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_PPT
合集下载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课件

礼之文明
推广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成员的 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智之创新
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创新、勇于探索,推动社 会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THANKS
感谢观看
多与仁爱之人交往,受其熏陶 和影响。
03
义——正义之气
义的内涵与特点
义是一种道德准则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义的特点包括尊重法律、维护 公正、关心他人、勇于担当等。
正义之气的表现
01
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 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02
秉持公正之心,不偏袒 任何一方,维护社会公 平正义。
积极思考
鼓励自由思考、发散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合作
与他人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知识,拓展视 野和思维方式。
06
仁义礼智的实践与应用
在家庭中的实践与应用
仁爱之心 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理解 和支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义之责任
明确家庭成员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共 同承担家庭事务,形成团结互助的家 庭关系。
在工作中,智慧之光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卓越的解决问题的能 力。
在生活中,智慧之光表现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善于调节情绪、善于应对挫折等。
培养智慧之光的方法
不断学习
通过广泛阅读、深入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 经验,提升认知水平。
实践锻炼
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实践能 力和创新思维。
自己的礼仪修养。
05
智——智慧之光
智的内涵与特点
智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 思考、判断、创新等多个方面。
智的特点表现为善于学习、善于思考、 善于解决问题、善于创新等。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31张PPT)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孔融让梨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用“会不会”“有没有”回答问题
A:当你看到一群流氓正在毫无理由地欺负一个手无缚鸡 之力的人时,你会不会憎恶这群流氓的流氓行为?会不 会同情这个人的遭遇?
B:当一个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时,不幸受伤,你 心底会不会特别关心他的伤势?
喻证法
学习孟子的论证方法
(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 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这里用不应 该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不应该舍弃正路而不走, 来比喻人应该居行于仁、由义而行。
妙用 :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 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
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第一则 例证法—第一则 喻证法—第一、四、五则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同情心是仁的萌芽或发端 羞耻憎恶心是义的发端 谦让心是礼的发端 辨别是非是智的发端
端,就是发端。
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 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 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 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 子的哭声才这样的。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 自然而然产生的。
③要“求”之。讲究仁义礼智,追求美好人性,就可以成 为宽大为怀的仁者、遵礼作乐的长者,明辨是非的智者!
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反躬自问,诚实无欺, 宽容大度,推己及人。
⑤要“熟之”。仁的价值就在于使它成熟。
⑥要不“自暴自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 道路,怎能舍弃?
最新人教版语文选修《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ppt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上课课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第2、3则知识点梳理: 古今异义:所以 词类活用:明 实 词:固、去
人固有一死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始皇之心日益骄固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虚
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词:于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介词,对、对于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式:【判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李刚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期中数学考试快要结束时,王强用脚
轻轻地踢前桌好友李刚的椅子,向李 刚要答案,李刚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你看看西郭子侨,这人的品行如何?
一天晚上,西郭子侨、公孙诡随、涉 虚等三人夜晚翻墙,西郭子侨首先翻 墙却掉进粪坑里,浑身粪便的子侨并 没有声张,而是招呼公孙诡随快点过 来。公孙诡随毫无防范当然也掉进了 粪坑。公孙诡随刚要喊叫,西郭子侨 赶快捂住他的嘴,说:“不要喊。” 一会儿,涉虚翻墙,也掉进了粪坑。 涉虚质问公孙诡随,西郭子侨很得意: 我不让他说的!
示例: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 《齐人一妻一妾》的齐人,在乞食了祭祀 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傲 慢样子,假如现在他要求和你结为朋友, 愿意吗?
请大家反思自身,如果对于自己 的错误有羞耻之心,面对他人的丑恶 行为有憎恶之心,说明你心中保持着 “性善”中“义”的一面。
示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 9.11事件、汶川大地震逃生时,让妇 女儿童先离开;老师组织学生先离开, 自己留在最后。
孟子认为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 面:
①要“扩而充之”。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上不断扩大 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 ②要“存之”。“四端”人皆有之,只要用心追求,加以 扩充就能得到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经典ppt课件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 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 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 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 以事父母。”
反面::“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 蛇”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小结:“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 体”,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 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 智,也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当然, 一个人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 够,还要“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 有的仁义礼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充实, 孜孜不倦地追求。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原文】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 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 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 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对我们说:“我发现 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认为他是个 百分之百的白痴。可今天突然有人对我们说: “我发现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本性之中!” 我们认为他是白痴还是认为他发现了“新大 陆”呢? 古往今来,东南西北,多少人在 寻求仁义礼智、世间公道,却原来都是背着 娃娃找娃娃。孟子向我们猛击一掌说:娃娃 不就在你的身上吗?于是我们都反省自身, 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中去寻求仁义礼 智的善的根苗,加以培养,使之茁壮成长。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了就会扩充它们。扩而充之,发扬,努力去做)
文本探究
选文一 (一)中心观点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孺子入井 先王之政 例证
喻证
无……心 _________非人也 (反)
(二)四端说
(正)
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 (性善论)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
“礼和”是人际关系、个人秉承传统的礼仪、礼法、 上下有序原则,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借助合力提升自 己。 • “睿智”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中要有智慧,才智, 智谋。一个人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自己的知 识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向新技术的挑战和创新勇 气、锐气提升综合竞争力,达到智慧和谋略的克敌制胜。 “诚信”是诚实不欺、诚心诚意,言而有信、遵守 诺言。“诚信”是一个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的体现,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说“言不信者, 行不果”,一个人赢得诚信,就会赢得尊重。 • 信念决定胸怀,胸怀影响事业,只有努力使自己成 为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的人,我们才更具备 成功的条件。
入浅出地证明论点。
•
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促进经济发展、规划个人 职业生涯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有必要遵循“仁义礼智 信”的五常要求,对自己和社会共同有益的“五常” 的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当今社会, 对个人、企业而言,“仁义礼智信”可以解释为“仁 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仁爱”是儒学伦理哲学的中心范畴与最高道德 准则,其本义是友爱、互助、同情。对个人而言,仁 是仁爱、宽容之心。热爱工作,用爱心来对待他人, 包容别人。 • “忠义”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个人对他 人忠诚,怀一颗赤诚之心,为社会发展尽己之力;其 二是,社会要实行正确的利益分配原则,实现义利合 一、以义生利地促发展原则。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实用课件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孟子曰:“人之所以 异于禽兽者几希,庶 民去之,君子存 之. 舜明于庶物,察 于人伦,由仁义行, 非行仁义也。”
孟子说:“人和禽兽 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 一般人抛弃它,君子 却保存它。舜明白一 般事物的道理,了解 人类的常情,于是从 仁义之路而行,而不 是为行仁义而行仁 义。”
《孟子》选读 之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四德
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体系中四种并列而又相互联 系的伦理道德范畴,被称为“四德”,即“仁、 义、礼、智”,这四个方面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仁义礼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仁义礼智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仁义礼 智的思想观念最先是由孔子所提出的,他着重对仁、礼两 个方面做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在《论语》中,孔子往往 把仁和礼并提、连用,智、仁、勇也曾连用,但没有把仁 义礼智并提连用。而在《孟子》一书中,则多次把仁义礼 智并提连用。仁义礼智作为儒家传统的自觉的道德理念, 作为儒家传统的“四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之一,从孟子以后,才基本确立。因此,可以说仁义礼智 的思想观念源于孔子,而后由孟子加以阐述,使其发展起 来。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
为不行的, 是自暴自弃的人;
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 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 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 君主的人。凡是 有这四种发端 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第二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人教版

第二则译文
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 人都有;是非曲直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就是表现为相互亲 爱;羞耻之心,就是表现为行为方式;恭敬之心,就是表现为社会 行为规范;是非曲直之心,就是表现为人的智慧。与人建立相互亲 爱的关系、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都要用智慧, 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 所以说:“ 探求就可以获得,放弃就是失去。”
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融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 混淆是非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众口一词,能把金石融化;多次诽谤,能使人毁灭。
第三则译文
孟子说:“人区分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
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
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内心依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去刻
意强行仁义。
第四则译文
译文: 孟子说:“万物之理我都具备了。所具备的道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 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能人所难,委曲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了的事。 近义词:勉为其难
强
qiáng ◎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弩之末。年富力~。 qiǎng ◎硬要,迫使,尽力:~人所难。~词夺理。 ~颜欢笑 jiàng ◎ 固执,强硬不屈:~嘴。倔~。
这些美好的品质来自于哪里?
人性 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是人所固有 的。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 。 所以,人人都有善的萌芽(性善论),仁政也 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第五则译文
孟子说:“五谷,是食粮中的好品种;如果不成熟,
还不如荑草和稗草。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也要等到
时机成熟才行。”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 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 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寓言内涵丰富(或内容丰富),通 过故事表达哲理(或寓哲理于故事中),促进 心灵成长(或丰富精神世界)
13、根据下面语句提供的情景,续写三句, 构成一组前后连贯的排比句。 上帝是不公平的,于是便有了世间的穷和富、 善与恶、美与丑、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 上帝又是公平的,它给了你金钱,往往就要 夺走你的真诚与善良;它给了你,____;它 给了你,____;它给了你,______。
【答案】 E(A内—纳,B要—徼,C 然—燃,D希—稀)
4、下列句子中的“于”字,意义相同的两 项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C.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D.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答案】AD(AD当“向”讲,B到,C 和)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B.则盍反其本矣 C.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意动用法,认为真诚)
(名词作状语,按照恕道)
• (3)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使动用法,使„„成熟)
• (4)旷安宅而弗居
(使动用法,使„„空着)
特殊句式
• • • •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判断句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判断句 (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状语后置句 (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定语后置句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 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 熟之而已矣。” 译文:孟子说:“五谷是作物中的最 美好的种子(定语后置),如果不成 熟还比不上稊米、稗子。仁,也在于 使它成熟罢了。”
选文五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反 ) (正)
扩充必要
夫仁,在乎熟之
孟子日:“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 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 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 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 不由,哀哉!”
【答案】 C(“唯物主义思想”说法错 误,应是“唯心主义思想”)
高考热点 11.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
的意思(不超过15字)(4分)
中国是美国的债权大国,持有美国外汇总价值超 过2万亿美元美元的国际汇率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 的限制,而汇率直接影响到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 的恢复情况美国希望中国增加进口,使美国的产 品可以自由地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减少中国的贸 易顺差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对美国仍有一定的依 赖性,中国内需水平还不是很高,消费质量远远 落后于美国,中国希望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能够 保持稳定,不要出现通胀和贬值的问题,以便保 护在美国的金融资产。
【答案】
AC(都当“反省”讲)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点 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A.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D.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答案】
B(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8.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仁,人之安宅也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答案:C(A怵:chù,B要:yāo,D荑:tí )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忽然 B.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发端 C.我固有之也 牢固 D.舜明于庶物 众
)
【答案】
C(固:本来)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E.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讨论:何谓“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为了证明地圆说, 进行首次环球航海,最后死在充满艰辛 的征途上。
反面::“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 蛇”
小结:“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 体”,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 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 智,也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当然, 一个人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 够,还要“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 有的仁义礼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充实, 孜孜不倦地追求。
选文四
方法途径
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自我体验)
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 (社会实践)
小结: 这是一种认识的快乐,探求真理的快乐。但 是,仅有认识,仅有自身的发现还不够,所以要 “强恕而行”,尽力按恕道办事,这样来实行仁 道。所谓恕道,就是孔子反复强调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它的积极方便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时将心比已,推己及人的思想。如果说,“反身 而诚,乐莫大焉”是一种认识的快乐,局限于自 身;那么,“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一种 实践的快乐, 涉及到他人与社会了。
10、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 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 “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 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 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 “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 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 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 扬光大。
反面:“我爸是李刚”事件、西安药家 鑫事件,在他们眼中,人的生命竟如草 芥,他们根本不能称其为“人”。
讨论:何谓“羞恶之心,礼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廉颇负荆请罪,周处除三害
反面:《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
讨论:何谓“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举例说 明) 正面: “小让” :“孔融让梨”;在公交车上给 老弱病残孕让座。 “大让”:鲍叔牙把万人争夺的相位拱手相 让给管仲; 在生死面前,谭千秋老师把生的希望 留给学生,“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世贸中心大 楼里的人仍保持谦让的风度,使场面变得有秩序, 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位盲人,牵着一只“导盲犬”, 竟然在人们的谦让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利逃生。
【答案】 成熟,往往就夺走你的智慧和纯 真;美貌,往往就要夺走你的智慧和毅力; 成功,往往就要夺走你的健康和幸福。
延伸思考:应该拉吗?
淳于髡问:“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 的规定吗?” 孟子说:“是的。” 淳于髡又问:“那么,假如嫂嫂掉在水里,小叔 子用手去拉她吗?” 四心来自性善,自然要珍惜生命。孟子说: “嫂嫂掉在水里而不去拉,这简直是豺狼!男女 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的规定;嫂嫂掉在 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拉她,这是通权达变。”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6) 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 也;是非之心,智 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7)者,知 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 (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答案】 AC(都是判断句,BD是一 般陈述句)
9、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义,人之正路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答案】 D(D项既是省略句,即“运 之(于)掌上”,又是状语后置句,即 “(于)掌上运之”A、B、C三项与例句 都是判断句)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就不是人;没有羞耻憎恶 心,不是人;没有谦让心,不是人;没有是非心,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 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 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残害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 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 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 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一)中心观点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孺子入井 先王之政 例证
喻证
扩而充之 : 保四海 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对比论证
(三)异于禽兽
庶民去之 (正) 君子存之 (反)
结论: 仁义礼智——人之本性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怵(cù)惕 恻(cè)隐 孺(rú) B.要(yào)誉 恶(wù)其声 羞恶(è) C.外铄(shuò) 庶(shù)民 强(qiǎnɡ)恕 D.荑(yí )稗 安宅(zhá) 荑稗(bài)
坡头区一中 陈登菊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 3、学习孟子的论证方法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 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 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 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 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 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 (容易了)。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 (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 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恐惧同情的心理——(有这种心理 的原因)不是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要想 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 这样的。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译文: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 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 思想、领悟罢了。
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对我们说:“我发现 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认为他是个 百分之百的白痴。可今天突然有人对我们说: “我发现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本性之中!” 我们认为他是白痴还是认为他发现了“新大 陆”呢? 古往今来,东南西北,多少人在 寻求仁义礼智、世间公道,却原来都是背着 娃娃找娃娃。孟子向我们猛击一掌说:娃娃 不就在你的身上吗?于是我们都反省自身, 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中去寻求仁义礼 智的善的根苗,加以培养,使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