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优秀课件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优秀课件

文本探究
选文一
(一)中心观点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之政 例证 孺子入井 喻证
(二)四端说
(正)
无……心 _________非人也 (反)
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 (性善论)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22
(三)扩而充之
苟能充之 (正) 苟不充之 (反)
结论: 仁义礼智——人之本性
不是。他们是统一的整体。第一则中 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 有四体也。”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 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 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 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 灵完整的人。
17
这些美好的品质来自于哪里呢?
人性 本善 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 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 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 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我不让他说的!
9
为什么一个盲人能够逃生?
在“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世贸中 心大楼里的人们尽管在慌张逃命,却 仍然保持着谦让的风度,谦让使场面 变得有秩序,这为他们的撤离赢得了 时间。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盲人, 牵着一只导盲犬,居然在人们的谦让 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利逃生。
10
? 教育 学 习!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 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 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 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答: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 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 安详的气氛。
金”,取二代之的是“个性”这个词语的风靡。 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学生自然不甘落伍,于 是“你真有个性”就成了一句很高的评价。我们 在张扬自己个性的时候,需要不需要顾及到对社 会的影响?个性的张扬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社会到底需要张扬什么样的个性? 请以“个性的张扬与社会的需要”为标题,做短评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实用课件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实用课件

讨论:何谓“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为了证明地圆说, 进行首次环球航海,最后死在充满艰辛 的征途上。
反面::“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 蛇”
李刚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 期中数学考试快要结束时,王强用脚 轻轻地踢前桌好友李刚的椅子,向李 刚要答案,李刚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他具有恻隐之心,这点好,但是去没有去 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发展壮大。所以效果相反!
我们有了以上的好品质,应该怎么做呢?
愿意和他做朋友吗?为什么?
• 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 人一妻一妾》的齐人,在乞食了祭祀 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 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假如 现在他要求和你结为朋友,愿意吗?
反面:“我爸是李刚”事件、西安药家 鑫事件,在他们眼中,人的生命竟如草 芥,他们根本不能称其为“人”。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 见他人的 不善而憎恶。
讨论:何谓“羞恶之心,礼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廉颇负荆请罪,周处除三害
反面:《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
辞让,就是推 让、谦让。
讨论:何谓“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 “小让” :“孔融让梨”;在公交车上给 老弱病残孕让座。
为什么一个盲人能够逃生?
• 在“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世贸中心 大楼里的人们尽管在慌张逃命,却仍 然保持着谦让的风度,谦让使场面变 得有秩序,这为他们的撤离赢得了时 间。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盲人, 牵着一只导盲犬,居然在人们的谦让 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利逃生。
延伸思考:应该拉吗?
淳于髡问:“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
导入语: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公开课课件-PPT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公开课课件-PPT

? 教育 学 习!
会产生怎样的感情?
含冤窦娥赴刑场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 见他人的 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 让、谦让。
市民为抢抽纸大打出手
过独木桥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李刚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 期中数学考试快要结束时,王强用脚 轻轻地踢前桌好友李刚的椅子,向李 刚要答案,李刚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古人 恨人生 太短, 秉烛夜 游,及 时行乐 ,咱们 今天不 为大雪 所阻, 雪地野 餐, 也 算 得 上 是 一件风 流韵事 。 赶 到 昙 花 开放 的时候 ,约几 位朋友 看看, 更有一 番 秉 烛 夜 游 的味道 。 人 生 苦 短 ,不 能总是 埋头苦 干,我 们何不 秉烛夜 游,敞 开 心 扉 好 好 游玩一 番。 如 果 当 别人 在秉烛 夜游时 ,你不 声不响 地奋斗 ,那么 你 一定会 得到锦 绣前程 。 人生苦 短,更 应有所 作为, 秉烛夜 游的态 度不可 取。 古 代人乐 天的性 格,值 得我们 学习, 他们总 喜欢秉 烛夜游 ,不被 世间琐 事所缠 绕。 只 有 舍 弃 了 秉烛夜 游的玩 念,才 会专心 致志的 勤学苦 读。 月 色 微 凉与 友人秉 烛 夜游共 赏荷塘 夜色。 游 览北海 公园的 灯会, 与古人 的秉烛 夜游有 天壤之 别。 在 唐 代 , 诗 人为了 找到创 作的题 材常常 秉烛夜 游。 元 宵 佳 节, 假若能 约上三 五 知 己 秉 烛 夜游, 不但让 我们感 受到中 国传统 节日的 乐趣, 而且能 增进我 们的感 情 。 虽 然 昙 花 总在夜 里开放 ,但赶 到昙花 开放的 时候还 是想约 几位朋 友来看 看 , 这 样 更 有秉烛 夜游的 乐趣。 古 代 诗 人 为了创 作灵感 ,经常 秉烛夜 游,到 处 游 历 , 陶 冶情操 。 学 习 工 作 之余 ,我们 应该放 下生活 负担, 秉烛夜 游,敞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实用课件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实用课件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孟子曰:“人之所以 异于禽兽者几希,庶 民去之,君子存 之. 舜明于庶物,察 于人伦,由仁义行, 非行仁义也。”
孟子说:“人和禽兽 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 一般人抛弃它,君子 却保存它。舜明白一 般事物的道理,了解 人类的常情,于是从 仁义之路而行,而不 是为行仁义而行仁 义。”
《孟子》选读 之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四德
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体系中四种并列而又相互联 系的伦理道德范畴,被称为“四德”,即“仁、 义、礼、智”,这四个方面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仁义礼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仁义礼智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仁义礼 智的思想观念最先是由孔子所提出的,他着重对仁、礼两 个方面做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在《论语》中,孔子往往 把仁和礼并提、连用,智、仁、勇也曾连用,但没有把仁 义礼智并提连用。而在《孟子》一书中,则多次把仁义礼 智并提连用。仁义礼智作为儒家传统的自觉的道德理念, 作为儒家传统的“四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之一,从孟子以后,才基本确立。因此,可以说仁义礼智 的思想观念源于孔子,而后由孟子加以阐述,使其发展起 来。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
为不行的, 是自暴自弃的人;
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 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 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 君主的人。凡是 有这四种发端 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上课课件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上课课件

课堂小测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非由外铄我也(自外而内熔化) B.万物皆备于我矣(准备)
C.强恕而行 (竭力,尽力) D.舍正路而不由 (走)
(2)下列划线词意义与例句相同的的一项( C ) 例句:我自去年辞帝京 A.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B.莫辞更坐弹一曲
C.故人西辞黄鹤楼
2.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 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这 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类似的 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说出一两个呢?
3.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
4.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就说明我们已经完全拥有 了仁义礼智了吗?纵观全文,在孟子看来,怎样 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为什么一个盲人能够逃生?
在“9· 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世贸中
心大楼里的人们尽管在慌张逃命,却 仍然保持着谦让的风度,谦让使场面 变得有秩序,这为他们的撤离赢得了 时间。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盲人, 牵着一只导盲犬,居然在人们的谦让 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利逃生。
教育
?学 习!
会产生怎样的感情?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指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作业
完成《名师一号》对应练习
总结
孟子告诉我们拥有了‘仁义礼智’四种 发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了“仁义礼 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 境界的潜能。问题的关键就是你有没有去 发现并挖掘发展这种固有的潜能,也就是 课文中所说的“扩而充之”。如果你挖掘 发展了你的潜能,你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如果你自暴自弃了,你也就流入了凡庸甚 至堕入了邪恶。

(县公开课课件)《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

(县公开课课件)《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

2024/1/24
20
智慧之光的启迪与引领
2024/1/24
启迪思维
智慧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从 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思考问题,打 破思维定势,发现新的可能性。
引领行动
智慧不仅能够启迪思维,还能够引领 我们的行动。通过智慧的指引,我们 能够更加明确地制定目标、制定计划 、采取行动,从而实现更好的成果。
31
2024/1/2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 中的道德问题
29
未来学习方向与建议
深入学习儒家经典,进一步理 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和现实意义
2024/1/24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 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参与志愿 服务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 实际行动
30
2024/1/24
谢谢聆听
(县公开课课件)《仁 义礼智我固有之》课

2024/1/24
1
目录
2024/1/24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仁:仁爱之心 • 义:正义之道 • 礼:礼仪之邦 • 智:智慧之光 • 我固有之:自我认知与提升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24
3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概述
01
辉的一面。
2024/1/24
10
03 义:正义之道
2024/1/24
11
义的概念及重要性
义的概念
义,即正义、道义,是指符合道德、法律和社会公认准则的行为和品质。它是 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类对于公平、公正、合理 的追求。
义的重要性
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同 时,义也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 。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公开课ppt课件-2024鲜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公开课ppt课件-2024鲜版
29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展望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进程加速,仁义礼智等传统文化价值观将更加受到重视
在未来社会中,践行仁义礼智将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人们将更好地领悟和传承仁义礼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3/27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31
向标。
社会实践的锻炼
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志 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个体的 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社会制度的保障
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保障个体权 益的同时,也要求个体履行相应的 道德义务。
2024/3/27
20
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道德观念探讨
企业文化的定位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明确传统道德 观念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企
他强调教化的重要性,认为通过 教育和礼仪规范可以改良人性,
使人具备仁义礼智的品德。
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观点, 即通过教化来抑制恶的本性,培
养善的品德。
2024/3/27
15
其他儒家代表人物对仁义礼智的见解
董仲舒
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将仁 义礼智信与君臣、父子、夫妻等社会 关系相结合。
朱熹
王阳明
强调“致良知”,认为人应通过内心 的自省和修炼来实现仁义礼智的境界。
将仁义礼智与“天理”相联系,认为 人的道德行为应符合天理的要求。
2024/3/27
16
04 现代社会中仁义 礼智的传承与实 践
2024/3/27
17
家庭教育中仁义礼智的培养策略
2024/3/27
父母的榜样作用
01
父母应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行为展示仁义礼智的价值观,成为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
20世纪中叶以后,学术界开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肯定了仁义礼智等观念 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社会的变革,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仁义礼智等观念得到了重新审视和弘扬。
当代历史中的仁义礼智
01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当代中国,仁义礼智被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引
各类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仁义礼智教育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宣 传和推广。
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仁义礼智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
05
仁义礼智的现代意义
对个人的意义
提升道德品质
仁义礼智的修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提 高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仁义礼智的修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 高个人的社会竞争力。
礼的思想内涵
社会规范
在儒家思想中,“礼”是社会秩序和规范的体现。它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 式、礼仪、规矩和仪式等,是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基础。
自我修养
孔子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人格。遵循礼节, 可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秩序。
智的思想内涵
智慧
在儒家思想中,“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它不仅 指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指具备判断力、分析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将仁义礼智教育 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教育素养,以身作则,引 导学生学习仁义礼智。
社会中的仁义礼智教育
社会氛围的营造
社会应该积极倡导仁义礼智的思想,宣传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仁义礼智——人之本性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到 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反省自己, 如果是真诚无欺的,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 了。尽力按恕道(即推己及人;名词作状语) 去做,求仁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 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 熟之而已矣。”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 3、学习孟子的论证方法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 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 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 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正面: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为了证明地圆说, 进行首次环球航海,最后死在充满艰辛 的征途上。
反面::“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 蛇”
小结:“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 四体”,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 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 礼智,也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当然, 一个人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 够,还要“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 有的仁义礼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充实, 孜孜不倦地追求。
反面:“我爸是李刚”事件、西安药家 鑫事件,在他们眼中,人的生命竟如草 芥,他们根本不能称其为“人”。
讨论:何谓“羞恶之心,礼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廉颇负荆请罪,周处除三害
反面:《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
讨论:何谓“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 “小让” :“孔融让梨”;在公交车上 给老弱病残孕让座。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就不是人;没有羞耻憎恶 心,不是人;没有谦让心,不是人;没有是非心,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 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 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残害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 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 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 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 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很 少,普通人把它丢弃了,君予把它保留了。 舜懂得万物的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依从 仁义行事,不是去推行仁义。”
(三)异于禽兽
庶民去之 (正) 君子存之 (反)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 (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 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 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7)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 保(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一)中心观点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之政 例证 孺子入井 喻证
扩而充之 :
保四海 苟不充之:
对比论证
不足以事父母
四端说
(正)
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性善论)
讨论:何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举例说 明)
正面:小孩落水,贫者患重症,都会有人冒 险入水救命,慷慨解囊相助;看到饱受战争 伤害的人民会同情,看到无力生活的乞讨者 会施舍,爱护动物,都是恻隐之心的表现。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 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 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 (容易了)。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 (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 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恐惧同情的心理——(有这种心理 的原因)不是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要想 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 这样的。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译文: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 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 思想、领悟罢了。
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对我们说:“我发 现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认为他是 个百分之百的白痴。可今天突然有人对我们 说:“我发现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本性之 中!”我们认为他是白痴还是认为他发现了 “新大陆”呢? 古往今来,东南西北, 多少人在寻求仁义礼智、世间公道,却原来 都是背着娃娃找娃娃。孟子向我们猛击一掌 说:娃娃不就在你的身上吗?于是我们都反 省自身,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中去寻 求仁义礼智的善的根苗,加以培养,使之茁
选文四
方法途径 反身实践)
小结: 这是一种认识的快乐,探求真理的快乐。但
是,仅有认识,仅有自身的发现还不够,所以要 “强恕而行”,尽力按恕道办事,这样来实行仁 道。所谓恕道,就是孔子反复强调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它的积极方便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时将心比已,推己及人的思想。如果说,“反身 而诚,乐莫大焉”是一种认识的快乐,局限于自 身;那么,“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一种 实践的快乐, 涉及到他人与社会了。
“大让”:鲍叔牙把万人争夺的相位拱手 相让给管仲; 在生死面前,谭千秋老师把生的希 望留给学生,“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世贸中 心大楼里的人仍保持谦让的风度,使场面变得有 秩序,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位盲人,牵着一只“导 盲犬”,竟然在人们的谦让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 利逃生。
讨论:何谓“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举例说 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