脊髓核内胶状物流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内所致。
预防方法是在操作时将穿刺针斜而必须与纵行韧带平行穿刺,不至切断纵行韧带纤维,穿刺动作要少损伤,如发生腰背痛,常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五)脑疝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或后颅窝占位的患者,在腰椎(十)鞘内异物和药物造成并发症如腰椎穿刺过程中将滑石粉、乙醇、棉花纤维、皮肤消毒剂、髙浓度利多卡因等带入蛛网膜下腔可产生以下病变表现:1.急性化学性脑膜炎常于术后24h内发生头痛,脑膜刺激征、呕吐、低热、高热、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泄量增髙,糖泄量正常或降低,一般经数天对症治疗症状可消失。
2.慢性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腔阻塞、疤痕性束带,缺血性神经根病变,脊髓病等常表现慢性进展型轻截瘫,感觉减退、消失、神经根疼痛、括约肌障碍。
预防方法是对无强烈急症指征,穿刺有出血者不作椎管造影检査。
3.惊厥发作常由药物刺激引起。
予抗惊厥药物对症治疗,可用地四泮IO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2~4h后,重复肌肉注射,并给予吸氧及呼吸道护理。
4.原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加重则按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七、临床意义(-)正常脑脊液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正常参考值70〜1 SOmrnH2O, IE常滴速40〜50滴/分,外观无色透明,细胞计数0〜8X106/L,多数为淋巴细胞,少量为单核细胞。
蛋白左性(Paildy试验)阴性,蛋白泄量0.15〜0.45g∕L,糖含疑约为血糖60%〜 70%,正常参考值为2.5〜4.5mmol∕L,氯化物比血浆浓度髙20%,正常参考值为120~ 130mmol∕L。
在腰椎穿刺损伤血管时,见脑脊液呈血性,其白细胞计数经纠正后才有价值,可以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为700:1,或以脑脊液中白细胞=血性脑脊液中白细胞一周用血白细胞X (脑脊液中红细胞÷周用血中红细胞),进行粗略估计。
穿刺损伤者于第2,第3管标本中血色减少,作细菌、异常细胞及细菌培养测泄均阴性。
(二)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测脑压增高,外观呈磨砂玻璃状,静置12-24h可有薄膜形成,细胞计数中度增加,但多数<500×106∕L,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期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泄性阳性(+++〜++++),蛋白定量中度增加甚可达10g∕L,糖轻度减少,氯化物明显减少,可<10OmmOl∕L o静置后薄膜涂片作抗酸染色,镜检可发现抗酸杆菌,作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可获阳性。
(三)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外观淡黄混浊,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计数显著增多,常达数千〜数万× 106∕L,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蛋白泄性(+++)以上,蛋白泄量也显著增加,糖泄量明显减少甚至缺如,氯化物减少多为102〜116mmol∕L,脑脊液离心取沉淀物涂片,行革兰染色可发现致病菌,脑脊液培养可获阳性细菌,如怀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脑脊液中蛍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