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基于成都市统筹城乡试验区的分析

合集下载

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成都为例

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成都为例

与 20 年基本持平 。 o3 ( 收人情况 四)
据统计 ,04年 外 出务 工 人员 人 均 收入 为 63 8元。 20 8
和家政服务等传统第 三产业 和新兴第 三产业 。大力发 展休 闲观光农业 , 如锦江 区 三圣 乡打造 “ 五朵金 花 ” 新 津 打造 ,
的“ 川西 坝农 业博 览园 ” 等等 , 不仅 解决 农 民就业 问题 , 而 且还发展观 光农 业 , 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 为今后 的发展提 供 了可借鉴 的模式 。 ( ) 三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事业 , 提高劳动力素质 要有效 提高农村劳动力 素质 , 键在于 提高其受 教育 关
农 村剩余 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
参考文献 :
们 所能选择 的就业 机会 十分 有限 , 主要 集 中在苦 、 、 脏 累等 简 单劳动 岗位 上 , 入水 平受 到 限制 。20 收 04年 , 市农 村 我 外 出劳动力收入水平与城镇单位在 岗职工从业人员人均 工 资比, 其人均 收入 低 1 6 118元 , 为城 镇单 位在 岗 职工 的 仅
( )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有待提 高
我市农村外 出劳动力 7 . %是初 中及 以下文 化程度 , 40
争 、 的劳 动力市 场 。农村 剩余 劳动力之 间的跨 区域 流 有序
动, 促使农村 劳动 力转 移 的组 织形 式 、 培训 方式 等不 断创 新, 劳务输 出成为 致 富农 民 的优势 产业 。随着 2 1 00年 1 1
外出务 工人员 的受教 育程度普 遍不 高 , 研人数 中小 调
学及以下的人 数 占到 1. % , 20 4 7 与 0 3年 同期 相 比基 本持
平; 受过初中教育的5 .% , 20 年相比下降 42 高 93 与 03 .%; 中及以上占 2 .% , 20 6O 与 03年同期相 比增 长 4 1 从数 .%。

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 05年底 , 都 市城 乡 人 1 收入 差距 比例缩 小 到2 5 :, 成 2 1 .3 1 20 07年农 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562 l , 乡居 民收入差别 4元 2 城 J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进程 中, 三农 ” 把“ 问题 放在 国 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 的突 出位置 , 推动 城乡 二元 结构 向现 代经济
的问题 。
力、 饮水 、 邮电通讯 等公 共基础设 施建 设相 比, 农村 的 同类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民无力投入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

收稿 日期 :0 8 5 4 20 —0 —1 作者简介 : 孙继 伟(93 )男 , 18一 , 河南信 阳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地方政府管理研究 。
成都市在深入贯彻落 实科 学发展 观的实践 中 , 逐步确
立 了“ 城市带动农 村 , 工业反 哺农业 ” 等具有成 都特 色 的发
展战略 。但 由于 计划 经济 时代 的 城乡二 元 结构 尚未从 根
12 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相对 落后 。和城镇居 民的道路 、 . 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上改变等原因, 成都城乡之间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不协调
进 城乡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 发展 , 就必 须统筹城 乡发展 。 因
表 1 成都市农 民收入与城镇居 民收入的差距[ 1 ]
此对成都来说 , 统筹城 乡发展 , 面推进城 乡一体化 , 小 全 缩 城 乡差距成为 和谐成 都 建设 中迫 切需 要解 决 的主 要 问题
之一
1 成都市统筹城 乡发展 进程 中的主要 问题
不 ! 矫 ;
摘要: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 促进农村经 济社会 全面发展 的客 观要求 。随着社 会经

成都城乡统筹规划与实践

成都城乡统筹规划与实践

万方数据2009年第6期总第184期童氏市删学列1.2.1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集中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只有集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全市大力贯彻“一区一园一主业”策略,将116个工业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和6个工业集中发展点,引导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图1)。

截至2008年,全市工业集中度已达68.2%。

圈1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点)布局1.2.2农民向城镇集中:梯度引导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减少和消化农村人口。

城镇是消化农村转移人口的空间载体。

全市分层次推进农民向中心城区(特大城市)、区(市)县城(中等城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小城市)和小城镇集中,并大力配套完善各级城镇(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

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与辐射能力。

1.2.3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稳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土地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在及时出台配套政策、积极搭建农用地流转平台、创新流转方式的基础上。

通过建基地、强龙头、兴标准,高质量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截至2008年.全市农用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2020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7%。

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508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3.7%。

1.3城乡统筹工作的成效自开展城乡统筹实践以来,成都市城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GDP总值从2003年的1870.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901亿元.总涨幅超过一倍还多;人均GDP由18052元增长至3085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3655元增长至2008年的6481元。

农民的收益大大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维持在2.5—2.6:1(2008年,全国为3.36:1,四川省为3.07:1)。

成都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成都的城与乡正在协调共进发展(图2)。

成都统筹城乡试验的成效与启示

成都统筹城乡试验的成效与启示

制 度 推 进 资 源 节 约和 循 环 经 济 的 发 展 通 过


住房 重 建 的 模 式和 引 导 受 灾 农 民 向 城 镇 转移 等

改 革试 验初步建 立 了 相 关 体制机 制 已 经 发挥

坚相结合
两 年 来 成 都 市 突 出 试 验 内容 的
, ,
系 列 举 措 既 加 快 了 灾后 重 建 的 进 程 也


论 通 过 改革试 验 有 力地 促 进 了 和 谐
, ,

成都

是 把 改 革试 验 与加 快灾后 重 建 相结
体 制 机 制创 新 对 推 进 西 部 大 开 发 进 行 了 有

市 的 改 革 试 验 不 但 为 成 都 城 乡经 济 社 会
体 化 发 展 初步 探 索 了



成都 市 化地 震 灾 害 之 危 为 加快 发 展 改革
> >
国家发 改委 副 主 任彭森

法 加 快 推 进 灾 后 重 建 以 灾后 重 建 为 契 机



体 制机 制 创 新有利 于 节 约 资 源 和 环 境 友好 的

成都探索 出 了统 筹城 乡发 展 的 新路
是 把 改 革 试 验 与 推 进 全 国 面 上 改革攻

加 快推 进 统 筹 城 乡 改 革 创 造 性 地 提 出 农 村

部大开 发相


两 年来 成 都市 积 极 推 进 了 城 乡
, ,

体化
着 眼 于 解决 全 国 面 上 改 革 的 问 题 还 兼 顾 了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验与价值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验与价值
发 展 ”放 在 首位 的 “ 个统 筹 ” 五 。从 20 03年 以 来 ,成 都 率 先开展 了统 筹城 乡发 展 的 实践 。 经过 几 年 探 索 ,成 都 市在 城 乡统 筹方 面 ,做 出 了重 大 的创 新 ,初 步 形 成 了城 乡同发展 、共 繁 荣 的局 面 ,
通过 以 工业化 推 动城 镇 化 , 以工业 化 、城 镇化 推 动农 业 现代 化 ,加 快 建 立 以工促 农 、以城 带 乡的
长效机 制等政 策思路 的 实施 ,从 根 本 上破 解 了 “ 三农 ” 难题 , 大力推进 了城 乡一 体化 。成 都 市在
城 乡统筹发展方面所做 的改革和创新 ,直接造福于成都人 民,也为全国其他地方的统筹城 乡 提供
了有益 的借 鉴 。认 真 总 结成 都 市在城 乡统 筹发 展 中所做 的探 索和 经 验 ,我们 可 以对 国 家现 代 化 战 略 的城 乡统筹 发展 有更加 全 面的认 识和把 握 。
基础工程 ” ,着力深化体 制改革 ,以初
的方 式 ,整合 成都市 各 级财 政投 向现
代农 业发 展 的各类 资金 ,组 建市 县两 级现 代农 业发 展投 资公 司和 小城 镇建 设投 资公 司 ,并组 建 了市级 现代 农业
对 接 ;三圈层 的广 大农 村地 区侧 重 实
施 “ 基础 工 程 ” ,提 高农 业 产 业 化 程
全 面入 手 。推 进 统 筹 城 乡整 体 发 展 。
灵活应用 “ 只手”的功能 。 两
成都 实验 区将统筹 城 乡发 展作 为一 项
系 统工 程 ,从 “ 域 ”和 “ 体 ”上 全 整 把 握和 推进城 乡一 体化 进程 ,着力 统
建立农 村 多元化投 入机 制 。成 都在 统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一直致力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此,成都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主要的做法和特点,以推动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一、统筹规划成都市制定了城乡统筹规划,明确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等发展目标。

通过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城乡资源,合理布局城市与农村发展格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优化土地利用成都市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耕地,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同时,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建设交通互联成都市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城乡交通要道,提升交通运输效率,缩小城乡间交通不便的差距。

同时,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优化城乡交通组织结构。

四、强化公共服务成都市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

同时,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农村社区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五、推动产业协调发展成都市积极引导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城乡产业融合,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展农村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水平。

六、加强环境保护成都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同时,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的改善。

七、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成都市积极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实现城乡劳动力有效对接。

同时,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吸引外来游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总的看来,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包括统筹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建设交通互联、强化公共服务、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等方面,不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基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实证应用

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基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实证应用

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实证应用 邓 玲 王彬彬[摘要]成都市获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实现的思路进一步明确,这就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从对地方经验的总结、提升和局部检验回归到重新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与重大历史使命,从而提出既能协调各项国家战略、推进科学发展、又能结合地方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据此,本文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温江区统筹城乡发展进行初步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温江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应用中图分类号:F12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8)04—0080—05 基金项目:本文的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7&Z D019)的资助。

作者简介:邓玲,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成都 610064;王彬彬,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 610064 一、问题的提出“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将统筹城乡发展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自从我国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有机组合的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执行体系和管理体系。

但是,在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如何系统体现城乡差距、综合反映推进效率和落实效果、动态跟踪分析统筹进度、及时修正战略途径和政策组合,是亟需突破的主要课题之一。

实践的发展呼唤研制统筹城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关于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评价方法创新、评价指标甄别选择和地区实证检验,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经验总结。

【免费下载】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获奖名单

【免费下载】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获奖名单

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目录荣誉奖(3项)001《广义叙述学》(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12赵毅衡(四川大学)002《论教育学的核心范畴》(论文)《中国教育科学》 2013.3查有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003《锦城剧话》(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2.8王定欧(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一等奖(19项)00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研究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 2013.12罗中枢(四川大学)王卓(四川大学)姜晓萍(四川大学)黄金辉(四川大学)曹萍(四川大学)002《世界经济波动理论(1-4)卷》(专著)科学出版社 2012.6李天德(四川大学)马德功(四川大学)蒋瑛(四川大学)李旸(四川大学)王鹏(四川大学)003《中国金融国际化中的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11刘锡良(西南财经大学)董青马(西南财经大学)聂富强(西南财经大学)洪正(西南财经大学)许文彬(厦门大学)004《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3林义(西南财经大学)林治芬(南京财经大学)胡秋明(西南财经大学)蒲晓红(四川大学)丁少群(西南财经大学)005《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研究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 2012.9蒋永穆(四川大学)杨少垒(四川大学)王丰(西南大学)纪志耿(四川大学)刘润秋(四川大学)006《重塑四川经济地理》(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11《重塑四川经济地理》课题组007《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专著)科学出版社 2012.12徐玖平(四川大学)曾自强(四川大学)卢毅(四川大学)郑伯博(四川大学)徐雷(四川大学)008《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与能力增长研究》(专著)科学出版社 2012.4邵云飞(电子科技大学)唐小我(四川省教育厅)范群林(电子科技大学)009《清代县域民事纠纷与法律秩序考察》(专著)中华书局 2013.3吴佩林(西华师范大学)010《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研究报告)四川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成果 2013.10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警察协会011《公羊学发展史》(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3.3黄开国(四川师范大学)012《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专著)中华书局 2012.3蔡东洲(西华师范大学)吴佩林(西华师范大学)苟德仪(西华师范大学)左平(西华师范大学)013《吐蕃时代考古新发现及其研究》(专著)科学出版社 2012.1霍巍(四川大学)014《中外文论史》(四卷本)(专著)巴蜀书社 2012.12曹顺庆(四川大学)杨玉华(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刘文勇(四川大学)尹锡南(四川大学)李凯(四川师范大学)015《东汉佛道文献词汇新质研究》(专著)商务印书馆 2013.11俞理明(四川大学)顾满林(四川大学)016《青藏高原碉楼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3石硕(四川大学)杨嘉铭(西南民族大学)邹立波(四川大学)陈东(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刘俊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017《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前沿报告——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成都试验区有效发展模式研究》(专著)科学出版社 2012.11吕信伟(成都市教育局)洪涛(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秦建平(成都市人才交流中心)张惠(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进(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018《舆擎中国——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方略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12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课题组019《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实现研究》(研究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 2012.12邓玲(四川大学)张红伟(四川大学)王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邱高会(成都医学院)龚勤林(四川大学)二等奖(81项)020《“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问题研究》(研究报告)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批示或党政机关采用 2013.9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021《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12王苹(成都市社会科学院)赵汝周(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钟声(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王健(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林锡红(成都市社会科学院)022《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5龚秀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赖廷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刘林元(南京大学)023《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论的历史演进》(专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3胡学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刘娟(西南交通大学)刘芳(西南财经大学)郑丽娅(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裴亮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024《邓小平的时代观及其创新——改变中国和影响世界》(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2.6吴嘉蓉(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付建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邓达(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王科(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王玉林(中共成都市委党校)025《重大公共危机应对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3.11周友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郭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黄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廖冲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郑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026《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专著)科学出版社 2013.4杜伟(四川师范大学)黄敏(四川师范大学)黄海阳(四川师范大学)曾令秋(四川师范大学)魏刚(四川师范大学)027《预期理论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2.2江世银(中共四川省委党校)028《社会资本视角下政府反贫困政策绩效管理研究——基于典型社区与村庄的调查数据》(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6王朝明(西南财经大学)孙蓉(西南财经大学)聂富强(西南财经大学)王建忠(西南财经大学)庞楷(兰州商学院)029《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基于利益协调的视角》(专著)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4刘润秋(四川大学)030《农村公共产品流通机制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12王建洪(西南科技大学)胡碧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031《中国家庭资产状况及住房需求分析》(论文)《金融研究》 2013.4甘犁(西南财经大学)尹志超(西南财经大学)贾男(西南财经大学)徐舒(西南财经大学)马双(西南财经大学)032《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统筹与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11程宏伟(四川大学)冯茜颖(成都理工大学)向玉凡(成都理工大学)周国栋(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张永海(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033《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政策分析》(专著)科学出版社 2013.10祁晓玲(四川师范大学)邝先慧(四川师范大学)宋周(四川师范大学)何燕(四川师范大学)赵华(四川师范大学)034《股票市场伦理环境与投资者模糊决策——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中国社会科学》 2013.3王擎(西南财经大学)周伟(西南财经大学)035《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10胡小平(西南财经大学)汪希成(四川师范大学)贾晋(西南财经大学)星焱(中国社会科学院)罗叶(四川省粮食局)036《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研究》(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3丁任重(西南财经大学)侯荔江(西南财经大学)黄世坤(西南财经大学)王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刘攀(成都市科技局)037《四川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11蒋军(成都中医药大学)李胜(成都中医药大学)贺盛瑜(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严余松(四川师范大学)张锦(西南交通大学)038《大型企业集团综合集成治理系统工程研究》(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11马胜(成都学院)文华(成都学院)庄爱玲(成都学院)汪瑞(西南财经大学)039《应急资源协同管理——面向地震灾害的研究》(专著)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12邓富民(四川大学)梁学栋(四川大学)邓国营(四川大学)杨翠(四川大学)040《同地同权下的征地补偿机制重构研究》(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6何格(四川农业大学)陈文宽(四川农业大学)041《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革——基于成都“试验区”的实证研究》(专著)科学出版社 2012.7郭晓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郑泰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杜伟(四川师范大学)韩立达(四川大学)丁延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042《消费不平等的度量、出生组分解和形成机制——兼与收入不平等比较》(论文)《经济学》 2013.8邹红(西南财经大学)李奥蕾(西南财经大学)喻开志(西南财经大学)043《IT梦、成都梦——成都IT产业发展回顾、启示与展望》(研究报告)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批示或党政机关采用 2013.5盛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蓝定香(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方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刘渝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044《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研究》(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7王国敏(四川大学)郑晔(四川大学)周庆元(四川大学)罗静(四川大学)赵波(成都理工大学)045《四川防范重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对策研究》(研究报告)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批示或党政机关采用 2013.9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林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彭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李后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046《基于知识管理的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路径研究》(研究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2013.8姚乐野(四川大学)袁莉(四川大学)蔡娜(四川大学)杨巧云(四川大学)林曦(四川大学)047《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战略研究》(专著)科学出版社 2013.11郭晓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张克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王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胡俊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廖祖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048《震后应急物资配送系统集成优化问题研究》(系列论文)《管理科学学报》 2012.7等马祖军(西南交通大学)代颖(西南交通大学)李双琳(西南交通大学)郑斌(西南交通大学)朱道立(上海交通大学)049《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评价与完善研究》(研究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2013.11任平(四川师范大学)周介铭(四川师范大学)吴建瓴(成都学院)刘成玉(西南财经大学)刘寅(四川师范大学)050《链与链竞争的纵向结构治理》(系列论文)《Ann Oper Res》 2012.12等艾兴政(电子科技大学)赵海霞(电子科技大学)马建华(深圳大学)唐小我(电子科技大学)何雪峰(西南科技大学)051《公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科学化研究》(研究报告)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批示或党政机关采用 2012.11姜晓萍(四川大学)范逢春(四川大学)夏志强(四川大学)衡霞(四川大学)李强彬(四川大学)052《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批示或党政机关采用 2013.12陈蛇(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井润田(电子科技大学)曾彦(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邱法军(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金玲(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053《涉及民族因素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专著)民族出版社 2013.8张明善(西南民族大学)姚珣(西南民族大学)李永政(西南民族大学)刘晓鹰(西南民族大学)054《现实与理想:关于中国刑事诉讼的思考》(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4左卫民(四川大学)055《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论文)《法学研究》 2012.3顾培东(四川大学)056《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论文)《中国社会科学》 2012.6吴元元(西南财经大学)057《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谐法治保障若干问题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5王允武(西南民族大学)田钒平(西南民族大学)姚艳(西南民族大学)陈宜(西南民族大学)潘高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58《心证形成过程实证研究》(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2.1黄维智(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059《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协同保护制度研究》(研究报告)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批示或党政机关采用 2013.9章群(西南财经大学)牛忠江(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镇人民政府)邓君韬(西南交通大学)张义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朱悦蘅(西南财经大学)060《构建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研究》(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12成都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061《神话叙事:灾难心理重建的本土经验——社会人类学田野视角对西方心理治疗理念的超越》(论文)《社会》 2013.11王曙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丹芬妮·克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062《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论文)《中国社会科学》 2013.2陈家建(西南财经大学)063《灵魂·爱·上帝——斐奇诺“柏拉图神学”研究》(专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梁中和(四川大学)064《儒学文献通论》(专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3《儒学文献通论》课题组065《灾疫伦理学:通向生态文明的桥梁》(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2.2唐代兴(四川师范大学)杨兴玉(乐山师范学院)066《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研究》(专著)民族出版社 2013.10刘俊哲(西南民族大学)067《邓小平主政大西南》(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12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邓小平主政大西南》课题组068《中国城市史》(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2何一民(四川大学)069《从上帝选民到社区公民:新英格兰殖民地早期公民意识的形成》(论文)《中国社会科学》 2012.1原祖杰(四川大学)070《文化与生态、社会、族群:川滇青藏民族走廊石棺葬研究》(专著)科学出版社 2012.1罗二虎(四川大学)071《政府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开发利用模式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10彭国莉(西华大学)王嘉陵(四川省图书馆)刘嘉文(南京大学)潘幼乔(西华大学)程美群(西华大学)072《四川历代旧志提要》(工具书[含资料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12马小彬(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罗亚夫(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正芬(西南民族大学)李晓宇(四川大学)成功伟(四川大学)073《中国诗学“活法”说论考》(系列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12.6等曾明(西南民族大学)王进(西南民族大学)074《唐前帝王诗文校注》(专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12李修余(宜宾学院)陈朝辉(宜宾学院)彭贵川(宜宾学院)牟华林(内江师范学院)杨小平(西华师范大学)075《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专著)商务印书馆 2013.12赵义山(四川师范大学)郑海涛(西华师范大学)蒋玉斌(西华师范大学)万伟成(佛山大学)076《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专著)巴蜀书社 2013.7李怡(四川大学)冯宪光(四川大学)马睿(四川大学)徐行言(西南交通大学)周维东(四川大学)077《消费社会与当代小说的文化变奏、1990后的中国小说批评》(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11向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078《郭沫若研究文献汇要(1920-2008)》(工具书[含资料书])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2.7杨胜宽(乐山师范学院)廖久明(乐山师范学院)陈晓春(乐山师范学院)何刚(乐山师范学院)王海涛(乐山师范学院)079《彝语语料库的研究与建设》(研究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2012.6沙马拉毅(西南民族大学)王成平(西南民族大学)孙国英(西南民族大学)李文华(西南民族大学)080《四川省志·方言志》(专著)方志出版社 2013.12邓英树(四川师范大学)张一舟(成都文理学院)袁雪梅(四川师范大学)兰玉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肖娅曼(四川大学)081《巴蜀牌坊铭文研究》(专著)四川民族出版社 2013.12黄尚军(四川师范大学)杨小锋(四川师范大学)曾为志(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李国太(四川大学)肖卫东(四川师范大学)082《藏北牧业社会变迁:达村和宗村牧民权利享有的人类学考察》(专著)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3.7郎维伟(西南民族大学)赵书彬(西藏日报社)张朴(四川省民族研究所)083《藏族雍仲本教史妙语宝库》(译著)民族出版社 2012.12胡静(西南民族大学)084《道德教育原理》(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4冯文全(西华师范大学)085《汶川地震后羌族传统体育的抢救与重建》(专著)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3.12霍红(成都体育学院)魏万珍(成都体育学院)王洪珅(成都体育学院)杨洋(成都体育学院)蒲鸿春(成都体育学院)086《民族教育的价值取向探寻——近现代羌族学校教育考察》(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9朱晟利(四川师范大学)087《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2.12张烨(四川师范大学)088《四川高职十年史略》(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12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十年课题组089《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聚焦博洛尼亚进程)(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3.12李化树(西华师范大学)090《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校内部治理》(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7郭平(成都师范学院)熊艳(成都师范学院)贺永平(宜宾学院)田联进(宜宾学院)孔丽苏(宜宾学院)091《四川藏区“9+3”教育模式探索》(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2.12涂文涛(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姜树林(四川省教育厅)洪流(四川省教育厅)傅明(四川省教育厅)吉文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092《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地位研究》(研究报告)《2013中国公共文化发展报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 2013.11李明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赵萍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郑晓幸(四川省文化厅)朱树喜(成都市文化局)杨晓泉(成都市文化局)093《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研究——媒介融合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成果 2012.2石磊(四川师范大学)田大菊(四川师范大学)石本秀(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董子铭(四川师范大学)094《理念·价值·精神:汶川地震灾后思想建设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3.1戴钢书(电子科技大学)欧阳彬(电子科技大学)肖永梅(武警警官学院)任学梅(北川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吴晓云(电子科技大学)095《四川川北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民俗艺术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批示或党政机关采用 2012.12柴永柏(四川音乐学院)孙洪斌(四川音乐学院)赵崇华(四川音乐学院)张雪娇(四川音乐学院)白莉(四川音乐学院)096《藏族民间巴塘“谐”舞艺术》(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12格桑梅朵(四川音乐学院)097《保护与振兴——21世纪川剧发展》(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8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保护与振兴——21世纪川剧发展》课题组098《四川新型智库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报告)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批示或党政机关采用 2013.12叶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高鹏凌(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吴志强(四川行政学院)江宗德(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室)陈昌荣(四川行政学院)099《中国古代茶法概述》(专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2.4彭从凯(巴中市广播电视台)100《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史》(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3.12周晓琳(西华师范大学)刘玉平(西华师范大学)三等奖(300项)101《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8曾繁亮(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周和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吴兵(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陈名财(中共四川省委党校)102《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8王万民(四川师范大学)林胜强(四川师范大学)易刚(西南交通大学)周晓敏(西南交通大学)张雪萍(成都外语培训学校)103《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2.8刘强(电子科技大学)王学俭(兰州大学)1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油气企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省、部级及其以上领导批示或党政机关采用 2013.12邓淑华(电子科技大学)姜子昂(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宋维东(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文志(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杨建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105《城乡关系视角下基层党组织新格局发展》(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9李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06《马克思主义史若干问题研究》(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7徐纪律(西南石油大学)张小飞(西南石油大学)崔发展(西南石油大学)107《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以四川省为例》(专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8尹德志(西华大学)王芳(西华大学)万远英(西华大学)王民朴(西华大学)刘洁(四川省仪陇县中学)108《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研究》(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8薛建平(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郑国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叶长安(乐山职业技术学院)109《深化行政监察工作为四川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研究报告)《调查与决策》 2013.12等黄昌明(四川省纪委监察厅)110《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四川思考与实践》(科普读物)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6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111《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研究》(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11兰亚宾(中共宜宾市委党校)陈和平(中共宜宾市委党校)廖洪兰(中共宜宾市委党校)朱逢春(中共宜宾市委党校)刘志慧(中共宜宾市委党校)112《对党内平等的价值认知》(论文)《理论动态》 2012.11刘益飞(中共成都市委党校)113《中小学党建实践创新研究》(专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3.2“创先争优推进中小学党建机制研究”课题组114《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治协调与区域公共管理创新研究》(研究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2012.12锁利铭(电子科技大学)马捷(电子科技大学)张剑玉(电子科技大学)邓文莉(电子科技大学)刘裕(电子科技大学)115《互联网社会动员中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动员功能研究》(论文)《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 2013.10杨菁(电子科技大学)杨梦婷(电子科技大学)116《国家与社会之间——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介组织》(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5唐兴霖(西南财经大学)117《一种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研究》(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2.8郭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王春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118《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区县政整改为例》(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2.8王春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119《诺齐克的功利主义转向及其启示》(专著)人民出版社 2012.8胡惊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20《当代中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基于公共治理模式的视角》(专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7阳斌(西华师范大学)121《国家建构视野下的自治传统援借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系列论文)《新华文摘》 2013.19等吴晓燕(西华师范大学)吴记峰(华中师范大学)任耀杰(西华师范大学)122《四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成果 2012.11方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郑建国(四川大学)方儒林(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段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里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23《试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构建》(论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3陈元进(乐山职业技术学院)124《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调查与决策》 2013.8等范秋美(四川省统计局)车茂娟(四川省统计局)赵丽(四川省统计局)周作昂(西南财经大学)兰想(四川大学)125《基于系统视角的企业演化论》(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8陈敬贵(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126《和谐经济宏观调控论》(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6肖明辉(四川师范大学)127《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成 都市 ; 农业现代化 ; 指标体 系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1 6
本文 系四川农业 大学科研兴趣培养项 目资助 。 作者及 单位 : 周 小荷 , 四川农 业大学经 济管理 学院经济 系, 研 究方向 : 区域 经济 。卢冲 , 四川农 业大学 经济 管理 学院经济 系, 研 究方向: 区域 经济。 ( 四川温 江, 6 1 1 1 3 0 )
6 5 5

2 0 1 1 年 全市 农 业现 代化 的 实现程 度较 高 , 相 当
于2 0 0 7 年农业 现代化水平有 了较大 的提高 。从指标
农业用电量 农业综合产出现代 粮食产出率
化水 平 ( 2 3 )
3 0万千瓦小时 4 0 0公斤/ 亩
4 1 5
心, 提出“ 三个集 中” 、 “ 六个—体化 ” 和农村基础 “ 四大工
程” 政 策。这些政策较大程度 上都促 进 了成都市农业 现代化 的发展 , 工业发展为农业奠定基础 , 土地的规模
化经营 以及农村居民的集 中居住 不仅提高 了农 民的生 活、 居住条件 , 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扫清 了障碍 。2 0 0 8
现代化 的指标 。本 文在结 合专 家学者研 究成 果和成
都市农 业生产 环境特 点 的基 础上 确定 了以下 三个层 次的 目标值。 本 文采 用层次分 析法来 确定成 都市农 业现代 化
2 0 0 7 — 2 0 1 1 年之 间 , 成都市 的农业现代化 水平有 了较
高 的提 升 。成 都市 的统筹城 乡发展 在农业方 面取得
了较大的成功 , 基本实现 了农业现代化 。 表 3 成都 市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和达标率
时 间
地区
评价 的各个指标 的权 重。成 都市 农业现代 化水 平的 指标体 系 中各个指标 的 目标值和权 重的赋值 如下 :
表 2 成都 市农业现代化指标 的 目标值 和权重
农业生产投入现代 农业耕地面积 化水平 ( 2 4) 农业有效灌溉率 农业机械总动力

体 系 中可 以看 出 , 2 0 0 7 年时, 各个指标 的的实际值来
看 农业现代化 水平偏低 。而 2 0 0 7 年6 月 7日, 国务院
农 林 牧 渔 业 总产 值 6 0 0万元
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村社会发展现代 城镇化率 7 0 % 化水平 ( 1 9 ) 现代农业重大项 目 6 0个 数量
年, 成都市启动 了农村产权改革 , 对农村集体 土地和房
表 1 成都 市农业现代化 的指标体 系
屋进行确权颁证 , 又率先组建 了农村产权交易所 , 各区 县( 市) 建立 了农村产权 交易分 所 , 推动土地承包经营 流转 、 农村建设 用地使 用权流转和农村房屋产权使 用
权流转。盘活 了农村资源 , 促进 了农业的规模化 、 现代 化发展 ; 农村居 民向新型社 区集 中, 促进 了成都市的城 市化进程 , 农村 人 口大量减 少。从 2 0 0 5 年到 2 0 1 1 年, 成都 市 的农 村人 口由6 5 4 5 4 2 3 人减少 为 6 5 0 9 5 2 1 人。 而截止到 2 0 1 2 年底 , 成都市 的城市化率 已达 到6 0 %。
二、 成都市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 系
( 一) 农业现代化指标的选取
注: 所有的指标计算周期都是 一年。
( 7 - ) 农业现代 化指 标体 系中指标 的 目标值 和权
重 的 确 定
目标 值是 判断农 业发展 到什 么程 度才 算实现 了
圃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C H E N G D U M U N I C I P A L P A R T Y C O L L E G E O F C . P . C
中图分类号 : F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6 7 9 ( 2 0 1 3 ) 0 2 — 0 0 8 0 — 0 3


成都 市统筹城 乡以来农业发展现状
要建 立一 个科学 的农业 现代化 指标体 系是评价
2 0 0 7 年成都市 被确定 为全 国统 筹城 乡综合 配套
一: : 三 : : 壁I
农 业现 代化 水平 的评价
— —

基 于成都 市统筹城 乡试验 区的分析
摘要: 本文在成都 市农 业现代 化指标体 系的基础 上 , 对成都 市的农 业现 代化水平进行评价 。统筹城 乡发展
后, 成都 市的农 业现代 化指标 结构有 了较 大改善 , 农 业现代化水 平提 升 了 1 0 . 8 %。城镇化 率水平低 和城 乡收入 差距依 旧是制 约成都 市的农 业现代化发展 水平提 升的主要 因素。
农 业 化 肥 施用 量
2 0 0 7
得分 值
成都市 农业 8 1 . 9 8 现代 化水平
达标率
8 7 . 7 2 %
2 0 1 1 得分值 9 2 . 8 6
达标 率
9 8 . 5 2 %
4 0 万公顷 8 5 % 4 0 0万千 瓦
1 5 0万 吨
农业现代 化发 展水平 的基础 。本文在 参考 了国 内学 者对农业现代化水 平评价 体系 的研究结 果的基 础上 ,
并考 虑到成都 农业发 展 的实际情况 后。本 文将从 以 下5 个二 级指标和 l 7 个三级 指标 的基础上 对成都 市 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 。
改革 试验 区后 , 成 都市开始 了更大规模 的农村 改革 。 为 了统筹城 乡发展 , 成都市 以“ 农村 资源市场化 ” 为核
5 2
农村每万人拥有的 1 0 0 人
卫生技术人员
3 2
4 3 6 4 8 l 6
批 准成都 市成为统筹城 乡综合配 套试验 区, 成 都市的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1 0 0 0 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