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

合集下载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措施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措施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是指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出现失调,导致细胞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失水过多、肾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一旦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例如头晕、口干、恶心、腹泻、体温异常等。

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护理措施,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在护理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以下是一些护理措施供参考:1. 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每日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趋势。

3. 水电解质的补充: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合理地制定补液方案,及时补充缺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平衡。

4.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口服能力,合理制定饮食方案,保证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5.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促进康复。

6. 定期复查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浆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指标,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7. 保持环境整洁: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疗方案,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生活。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措施】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生理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水电解质紊乱病例分析(1)

水电解质紊乱病例分析(1)

病例一
罗先生,25岁,工人,体重60Kg。

现病史:肠梗阻手术后两日,自述头晕、四肢无力,24小时尿量1000ml。

查体:T 36℃,P110次/分,R 22次/分,BP 80/50mmHg。

实验室检查:血清钠130mmol/L,血清钾3.0mmol/L。

心电图显示:T波降低,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出现U波。

因胃肠功能尚未恢复,今日仍需禁食。

问题:
1.病人出现了何种电水解紊乱,依据是什么。

2.该病人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3.针对该病人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病例二
陈先生,40岁,工人,体重60Kg。

现病史:因急性腹膜炎入院。

入院时腹痛,烦躁不安。

查体:T 40℃,P110次/分,R 28次/分,BP 80/55mmHg,呼气有烂苹果味。

血气分析示:血浆PH7.31,PaCO220mmHg,HCO3-12mmol/L.问题:
1.该病人出现了何种水电解质紊乱,依据是什么。

2.该病人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3.针对该病人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病生病例讨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

病生病例讨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

病例一患者,男性,40岁,呕吐、腹泻,伴发热、口渴、尿少,4天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8.2℃(偏高),血压110/80mmHg,汗少,皮肤黏膜干燥。

实验室检查:血Na+155mmol/L(偏高),血浆渗透压320 mmol/L(偏高),尿比重>1.020(N:1.001-1.035),其余化验检查基本正常。

立即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2500 ml /天和抗生素等。

2天后,除体温、尿量恢复正常和口不渴外,反而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降低(低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头晕(脑血供不足),厌食,肌肉软弱无力,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浅表静脉萎陷(低血容量),脉搏110次/分(偏高),血压72/50mmHg(下降),血Na+ 120 mmol/L(偏低),血浆渗透压255mmol/L(明显下降),血K+ 3.0 mmol/L(偏低),尿比重<1.01(N:1.001-1.035),尿钠8 mmol/L(N:20-40mmol/L)(明显偏低)。

注:钠离子浓度的正常范围:135~150 mmol/L血钾正常浓度:3.5~5.5 mmol/L人体血浆渗透压正常范围:290~310 mmol/L脉搏正常范围:60~100次/分思考题:一、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治疗前:呕吐,腹泻导致等渗或含钠量低的消化液丢失,发热,体温偏高,通过皮肤、呼吸道黏膜丢失水分增多,口渴,皮肤粘膜干燥等说明患者机体缺水,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为155mmol/l>150mmol/l,且血浆渗透压=320mmol/l>310mmol/l,因而为高渗性脱水。

治疗后:(1)血清钠离子浓度=120mmol/l<135mmol/l,且血浆渗透压=255mmol/l<290mmol/l。

且从患者的体征: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降低,无口渴感(这是因为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机体虽缺水却不思饮,难以自觉口服补充液体)等特征且有血压明显的降低等综合判断此时患者为低渗性脱水。

02-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案例分析

02-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案例分析
案例导入
张先生,45岁,门诊拟“急性肠梗阻”收入院。张先生自诉口渴,尿少。查体:体重80KG,P100次/分,BP110/75mmHg。皮肤弹性差,眼窝内陷。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Hb170g/L,RBC6.2×1012/L,WBC18.5×109/L,K+3.8mmol/L,Na+142 mmol/L,尿比重1.028。请思考:
3)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Hb109/L,K+3.8mmol/L,Na+142 mmol/L,尿比重1.028。
3、补液计划
1)第一天补液总量4500ml。
2)等渗盐水3000ML,等渗糖1500ml。钾4g,葡萄糖150g。
4、张先生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
本科《外科护理学》第四版
1、诊断
2、诊断依据
3、补液计划
4、张先生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
5、你应该先给张先生输入何种液体?
步骤
1、分组讨论
2、小组发言
3、指导老师点评
1、诊断
1)急性肠梗阻
2)中度等渗性缺水
2、诊断依据
1)张先生,45岁,门诊拟“急性肠梗阻”收入院。自诉口渴,尿少。
2)查体:体重80KG,P100次/分,BP110/75mmHg。皮肤弹性差,眼窝内陷。
1)体液不足
5、你应该先给张先生输入何种液体?
1)等渗盐水
教学活动
导入案例
回顾知识
按照护理程序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中的病情,最后引
导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对本案例细致讲解,归纳总结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及教具:
教材:熊云新、叶国英.《外科护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06
参考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一版《外科护理学》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理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理

8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 理
(5)处理原则
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水
补液量(ml)=[(测得血Hb或Hct—病前值)/正 常值]×体重×20% ×1000
液体种类:0.9%NaCl(大量输入会引起高氯性 酸中毒)
速度:第1个8小时补充总量的1/2,余量16小时 匀速输入
尿量>40ml后,适当补钾
体液量恢复 营养改善
12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 理
(9)护理措施
维持正常体液量
1)生理需要量:水2500ml,氯化钠4.5-9g,氯化钾2-3g, Gs150g左右;
2)补充丧失量;
3)补充继续丧失量:TS上升1℃,失水增加5ml;T>40 ℃,补充600-1000ml液体,汗湿衣裤补水1000 ml液体, 气切病人每日气道丧失水分700- 1000ml液体
(3)临床表现
轻度缺水:失水量为体重的2%~4%,口渴、尿 少、尿比重升高。
中度缺水:失水量为体重的4%~6%,口渴明显、 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明显升高、皮肤弹性下降、 眼窝凹陷、嗜睡、烦躁不安。
重度缺水:失水量为体重的6%以上,除以上症 状外,出现低血压、躁狂、幻觉、谵妄及昏迷, 红细胞压积升高。
6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 理
(3)临床表现
脱水征:口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弹性 降低
尿量减少 恶心、呕吐、厌食、乏力 当体液丧失>6%-7%,及细胞外液的30%-35%
时,会出现心率加快、低血压、休克→酸中毒
7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 理
(4)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Na+]及血浆渗透压正常,尿比重增高 Hb、Hct升高

酸碱紊乱-病例分析

酸碱紊乱-病例分析

酸碱平衡紊乱病例分析1.某糖尿病患者,化验结果显示:血pH 7.32,PaCO2 31mmHg,HCO3-16mmol/L,血清Cl-104mmol/L,Na+ 140mmol/L,该患者有何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是什么?分析:pH 7.32,酸中毒;引起酸中毒的原发因素有PaCO2升高或[HCO3-]降低,本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且[HCO3-]降低,代酸考虑;AG=140-104-16=20>16,AG增高型代酸;代偿情况:代酸:ΔPaCO2=1.2Δ[HCO3-]±2;预计值PaCO2=【40-1.2*(24-16)】±2=28.4~32.4,而检测值为31,在此范围内。

故本例为单纯性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2.某溺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其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15,PaCO2 80mmHg,HCO3- 27 mmol/L。

该患者有何酸碱平衡紊乱?分析:pH 7.15,酸中毒;引起酸中毒的原发因素有PaCO2升高或[HCO3-]降低,本例患者有溺水窒息史,PaCO280mmHg升高,考虑急性呼酸;代偿情况:Δ[HCO3-]=0.1ΔPaCO2±1.5,预计值:[HCO3-]=[24+0.1*(80-40)]±1.5=26.5~29.5,检测值HCO3- 27 mmol/L,在此范围。

故本例为急性呼酸3.某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pH 7.40,PaCO2 67mmHg,HCO3-40 mmol/L,初步分析该患者有何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分析:pH 7.40,在正常范围,无法判定酸碱,该患者PaCO2升高、[HCO3-]升高显著,变化方向一致,说明有混合性酸碱紊乱,且患者有慢性肺心病史,PaCO2 67mmHg,肯定有慢性呼酸。

代偿情况:慢性呼酸:Δ[HCO3-]=0.35ΔPaCO2±3;[HCO3-]=[24+0.35*(67-40)]±3=30.35~36.35,检测值HCO3- 40 mmol/L,超过36.35,表明有代谢性碱中毒存在,故此患者为呼酸、代碱4.某肺心病患者伴水肿,用速尿利尿后,其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 7.34,PaCO266mmHg,HCO3- 38 mmol/L,Cl- 75mmol/L,Na+ 140mmol/L,病人有何酸碱平衡紊乱,并写出分析过程。

电解质紊乱护理问题

电解质紊乱护理问题

电解质紊乱护理问题电解质紊乱是指体内电解质浓度异常的情况,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离子的紊乱。

这些电解质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和机体的电生理活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电解质紊乱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电解质紊乱可以分为水钠紊乱、钾紊乱、钙磷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

其中,水钠紊乱最为常见,包括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

低钠血症通常由于体内失钠或增加水分所致,常见于肾功能损害、水过多或摄入不足等情况。

高钠血症则常见于丧失大量水分,如高渗透压性失水、失水不足等。

钾紊乱主要包括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不全、细胞内外钾分布异常等情况。

钙磷紊乱则表现为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通常与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维生素D缺乏等相关。

酸碱平衡紊乱包括酸中毒和碱中毒,主要由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引起。

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多样,具体症状取决于电解质的紊乱类型和程度。

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肌肉无力、抽搐、意识障碍等。

此外,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血栓等并发症。

对于电解质紊乱的诊断,首先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评估液体摄入、排尿情况、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状态等。

其次,常规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血液尿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肾功能评估、甲状旁腺功能检测等。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明确电解质紊乱的类型与程度。

针对电解质紊乱的护理,首先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对于低钠血症,护理重点是补充钠盐,可通过口服、静脉输液等途径给予。

在补钠过程中,需监测血钠水平,避免钠浓度过快或过高。

对于高钠血症,护理重点是纠正原发病因并限制钠摄入。

对于低钾血症,应补充适量的钾盐,并监测血钾水平,以避免过快或过高。

同时,要监测心电图,以及关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高钾血症,首先应停用钾盐,限制钾摄入,并采取适当的药物或透析治疗。

对于低钙血症,可通过补充钙剂来纠正,同时要监测血钙水平和心电图。

病例分析-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病例分析-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平素健康,家族史无特殊。
体检:T37.2℃,P100次/分,R22次/分,,颜 面及下肢浮肿明显,巩膜无黄染,结膜下轻度 水肿,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Ⅱ°肿大,无 脓性分泌物及渗出和充血。其他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20~5O/HP,白细 胞10~15/HP,颗粒管型0~1/LP。24小时尿 蛋白定量,电泳为高分子蛋白尿。肾功能:, SCr为214μmol/L。
3.病毒学检测:病毒中和抗体CoxB4=1:640,CVBIgM抗体(+),肠道病毒RNA(-)。
4.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肢导联低电压,I、 aVL、V1~V2呈QS型,V3~V4呈Rs型,非特异性 ST-T波改变(II、III、F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 V2~V5导联ST段稍抬高伴T波低平或倒置)。
并拟定为心脏移植受体候选者。
治疗4周后,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明显减轻,静息 下无气急,下肢水肿消失,故予以出院、门诊随 访以等待心脏供体,继续应用上述地高辛、利尿 剂、培多普利及牛磺酸片等药物治疗。患者出院 后门诊随访期间,仍有劳力性气急,登二楼即有 症状,偶有双下肢轻度水肿。
4个月后,患者拟行心脏移植术再次入院。再次入 院后体检显示,一般情况尚可,血压仍偏低 (SBP=90/60mmHg),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04 次/min,律齐,可及第三心音,心尖部可闻及SM II/6级;双肺呼吸音稍粗,未及干、湿啰音;肝 肋下1指、剑下2指,双下肢不肿。
容量负荷 (氯噻嗪剂量已用至20g/qd “qd” 每天四次,
通常氯噻嗪剂量用量为50mg/bid “bid” 每 天两次)
(三)水电解质 代谢紊乱 1.低钾血症: K+: 2代谢性碱中毒:PH? Cl- 92m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合并休克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患者王某,男性,30岁,12月4因刀刺伤在外院行“结肠造瘘术”,12月6日转入我院。

转入时神志清楚,精神差,营养中等,左下腹见一长约15cm纵行手术疤痕,切口旁见橡胶引流管两根及人工肛门,造瘘口肠管色泽红润,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尚可,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相关检查,禁食水,行抗感染,抑酸,补液及对症治疗。

12月17 23: 00出现血便,诉头晕、心慌,HR15C次/ 分,R31次/分,
BP94/56mmHg CVP4cmO,呼吸急促、变浅。

造瘘口见暗红色血、粪混合物流出。

考虑为造瘘结肠远端出血所致,立即急诊行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入ICU时神志清楚,HR130次/分,R26次/分,BP122/72mmHgCVP9cmH。

术后禁食水,行抗感染、止血、抑酸、补液及对症治疗。

于12-21 21 : 00诉轻度呼吸困难,HR121次/ 分,R32次/分,BP89/54mmh g全身皮肤有点状及片状红色皮疹,双下肢及手术切口明显水肿。

查血红蛋白78g/l ,血钾为3.2mmol/L ,血钠为141mmol/L, TCO21mmol/L ,尿PH值为
6.9 ; ECG提示ST延长,T 波倒置;立即给予输血、白蛋白,补充血浆及红细胞,纠正低蛋白血症。

静脉予以补钾,纠酸等支持对症治疗。

12 月22 查血气及电解质结果示:血红蛋白10g/l,血钾为3.7mmol/L, TCO24mmol/L,血钠为142mmol/L,尿PH值为
7.1 ; ECG结果正常。

1 、该病人低血钾的主要有表现?处理原则如何?为什么?
分析:血清钾低于3.5mmol/以下为低血钾,此病人血钾为
3.2mmol/L , ECG提示ST延长,T 波倒置。

处理原则:
(1)首先治疗原发病
(2)口服补钾:给氯化钾或枸橼酸钾1~2g,每日3次
(3)静脉补钾,常用浓度为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L中加入10% 氯化钾10〜30ml,缓慢静脉滴注,不超过60滴/分。

静脉补钾注意事项:①10%氯化钾严禁直接静脉推注,因其短时间内血钾突然升高会
造成心跳骤停;②注意肾功能及尿量,尿量30~40ml/h以上补钾安全;
③浓度不可过高:不超过40mmol/L或3%。

,即1000ml液体中氯化钾含量不超过3g;④速度不可过快:不超过20~40mmol/h或60滴/分;⑤ 剂量不可过多,3-6g/日,补钾过程中2~4小时监测血钾一次,血钾达到
3.5mmol/l应缓慢补钾;⑥缺钾同时有低血钙时,应注意补钙,因为低血钙症状往往被低血钾所掩盖,低血钾纠正后,可出现低血钙性搐搦。

2、王某术前的休克已经到达什么程度?
分析:患者王某出现血便,诉头晕、心慌,HR150次/分,R31 次/分,BP94/56mmHg CVP4cmH,呼吸急促、变浅。

造瘘口见暗红色血、粪混合物流出。

综上所述,王某术前休克已达到休克中期。

3、造瘘口如何观察护理?
分析:①观察造病口肠粘膜的血液循环,肠造口有无回缩、出血及坏死。

②术后早期勤换药,肠管周围用几士林纱布保护,直至切口完全愈合③使用造口袋后,应观察造口袋内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如造口袋内有气体及排泄物,说明肠蠕动恢复,可开始进流质④造口处拆线后,每日进行扩肛1次,防止造口狭窄⑤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减少肠
液的刺激及湿疹的出现,常用氧化锌软膏或防漏膏保护皮肤。

4、什么是代谢性酸中毒?处理原则是什么?
分析:以发性HCO降低v 21mmol/ 1=和PH直降低v 7.35为特征。

处理原则:①积极防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液灌流状况,改善肾功能等
②给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酸中毒危及生命, 则要及时给碱纠正。

一般多用5%NaHC以补充HCO,去缓冲H。

乳酸钠也可用,不过在肝功能不全或乳酸酸中毒时不用,因为乳酸钠经肝代谢方能生成NaHC3O;
③处理酸中毒时的高钾血症和病人失钾时的低钾血症:酸中毒常伴有高钾血症, 在给碱纠正酸中毒时, H +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不断被缓冲,K+则从细胞外重新移向细胞内从而使血钾回降。

但需注意,有的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因有失钾情况存在, 虽有酸中毒但伴随着低血钾。

纠正其酸中毒时血清钾浓度更会进一步下降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的低血钾,这种情况见于糖尿病人渗透性利尿而失钾, 腹泻病人失钾等. 纠正其酸中毒时需要依据血清钾下降程度适当补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