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浅析

合集下载

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

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

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西安钟楼鼓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这两座古老的建筑宏伟而壮丽,彰显了古代建筑师在构思和设计方面的智慧和技艺。

本文将从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

一、历史背景西安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西安城中心的东西南北主干道上,建于明朝初期。

钟楼和鼓楼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城市的中心和焦点。

钟楼是用于显示时间和指挥民众的设施,而鼓楼则是用来宣布时间和传播消息的场所。

两座建筑的存在使得古代城市的秩序更加井然有序,也显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繁荣。

二、建筑风格西安钟楼鼓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回、秦、唐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古韵风格”。

钟楼和鼓楼都是木构结构,采用了古代中国建筑的传统技术和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精髓和魅力。

同时,在建筑的装饰上,钟楼和鼓楼的壁面镶嵌了大量的彩色琉璃瓦和精美的浮雕,形成了精细的图案和丰富的艺术味道。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了建筑,还体现了汉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三、文化内涵西安钟楼鼓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理念。

钟楼和鼓楼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象征着秩序和权威。

其次,钟楼和鼓楼所处的位置也是政治和经济中心,体现了古代城市的重要地位。

最后,钟楼和鼓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

通过这些古建筑,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

总结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展现了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魅力。

其瑰丽之美不仅体现在宏伟壮丽的建筑形态上,更融合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元素。

这些古老的建筑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巅峰成就。

钟楼和鼓楼的存在使得西安这座千年古城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欣赏和探索它们的瑰丽之美。

西安钟鼓楼广场调研报告 PPT

西安钟鼓楼广场调研报告 PPT
西安钟鼓楼广场调研报告
、资料整合
调研对象
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市中轴线的中心,旧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商业大 街的交汇处,于1998年建成使用。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占地 2.18公顷。钟鼓楼广场是夹在钟楼、鼓楼之间的绿化广场,周围布置 着石椅、草坪与景观休闲设施。本次调研针对钟鼓楼广场区域进行分 析。该区域北接北院门历史街区,南至西大街南侧约50米范围,东至 开元商城,西到西安市公安局。
二、实地调研
2.2.2 下沉式广场
这是一个交通广场 是人们从钟楼盘道进 入地下商城的要道。 通长的台阶增强了这 个下沉式广场的开放 性。直角三角的空间 造型斜边与钟楼盘道 的其他面进行呼应, 也正好暗合地下盘道 八边形的形体要求。 他引导着游客的走向, 并将游客留在其间, 使得下沉式广场成为 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场 所。
二、实地调研
2.2.2 下沉式广场
下沉式广场的出现将 整个钟鼓楼广场分割成 不同层面的一大一小两 个广场。它的出现打破 了钟鼓楼广场原有的空 旷感与因而产生的视觉 的单一感,垂直高差的 空间分割手法的使用不 仅在空间与视觉效果上 给予游客巨大的落差变 化,更创造了地下商城 这一的独特的商用空间 使得整个广场的空间出 现了新的拓展功能与价 值的增益。
西安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西安鼓楼是现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始建于明太祖 十三年,两者均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由此可知,钟鼓楼广场的重要性。
一、资料整合
二、实地调研
2.1 区位分析
我们从三个层次来分析钟鼓楼广场的 区位关系
区位分析宏观图
宏观分析:该广场位于西安市就成中心, 集商业娱乐观赏于一身,已经逐渐成为西 安市经济文化中心,西安市的地标性广场, 可以称之为西安市的对外客厅。 中观分析:广场位于西安市东南西北四条 主干道的交汇处,现在已基本形成已钟鼓 楼广场为中心,南连竹笆市、德福巷、书 院门、碑林,北至化觉寺、清真寺的旅游 中心。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浅析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浅析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浅析前言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

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

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是在1983年钟楼广场与鼓楼广场合而为一的旧广场规划的基础上,新兴而建的沉降式交通广场。

该广场位于西安旧城中心——钟楼的西北角,东起钟楼盘道,西至鼓楼中轴线,沿西大街靠北而建。

东西长约270米,南北宽近百米,占地约有两万六千平方米,由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北侧的下沉式商业步行街、靠北的关中传统风格商业建筑、鼓楼西南侧的小型地面停车场共六部分组成,其中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和下沉式商业步行街构成了整个钟鼓楼广场的主体核心。

一、“多元化”空间的广场设计——文化、商业与交通在此交汇1、绿化广场城市绿化广场的建设是为了丰富了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交流,休憩,娱乐的室外绿色空间。

地方特色与历史文脉的集成使得绿化广场这一符合传统广场立意的最大单元,当之无愧的成为了钟鼓楼广场的主要使用部分。

以泉塔为附近为主入口,附加可坐憩的长条石台使人们在纵览钟鼓楼遥相呼应的美景之余,拥有一些休息的空间。

广场以网格草坪为主基调,草坪的四角各设石凳一个,相邻的“田”字草方格四角的石凳相对,从而在宽阔的广场上虚拟的围合出一个可供人坐赏美景的怡人空间。

草坪北部则略微下降了近八米侧宽的范围,成排的圆石櫈与石板组合成了独立的带状休息空间,高度的差别削弱了外界的喧嚣,相对安静的环境成为了游客把酒抒怀的好场所。

整个广场的设计中都流露着秦风秦韵,浓郁的文化内涵使得来访的游客与市民产生了共鸣式的归属感。

2、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的出现将整个钟鼓楼广场分割成不同层面的一大一小两个广场。

它的出现打破了钟鼓楼广场原有的空旷感与因而产生的视觉的单一感,垂直高差的空间分割手法的使用不仅在空间与视觉效果上给予游客巨大的落差变化,更创造了地下商城这一的独特的商用空间使得整个广场的空间出现了新的拓展功能与价值的增益。

钟鼓楼广场调研论文

钟鼓楼广场调研论文

西安市城市开放空间调研报告—以钟鼓楼广场为例分析摘要:以对西安市钟鼓楼广场的调研为例,对广场的尺度、内外部空间、广场环境、交通能力、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注重以人为本,人是广场的使用者,注重文化的传承,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市的钟楼和鼓楼之间。

通过深入的中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广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城市广场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以人为本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广场地域文化一.概述1.1调研背景1.1.1钟鼓楼广场简介西安钟鼓楼广场又叫尚书省广场,面积达6万平方米,仅次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在盛唐时期这里是执行国家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所在地。

广场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占地2.18公顷,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

其中,北配楼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商场建筑面积(上、下两层)31000平方米,绿地6000平方米,是目前全国中心城市中最大的一个绿化广场.1.1.2钟鼓楼广场的周边环境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城市中心的钟楼与鼓楼之间,广场南对钟楼饭店,东临邮电大楼,与开元商场隔街相望,处于西安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调研方法1.2.1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雁塔南广场现实状况进行了解,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访谈收集大量资料。

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

1.2.2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了解有关大雁塔北广场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内容。

形成关于大雁塔北广场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观察法。

1.2.3现象学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以人的视点为依据,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

能够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

1.2.4统计学方法:通过归纳,列表,类比的一系列手段。

对人群组成分析,广场使用程度等实际问题进行判断。

西安钟鼓楼广场调研

西安钟鼓楼广场调研
西安钟鼓楼广场
调研报告
西安市钟鼓 楼调研报告
目录
一、资料整合 二、实地调研 2.1 区位分析 2.2 功能结构分析 2.2.1 绿化广场 2.2.2 下沉式广场
一、调研对象
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市中轴线的中心,旧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 的交汇处,于1998年建成使用。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占地 2.18公顷。钟鼓楼广场是夹在钟楼鼓楼之间的绿化广场,周围布置着 石椅、草坪与景观等休闲设施。本次调研针对钟鼓楼广场区域进行分 析。该区域北接北院门历史街区,南至西大街南侧约50米范围,东至 开元商城,西到西安市公安局。
西安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西安鼓楼是现存中国 最大的鼓楼,始建于明太祖十三年,两者均是历史悠
久,底蕴深厚。由此可知钟鼓楼广场的重要性
资料整合

资料整合LOຫໍສະໝຸດ O$区位分析2.1
我们从三个层次来分析钟鼓楼广场的区 位关系。
宏观分析:该广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 集商业娱乐观赏于一身,已经逐渐成为 西安市经济文化中心,西安市的地标性 广场,可以称之为西安市的对外客厅。 中观分析:广场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 条主干道的交汇处,现在已经基本形成 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的中心商业圈。
2.2.2
下沉式商业街
下沉式商业街可满足 购物需求,东侧商业步行 街可直接通向鼓楼与回民 街。高处以仿古建筑为主 体体现民族特色。低处以 欧式风格为主,主要在于 石材和漆面上。西边建筑 高差对比,以及建筑风格 的对比体现了强烈的空间 感,古色古香的民族建筑 和欧式建筑风格给人以强 烈的视觉冲击。
2.2.2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功能结构分析
2.2

晨钟暮鼓 声闻于天——西安钟鼓楼广场调研报告

晨钟暮鼓 声闻于天——西安钟鼓楼广场调研报告

谢谢观赏
二、实地调研
2.2.2 下沉式广场
这是一个交通广场 是人们从钟楼盘道进 入地下商城的要道。 通长的台阶增强了这 个下沉式广场的开放 性。直角三角的空间 造型斜边与钟楼盘道 的其他面进行呼应, 也正好暗合地下盘道 八边形的形体要求。 他引导着游客的走向, 并将游客留在其间, 使得下沉式广场成为 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场 所。
一、资料整合
1.3 调研方法
方法一:现象学方法。用于建筑与广场设计中,以人的视点为依 据,观察周围环境构成。 方法二:统计学方法。用于人群组成分析,广场使用程度判断等 实际使用问题。 方法三:形态学方法。用于分析建筑风格,规划结构以及各部分 的功能组成的方法。
二、实地调研
2.1 2.2 2.3 2.4 2.5 2.6 区位分析 功能结构分析 空间序列分析 交通流线分析 绿化景观分析 总结
从地理位置上讲,钟鼓楼广场的私密性也很难 保证。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市城中心的位置,紧 邻钟楼环道,被西北两条城市交通要道包围,又 是商业闹市中心。无论是外地游客的游览观光还 是本地居民的工作休闲均离不开这个中心位置。 广场私密性很难保证,而这些也导致广场即使吸 引来的人群,却也无法停留。
三、总结思考
区位分析中观图
二、实地调研
2.1 区位分析
微观分析:广场位于西 安市的中心商务区,交 通便利,丰富多样的商 业建筑为广场引进了大 股人流,为人民的活动 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很 好的带动了钟鼓楼附近 的经济发展。
区位分析微观图
二、实地调研
钟鼓楼规划效果图
二、实地调研
2.2 功能结构分析
钟鼓楼广场由绿化广场、下沉广场、下沉式商业步行街、传统商业建 筑、地下商城五部分组成。地面共分五部分,中部主体部分是由沿西大 街北侧的绿化广场;东部临钟楼东西向轴线的延伸线上设置一条下沉式 商业街与下沉式广场相通;街北为一组传统的商业建筑,西部紧邻鼓楼 盘道处为地面停车场。

西安钟鼓楼广场分析

西安钟鼓楼广场分析

西安钟鼓楼广场分析1. 简介西安钟鼓楼广场是中国西安市的一个重要景点,位于西安市中心,钟鼓楼背靠南城墙,广场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

钟鼓楼广场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参观和游玩。

2. 历史背景西安钟鼓楼广场始建于明代,经过多次的扩建和修复,如今的钟鼓楼广场已成为西安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个广场上举办了许多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活动,如陕西省的文化节、音乐会和庙会等。

钟鼓楼广场自然而然地成为西安市民和游客喜爱的聚会、闲逛和活动中心之一。

3. 建筑风格钟鼓楼广场的建筑风格深受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再加上一些现代元素的融入,使得整个广场具有独特的魅力。

广场的建筑主要由钟楼和鼓楼组成,钟楼位于广场的西侧,高36米,是中国现存的最大木质结构建筑。

而鼓楼则位于广场的东侧,高34米,与钟楼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钟鼓楼广场的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的商业建筑相结合,给人一种古典与现代共存的感觉。

4. 活动与娱乐钟鼓楼广场是西安市民喜爱的聚会和娱乐场所。

每到周末和假日,广场上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音乐会和庙会。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观和体验。

在广场上,你可以欣赏到传统的中国音乐表演、舞蹈演出和曲艺节目等。

此外,在广场附近还有许多美食摊位和小吃店,游客和市民可以一边欣赏活动,一边品尝当地的美食。

5. 文化意义钟鼓楼广场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

广场上的钟楼和鼓楼代表着古代时间的计量工具,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吸引着许多学者、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钟鼓楼广场的存在使西安市不仅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更将其与其他国际知名的古都放在一起,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

6. 交通便利性西安钟鼓楼广场交通便利,人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达。

从西安火车站乘坐公交车或地铁都可以到达广场。

此外,广场周边还有一些停车场供游客和市民停车使用。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调研报告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调研报告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调研报告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西安市钟鼓楼广场调研报告这次我们调研的是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我们分别于十一月中旬和十一月末前往钟鼓楼广场进行调研。

想起西安城里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首先闪入大脑的便是钟楼,钟楼俨然已经成为西安城内的代名词。

钟楼目前处于西安正中心东西南北 4 条大街的交会处。

钟楼作为西安市政治、文化、经济的聚集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商业氛围浓厚,其中服装业、餐饮业尤为发达,针对的消费者层次最为广泛,四条大街商业布局各具独特的魅力特色。

西安钟楼的历史深厚,西安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西安鼓楼是现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始建于明太祖十三年,两者均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由此可知,钟鼓楼广场的重要性。

1984年西安城中心的钟楼,由于东南西北来往的车辆都要经过钟楼盘道,并且盘道的内边就在钟楼的四角,汽车直接在钟楼角边通过,因而钟楼结构的振动噪声较大,不利于钟楼的保护。

1996年钟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区为钟楼基座四周建设控制地带为由一般保护区再外延72 m。

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市中轴线的中心,旧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商业大街的交汇处,于1998年建成使用。

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

占地公顷。

钟鼓楼广场是夹在钟楼、鼓楼之间的绿化广场,周围布置着石椅、草坪与景观休闲设施。

本次调研针对钟鼓楼广场区域进行分析。

该区域北接北院门历史街区,南至西大街南侧约50米范围,东至开元商城,西到西安市公安局。

我们这次的调研目的是通过城市广场的实例调研来分析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原理的学习。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调查研究、分析问题与规划设计的综合能力及技巧。

熟悉广场的规划设计原理,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广场规划。

在调研过程时候学会分析广场规划,欣赏规划亮点,同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得出解决方法,加深我们对于广场规划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浅析
前言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

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

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是在1983年钟楼广场与鼓楼广场合而为一的旧广场规划的基础上,新兴而建的沉降式交通广场。

该广场位于西安旧城中心——钟楼的西北角,东起钟楼盘道,西至鼓楼中轴线,沿西大街靠北而建。

东西长约270米,南北宽近百米,占地约有两万六千平方米,由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北侧的下沉式商业步行街、靠北的关中传统风格商业建筑、鼓楼西南侧的小型地面停车场共六部分组成,其中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和下沉式商业步行街构成了整个钟鼓楼广场的主体核心。

一、“多元化”空间的广场设计——文化、商业与交通在此交汇
1、绿化广场城市绿化广场
的建设是为了丰富了城市空间,
为市民提供交流,休憩,娱乐的
室外绿色空间。

地方特色与历史
文脉的集成使得绿化广场这一符
合传统广场立意的最大单元,当
之无愧的成为了钟鼓楼广场的主
要使用部分。

以泉塔为附近为主
入口,附加可坐憩的长条石台使
人们在纵览钟鼓楼遥相呼应的美
景之余,拥有一些休息的空间。

广场以网格草坪为主基调,草坪的四角各设石凳一个,相邻的“田”字草方格四角的石凳相对,从而在宽阔的广场上虚拟的围合出一个可供人坐赏美景的怡人空间。

草坪北部则略微下降了近八米侧宽的范围,成排的圆石櫈与石板组合成了独立的带状休息空间,高度的差别削弱了外界的喧嚣,相对安静的环境成为了游客把酒抒怀的好场所。

整个广场的设计中都流露着秦风秦韵,浓郁的文化内涵使得来访的游客与市民产生了共鸣式的归属感。

2、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的出
现将整个钟鼓楼广场分割成不同层面
的一大一小两个广场。

它的出现打破
了钟鼓楼广场原有的空旷感与因而产
生的视觉的单一感,垂直高差的空间
分割手法的使用不仅在空间与视觉效
果上给予游客巨大的落差变化,更创
造了地下商城这一的独特的商用空间使得整个广场的空间出现了新的拓展功能与价值的增益。

这是一个交通广场,是人们从钟楼盘道进入地下商城的要道。

通长的台阶增强了这个下沉式广场的
开放性,交通与观赏的两用性使得游客在浏览途中能够随时随地的欣赏到钟楼与鼓楼的雄壮,以及留意到下沉式广场中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

直角三角的空间造型斜边与钟楼盘道的其他面进行呼应,也正好暗合地下盘道八边形的形体要求,更使得这个下沉式广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引导着游客的走向,并将游客留在其间,使得下沉式广场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所。

3、下沉式商业步行街地下商业街为东西走向,是联系钟楼与鼓楼观景台的重要纽带。

东头由地下商城的外墙与北侧的高台围合,直面鼓楼的巨大落差更突出了其雄浑厚重的气势;西头由坡道缓缓上升,由东向西不断的拉近与鼓楼的水平与竖直距离,使人渐渐体味到鼓楼的亲切与慈祥。

南侧有多处地下商城的入口,北侧却是许多中小型的商铺,南边现代化大商城的入口与背面小商铺关中窑洞风格的门面使得人们在通过商业步行街时古今同存,现代风格与民族特色相映,矛盾与统一在此完美体现。

而四米的开间舒缓了东西向狭长的通道,使其步行尺度更加合理,空间更加亲切。

此三者便是整个广场的主体部分,不同平面,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空间相互有机结合,使人们浏览与购物中随时切换,古今对比的多维度时空的感觉也使得人们在观赏静物时感受空间,感受空间时思考自我存在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目的的人们交汇在这里由“多元化”的空间满足其不同的需求,使得整个广场充满活力。

这便是广场
“多元化”的精彩之处。

合适的
空间尺度产生温馨与和谐的气
氛,使得人们打破了年龄与境界
的禁锢,通过交流与交往,在广
场中获得了多重的物质与精神上
的享受。

二、灵动的交通流线组合
钟鼓楼广场的流线,由浏览
流线、购物流线、餐饮流线、工
作人员流线、货物流线、消防疏
散流线与残疾人流线组成。

其中,
公共流线为浏览流线、购物与餐
饮流线等,此为主要流线,这三
种流线可灵活转换且彼此融合,
有着多
方面的
特性:
1、灵
活性
旅游者
可能购
物或者
休息,而
购物者同样需要其他方式来缓解疲劳,这些不同的行为随时可能相互变化,这
就要求此三种行为
的交通流线能够灵
活的转变。

下沉式商
业街上架设的两处
便桥便是沟通商业
街南北的重要通道。

而下沉式广场的观
光台阶、电梯,下沉
式商业步行街西端
的坡道便是控制这
些流线变幻的节点。

自由与连贯的流线
将“多元化”的空间
相串联,简洁明确、通畅、不迂回的交通使得人们能够人容易的达到目的,增强了对于钟鼓楼广场的认可度。

2、向导性通过下沉式商业步行街此种东西向的长通道,界定了整个钟鼓楼广场的基本流线是东西向,是连接钟鼓楼的线段的方向。

此外,现代化的下沉式商业步行街在西端与鼓楼相接,而下沉式广场在东头与钟楼相望,以对景手法强调东西主干的地位。

下沉式商业步行街将广场的主要适用人群的方向吸引在了这里,与员工、货流等工作流线相分离,使得在此观光浏览的游客不受打扰,从而暗暗的延长了游客停留在此的时间,深化了广场的商业用途。

3、趣味性多条流线的重合与自由切换,节点的灵巧布置与人为的营造导向,使得此间人们,不论观光、购物或者休息,都能随着心情的不同而任意的切换。

是动是静,室内室外,宽阔与拘谨,安静与喧嚣。

随着时间,随着人们不同心情,不同体味,不同感触而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行为,不断出现新的事物去体验,增强了该广场的趣味性,使人流连忘返。

三、和谐且创新的与周边环境相呼应
纵观广场,地面的建筑外形主要以中国古建筑风格为基调;“田”字型的绿化草坪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经纬涂制”相吻合;塔泉的造型也暗暗与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四角攒尖”相符和,与钟楼的尖顶遥相呼应。

整个广场凸显了西安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所应有的独特古建风格。

下沉式广场与地下商城却是现代化的体现,棱角分明的造型,无一不体现了力量的美感,而位于下沉式广场东北角的独特造型的咖啡馆,无一不透露着现代化的气息,从而体现了西安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

四、经济效益与地下商城的设计
为了解决建造该广场的大部分资金,又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钟鼓楼广场的地下部分进行了商业用途的设计。

营业大厅两层通高的中庭,结合广场的塔泉设计,将自然光透入地下商城。

现代化的营业大厅与下沉式广场结合而形成的出入口消弭了位于地下的封闭感,使顾客出入如地上无异。

通过这些空间的处理手段,将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建筑纳入钟鼓楼广场,这是钟鼓楼广场艺术处理的高潮。

五、成功的范例,问题的解决
钟鼓楼广场作为西安两个标志的联系枢纽,成功的解决的以下问题:
1、突出钟楼与鼓楼的形象,不破坏其古朴的韵味;
2、提供一个城市中心的绿色文化广场,供市民游玩,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与市中心环境质量;
3、改善市中心的交通情况,解决行人与车辆分流的问题
4、在市中心建设大型现代化商业区,满足市民消费的要求,体现西安国际
化都市的地位;
5、通过商业化建筑,筹集解决该广场建造资金。

总结
钟鼓楼广场体现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文物保护与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与创新,从统一中求变化,又由变化中求取统一性,并使其比较完美的结合,古中有今,今中溯古,提高了人们的人生境界与追求。

绿化地带、建筑群、雕塑、喷泉、建筑小品和人工照明、音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空间艺术面貌。

将西安这一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有着海纳百川般胸怀的名城向世人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