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理学习题
园艺植物病理学期末试题+答案3

试题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1、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吸取营养而生存,寄主细胞死亡便终止寄生关系。
2、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
3、厚垣孢子:菌丝顶端或中间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
4、准性生殖:菌丝形成异核体,通过核配,有丝分裂、染色体交换,最后形成单倍体细胞核的过程。
5、同宗结合:单个菌株自行交配完成有性生殖。
6、分生孢子器:球形或瓶形有孔口的容器,其内着生分生孢子。
7、极鞭:着生在细菌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
8、持久性病毒:病毒在昆虫体内转移时间长,并能进行增殖,然后才能传毒。
9、卫星RNA:有些RNA病毒伴随小分子星的RAN,它与辅助病毒RAN无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辅助病毒才能侵染和增殖。
这些小分子量RAN即为卫星RAN。
10、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植株后沿生长点或维管束蔓延至主株的侵染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分别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2、在子囊壳与子囊盘中,着生于子囊之间的丝状物称为侧丝。
3、真菌中单倍体的有性孢子是指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4、担子菌有两种菌丝,即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
5、半知菌亚门是根据菌丝特点和分生孢子分类的。
6、莴苣霜霉病在叶片背面产生的霜状霉层是病原菌的孢子囊和孢囊梗。
7、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可靠而简便的方法是检查组织的细菌溢。
8、大多数植物病毒的核酸是 RAN ,并且一般都是正单链。
9、植物病毒的致病作用主要是促使寄生细胞合成新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干扰或破坏寄主正常的代谢活动。
10、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繁殖和蔓延时期。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的“×”表示。
每小题1分,共15分)1、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其致病性也强。
(×)2、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绵霉属的真菌引起的。
(×)3、核盘菌属主要靠无性孢子来侵染植物。
(×)4、霜霉菌孢子囊成熟后一般不脱落。
园艺植物病理学考试习题

症状的复杂性:植物病害的症状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病原物在不同的植物上或在同一植物上也可能引起相似的症状,症状除了表现出上述的同一或多样型外,在有些病害中症状还有隐潜及复合现象。
植物病毒的物理特性:在被侵染植物的汁液中,病毒侵染粒体的物理特性常用失毒温度、稀释终点及体外保毒期来表示。
失毒温度:将含有病毒的汁液放入不同温度中处理10分钟,使其失去致病力的最低温度称为失毒温度。
稀释终点:病毒汁液用水稀释,直至仍保持有致病力的最大倍数称为稀释终点。
体外保毒期:在20度左右的条件下,病毒汁液离体后能保持致病力的最长时间称为体外保毒期。
多型性:某些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依次产生多种孢子的现象。
寄生专化性:寄生对寄主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以及寄主的发育阶段有一定的选择。
植物病害: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影响,使它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阻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
子实体:产生担孢子的组织或结构产生繁殖体的结构。
转主寄生:真菌必需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损害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菌核:许多菌丝紧密交结而成的坚硬休眠体。
初次侵染:指在植物生长季节里引起的第一次侵染。
再次侵染:指在被侵染的部位里产生繁殖体传播出去引起新的侵染。
植物检疫:指根据国家颁发的法律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采取检疫、检查措施,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传播和蔓延的方法。
寄生性:一种生物依赖于其他生物生存的能力。
交叉抗性:治某种病菌对某种农药产生抗性后,对作用机理相似或毒性基因相同的农药都有抗性的现象。
柯赫氏证病律:是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为何每次台风雨对柑橘溃疡病都有发病高峰?答:柑橘溃疡病病原为黄单胞杆菌,在风雨、昆虫、鸟类、人事活动中传播,它侵染发育一定程度嫩组织。
细菌的侵入需要有20’水膜从寄主气孔伤口侵入。
台风雨加速病原菌的传播且保持较长时间的湿润,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原菌侵入。
植物病理学习题和答案1

---------------------------------------------------------------最新资料推荐------------------------------------------------------植物病理学习题和答案1----------------------- Page 1----------------------- 《园艺植物病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症状:植物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
2、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和破坏能力。
3、无隔菌丝:菌丝体有分枝、无隔膜、为单细胞。
4、无性繁殖:是否经过性器和性细胞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
5、游动孢子囊:菌丝顶端形成囊状结构,其内产生游动孢子。
6、分生孢子:菌丝分化具有一定形状的分生孢子梗,其顶端形成外生的孢子。
7、子囊果:着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
8、质粒:在有些细菌中,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9、多分体病毒:病毒内几种大小或形状不同的粒体所组成,只有当这几种粒体同1 / 26时存在时才能表现该病毒的全部性状。
10、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或鳞生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完全依靠从寄主植物上吸取营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病征:植物感病后,由病原物在病部构成的特征。
2、寄生性: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而生存的能力。
3、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一种较坚硬的颗粒装物。
4、有性生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
5、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藏卵器和雄器)结合而形成的有性孢子。
6、转主寄生:病原菌需要寄生两种不同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7、荚膜:细菌细胞外比较厚而稳定的粘质层。
8、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植物的病毒可以保护植物不受另一种病毒的侵染。
9、稀释限点:把病株组织的榨取液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侵染力,这个---------------------------------------------------------------最新资料推荐------------------------------------------------------ 稀释限度即为稀释限点。
园林植物病理学习题

园林植物病理学习题第一章一、概念题1、植物病害;2、萎蔫;3、病理过程;4、寄主;5病原物;二、填空题1、根据寄主种类,把植物病害划分成()、()、()、()等。
2、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有()、()、()、()等。
3、植物病害的病症主要有( )、()、()、()、()等。
4、植物病害因病原不同可分为()和()。
三、简答题1、如何判断是否植物病害?四、论述题1、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有那些?举例说明他们之间相互关系。
第二章一、概念题1、菌核;2、菌索;3、隐症现象;4全寄生;5、带毒现象;6、半寄生;7、子实体;二、填空题1、真菌常见的无性孢子类型有()、()、()、()、()、()等。
2、真菌繁殖分为()和()两种繁殖方式,各产生()和()两种类型的孢子。
3、植物病原真菌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有()、()、()等有关。
4、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为(),主要()的方式进行繁殖。
5、植物病原病毒是()的()。
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等形状。
6、植物细菌病害的常见症状类型有()、()、()、()等。
7、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有()、()、()、()等。
8、菟丝子是()植物,主要通过()传播。
9、()是防治槲寄生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10、线虫病害的防治方法有()、()、()、()、()等。
11、真菌能产生()和()孢子,前者在()上有重要作用,后者在()上有重要作用。
12、真菌常见的有性孢子类型有()、()、()、()等。
三、简答题1、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如何?2、植物病原病毒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如何?3、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有那些特点?4、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有那些?5、生物五界分类系统有那些界?四、论述题1、绘图说明真菌典型的生活史第三章一、概念题1、寄生性;2、致病性;3、专性寄生物;4、弱寄生物;5、强寄生物;6、免疫;7、抗病;8、感病;9、耐病;10、避病;11、转主寄生现象;12、减毒现象;13、寄生专化性二、填空题1、根据病原物的寄生性强弱,可以病原物划分为()、()、()、()等。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症状2、病原3、病原物4、病状5、病征6、病害三角7、病害循环8、xx病害9、多循环病害10、积年流行病害11、单年流行病害12、寄生性13、致病性14、寄生专化性15、寄主范围16、侵染性病害17、非侵染性病害18、植物病害19、真菌生活史20、无性繁殖21、有性生殖22、菌丝23、菌核24、分生孢子25、子实体26、寄主27、转主寄生28、多态现象29、原核生物30、噬菌体31、质粒32、病毒33、类病毒34、交互保护作用35、xx线虫36、外寄生线虫37、潜肓期38、侵染过程39、系统性侵染40、毒素41、初侵染42、再侵染43、植物病害防治44、植物检疫45、重寄生现象45、xx抗作用46、IPM47、抗生作用48、生物防治49、化学防治50、杀菌剂</P><P align=left>二、单选择题(下面各题中有四种答案,将正确答案之代表字母填在横线上)1、霜霉菌孢囊梗上着生。
a,游动孢子b,孢子囊c,子囊d,子囊孢子2、营养体为无隔菌丝。
a,锈菌b,白粉菌c,根肿菌d,霜霉菌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可以生于。
a,子囊壳内b,植物体表c,孢子囊内d,闭囊壳内4、植物白粉病病斑上出现的小黑点,它们可能是。
a,菌脓b,菌核c,闭囊壳d,担子果5、对外检疫机构多设在。
a,乡政府b,省政府c,农业局d,车站、机场和港口6、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是利用颉抗生物的。
a,抗菌作用b,捕食作用c,重寄生d,竞争作用7、最早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是。
a,多菌灵b,氯化苦c,波尔多液d,石硫合剂8、梨黑星病在其症状部产生的黑色霉层为。
a.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b.担子及担孢子c.子囊及子囊孢子d.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9、苹果白粉病可潜伏在冬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其病原结构是。
a.分生孢子b.子囊孢子c.菌丝d.分生孢子器10、苹果炭疽病在果实上部的黑色小点是病菌的。
(完整word版)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 按章节整理(含名词解释)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第一章一、概念题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其它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它的营养、生长、生殖、发育受到显著障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
主要由于植物根部受害,水分吸收和运输困难或病原毒素的毒害、诱导的导管堵塞物造成。
3、病理过程:植物通过一系列的病变而逐渐表现出病态的过程则成为植物的病理过程(又成病理程序)4、寄主:病原物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简称寄主。
5、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称为病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等。
二、填空题1、根据寄主种类,把植物病害划分成(大田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等。
2、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有(变色)、(坏死和腐烂)、(萎蔫)、(畸形)等。
3、植物病害的病症主要有(粉状物)、(锈状物)、(黑色小粒点)、(颗粒状物)、(脓状物)等。
4、植物病害因病原不同可分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三、简答题1、如何判断是否植物病害?主要根据是否有病理过程以及是否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来判断。
四、论述题1、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有那些?举例说明他们之间相互关系。
引起植物病害的基本因素有病原、寄主以及环境条件等。
病原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直接原因。
寄主对病原侵染进行积极的抵抗,寄主的抵抗力强于病原物的侵染力时病害不能发生。
环境条件一方面影响寄主植物,另一方面也影响病原物,只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时病害才有可能发生。
植物病害要发生必须有病原、寄主以及环境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在每一具体病害中这三则中往往存在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如苗木猝倒病来说,苗期本身非常感病、苗床地环境条件也非常适合病害发生,故病害发生与否常与病菌是否存在以及病原物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又如苹果腐烂病病害发生与否常与寄主抗病性强弱有关;再如银杏苗木茎腐病的发生与否常与是否出现大量伤口出现有关,而伤口的出现与阳光直射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有利于伤口出现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病害大发生。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侵染性病害2、病原3、病毒4、非侵染性病害5、病原菌6、子实体7、病症8、病害流行9、病状10、植物保卫素11、侵染过程12、复循环病害13、特异性毒素14、活养寄生物15、积年流行病二、判断改错1、林木炭疽病有潜伏侵染的特点,这实际上是一种隐症现象。
( )2、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配合使用能增强防病效果。
()3、郁金香碎锦病侵害叶片及花冠,在我国尚未发现该病的发生。
()4、松材线虫枯萎病的发生与松褐天牛的为害无关。
()5、香石竹枯萎病与唐菖蒲干腐病都是由半知菌中的镰孢菌属的真菌引起。
()6、根结线虫为雌雄异形。
()7、病毒可引起林木花变绿。
()8、植原体与病毒属非细胞形态的分子生物。
()9、半知菌为不典型生活史。
()10、由真菌引起的所有林木病害都是侵染性病害。
()11、锈菌为活养寄生物( )12、溃疡病是坏死和增生型组织病变的综合结果()三、单项选择1、()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产生的结构。
A、分生孢子B、闭囊壳C、卵孢子D、担子孢子2、下列病原中,()是寄生性种子植物。
A、线虫B、螨类C、植原体D、菟丝子3、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症状。
A、腐朽B、腐烂C、坏死D、畸形4、白粉病病原的分类地位为().A、接合菌亚门B、鞭毛菌亚门C、担子菌亚门D子囊菌亚门5、根癌病由( )引起.A、真菌B、细菌C、病毒D、类菌原体6、松材线虫枯萎病主要由()传播。
A、气流B、雨水C、松褐天牛D、流水7、( )引起的病害不具传染性。
A、真菌B、病毒C、线虫D、低温。
8、治病先治虫是指( ).A、白粉病B、煤污病 C.、立枯病D、炭疽病9、桃缩叶病由( )引起.A、镰刀菌B、丝核菌C、外子囊菌D、外担子菌10、病害侵染过程的(),最适宜施用内吸剂。
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11、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都是( ).A.球状B.螺旋状C. 杆状D.多细胞12、( )对四环素敏感.A.植原体B. 病毒C.真菌D.线虫13、病原物的寄生性的实质是一种( )关系.A.致病B.抗生C. 共生D.营养14、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 )作用.A.致病B.耐病C. 抗病D.避病.15、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A.硫酸铜B.生石灰C. 碱式硫酸铜D.多硫化钙.16、( )应治病要治虫.A白粉病B膏药病 C. 炭疽病D.立枯病17、环剥树皮是指防治( )采取的有效措施.A.立枯病B.竹丛枝病C.泡桐丛枝病D.炭疽病18、桑寄生害主要由( )传播.A.昆虫B.鸟类C.人为D风19、细菌侵染林木主要以()侵入植物休内。
园林植物病理学习题答案

园林植物病理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病原物越冬:在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以后病原物以某种存活方式和在某种存活场所度过寄主休眠期。
酸雨:大气污染:臭氧(O3)、二氧化硫(SO2)、氢氟酸(HF)、过氧硝酸盐(PAN)、氮化物(NO2,NO)和氯化物(Cl2HCl)等物质溶解于水中,随着雨水的飘落,成为酸雨。
病原物:寄生物病原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直接原因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和螨类,还有类立克次体等。
侵染性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
溃疡:树干韧皮部坏死(植物茎、小枝、枝或干上出现圆形至不规则形、凹陷、肿胀、扁平或裂缝状,变色的坏死区域)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
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为典型症状。
综合症状: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有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多细胞,每个细胞内可含1个、2个或多个细胞核。
无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是一个多核的单细胞。
菌丝的变态:真菌的菌丝体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功能,产生一些特殊变态类型。
主要有吸器、附着胞和假根3种。
菌组织: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其作用是形成产孢机构或其它特殊结构。
菌组织有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
菌核:是由菌丝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状、大小、色泽不一,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小的如菜籽,大的如拳头。
(是菌丝的变态结构之一)孢囊孢子:接合菌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生在孢子囊内,孢子囊一般生于营养菌丝或孢囊梗的顶端。
孢子囊内的原生质体割裂成许多小块,每一块发育成一个孢囊孢子,数量一般都相当大。
(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鞭毛菌的菌丝可直接形成或发育成各种形状的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内的原生质体分割成许多小块,小块逐渐变圆,围以薄膜而形成游动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病理学习题第一章一、概念题1、植物病害;2、萎蔫;3、病理过程;4、寄主;5病原物;二、填空题1、根据寄主种类,把植物病害划分成()、()、()、()等。
2、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有()、()、()、()等。
3、植物病害的病症主要有( )、()、()、()、()等。
4、植物病害因病原不同可分为()和()。
三、简答题1、如何判断是否植物病害?四、论述题1、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有那些?举例说明他们之间相互关系。
第二章一、概念题1、菌核;2、菌索;3、隐症现象;4全寄生;5、带毒现象;6、半寄生;7、子实体;二、填空题1、真菌常见的无性孢子类型有()、()、()、()、()、()等。
2、真菌繁殖分为()和()两种繁殖方式,各产生()和()两种类型的孢子。
3、植物病原真菌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有()、()、()等有关。
4、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为(),主要()的方式进行繁殖。
5、植物病原病毒是()的()。
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等形状。
6、植物细菌病害的常见症状类型有()、()、()、()等。
7、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有()、()、()、()等。
8、菟丝子是()植物,主要通过()传播。
9、()是防治槲寄生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10、线虫病害的防治方法有()、()、()、()、()等。
11、真菌能产生()和()孢子,前者在()上有重要作用,后者在()上有重要作用。
12、真菌常见的有性孢子类型有()、()、()、()等。
三、简答题1、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如何?2、植物病原病毒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如何?3、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有那些特点?4、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有那些?5、生物五界分类系统有那些界?四、论述题1、绘图说明真菌典型的生活史第三章一、概念题1、寄生性;2、致病性;3、专性寄生物;4、弱寄生物;5、强寄生物;6、免疫;7、抗病;8、感病;9、耐病;10、避病;11、转主寄生现象;12、减毒现象;13、寄生专化性二、填空题1、根据病原物的寄生性强弱,可以病原物划分为()、()、()、()等。
2、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的病原菌叫(),常见的种类有()、()、()等。
3、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一般表现为()或(),但抗病性()或()。
在遗传学上水平抗性是()控制的,其遗传表现为()。
三、简述题1、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之间关系如何?2、什么是生理小种?病原物为什么产生生理小种。
4、简述植物的抗病机制第四章一、概念题1、初侵染;2、再侵染;3、局部侵染;4、系统侵染;5、病害流行;6、病害预测;7、土壤寄居菌;8、土壤习居菌;9、单年流行病;10、积年流行病二、填空题1、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主要靠外界力量传播,主要有()、()、()、()等。
2.潜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 ), 此外( )和( )也有一定的影响。
3、病毒的侵入途径为( ),细菌的侵入途径为( )、( ),真菌的侵入途径为( )、( ),( )。
4、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有()、()、()等。
5、初侵染来源于本田内,在田间有一个(),病害田间分布呈()。
初侵染源为外来菌源,病害初发时在田间一般是()或()。
6、病害的预测可分为()、()、和()。
7、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划分为()、()、()、()等四个时期。
三、简述题1、病原物在何处越冬?了解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对防治植物病害有何意义?2、绘出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图。
3、植物病害预测的依据?四、论述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第五章一、概念题1、植物检疫;2、生物防治;3、物理防治、4、交叉保护、5、交叉抗性、6、化学防治;7、保护作用;8、治疗作用;9、农药的剂型;10、IPM;二、填空题1、常用的化学农药使用方法有()、()及()等。
2、常用的农药剂型有( )、( )、( )、()等。
3、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等。
4、杀菌剂的杀菌原理主要有()、()、()、()等。
5、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等。
6、常用的农业防治措施有()、()、()、()等。
7、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的方法有()、()、()、()、()等。
三、简述题1、植物检疫对象应具备的条件有那些?2、合理轮作能防治植物病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3、病原物为什么产生抗药性?如何克服?4、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什么?5、为什么要搞植物检疫?6、化学防治的优缺点?第六章1、圆柏锈病的症状、侵染循环及防治方法如何?2、植物白粉病和炭疽病的典型症状如何?3、月季黑斑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如何?4、杨树腐烂病的典型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如何?5、苗木猝倒病的典型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如何?第七章1、根癌细菌引起根部肿瘤的机制及其应用?第八章1、不同植物病毒的简称、传播途径如何?园林植物病理学习题答案第一章一、概念题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其它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它的营养、生长、生殖、发育受到显著障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
主要由于植物根部受害,水分吸收和运输困难或病原毒素的毒害、诱导的导管堵塞物造成。
3、病理过程:植物通过一系列的病变而逐渐表现出病态的过程则成为植物的病理过程(又成病理程序)4、寄主:病原物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简称寄主。
5、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称为病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等。
二、填空题1、根据寄主种类,把植物病害划分成(大田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等。
2、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有(变色)、(坏死和腐烂)、(萎蔫)、(畸形)等。
3、植物病害的病症主要有(粉状物)、(锈状物)、(黑色小粒点)、(颗粒状物)、(脓状物)等。
4、植物病害因病原不同可分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三、简答题1、如何判断是否植物病害?主要根据是否有病理过程以及是否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来判断。
四、论述题1、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有那些?举例说明他们之间相互关系。
引起植物病害的基本因素有病原、寄主以及环境条件等。
病原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直接原因。
寄主对病原侵染进行积极的抵抗,寄主的抵抗力强于病原物的侵染力时病害不能发生。
环境条件一方面影响寄主植物,另一方面也影响病原物,只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时病害才有可能发生。
植物病害要发生必须有病原、寄主以及环境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在每一具体病害中这三则中往往存在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如苗木猝倒病来说,苗期本身非常感病、苗床地环境条件也非常适合病害发生,故病害发生与否常与病菌是否存在以及病原物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又如苹果腐烂病病害发生与否常与寄主抗病性强弱有关;再如银杏苗木茎腐病的发生与否常与是否出现大量伤口出现有关,而伤口的出现与阳光直射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有利于伤口出现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病害大发生。
因此,我们掌握这一主要因素对病害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等方面可以掌握主动权。
第二章一、概念题1、菌核:菌丝体纵横交织而成的卵形、圆形、角状等外坚硬,内松软的菌丝体,如茯苓、苗木茎腐病的菌核等。
菌核的作用在于休眠或适应不良环境,并在适宜条件下萌芽产生繁殖器官和孢子或直接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2、菌索:菌丝体纵横交织结成的绳索状物,可增强菌丝对不良环境的耐力及对寄主的侵染力。
如蜜环菌可借菌索的延伸侵染健康的树木。
3、隐症现象:环境条件有时对病毒病害的症状有抑制或增强作用。
如病毒引起的花叶症状,在高温条件下常受到抑制,而在强光照下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环境条件的关系,使病植物暂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甚至原来已表现的症状也会暂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隐症现象。
4、全寄生:指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例如菟丝子、列当等。
这些植物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蜕变为吸根,在解剖学上表现为其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并从中不断吸取各种营养物质。
5、带毒现象:有的植物受到病毒的侵染以后,病毒虽然也在体内繁殖,但寄主一般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带毒现象。
带毒现象表示寄主对病原物的高度忍耐力,同植物的抗病性有关。
6、半寄生:槲寄生、桑寄生等本身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但由于根系缺乏而需要从寄主植物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在解剖学上表现为导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相连。
7、子实体:在高等真菌中,无论是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都可能与其周围的菌丝聚生成一个组织体,也就是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统称为子实体,类似于高等植物的果实。
二、填空题1、真菌常见的无性孢子类型有(孢囊孢子)、(游动孢子)、(粉孢子)、(芽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等。
2、真菌繁殖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各产生(有性)和(无性)两种类型的孢子。
3、植物病原真菌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有(毒素)、(酶)、(激素)等有关。
4、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为(杆状),主要(裂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5、植物病原病毒是(细胞内)的(专性寄生菌)。
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球状)、(杆状)、(纤维状)等形状。
6、植物细菌病害的常见症状类型有(斑点)、(腐烂)、(枯萎)、(畸形)等。
7、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有(土壤营养条件部适宜)、(温度条件不适宜)、(水分供应不均匀)、(有毒物质毒害)等。
8、菟丝子是(全寄生的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9、(砍处受害枝条)是防治槲寄生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10、线虫病害的防治方法有(植物检疫)、(轮作)、(间作)、(种子消毒)、(土壤处理)等。
11、真菌能产生(有性)和(无性)孢子,前者在(渡过不良环境)上有重要作用,后者在(真菌的扩大蔓延)上有重要作用。
12、真菌常见的有性孢子类型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三、简答题1、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如何?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为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主要通过雨水传播,植物病原细菌还可以由介体传播,主要传播介体是昆虫和线虫。
有些细菌还可以通过农事操作传播。
有些则随着种子、球根、苗木等繁殖材料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
2、植物病原病毒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如何?植物病源病毒的侵入途径为轻微的伤口侵入。
传播途径为机械传播、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土壤传播、嫁接传播、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等。
3、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有那些特点?鞭毛菌亚门真菌特点:(1)营养体是发达的无隔多核菌丝体,细胞壁系纤维素组成;(2)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其内产生双鞭毛的游动孢子;(3)有性生殖以异形配子囊结合产生卵孢子,所以称为卵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